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刘长令,1963年生,河南镇平人,博士,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中化集团高级专家,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大学、贵州大学兼职博导。
刘长令同志长期从事新农药创制工作,是国内新农药创制研究与开发领域取得突出业绩的知名专家之一。近三十年如一日,他潜心钻研,大胆探索,提出了新农药创制技术“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创制的产品尤四个已经获准登记并实现产业化,氟吗啉、唑菌酯、丁香菌酯,唑胺菌酯;其中氟吗啉是我国第一个创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也是第一个创制的含氟农药品种,也是第一个获中、美、欧专利的农药品种,为国内新农药创制学科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详见http://www.cpcia.org.cn/news/view.asp?id=49041 我国农药创制实现零的突破)
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九五”至“十二五”重点科技攻关(或科技支撑)项目,发明的杀菌剂氟吗啉获国家和部级发明奖各一项;《杀菌剂氟吗啉绿色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制高效农用杀菌剂唑菌酯及其产业化》获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种奖励或称号,是全国优秀化工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截至2015年5月,发表论文400多篇,编著8部;共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0多件,已公开250多件,已授权140余件;其中PCT国际专利25件,国内授权专利100多件,国外授权专利50多件。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权威司法技术专家、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农药国家工程中心(天津)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民盟沈阳市委员会经济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沈阳市科技计划管理咨询专家、沈阳化工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农药》(核心期刊)杂志主编,《高科技与产业化》、《科学中国人》杂志特邀编委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农药学报》、《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农药科学与管理》、《农药快讯》等杂志编委。
刘长令为人正派、政治觉悟高、思想进步,科研态度严谨、工作兢兢业业、努力认真、虚心好学、乐于助人。他不仅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主要的学术带头人,且是我国新农药创新的标兵;不仅在我国农药界享有很好的声誉,且受到了国外同行的好评。刘长令正带领他的团队,为我国新农药创新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9年8月任硕士生导师。
2000年4月任新药合成室副主任。
2001年6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8月任新药合成室主任,同年11月被评聘为教授级高工。
2003年1月起任《农药》杂志主编。
1995年至2004年先后5次共17个月在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和道农业科学公司进行新农药创制方面的研究和学习。
2003年1月起任《农药》杂志主编。
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2013年8月起任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
2014年10月起任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刘长令同志现任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的兼职教授,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大学、沈阳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贵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作学术报告;还多次受邀为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作新农药研究方面的学术报告。通过言传身教,刘长令同志已培养了33名研究生,其中2人的论文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在读硕士6名,博士1名。
刘长令长期从事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工作。新农药创制研究工作的实质就是发明创造、自主创新。首先进行化合物分子设计、合成世界上不存在的化合物,继而进行应用研究,最终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农业生产改善农作物品质并提高农作物收成的新农药品种。新药创制需要化学、农学、生物学、环保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配合。目前世界上仅有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才能研制新农药(医药)品种,新药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通常发明一个新农药品种,国外公司需要耗资1.5亿美元(医药更多),耗时10年。“新药创制,十年磨一剑”。难度如此之大,国外很多科学家尽管在经费充裕、实验条件良好的实验室内工作,但一辈子未能研制成功一个可工业化生产的新品种的人大有人在。即使发现一个高活性化合物,如果对人类环境有不相容的地方,就会前功尽弃,因此风险很高。也正因如此,国外对知识产权才那么的重视。
综上所述:新农药创制研究的特点不仅是难度大、周期长,而且风险很高。尽管如此,一旦研制成功,不仅收回投资,还有丰厚回报。因此,该研究领域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我国的新药创制研究,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实验条件差,加之投入少;用于科研的投入还不到国外的百分之一,因此新药的创制研究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如此,刘长令不畏艰难困苦,不怕失败,自1989年研究生毕业一直坚持在创新第一线。刘长令坚信的座右铭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理想+毅力+实干+方法+运气=成功”。在刘长令同志的工作表中从来没有休息日、节假日,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完成的工作量至少是常人的两倍;即使在因长期接触化学品曾导致白血球降为3500左右(大约持续半年时间)的期间,仍坚持工作,十几年如一日,截至1999年底刘长令本人平均每年设计、合成新化合物120多个。“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其中的一个化合物,也就是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氟吗啉于1999年获准农药使用和销售的临时登记,制剂60%氟吗•锰锌等多个产品投放市场,2006年获得正式登记授权。
该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荔枝疫病及大豆疫霉根腐病等病害。其作用特点是活性高(顺反异构体均有活性)、用量低、对作物安全、治疗及保护活性兼备、持效期长,并对甲霜灵等杀菌剂产生抗性的菌株或敏感菌株均有极好的活性。氟吗啉及有关制剂投产至今推广应用面积达430万亩,已产生了四十多亿元的社会效益和八千多万元的利税,市场应用前景极广(防治卵菌纲病害杀菌剂的市场潜力大:我国约8亿元,约占杀菌剂总市场的30%;世界约14亿美元,约占杀菌剂总市场的22%)。
氟吗啉(flumorph)是我国首个获得正式登记注册、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是我国首个获得欧美发明专利的农药品种,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国际通用名称的创新农药品种;也是我国首个在国外登记销售的创新农药品种。该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氟吗啉的创制与生产结束了我国无自主知识产权农药品种的历史,对我国新农药创制起到了示范和助推作用;同时对农药工业、农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新农药或医药品种的发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新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如何避开已有专利的保护,通常的研究方法包括基团拼接、生物等排方法等,但现在很难奏效,原因是专利申请者往往都考虑到相似基团的保护。如何才能更好地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品种,刘长令同志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初步发现了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基于生物等排理论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完善了基团拼接、生物等排理论,并使其更有机地结合,即选择适宜的中间体,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特殊”中间体,用此“中间体”替换天然产物或已知农药、医药等产品中的结构片段,合成可申请专利的新化合物,经生物筛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再经优化,最终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该方法特点是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符合中国国情,无需上亿美元的投资即可达到国外新药开发的效果,为创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创新研究方法的应用初见成效,并可推广应用。1997年至2008年间,先后发现30多个高活性化合物,多种试验结果表明至少10个化合物,因其安全或来自天然产物,与环境友好,工艺简单,且价格性能比优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而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开发前景,均得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截至2009年5月18日,利用该创新研究方法,已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2件,已公开15件,已授权6件;已申请国外发明专利25件(若同族专利按1件算的话,共5件),已公开的国外专利19件:其中PCT 5件,欧盟4件,美国4件,日本2件,韩国2件,巴西1件,阿根廷1件。刘长令同志作为化合物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的指导者,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仅举两例。
1) 首次利用β-酮酸酯合成了香豆素、吡唑、嘧啶等中间体,并将其引入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结构中,经优化研究,成功地研制了杀菌剂丁香菌酯(SYP-3375)、唑菌酯(SYP-3343)和唑胺菌酯(SYP-4155),高杀螨活性的化合物SYP-8370、SYP-10913和SYP-11277等。
2) 首次利用3,4-二氯-三氟甲基苯为原料,成功地研制了具有很好杀菌和杀螨活性的化合物氟菌螨酯(SYP-3759)。
唑菌酯、唑胺菌酯和氟菌螨酯作为候选新品种正处于产业化开发阶段。其中病虫兼治的唑菌酯已于2009年4月15日获准临时登记,可推广使用;兼具广谱杀菌和良好内吸活性的唑胺菌酯可望在2011年获准临时登记,将在茎叶处理和种子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兼具杀菌和杀螨活性的氟菌螨酯可望在2013年获准临时登记。杀螨活性显著优于国外同类商品化品种的SYP-10913等也在开发过程中,其他具有杀虫或杀螨活性化合物如SYP-8370、SYP-10874等在进一步研究中。
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稻瘟病、霜霉病、白粉病等有很好防效的丁香菌酯已转让,正在办理临时登记,预计2010年获准临时登记。其对苹果树腐烂病有特效,可望彻底解决几十年来苹果树腐烂病无好药、无安全药剂治疗的难题。
上述性能价格比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创新农药产品开发成功,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同时对我国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创制的农药新品种氟吗啉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实现工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第一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的农用含氟杀菌剂,第一个获得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的新农药品种。该品种具有高效、低毒,对作物、人类、环境安全等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该品种自投产已来,产生了数十亿的社会效益,并创造六千多万元利税。获中国发明专利奖金奖、辽宁发明专利奖特别金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刘长令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和总结初步发现了适宜于我国国情的新农药创新研究方法即"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结合生物等排理论"。可快速发现先导化合物,最终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该方法已初见成效,并可推广应用。在他的指导下,新药室科研人员在1997至2006年间,先后发现30多个高活性化合物。田间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至少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产业化开发中,均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
刘长令及其合作者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8件,已公开22件,授权12件;申请国外专利23件,已公开12件,授权3件。
发明专利:
截至2015年5月,刘长令同志及其合作者共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0多件,已公开250多件,已授权140余件;其中PCT国际专利25件,中国授权专利100多件,国外授权专利50多件。
《含氟二苯基丙烯酰胺类杀菌剂》已获中(ZL 96115551.5)、美(US6020332)、欧(EP860438B)专利授权,且获第七届中国发明专利奖金奖、辽宁发明专利奖特别金奖。近期申请的专利如:具有杀虫、杀菌活性的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制备与应用(ZL200310105079.6、EP1683792、WO2005044813、US2007037876);取代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ZL200410021172.3、EP1717231、WO2005080344)等。
在各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并出版了个人论文集《新农药研究与开发文集》。编著了《新农药创制与合成》(介绍了农药研发的特点、现状,以及相关农药创制的途径与方法,包括“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等)、《世界农药信息手册》、《世界农药大全》(除草剂卷、杀菌剂卷、杀虫剂卷)、《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等8部。
出版著作
刘长令同志1996年参与了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农药商品大全》的编审工作。1999年参与了沈阳出版社出版《农药商品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精细化工生产流程图解》(二部)的编写工作。编写的《世界农药信息手册》(2000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编写的《国外农药品种手册》(增补本,2000年)由全国农药信息总站出版发行。主编的《世界农药大全》的除草剂卷(2002年)、杀菌剂卷(2006年)、杀虫剂卷(2012年)、《新农药创制与合成》(2013年)、《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2014年)以及刘长令同志与其合作者的论文集《新农药研究与开发文集》(2002年)均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科研论文
至2015年5月, 刘长令同志及合作者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共发表论文400多篇, 并在2002年出版了论文集,其研究论文《新内吸性杀菌剂SYP-L190》一文收入由英国植保协会(BCPC)主办的世界上重要的农药会议论文集中,刘长令同志在该会上作了报告。
20151 2015年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杨吉春; 马森; 刘长令 农药 2015-05-10
2 嘧苯胺磺隆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柴宝山; 孙旭峰; 崔东亮; 刘长令 农药 2015-01-10
3 2014年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杨吉春; 王秀丽; 刘长令 农药 2015-02-10
4 2014年全球新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杨吉春; 王秀丽;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15-03-11
2014
5 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除草活性 柴宝山; 孙旭峰; 崔东亮; 刘长令 农药 2014-12-10
6 杀菌剂——唑菌酯(pyraoxystrobin) 李淼; 杨吉春;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14-10-25
7 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 刘长令; 关爱莹 中国科技信息 2014-03-15
8 新农药创制与合成 刘长令; 柴宝山 世界农药 2014-02-25
9 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 刘长令; 关爱莹 世界农药 2014-02-25
10 2013年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杨吉春; 吴峤; 刘长令 农药 2014-04-10
11 2013年全球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杨吉春; 吴峤;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14-06-21
12 杀菌剂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 关爱莹; 杨吉春;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14-08-25
13 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徐英; 张静; 李淼; 周继中; 王军锋; 刘长令 农药 2014-10-10
2013
14 2012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孙旭锋; 杨帆; 刘长令 农药 2013-01-10
15 2012年全球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孙旭锋; 杨帆;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13-02-16
16 新型杀虫剂Flupyradifurone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杨吉春; 吴峤; 宋玉泉; 杨帆; 刘长令 农药 2013-08-10
17 嘧虫胺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王立增; 孙旭峰; 宋玉泉; 关爱莹; 刘长令 农药 2013-09-10
18 SYP-4575防治油菜菌核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杨吉春; 刘长令; 孙智荣 农药 2013-12-10
2012
19 烯肟菌酯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黄杰; 付一峰; 范志金; 王守信; 黄云; 刘长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20
20 氟吗啉Z、E异构体不同pH值水中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王海霞; 于亮; 赵欣昕; 郝树林;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 2012-01-10
21 2011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吴峤; 孙旭峰; 刘长令 农药 2012-01-10
22 杀菌剂开发的新进展 吴峤; 焦姣; 刘长令; 杨吉春 农药 2012-01-10
23 三唑硫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张静静; 姜鸿飞; 张金波; 迟会伟;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2012-04-10
24 偶联反应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 徐英; 郝树林; 张金波; 任兰会; 刘长令 农药 2012-05-10
25 Tebufloquin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郝树林; 田俊峰; 徐英; 范文玉; 姜艾汝; 刘长令 农药 2012-06-10
26 除草剂开发的新进展 杨吉春; 吴峤; 任兰会; 刘长令 农药 2012-08-10
27 杀虫、杀螨剂开发的新进展 杨吉春; 吴峤; 孙旭峰; 刘长令 农药 2012-10-10
28 SYP-14288与百菌清、代森锰锌生物活性的比较 兰杰; 司乃国; 李志念; 李慧超; 刘长令 农药 2012-12-10
2011
29 具有生物活性的异噻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张静; 康卓; 李淼; 黄光; 刘长令 农药 2011-03-10
30 杀菌剂唑菌酯的创制经纬 李淼; 刘长令; 李志念; 李林; 张弘; 司乃国 农药 2011-03-10
31 2010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张金波; 吴峤; 刘长令 农药 2011-03-10
32 具有除草活性的三唑啉酮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姜美锋; 杨吉春; 李学建; 刘长令 农药 2011-01-10
33 新农药创新方法与应用(1)—中间体衍生化方法 刘长令 农药 2011-01-10
34 具有农药活性的噻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黄光; 杨吉春; 李慧超; 张静; 刘长令 农药 2011-02-10
35 杀菌剂丁香菌酯的创制经纬 关爱莹; 刘长令; 李志念; 张明星; 司乃国 农药 2011-02-10
36 含氟农药开发的新进展 杨吉春; 吴峤; 刘允萍; 刘长令 农药 2011-04-10
37 2010年登记或上市农药品种 杨吉春; 吴峤; 李学建; 刘长令 农药 2011-05-10
38 二氯丙烯醚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张静; 康卓; 杨吉春; 李淼; 刘长令 农药 2011-05-10
39 杀螨剂嘧螨胺(SYP-11277)的创制经纬 柴宝山; 刘长令; 张弘; 李慧超; 罗艳梅; 刘少武; 宋玉泉 农药 2011-05-10
40 具有杀虫活性的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徐英; 杨吉春; 任兰会; 郝树林; 刘长令 农药 2011-07-10
41 Pyribencarb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柴宝山; 田俊峰; 孙旭峰; 张金波;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2011-07-10
42 具有生物活性的喹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田俊锋; 刘军; 孙旭峰;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11-08-10
43 吡啶类农药的研究新进展及合成 杨吉春; 戴荣华; 刘允萍; 吴峤; 刘长令 农药 2011-09-10
44 固相有机合成中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郝树林; 张政朴; 刘长令 高分子通报 2011-07-15
45 新型杀菌剂苯噻菌胺 刘允萍; 杨吉春; 柴宝山; 吴峤; 刘长令 农药 2011-10-10
46 具有生物活性的1-芳基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孙旭峰; 田俊锋; 朱敏娜;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11-11-10
47 绿色农药与工艺(英文) 刘长令; 关爱莹; 柴宝山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分会场-绿色化学科学与工程技术前沿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1-09-21 国际会议
2010
48 Vilsmeier-Hacck反应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 伍强; 张茜;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 2010-02-10
49 噻吩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吴峤; 伍强; 张茜;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 2010-01-10
50 2009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 2010-01-10
51 2009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刘长令 今日农药 2010-03-08
52 2009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10-02-16
53 脲嘧啶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马士存; 姜美锋; 张茜;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0-02-25
54 杀菌剂氟菌螨酯及其中间体的HPLC分析 王海英; 李淑芹; 范志金; 陈建宇; 蔡飞; 李申; 刘长令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0-02-28
55 氰虫酰胺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柴宝山; 何晓敏; 王军锋;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2010-03-10
56 两个创新杀菌剂获准临时登记 刘长令 山东农药信息 2010-04-18
57 4,6-二甲氧基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 李洋; 张志国; 朱敏娜; 李志念;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10-04-10
58 2009年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 2010-04-10
59 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的研究进展 何晓敏; 柴宝山; 孙旭峰; 田俊锋; 刘长令 农药 2010-06-10
60 2-酰基-氰基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李洋; 张志国; 迟会伟; 罗艳梅; 刘长令;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09-10
61 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丙二腈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张茜; 杨吉春; 伍强; 姜美锋; 刘长令 农药 2010-10-10
62 具有杀虫活性的缩氨基脲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杨吉春; 吴峤; 范玉杰; 李学建; 刘长令 农药 2010-11-10
63 具有除草活性的异恶唑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范玉杰; 赫彤彤;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0-10-25
64 新型2-酰基氰基乙酸类衍生物SYP-10898的研究 李洋; 刘长令; 田俊峰; 周银平; 张弘; 宋玉泉 农药学学报 2010-12-15
65 丁香菌酯(SYP-3375)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 李淼; 刘长令; 张明星; 关爱莹; 张弘; 司乃国 农药学学报 2010-12-15
66 新型除草剂pyroxasulfone 杨吉春; 范玉杰; 吴峤; 刘长令 农药 2010-12-10
2009
67 氯虫酰胺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柴宝山; 彭永武; 李慧超; 张弘; 刘长令 农药 2009-01-10
68 2008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9-01-10
69 扁桃酸类杀菌剂的创制及其研究进展 张金波; 杨吉春; 刘若霖; 李淼; 刘长令 农药 2009-02-10
70 4种制剂化新化合物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孟润杰; 王文桥; 刘长令; 李淼;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甄文超 农药 2009-02-10
71 嘧螨酯的合成与杀螨活性 刘若霖; 张金波; 李淼; 张弘; 刘长令 农药 2009-03-10
72 6种候选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乔桂双; 王文桥; 韩秀英; 李淼; 孟润杰; 刘长令; 刘颖超 农药 2009-03-10
73 (E)-2-(2((6-环丙基-2-(苯胺基)嘧啶-4-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李慧超; 柴宝山; 彭永武;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2009-04-10
74 我国未开发磺酰脲类除草剂及中间体介绍 刘长令 今日农药 2009-04-08
75 含邻氨基苯甲酸结构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彭永武; 柴宝山; 王军锋; 李慧超; 张弘; 刘长令 农药 2009-05-10
76 新型含嘧啶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 李淼; 刘若霖; 李志念;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09-06-10
77 两种候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 乔桂双; 王文桥; 韩秀英; 刘长令; 刘颖超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4-15
78 新型杀螨剂Cyflumetofen的合成与杀螨活性 李洋; 张弘; 刘远雄; 周银平; 罗艳梅; 刘长令 农药 2009-07-10
79 新法合成杀虫剂氯虫酰胺 彭永武; 柴宝山; 李慧超;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9-06-06
80 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李淼; 张金波; 杨吉春; 李志念; 刘长令;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7-10
81 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方式及其内吸传导性 孟润杰; 王文桥; 刘长令; 韩秀英; 马志强; 张小风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6-15
82 含吡啶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甲氧基氨基甲酸酯、二氢二噁嗪及其他类 杨吉春; 马士存; 姜美峰; 张茜;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9-09-06
83 创制杀螨剂SYP-3759的杀螨活性研究 张弘; 李志念; 兰杰; 罗艳梅; 王军锋;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09-03-17
84 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 乔桂双;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刘长令 农药学学报 2009-09-15
85 含吡啶的Strobilurin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肟醚乙酸酯和肟醚乙酰胺类 杨吉春; 李慧超; 张茜; 姜美峰; 刘长令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9-10-25
86 含吡啶的strobilurin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肟醚乙酸酯和肟醚乙酰胺类 杨吉春; 李慧超; 张茜; 姜美峰;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09-10-25
87 含吡啶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三)——甲氧基氨基甲酸酯、二氢二噁嗪及其他类 杨吉春; 马士存; 姜美峰; 张茜; 刘长令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9-12-25
88 国内外新农药品种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9-02-15
2008
89 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开发进展 杨吉春; 张金波;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08-01-10
90 (E)-2-(2-((3-(2,4-二甲基苯基)-1,4-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SYP-4903)的合成及杀虫杀螨活性 李淼; 刘若霖; 杨浩; 张弘;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08-12-10
91 唑菌酯对8种蔬菜病原菌的生物活性 王丽; 石延霞; 李宝聚; 刘长令; 向文胜 农药学学报 2008-12-15
92 2007年登记注册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8-03-10
93 2007年全世界登记注册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8-03-01
94 苄胺系列化合物专利信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03-06
95 含氟系列化合物专利信息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03-21
96 有机硅系列化合物专利信息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04-06
97 有机硅系列化合物专利信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04-21
98 新杀菌剂唑菌酯原药的HPLC分析 范志金; 张海科; 马琳; 刘秀峰; 陈建宇; 刘长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20
99 唑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王丽; 李宝聚; 向文胜; 石延霞; 刘长令 农药 2008-05-10
100 摇瓶法结合HPLC测定新杀菌剂唑菌酯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张海科; 刘秀峰; 范志金; 贾俊超; 钟增明; 徐政专; 刘长令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04-15
101 杀菌剂开发的新进展 杨吉春; 吴峤; 刘若霖; 马士纯; 刘长令 农药 2008-06-10
102 对羟基苯甲酸系列化合物专利信息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06-21
103 大黄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张弘; 姬兰柱; 李淼;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2008-07-10
104 除草剂专利信息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07-21
105 国内外新农药品种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农化新世纪 2008-07-08
106 专利过期/即将过期热点品种分析 刘长令 山东农药信息 2008-08-18
107 含吡啶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一)——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杨吉春; 李淼; 刘若霖; 刘永波; 刘长令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8-08-25
108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王丽; 石延霞; 李宝聚; 刘长令; 向文胜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8-09-15
109 创新研究方法及候选农药品种 刘长令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8-09-15
110 新杀菌剂唑菌酯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和Kow的测定 张海科; 范志金; 马琳; 孟庆森; 陈建宇; 刘长令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 2008-07-01 中国会议
111 唑菌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生物学及物理作用方式研究 贾俊超; 范志金; 马琳; 张海科; 刘秀峰; 刘长令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 2008-07-01 中国会议
112 四种制剂化的新化合物对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乔桂双; 王文桥; 韩秀英; 刘长令; 孟润杰; 李淼; 张小风; 马志强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0-01 中国会议
2007
113 吡啶类农药最新研究进展 杨吉春; 刁杰; 葛童; 刘长令 农药 2007-01-10
114 新型杀菌剂双炔酰菌胺 迟会伟; 刁杰; 聂开晟; 刘长令 农药 2007-01-10
115 本期推荐——二氧化钛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1-21
116 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柴宝山; 杨吉春; 刘长令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7-02-28
117 2006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7-02-10
118 新型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柴宝山; 林丹; 刘远雄; 刘长令 农药 2007-03-10
119 本期推荐——二苯甲酮类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3-06
120 2006年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7-04-10
121 本期推荐——酞菁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4-06
122 本期推荐——酞菁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4-21
123 嘧菌环胺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柴宝山; 刘长令; 李志念 农药 2007-06-10
124 本期推荐——哌嗪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6-06
125 本期推荐——哌嗪类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6-21
126 新烟碱类杀虫剂最新研究进展 杨吉春; 李淼;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07-07-10
127 啶酰菌胺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迟会伟; 李志念; 刘长令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7-08-15
128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刘远雄; 邹本勤;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07-10-10
129 本期推荐——酯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09-06
130 2007年英国植保会议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7-11-15
131 本期推荐——氟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10-06
132 本期推荐——巯基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10-21
133 本期推荐——哌嗪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11-06
134 本期推荐——磺酰胺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11-21
135 杀虫杀螨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 柴宝山; 刘远雄; 杨吉春; 刘长令 农药 2007-12-10
136 2006年世界农药公司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7-05-01
137 2007年英国植保会议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7-12-16
138 2006年国外农药公司公开的农药新品种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7-02-16
139 本期推荐——苯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7-12-06
140 2006年国外农药公司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7-04-15
141 值得关注的农药新品种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7-12-15
2006
142 本期推荐——喹啉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3-06
143 本期推荐——含溴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3-21
144 新型先导化合物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06-04-10
145 本期推荐——有机硅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4-06
146 本期推荐——腈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6-21
147 防治卵菌纲病害的新型杀菌剂氟啶酰菌胺 李淼; 李洋; 杨浩; 刘长令 农药 2006-08-10
148 本期推荐——苯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7-21
149 本期推荐——酮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8-06
150 本期推荐——呋喃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9-06
151 本期推荐——三唑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9-21
152 本期推荐——异氰酸酯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10-06
153 新型杀虫剂氟虫酰胺 李洋; 李淼;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06-10-10
154 第11届IUPAC国际农药化学会议概况 刘长令 农药 2006-10-10
155 本期推荐——甲酸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11-06
156 新型除草剂氨草啶 胡宗岩;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 2006-12-10
157 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进展(下) 刘长令 新农药 2006-02-25
158 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进展(三)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6-06-30
159 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进展(二)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6-04-30
160 2006年IUPAC农药会议介绍的新品种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6-10-30
161 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进展(一)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6-02-28
162 2005年英国植保会议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6-02-28
163 新型广谱、安全的鱼尼汀受体杀虫剂 刘长令 中国农药 2006-02-28
164 农药企业如何在世界农药市场保持优势 沈阳化工研究院 教授 刘长令 农资导报 2006-10-17 报纸
165 噁唑烷酮母环的合成方法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01-06
166 三酮类除草剂的研究新进展 聂开晟; 范志金; 刘长令 农药 2006-01-10
2005
167 本期推荐——咪唑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6-06
168 本期推荐——吡唑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6-21
169 本期推荐——嘧啶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7-06
170 本期推荐——噻唑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9-06
171 中间体专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8-21
172 本期推荐——咪唑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10-21
173 新型广谱、安全的鱼尼丁受体杀虫剂 刘长令 农药 2005-11-01
174 氟吗啉有效成分的HPLC分析 范志金; 陈建宇; 王海英; 刘秀峰; 刘凤丽; 刘长令 现代农药 2005-12-10
175 水田除草剂环苯草酮 孙洪涛; 刘长令 农药 2005-12-01
176 新型杀虫、杀螨剂螺甲螨酯 张明星; 刘长令; 张弘 农药 2005-12-01
177 2005年英国植保会议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5-12-01
178 卵菌纲病害防治剂-氟吗啉(flumorph)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05-12-25
179 本期推荐——酮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1-21
180 2004年公开的农药新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5-01-01
181 本期推荐——酸酐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3-06
182 本期推荐——脲系列化合物羰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3-21
183 新型白粉病杀菌剂环氟菌胺 马韵升; 刘长令 农药 2005-03-01
184 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进展(上) 刘长令 新农药 2005-12-15
185 新型广谱、安全的鱼尼丁受体杀虫剂 刘长令 新农药 2005-12-15
186 2005年英国植保会议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新农药 2005-12-15
187 本期推荐——酰胺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5-06
188 本期推荐——吡啶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05-21
2004
189 源于天然产物的农药品种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3-21
190 本期推荐——醛类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3-21
191 含吡啶环的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范志金; 刘斌; 刘秀峰; 钟滨; 刘长令;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04-15
192 本期推荐——咪唑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4-21
193 本期推荐——苯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5-06
194 本期推荐——对氨基苯酚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8-06
915 本期推荐——香豆素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2-21
196 本期推荐——光催化剂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8-21
197 新多取代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钟滨; 李正名; 刘长令; 赵卫光 有机化学 2004-10-25
198 本期推荐——谷氨酸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12-06
199 新型先导化合物4-[4-(3,4-二甲氧苯基)-2-甲基噻唑-5-甲酰基]吗啉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04-04-01
200 生物农药印楝的前景 李淼; 李林;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01-06
201 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农药品种(3)——除草剂 刘长令; 韩亮; 李正名 农药 2004-01-01
2003
202 新型高效杀虫剂茚虫威 刘长令 农药 2003-02-25
203 高效杀菌剂氟嘧菌酯 殷锦捷; 马海云; 关爱莹; 刘长令 农药 2003-03-25
204 Strobin类杀菌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03-03-25
205 防治卵菌纲病害的新型杀菌剂噻唑菌胺 颜范勇; 刘冬青; 关爱莹; 刘长令 农药 2003-04-25
206 防治稻瘟病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氰菌胺 李林; 关爱莹; 刘长令 农药 2003-07-25
207 新型麦田除草剂丙苯磺隆 刘冬青; 关爱莹; 刘长令 农药 2003-08-25
208 杀虫杀螨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 刘长令 农药 2003-10-25 10 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农药品种(Ⅰ)——杀菌剂 刘长令; 李正名 农药 2003-11-25
209 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农药品种(Ⅱ)——杀虫杀螨剂 刘长令; 钟滨; 李正名 农药 2003-12-25
210 2003年BCPC国际会议公开的农药新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3-12-25
211 重要的化工原料——丙醛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1-06
212 中间体专利技术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1-06
213 中间体专利技术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1-21
214 中间体专利技术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3-06
215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3-21
216 中间体专利技术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4-21
217 过专利期农药品种对未来植物保护业的影响 迟会伟; 关爱莹;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5-06
218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5-06
219 本期推荐——吡唑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5-21
220 本期推荐——三唑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6-06
221 中间体 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6-21
222 新型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唑酮草酯 胡耐冬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7-21
223 本期推荐——苯酚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8-06
224 噻吩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 申桂英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8-21
225 本期推荐——丙烯酸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9-06
226 本期推荐——吡唑系列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9-21
227 本期推荐——异氰酸酯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11-06
228 本期推荐——脲类中间体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11-21
229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2-21
230 发现先导化合物方法:混合物筛选 张明星 ;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03-02-25
231 新型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 关爱莹; 李林; 刘长令 农药 2003-09-25
232 稠环吡唑类化合物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12-06
233 本期推荐——醚类系列化合物 申桂英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12-21
234 寻找先导化合物的方法:建立在分子结构基础上的设计——意外发现演变为设计,使农用化学品创制规律化 关爱莹 ; 胡耐冬 ;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03-08-25
235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3-01-25
236 2002年英国Brighton植保会议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刘长令 农药 2003-01-25
2002
237 磺酰脲类除草剂 刘长令 农药 2002-03-25
238 三嗪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04-25
239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05-25
240 2001年世界七大农药公司销售概况 刘长令 农药 2002-05-25
241 新型Strobin类杀菌剂唑菌胺酯 侯春青;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2002-06-25
242 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06-25
243 异噁唑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袁英慧 农药 2002-07-25
244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08-25
245 嘧啶氧(硫)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09-25
246 新型除草剂氟丙嘧草酯 刘长令; 张希科 农药 2002-10-25
247 噁二嗪类杀虫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10-25
248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11-25
249 对甲胺磷改性降低其毒性的研究进展 刘博; 刘冬雪; 刘长令 农药 2002-12-25
250 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创制经纬 刘长令 农药 2002-12-25
251 N-叔丁氧基羰基-N-甲基-L-3-(4-氯苯基)-2-氨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08
252 苯并呋喃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08
253 医药中间体三环化合物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08
254 超高效除草剂氟噻乙草酯 刘长令; 王兆栋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23
255 2-氧代苯乙酸乙酯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23
256 磺酰脲类除草剂及其中间体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23
257 氨基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1-23
258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刘长令; 刘武成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3-08
259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4-23
260 世界生物农药的前景展望 刘长令 ; 关爱莹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7-23
261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8-08
262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8-23
263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9-08
264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09-23
265 生产非专利产品的农药公司面临挑战与机遇 刘长令 ; 关爱莹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10-23
266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11-08
270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12-08
271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12-23
272 生物农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Philip Jarvis ; 关爱莹 ; 刘长令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2-06-15
273 新型噁唑啉类杀菌剂——噁咪唑 李志念; 关爱莹; 刘长令 现代农药 2002-08-10
274 广谱高效杀菌剂嘧菌酯 刘长令; 关爱莹; 张明星 世界农药 2002-02-25
275 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嘧螨酯 刘长令; 关爱莹; 刘振龙 世界农药 2002-08-25
276 非专利产品生产的农药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爱莹; 刘长令 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 2002-10-01 中国会议
277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刘武成; 刘长令 农药 2002-01-25
278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 刘长令 农药 2002-02-25
2001
279 新型稻田除草剂环酯草醚 刘长令; 李继德; 董英刚 农药 2001-08-25
280 玉米田除草剂甲酰胺磺隆(foramsulfuron) 刘长令; 史庆领 农药 2001-11-25
281 农药品种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长令 化工管理 2001-08-20
282 农药品种及其原料和中间体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5-23
283 农药品种及其原料和中间体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刘长令; 李继德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6-08
284 5-氯基吡唑-4-羧酸酯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7-23
285 3-(4-氯丁基)-吲哚-5-腈的合成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7-23
286 4-三氟甲基-3-噁二哇吡啶的合成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7-23
287 新型氟化试剂(DFI)及其应用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7-23
288 除草剂中间体合成新方法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7-23
289 5-(2’-甲氧基-4’-硝基苯基)噁唑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08
290 3,5-二取代-1,2,4.噻二唑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08
291 取代吡(嘧)啶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08
292 新型杀稗剂——噁嗪草酮 刘长令; 石庆领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23
293 3,5-二(三氟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23
294 (叔丁氧基羰基亚氨基吡唑-1-基-甲基)墓甲酸醋类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23
295 5-氯-2-(呋喃-2-基)-7-[2-(吡啶-2-基)乙基]-苯并噁唑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8-23
296 5-丙基苯并1,3-二氧杂环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297 (R)-2-氨基-2-,3-二甲基丁腈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298 4-三氟甲氧基-2-,6-二溴苯胺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299 高受率和高纯度制备α,α,α,三氟甲氧基苯的方法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300 杀菌剂2-羟基苯基苯甲酮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301 取代苯基丙二腈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302 头孢菌素衍生物重要中间体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08
303 4-三氟甲基苯胺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23
304 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23
305 取代手性1,4-噁嗪-2-酮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09-23
306 (R)4-氰基-3-羟基丁酸酯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08
307 4-溴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08
308 2-乙胺基-2-(2’-噻吩基)环己酮盐酸盐的合成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08
309 取代肼基甲酸酯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23
310 N,N-二甲基-4-羟基丁酰胺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23
311 N-甲基磺酰基硫代吗啉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23
312 3-(4-氯苯基)-1-溴丙烷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23
313 邻苯氧基氯苯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0-23
314 除草剂中间体o-氨基苯基环丙基甲酮的合成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1-08
315 内型-降托品(endo-nortropine)的合成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1-08
316 手性中间体cis-5-氨基-2-环戊烯-1-醇衍生物的合成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1-08
317 3,3,3-三氟丙醛和3,3,3-三氟丙醛肟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1-08
318 N-(取代)水杨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1-23
319 3H-1,2,3-三唑-5-酰胺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1-23
320 (R)-4-氰基-3-羟基丁酸酯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2-08
321 (S)-1-苯基-2-(2-吡啶基)乙胺-(S)-苹果酸盐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2-08
322 吡唑类化合物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2-23
323 除草剂中间体2-苯氧基嘧啶的制备 张国生 ;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2-23
324 烟酰胺类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 刘长令 ; 张国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12-23
325 新型水稻和草坪除草剂茚草酮 侯春青; 聂开晟; 刘长令 世界农药 2001-02-15
326 高效除草剂氯氟草醚 王兆栋; 刘长令 江苏农药 2001-12-15
327 2000英国Brighton植保会议简介 刘长令 农药 2001-01-25
328 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环虫酰肼 聂开晟; 侯春青; 刘长令 农药 2001-02-25
2000
329 防治灰霉病用杀菌剂的开发 刘长令; 翟煜翥; 张运晓; 黄兆信 农药 2000-03-25
330 国外部分农药品种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刘长令; 张运晓 农药 2000-07-25
331 卵菌纲病害用杀菌剂的开发进展 刘长令; 李继德 农药 2000-08-25
332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刘长令 江苏化工 2000-08-30
333 含氟农药开发的新进展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03-23
334 开发农用化学品的新方法 聂开晟;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05-23
335 农用杀菌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一)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08-08
336 农用杀菌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二)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08-23
337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一)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09-08
338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二)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09-23
339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三)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10-08
340 N,N-二甲基甲酰胺缩二甲醇(DFA) 聂开晟;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10-23
341 农用杀菌剂开发的新进展 刘长令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0-06-15
342 抗除草剂作物对杂草科学的影响 刘长令; 刘晓楠; 张纯娟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0-08-15
343 磺酰脲类除草剂开发的新进展 刘长令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0-12-15
344 如何获得信息和选择先导化合物 刘长令 浙江化工 2000-09-30
345 合成苯氧吡唑腈的新方法 刘长令 浙江化工 2000-12-30
346 氟吗啉及其混剂的杀菌活性及开发前景 刘武成; 李志念; 张宗俭; 刘长令 浙江化工 2000-12-30
347 如何获得信息和选择先导化合物 刘长令 浙江化工 2000-12-30
348 杀菌剂开发的新进展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0-08-01
349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0-11-01
350 ALS抑制剂知多少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0-08-16
351 含氟农药开发的新进展 刘长令 农药市场信息 2000-09-16
352 1999年英国Brighton植保会议公布的除草剂新品种 刘长令; 黄兆信 农药 2000-02-25
353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8) 刘长令 农药 2000-02-25
2000年以前的
354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农药 1999-02-25
355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1) 刘长令 农药 1999-03-25
356 氟吗啉药效应用研究(Ⅰ)——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刘武成; 李志念; 张越; 宋瑞利; 司乃国; 刘君丽; 刘长令 农药 1999-04-25
357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2) 刘长令 农药 1999-04-25
358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3) 刘长令 农药 1999-05-25
359 3-甲基吡啶及其衍生物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 刘长令; 汪灿明; 于春睿; 佘永红 农药 1999-06-25
360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4) 刘长令 农药 1999-06-25
361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5) 刘长令 农药 1999-07-25
362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6) 刘长令 农药 1999-08-25
363 近几年开发的国外农药新品种(7) 刘长令 农药 1999-09-25
364 黄瓜黑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Ⅰ 黄瓜黑星病菌致病毒素的分离和纯化 李宝聚; 周长力; 赵奎华; 李凤云; 刘武成; 刘长令 植物病理学报 1999-12-30
365 杀虫剂研究的黄金时代:过去、现在和将来 汪灿明 ; 刘长令 农药译丛 1999-06-15
366 取代肼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刘长令; 李宗成; 张少铭; 王恺 化学试剂 1999-02-28
367 选择发明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刘长令 农药 1999-01-25
368 生物电子等排及其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刘长令 农药 1998-02-25
369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张立新; 汪灿明; 佘永红 农药 1998-03-25
370 含氟农药的创制途径 刘长令 农药 1998-08-25
371 植物杀虫剂前景广阔 刘长令 世界农业 1998-05-10
372 浅谈新农药与新农药创制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998-12-23
373 杀虫剂及杀螨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农药科学与管理 1998-05-15
374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长令 农药科学与管理 1998-08-15
375 芽后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 汪灿明 农药译丛 1998-08-15
376 1-(2,6-二甲苯基)-1-苯乙酰基-4-丁基氨基脲的合成与表征 刘长令; 李宗成; 张少铭; 龚葆青 化学通报 1998-01-30
377 N-芳(烷)磺酰基-N′-[1-氰(环)烷基]脲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刘长令; 刘晓楠; 刘武成; 王恺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8-12-25
378 新型吡唑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刘长令; 张立新; 刘武成; 张弘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7-10-28
379 需光性除草剂的开发 刘长令 农药 1997-12-25
380 新型吡唑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刘长令; 雷新; 刘武成; 赵日瑾 合成化学 1997-12-30
381 含氟农药的开发 刘长令 有机氟工业 1997-11-15
382 杀菌剂啶斑肟合成方法述评 刘长令; 汪灿明 浙江化工 1997-06-30
383 三唑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农药译丛 1997-04-15
384 2-氯-N,N-二甲基菸酰胺的合成 刘长令; 邹本勤; 邹平吾 化学试剂 1997-10-28
385 嘧啶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李斌; 林柄栋; 刘长令; 魏晓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7-02-28
386 一锅法”合成2-氯-N,N-二甲基菸酰胺 刘长令 化学世界 1996-05-25
387 3,5-二氯-1-甲基-4-吡唑羧酸的制备 刘长令; 林柄栋; 李斌 精细化工 1996-04-15
388 氟苯及其衍生物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 刘长令 农药 1996-09-25
389 国外农药开发现状与中间体需求(1) 刘长令 农药 1996-10-25
390 国外农药开发现状与中间体需求(2) 刘长令 农药 1996-11-25
391 2-取代氨基-4,6-二氯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 李斌; 林柄栋; 刘长令; 刘武成 合成化学 1996-06-30
392 国外农药开发现状与中间体需求 刘长令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996-09-08
393 2,4和2,6-二氯苯胺的合成及应用 刘长令 辽宁化工 1996-01-20
394 对氟苯酚的合成及其应用 刘长令 有机氟工业 1996-02-15
395 新型吡啶类杀菌剂的开发 刘长令 农药译丛 1996-06-15
396 新颖三唑类稻田除草剂——CH900 刘长令; 雷新 农药译丛 1996-02-15
397 国外农药现状与中间体需求 刘长令 杭州化工 1996-02-15
398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399 生物电子等排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刘长令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400 超高效除草剂烟嘧黄隆(SL-950)的合成研究 刘长令; 邹本勤; 邹平吾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401 新型嘧啶胺类杀菌剂pyrimethanil的合成 刘长令; 雷新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402 2-取代脲基-4,6-二氯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 李斌; 林柄栋; 刘长令; 刘武成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403 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张立新; 刘长令; 李斌; 刘武成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404 2-[2-(4,6-二甲基嘧啶)硫基]-6-氯-苯甲酸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李斌; 周大炜; 张立新; 刘长令; 雷新; 郭桂文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6-04-01 中国会议
405 吡啶类农药的研究进展(上) 尚尔才; 刘长令; 杜英娟 化工进展 1996-09-25
406 吡啶类农药的研究进展(下) 尚尔才; 刘长令; 杜英娟 化工进展 1996-11-25
407 嘧啶类农药的研究进展 尚尔才; 刘长令; 杜英娟 化工进展 1995-09-25
408 苯氧吡唑醛的合成 刘长令; 雷新; 李斌; 张立新 化学试剂 1995-12-28
409 新型杀螨剂唑螨酯的合成研究 刘长令; 李斌; 林柄栋 农药 1995-05-25
410 新型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刘长令 农药 1995-08-25
411 新型稻田除草剂咪唑黄隆 刘长令 农药 1995-09-25
412 新法合成豆田除草剂氯嘧黄隆 李斌; 刘长令 农药 1995-10-25
413 2,6-二氟(氯)苯腈及其衍生物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 刘长令 农药 1995-12-25
414 新氟化剂N─氟代吡啶鎓盐开发与应用 刘长令; 田艳 有机氟工业 1995-05-15
415 新型氟化剂N-氟代吡啶鎓盐合成与应用 刘长令; 田艳 有机氟工业 1995-11-15
416 含氟拟除虫菊酯的合成方法 刘长令 有机氟工业 1995-11-15
417 2-甲氧羰基-3-噻吩磺酰氯合成方法述评 刘长令 浙江化工 1995-12-30
418 含氟农药及中间体 刘长令 农药译丛 1995-02-15
419 用于植物保护中的天然产物 刘长令 农药译丛 1995-06-15
420 杀虫杀螨剂氟蚜螨的合成研究 刘长令 农药 1994-08-15
421 2,3-吡啶二羧酸二乙酯类的新合成法 刘长令 农药译丛 1994-06-15
自2003年至今,刘长令相继受邀在国内相关大学、科研单位,以及农药会议上作关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应用”报告,于2010年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美国陶氏益农、富美实公司作关于IDM的报告,均得到好评。
自2009年以来,刘长令团队在农药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两个国际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AFC)和《Pest Management Science》(PMS)发表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有关的论文10余篇。新农药创制技术“中间体衍生化方法”逐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IUPAC国际农药会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药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2010年7月受邀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12届IUPAC国际农药会议分会上作报告,首次在国际上介绍了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在新型杀螨剂发明中的应用。
受邀撰写新农药创制技术论文“Appl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Approach in Agrochemical Discovery”于2014年5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Chemical Reviews》,详见: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cr4005605。
2014年8月受邀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13届IUPAC国际农药会议作大会主题报告《Efficient Approach To Discover Novel Agrochemical Candidates: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创制新农药品种的有效途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该报告整理后发表于农药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期刊JAFC,详见: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f5054707。
“世界农用化学品会议”是世界上另一个重要的农药会议。英国Agranova公司总裁Rob Bryant博士在2012年11月世界农用化学品会议上作报告,正面评价了该方法及其应用。详见:http://www.agranova.co.uk/pdf/RJB20121127.pdf。
成果奖励:
刘长令同志多年的努力与辛勤的工作不仅得到沈阳化工研究院领导、同事的好评,多次被评为沈阳化工研究院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而且得到国外合作伙伴和我国农药界同仁的认可,曾多次被邀请为有关团体作新农药创制研究方面的学术报告。除此之外,刘长令同志还获得了各种奖励,如于1997年获得由沈阳市市委和市政府授予的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9年获得由沈阳市市委和市政府授予的“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贴,2001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七届中国发明专利奖金奖。2002年获得由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原化工部)颁发的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2年获得由辽宁省专利局颁发的辽宁省专利奖特别金奖。2003年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2002年度沈阳市科教系统创新楷模。2003年获得由辽宁省政府授予的“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获得由沈阳市政府颁发的沈阳市振兴奖。2004年获得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得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原化工部)授予的“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沈阳市科技创新奖。2007年获辽宁省成果转化奖(三等奖),是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获中国农药科技创新奖(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07-2008年度全国“讲理想、比先进”活动科技标兵(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中间体衍生化方法
1、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新农药创制方法、加速我国新农药创制,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
新农药创制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难度大、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成功率低(四万至十四万分之一)等特点(不仅要世界首创,还要经过多年的严格检验与验证,这个过程通常需要8-10年时间,大浪淘沙,确认是个“好”产品,获准登记 — 需要进行各种生物学性能测试研究以及安全评价研究,包括毒理学、环境安全与风险研究如致癌、致畸、致突变,土壤残留、植物残留、果实残留,对蜂鸟鱼蚕、地下水、以及代谢与蓄积毒性研究等的,类似医药的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临床试验。“大浪淘沙”过后,还要进行合成方法、工艺过程和工程化研究,才能产业化,最后还要进行推广应用。即使方法得当,各方面配合好,还有运气特别好,从开始研究,到获准登记,再到产业化,为农业增产增收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 整个过程也需要20年时间)。
农药对粮食生产安全作用极大(据统计、如果不使用农药,作物将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如霜霉病、晚疫病等毁灭性气传病害,若不使用农药将导致作物绝收, 1845年因马铃薯晚疫病爆发,造成爱尔兰大饥荒:当时爱尔兰共800多万人,因饥荒死亡100多万,150多万人背井离乡逃亡美洲等),但我国创制的农药品种数量极少(世界常用600多个农药品种中,我国发明的仅10多种)。因此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新农药创制方法、加速我国新农药创制,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
2、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效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刘长令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新农药创制技术“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利用该创制技术,从3万多个新化合物中筛选出10多个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的候选品种,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其中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已产业化。
“中间体衍生化方法”从有机合成角度出发,选择“中间体”、利用化学反应,把新药创制的复杂过程简单化,如利用关键中间体进行多样化衍生、重要基团替换和活性化合物衍生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新 或 二次先导化合物的研制,可有效避开已有专利的保护,大幅提高新药创制的效率和成功率。该创制技术还有助于发明性能更优、全新作用机制或多作用靶标药物,不仅解决抗性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农药用量,更好的保护环境。
3、“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具体应用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农药或者医药品种,不管其分子结构简单与复杂,都是由简单的原料或者中间体经过各种化学反应得到。当然,中间体的选择在新农药创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中,中间体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一环,它们或选自天然产物中的片段,或选自农药品种、医药品种中有活性的片段(包括其合成的原料),或选自上述片段经化学反应得到的新中间体,亦可选自简单的化工原料经化学反应合成得到的全新中间体。“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原料或中间体的来源和特征,又分为如下三种:
1)用上述中间体,进行进一步化学反应包括衍生,经生物活性筛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直接合成法(CIM)— 旨在发现全新结构、尤其是全新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2)用上述中间体替换已知农药品种的一部分,得到已有专利范围外的新化合物,然后经生物活性筛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替换法(TRM)—旨在发现性能更优的化合物;
3)利用已知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作为中间体,进行衍生化,再经生物活性筛选,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衍生法(ADM)—旨在发现新结构或者性能更优的化合物;
在发现新先导化合物的基础上,再经设计、合成、筛选,并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发明性能更优、或结构新颖、或作用机理独特的候选新农药品种;然后进入10年开发阶段,经各种性能测试、毒理学和安全评价获准登记;最后再进行工艺与过程,工程化研究,实现工业化生产;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年的推广应用,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具体三种创新途径图解
4、新农药创制技术“中间体衍生化方法”逐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自2003年至今,刘长令相继受邀在国内相关大学、科研单位,以及农药会议上作关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应用报告,于2010年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美国陶氏益农、富美实公司作关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 及其应用的报告,均得到好评。2014年8月受邀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世界最重要的IUPAC国际农药会议上作大会主题报告。同时刘长令团队在农药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两个国际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AFC)和《Pest Management Science》(PMS)发表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应用有关的论文10余篇。并于2014年受邀为Chemical Reviews撰写关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应用的综述性论文。
“IUPAC国际农药会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药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2010年7月受邀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12届IUPAC国际农药会议分会上作报告,首次在国际上介绍了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在新型杀螨剂发明中的应用。
受邀撰写新农药创制技术论文“Appl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Approach in Agrochemical Discovery”于2014年5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Chemical Reviews》,详见: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cr4005605。
2014年8月受邀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13届IUPAC国际农药会议作大会主题报告《Efficient Approach To Discover Novel Agrochemical Candidates: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创制新农药品种的有效途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该报告整理后发表于农药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期刊JAFC,详见: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f5054707。
“世界农用化学品会议”是世界上另一个重要的农药会议。英国Agranova公司总裁Rob Bryant博士在2012年11月世界农用化学品会议上作报告,正面评价了该方法及其应用。详见:http://www.agranova.co.uk/pdf/RJB20121127.pdf。
5、有关“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及其应用的论文
部分论文如下:
1、Appl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Approach in Agrochemical Discovery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Yang, Xiaoping; Dekeyser, Mark
•From Chemical Reviews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2014), 114(14), 7079-7107
2、Efficient Approach To Discover Novel Agrochemical Candidates: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By Liu, Changling; Guan, Aiying; Yang, Jindong; Chai, Baoshan; Li, Miao; Li, Huichao; Yang, Jichun; Xie, Yong
•Fro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4), Ahead of Print.
3、N-Phenyl heteroarylamine analogues of fluazinam using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s approach
•By Guan, Aiying; Li, Huichao; Li, Zhinian; Yang, Fan; Xie, Yong; Yang, Xiaoping; Liu, Changling
•From Journal of Chemical Sciences (Bangalore, India) (2014), 126(4), 1107-1114.
4、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fluorine-containing chlorothalonil derivatives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Huang, Guang; Li, Huichao; Hao, Shulin; Xu, Ying; Xie, Yong; Li, Zhinian
•From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14), 160, 82-87.
5、Synthesis of novel strobilurin-pyrimid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By Chai, Baoshan; Wang, Shuyang; Yu, Wenquan; Li, Huichao; Song, Chuanjun; Xu, Ying; Liu, Changling; Chang, Junbiao
•From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3), 23(12), 3505-3510.
6、Design, Synthesis, and Herb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Substituted 3-(Pyridin-2-yl)benzenesulfonamide Derivatives
•By Xie, Yong; Chi, Hui-Wei;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Ma, Hong-Juan; Cui, Dong-Liang
•Fro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4), 62(52), 12491-12496.
7、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ovel oxime ether strobilur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benzofurans
•By Xie, Ya-Qiang; Huang, Yi-Bing; Liu, Jian-She; Ye, Li-Yi; Che, Li-Ming; Tu, Song; Liu, Chang-Ling
•From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71(3), 404-414.
8、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ovel Aniline Derivatives of Chlorothalonil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Huang, Guang; Li, Hui-Chao; Hao, Shu-Lin; Xu, Ying; Li, Zhi-Nian
•Fro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49), 11929-11936.
9、Synthesis and acaricidal activity of strobilurin-pyrimidine derivatives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Li, Hui-Chao; Liu, Shao-Wu; Xu, Ying; Song, Yu-Quan; Chang, Jun-Biao
•From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4), 25(1), 137-140. |
10、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ovel insecticidal dichloro-allyloxy-phenol derivativ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pyrazol-3-ols
•By Li, Miao; Liu, Chang-Ling; Zhang, Jing; Wu, Qiao; Hao, Shu-Lin; Song, Yu-quan
•From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69(5), 635-641.
11、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of novel coumarin derivatives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Li, Miao; Li, Zhi-Nian; Zhang, Ming-Xing; Zhang, Hong
•From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11), 6(12), 1917-1920.
12、The discovery of SYP-10913 and SYP-11277: novel strobilurin acaricides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Li, Hui-Chao; Zhang, Hong; Liu, Shao-Wu; Huang, Guang; Chang, Jun-Biao
•From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67(9), 1141-1146.
13、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ovel coumarin derivatives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Li, Miao; Zhang, Hong; Li, Zhi-Nian; Li, Zheng-Ming
•From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67(6), 647-655.
14、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of novel coumar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 (E)-methyl 2-(methoxyimino)-2-phenylacetates
•By Guan, Ai Ying; Liu, Chang Ling; Li, Zhi Nian; Zhang, Ming Xing
•From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1), 22(6), 663-666.
15、Design, synthesis and acar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strobilur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yrimidine moieties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Li, Hui-Chao; He, Xiao-Min; Luo, Yan-Mei; Huang, Guang; Zhang, Hong; Chang, Jun-Biao
•From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0), 66(11), 1208-1214.
16、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strobilurin analogu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N-phenylpyrimidin-2-amines
•By Li, Hui Chao; Chai, Bao Shan; Li, Zhi Nian; Yang, Ji Chun; Liu, Chang Ling
•From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9), 20(11), 1287-1290.
17、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new strobilur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pyrazoles
•By Li, Miao; Liu, Chang-Ling; Li, Lin; Yang, Hao; Li, Zhi-Nian; Zhang, Hong; Li, Zheng-Ming
•From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0), 66(1), 107-112.
18、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ew (E)-α-(Methoxyimino)benzeneacetat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a Substituted Pyrazole Ring
•By Li, Miao; Liu, Chang-Ling; Yang, Ji-Chun; Zhang, Jin-Bo; Li, Zhi-Nian; Zhang, Hong; Li, Zheng-Ming
•Fro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 58(5), 2664-2667.
19、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ew strobilurin derivatives with a 1H-pyrazol-5-oxy side chain
•By Li, Miao; Liu, Chang-Ling; Yang, Ji-Chun; Li, Lin; Li, Zhi-Nian; Zhang, Hong; Li, Zheng-Ming
•From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09), 4(9), 1215-1220.
20、Design, 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strobilurin analogu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N-phenylpyrimidin-2-amines
•By Li, Hui-Chao; Liu, Chang-Ling; Chai, Bao-Shan; Li, Miao; Li, Zhi-Nian; Yang, Ji-Chun
•From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09), 4(9), 1209-1214.
21、Design, 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E)-methyl 2-{2-[(coumarin-7-yloxy)methyl]phenyl}-3-methoxyacrylates
•By Liu, Chang-Ling; Li, Miao; Guan, Ai-Ying; Zhang, Hong; Li, Zheng-Ming
•From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07), 2(8), 845-848.
22、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ovel 2-(3-trifluoromethylphenoxy)-4-trifluoromethylthiazole-5-carboxamide derivatives
•By Liu, Chang-Ling; Li, Miao; Chi, Hui-Wei; Hou, Chun-Qing; Li, Zheng-Ming
•From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06), 127(6), 796-799.
23、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ovel 4-(3,4-dimethoxyphenyl)-2-methylthiazole-5-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By Liu, Chang-Ling; Li, Lin; Li, Zheng-Ming
•From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4), 12(11), 2825-2830.
部分会议论文如下:
1、Natural coumarin and methoxyacrylate hybrids: Anticancer activity, SAR, and mode of action studies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Zhang, Mingxing; Yang, Fan; Xie, Yong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8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San Francisco, CA, United States, August 10-14, 2014 (2014), MEDI-138. |
2、Substituted diarylamine compounds with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By Li, Huichao;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8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San Francisco, CA, United States, August 10-14, 2014 (2014), MEDI-137. |
3、Novel substituted anilinopyrimidine compounds: Design, 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By Chai, Baoshan; Sun, Xufeng; Liu, Changling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8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San Francisco, CA, United States, August 10-14, 2014 (2014), AGRO-725. |
4、N-Phenyl benzothiazolamine compounds using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s approach
•By Guan, Aiying; Liu, Changling; Li, Huichao; Chen, Wei; Xie, Yong; Yang, Fan; Li, Zhinian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8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San Francisco, CA, United States, August 10-14, 2014 (2014), AGRO-724. |
5、Novel fluorinated strobilurin-pyrimidine acaricide: Design, synthesis, and acaricidal activity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Chang, Junbiao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6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Indianapolis, IN, United States, September 8-12, 2013 (2013), AGRO-213. |
6、Design, synthesis, and acaricidal activity of strobilurin-pyrimidine conjugates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Li, Huichao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6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Indianapolis, IN, United States, September 8-12, 2013 (2013), AGFD-193. |
7、Novel pyrazolone fungicide: Applications of byproducts in agrochemicals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4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Philadelphia, PA, United States, August 19-23, 2012 (2012), AGRO-105. |
8、Novel substituted diphenylamine fungicide
•By Li, Huichao; Liu, Changling; Huang, Guang; Li, Zhinian; Zhu, Minna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Anaheim, CA, United States, March 27-31, 2011 (2011), AGFD-99. |
9、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ovel dichloro-allyloxy-phenol derivati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pyrazoles
•By Li, Miao; Liu, Changling; Zhang, Jing; Wu, Qiao; Song, Yuquan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Anaheim, CA, United States, March 27-31, 2011 (2011), AGFD-96. |
10、SYP-11277: A novel strobilurin containing phenylaminopyrimidine acaricide
•By Chai, Baoshan; Liu, Changling; Li, Huichao; Liu, Shaowu; Song, Yuquan; Chang, Junbiao
•From Abstracts of Papers, 24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Anaheim, CA, United States, March 27-31, 2011 (2011), AGFD-94. |
刘长令在IUPAC农药化学国际会议上介绍新药创制研发新思路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在近日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十三届IUPAC 农药化学国际会议上,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刘长令做了题为《中间体衍生法,一种高效的新药创制方式》 (Efficient Approach for Discovery of Novel Agrochemical Candidates: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的主题报告,与国际药物创新领域同仁分享了他多年运用该方法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实例。
刘总从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背景出发,例举大量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内涵及如何运用该方法进行快速有效创新。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运用该方法已经成功开发了包括登记苹果腐烂病的丁香菌酯,白粉病的唑胺菌酯,以及兼防霜霉病和稻瘟病的唑菌酯等多个高效杀菌剂。杀螨剂嘧螨胺也在办理登记中;此外,还有多个杀菌剂如双苯菌胺,SYP3503,4575;杀虫剂SYP4380,3409;除草剂SYP2194,8601;抗肿瘤药SYP4576,3333,2549;等十几个品种分别处于不同开发阶段。基于该方法在国内外发表了20余篇文章,其中SCI收录10多篇,包括农药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医药领域BMCL,此外该方法于2014年5月在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Chemical Reviews(2013年影响因子45)正式发表,题为Appl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Approach in Agrochemical Discovery 。
报告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国际同仁的广泛关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提出为新药创新领域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有利于提升新药创制水平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候选品种命中率,已经为并将继续为新药创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自1967年开始,IUPAC农药化学国际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本届IUPAC农药化学国际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美国化学学会,农用化学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作物、环境与公共卫生保护:推动世界变化的科技”。
来源: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原文链接: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7813.htm
国际权威杂志《Chemical Reviews》刊发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教授论文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2014年5月29日,国际权威杂志《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2012年影响因子IF 41.298)网站上刊登了沈阳化工研究院国家新农药创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农药》杂志主编刘长令教授及其合作者关爱莹等撰写的论文:新农药创新策略《中间体衍生化策略在农用化学品创制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Approach in Agrochemical Discovery"),文章长达29页。
《化学评论》是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国际权威杂志,其学术影响力在国际化学领域处于前列。该杂志副主编Robert D. Kuchta教授对该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是一篇杰出的论文,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刊登这篇文章。”
该文结合刘长令教授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刘长令提出的新农药创新方法“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实质与应用,给出了大量利用该方法创制新农药品种的实例。“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实质就是利用有机中间体可进行多种有机化学反应的特性,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把新药先导发现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与其他创制理论或方法相比,在时间、投资、效率等多方面均得到了优化与改善,随之成功率也大大提高,该新农药创新策略不仅仅适宜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更可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实际科研中,除了新农药创新外,刘长令的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多类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医用抗肿瘤活性,该研究策略IDMs(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应用潜力巨大。
1997年至今,以刘长令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在中间体衍生化策略创制新农药品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科研成果目前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0余件,并获授权专利5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 18件;申请国外专利78件,已获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授权专利30件(以上包括数件抗肿瘤专利)。利用该创新策略成功创制的、获多国发明专利的杀菌剂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已产业化,且获中国发明专利奖优秀奖一项,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制的其他产品如杀螨剂嘧螨胺、杀菌剂双苯菌胺等在产业化开发中;发明的多个结构新颖、具有很好医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也在深入研究中,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原文链接: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7314.htm
时间:2012-05-04 来源:沈阳化工研究院
“拼命三郎”,提到这里的“传奇人物”刘长令,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院”)的同事们最先想到的都是这个词。“他是个难得的科研人才!”集团公司副总裁、沈阳院院长李彬对刘长令赞赏有加。
当记者走进沈阳院新药研究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偌大的牌匾,上面写着“成功=理想+实干+毅力+方法+运气”。而这也是刘长令的成功秘诀,借此,他成了别人嘴中“奇迹”。
耐住寂寞,投身新药创制
“新药创制,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按国际惯例,一个新药的创制周期在10-13年。”谈到新药创制工作,李彬说,而且随着行业逐步成熟,这个周期还在拉长,创新难度越来越大。
“时间就是一种风险,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还一事无成。”沈阳院党委副书记夏志学所说的正是摆在所有新药创制人员眼前的一座“大山”,而这座“无形的大山”,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跨越。
“这地你要是不付出劳动,不滴汗水在里边,永远也长不出好庄稼,没有付出哪儿有收获呢?”儿时母亲的一句话,依然深深地铭记在刘长令脑海里。幼时,田里庄稼因病害成片干枯的场景,也让这个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河南汉子下定决心:要为这片土地多做点事情,让地里的农民少些愁眉。“想想地里的庄稼,看看家乡的父老,新药创制再难,只要我们理想足够大,有什么不可以克服的呢?”有了这样的信念支撑,自1989年研究生毕业留在沈阳院之后,刘长令就闷头扎进了新药研制这个既枯燥又清贫的工作中。
“生活上他不拘小节,夏天为图方便,他甚至会在衣服里搭个毛巾擦汗,也不管美观不美观。但工作上,他绝对是个‘拼命三郎’,我经常收到他在早上五点钟左右发来的邮件,”沈阳院常务副院长胥维昌说。刘长令经常在夜里想到一些点子,马上就起床记录下来,并发给同事们探讨。
每天早上7点之前,刘长令便出现在新药研究室里,直至晚上11点,他依旧忙碌着。看门的师傅经常看得都不耐烦了,进来催他回家。可更多时候,他舍不得离开,一定要干完才满意,甚至索性睡在实验室。“图书馆——实验室——家”,这是他“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简单而充实。
在业界声名鹊起之后,刘长令频频接到其他单位的高薪邀请。对此,他一笑而过。现在的工作虽辛苦,但在刘长令看来,比小时候已经好太多了,“无所谓,我穷惯了,是院里的培养和支持,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我舍不得离开。”
永不放弃,创制世界级产品
“新农药创制需要化学、农学、生物学、环保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配合,要研究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刘长令说。创制新药的过程,首先要进行化合物分子设计,合成出世界上不存在的化合物,然后要对合成出的化合物进行应用研究,经过多次的循环往复,最终才能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改善农作物品质并提高农作物收成的新农药品种。
世界各国的开发经验表明,一个新农药品种从化合物合成研究开始,直至最终完成商品化,平均需要合成2-8万个化合物,耗资经常达到超出想象的天文数字。而且,全世界的许多化学家都在为同一个课题而努力,一旦研究成果出来晚了,让别人占了先,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更残酷的是,一旦发现研究成果不利于人类或环境,就要立刻停止,从而前功尽弃。
我国的新药创制研究,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实验条件差,加之投入少,更是难上加难。刘长令却偏偏干的就是这个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的事情。倔强的他叮嘱自己,“必须要干出点成绩来”。
最初的几年,刘长令的确连个新农药的影子也没摸到。“可能合成10万个新化合物,能够有一个新药,运气好的一次就能搞定,运气不好的可能做了99999次试验就放弃了,而错过了那个已经触手可及的机会。”顶着别人的质疑声,深刻了解工作复杂性的刘长令,依然不急不恼,一项一项地做着实验。“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劝我说,国外的科学家都是在经费充裕、实验条件良好的实验室里工作,但一辈子未能研制出可工业化生产的新品种农药的,都大有人在,就算你有天才的脑袋,但是连实验设施都不全,你怎么可能啃得下这块硬骨头呢?”
“这个人已经成了科学的傻子,迷得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化合物了。”有同事当时甚至这样形容刘长令。然而,刘长令偏不信邪,坚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他愣是凭着这股子坚定执着的劲儿,一遍一遍地做着实验。五年的时间,他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发明了让世界为之惊讶的杀菌剂氟吗啉。
氟吗啉一下就造就了多个第一:我国第一个获得正式登记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我国第一个获得欧美发明专利的农药品种;我国第一个拥有国际通用名称的创新农药品种;我国第一个在国外登记销售的创新农药品种……
氟吗啉投产至今,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税,也一举奠定了刘长令在业界的地位,现在几乎所有农药专业的人都知道刘长令。
不断积累,发现独特方法
“创制出新药品种固然非常重要,如何解决研究方法问题实际上更为艰难。”李彬总对记者说,科学研究也要讲究“巧”,仅靠“勤”,还很难配以“科学家”的名号。
“想的时间长、做的时间长,灵感就来了。” 通过十多年农药创制的探索、研究,刘长令在看似枯燥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他发现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为创新农药的研发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目前已成为国内新药创制的基本研究方法。
在刘长令看来,复杂的新药创制过程,想要简单化,“就像盖房子一样,都是用沙子、水泥、砖头盖起来的,但出来的房子都不一样。而几千万个中间体就像沙子、水泥、转头,而化合物就像房子。要给好的中间体进行排对,把重要的中间体挑出来,进行详尽研究,进而得到超出已有专利范围的新品种。”
自1997年至2011年12月,在他改进的方法指导下,刘长令和他的团队在合成的1.4万个新化合物中,先后筛选出30多个高活性化合物,经过进一步研究,已确认10多个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开发前景。
“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大大降低新药创制的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好方法,为我国新药创制找到了一条新路。”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乐于分享,培养专业人才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长令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为新农药事业培养人才、储备才智。作为众多学校和研究院的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已先后培养了27名硕士和2名博士研究生。
“刘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给我们设定的目标,都是我们得往上蹦一蹦才能够得到的。”刘长令在读的学生郝树林对记者说。当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刘长令会手把手地教,“他每天会在实验室里走一走,就能很快发现谁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立刻进行现场纠正,这让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都极为深刻。”沈阳院新药研究室专题组长李淼同样也是刘长令的学生,“他要求我们在业余时间要多看书,多做研究,做到文章、专利和平时实验两不耽误。”
刘长令还乐于分享与交流自己的科研经验,他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新农药创制方面的报告。2010年他受邀在墨尔本召开的IUPAC国际农药会议上,首次阐明了“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内涵与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也在国际上打出了“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名声。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十多项,发明了已获得国家登记的创制农药新品种4个;截至2011年12月,在国内外分别获授权专利31件和18件;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编著5部……辛勤的劳动为他带来了颇丰的著述,杰出的贡献为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但刘长令依旧沉迷在创新农药研制的世界里,依旧醉心于分子、原子世界合成一个个新的化合物。他不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我还有很多目标要实现”。
作者:李旭升 唐帅
来源: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原文链接:http://www.sinochem.com/g440/s1032/t6435.aspx
刘长令的苦禅
这是个三面环坡,一面临水的村子。这也是个神奇的村子,它深嵌中原大地。有人说,这个村子是龙身,深藏在广阔的平原上,这里水脉充沛,土地肥沃,是个藏龙卧虎的村子。
四十年后的今天,果然证明了人们的推测,从这个村子走出的一个孩子,成了举世瞩目的人物,他就是著名的创新农药发明家,刘长令。
这藏龙卧虎的村子是河南省镇平县高坵乡家河村。
一
那是个盛夏的季节,蝉在树林里火热地鸣唱,万物都在疯狂地生长。当然,疯狂也包括村子的孩子们。村边的小河,清澈地流淌着,一群群小鱼小虾在河水里欢快地游动着。男孩子们聚在这里,光着屁股,疯狂地戏水,痴迷地捉着小鱼小虾。
可是,河边却有一个孤独的身影,他没有融入孩子群中,也没有被孩子们疯狂的游戏所打动,他也在痴迷地做一件事儿,割草。那个孩子蹲在湿漉漉的河边,挥着小镰刀,挑拣着小草较浓密的地方,娴熟而又飞快地割着。他不是不想和孩子们一块疯玩,他没办法让自己的童年快乐起来。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们家穷得家徒四壁,他必须像个小大人一样,考虑家里的生计了。
草一堆堆地铺在河滩,他直起腰,擦去额头上的汗,看着那些草,估量着草的分量。在他的眼里,草已经不是草了,而是工分,是口粮。没有那么多工分,就意味挨饿。这个懂事的孩子,已经忘了自己是个孩子,整日埋头为家里的生计奔波。
那是一九七○年,这个懂事的孩子那年他才七岁,便开始帮助妈妈考虑生计。他就是刘长令,七岁的刘长令扛起了家里的大梁。
日影渐渐西斜,河滩上的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多,牛吃羊啃过后,又有大人割、小孩割,草稀不说,草也很矮,仅有三四寸高,想多割也是不可能的。小长令有自己的窍门,那个窍门就是执著。三十年后,他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感慨万分,童年时养成的执著精神,让他受益终生。站在河边,向远望去,总是远处的小草比脚下的茂盛。七岁的小长令很早就懂得了“草色遥看近却无”,他决不贪慕远处的青绿,蹲在一片看起来并不很厚的草旁,耐心细致一寸一寸地割下去。晚上的时候,总能有五六十斤的收获,相当于一个在生产队出工的成年劳动力。而别的孩子呢,只能割出十来斤。
夕阳的影子在河水里拉长了,天上的辉煌和河里的辉煌融在了一起。小长令站直了腰身,他看到,光着屁股的孩子们,带着游戏的疲惫,穿好了衣服,满足地往家里走。河滩旁只有太阳的余晖在陪着他。他把眼光投向了村子,他知道,收了工的母亲,正穿过村子里的街巷向他走来。母亲心疼他,七岁的儿子,没有能力将五十斤的草背到生产队,来河滩接她懂事的儿子。
在小长令期盼的眼神中,母亲终于出现了。他很自豪地站在他割出的一大堆草旁,等待着母亲的夸奖。母亲来了,母亲夸奖了儿子。可是,母亲却没有急着把草捆上,再背回村子。母亲出了一天的工,累了,坐下来,卷了一袋烟,慢慢地抽下去,等到歇过脚,才背着草,赶回村子。到生产队交过草,亲眼看到记下了那珍贵的十分,母子二人才放心地往家走。
家,是个破旧的房子,破旧的房子上,有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姐姐在家里,正在煮饭。姐姐就要出嫁了,为家出力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姐姐在家里的活儿越干越多,她依恋这个家,可她又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姐姐并不是小长令的亲姐姐,长令是母亲唯一的孩子。姐姐是大伯的女儿,比长令年长十五岁。那些年,刘家的男人不知怎么了,四十多岁,说没就没了。大伯在姐姐出生一个月后,就撒手离开了人寰。半年后大伯母改嫁了,说什么也不肯带走女儿,是母亲把姐姐抱回了家,一口一口地喂大了,一点一点地领大了。
那天晚上,小长令失眠了,家里有许多事他弄不明白,他要让母亲,让姐姐解开他家里所有的谜团。油灯闪烁着,映着母亲那张苍老的脸,母亲已经四十三岁了,四十三岁的母亲,满脸刻着生活的沧桑。母亲喷出一口烟,青烟缭绕在破旧的屋子里,往事如烟一般随着母亲的嘴角,缓缓地流淌出来。
可以说,母亲受的苦是女人中最苦的。母亲十六岁时,已经承担起了大男人才能承担起的体力劳动。母亲曾经有个弟弟,弟弟活到十二岁,突然间发病死掉了。外公外婆承受不起丧子之痛,身体全垮了,全家几十亩地的耕作全都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白天,母亲风里来雨里去滚在田地里,晚上,还要爬起来,为家里的大牲口喂草料。马无夜草不肥,牲口是母亲唯一的助手,没有牲口,会活活累死母亲的,母亲是外公家的支柱,牲口又是母亲的支柱。由于夜里喂牲口,母亲学会了抽烟。母亲对哑巴牲口,像对孩子一样呵护。
庄稼活中,收麦子大概是最累的,头顶着的是火辣辣的太阳,脚踩着泥泞的土地,放晴的天,是那么的短暂,你必须在这短暂的几天完成收割、晾晒、脱粒、入仓。否则,雨淋了麦子,收成全废了。母亲干起这些活儿,手脚麻利,许多男人都不行。尤其是捆麦子,母亲捆的是活结,即十分牢固,又容易打开。母亲捆过的麦子,没有一捆在半路上散落的。男人们啧啧不已,称母亲心灵手巧,一个人男人女人都做了,能讨上这样的老婆,真是福分。
当然,这个福分属于了父亲。
母亲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嫁给了父亲。
让刘长令至今弄不明白的是,父母结合了十五年,才生出他这个唯一的孩子。
父母结婚时,刘家还算得上殷实,刘家的房子还算得上粗梁抱柱。想吃白馍到家河嘛,村里有好多户大地主,临村的人都到家河当长工或打短工。刘家虽说是中等人家,与其他村子的人家相比,已经很不错了。也许母亲太惦记自己的娘家,娘家只剩下体弱多病的外公和外婆,需要有人照顾。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她宁可忍受婆家的责骂,必须回去照顾他们。
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母亲很少回到自己的家。
当然,母亲还要照顾姐姐。母亲带走了姐姐,她心疼这个死去了父亲、又被母亲抛弃了的、可怜的孩子。
那天夜里,小长令问起了父亲。小长令对父亲的印象,只剩下声音了。父亲成天咳嗽,没看到人,离老远,就知道父亲来了。父亲憋闷的咳嗽声,让人听到了,心里发酸。现在,永远听不见父亲的声音了,父亲把他的咳嗽带到了另一个世界。父亲留给这个家的是,一堆外债,父亲的病,把这个原本算得上殷实的家,折腾个穷掉了底儿。
父亲病歪歪的身体,让小长令几乎没怎么享受过父爱。
油灯下,小长令歪着脑袋问母亲,为啥嫁给我爸爸?
母亲沉吟了好久,不去正面回答。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已经八十岁了,刘长令每每问起自己的父亲,母亲仍不去回答。
父亲,或许永远成了刘长令心中的谜。
许多年后,刘长令取得了相当高的科学成就,他对自己年少时经历的苦难,却充满着苦涩之后的香甜回味。这些变故,这些痛苦,这些磨砺,培养出了刘长令坚忍不拔的性格,让他比别人更坚韧,更刚强,更刻苦。
二
母亲是小长令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优秀的老师。母亲不识几个字,可是母亲懂得很多至理名言。
天黑了,油灯亮了,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坐在油灯下,安静地缝补衣服。母亲的银针穿梭在那一件件破旧的衣服上,精心地打着每一块补丁。小长令趴在炕上,双手拄着腮,凝视着自己的母亲。
母亲边缝着衣服,边给小长令讲故事,母亲的嘴里总能滔滔不绝地流出许多好听的故事。母亲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这一辈子,无论做什么事儿,都要认真,给别人留下好名声。母亲说,做事先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人做不好,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业。母亲讲岳母刺字的故事,教小长令做人要忠;母亲讲祖逖闻鸡起舞,教小长令做人要勤;母亲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教小长令做人要细;母亲讲关羽的故事,教小长令做人要义;母亲讲诸葛亮的故事,教小长令有谋有智有学问。母亲还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时常让小长令激动不已。
油灯下,那根针闪烁着银光。母亲停下手中活计,举着针,问儿子,这根针小不。小长令答,当然很小。母亲说,别看一根针小,也不值钱,哪怕别人忘在了大门外,咱们也不能拿,小时候偷了别人一根针,长大了,就会变成大偷,大盗。好的品性,是从一点一滴,一件件小事儿养成的。
母亲是个优秀的母亲,可母亲也不是完美的母亲,母亲饱尝命运的捉弄,母亲不相信命运就在脚下。母亲找了个算命的,母亲对算命的说,我们家原来有6口人,现在只剩下两口人了,到底是咋回事儿。算命的连掐带算地说,你们家盖新房子才能翻身。
翻盖房子?谈何容易,他们家一穷二白,哪儿有翻盖房子的能力。
母亲看着自己家的房子,被叔伯扒开的那间房子,草草地堵上了,还露着天,整座房顶已经生毛了,这房子不扒也不行了,可是,扒了拿什么来盖?算命的那番话,加大了母亲的决心,车到山前必有路,扒了再说。
房子扒了,没钱雇人,母亲自己亲手干活。还得到了村里很多人的帮忙,这得益于母亲平时的为人,他们非常敬佩母亲的为人。没有钱,把扒下的粗壮的两根梁,两根柱子,卖了二百多块钱,就用这钱买一点瓦,买个新的房笆。母亲粗壮的手支撑起了一座新房子,新的房子换了部分残破的瓦,换了新的房笆,除此之外,全是旧房子的料,然而这毕竟是新的房子,满屋子荡漾着新鲜的味道。
小长令住在新屋子里,再也闻不到发霉的气味了,幸福得眼泪都流出来,这大概是他少年时代最大的享受了。
村里人都惊讶了,他们都被母亲的勤劳折服了,一个女人家,居然自己把房子盖了起来。
看着日夜操劳的母亲苍老了下去,小长令不知道怎样报答自己的母亲。
母亲说,读好书,有出息了,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母亲那是怎样的一种眼光啊,要知道,那个时代,正盛行着读书无用论,大学招的是工农兵大学生,与学习无关。
小长令望着母亲,含着泪,用力地点头。
从此,村里的小路上,活跃地蹦跳着一个身影,那个身影背着补满补丁的小书包,边蹦边跳边背着课文,嘀咕着各种计算的口诀。偶尔,他也蹲下来,折根树棍做成笔,在地上画来画去,自己为自己出了几道难题。
那个孩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刘长令。
那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始终做着班长,学习成绩几乎是包揽了第一,即使偶尔丢掉了第一,下一次考试,他准能拼着夺回来。
家里太穷了,穷得点灯的那点儿煤油都舍不得,母亲把油灯的灯芯弄得小如豆粒。小长令只得把脸凑得和油灯极近,才能看清书上的字。有那么一次,小长令看得过于入迷了,烧了帽子居然不知道。是母亲闻到气味,看到了儿子的脑袋上正冒着烟,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尽管这是小长令唯一的帽子,家里不可能再为他买一顶帽子了,可是母亲没有责备儿子,而是认真地看有没有烧了儿子。母亲喜欢儿子这样认真地看书,尽管那一阵子大喇叭里天天批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母亲心中,这却是无法颠覆的真理,母亲认准了,总有一天,书是最有用的。
小长令心疼地捂着帽子,一顶帽子他得割十几天的草,才能换得来。
母亲安慰着儿子,读书要的就是这股忘我的劲儿。
村子小,人口少,学生当然也少,全校四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一块儿上课,二年级和四年级一块儿上课。老师先给一年级讲课,再给三年级讲。小长令特有心,两个年级的课他都认真地听。他上一年级的时候,三年级的课也都会了,他上二年级的时候,四年级的课他也背熟了。甚至,他能帮高年级的学生做题。
五年级了。家河小学没有五年级,三个村的学生都集中到了石岗小学。石岗小学离家河二里多路。
五年级了,也算不小的学生了,母亲给小长令做了双新鞋,也算让儿子在学生们面前有个颜面。中午,同学们纷纷打开自己的饭盒,离村子远了,中午不回家,带饭在学校吃,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小长令却舍不得带饭,带饭是要带干饭的,还要有菜。母亲再能干,活儿干得再巧,也是个女人,生产队里女劳动力每天只能挣七分,比男劳力少挣了三分。分少了,分值当然也少,分到家里的粮食也少。母子俩只能省吃俭用。
再者说了,小长令也是要面子的人,弄个稀饭带学校来,让同学们看了,会笑话他的。还有,稀饭太容易洒了,他说什么也不能弄脏了书本。
想要不挨饿,小长令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回家。小长令为自己回家找了个十分贴切的理由,那就是喂猪。
回家频了,母亲心疼自己做的鞋了,她说,孩子,你跑得这样勤,得要磨坏多少双鞋呀,还是带饭吧。小长令不说话,从此,一离开学校,他就把鞋脱下来,拎在手里,或挂在脖子上,往家里跑,进了家门,才把鞋穿上。
时间久了,母亲终于发现,儿子的鞋怎么穿得那样的省呢,鞋底没怎么磨下去,鞋面还像新的一样。在母亲的追问下,小长令说了实话。
脱下儿子的鞋,看到儿子的脚磨得血迹斑斑,母亲把儿子的一双小脚捂在怀里,失声痛哭。
孤儿寡母,孤独无援,贫困得家徒四壁,上顿不接下顿,母亲整日马不停蹄地奔波,忙得只能填上家里的两张嘴,这是怎样的生活呀。小长令心疼母亲,每天早晨,他帮母亲干完家务活儿,才匆忙地跑着去上学,他经常踩着上课的铃声迈进教室,有两次,他竟然迟到了。校长抓住了迟到的小长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万般无奈,小长令只好如实地“交待”了自己的家境。校长得知了后,宽恕了小长令,老师知道了他的家庭“隐私”,对他更好了。
那次,学校对学生的背诵能力摸个底,也借此看一看来自三个学校的学生们,来自哪儿的能力强,就把好学生挑出来,搞了个竞赛。那是一篇陌生的文章,从头到尾大约有500字的内容。小长令通览一遍,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才几分钟的时间,他就举起了手,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坐在下面的校长啧啧不已,老师高兴地夸奖道,这家伙,真是天才。
天才吗?如今取得了很大成功了的刘长令却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反倒认为,成功的秘诀却是个“笨”字,不下点笨功夫,很难有大的造就。他说,当初他之所以能顺利地背下来,那是因为他掌握了背诵的方法和要点,所以事半功倍。方法很重要,再聪明的人,不讲究方法,也是一事无成。现在,面对着众多的专业知识,只要眼睛浏览到,他就会丝毫不差地记下来。少年时养成的方法,他至今仍在受益。
三
学习上一直自负和拔尖的刘长令,在中学阶段,才知道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是那样的艰辛,知识不再是做几道题,背几篇文章那样简单了。
他遇到第一个挠头的知识就是英语。
初中二年,刘长令几乎是哑巴英语,或者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的那种英语。刘长令记忆力好,背会了大量的单词,可他的语法太差,虽然单词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弄不准是什么意思。这种状态他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发音不准,影响了他的听力,一旦测试听力,或者是英文听写,他准会发怵。可以说,单单英语一科,他比数理化三科付出的心血还要多,虽然及格不成问题,可是总也考不出数理化那样的高分。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研究生毕业,才有所好转,因为那时他开始和外国人打交道了。英语是科技界通用语言,科研人员出国,不可能带翻译。
刘长令不愿意因为自己给国家丢脸,更不愿意让那一堆堆与他科研息息相关的国外先进资料与自己失之交臂,一条科技信息,或许让他思考好久才能想明白,在科学日新月异的时代,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迟到几个小时的发明,几年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你就不是这项专利的主人了。
从和外国人打交道的那一刻起,压力就成了动力。不就是语言吗,汉语能说得好,凭什么说不好英语。刘长令拿出了拼劲儿,干脆出去脱产学习十个月,一顿恶补,补出了一口流利英语。几年后,他到美国罗门哈斯公司进行新农药方面的创制研究时,就可以顺利地用英语同美国专家进行交流了。
刘长令第二个挠头的就是作文。
别看他数理化顶呱呱,无论乡里的竞赛还是全县的竞赛,他总能给学校增辉。可是,作文这一关,却总让他难以逾越。虽然语文的基础知识部分,他丢不了多少分,可是占四十分的作文部分,他经常只得几分。
老师都难以理解,这么聪明的学生,哪一科都不错,怎么偏偏不会写作文。
那一年考高中,也就是因为英语和作文,刘长令以二分之差没有进入重点高中。
那一年是1978年,全县重点高中不过录取二百几十名初中毕业生。重点高中的学生中,还有一半的学生考不上大学。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刘长令,并不觉得大学的门槛高高地立在他的面前,满不在乎地去了普通高中去念书。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上普通高中就意味着与大学无缘了,念与不念没有什么意义了。母亲一直是他强大的支柱,尽管母亲特别需要家里有个强壮的劳力,尽管一穷二白的家急需他回去支撑,可是母亲依然独自地撑着这片天。
可以说,上了高中,刘长令对化学的爱已经到了痴迷程度。就连化学老师,也不教他了,而是与他共同研究,甚至有的难题,还要和他这个学生一块研究如何去解。
高中的两年,刘长令的成绩始终保持着全班第一,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盼望着他能打破普通高中的学生考不上大学的定论。直到高考前,老师们还说,全班哪怕只有一个考上大学的也是他刘长令。
那是1980年的夏天,刘长令带着所有任课老师的希冀,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那次高考,刘长令也像平常一样,发挥得很好。最后一科考完,走出考场,他的心像秋天一样凉爽。对照着标准答案,他心里充满自信,与重点高中的那些学生比,他的成绩也是高高在上,进入重点大学没有问题。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高考成绩下来了,刘长令居然以几名之差,落榜了。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英语和作文成绩,可是,这次考试,这两科他都是超常发挥,没出现问题。出问题的反而是他的最强项,化学,成绩仅仅是19分,全校最低分数。
刘长令当时就懵了,这怎么可能呢?尽管化学题很深,却难不住他呀,他计算过自己的化学成绩,最少也能达到79分。他意识到,成绩抄错了。学校的老师们也惊讶了,他们也不相信,一个化学天才,高考成绩怎么会是19分,纷纷帮他找成绩。
然而,那时有个强制性规定,不允许查阅试卷。再者说,也没有人相信,普通高中的学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刘长令一下子被抛到了命运的谷底。
沮丧地回到家,刘长令真的觉得无颜见自己的母亲。这两年,母亲明显地苍老了,母亲把每一滴汗,都化成了赚钱的力量,把所有的收入都供给儿子上学了。望着含辛茹苦供养自己的母亲,刘长令觉得自己每花一分钱,都是吸食母亲的骨髓。
刘长令一咬牙,索性回到母亲身边,不再读书了。
母亲抚着儿子的肩膀,毅然把儿子送回学校,插班复读。姐姐也来到学校安慰他,送给他五块钱,姐姐有四个孩子,这五块钱也是她从牙缝里勒了半年才勒出来的。
然而,这又是个多灾多难的一年。刘长令长时间陷入到高考记错分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直到第二年的高考,他还在糊里糊涂,结果,这一次是真的落榜了。
迎接他回家的母亲,已经是白发苍苍了,他唤了一声妈,心里痛苦极了,泪水哗哗地往下掉,他真对不起母亲,又让母亲白白地劳作了一年。
母亲搀扶起了儿子,母亲说,过去的就过去吧,妈说咱们从头再来。母亲又一次把儿子送上了复读的路。这一次姐姐又从兜里掏出渍满汗水的五块钱,资助他念书。
这一次,刘长令卸下了所有的包袱,他再也不怨别人了,他把目光盯向了未来,他去了县里的第六高中,他不相信,考大学会比范进中举还难。
学校的林荫道上,与长令有三年师生关系的物理老师林玉印,夹着教案,静静地等着刘长令。他仔细地研究过了刘长令摸底考试的成绩,用怜爱的眼光看着刘长令,他渴望着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好的大学,能给自己的学校争得荣誉,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成绩不错,只是语文不高,作文写得差。
刘长令睁圆了那双不大的眼睛,他多么迫切地想让老师指点迷津啊,别的科他都掌握了学习方法,唯有作文,他始终束手无策。
林老师抚着他的肩说,我给你找个老师,开个小灶,专攻你的作文。
刘长令的眼圈红了,因关爱长令的林老师为他找来了语文老师金喜曾。
金老师专门给刘长令开小灶,讲作文。见到金老师,刘长令愣住了。与金老师未曾谋面时,刘长令已经听到金老师的咳嗽声,那咳嗽声是那样的熟悉,这是个久违了的记忆,久违了的温存。金老师佝偻着身子,咳嗽不止地出现在刘长令面前时,刘长令好像回到了7岁,回到了父亲的身旁。
刘长令的眼睛潮湿了,他感觉到,他的亲人来了,他遗失了十年的父爱就要回来了。
金老师对刘长令的感觉也是一见如故,仅一刻间,两个人就亲如父子。
金老师并没有急着教刘长令写作文,而是让他每天读报纸上的社论,谈社论的结构、内容及内涵,谈读报的感受和收获。教他重温政治课中的内容,用敏锐的政治观点,分析他作文中存在的致命问题。
几番教诲,如醍醐灌顶,刘长令终于掌握了作文的写作方法。第一次月考,他的语文成绩便考出了78分,这是他三年中最高的成绩。不久,他参加了全县语文竞赛,拿了全县第五名。那一次竞赛,作文的题目是《女排获胜之后》,刘长令没有听过女排获胜的广播,更没有看过比赛的电视节目,只是从同学的议论中知道个一星半点。尽管如此,他的作文依然写得很成功。
直至今日,刘长令依然感激着金老师,他现在从事的农药新品种的科学研究,涉及到大量的科学论文的写作,如果没有当初金老师指点迷津,他或许至今还在困惑如何把论文写得更加精辟。
1982年7月,又到了高考的日子,刘长令考出了老师们期待的高分,其中语文也考出了高分。两年后,让刘长令受益终生的恩师金老师,因严重的肺气肿,溘然长逝。他得知了金老师辞世,哭得个泪雨滂沱。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刘长令没有多少感觉,只觉得身边缺了个人。可是,十几年后的刘长令,心灵已经长满了情感,生活的挫折与磨砺,让他更加珍惜别人施与的爱。在他的生命中,林老师、金老师和父亲一样重要。
尽管刘长令的高考成绩不低,可是,饱尝命运捉弄的他,还是心有余悸,恐怕自己走不了。填写报考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河南大学,他的分数完全可以走上名牌大学,可他不敢填,他必须保证自己能百分之百地考上。
河南大学当然高兴,录取这位高分学子为化学系新生。
就要走了,走向神圣的大学学堂。母亲那个高兴呀,这些年的苦熬,终于熬出了头,儿子给她长脸,全村唯一的大学生是她的儿子。可是,一穷二白的家,拿什么供儿子上学呀?村里的人都在担忧,可是,母亲却是满脸的乐观,她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求亲靠友东挪西借了108元,全塞进儿子的手里。
这就是母亲,坚强的母亲。
背上行囊,刘长令离开家走了。母亲站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忍受着燥热的风,久久不肯离去,不断地向他挥手。离母亲越来越远了,可母亲的那一缕缕白发,还在风中飘舞着。
一路上,刘长令心里好酸,母亲倾其所有供他上学,未来的日子将更艰辛了。那一次,是他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摸到10块钱以上的大钱。那一次,他买了张6块5毛钱的车票,去了开封。
这一学,就是七年,刘长令沉浸在化学的王国里,他是孤独的,同时他又是幸福的,他在分子、原子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徜徉着。七年里,他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大多的时间里,每天只啃5分钱的咸菜,可他的头脑却复杂得不能再复杂了,满脑子是神奇的分子、原子,一旦有所发现,他会高兴得忘乎所以。
入学伊始,刘长令野心勃勃,考研、当中国著名化学家。可没多久,冷水就一瓢接一瓢地往他的头上浇,化学系刚刚毕业的那批学兄,考研几乎全军覆没。而考研对英语的要求几近苛刻,他的英语基础又不很牢固,考研几乎是没影儿的事儿。他便把野心丢在了脑后头,对自己的理想也降低了,毕业后,当个好的化学老师就行了。
理想降低,可是刘长令对化学的爱却无法降低,尤其是对有机化学。教授有机化学的老师是葛洪教授,这个教授特别有意思,他不像别的老师那样,考试时看得特别严,坚决不让学生打小抄。他不愿意学生死读书,喜欢开卷考试,愿意出一些知识面特别宽泛的题,他出的题,不会的话,把书翻烂了都没有用。教授说,知识是活的,重要的是会用,不会翻书就是不会学习,干什么把闭卷考试看得那样的神圣。
这一时刻,是刘长令最高兴的时刻,他喜欢挑战,喜欢识破教授故意设下的圈套。刘长令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读了十多本有机化学方面的教材,对其中的两本书《基础有机化学》和《重要有机化学反应》至少学习了五遍,对这两本书中的知识只要你指出来,他可以告诉你该知识在书中的位置。教授也喜欢他,说,这个家伙,脑袋专门为化学生的。一次,全系搞了个竞赛,题出得刁钻古怪,刘长令居然考出了91的高分,考第二的才76分,最后一名只有19分。
鉴于刘长令有机化学突出的成绩,他成为教授们的得意弟子了,教授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的老师甚至面对全班的同学说,刘长令可以不上课,只要参加考试就行。
读到大三,刘长令重新燃起了考研的热情,这一回他不是缥缈的追求,而是脚踏实地的自我认识。尽管整个系能够考上研究生的最多不过是一两名,他心里自信地想,我还没努力呢,为什么不是我呀?英语差,那就补呗,那就背字典。字典是台湾版的,单词有四五千,他倒背如流。一天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他有8个小时用在英语上。每次模拟考试,他总能有所收获,由不及格到及格,再到七十多分。
考研究生的时候,刘长令选的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这两门,这两门是他的强项,成绩当然错不了,出问题的还是英语,只有51分。即使如此,研究生的大门仍能向他敞开,可是,他又像当初选河南大学那样,不敢对自己抱有太高的奢望,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他都没敢报,他怕报砸了,人家不肯录取他,而是报了他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沈阳化工研究院。
从此,刘长令和沈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此,他在分子、原子的世界里醒着,梦着……
四
刘长令的导师之一叫张少铭,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这是个极为慈祥的老头。
那年是1986年,张总已经70多岁了。刘长令等来沈阳复试,尽管他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成绩优秀,但英语成绩太差,张总看着刘长令的成绩,先点头,后摇头;他初步决定选他人为自己的研究生。尽管如此,他还是出了一套有机化学复试题,复试题的知识面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了研究生考试题;刘长令的答卷再次证实了他丰富的有机化学知识,张总对刘长令的成绩非常满意。复试英语的老师是刚从国外回来的副总工程师,并没有出什么考试题,先用英语与大家进行了简单的对话,而后随手拿来一份刚从国外发过来的传真让大家翻译,这份传真内容涉及农药新产品的有关问题。别看刘长令的英语成绩不如别人,可专业知识上面的问题,他却比别人反应得都灵敏。
经过复试,张总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刘长令。
研究院里的人说,这小子,其貌不扬的,真有福气,让张总选上了。
张总领来了刘长令,却对刘长令说,你不要跟我学化学,跟我学做人。
刘长令有些不解,来研究院就是学化学的,不跟导师学,还念什么研究生?
张总真的不教他化学,不时地出几个新颖的课题,放开手去,让他自己去研究,培养着他独立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慢慢地刘长令悟出了,导师是在训练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后来,刘长令和张总情同父子了,才知道老人家富有传奇的一生。
老人家青年时在日本读书,七七事变,老人家举家从日本搬迁回国,回到老家青岛,变卖了家里好几个厂子,捐给国家作抗日军费。老人家说,人这一辈子,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爱国和敬业。
现在,刘长令自己也带上研究生了,他继承了导师的做法,教做学问前,先教做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的作用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去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什么都管,只能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就会丧失掉学生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化工研究院的同事们这样评价着,刘长令和他的导师一样,又倔又犟,可是培养出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有点子,有方法,有创造性。
刘长令还有一个导师,叫李宗成,也就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原副院长。李院长的才干都是在“文革”中增长的,别人都在斗斗斗,他却躲起来,如饥似渴地看书。他经常告诫刘长令,干任何工作,表面上看是为公家干的,事实上也是为你自己干的,努力工作没啥坏处。后来的刘长令之所以忘我地投入到科研之中,也离不开李院长的教诲。李院长忘我工作的表率作用和他的那句话,使刘长令受益终身。
两位导师的人格深深地感染着刘长令,也使刘长令深深地爱上了培养他的沈阳化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一毕业,他就不愿意离开这里了,一头扑进了新药研究室。从那时起,刘长令便开始把整个身心都扎进了新农药品种的创制上了。
其实,这是个风险性极高的科研项目。在国外,一个农药新品种的开发从研制初期,到最终的商品化,通常需要八到十年,需要合成2万到8万个化合物,耗资甚至达到天文数字。残酷的是,全世界的许多化学家都在为同一个课题而努力,一旦研究成果出来晚了,让别人占了先,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更为残酷的是,经过多年的开发,一旦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不利于人类或环境的,就要立刻停止开发,前功尽弃。
刘长令去啃这个科研项目的时候,业内人士都摇起了头,认为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莫说是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就是一两千万人民币,那也是可望不可即的数字,何况还有那么漫长的科研时间。然而,化工研究院的领导极有眼光,没有放弃这个项目。刘长令不负众望,只用了五年的时间,花了不足一千万人民币,运用切合中国实际的办法,创造了人间奇迹,发明了中国第一个具有世界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品种:杀菌剂氟吗啉。
后来,刘长令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颇有感慨地说,成功的人大部分不是最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大多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聪明”,可以预测事情的成败;由于看到了事情不能成功,所以就不去做了。只有不很聪明的人,看不到能不能成功,所以努力去做。任何事情,不做或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是不能成功的。
著名的农药“六六六”、“DDT”的发明者,获过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农药品种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杀虫作用,消灭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虫害问题和害虫如蚊子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疟疾等,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降低了贫困人口数量;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寂静的春天》唤醒人们要重视保护环境。科学也是一柄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利用不好,又损害着人类自己。
现代的科学,要求一切发明完全有益于人类的未来。
这是个多么艰难的选择啊。
刘长令的眼睛透过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似乎看到了田野里的庄稼感染上了病害如霜霉病,成片成片地干枯,农民的泪水泡肿了眼睛,他似乎看到了自己饥饿的童年和少年。他想起了许多许多年前,母亲在田里劳作时的情景,母亲说,这田你要不付出劳动,不滴汗水在里边,它永远也长不出好庄稼,没有付出哪儿有收获呢。
眼前的瓶瓶罐罐就是刘长令的庄稼地了,他要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滴尽汗水。
从此,每天早上7点有时甚至5点,这间新药研究室里,总会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影,晚上11点,这个身影还在忙碌,看门的师傅都不耐烦了,经常进来催他回家,有时,他很顺从地走了,可是,很多时候,他正研究在兴头上,舍不得离开,高低要干完了,甚至索性睡在实验室,早上醒来,把屋子收拾好,迎接同事的到来。
开始的时候,许多人对刘长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人到农药所的书记那里打小报告,说刘长令做面子活儿,沽名钓誉。书记半信半疑,悄悄地蹲在研究所,不管黑天白天,细细地观察了两个星期,最终得出结论,这个人已经成了“科学的傻子”,迷得世界上只剩下了化合物,其余的他什么也看不到了。
是的,刘长令完全沉浸在创新农药的研制之中,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痴人,他的全部生活只有三条线:图书馆→实验室→家(床)。他对科研工作痴迷得不能再痴迷了,他的人际交往单纯得不能再单纯了,他的日常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喜欢吃面,不仅仅因为他是河南人,还因为吃面简单,面条下到锅几分钟就可以吃饭了,他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去看书,去查资料,去思考问题。
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八天过去了,很多人觉得不以为然,新来的嘛,新鲜,总有这样的劲头,可是,一年两年过去了,三年四年过去了,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人们不得不另眼相看了,真有毅力呀,看样子真的被迷住了,不肯出来了。
有一年元旦的早晨,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刘长令一觉醒来,忽然诞生一个想法,他便急急地穿上衣服,全然不顾大雪,一步一挪地走在雪地里,最后捱到了实验室。毫无疑问,元旦是个放假的日子,研究所显得格外空旷,见不到人影,就连值班的锅炉工,也自我调节地减少了工作量,办公楼的温度仅维持到不让暖气冻上。实验室里,只有零度。一天的实验做下来,刘长令的手已经冻肿了。可是,这并不妨碍他的良好心情,因为实验证明了他的猜测。
尽管如此,可新农药却连个影子都没有,刘长令却不急不恼,一项一项地实验,尽管别人不知道他的进展,可他自己知道,曙光在前面了。很多人劝他,算了,何苦呢,咱们是穷国,国外研制一种新农药,得多少人力和财力,就凭你自己,就算你有天才的脑袋,连实验设施都不全,根本不可能研制成功。
刘长令偏不信邪,他坚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他说,一把复杂的钥匙丢了,要再配一把能够打开锁的钥匙很难,也许你一次就成功了,也许要一万次,但你一定要试。
成功之后的刘长令,这样评价自己那些年的失败,他说,其实,实验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缺陷的过程,不断改进的过程,如果你一下子就当了第一,你就没办法每天都取得进步,真正的进步是不断地认识自己,发现缺陷。
一次次的合成,一次次的失败,每天熏在有毒的化学药品中,泡在充斥着化合物的空气中,不有病,那才怪了呢,刘长令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有一次,他感到身体特别不舒服,去医院进行了一次体检。化验的结果,白血球只有3500。刘长令不相信这个结果,他自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那么糟,重新测了三次,结果都是3500。医生让他住院治疗。时间对于刘长令来说,就是成果,他不肯把时间扔在医院里。他和医生商量着,能不能不住院。医生严厉地说,不行,你不要命了。
摸着这张诊断书,刘长令走出了医院的大门,他的心很沉很沉,再坚持一下,也许这么多年的心血就不会白费了,可他的身体怎么这么不禁折腾,这么不给他做主。
回到办公室,刘长令本想收拾一番,拿几本书,偷偷地到医院调养一番。可是,推开新农药创制实验室的门,看到那些可爱的瓶瓶罐罐,还在那里冒着气泡,那些看不见的分子原子正驮着刘长令的理想驶向彼岸,桌子上还有他昨天新合成的化合物的资料。刘长令待了好一会儿,最终,他变卦了。他知道,这件事儿被领导和同事们发现了,他就会被定为职业病,就不允许他再进入实验室了。他生怕实验因此中断了,他把诊断书小心翼翼地藏在了抽屉里的最下面。
替他和病魔抗挣的,是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年后,刘长令的白血球终于恢复到了正常。
一年后,同事帮助他整理抽屉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秘密。
五
那一年是1991年,也是刘长令研究的最关键的年头。
不管是灭害虫的还是灭菌的,农药就是农药,是药就有毒,把毒性减少到最低,世界上一大批化学家都在为此不懈努力,都在为人类的发展和未来转动智慧的头脑。
全世界的农药化学家都在人工合成化合物上打转子,换个思路,改用天然的先导化合物呢?这个想法让刘长令激动不已,此时他发现了一篇介绍来自天然产物的杀菌剂烯酰吗啉的论文。他马上开始进行大量的资料检索,分析研究这种化合物。
他把这种烯酰吗啉杀菌剂合成出来,送到生物测定中心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虽然有很好的保护活性,但治疗活性较差;治疗活性较差的原因可能是烯酰吗啉抑制孢子萌发活性低。作物病害的发生和人得病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病或得病初期是不会用药的,若发现了病,此时用药,药物一定要具有很好的治疗活性。如果一个药剂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护(预防)和治疗活性,就会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如何才能提高或完善烯酰吗啉治疗活性呢?
他每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分析。终于有一天,也即1994年的一天,当他在烯酰吗啉分子结构上导入具有渗透、模拟、电子、阻碍等效应的氟原子后,奇迹出现了!此类化合物不但解决原来化合物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低和治疗性差的问题,而且含氟的新农药品种比不含氟的化合物对环境影响最小!通过合成、生测多次循环测定后,最终新型杀菌剂“氟吗啉”诞生了。
那段日子,刘长令兴奋不已,这个农民的孩子,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回报了农民。
新药研究室位于沈阳西南郊区,周围是广阔的田野。那是沈阳市重要的蔬菜基地,田野里茂盛地生长着一片片黄瓜、番茄、马铃薯。刘长令站在那片田野,眼睛观察着那些叶片,看起来,叶片还是那样葱绿,可是细微的不经意之处,已经显出了芝麻粒大小的斑痕,空气流动已经把霜霉病、晚疫病等病菌传播了过来。用不了几天,这片田野,就将全部干枯。这些以菜为生的农民对这些病菌怕极了,它们对菜农的瓜果蔬菜造成的损害是毁灭性的。尽管有些药对这些菌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
这些霉菌,让刘长令重新回到了童年,那是饥饿的童年,眼看着顶花带刺的黄瓜就要能吃了,可是,霜霉菌来了,一夜之间,叶子干枯了,秧子倒下了,鲜嫩的黄瓜蔫了,满院的园田一片肃杀,好像秋霜扫过。母亲的叹息声,至今还回响在他的耳鼓。
现在,不用操心了。站在田野里的刘长令内心在呼喊着,氟吗啉出现了,这些不治之症马上就要被根除了,和自己母亲一样辛劳的农民弟兄们再也用不着愁眉不展了。
刘长令悄悄地算过一笔账,除其他几十种瓜果蔬菜还有烟草之外,单算农民们种得最多的黄瓜和番茄这笔账,两种蔬菜使用氟吗啉10%,面积可达400万亩,可使农民增收24亿元。
这就是一个人的魅力。
刘长令成功了,刘长令也成名了。
翻一翻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农药发展史,你会清楚地看到,一直到20世纪末,中国极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诞生,仿制和混配一直是我们农药的主要内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氟吗啉的发明,让世界为中国惊讶。
今天,氟吗啉不仅获得了中国专利,在美国也获得了发明专利权,在欧共体也获得了专利权。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专利的农用杀菌剂,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农用含氟杀菌剂,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要求合作生产和开发国际市场。
刘长令的论文刚刚发表出来,就有几家公司以每年50万元的高薪聘请他出任技术总监或顾问。那时,他的工资仅有几百元,面对着这巨大的诱惑,他拒绝了。他知道,他这一走,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创新农药研究就可能结束了,院里培养了他十几年,给他创造了宽松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他不能只为自己,一走了之,有悖于他做人的原则。他说,别人的工作是为了生活,而我的工作却是事业,人只有为了某种事业的时候,才会不计得失,全身心地投入。
没多久,沈阳化工研究院与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合作开发农药新品种,美方先后四次邀请刘长令前往合作研究。有人沉醉在美国的繁华中,而刘长令却沉浸在美国先进的实验室里,对氟吗啉和相关的农药进行深入的研究,仅用4个月时间,合成了9个类型133种化合物,相当于美国研究人员一年的工作量。
可以说,除了睡觉,刘长令都在干活,即使很困倦了,脱了衣服准备睡下了,有了想法,他也不懈怠,立刻拿笔记下来。就连梦中,他也在想问题。
有一次,他梦见了一个化合物,可能有很好的活性。第二天一早,他兴冲冲地去了实验室,去做实验,结果,事与愿违,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的活性。可是,这次实验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他本来是做除草的药剂,结果在杀菌上取得了效果。
那段时间,刘长令很愉快,美国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很独特,他们需要的是刘长令的想法,他们不是要求刘长令去做什么,而是刘长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虽然是合作,虽然动用的是人家数百万美元的设备,却给刘长令最充分的自由。这些设备都是刘长令梦寐以求的,这里的条件对他来说,是如虎添翼,他当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了,因为回到国内,不可能再有这么优良的设备了。
当然,他们也从刘长令身上吸收了不少东西,比如,刘长令书看得多,知识面特别宽泛;加上想得多,做得也多,因此经验也比较丰富,且能举一反三,他们特别需要灵活多变的想法。因为一项好的专利或产品当初均来自想法。
别看刘长令在工作上想法特别多,可生活上他却单纯得让人无法相信。回国的时候,同事不见了,他居然不知道同事来美国的时候,早就留了个心眼儿,刘长令工作的时候,同事也在工作,是在美国找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是孤家寡人“傻呵呵”一个人回了国,回到了沈阳那间小小的实验室。
要论傻,刘长令傻得真可以。五年前刘长令的身价已经增加到年薪100万了,有不计其数的公司聘请他,他死活不肯去,宁愿留在化工研究院,每年只赚几万元的工资。一次单位集资建房,刘长令愣是没要,他不是不想要房子,他现在仍然居住在七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也想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可是,他的手里没有充裕的钱,他又是个嫌麻烦的人,不肯张嘴向别人借,只好不要房子了。
一家公司得知了刘长令要不起房子,准备送一套大房子给他,可是,他却不肯要,他知道要了人家的房子,自己就没了业余时间,就得做人家的顾问,就得影响自己的研究。没办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刘长令说,吃熊掌是活着,吃鱼也是个活着,干吗非得要吃熊掌,吃鱼不也挺好吗?
院里的领导也时常关心和支持刘长令的生活和工作。李彬院长当了两届院长,他在当第一届院长的时候,在大会上就说,凭刘长令的贡献,早就应该是百万富翁了,可是,我们院的经济总量不够,奖金就有限了,我们的奖励仅仅是象征性的。
四年之后,李院长做了第二届院长,在大会上讲话还是那番内容。有同事开玩笑地说,刘长令已经是二百万富翁了。
刘长令只是一笑,真的,几万元的工资,吃穿不愁了,比小时候不知要幸福几万倍,物质这东西,无尽无休,多少钱才是多呢,够生活就行了。只要工作着,我就很快乐。
这就是“傻人”刘长令的生活观念。
要论傻,刘长令的女儿最有发言权。女儿十六岁了,刘长令从来没带孩子去过公园。无论星期天还是节假日,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和孩子面对面地谈过。家里的事儿,都是妻子的,他什么也不管,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贤惠的妻子有时甚至把饭送到实验室里去。
女儿开玩笑地说,我爸是个木头人,我都不相信你们之间有爱情。
妻子也说,当初是你姥姥觉得他好,吃苦耐劳,能干,有事业心。
是的,刘长令的爱情也和他的生活一样,简单乏味,毫无浪漫可言。刘长令单身的时候,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完全与外界隔绝了,他没有谈恋爱的时间,更没有谈恋爱的耐性。
刘长令的岳母李雅琴,是一位严以律己、上进心很强的工程师,在刘长令斜对过的实验室工作,她看到刘长令这么执著与认真,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托人给自己的女儿介绍。
刘长令的妻子叫胡耐冬,是在夸奖声中长大的、通情达理、性格开朗的女性。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五?一”,第二次见面是6月份,8月份他们就结婚了。
直到结婚以后,妻子还在说,我妈真有眼光。
刘长令结婚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母亲要好。
是啊,母亲是刘长令最牵挂的人,他能够成人,成才,浸透了母亲的心血,母亲操劳一生了,晚年应该享受生活了,他最怕的就是媳妇不孝敬自己的母亲。事实上,胡耐冬不仅是一位孝顺的媳妇,还是贤妻良母。她也应验了那句成功的男人后面有一位支持他的女性的说法。
这是一对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的夫妻,结婚十年了,女儿都长大了,夫妻才互诉衷肠,说出第一句“我爱你”。
现在,刘长令的名字前边有着他自己也数不清的荣誉,成了名人的刘长令,依然和从前一样,坐着大客车,到郊区的新农药实验室上班,每天仍工作到十一二点。有时晚上睡梦想起问题就马上起来,记下想到的问题,或看书或翻阅资料。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无限的,所以科学发明也是无限的,必须细微地做好每一件事儿。他现在最为迫切的是培养一批和自己一样的人才,告诉更多的人,事业比工作更为重要,而且必须培养责任感。实验室里的小马虎,到工厂的生产车间,就可能因剧烈反应引起爆炸;顷刻间,财产甚至生命,都会化为乌有。看着身边的人心不在焉地工作,他不无遗憾地摇着头,他多么渴望身边聚满和自己一样为了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无所事事的人,所以他很孤独。他感叹道,为什么现在成功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成功是要付出的,要耐得住长时间的寂寞,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目前大多数人在享乐中忘记了成功需要付出,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互联网都很发达了,查一些资料易如反掌,可是,在科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你没有想法,不拥有大量的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的宝库中,你去寻找什么?所以,拥有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学会提炼,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刘长令有个座右铭:做事先做人,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心态决定一切。他解释说,对待和科学有关的事情不能讨价还价;搞科学有时付出不一定就有收获,如果没有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你就不会付出;不付出的结果,就永远没有收获;没有收获,何谈成功?
他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秘诀,那就是:理想+毅力+实干+方法+运气=成功。
名人刘长令,和以前没有什么不一样,依然是那个爱挑毛病的刘长令,不一样的是,身份变了,说话的分量也重了,挑出的毛病别人更在乎了。他虽然是个闷性子,可他却是个暴躁的脾气,通常不发火,发起火来却什么也不怕,别人来气,他比别人的气更大。有时和人家吵起来,人家说,这是院长该讲的话,你凭啥讲?他不凭啥,凭的是对事业的执著,凭着对院里的整体发展的好处。“家丑不可外扬”,可家丑自己都不敢说,又怎么能认识自己呢?家里一定要挑毛病,成天说自己好,裹足不前,时间长了,就会垮下去。
危机感创造未来的生存空间。
当然,刘长令也喜欢别人给他挑毛病,一个人一个单位,都应如此,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才能不断地去克服弱点,去完善自己,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进取心。
对于工作,刘长令苛刻得几近吹毛求疵,在科学的路上,失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所有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所以跟着刘长令工作的人,都觉得累,每一次实验,刘长令都要婆婆妈妈地吩咐好多遍,直至所有的工作人员按部就班地操作。
成为名人之后的刘长令,行为举止更加严谨了。想在科研的道路上还要有一番大造就的刘长令,始终低调处理自己的名气,他知道,一不小心,掉进了是非之中,那才是对他最大的伤害呢,他不想无端地陷入毫无意义的纷争,他要集中一切精力,实现他下一个科研目标。
时钟走进2005年的时候,刘长令把自己背上的荣誉和成功全都卸下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他要从零开始,走好每一天。
他重新跌入创新农药研制的境界里,依然在分子、原子的世界里醒着、梦着。他像参禅的老僧,苦苦地追求着科学界的最高境界。
来源:人民网科技
刘长令,我国农药创新人物之一,198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先后于沈阳化工研究院取得硕士学位,南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兼任新药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新农药创新研究,提出了新农药创新策略“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成功创制了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等多个新农药品种,还有十多个值得开发、并拥有国内外专利的高活性化合物在进一步研究中。迄今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20多件,已获中国授权专利68件,获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授权专利32件。他是我国首个具有中、美、欧发明专利的农药品种氟吗啉的发明者,主持创制的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获得农业部临时登记,另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嘧螨胺等在开发中。
童年的刘长令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但是 生活的苦难没有泯灭天才的成长。尽管环境艰苦,却磨砺着他的成长。从小学到初中,刘长令学习成绩几乎包揽了各科第一,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更是在化学专业出类拔萃。正是因为他对化学知识的热爱和专研,得以成为李正名、张少铭、李宗成三位行业泰斗的得意门生,刘长令也在各位名家的指导下潜心苦学。在我国农药行业创新能力较弱、偏重仿制产品的背景下,创制出了氟吗啉、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嘧螨胺、双苯菌胺等农药新品种。
刘长令是我国农药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 辛勤的劳动为他带来了颇丰的著述,杰出的贡献为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但刘长令依旧沉迷在创新农药研制的世界里,依旧醉心于分子、原子世界合成一个个新的化合物。他不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我还有很多目标要实现”。
更多内容请详阅《中国农药》第七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