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健,男, 1966 年出生,留日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 原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血管病协作治疗中心负责人,是目前我国比较杰出的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大学毕业后从事脑血管病治疗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曾就读于全日本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并拜师nagata(日本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首席专家)、mori(mori分型创始人)等顶级神经外科专家深造学习。擅长脑血管病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手术,并对顽固性偏头痛进行了长期研究,具有丰富的手术临床经验。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 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开始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1997 年4月完成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后,经医院派遣赴日本国立高知医科大学进修一年,学习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1998 年4月开始在日本国立高知大学神经外科攻读医学课程博士,以日本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森 惟明 (Mori ) 教授的指导下,专攻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以及有关的基础研究。
2002 年3月获得日本国立高知大学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全日本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大阪国立循环器病治疗中心神经外科 )学习进修半年。
2002 年10月留学回国。回国后经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左焕琮教授的安排下首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组建神经外科。
2006 年3月,以建立脑血管病病房为目的,调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主要担任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目前为玉泉医院-天坛医院脑血管病协作中心负责人。
2012年5月调入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要负责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偏头痛的外科治疗。
社会兼职: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2、日本神经外科关西地区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3、吉林省梅河口市爱民医院(兼执行主任)。
4、河北省曲阳市医院神经内科。
5、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6、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外聘专家。
专业特长: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烟雾病、脑梗塞、脑静脉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脑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包括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神经血管减压术;颅内及颈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及神经介入手术。
学术成果:
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1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一项。
学术成果:
在留学期间拜著名脑血管手术、介入外科专家 永田 泉( Nagata ),森 贵久( Mori ) 为师,共同参与动脉瘤夹闭术 、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烟雾病血管搭桥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脑积水分流术等的手术治疗近 300 余例,参与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动静脉瘘栓塞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达 200 余例。
回国后完成脑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偏头痛的外科治疗近 600 多例, 弥补了顺义区医院和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在神经介入治疗方面的空白。 2004年11月晋升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副主任医师,同年获得“区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07年1月晋升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系统副主任医师。 于此同时,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较有影响力的国际级论文2篇。 获得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 1 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 1 项。
重点从事的专业内容:
1. 神经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 针对颈动脉狭窄 、锁骨下 - 椎动脉狭窄或颅内血管狭窄的病人,利用气囊微导管导入到狭窄处进行扩张或将金属支架置入到血管狭窄并进行扩张,从而达到顺行性血流再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是局部麻醉下的手术,病人术中可保持意识清醒。支架置入术的有效率达 95% ,合并症小于 5% 。 脑梗塞的介入治疗 急性期动脉内溶栓、支架置入术: 将微导管导入到血管闭塞部位(脑血栓、脑拴塞),利用溶栓药物( rt-PA 、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溶栓,开通血管、通畅血流,必要时可放置支架达到顺行性血流再建的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法适应于急性心源性、动脉源性脑栓塞或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血栓性脑梗塞。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动脉瘤栓塞术: 采用微导管技术将弹簧圈等栓塞物质送入瘤体腔内,使动脉瘤自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因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目前广泛用于动脉瘤的治疗。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动静脉畸型栓塞术: 通过微导管把各种栓塞物质(真丝线段, NBCA , ONYX 胶等)导入到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或畸形团内,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或缩小畸形血管团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脑深部或功能区的脑血管畸形治疗。
2. 外科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手术颈部切大小 10 厘米切口,切开颈动脉,剥离并切除有病变的动脉内膜,使颈动脉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大小。术后 1 - 2 天病人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并发症小于 6% ,手术总有效率达 98 % 。 烟雾病及脑血管闭塞的外科治疗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颞肌贴敷术: 通过颞浅 - 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联合颞肌贴敷术 (EMS) 的方法,促使颅外的血管分流或新生到颅内缺血的脑组织中 , 使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改善脑缺血症状、防止脑出血并恢复脑功能的目的。目前对烟雾病及脑血管闭塞的治疗,效果十分肯定, 有效率达 80 %以上,手术合并症及死亡率为 1-3 % 。 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 显微镜下开颅直接处理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即开颅直达手术。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保护载瘤动脉的通畅性。 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显微镜下开颅直接切除动静脉血管的手术方法,即开颅直达手术。术中切断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剥离畸形血管团,最后切断引流静脉。 偏头痛的外科治疗 神经血管减压术: 显微镜下寻找责任神经或血管,如眶上神经痛、耳颞神经或枕大神经或颞浅动脉等,并通过减压或切断神经的方法达到治愈目的。这种手术不需要开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愈率达 90% 以上。
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近、远期效果研究 冯增伟; 金永健; 陈国强; 王晓松; 梁晖 中国医学创新 2012-10-25
2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致儿童难治性癫痫1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武晋廷; 王林; 陈国强; 金永健; 王晓松; 金玉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2-04-25
3 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人急性期血流再建策略 金永健; 冯增伟; 于冬梅 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1-10-13
4 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人急性期血流再建策略 金永健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2011-04-15
5 偏头痛79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金永健; 陈国强; 肖庆; 冯增伟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2011-04-15
6 联合应用依达拉奉、阿加曲班对沙土鼠15分钟前脑缺血慢性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金永健; 王林; 陈国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10-25
7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孙基栋; 陈国强; 金永健; 王晓松; 郑佳平; 梁晖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10
8 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人急性期血流再建策略 金永健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10
9 医用胶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体会 王晓松; 陈国强; 王岩; 王林; 朱振云; 肖庆; 金永健; 郑佳平; 孙基栋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02-25
10 沙土鼠1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对慢性期学习记忆功能的评价 杨辉; 李丹; 金永健; 张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28
11 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抗血栓作用 金永健; 孙基栋; 刘海生; 蔡三川; 陈国强; 左焕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9-02-20
所获荣誉:
1、2002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立足头痛研究 演绎健康人生——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金永健主任

头为十二经络的诸阳经聚会之处,百脉所通,系一身之主宰,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我们每个人肩膀上扛的是头。有了头,人便有了灵心。那么产生灵心的根本是脑,即大脑。大脑赋予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表情,人离不开大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脑科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因此,研究和治疗脑科疾病,成为医学界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金永健博士多年致力于神经外科和脑血管疾病研究,在此方面走在了我国医学界的前列。
偏头痛的研究理论与创新成果
金永健主任介绍,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偏头痛的患病率为7.7~18.7%,重度的偏头痛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偏头痛的症状发作分为缓解期、先兆期和头痛发作期。一般认为偏头痛从缓解期发展为头痛症状发作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①缓解期的神经超兴奋性:缓解期大脑皮质尤其是枕区的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该期如果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就可以触发头痛。②先兆期皮质血流“扩散抑制”:偏头痛发作前反复发作的先兆症状如闪烁、暗点周边亮光等症状与皮质血流“扩散抑制”有关。③头痛发作机制:关于偏头痛头痛发作期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各国的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包括血管神经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其中普遍公认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认为某种刺激使血管兴奋性神经介质,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并通过三叉神经传递顺行性、逆行性刺激导致三叉神经外周区和中央区激活引起偏头痛,而脑干导水管周围灰质受多巴胺等神经介质刺激脑干等中枢神经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包括先兆期预防性用药和头痛发作期的对症药物.对先兆性用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大脑兴奋性、阻止先兆期触发,多数患者可通过预防性药物治疗可阻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但仍有少数顽固性偏头痛病人不能有效控制并导致偏头痛发作。镇痛药物仍是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首选药,但对重度顽固性偏头痛,只能减轻头痛症状和减少其发作次数,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偏头痛。寻求头痛发作期有效治疗手段是治疗偏头痛的关键所在。
金永健主任独辟蹊径,他开创了一种叫微创神经的减压手术,不仅可解除这种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而且能从根上彻底治愈偏头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一大创新亮点,金永健主任认为,头皮上正常的血管和神经之间是伴行的关系,互不压迫,而偏头痛病人的血管神经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使血管对神经造成异常的压迫或缠绕,这种压迫并不会直接造成疼痛,而当情绪波动等各种原因使压迫段的血管过度的舒缩以及内分泌的变化等各种原因使血液内的致痛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改变时,压迫段的血管对神经产生一种异常的刺激,并引起头痛发作。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是显微镜下的操作的是非常安全的微创手术,因为手术是在局麻下颅骨外面的头皮上进行,发际内切口仅3厘米左右,术后有头发遮盖看不到切口,因此也不用为美观担心。手术时间一般为45 分钟到一小时左右,该项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彻底治愈偏头痛的技术。
脑血管重建研究及方法
早在留学期间,金永健就已经拜在著名脑血管手术、介入外科专家永田泉、森贵久等教授,共同参与动脉瘤夹闭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烟雾病血管搭桥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脑积水分流术等,参与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动静脉痿栓塞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类疾病方面的突出贡献,2004年获得“区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困扰着人们的健康,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金永健多年的医学研究获得了很多医疗创新方法
1.神经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针对颈动脉狭窄、锁骨下-椎动脉狭窄或颅内血管狭窄的病人,利用气囊微导管导入到狭窄处进行扩张或将金属支架置入到血管狭窄并进行扩张,从而达到顺行性血流再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急性期动脉内溶栓、支架置入术:将微导管导入到血管闭塞部位(脑血栓、脑拴塞),利用溶栓药物( rt-PA、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溶栓,开通血管、通畅血流,必要时可放置支架达到顺行性血流再建的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法适应于急性心源性、动脉源性脑栓塞或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血栓性脑梗塞。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动脉瘤栓塞术:采用微导管技术将弹簧圈等栓塞物质送入瘤体腔内,使动脉瘤自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因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目前广泛用于动脉瘤的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型栓塞术:通过微导管把各种栓塞物质导入到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或畸形团内,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或缩小畸形血管团的一种治疗方法。
2.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手术颈部切大小10厘米切口,切开颈动脉,剥离并切除有病变的动脉内膜,使颈动脉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大小。
3.烟雾病及脑血管闭塞的外科治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颞肌贴敷术: 通过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颞肌贴敷术(EMS)的方法,促使颅外的血管分流或新生到颅内缺血的脑组织中,使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改善脑缺血症状、防止脑出血并恢复脑功能的目的。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动脉瘤夹闭术:显微镜下开颅直接处理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即开颅直达手术。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保护载瘤动脉的通畅性。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显微镜下开颅直接切除动静脉血管的手术方法,即开颅直达手术。术中切断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剥离畸形血管团,最后切断引流静脉。偏头痛的外科治疗、神经血管减压术:显微镜下寻找责任神经或血管,如眶上神经痛、耳颞神经或枕大神经或颞浅动脉等,并通过减压或切断神经的方法达到治愈目的。这种手术不需要开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愈率达90%以上。
金永健主任有快乐,有忧愁;有坦途,有坎坷;有成功,有失败。但通过不断实践、思考、 勤奋、 创新,实现了大爱与责任,把生命才智倾注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中去,看到病人的健康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一直享受工作与生活。
专家简介:
金永健,留日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航空总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原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血管病协作治疗中心负责人,是目前我国比较杰出的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大学毕业后从事脑血管病治疗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曾就读于全日本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并拜师nagata(日本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首席专家)、mori(mori分型创始人)等顶级神经外科专家深造学习。擅长脑血管病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手术,并对顽固性偏头痛进行了长期研究,具有丰富的手术临床经验。
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减压手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显著

留日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金永健主任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首次证实了神经减压手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和确切性,并对传统偏头痛发病机制,提出了挑战性的观点。神经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将为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难治性偏头痛患者带来了曙光。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3000万人受偏头痛折磨,其中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发病率有逐渐增长趋势。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高度的情绪紧张、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过度劳累以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及习惯都可能是诱发偏头痛的重要因素。由于多数偏头痛患者初期对头痛不重视,没有正规治疗而转变为难治性偏头痛。严重的偏头痛可以引发抑郁症、恐怖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疾病。
顽固性偏头痛属于世界上很难控制的顽症之一,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部、颞部、眼眶周围,后枕部为主的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头痛性质为波动性疼痛,但也有胀痛、紧缩感等非波动性疼痛。其疼痛程度很难用语言表达,多数病人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或伴怕光、怕声音等症状。偏头痛传统上一直是由中西医的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或延缓疼痛的发作而不能使偏头痛得到根治,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
金永健主任认为,头皮上正常的血管和神经之间是伴行的关系,互不压迫,而偏头痛病人的血管神经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使血管对神经造成异常的压迫或缠绕,这种压迫并不会直接造成疼痛,而当情绪波动等各种原因使压迫段的血管过度的舒缩以及内分泌的变化等各种原因使血液内的致痛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改变时,压迫段的血管对神经产生一种异常的刺激,并引起头痛发作。利用神经减压手术解除这种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后,头痛也就自然根治了。手术是显微镜下的操作的血管神经减压手术是非常安全的微创手术,因为手术是在局麻下颅骨外面的头皮上进行,发际内切口仅3厘米左右,术后有头发遮盖看不到切口,因此也不用为美观担心。手术时间一般为 45 分钟到一小时左右,患者在术中术后基本没有什么痛苦。
目前金主任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了神经减压手术,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很多病人被疼痛折磨几十年,花掉了数十万人民币,甚至很多病人都有轻生的经历。病人在接受神经减压术后,均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金永健 学术简介
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航空总医院创伤脑血管神经外科主任、留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原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血管病协作治疗中心负责人。
金永健主任大学毕业后从事脑血管病治疗工作至今已20余年, 曾就读于全日本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大阪国立循环器中心神经外科,并拜师nagata(日本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首席专家)、mori(mori分型创始人)等顶级神经外科专家深造学习。回国后率先在国内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再建手术、偏头痛微血管减压手术以及神经介入手术,曾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较有影响力的SCI论文2篇, 获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 1 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 1 项。
擅长: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神经介入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外科治疗。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日本神经外科关西地区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