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喜,男,1963年4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技术二级),现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首批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顶尖人才,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等10多项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工作,主持完成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60余项,编制大量实用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先后完成了多期国家与省级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的建设、维护及推广应用工作,完成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在国内外著名测绘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desy》、《地球物理学报》、《测绘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0年6月到1993年3月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直从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工作。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自主创新工作,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基础测绘项目和测绘专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测绘领域专家与同行的广泛认同。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完成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数据处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全国大地水准面确定、省级大地水准面精化、我国西部1:5万地形空白区测图工程、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927一期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海岛(礁)测绘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项目”课题“陆海高程基准统一技术”、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我国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研究等国家重大基础测绘项目与重要科技攻关项目一百余项。
1、地球重力场精密结构与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
2、“建立我国分米级精度的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3、“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关键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完成的重要项目中,五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八项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八项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国内外著名测绘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desy》、《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录三篇,EI收录八篇。其中“珠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珠峰顶正高的确定” 获2010年陕西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应用抗差估计理论分析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获2008年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基于跟踪站模式下的GPS技术应用” 获2006年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1发表论文:
1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 陈俊勇; 杨元喜; 王敏; 张燕平; 唐颖哲; 李辉; 程鹏飞; 孙凤华; 张鹏; 郭春喜 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第5卷 第3集) 2007-11-01
2 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张全德; 郭春喜; 王斌; 陈现军 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1-01
3 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 郭春喜; 王斌; 程传录; 庞尚益 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国西部地球物理研究与实践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专集 2007-12-01
4 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张全德; 郭春喜; 王斌; 陈现军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6-09-01
5 区域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郭春喜; 伍寿兵; 王惠民; 冯根生; 王斌 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2000-06-30
6 四十年来珠峰高程及其北坡的地壳运动 陈俊勇; 郭春喜; 张鹏; 程传禄; 张世娟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6-10-01
7 多面函数和格网重力异常的拟合计算 郭春喜; 王惠民 测绘通报 1995-06-15
8 EGM 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在中国大陆适用性分析 章传银; 郭春喜; 陈俊勇; 张利明; 王斌 测绘学报 2009-08-15
9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 陈俊勇; 杨元喜; 王敏; 张燕平; 唐颖哲; 李辉; 程鹏飞; 孙凤华; 张鹏; 郭春喜 测绘学报 2007-02-28
10 全国及部分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陈俊勇; 李建成; 宁津生; 晁定波; 张燕平; 郭春喜; 张骥; 罗志才; 杨沾吉; 章磊; 黄建东; 麦照秋; 王贵明; 周卫; 丁万庆 测绘通报 2005-05-25
11 大尺度空间域下1980西安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 成英燕; 程鹏飞; 秘金钟; 郭春喜; 王文利 测绘通报 2007-12-25
12 西安80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模型的确定 郭春喜; 马林波; 张骥; 毛之琳 东北测绘 2002-12-30
13 珠峰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珠峰顶正高的确定 郭春喜; 宁津生; 陈俊勇; 王斌; 陆洋; 孙凤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15
14 利用自适应最小二乘配置的GPS水准与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 郭春喜; 聂建亮; 王斌; 蒋光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1-05
15 浙闽赣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张全德; 郭春喜; 王斌 测绘科学 2007-01-20
16 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张全德; 郭春喜; 王斌; 陈现军 测绘通报 2007-07-25
17 联合平差中的方差分量估计问题的探讨 成英燕; 程鹏飞; 顾旦生; 张莉; 秘金钟; 郭春喜; 庞尚益 测绘科学 2005-04-20
18 基于CGCS2000建立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方法 郭春喜; 李东 测绘通报 2012-10-25
19 全国高分辨率格网地形和均衡改正的确定 郭春喜; 王惠民; 王斌 测绘学报 2002-08-25
20 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8在中国大地基准中的应用 蒋光伟; 程传录; 郭春喜; 王文利; 王斌; 聂建亮; 马新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04-15
21 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 白贵霞; 程传录; 郭春喜; 王小瑞; 马新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06-15
22 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几种方法和比较 李骏元; 程传录; 郭春喜 测绘技术装备 2005-06-25
23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郭春喜; 聂建亮; 王斌; 蒋光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02-15
24 我国陆地垂线偏差精化计算 宁津生; 郭春喜; 王斌; 王惠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6-12-05
25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因子自适应滤波 聂建亮; 程传录; 郭春喜; 蒋光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2-05
26 精密三角高程替代二等水准的可行性研究 郭春喜; 阳海峰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10-04-05
27 区域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郭春喜; 伍寿兵; 王惠民; 冯根生; 王斌 测绘通报 2000-09-25
28 华东、华中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张全德; 郭春喜; 王斌; 陈现军 地理信息世界 2007-10-25
29 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线划图(DLG)的坐标转换方法 郭春喜; 韩买侠 测绘通报 2013-01-25
30 关于国家高精度GPS B级网成果的使用问题 程传录; 郭春喜; 王小瑞 测绘科学 2005-10-20
31 船载重力测量数据不同测区系统偏差纠正方法研究 优先出版 柯宝贵; 章传银; 郭春喜; 王斌; 杨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04-21 13:06
32 船载重力测量数据不同测区系统偏差纠正方法研究 柯宝贵; 章传银; 郭春喜; 王斌; 杨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03-05
33 基于多种方法构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推估特性分析 蒋光伟; 郭春喜; 田晓静; 王斌; 王文利; 聂建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2-15
34 利用粒子滤波进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观测异常影响控制 聂建亮; 吴富梅; 郭春喜; 程传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09-05
35 坐标系转换中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的确定 优先出版 郭春喜; 王文利; 白贵霞; 程鹏飞 测绘科学 2012-10-22 18:58
36 2005珠峰高程测定 陈俊勇; 张燕平; 岳建利; 郭春喜; 张鹏 测绘学报 2006-02-28
37 BP神经网络拟合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应用分析 聂建亮; 郭春喜; 程传录; 蒋光伟; 王斌; 马新莹; 王文利 测绘工程 2012-02-25
38 基于神经网络的GPS高程拟合方法优选及精度分析 强明; 郭春喜; 周红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15
39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工程若干技术问题 郭春喜; 程传录; 庞尚益; 王斌; 王文利 测绘科学 2006-12-30
40 应用抗差估计理论分析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郭春喜; 李斐; 王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03-30
41 多种拟合方法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比较 杨庆振; 郭春喜 测绘标准化 2009-03-15
42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角网平差技术研究 程传录; 王文利; 郭春喜; 马新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12-15
43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 郭春喜; 王斌; 程传录; 庞尚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03-15
44 中国沿海不同海潮模型的倾斜负荷分析 赵大江; 郭春喜; 张世娟; 王斌; 陈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2-15
45 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混合平差的基准及质量控制 杨元喜; 郭春喜; 刘念; 丘其宪 测绘工程 2001-06-30
46 利用GPS技术测定珠峰高程变化及其北坡地壳形变的初步分析 陈俊勇; 郭春喜; 程传录; 张世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01-05
47 2005珠峰高程测定的技术进展 陈俊勇; 岳建利; 郭春喜; 张燕平; 张鹏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3-20
48 基于跟踪站模式下的GPS技术应用 程传录; 郭春喜; 路军; 王文利; 王小瑞 测绘科学 2003-09-25
49 小比例尺基础数据由1980坐标系向2000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优先出版 韩买侠; 郭春喜; 王文利; 程传录; 王维 测绘科学 2013-05-21 16:42
50 重力异常归算中的变密度改正及其对平均异常的影响 王惠民; 郭春喜 测绘学报 1996-11-25
51 珠穆朗玛峰峰顶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差值计算及其验证 郭春喜; 王斌; 章传银; 晁定波; 程传录 测绘科学 2006-12-20
52 大地高误差对Bursa七参数平面转换精度的影响 优先出版 王文利; 郭春喜; 程传录 测绘科学 2010-12-30 15:15
53 抗差自适应拟合推估技术在似大地水准面拟合中的应用 郭春喜; 蒋光伟; 聂建亮; 王斌; 田晓静 测绘工程 2014-03-25
54 基于WebGIS的大地测量数据库实现方法 王小华; 程传录; 郭春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10-25
56 银川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王琦; 郭春喜; 程传录 测绘技术装备 2007-03-25
57 银川市测量基准完善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确定 程传录; 郭春喜; 庞尚益; 王琦 测绘科学 2006-12-30
58 利用重力成果解算GPS网点正常高 马林波; 郭春喜 东北测绘 2001-12-30
59 益阳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分析 伍百发; 郭春喜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11-10-05
60 国家基本比例尺DLG数据坐标转换方法的研究 庞尚益; 郭春喜; 程传录 测绘科学 2006-12-30
61 均衡重力异常的应用 王惠民; 郭春喜 测绘科技通讯 1995-06-15
62 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 张燕平; 张鹏; 岳建利; 郭春喜 地理信息世界 2005-08-30
63 天津市二等三角网改造数据处理 于建城; 郭春喜 城市勘测 2007-06-30
64 格网平均空间异常的精度与重力点布设 郭春喜; 王惠民 测绘通报 1996-08-15
65 重力异常拟合方法的研究 郭春喜; 王惠民 测绘科技通讯 1996-06-15
66 国家三角高程成果基准转换试验的研究 郭春喜; 罗卫西; 王斌; 王志勇 测绘科技通讯 1998-06-15
67 加大人才培养 助推单位发展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郭春喜 中国测绘报 2014-11-14
68 银川建成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 郭春喜 中国测绘报 2006-06-27
(1)、“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项目,获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项目,获2009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华东华中现代测绘基准建设与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获2008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获2006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项目,获2005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项目,获1997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浙闽赣测绘基准现代化及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确定”项目,获2006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心坐标系统的建立”项目,获2005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1)、“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项目,获2003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2)、“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获2007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3)、“应用数字高程模型提高天文重力水准计算精度的研究”项目,获2004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4)、“全国高分辨率格网地形和均衡改正确定的研究”项目,获1999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5)、“我国重力异常场量表征方法的研究”项目,获1999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6)、“国家级重力仪格值标定场的建立和平差”项目,获1999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7)、“数字兰州地理空间框架—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项目,获2010年甘肃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18)、“云南省省级大地控制网--云南省GPS C级网”项目,获2011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
(19)、“国家大地测量图集编制及电子版制作”项目,获2007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铜奖;
(20)、“云南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获2011年云南省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
(21)、“珠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珠峰顶正高的确定” 获2010年陕西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2)、“应用抗差估计理论分析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获2008年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3)、“基于跟踪站模式下的GPS技术应用” 获2006年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4)、1995年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遴选为首批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5)、1996年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八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6)、2000年荣获陕西省第三届青年科技进步奖;
(27)、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8)、2002年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九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9)、2003年荣获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先进工作者;
(30)、2011年荣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
(31)、2010年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同时他还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唯一一位大地测量专业领军人才。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程8844.43米世人皆知。而这个高度是什么人测算出来的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陕西省第四测绘工程院院长、今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的郭春喜博士——他就是将珠穆朗玛峰定格在这一高度的数据处理项目负责人。 为祖国勇攀事业高峰 谈到郭春喜的人,总会津津乐道于珠峰测量。而珠峰测量也确实是郭春喜测绘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50多个日日夜夜,仍然让郭春喜记忆犹新。 2005年,国家决定继1975年之后再次启动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活动。当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的野外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约1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克服作业环境恶劣、气候严寒缺氧等重重困难,于5月22日11时08分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随后竖立起测量觇标,胜利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获取了全部野外测绘数据。6月12日,这些来之不易的数据送抵西安国家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计算珠峰高程的任务摆在了郭春喜及他的同伴面前。 郭春喜深知,珠峰高程测量展示的是国家的形象、综合实力与尊严。它不仅仅是对我国测绘科技水平的考验,也是一场关乎祖国尊严与名誉的“战役”。压力与动力并存。郭春喜对他的同伴们说:“国家30年才进行一次珠峰高程测量,人的一生有几个30年?能赶上是我们的运气!”神圣使命感在心中升腾,郭春喜只有一个念头:“这些不是普普通通的数据,这是野外测绘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战胜无数艰难困苦而获取的数据。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为确保测算出的数据精准无误,在正式的数据出来之前,郭春喜和他的工作人员就做了大量的“演练”。他组织技术人员分析以往各种历史数据、编制软件,论证设计方案、收集资料,一遍遍讨论、试算、论证,再讨论、再试算、再论证……在实施阶段,作为数据处理项目负责人,郭春喜根据珠峰高程测量涉及的专业工序和技术要求,打破一直采用的按部门管理模式,按专业工序及人员技术特点,将单位60多位技术人员重新划分为一个整体实施组与5个专业技术组,他自己主动提出担任6个组中最关键的整体实施组和重力场与大地水准面精化组组长。 接下来的日日夜夜,郭春喜一面带领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面亲自计算项目的最关键阶段: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最终确定。那时,他和同伴们几乎是封闭在办公室,忍耐着高温酷暑,每天加班加点至深夜乃至凌晨,吃饭、休息都在办公室。郭春喜办公室的灯光常常照到天亮。 在珠峰高程测量中,郭春喜针对珠峰测量工作的特殊性,综合多项创新性和突破性应用技术,研究并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案。他率领单位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卫星定位、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电磁波测距、重力测量、测冰雷达及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先进技术,创新性解决了珠峰顶冰层厚度精确测定、全球海拔最高与最困难最复杂区域珠峰及邻近区域重力场精细结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计算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5大技术创新,使得珠峰高程新数据“含金量十足”。 在2005年7月18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总参测绘导航局组织召开的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会议上,来自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参测绘导航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的20位专家、院士,对珠峰高程成果给予了“技术方法先进、数据成果可靠、探索精神尤其宝贵、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的高度评价。 10月9日,对于郭春喜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日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海拔高程: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从即日起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都将使用新数据。 郭春喜和他的同伴,在短短的时间里,不负重托,以为祖国争光,确保数据精准无误为信念,以科学严谨、创新求实的工作态度,让他和数据中心人员攀登上了事业的高峰。人们也把目光第一次聚焦到了国家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聚焦到了郭春喜和他的同伴身上,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心血和艰辛的付出,为测绘数据处理工作者赢得了世人敬佩的目光。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郭春喜本人被评为2005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一等功臣。 而每当谈起珠峰高程测量,郭春喜总是朴实地说:“这是国内诸多院士专家共同指导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用数据书写美丽人生 就读于原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的郭春喜,1984年毕业后就分配在国家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当时称为陕西省第四测绘工程院),主要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工作。数据是真实的,理性的,也是枯燥和寂寞的。而毕业后就分配在这里工作的郭春喜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他与数据结下了不解之缘。 计算和处理数据,在测绘行业被称作是“内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他们工作的准则。28年来郭春喜践行着这一准则,痴迷、陶醉于测绘事业,他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了他热爱的测绘事业当中。既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大潮席卷全国之时,他逆潮流而动,于1990年考取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上研究生期间,他将每月100多元的工资带走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家里生活仅靠爱人的工资。当时他的孩子一岁多了,怕孩子身体营养跟不上,爱人买骨头熬汤给孩子增加营养。孩子奶奶不理解,对回家探亲的郭春喜说:“家里人买的骨头连肉都没有。” 郭春喜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他半年回家一次,别说管孩子成长,进家门孩子都不认识他。年轻的郭春喜只有把对孩子和亲人的思念用在工作和学业上。 28年来,他以一名科研工作者特有的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坚忍执着的精神,用数据书写着华彩乐章:他负责完成国家重大项目50余项,其中2005珠峰高程测量、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等14项成果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 28年里,许多重大项目需要大量的试算,许多编程需要精准设计。而不管哪个环节只要有一个小小误差,就前功尽弃。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苦苦思索,夜不能寐,一遍遍地试算、编程。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扎实的理论根底和无畏的创新精神,在键盘上敲出数据,敲出编程软件中的核心技术。目前由他编制的高精度天文测量计算、国家重力网平差、不同坐标系及不同高程基准转换、水准网数据处理、地形及均衡异常归算、重力异常拟合及平均重力异常计算、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确定等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化数据处理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郭春喜是目前国内研究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的几位主要专家之一。大地水准面,通俗地讲,就是设想有一个静止不动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就是大地水准面,以它为基准点,来测算出每个点的海拔高程。郭春喜紧紧围绕国家对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战略需求,通过完成地球重力场精密结构与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建立我国分米级精度的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等10余项研究课题,系统地总结了局部重力场逼近理论、技术及方法,在2000年率先提出厘米级精度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念与实施方案,建立了重力场精细结构与省市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目前,郭春喜所研究的这一成果已在全国省、市100多个区域获得成功应用。高精度高分辨率局部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不仅为测绘学、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及海洋学等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地球空间信息,而且是当今构建数字中国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之一,对加速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主要完成人,郭春喜运用先进技术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先后完成了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平差、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数据处理、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全国天文大地网与高精度GPS2000网联合平差、国家高精度水准网动态平差,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浙闽赣、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川滇黔等省级大地水准面精化、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等国家重大科研与生产项目50多项,为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和大地测量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郭春喜还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利用科学先进的测绘理论、严密实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以项目主持人、技术负责人与主要完成人的身份先后完成了多期国家与省级现代测绘基准建设、维护与推广应用以及科技研究工作,突破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技术瓶颈;建立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科学、先进、完整的技术体系。他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测绘基准体系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地震灾害预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测绘基准保障作用。 郭春喜取得的这些成就意义重大,而测绘行业外的人并不太知晓。人们惊诧于他取得如此多成绩的同时,也发出疑问,“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你的研究与我们生活有多大关系?”对于这些不理解和不了解,郭春喜并不在意。当年选择这个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与寂寞为伴,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忍耐和坚守。郭春喜心里有自己的标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做我喜欢的工作。”。 天道酬勤。1995年郭春喜被国家局遴选为首批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6年获国家局“八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荣获陕西省第三届青年科技进步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国家局“九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先进工作者,2011年荣获国家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2010年,被评选为国家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也是国家局唯一一位大地测量专业领军人才。 以测绘精神凝聚精英团队 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郭春喜,也是一位成功的事业单位管理者。从1995年开始,他历任高级工程师、院副总工、副院长、总工、院长。自担任单位主要领导以来,他既抓经营,也抓管理,既抓队伍技术素质,也抓作风建设。他常讲:“一个人在社会上,要靠品德立足,没德做什么都不行;一个单位,要靠信誉和技术立足,没有信誉和过硬的技术,单位就没有发展。” 郭春喜上任伊始,大胆进行人事改革,打破一成不变的“铁交椅”制度,全面推行两年一度的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制度,让能者、年轻人看到事业发展的希望;打破“铁工资”制度,全面推行按劳分配,收入向一线人员倾斜,让职工在经济收入上得实惠,体会共建共享。他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改变数据中心原来单纯性依靠国家指令性任务生存的状况,探索适应市场规律发展之路。他广交朋友,利用单位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项目;他配合内业数据处理工作,成立测量中心;建立市场测绘项目管理奖励制度,加大对在市场项目中有突出贡献者的奖励。 作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科技领军人才,郭春喜深知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关心年轻人的生活,关注年轻人的成长。他总说:“一个单位要想有希望,必须年轻人有希望;一个单位要有发展,必须年轻人有发展。”他想尽一切办法为年轻人成长铺路搭桥:给技术骨干压担子,在科研学术上培养年轻人;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送年轻人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增强发展后劲。他还主动请院士、专家、学者来中心传授新技术、新科技、新思想,为中心发展和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他选拔年轻的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选拔表现突出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逐步实现单位45岁以下的青年技术人才学历都达到硕士以上的目标。他定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学习,保证每年人均参加技术、管理、人事等各类培训不少于4次。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讲演、技术竞赛、拓展训练等集体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大胆提拔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担任中层领导干部,充分调动青年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高端人才,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单位要有发展,要靠事业留人,靠收入留人,更要靠精神凝聚人心。郭春喜经常用单位效益今昔对比,让年轻人珍惜现在测绘事业发展的大好前景,用一代代老专家、学者、院士对测绘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事迹教育年轻职工,让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传帮带年轻同志技术与经验,让年轻同志向老同志学习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利用各种形式宣讲“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用讲求效率、追求质量、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团队优良传统教育职工、凝聚职工、锻炼队伍,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为领导,郭春喜以身作则,工作干在前,利益放在后,从不以工作繁忙而放弃学习。白天他跑项目,抓经营,抓管理,晚上特别是节假日,他在办公室里钻研学习一呆就是一整天。单位人都知道,节假日找郭春喜最好找,因为他总是在办公室里。为完成好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他从未休过探亲假和年休假。多年来,他在国内外著名测绘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desy》《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 郭春喜以他的专业技术知识、真诚无私的品德,特别是他以职工为本,依靠职工、关爱职工,以测绘精神凝聚职工的管理思想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认可。现在单位没有人出去单干了,过去想转行的也不转了,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因为郭春喜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特长,安排在技术岗位工作,心里也踏实了。单位风清气正,职工心顺心齐,在这里,职工有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职工的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政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深得民心,职工对单位发展、收入分配心知肚明…… 经过多年打造,一支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作风过硬、技术先进、气氛和谐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骨干人才队伍已经站在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前沿。他们当中先后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遴选为国家局科技领军人才,4人被遴选为国家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被国家局评为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1人被遴选为陕西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多人被评为测绘地理信息高级工程师。单位曾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作风严谨、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质量可靠、诚信为本、服务一流”是他们的质量方针,也是他们凭实力和信誉建立起的良好口碑。单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得到广泛认可,近10年来,单位的人均生产能力由3万元提升到30多万元,职工的收入水平由1万多元提升到10万元,单位的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团队的整体优势,人均生产能力与收入水平均居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同行前列。 而这支团结能打硬仗的队伍,也在非常时期得到了验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四川、陕西、甘肃省受灾面积近30万平方千米,灾区测绘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汶川大地震波及了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域,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运动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公众及媒体等,对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众说纷纭。而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灾区土地调查等急需统一的定位基准,测绘基准恢复建设尤为迫切。四川局和陕西局紧急组织灾区的灾后测绘基准恢复重建项目。郭春喜所在的数据中心承担了数据的解算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郭春喜第一时间率领单位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综合利用常规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现代地球重力场确定理论与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汶川地震灾区高精度测绘基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前后水平、高程、地形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变化。 实践证明这是一支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去的队伍。正是由于郭春喜和他的团队精心的测算和分析,让灾区开展灾情评估、重建选址、重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地图更新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可靠的形变数据基础,也为承担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测绘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郭春喜所进行的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研究成果,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自己震后技术分析权威的声音。郭春喜的团队由于为汶川地震灾后应急与恢复重建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测绘保障服务,被授予陕西省灾后重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郭春喜非常冷静:“我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和成绩,不只是给我的,也是给测绘人的。我的后面站着的是测绘前辈。没有测绘这个大平台,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是测绘前辈的激励、是测绘精神让我不敢懈怠、努力工作。” 是的,“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不是写在纸上的,已深深根植于郭春喜的心里。大地在我心!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那一串串枯燥的数字,才能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动人的乐章;那一条条数据线,才能在郭春喜眼里如同祖国大好河山,给他以奋进的力量! 成绩属于过去。智者从来都是注重现在,更思考将来。面对国家与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需求,郭春喜又把发展目标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陕西工人报:经天纬地唱大歌 无限风光在险峰——记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陕西省劳动模范郭春喜
|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