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生,男,1951年7月生于北京。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早年在内蒙古牧区插队。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92年毕业于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2年考入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科,199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年4月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2000年3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0年4月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2000年10月回国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1、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
2、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3、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4、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
5、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
6、中国经济专家网理事。
7、日本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8、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人口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
出版专著:
1、《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日文),日本侨报社,2002年5月。
代表性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在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日本人口学会高度评价了这部学术专著,国内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数十家媒体和部门报道他的研究成果。日本著名人口学家佐佐木阳一郎指出:"这部专著以推行世界上最强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的中国人口问题为题,意义深远,内容丰富,具有独创性,正因为如此,他荣获千叶大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第一号经济学博士的荣誉。
2、《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主持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该研究成果2004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前线》杂志以及欧美同学会通讯等都为此作了书评。
3、《人口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006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人口经济学》,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科学》以及中国人口报等为此作了书评,同年该著作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第四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国际大都市与宜居城市研究》,李仲生等著,中国人口出版社。
传记专著:
1、《没有播出的故事--半生博士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传记著作,2001年5月。
合著:
1、《转轨时期中国社会人口》,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发表论文:
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科学》、《求实》、《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人口与经济》、美国《中国经济评论》、日本《亚洲文化研究》以及日本《东瀛求索》等中外核心刊物和一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变化》等120余篇,代表性论文《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获国际优秀论文奖,总研究成果达400多万字。
1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界成就 李仲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03-12
2 低速增长的英国人口与经济发展 李仲生 人口与发展 2009-11-29
3 非洲的人口动态与分布 李仲生 西北人口 2009-09-25
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 李仲生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9-06
5 国际大都市与宜居城市研究 李仲生 人口与经济 2009-05-25
6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理论分析 李仲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3-12
7 美国国际人才竞争策略与诺贝尔奖 李仲生 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 2007-11-02
8 美国国际人才竞争策略与诺贝尔奖 李仲生 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 2007-11-02
9 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李仲生 人口与经济 2007-05-25
10 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李仲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07-01
11 《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2 《从萧条到低速增长的日本经济》,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期。
13 《西方就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载《感动中国 人民公仆》,2006年1月。
14 《生育率的经济决策与经济分析》,载《中国当代优秀领导理论文选》,2006年1月。
15 《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2期。
16 《英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与经济起飞》,载《文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2006年3月。
17 《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经济发展》,载美国《中国经济评论》,2006年3月号第6卷第3期。
18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人口经济发展》,载《人口与经济》2006年增刊,2006年4月。
19 《日本的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载《中华知名人物理论创新宝库 论文全集》2006年4月。
20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载《西北人口》,2006年第3期。
21 《日本的人口转变和战后经济复兴》,载《中国创新报道论文集》2006年5月。
22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其分析》,载《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文献》,2006年6月。
23 《死亡率转变的经济理论与分析》,载《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2006卷,2006年6月。
24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载《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文论集》,2006年6月。
25 《近代的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载《感动中国──时代杰出新闻人物》(经典理论卷),2006年9月。
26 《对孩子数量和质量选择理论的分析》,载《中华功勋人物论坛文库》,2006年11月。
27 《日本人口学科体系对中国的启发》,载《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6期。
28 《20世纪前期发达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载《中华文明榜》,2006年12月。
29 《中国人口控制的人口经济效益》,载《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2005年1月。
30 《人口发展与资源》,载《中国党政经济文献》,2005年1月。
31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载《21世纪理论与发展优秀论坛精典》,2005年2月。
32 《试论乡镇企业就业与剩余劳动力的关系》,载《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5年2月。
33 《论21世纪全球化的人才竞争策略》,载《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2005年2月。
34 《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理论》,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3月。
35 《人口转变的模式与经济发展》,载《中国当代思想宝库》,2005年4月。
36 《人口与矿产资源、能源》,载《共和国的辉煌理论成果卷》,2005年4月。50、《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载《当代专家论文精选》,2005年5月。
37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日文),2005年总第12期,2005年6月。
38 《人口与土地、森林资源》,载《当代创新专家文论大全》,2005年6月。
39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载《中流砥柱》,2005年9月。
40 《中国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载《WTO与中国经济》,2005年10月。
41 《论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说》,载《中华名人文论大全 Ⅱ》,2005年10月。
42 《论就业政策与充分就业》,载《中华名流世家──中华成功思想博览》第二卷,2005年11月。
43 《论早期的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载《中国精神文明大典 论文卷》,2005年12月。
44 《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载《华夏名人论坛》第二卷,2005年12月。
45 《战后发达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月。
46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原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4年11月16日﹔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2期。
47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圈的发展 李仲生 求实 2004-12-30
48 《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载《中华名人文论大全》,2004年4月。
49 《经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圈的发展》,载《求实》,2004年第5期增刊。
50 《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载《跨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2004年8 月。
51 《人口投资与经济发展》,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8期。
52 《人口质量与科技进步》,载《中国当代经典论文》,2004年9月。
5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载《当代杰出管理专家人才名典 Ⅱ》,2004年9月。
54 《中国的人口增加与粮食供求》,载《当代中国科教文集》2004年9月。
55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失业》,载《与时俱进 走向辉煌》,2004年9月。
56 《人口质量与劳动力素质》,载《中国人才》,2004年第10期。
57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载《当代中国百业英才业绩•论文卷》,2004年10月。
58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剩余劳动力》,载《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6期。
59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载《中国改革发展理论文集》,2004年12月。
60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消费》,载《历史的回眸──共和国改革文集》,2004年12月。
61 《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原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转载中国精典文库编辑部编《中国精典文库》,2004年10月。
62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原载《人口与经济》,2002年增刊﹔转载北大学子编辑部编《北大学子》,2003年第3期。
63 《中日企业在职教育培训模式比较》,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1期。
64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载《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2期。
65 《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原载《中国当代思想宝库》,2003年4月﹔作为2003年度聚焦篇转载《中国国情报告 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2003年12月﹔转载《世界优秀华人论文选》2004年1月﹔转载《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优秀文选》,2004年11月。
66 《中国如何应对21世纪人才大战》,载《中国留学生创业》,2003年第5期。
67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影响因素》,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第3期。
68 《中国的经济起飞与人口动态》(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2003年总第10期,2003年6月。
69 《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策略》,载《中国留学生创业》,2003年第8期。
70 《中国生育率转变的因素分析》,载《西北人口》,2003年第4期。
71 《中国人口控制的人口效果》,载《中国统计》,2003年第12期。
72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李仲生 人口与经济 2002-12-30
73 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李仲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2-12-15
74 《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展望》,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2期。
75 《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人口因素》(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2002年总第9期。
76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变化》,原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10期﹔转载中国文史出版社编《中国经济技术发展优秀文集》(第一卷),2003年6月﹔转载《人才了望》2003年第9期。
77 《转轨时期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载《西北人口》,2002年第4期。
78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口增长的经济效果分析》,原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人口与计划生育》,2001年第5期。
79 《中国的经济开放与经济型人口流动》,载《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6期。
80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动态变化》(日文),载日本《东瀛求索》,2001年总第12期。
82 《中国的人口流动》(日文),载日本《千叶大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2000年总第4期。
83 《中国的将来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2000年总第7期。
84 《中国的经济转换与雇用及失业》(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2000年总第24期。
86 《中国的出生力变动及其要因》(日文),载日本《千叶大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1999年总第3期。
86 《中国的将来人口和结构变动》(日文),载日本《东瀛求索》,1999年总第10期。
87 《论人口过度增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的人口变动和经济成长》(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1998年总第5期。
88 《中国经济多重结构的变化》(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1997年总第4期。
89 《中国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日文),载日本《亚洲文化研究》,1996年总第3期。
90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日文),载日本《城西大学经济经营纪要》,1995年。
1、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
2、《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在日本留学14年期间,曾参加过30多次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日本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多次提交论文发表演讲。其留学经历及拼搏精神自大型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我的太阳》在全国播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感动和震撼了亿万观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日本富士电视台和美国侨报等数百家中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传记著作《没有播出的故事──半生博士梦》作为畅销书在中国、港台地区、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发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自2000年回国以来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门进行30多次专题演讲,还在各种不同场合同数千名听众、观众、读者谈话或进行短暂的交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平民明星”。
媒介认为“李仲生精神”已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被认同,深深感动了年轻的一代。用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陈汉元先生话说:“李仲生这种精神,值得中华民族、日本民族以及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思考”。2001年成为北京青年报跟踪报道过的年度新闻人物,同年1月作为留日学子与留美学子张朝阳博士等4位海归代表共同参加北京春节联欢晚会,并接受节目主持人的采访。
2002年被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推荐为“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其奋斗精神和学术研究还受到国外关注。
2005年5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教授在北京饭店他的住所接见了李仲生,并表示把李仲生的奋斗精神和科研成果介绍给芝加哥大学和他的学生们。
日本人口学会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也报道了其研究成果。
传略和学术贡献被《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国情报告 成功人士风采卷》、伟大的复兴 中国优秀经济学家篇》(全国共88名优秀经济学家,人民画报社,2003年)以及《科学骄子》等三十余部辞书收集入典。
人民网日本版05月17日讯:今天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仲生作客中日论坛,畅谈了自己的14年日本留学历程与不懈追求,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现将访谈内容摘录如下:
【李仲生】: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叫李仲生,1986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92年毕业于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科,199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读于日本国立千叶大学,2000年3月获得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学位称号。同年4月,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2000年10月回国,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现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日本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兴边学科人口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人口经济学》等4部,合著1部。代表性日本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在2002年获得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等中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总研究成果达250万字。2001年成为北京青年报跟踪报道的年度新闻人物,2002年被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推荐为“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奋斗精神和学术研究还受到国外关注,2005年5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教授在北京饭店他的住所接见了李仲生,并表示把李仲生的奋斗精神和科研成果介绍给芝加哥大学和他的学生们。日本人口学会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也报道了我的研究成果。传略和学术贡献被《世界名人录》等30多部辞书收集入典。
网友(阿信2):请问李仲生: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李仲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导师石南国教授,石南国教授是前日本人口学会会长,城西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他也是日本人口学之父南亮三郎培养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石南国有一次对我说,人如果做学问,就好比钻入了一个死胡同,只能笔直了朝前走,不能东张西望,否则事倍功半。由于这个原因,使我有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理想。
在我攻读博士学位第三年的时候,我的导师佐佐木阳一郎生病,有一次我去看他,他跟我说,你写博士论文要紧,希望你抓紧时间。当我攻读博士学位第四年的时候,佐佐木阳一郎先生已经退休,但他跟学校申请,找了一个研究室,每个星期一下午辅导我博士论文的写作,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他身体也不太好,尽管如此,他还是尽了很大的努力,帮我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受益终生,也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事情。
网友( 阿信2):请问李老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李仲生】:我回到中国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亲手带博士研究生,而我从事的是人口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去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60万字的《人口经济学》专著,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等分别介绍了这部著作。前不久,中国人口学大师、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教授曾和我进行了交谈,说你撰写的《人口经济学》这本专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希望你能够培养年轻的一代。而我国在人口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所以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亲手带一些博士研究生,使我国在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面走向世界的前列。
网友( 阿信2 ):李老师你好,请问你觉得日本在哪些方面值得中国学习?
【李仲生】:日本民族是个非常勤奋的民族,他的拼搏精神、工作态度等方面都是世界最优秀的。此外,日本还具有虚心好学的态度,比如在唐朝他学习了中国的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等。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又学习了英国、法国等先进国家的文化。二十世纪以后,日本又开始学习美国的先进文化,使日本始终站在世界的前列。此外,日本的团队精神也引起了世人瞩目,正因为这样,二十世纪战后以来,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答网友(一璐向前 ):请问当前世界上研究人口经济学的热点有哪些?
【李仲生】:当前世界上研究人口经济学的热点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劳动生产率与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与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人口老龄化与消费、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等等。此外,人口与资源、环境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当前最引人注目的几个人口经济问题是,人口与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人口发展与环境危机、生态恶化,还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回答网友(一璐向前):李老师目前是否开始招收人口经济学方面的博士生?如果要报考,应报考哪个院校或者研究所?
【李仲生】:尽管我在人口学研究方面已经站在中国的前列,但由于我校没有人口经济学博士点,所以现在我暂时还不能带人口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生。如果要报考,可考虑以下几个大学: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等。上述这些大学或研究院均为中国一流研究机构。
回答网友(小辛辛):在日本通过打工可以自己自足吗?
【李仲生】:我在日本留学14年半,先后打过30多种临时工,由于日本的小时工资较高,一般为800日元到1200日元,所以,通过打工是可以维持生计的。
回答网友(阿信2):请问李仲生老师:在你的留学生活中业余生活是怎样的?有什么业余爱好?
【李仲生】:我在中国的时候,有很多业余爱好,比如说画国画、唱歌、下围棋、摄影、看书等。到日本留学以后,由于勤工俭学,非常地繁忙,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但当我感到寂寞或者痛苦的时候,我常常唱歌,最爱唱的歌是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回答网友(文彤):在人民网日本版看过您的传记,很感动,请问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您执著追求学业的原动力是什么?
【李仲生】:我的奶奶是一个中学教师,在我小的时候,她对我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人只有书读好了,才有仁爱之心,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从小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通过在日本留学,我深深地感到,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的,有了一种坚韧不拔、磨难不屈、贫困不移的精神,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超越,什么样的目标不能达到呢?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使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回答网友(明月星空):李老师,能谈一谈这8年生活对你的 求学生涯最大的影响是什麽吗?
【李仲生】:我在17岁的时候到内蒙古插队,当羊倌,这段生活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每年夏天的时候,早上8点种左右我出去放羊,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来,回家以后才吃饭。由于这个因素,我养成了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习惯。内蒙古的冬天也是寒冷的,最冷的时候达到了零下40度左右,这时候我也去放羊,由于在内蒙古大草原的艰苦生活,锻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也是我在日本留学14年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回答网友(芳草绿地):李仲生先生您在日本打工求学的经历很感人,有一些不懂日语经济上也不富有的也想去日本求学,请您对此谈谈看法好吗?
【李仲生】:日本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很发达,日本还有许多著名的大学,比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一桥大学等等。此外,由于日本注重于教育,出现了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由此看来,日本的学术也是很发达的。正因为这样,我希望中国的青年人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日本留学。
回答网友(cxb2008): 李仲生先生,您曾在日本求学.工作对日本一定有更深入研究,你怎样看待国内存在的反日情绪?
【李仲生】:众所周知,自十九世纪末的甲午海战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日战争,中国人口大量死亡,可能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不太好,存在着反日情绪,我觉得这是不太正常的。实际上日本人民还是很优秀的,而日本政界有一些右翼分子对中国不太友好,但那毕竟是少数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历史,展望未来,加强和日本的国际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回答网友(阿信2): 请问嘉宾,为什么要选择回国发展,当初有在日本发展的打算吗?
【李仲生】:自大型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国全土播放后,感动和震撼了亿万观众,当时中国新闻社主任记者刘莉生曾采访我,很多观众问我什么时候回国,我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时刻想念祖国”。后来在200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1周年的日子,我回到了祖国。我回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我热爱祖国母亲,而中国自1979年开放以后,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我又是学经济学出身的,我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正因为这样,我选择了回国发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不断地拼搏,不断地追求,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谢谢人民网的邀请,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2008年11月7日,首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数十所大学和30多个国家政府部门和大学学者共200多人参加了这次国际学术会议,身为经济学博士的著名学者、首都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口经济学专家李仲生教授和其他8名中外学者在大会上获得了国际优秀论文奖。李仲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李仲生35岁时曾辞去北京房产管理的“金饭碗”工作,自费远渡东瀛求学,直到近50岁才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一部《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留学的日子》纪实片,其中关于李仲生的报道播出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那一时期,李仲生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中国万千观众。随后,从中央到地方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李仲生14年“拼博”历程,李仲生成为家喻户晓的平民英雄,成为中国大学生的偶像,“李仲生”成了这个时期的流行语。而作为专业和学术机构,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李仲生的学术课题和研究成果。首都经贸大学捷足先登,将李仲生召至麾下,李仲生回国后,便一直在首都经贸大学专作人口经济学的研究,近年来出版了大量关于人口与经济颇具理论与实践建树的著作,李仲生的精神影响逐步转向为当代人口经济学领域具有引航意义的先锋人物而备受关注。
中国的事情以人为本
我们见到李仲生是在一个有关人口会议驻地的宾馆内,当记者见到了李仲生博士寒暄间,感到李仲生不像是个健谈的人,敦实的身材一身西装笔挺,领带系的中规中矩,说法总是“您、您”的,显得彬彬有礼,14年的日本留学痕迹清晰可辨。当话题转到人口经济学时,李仲生像是闸门顿开滔滔不绝,记者因为记不过来而不得不失礼地打断。李仲生在日本大学本科毕业后,研究课题就定向于人口经济学,先后20次提交论文,10年时间攻下博士学位。问他为什么单选这一课题,他说很简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以人为本”,而中国在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展开的,把中国的人口问题解决好了,其他事情都可能说是顺理成章。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口经济学呢?李仲生博士的解释是这样的:人口经济学是以人口学和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其中将人口因素视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影响因素和内生变量来进行分析,受到人口经济学家的特别关注。李仲生博士主要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经济学说的诸理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移以及人口投资与经济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劳动力就业,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家庭规模的一般经济理论及家庭规模的成本——效用分析,人口经济发展趋势的未来展望等相关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他大胆借鉴西方某些科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既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经验和先进的理论研究,又对西方人口经济学理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理论创见,扩大了人口经济学科体系的研究领域。
人口经济学领域的探索者
2005年5月31日,北京举行“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世界人口经济学界的权威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人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福格尔教授在北京饭店住所内亲切会见了李仲生,并就人口经济学理论与李仲生进行了交流。罗伯特·福格尔在人口经济学理论方面造诣精深。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被世界注目,李仲生博士的《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拓宽了人口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对人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表示要将李仲生的研究成果和奋斗精神介绍给芝加哥大学和他的学生们。这是一次迟到的会面,早在2001年罗伯特·福格尔来北京讲学时,对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李仲生博士的研究成果和奋斗精神非常惊喜,希望与李仲生见面,但恰逢李仲生博士赴云南讲学而错过了一次绝好的交流机会。
李仲生14年“拼博”精神曾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但作为科学研究,能够立足于世的还是他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在日本,有些学科的博士学位比较容易获得,而要想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那是非常之难,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日本千叶大学成立了半个多世纪,到2000年终于产生了历史上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而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已经排序到一二百号。由此可见,李仲生经济学博士学位“经”字一号的分量所在。
回国后,李仲生被首都经贸大学特例邀为教授。凭着长期积累的深厚功底,李仲生在那里如鱼得水,一部部关于人口经济学专著相继出版。他独著的《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书,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数十家媒体和部门的报道和肯定。日本著名人口学者佐木阳一郎教授在看到此书后指出:“这部专著以推行世界上最强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的中国人口问题为题,意义深远,内容丰富,具有独创性,正因为如此,李仲生荣获千叶大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第一号经济学博士的荣誉。”他还专为李仲生竞选“华文学术奖”写了推荐信。信中说:“李仲生对于现实人口政策的研究,关于中国的人口政策问题,做出可能性的途径。提出大量的人口计划措施、办法等。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具有独创性,非常好。”《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还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李仲生博士出版的《人口经济学》、《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等4部专著,尤其他的代表性专著《人口经济学》,作为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成果,以系列论述和实证分析相交叉的形式,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系统介绍了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理论,并对其转变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经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就方法论而言,在论述人口经济学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力求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在新兴的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供人口经济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中国著名人口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研究员认为,李仲生撰写的《人口经济学》内容丰富,写法新颖,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李仲生先生的人口经济学研究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行列,成为我国人口经济学创新性研究的领军人物。
21世纪竞争的焦点是人才
像许多胸怀大志、跨洋求学的莘莘学子一样,李仲生出国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学成之后回国效力。但如此艰难的求学之路李仲生算是一个个例。14年的寒窗,他不但为学业所累,而且为妻子为女儿生计含辛茹苦。在14年的时间里,忍受着三番五次论文未通过的打击,忍受着囊中羞涩带来的困窘,靠啃面包喝矿泉水艰难度日。为了交纳学费,他刷盘刷碗、扛死尸、挖地沟、打零工。艰苦的学业,窘迫的日子,异国带来的诸多不便,没有能够撼动他拿下学位的决心。人过了不惑之年,容易变得实际起来,少有人再为了学业,为了一纸文凭没日没夜地奔波。李仲生是个例外,李仲生的执着源于一种精神,一种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涉及到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李仲生博士深有感触地说:“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人口增长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在近代经济发展的初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适度人口的增长扩大了市场,随着投资水平的增大而扩大了经济规模,带来经济效益,刺激了经济发展。而中国人口增长的经济效果,与上述先进诸国适度人口增长的效果相比是比较低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抑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抑制了国民储蓄额的增加,阻碍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速度给予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人口正处在后期扩张的阶段,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雇用水平降低,带来大量的完全失业、潜在失业和不完全就业,使劳动力的生产率减退,与此同时也抑制了经济成长。”毋庸置疑,人口的过快增长作为抑制因素不利于经济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压力往往使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人口压力沉重的国家应及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人口控制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计划,并付诸实施,以减轻人口压力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当谈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口素质时,李仲生博士进一步说道,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口素质的状况,人口素质状况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当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人口素质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低下时,则会阻碍经济发展。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明显的。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教育经济学,专门研究如何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对劳动力的培养和投资等问题,并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由于智力资源的相对增长,刺激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改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于在人口政策上坚持实行弹性的计划生育,限制人口增长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优化人口的经济结构。通过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来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素质越高,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多。提高人口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增加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因而,应把教育部门和医药卫生部门视为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增加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以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李博士如是说。
21世纪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管理模式,把培养、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专业人才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等人力资本进行大量的投资,让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然后随着适度人口的达成和劳动力素质的改善,渐渐地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就可以缩小与欧美人口素质的差距,加速经济发展进程。这是李仲生博士给出的一个结论,也是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劳动学院院长杨河清力邀李仲生的理由。在一次座谈会上,主持人问杨河清,如果李仲生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还要不要,杨河清坚定地说:“要。博士学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李仲生所积累的奋斗精神和才能储备,青年学生有了李仲生的奋斗精神和才能的积累,就不愁不出人才”。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