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徐小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5-01-14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徐小力,男,1951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机械电子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西安理工大学(原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机械制造工学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博士学位。就职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长期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主要研发机电系统测控及信息化技术。曾经赴欧美日澳学习、研究和交流;系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等兼职博士生导师。在人才培养工作历程中,担任了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域学科带头人等,所主持编著的教材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广泛采用;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批机电工程专业人才与高层次人才,众多品学兼优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走向社会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成为专家、教授、院士,有的成为产业领军及企业栋梁;从教期间被授予了“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所属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科学研究工作历程中,承担重点研究基地及学术团队的建设,担任了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光电测试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重点研究项目在内的数十项重要科技项目;以信息技术为科技手段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制造业、电子信息、仪器仪表、能源石化、环境保护、交通市政以及社会文化等领域;在提高机电系统安全可靠性、应用对象信息化水平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应用于:大型生产企业万余台装备的故障预报、4项国家科研重大项目的关键技术研发、面向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构建……;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六百余篇(部);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百余项,其中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四十余项;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及全国行业的一等奖、二等奖等三十余项科技奖;被授予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杰出人物”、“北京学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负责的学术团队入选“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同时致力于本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推广应用,担任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学术组织职务,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负责及合作组织了系列“国际自动化测试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ISTAI)”、系列“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多次评为“最具影响力学术会议”),负责编著出版了对本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面向2030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丛书)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6—1996.9 在西安理工大学(原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后就职于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机电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原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委派赴丹麦B&K公司访问学习。

1996.9—2000.12 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科技处长,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机械系副主任、主任、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项目资助在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合作研究及做学术报告并被聘为客座教授。

2000.12—2008.3 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常务副主任,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主持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8年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08.3—2019.1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10办理退休手续。

社会及学术兼职经历:

1. 国际先进设备管理及维修技术中心理事(ICAMT)。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任委员、荣誉主任。

4.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5.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顾问团顾问。

6.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副主任委员。

7.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

8.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

9.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安全生产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0.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11.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12.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诊断工程委员会常务委员。

1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14. 北京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15. 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客座教授。

16.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兼职博士生导师。

17.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

18. 贵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21.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类(优秀、抽查)博士学位论文评议专家。

2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23. 《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主编。

24.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期刊(中国工程院主办英文期刊,SCI收录)编委。

25. 《中国仪器仪表学报》期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编委。

26.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文核心期刊)编委。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