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跃,男,神经外科专家,教授。现任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泰山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心脑血管病微创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
1994年~1995年在天坛医院亚洲神经外科中心参加全国神经外科高级进修班,师从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
2000年被聘任为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学术兼职:
1、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2、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分会委员。
3、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4、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血管神经外科学组成员。
5、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6、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肿瘤专业组副组长。
7、山东省疼痛学会神经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聊城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9、聊城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0、聊城市神经外科协会秘书长。
近年来,王继跃教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和人才培训,设立了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中风学习班”。带领血管神经外科技术团队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动脉复合手术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成功承办了全国首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介入技术培训班”,受到了国家卫计委有关领导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2010年6月,他组织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学习班”,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前来观摩王继跃及其技术团队的手术演示,来自山东省各地市以及周边省市的5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学习班,极大程度推动了颈动脉切除术在全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应用,为区域内群众脑梗塞、脑中风的预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继跃主任多次受邀在国内、省内会议和培训班上作专题讲座,培训来自多个省的神经外科医师,并在《健康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接受省、市电视台的多次采访,大大推动了运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中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应用。
2011年9月份以来,他又率领技术团队先后承办了国家卫生系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重建学习班”、国家卫生系统“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讲座”、“十二五”缺血性脑血管病课题项目协调会,参会人员涵盖了全国27个省市的神经内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专家。王继跃技术团队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领域内外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主持的“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基础和临床处理的研究” 获山东省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先后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王继跃凭借突出的技术和傲人的成绩当选为聊城市“十佳医生”, 并被聘为“全国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中青年专家”,先后多次去济南、青岛、江苏等省级医院讲课并推广手术。 几年来,他先后接收了来自省内外的数十名医生进修学习,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脑卒中防治筛查项目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为脑卒中防治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先后多次去济南、青岛、江苏等省级医院讲课并推广手术。几年来,他先后接收了来自省内外的数十名医生进修学习,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脑卒中防治筛查项目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为脑卒中防治领域积累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资源。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专业特长: 擅长脑肿瘤、脑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内多发动脉瘤、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脑内血肿穿刺置管引流及复杂性脑外伤的救治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聊城市率先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脑干区肿瘤切除术、颅内多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擅长各型颅内肿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各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
2011年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的子课题“颈内动脉内膜切除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规范”。
2012年承担国家“十二五”新医改专项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
主要成就:
王继跃教授在新技术、新项目上勇于探索,他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先后开展了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手术、眶尖肿瘤切除术、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椎–基底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颅颈交界区肿瘤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等。
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2篇。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布茂振; 尹国阳; 张利勇; 张士刚; 王继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04-25
2 脑卒中十一问 王继跃 健康向导 2014-08-20
3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王继跃; 刘卫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05-20
4 标准式与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王继跃; 郝继恒 中国卒中杂志 2013-03-20
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陈东; 焦力群; 王继跃; 万晓楠; 石军伟; 张利勇; 尹国阳;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09-18
6 复合手术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张利勇; 张士刚; 郝继恒; 刘卫东; 谌燕飞; 马妍; 焦力群;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18
7 血管重建术治疗重度颈动脉扭曲 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 王继跃 郝继恒 健康报 2011-10-18
8 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后并发症分析 刘卫东; 王继跃; 张士刚; 张利勇; 林凯; 郝继恒 山东医药 2011-01-14
9 脑保护在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的应用研究 王继跃; 刘卫东; 张士刚; 张利勇; 林凯; 郝继恒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10
1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附142例报告) 王继跃; 郝继恒; 张士刚; 张利勇; 刘卫东; 林凯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10
11 补片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 林凯; 王继跃; 张士刚; 张利勇; 刘卫东; 郝继恒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10
12 血管重建术治疗“V”形颈内动脉扭曲 王继跃; 郝继恒; 张士刚; 张利勇; 刘卫东; 林凯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10
13 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探讨 张士刚; 王继跃; 张利勇; 刘卫东; 林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04-25
14 枕骨髁的磨除与颅颈部稳定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张士刚; 王继跃; 张利勇; 邢涛; 林凯; 刘卫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11-25
1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3例分析 张士刚; 王继跃; 张利勇; 林凯; 刘卫东; 邢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9-01-20
16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疗效观察 张利勇; 王继跃; 杜立新; 刘玉光; 吕明; 张士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9-03-18
17 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张士刚; 王继跃; 张利勇; 刘卫东; 林凯 山东医药 2009-03-13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王继跃 山东医药 2009-06-19
19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26例 王继跃; 张士刚; 张利勇; 刘卫东; 林凯 山东医药 2008-11-10
20 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王继跃; 杨凤海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2007-04-01
21 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预后的判断 张士刚; 王继跃; 郝华; 孙明; 王东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01-28
22 锁孔手术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研究 王继跃; 张利勇; 杜立新 中国临床医生 2006-11-05
23 边缘叶脑白质切开术对QNP处理大鼠中枢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郭常利; 王继跃; 杨凤海; 傅强; 张连群; 商晓鹰; 刘鹏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10-25
24 不同治疗方法对后交通动脉瘤预后的影响 王继跃; 张利勇; 傅强; 郭传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09-15
2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脑组织氧分压的临床意义 赵青菊; 董怀萍; 杨凤海; 韩秀华; 王继跃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6-10-09
26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附60例分析) 孟宪辉; 王继跃; 刘乐喜; 孙明亮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6-09-01
27 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下斜坡和颅颈交界区腹侧脑膜瘤 王继跃; 张利勇; 杜立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07-28
28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附63例报告) 王运华; 吕明; 吴中学; 王继跃; 杨凤海 山东医药 2006-07-15
29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 孟宪辉; 王继跃; 刘乐喜; 孙明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5-02-16
30 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36例临床分析 孙明; 张士刚; 王继跃; 邢涛; 房宝军 肿瘤防治杂志 2005-01-15
31 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判断 张士刚; 王继跃; 郝华; 孙明; 王东臣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05-30
32 亚低温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郭传军; 孙明; 张利勇; 王运华; 王继跃; 王建刚 陕西医学杂志 2004-10-20
33 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 王继跃; 张士刚; 郝华; 孙明; 王东臣 山东医药 2004-07-30
34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术式选择 张士刚; 王继跃; 李忠民; 孙学礼; 杨凤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02-10
35 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附72例临床分析 王继跃; 张士刚; 孙学礼; 房宝军; 张连群 肿瘤防治杂志 2001-11-25
36 脑瘤卒中13例报告 商晓鹰; 张连群; 杨凤海; 李忠民; 吕明; 王继跃 肿瘤防治杂志 2001-03-25
37 脑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5例分析 张士刚; 王继跃; 孙学礼; 张连群; 商晓鹰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11-20
38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张士刚; 王继跃; 李忠民; 孙学礼; 杨凤海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1-09-20
39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精神障碍82例疗效分析 王继跃; 张士刚; 孙学礼; 杨凤海; 房保军 现代康复 2001-06-25
40 外伤性颈内动脉狭窄并分支闭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姜桂生; 杨凤海; 王继跃; 王东臣; 张士刚; 张连群; 付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10-30
41 简易定位钻颅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3例 王运华; 杨风海; 王继跃; 李忠民; 吕明 中国综合临床 2001-12-30
42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王继跃; 张士刚; 吕明; 杨凤海; 孙学礼 中国临床医生 2001-05-01
43 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孙学礼; 张士刚; 王继跃; 傅强; 殷良知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0-02-20
44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预后因素的探讨 王继跃; 张士刚; 杨凤海; 孙学礼 中国临床医生 1999-12-25
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级奖励6项。
1、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2011年被评为聊城市十佳医生。
3、2014年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4、2012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
5、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6、“全国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中青年专家”。
屡克神经外科难关 紧抓卒中防治筛查——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王继跃教授
王继跃,男,神经外科专家。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现任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泰山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心脑血管微创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血管神经外科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分会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聊城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一、攻克神经外科技术攻关
脑中风是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年我国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达到200亿元。鲁西北地区属于脑中风的高发区,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非常多。王继跃常年从事脑血管干预和治疗,庞大的病患人群及其沉重的经济负担,激发了王继跃强烈的使命感。在2001年聊城市脑科医院建院之初,王继跃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把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作为主攻方向,暗下决心要攻克这个困扰百姓生活的病魔。为此,他白天查房、做手术,夜晚上网查询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2008年4月,聊城市脑科医院成立以王继跃为首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攻关小组”, 成功开展了颈动脉剥脱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王继跃教授在新技术、新项目上勇于探索,他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先后开展了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手术、眶尖肿瘤切除术、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椎–基底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颅颈交界区肿瘤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等。
二、防患于未然,致力于脑卒中筛查
2011年,王继跃教授主持申请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的子课题“颈内动脉内膜切除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规范”获批,随后聊城市人民医院分院即聊城市脑科医院也顺利成为国家卫生系统“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 承担国家“十二五”新医改专项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王继跃成为筛查办公室主任。在筛查工作准备阶段,一场意外使王教授右腿骨折,由医生变成了病人,但他将项目的资料以及患者的病历拿到了床头,在病床上坚持开展工作。当病情稍缓时,他坐着轮椅进了手术室并上了手术台。在手术台前,他因为坐着轮椅,就只能斜着身子在显微镜下保持同一个姿势,手术一做就是两个多小时,遇到复杂的情况,时间可能更长。
2012年7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正式展开工作,作为医院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王继跃身先士卒,不顾酷暑难当和蚊虫叮咬,带领筛查队在筛查点逐村进行了筛查。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共筛查了52个行政村,采用现场集中、入户和电话补充等方式按要求完成问卷,总计筛查12699人,其中发现高危人群2202人,占比17.34%,中危1462人(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及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病病人),占比11.51%;低危9035人,占比71.15%。对高危人群采取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抽血化验的方式进行复筛,为卫生主管部门提供了严密、真实、有效的数据。在筛查过程中,王继跃带领筛查队,不断对村民进行医学知识宣教,对那些疑似脑卒中病人和颈动脉狭窄者进行提醒,并采用各种医学手段进行干预,告诉群众脑中风可防可控可治。
三、坚持新技术推广应用
为了让先进技术得到更多的应用,更广泛地减轻百姓们的病痛,王继跃教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和人才培训,设立了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中风学习班”。2010年6月,他组织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学习班”,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前来观摩王继跃及其技术团队的手术演示,来自山东省各地市以及周边省市的5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学习班,极大程度推动了颈动脉切除术在全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应用,为区域内群众脑梗塞、脑中风的预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继跃主任多次受邀在国内、省内会议和培训班上作专题讲座,培训来自多个省的神经外科医师,并在《健康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接受省、市电视台的多次采访,大大推动了运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中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应用。
2011年9月份以来,他又率领技术团队先后承办了国家卫生系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重建学习班”、国家卫生系统“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讲座”、“十二五”缺血性脑血管病课题项目协调会,参会人员涵盖了全国27个省市的神经内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专家。王继跃技术团队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领域内外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主持的“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基础和临床处理的研究” 获山东省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先后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王继跃凭借突出的技术和傲人的成绩当选为聊城市“十佳医生”, 并被聘为“全国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中青年专家”,先后多次去济南、青岛、江苏等省级医院讲课并推广手术。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2篇。几年来,他先后接收了来自省内外的数十名医生进修学习,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脑卒中防治筛查项目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为脑卒中防治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继跃说:“在任何一个社会,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无论你、我、他,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免不了被各种各样的疾病所折磨。医者父母心,我们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有一个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认识脑卒中;只有这样,通过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节约并控制医疗费用等资源,我们才真正做到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继跃用他的责任心肩负起维护百姓健康的职责,悬壶济世的使命感促使王继跃教授在面临一次又一次技术难关的时候,在患者需要他的时候,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用最佳医术呵护生命——记“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王继跃教授
来源:大众网 作者:林永海 2015-04-08
大众网聊城讯 王继跃,男,神经外科专家。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现任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泰山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心脑血管微创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血管神经外科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分会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聊城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2月1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作为面向我国各领域的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奖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组织评选并表彰一次,对被授予者只授予一次,为终身荣誉。在此次评选表彰中,山东省社会各界共有32人被授予该荣誉称号,聊城市人民医院的王继跃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攻坚克难 完成山东省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中风是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年我国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达到200亿元。聊城市所在的鲁西北地区,属于脑中风的高发区,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非常多。王继跃常年从事脑血管干预和治疗,庞大的病患人群及其沉重的经济负担,激发了王继跃强烈的使命感。在2001年聊城市脑科医院建院之初,王继跃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把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作为主攻方向,暗下决心要攻克这个当地群众亟需的脑卒中防治技术。他白天查房、做手术,夜晚上网查询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客观的现实摆在面前。因为在当时,我国每年开展的CEA手术只有 200 例左右,而能够开展该项手术的医生不足 10 人。 怎么办?王继跃决定外出求学。2007 年,医院组织建立了由王继跃教授领衔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攻关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影像科等科室人员,随后这些成员一起到北京宣武医院学习。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从没见过这样浩浩荡荡一群人专门为学习一项技术而来,他惊讶极了:“你们是真想学啊!”
2008 年 4 月,以王继跃为首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攻关小组”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批两位手术患者。两例手术完成得很顺利,但在术后,其中一位患者血压很不稳定。王继跃坚持守候在患者床边,观察病情。直到患者脱机拔管,王继跃才松了口气。整整36 个小时,他几乎滴水未进,眼睛熬红了,嘴巴起了血泡,满口的溃疡,牙龈发炎。当患者肢体肌力开始恢复,可以说话的时候,王继跃的两颗下门牙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脱落,成了他攻克 CEA永久的“纪念”。
就这样,凭着一股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王继跃率领他的技术团队在新技术、新项目上精进探索,他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先后开展了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手术、眶尖肿瘤切除术、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椎–基底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颅颈交界区肿瘤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等。
厚德载物 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
一项科研技术的研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果的运用。对于医学科技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直接关乎人们生命的延续。为了让先进技术得到更多的应用,更广泛地减轻百姓们的病痛,王继跃教授甘愿把自己的“独门绝技”传授于人。
2010年6月,他组织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学习班”,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前来观摩王继跃及其技术团队的手术演示,来自山东省各地市以及周边省市的5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学习班,极大程度推动了颈动脉切除术在全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应用,为区域内群众脑梗塞、脑中风的预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继跃主任多次受邀在国内、省内会议和培训班上作专题讲座,培训来自多个省的神经外科医师,并在《健康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接受省、市电视台的多次采访,大大推动了运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中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应用。
2011年9月份以来,他又率领技术团队先后承办了国家卫生系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重建学习班”、国家卫生系统“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讲座”、“十二五”缺血性脑血管病课题项目协调会,参会人员来自我国27个省市。王继跃技术团队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领域内外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主持举办了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中风学习班”。他主持的“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基础和临床处理的研究” 获山东省科技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先后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王继跃凭借突出的技术和傲人的成绩当选为聊城市“十佳医生”, 并被聘为“全国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工程中青年专家”,先后多次去济南、青岛、江苏等省级医院讲课并推广手术。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2篇。几年来,他先后接收了来自省内外的数十名医生进修学习,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大力推广脑卒中防治筛查项目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为脑卒中防治领域积累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资源。
仁术仁心 宣教医学知识致力脑卒中筛查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2011年,王继跃教授主持申请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的子课题“颈内动脉内膜切除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规范”获批,随后聊城市人民医院分院即聊城市脑科医院也顺利成为国家卫生系统“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承担国家“十二五”新医改专项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王继跃成为筛查办公室主任。在筛查工作准备阶段,一场意外使王教授右腿骨折,由医生变成了病人,但他将项目的资料以及患者的病历拿到了床头,在病床上坚持开展工作。当病情稍缓时,他坐着轮椅进了手术室并上了手术台。在手术台前,他因为坐着轮椅,就只能斜着身子在显微镜下保持同一个姿势,手术一做就是两个多小时,遇到复杂的情况,时间可能更长。
2012年7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正式展开工作,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王继跃身先士卒,不顾酷暑难当和蚊虫叮咬,带领筛查队在筛查点逐村进行了筛查。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共筛查了52个行政村,采用现场集中、入户和电话补充等方式按要求完成问卷,总计筛查12699人,其中发现高危人群2202人,占比17.34%;中危1462人(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及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病病人),占比11.51%;低危9035人,占比71.15%。对高危人群采取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抽血化验的方式进行复筛,为卫生主管部门提供了严密、真实、有效的数据。在筛查过程中,王继跃带领筛查队,不断对村民进行医学知识宣教,对那些疑似脑卒中病人和颈动脉狭窄者进行提醒,并采用各种医学手段进行干预,告诉群众脑中风可防可控可治。
王继跃说:“在任何一个社会,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无论你、我、他,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免不了被各种各样的疾病所折磨。医者父母心,我们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有一个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认识脑卒中;只有这样,通过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节约并控制医疗费用等资源,我们才真正做到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继跃用他的责任心肩负起维护百姓健康的职责,悬壶济世的使命感,促使王继跃教授在面临一次又一次技术难关的时候,在患者需要他的时候,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李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