邹应斌——水稻研究专家,男,1954年2月出生,湖南望城人。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学习及工作经历:
1.1978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
2.1987-1988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进修作物生理生态;
3.2001年赴埃塞俄比亚讲授粮食作物栽培学和种子生产;
4.2002-2005年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学习与交流;
5.2004年至今被聘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专家组成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水稻生理、生态、栽培技术及生长模拟。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九五”和“十五”期间主持了国家重大攻关研究专题3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南方早籼稻品种改良配套技术研究、水稻持续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2.国家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课题—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物化产品应用;
3.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纳米肥料关键技术研究”;
4.国家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子课题—“中香一号和中鉴100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5.国家“948”计划子课题—“作物养分资源管理技术引进与应用”;
6.湖南省重点课题—“作物优质高效栽培物化技术产品研制与应用”;
7.争取国际合作课题等课题2项:提高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和作物残茬管理的研究工作;
8.水稻优质高效生产培技术集成与物化产品应用,科技部,2002,编号:02EPN214300453;
9.国家早籼米品改工程,科技部,2001,编号:99-022;
10.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农业部,2004年,编号:03-Z53;
11.作物残茬管理,国际水稻所,主持,2004年;
12.国家水稻丰产工程,科技部,2004年,编号:2004BA520A01;
13.超级杂交水稻优化栽培技术研究,省超级稻办公室, 2003年;
14.纳米肥料关键技术,科技部,2001年,编号:01AA218041;
15.作物优质高效栽培物化技术产品研制与应用,省科技厅,2003年,编号:01NKY1003;
16.提高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国际水稻所,2001年;
17.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科技部,2001年,编号:01BA507A—01;
18.作物复种的免耕直播技术研究,国际水稻所2004;省教育厅,2003年,编号:01NKY1003。
研究成果:
1.2003年,水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技术及物化产品应用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
2.2002年,水稻大面积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3.1994年,水稻高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4.1996年,新型作物抗衰老剂“谷粒饱”的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技术及工艺设备 张夫道; 张树清; 史春余; 王玉军; 赵秉强; 杨俊诚; 何绪生; 张骏; 王茹芳; 张建峰; 邹应斌; 赵林萍; 徐庆海; 李秀英; 林英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 天津康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03-02-24;
6. 湖南省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国家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湖南分项) 邓华凤; 邹应斌; 欧阳建勋; 蔡立湘; 邓文; 谢国和; 孙庆杰; 杨远柱; 林芳仕; 王联芳; 刘爱民; 庞伯良; 朱邦雄; 杨振和; 朱根玉; 谭明辉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厅;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04-12-31;
7.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SNM)研究与应用 彭少兵; 黄见良; 王光火; 钟旭华; 杨建昌; 邹应斌; 胡瑞法; 张福锁; 崔克辉; 刘立军; 唐启源; 黄农荣; 黄昌勇; 申建波; 曹建民; 周正权; 丁祥海; 欧杰文; 徐波; 石纪成; 谢成林; 张海泉; 龚伟华; 熬和军 华中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
发明专利:
1 杂交小麦两系法制种技术 何觉民; 盛承师; 戴君惕; 邹应斌; 张海清; 周美兰 湖南农学院 1992-09-23
2 利用低温去雄配制小、大麦杂种的方法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张海清; 周美兰; 刘雄伦 湖南农学院 1994-03-02
3 选择杂交植物母本的方法 何觉民; 戴君惕; 周鹊轩; 邹应斌 湖南觉民科技发展公司 1994-08-31
4 植物制种和栽培中光周期控制技术 邹应斌; 何觉民 湖南省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1994-11-16
5 谷粒饱 邹应斌; 何秋元 湖南省粮油生产技术服务中心 1999-02-10
6 浸种型多功能水稻种衣剂 熊远福; 唐启源; 张海清; 邹应斌 湖南宏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1-02-07
7 油菜-水稻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邹应斌; 熊远福; 冯跃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04-11-17
8 水稻用缓/控释肥料生产方法 张夫道; 史春余; 王玉军; 张建峰; 张树清; 邹应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005-04-27
9 一种油茬田杂交水稻免耕直播制种方法 周承恕; 邹应斌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6-11-15
10 超微粉型多功能水稻种衣剂 熊远福; 邹应斌; 熊海蓉; 文祝友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1-03
11 肥料控释包衣剂 熊远福; 邹应斌; 官春云; 文祝友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24
出版专著:
1.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作者:邹应斌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生态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作物 作者:何觉民 邹应斌(合作),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发表论文:
1. X. C. Mi, Y .B. Zou, et al. Rice growth models system by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with Visual C++,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2,1(10)
2. X. C. Mi, Y .B. Zou, et al. The model-document-view archite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isual rice growth model,Agronomy Journal ,2003,95 (6)
3. X. C. Mi, Y. B. Zou, et al. Testing the generaliz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ith cross validation and independent validation in modelling rice tillering dynamic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5 (181) (SCI收录)
4. Y. B. Zou, J. M. Peng. Review and Outlook of Cultivation Researches on Hybrid Rice in China, In: Hybrid and World Food Security, Eddied by Yuan Longping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technology Press, 2005.
5 超级稻栽培注意事项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6-04-18
6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下)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6-05-09
7 湖南超级中稻配套栽培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7-04-10
8 湖南超级一季晚稻配套栽培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7-05-15
9 湖南超级晚稻配套栽培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7-05-22
10 晚稻后期:加强管理 确保丰收 省超级稻研究开发协作组 邹应斌 教授 湖南科技报 2007-08-07
11 水稻节本省工高效生产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7-11-06
12 突破早晚稻品种产量“ 瓶颈”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7-11-13
13 超级稻“三定 ”栽培技术(连载一) 技术内涵和原理 邹应斌; 湖南农业 2009-05-01
14 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连载二) “三定”栽培的技术关键 邹应斌; 湖南农业 2009-06-01
15 施N对超级杂交稻中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李迪秦; 段春奇;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雷恩; 郑华斌; 邹应斌; 唐启源; 作物研究 2009-06-15
16 双季早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 邹应斌; 湖南农业 2009-07-01
17 种子包衣肥对直播晚稻秧苗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熊海蓉; 祝红福; 熊远福; 邹应斌; 文祝友; 朱滔; 胡存颜; 耕作与栽培 2009-04-26
18 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连载四) 一季晚稻及中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 邹应斌; 湖南农业 2009-08-01
19 不同施肥量对超级杂交稻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淑红; 邹应斌 ; 李小湘; 敖和军; 刘武; 程兆伟;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09-15
20 掺混型缓/控释肥对杂交晚稻产量的影响 王玉军; 邹应斌; 张夫道;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10-10
21 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连载五) 双季晚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 邹应斌; 湖南农业 2009-09-01
22 品种与播期对齐穗期水稻群体光能截获量和干物质垂直分布的影响 李迪秦;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彭少兵; 邹应斌; 唐启源; 核农学报 2009-10-20
23 超级稻栽培要实行良种良法 邹应斌; 湖南农业 2006-02-01
24 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与释放 黄顺红; 张杨珠;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28
25 超级稻的适宜种植区域与“三定”栽培法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6-03-30
26 湖南省高产稻区稻田土壤的立地条件与肥力特性 杨曾平; 张杨珠; 周卫军; 周清; 邹应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06-03-27
27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跃华; 邹应斌; Roland J Buresh; 李合松; 高彧; 许桂玲; 王淑红; 敖和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4-10
28 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直播稻秧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锦江; 熊远福; 熊海蓉; 邹应斌; 文祝友; 刘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30
29 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水稻的土壤特性和根系生长特性 龚庆维; 邹应斌; 唐启源; 黄见良; 中国农业气象 2006-05-20
30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Ⅰ概念与理论依据 邹应斌; 敖和军; 王淑红; 唐启源;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5-05
31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 Ⅱ.不同施肥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淑红; 邹应斌; 冯跃华; 敖和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6-05
32 杂交水稻结实率和充实度的化学调控 黄升谋; 邹应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6-05
33 水稻测苗定量施肥技术简介及应用 邹应斌; 中国农技推广 2006-07-25
34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Ⅲ. 不同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敖和军; 邹应斌; 王淑红; 唐启源; 冯跃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7- 05
35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水稻籽粒灌浆及结实的影响 黄升谋; 邹应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07-30
36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张杨珠; 黄顺红; 邹应斌; 生态环境 2006-07-18
37 种子包衣剂对棉花育苗的影响 周美兰; 唐启源; 邹应斌; 熊远福; 欧九凤; 肖亦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8-30
38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张杨珠; 黄顺红; 万大娟; 黄运湘; 周卫军; 邹应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9-10
39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的剖面变化特征 张杨珠; 万大娟; 黄顺红; 周卫军;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0-30
40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冯跃华; 邹应斌; Roland J Buresh; 许桂玲; 敖和军; 王淑红; 作物学报 2006-11-12
41 抗寒种衣剂对早籼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张海清; 邹应斌; 肖国超; 熊远福; 中国农业科学 2006-11-10
42 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邹应斌; 耕作与栽培 2006-10-26
43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 程兆伟; 邹应斌; 刘武; 作物研究 2006-12-30
44 水稻施肥方法研究进展 刘武; 邹应斌; 程兆伟; 作物研究 2006-12-30
45 种衣剂在油菜上的应用 熊海蓉; 邹应斌; 周振江; 祝红福; 作物研究 2006-12-30
46 植物激素与谷类作物籽粒发育 黄升谋; 邹应斌; 敖和军;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02-20
47 杂交早稻株两优02配套栽培技术 凌文彬; 杨远柱; 邹应斌; 杨永红; 石天空; 杨文才; 陈运泉; 张龙杰; 作物研究 2007-03-15
48 超级早稻株两优819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杨远柱; 邹应斌; 单彭义; 符辰建; 湖南农业科学 2007-07- 27
49 早稻施氮对连作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 敖和军; 邹应斌; 申建波; 彭少兵; 唐启源; 冯跃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09-25
50 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邹应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10-15
51 双季水稻测苗定量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宋兴良; 熊况忠; 王浩; 黄科延;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7-12-15
52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中重复测量数据分析及其SAS实现方法 冯跃华; 韩钢钢; 赵田径; 董爱玲; 邹应斌; 敖和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2-31
53 免耕栽培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莫亚丽;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7-12-15
54 水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詹可;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7-12-15
55 免耕与秸杆覆盖对土壤特性、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华斌; 彭少兵; 唐启源;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7-12-15
56 湖南发展双季稻生产的优势 邹应斌; 戴魁根; 作物研究 2008-12-15
57 不同氮肥施用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邹应斌; 敖和军; 夏冰; 唐启源; 彭少兵; Roland J Buresh; 作物研究 2008-12- 15
58 水稻测苗定量施肥的增产减氮效应 邹应斌; 敖和军; 石纪成; 蔡胜兵; 作物研究 2008-12-15
59 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基因型差异 邹应斌; 陈玉枚; 徐国生; 张正良; 夏冰; 程兆伟; 刘武; 莫亚丽; 詹可; 作物研究 2008-12-15
60 不同耕作方式对超级杂交稻剑叶生理指标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莫亚丽; 蒋鹏; 詹可; 黄敏;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61 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根系特性的影响 程兆伟; 邹应斌; 刘武; 莫亚丽; 蒋鹏; 詹可; 作物研究 2008-12-15
62 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超级早稻干物质积累及叶蘖生长的影响 刘武; 谢明德; 黄林; 程兆伟; 莫亚丽; 詹可;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63 超级稻的产量构成特点和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黄敏; 莫润秀; 邹应斌; 莫亚丽; 詹可; 蒋鹏; 作物研究 2008-12-15
64 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超级早稻产量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武; 黄林; 谢明德; 程兆伟; 莫亚丽; 詹可;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65 不同耕作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程兆伟; 邹应斌; 刘武; 莫亚丽; 蒋鹏; 詹可; 作物研究 2008-12- 15
66 株行距配置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敖和军; 方远祥; 熊昌明; 程兆伟; 刘武;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67 栽培方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蒋鹏; 詹可; 莫亚丽; 黄敏;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68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天优华占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詹可; 莫亚丽; 蒋鹏; 黄敏;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69 双季稻收割时稻谷含水量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莫亚丽; 谢惠; 任泽民;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70 早稻中嘉早 32“三定”栽培技术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8-12-15
71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彭少兵; 唐启源; 方远祥; 肖安民; 陈玉梅; 熊昌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7-10
72 包膜型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祝红福; 熊远福; 邹应斌; 文祝友; 熊海蓉; 蒋利华; 化肥设计 2008-06-25
73 种子包衣肥对直播早稻秧苗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祝红福; 熊远福; 邹应斌 ; 文祝友; 熊海蓉; 蒋利华; 陈熠;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8-05
74 双季稻定产、定苗、定氮栽培技术 邹应斌; 中国稻米 2008-09-20
75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彭少兵; 程兆伟; 刘武; 唐启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0-10
76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英文 )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28
77 几种天然养分载体的保肥供肥特性研究 张杨珠; 陈军文; 黄运湘; 冯跃华; 吴名宇;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8-30
78 不同品种花烛鲜切花保鲜期比较 郭兆武; 萧浪涛; 邹应斌; 洪亚辉; 王若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79 可视化技术及“模型-文档-视”结构在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米湘成; 敖合军; 邹应斌; 石纪成; 蔡盛 农业工程学报 2003-07-30
80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 唐启源; 邹应斌 ; 米湘成; 汪汉林; 周美兰 杂交水稻 2003-01-30
81 超级杂交稻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邹应斌; 唐启源; 汪汉林; 刘龙生; 敖和军 杂交水稻 2003-11-30
82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晚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稻区超级稻栽培技术之三 邹应斌中国农技推广 2005-08-25
83 粉煤灰理化性质与硅素释放规律的研究 冯跃华; 胡瑞芝; 云惊奇; 张杨珠; 邹应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7-01
84 推广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建议 陈德华; 尹丽辉; 邹应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05-09-30
85 几种粉煤灰对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 冯跃华; 胡瑞芝; 张杨珠; 邹应斌; 黄运湘; 王翠红; 李法云 应用生态学报 2005-09-18
86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在农业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米湘成; 马克平; 邹应斌 植物生态学报 2005-09-20
87 杂交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发育及枝梗维管束性状研究 黄升谋; 邹应斌 作物杂志 2005-10-15
88 湖南省土种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以紫色土为例 冯跃华; 邹应斌; 袁江; 李迪秦; 张杨珠; 朱小平; 黄运湘 土壤通报 2005-12-06
89 井冈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冯跃华; 张杨珠; 邹应斌; 胡胜; 黄运湘; 周清; 胡瑞芝; 王翠红 土壤学报 2005-10-30
90 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 张海清; 肖国超; 邹应斌; 熊远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30
91 测土配方施肥应该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农业技术政策 尹丽辉; 邹应斌; 陈德华; 农业科技管理 2005-12-26
92 超级杂交稻适宜插植密度和移栽叶龄的研究 刘龙生; 陈玉梅;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5-12-30
93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敖和军; 邹应斌; 唐启源 耕作与栽培 2003-05-28
94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02-15
95 不同配比肥料一次性施用对优质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邹应斌; 唐启源; 黄见良; 石城成; 赵修中; 汪双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08-15
96 水稻的直播与免耕直播栽培研究进展 邹应斌; 李克勤; 任泽民 作物研究 2003-03- 30
97 作物高效生产技术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3-12-30
98 两优培九稻穗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生理特性 黄升谋; 邹应斌; 李淑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29
99 水稻强弱势籽粒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黄升谋; 邹应斌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02-20
100 作物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研究进展 邹应斌; 李克勤; 任泽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04-02-29
101 稻作制与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谭周进; 冯跃华; 刘芳; 张杨珠; 邹应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4-01
102 超微粉型棉花种衣剂对棉苗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 熊远福; 文祝友; 周美兰; 邹应斌 ; 熊海蓉; 江巨鳌 中国农学通报 2004-04-30
103 农作物种衣剂研究进展 熊远福; 文祝友; 江巨鳌; 熊海蓉;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30
104 一种新型花烛切花保鲜剂的效果 郭兆武; 邹应斌; 夏石头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06-30
105 播种期对杂交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杨稚愚; 汪汉林; 邹应斌 耕作与栽培 2004-06-28
106 关于水稻生产的几个热点问题 邹应斌 ; 李克勤 中国农技推广 2004-07-25
107 作物高效生产的热点问题与关键技术 邹应斌; 李克勤; 任泽民 作物研究 2004-09-30
108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09 亚洲直播稻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0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冯跃华; 邹应斌; 王淑红; 敖和军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1 丸化剂对水稻种子出苗和秧苗生长的影响 余培玉; 熊远福; 邹应斌; 徐庆国; 熊海蓉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2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翻耕移栽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冯跃华; 邹应斌; 敖和军; 王淑红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3 油茬田免耕直播稻适宜播期和播量的研究 敖和军; 周桂清; 贺勇;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4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吴玉林; 周桂清; 邹应斌; 敖和军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5 自研型丸化种衣剂对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熊海蓉; 熊远福; 邹应斌; 冯跃华; 文祝友; 李锦江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6 播种期和播种方式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张琼瑛; 周桂清; 王国槐;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7 杂交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敖和军; 周桂清;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8 水稻实地施肥技术介绍 陈德新;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19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任泽民;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09-30
120 关于水稻生产的几个热点问题 邹应斌; 李克勤 中国稻米 2004-08-30
121 水稻强弱势籽粒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差异 黄升谋; 邹应斌 中国水稻科学 2004-08-30
122 玉米素和吲哚乙酸与强弱势粒灌浆及胚乳细胞形成 黄升谋; 邹应斌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11-26
12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水稻群体分蘖动态模拟中外推能力的测试 邹应斌; 米湘成; 石纪成 生态学报 2004-12- 25
124 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熊远福; 邹应斌; 文祝友; 江巨鳌; 熊海蓉; 唐启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04-11-10
125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其在组织中的挥发损失 黄见良; 邹应斌; 彭少兵; R.J Buresh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11-25
126 花烛鲜切花的衰败原因探析 郭兆武; 萧浪涛; 邹应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4-12-30
127 超级稻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进展 王淑红;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4-12-30
128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强、弱势粒结实生理研究 黄升谋; 邹应斌; 刘春林 作物学报 2005-01-25
129 几种粉煤灰的特性及其硅、磷的农业化学行为研究 冯跃华; 邹应斌; 胡瑞芝; 张杨珠; 黄运湘; 周清; 汤海涛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2-10
130 包膜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邹应斌; 贺帆; 黄见良; 熊远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01- 25
131 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直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熊海蓉; 邹应斌; 熊远福; 李锦江; 文祝友; 敖和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2-28
132 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在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米湘成; 邹应斌; 汤剑峰; 朱贤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8-30
133 真丝绸金银粉(粒)印花的连续性大生产 邹应斌 丝绸 1999-12-20
134 作物栽培产品研究的展望 周上游; 邹应斌 作物杂志 1999-08-15
135 水稻壮秧营养剂增产机理研究 王奎武; 罗喜安; 黄见良; 邹应斌 ; 石纪成 杂交水稻 2002-03-30
136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杨建昌; 王光火; 邹应斌;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中国农业科学 2002-09-20
137 用面向对象方法、Visual C++研制水稻生长模型(RGM)系统 米湘成; 邹应斌; 石纪成; 蔡盛; 彭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2-10-20
138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及抑制性扣除杂交在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黄升谋; 邹应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04-30
139 作物栽培科学的新发展——从作物化控到物化栽培工程 唐启源; 周上游; 邹应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08-15
140 亚种间杂交水稻5460S/广抗粳2号充实度的研究 黄升谋; 邹应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2-10-30
141 控效肥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贺帆;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2-12-30
142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根系特性的研究 李合松; 黄见良; 邹应斌; 屠乃美; 李建辉; 张杨珠; 陈开铁 激光生物学报 1999-09-30
143 湖南双季稻高产栽培40年回顾与展望 邹应斌 作物研究 1999-03-30
144 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施磷效应研究 张杨珠; 黄运湘; 周清; 黄升平; 黄见良; 李合松;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6- 30
145 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 邹应斌; 屠乃美; 李合松; 黄见良; 黄升平; 张杨珠; 肖铁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8-30
146 水稻壮秧营养剂对秧苗的生理影响 黄见良; 王奎武; 石纪成; 胡泽友; 邹应斌; 李合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8-30
147 面向21世纪的湖南作物结构调整思考 邹应斌; 屠乃美; 陈烈臣 作物研究 2000-06-30
148 中后期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唐启源; 邹应斌; 黄志远; 黄见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28
149 超级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图像识别的探讨 米湘成; 邹应斌; 赵炳然; 卢正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30
150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在晚稻上的应用 熊远福; 邹应斌; 唐启源; 黄见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8-30
151 早稻分蘖化学控制的研究 周美兰; 周连玉; 李小勇; 唐启源;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30
152 应用~(15)N、~(32)P示踪法研究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肥料效应 李合松; 黄见良; 邹应斌; 张扬珠; 李建辉 核农学报 2001-04-20
153 “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邹应斌; 黄见良; 屠乃美; 李合松; 黄升平; 张杨珠 作物学报 2001-05-20
154 种衣剂及其作用机制 熊远福; 邹应斌; 唐启源; 刘灿明; 黄见良 种子 2001-04-30
155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张杨珠; 黄运湘; 邹应斌 ; 李合松; 黄见良; 阳小民; 青先国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12-15
156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熊远福; 唐启源; 邹应斌; 张海清; 黄见良; 刘灿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01-04-25
157 早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施肥技术 王奎武; 周文新; 黄见良; 唐启源;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28
158 水稻干田免耕土壤泡化技术的研究 唐启源; 黄见良; 邹应斌; 龚庆微; 欧高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30
159 水稻高产栽培专家决策系统的研制 米湘成;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30
160 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黄升谋;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30
161 不同稻田状态下克无踪快速灭茬控草试验 唐启源; 黄见良; 邹应斌; 龚庆微; 石纪成; 欧高才; 郭兆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30
162 高蛋白饲料稻品种的筛选研究 唐启源; 向远鸿; 刘国华; 周美兰;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8-30
163 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冯英梅; 唐启源; 邹应斌; 石纪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30
164 应用~(14)C示踪研究双季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后期功能叶的光合特性 黄见良; 李合松; 邹应斌; 李建辉; 屠乃美 核农学报 2002-04-20
165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 何觉民; 戴君惕;邹应斌; 张海清; 刘雄伦; 欧仕益; 周美兰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4-02-28
166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效应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邹应斌; 萧光玉; 余铁桥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4-10-30
167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Ⅱ.选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一般方法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张海清; 刘雄伦; 欧仕益; 周美兰; 杨友才; 曾利荣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4-10-30
168 应用外源DNA导入法选育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简报 洪亚辉; 邹应斌 ; 董延瑜; 任春梅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4-12-30
169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 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作物杂志 1994-02-15
170 施肥量和播种量对杂种小麦分蘖的影响 邹应斌 湖南农业科学 1994-12-10
171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鉴定方法 邹应斌; 何觉民; 戴君惕; 周美兰; 张海清; 刘雄伦; 欧仕益; 杨友才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5-02-28
172 作物抗寒剂筛选试验 罗宽; 斋藤明彦; 何可佳; 邹应斌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5-06-30
173 气候生态因子对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范燕萍; 刘国斌; 颜育民; 唐桐茂; 陈佩玺; 萧光玉;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8-30
174 湖南省水稻品种区域性试验1972~1992产量结果评价 邹应斌; 颜育民; 刘国斌; 陈佩玺; 萧光玉; 唐桐茂; 范燕萍 作物研究 1995-03-30
175 遗传工程稻1号气象生育模式研究 邹冬生; 周清明; 邹应斌; 唐湘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04- 30
176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周美兰; 何觉民; 邹应斌; 刘雄伦; 李海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06-30
177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Ⅳ.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方法 戴君惕; 何觉民; 邹应斌; 张淑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08-30
178 两系法利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生态学意义与评价 邹应斌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6-02-20
179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4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周美兰; 程尧楚; 邹应斌; 何觉民 作物研究 1996-12-30
180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一讲 水稻种子贮藏生理 邹应斌; 周瑞庆 湖南农业 1996-01-15
181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二讲 壮秧增产的生理效应 周端庆; 邹应斌 湖南农业 1996-02-15
182 第三讲 高成穗率增产的生态生理效应 邹应斌; 周瑞庆 湖南农业 1996-03-15
183 水稻高产裁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四讲 直播稻的生长生理及栽培技术 邹应斌; 周瑞庆 湖南农业 1996-04-15
184 第六讲 灌溉与晒田的生态生理效应 周瑞庆; 邹应斌 湖南农业 1996-06-15
185 第七讲 开花结实的生理生态 邹应斌; 周瑞庆 湖南农业 1996-07-15
186 第八讲 叶面肥增产的生理效应 邹应斌; 周瑞庆 湖南农业 1996-08-15
187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九讲 再生稻的生长生理 周瑞庆; 邹应斌 湖南农业 1996-09-15
188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十讲 水稻抗逆栽培的生态生理 邹应斌; 周瑞庆 湖南农业 1996-10-15
189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十一讲 优质稻米形成的生态条件 周瑞庆; 邹应斌 湖南农业 1996-11-15
190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第十二讲 水稻的一生与产量形成 周瑞庆; 邹应斌 湖南农业 1996-12-15
191 双季杂交稻新型省工高效施肥技术——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张杨珠; 邹应斌; 黄运湘; 肖铁光; 黄升平2屠乃美; 肖应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10-30
19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策略——兼论壮秆重穗栽培法 邹应斌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02-20
193 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研究 黄运湘; 张杨珠; 邹应斌; 戴卓群; 周清; 王开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4-15
194 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的施钾效应 张杨珠; 黄运湘; 邹应斌; 黄升平; 肖铁光; 肖应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8-15
195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黄见良; 李合松; 李建辉; 邹应斌; 陈开铁 核农学报 1998-04-20
196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邹应斌; 黄见良; 李合松; 张杨珠; 肖应辉; 黄升平; 宋春芳; 程正良; 易建平 中国水稻科学 1998-12-30
197 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屠乃美; 周文新; 黄见良; 肖铁光; 邹应斌 中国水稻科学 1998-12-30
198 杂交晚稻威优198单产9.0t/hm~2栽培技术探讨 严钦泉; 邹应斌; 屠乃美; 周文新 杂交水稻 1998-11-15
199 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水稻3088 S的选育与利用 盛孝邦; 周国峰; 龚光明; 尹楚球;邹应斌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2-08-28
200 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水稻3088s选育研究 盛孝邦; 周国峰; 龚光明; 尹楚球; 邹应斌杂交水稻 1993-03-02
201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 Ⅲ.两系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 张海清; 刘雄伦;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周美兰 湖南农业科学 1993-03-02
202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 Ⅳ.两系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戴君惕; 张海清; 何觉民; 刘雄伦; 邹应斌; 周美兰; 李海林 湖南农业科学 1993-06-30
203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 Ⅴ.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刘雄伦; 何觉民; 张海清; 戴君惕; 邹应斌; 李海林; 周美兰 湖南农业科学 1993-08-29
204 水稻苗情动态计算机模拟——Ⅲ.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过程的模拟及日辐射量的计算 邹应斌 ; 唐秋澄; 刘国思; 王文茂; 谢在希; 肖冬根 作物研究 1993-04-02
205 早晚稻混栽(播)技术体系及综合效益研究— —Ⅲ.栽培处理对早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知建; 余铁桥; 陈焕承; 邹应斌; 肖光玉; 杨友才 作物研究 1993-07- 02
206 两系杂交小麦E优102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邹应斌; 何觉民; 曾利荣 作物研究 1993-10-01
207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氮素营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李合松; 黄剑良; 陈开铁; 邹应斌 ; 萧光玉; 余铁桥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3-12-27
208 水稻苗情动态计算机模拟——Ⅳ.水稻苗情动态模拟与模拟栽培 邹应斌; 唐秋澄; 谢在希; 刘国思; 王文茂; 萧冬根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3-12-31
209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研究——Ⅰ. 水稻品种生育期变化类型及其特点 邹应斌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3-06- 30
210 水稻品种生期的研究——Ⅱ. 水稻品种发育速度及生育期预测 余铁桥; 邹应斌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3-08-29
211 杂交水稻黄叶发生发展的观测 邹应斌; 刁操铨 湖南省作物学会会刊 1984-12-30
212 高温对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危害试验 邹应斌 湖南省作物学会会刊 1984-12-30
213 1978年四优四号结实率低原因的初步分析 刁操铨; 邹应斌 湖南省作物学会会刊 1984-12-30
214 杂交水稻籽粒充实过程研究初报 邹应斌 湖南农业科学 1986-08-29
215 杂交水稻空秕粒分布及“库”“源”与结实性关系的研究 谢詠枫; 邹应斌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8-04-30
216 作物模拟研究与模拟模型 邹应斌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9-05- 01
217 试论光温敏感型核不育水稻的光温生态基础 邹应斌; 陈立云; 肖光玉 作物研究 1989-12-31
218 水稻苗情动态计算机模拟 Ⅰ.水稻发育速度统计模式的比较及应用 邹应斌; 唐秋澄; 胡昌启; 刘国思; 肖冬根 作物研究 1991-10-01
219 水稻苗情动态计算机模拟 Ⅱ.水稻叶蘖生长的统计模式及应用 邹应斌; 唐秋澄; 胡昌启; 刘国思; 肖冬根 作物研究 1991-12-31
220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光温特性与育性诱导效应的关系 邹应斌; 余铁桥; 萧光玉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1-05-01
22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周瑞庆; 陈开铁; 李合松; 黄剑良;邹应斌; 萧光玉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1-08-29
222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I.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发现、培育及其利用价值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周美兰; 张海清; 刘雄伦 湖南农业科学 1992-10-27
223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Ⅱ.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 邹应斌; 周美兰; 何觉民; 戴君惕; 张海清; 刘雄伦 湖南农业科学 1992-12- 26
224 高产稻区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邹应斌; 周瑞庆 作物研究 1992-12- 31
225 水稻高产低耗栽培群体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 邹应斌; 周瑞庆; 宋春芳; 殷辉; 丁纪友 作物研究 1992-12-31
226 水稻群体结构与施氮量的关系 周瑞庆; 邹应斌; 刘海河; 汪大明; 俞咏华 作物研究 1992-12-31
227 水稻后期施用谷粒饱对延缓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研究 邹应斌; 陈开铁; 李合松; 黄建良; 萧光玉 作物研究 1992-12-31
228 谷粒饱对杂交稻的增产机理与效应的探讨 黄剑良; 李合松; 陈开铁; 邹应斌 作物研究 1992-12-31
229 几种植物生产调节剂增产效应试验 邹应斌 ; 萧光玉; 宋春芳; 殷辉; 汪大明; 俞咏华 作物研究 1992-12-31
230 水稻高产低耗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乔德良; 宋春芳; 丁纪友; 宋安发; 邹应斌 作物研究 1992-12-31
231 水稻高产低耗综合栽培技术试验 殷辉; 宋春芳; 丁纪友; 宋安发; 邹应斌 作物研究 1992-12-31
232 水稻施用蘖肥和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比较试验 刘国恩; 罗生产; 刘冬初; 邹应斌 作物研究 1992-12-31
233 应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周瑞庆; 陈开铁; 李合松; 黄剑良;邹应斌; 萧光玉 作物研究 1992-12- 31
234 花烛鲜切花的衰败原因 郭兆武; 萧浪涛; 邹应斌;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2004-06-30
235 施用水稻专用包膜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冯跃华; 邹应斌; 梁雄; 刘朝; 熊远福; 敖和军; 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11-01
236 双季晚稻“三定”栽培技术(上)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9-06-09
237 双季晚稻“三定”栽培技术(中)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9-07-07
238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上)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6-04-11
239 超级稻品种选择强调因地制宜 邹应斌 湖南科技报 2006-04-11
1.被评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3.被评为湖南省先进留学回国人员;
4.被评为株洲市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5.被评为湖南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6.被评为湖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7.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8.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双百"富民工程 "双百"富民工程先进个人。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