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广,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延津县人。博士,中共党员,中原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专业。
1989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
2005年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
2008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为“二级研究员”。
学术兼职:
1、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2、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3、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
4、中国棉花学会理事。
5、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
6、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
7、中国农学会理事。
8、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
9、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10、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11、河南省细胞学会常务理事。
12、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13、河南省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4、《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棉花学报》编委。
15、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培养研究生30余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以转基因为基础的棉花品种分子设计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项目、河南省重大专项、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等课题或项目11项。
1、 “十一五”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5):“优质高产棉花分子品种创制”,起止时间:2006.10-2010.1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370):“来自棉花新WD-repeat蛋白与棉花抗早衰关系的研究”。
3、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持久性双价基因抗虫棉新品系的培育与示范”。
4、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及生物技术育种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5、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转基因棉育种技术”。
6、国家“973”计划:“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分子改良---棉纤维品质性状关键基因的功能验证”。
科研成果:
负责的“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申请国际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
1、负责的“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4、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平台构建,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单独完成。
5、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单独完成。
6、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200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7、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8、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2006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9、麦棉套种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中棉所45、中棉所35选育 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单独完成。
10、中棉所35,2006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11、中棉所35,2002年获刘永龄科学技术奖。
12、中棉所35, 2001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3、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一完成单位。
14、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中国棉麻丝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编:喻树迅、毛树春等;副主编:李付广、冯文娟等;参编人员:王坤波、刘金海、宋国立、范术丽、庞朝友、袁有禄、崔金杰、彭军、魏恒玲等;编务:高伟、朱巧玲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3月
2、《棉花分子育种学》 主编:李付广、袁有禄;副主编:刘传亮、石玉真、张朝军、商海红、崔金杰;参编:郭香墨、王红梅、庞念厂、巩万奎、李俊文、赵云雷、王倩华、孔德培、秦文强、雒珺瑜、张 帅、马 艳、马小艳、邹长松、刘爱英、龚举武、王 晔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3、《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毛树春、李付广、邢朝柱三位专家参与编著棉花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年3月
4、《中国短季棉育种学 主编:喻树迅; 副主编:范术丽、宋美珍 等; 参编: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叶武威、黄祯茂、刘国强、李付广、刘金海、刘传亮、张朝军、黄殿成; 审稿:汪若海、项时康、刁光中、王志华 等 科学出版社 2007年3月
5、《特种棉花及其产业化》 主编:李付广、喻树迅; 副主编:崔金杰、邢朝柱; 参编:李付广、喻树迅、崔金杰、邢朝柱、范术丽、刘传亮、郭立平、苗成朵、崔学芬、杜雄明、张立祯、宋美珍、张朝军、韩迎春、朱荷琴、熊宗伟、魏晓文、庄军年、刘培臣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11月
6、《棉花发展战略研究》 参编:毛树春、王香河、李付广、崔金杰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年9月
7、《转基因抗虫棉丰产关键技术》(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 主编:李付广、崔金杰; 副主编:刘传亮、宋美珍、韩迎春; 编写:马 艳、王春义、李树红、李春花、时增凯、陈国跃、苗成朵、武芝霞、张朝军、雒珺瑜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6年1月
8、《棉花新品种及其种植技术》(农村百事通丛书) 主编:李付广、崔金杰 等; 副主编:杨代刚、韩迎春; 编著:马 艳、李付广、李春花、杨代刚、时增凯、苗成朵、崔金杰、韩迎春、雒珺瑜 等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10月
9、《棉花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主编:张宝红 等; 副主编:丰 嵘 等; 编委:李付广 等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3月
所获荣誉:
1、1998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1999年获安阳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3、2001年荣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4、2003年获得安阳市劳动模范称号。
5、2004年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6、2005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2006年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8、2007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称号。
9、2008年获中国科协求实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10、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1、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所获奖励:
1、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单独完成。
4、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单独完成。
5、200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6、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7、2006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8、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单独完成。
9、2006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10、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1、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2、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3、2002年获刘永龄科学技术奖。
14、2001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外源基因在棉花中的功能验证及转基因种质材料创造
成果简介:
本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以改良棉花产量、品质、抗病虫、耐旱(盐碱、低温)等重要经济性状为目的,着重解决转基因过程中存在的转化效率低、周期长、培养体系不稳定、重复性差及基因型限制等技术问题,快速验证、筛选有利用价值的目的基因,创制转基因棉花新材料,丰富种质资源,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各种类型的转基因棉花新材料。 1、创建了新型棉花组织培养再生技术体系。国内外均以棉花无菌苗为外植体来源建立组织培养体系,导致遗传个体"丢失",使棉花组织培养体系"不稳定、重复性差"。采用田间棉株为外植体来源进行组织培养,可保留个体,也可进行遗传规律研究。但该类外植体再生是世界性难题!本研究以田间棉株叶柄、枝条、叶片等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通过技术创新和培养体系优化,首次在国际上创建了棉花成熟组织再生技术体系;并通过连续自交,结合后代遗传研究,实现了相同基因型不同世代间棉花组织培养体系的高效稳定再生,且重复性好。该成果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筛选出一批棉花组织培养"专用株系"。以叶柄组织培养分化率为依据,经海量筛选,从36个不同基因型中筛选出3个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在35%以上的品种,对其个体进行连续多代自交、优化选择和遗传分析,选育出分化率高达95-100%的"专用株系"20个,同时建立了稳定的组织培养体系。该成果为大幅度提高棉花转基因效率奠定了材料和技术基础,并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3、建立了棉花转基因高效再生技术体系。利用"专用株系"及其稳定的培养体系,对常用的13类植物转化载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3类适宜该体系的高效转化载体。以此3类载体为框架构建棉花转化载体,以获得的"专用株系"下胚轴进行遗传转化,转化率达32.9%,是原来的2.88倍;以"专用株系"叶柄进行遗传转化,转化率为51.8%,是原来下胚轴的4.5倍;培养周期由原来8-12个月稳定在5个月左右。该体系为"海量外源基因"的快速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平台。 4、在棉花上验证、评价了一批外源/候选基因。利用已建立的高效转基因技术体系,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等国内17个单位24个实验室转化、验证纤维品质改良、抗病虫、耐旱碱等各类性状基因142个,通过田间和室内目标性状调查,明确具有一定功能的候选基因26个。 5、创制了大量转基因棉花新材料。筛选出各类有应用价值的转基因材料2000多份,并将已鉴定过的738份变异材料上交国家中期库,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转基因材料获农业部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批准165份,利用其直接选育或作为亲本材料育成转基因棉花新品种20多个,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6、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由于转基因效率大幅度提高、周期缩短,全成本核算可节约80%左右,同时为国内棉花基础研究单位提供了高效基因验证平台,避免其低效率重复,为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综合评价,该成果相当于为国家节约科研经费6068.5万元,已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79790.25万元。科研成果未来7年还可能产生经济效益345829.47万元。年份:2009
推荐单位:河南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通讯地址:河南安阳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中棉所
邮编:455000联系人:李付广联系人电话:13603728764
Email:lifug@cricaas.com.cn
传真:0372-2562256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记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付广
李付广,男,现任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棉花学会理事、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等职。先后荣获中国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劳动模范、安阳市“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2005年被评聘为院二级杰出人才,同年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受聘于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河北省农科院作物所客座研究员。
李付广,1966年8月出生于河南农村一个农民家庭。农村的贫穷落后,艰辛的生活,培养了他坚忍不拔、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精神。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专业,1989年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农科院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院棉花研究所,从事棉花组织培养工作,从此与瓶瓶罐罐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付广主要从事棉花组织培养、棉花花药单倍体培养、外源目的基因遗传转化、棉花人工突变体库构建及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验证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九五”时期“863"计划“双价抗虫基因、抗棉蚜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十五”时期"863"计划“转基因棉花育种技术”;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及优质高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转基因棉深化研究及商业化生产”;国家“973"计划“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分子改良”项目中的“棉纤维品质性状关键基因的功能验证”课题;“948"引进项目“棉花优质高产抗逆材料和技术的引进、创新与示范”等多个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
曾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场大规模的棉铃虫危害在人们毫无防备之中悄悄袭来,并迅速席卷了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使广大棉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幅度减产,有的甚至颗粒无收,企盼丰收的农民伤心欲绝。农药越用越多,对棉铃虫的杀伤力越来越小,棉农看着地里的棉花被虫子疯狂肆虐,就愣拿它没辙,相反,农民因用药治虫而中毒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在那些日子里,棉农们简直就“谈虫色变”。面对棉铃虫给国家和棉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束手无策,这对我国棉花专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于是,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与棉铃虫赛跑的攻坚战就这样在我国全面展开了。作为年青的学者,李付广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带领棉花转基因课题组,与上游基因构建单位合作,率先建立了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系,大批量创造转基因棉花种质材料,并将新材料发放给育种单位或专家,对加快培育国产转基因抗虫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奖励。其中,由他主持的科技部项目“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技术体系”研究于2002年6月通过了专家组鉴定,并于200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棉花工厂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于2004年9月通过了专家组鉴定;“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于2005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他还先后参与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代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第二代双价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中棉所45'’、“中棉所47”。他参加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获农业部优秀工程设计咨询成果二等奖;该项目是1998年国家计委所资助的十个高新技术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涉及农业领域的产业化项目。在项目带动下,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已累计推广900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约150多亿元。此外,他还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培养研究生12名。
李付广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他先后担任过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处长职务,在从事管理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积极策划全所学科建设和课题设置,并得到了研究所最高决策层的采纳。在科技项目申报中,他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协同作战的作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预审、论证,严格把关,为提高申请项目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锐意 进取,勇于创新,不甘于用陈旧的观念和方式管理科研工作,于是,他先后制定了科研课题组改革、科技人员绩效工资制等多项改革方案,从而,大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4年8月他被提升为棉花所副所长,分管行政后勤工作。无论是搞科研或是搞管理,还是做领导工作,他都无怨无悔,都是那样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有决心、有信心,面对挑战,开拓 前进,勇于创新。让我们期待着李付广博士以他广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为我国棉花科技事业再创佳绩。(棉花所)
出处:中国农科院报 2006年3月30日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