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花,女,1960年8月生,山西太谷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年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1987年以来开展大剂量化疗巩固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工作,使长期生存及完全缓解病人增多,至今依据白血病危险度分层开展个体化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长期存活病人数量增加。
1990年以来开展自行设计的MAC预处理方案用于自体骨髓移植。
1994年开展异基因骨髓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移植例数超过200例,5年存活率近50%。
1996年在我省率先开展了止血与血栓的工作,开展了血友病和各种血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家系调查及多态性检测。
1996年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博士毕业。
1997年及2004年分别在日本崎玉县深谷赤十字病院和加拿大Calgary大学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行学术访问。
2007年创建卫生部认定的山西省唯一符合部颁标准的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医院。
学术兼职: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
2、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
4、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5、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6、中国CML专家组成员。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止血与血栓及血管生物委员会会员。
8、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及止血与血栓学组成员。
9、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白血病淋巴瘤和止血血栓学组委员。
10、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1、 山西省抗癌协会白血病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2、山西省血液质量控制部主任委员。
13、山西省血液医师分会会长。
14、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止血与血栓杂志、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15、第十届山西省政协常委。
16、民革山西省委常委。
主讲课程 :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7人,博士后2人。
研究方向:止血与血栓。
擅长疾病:擅长血液学专业,出血性疾病、恶性血液病和疑难血液病的诊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项目专项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科研成果:
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省首届名医等荣誉称号。获中华医学奖及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17项,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0部。
科技进步三等奖
杨林花教授面对白血病的医学难题和患者的生离死别,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仅凭古道热肠是远远不够的。她参加工作以后就把丰富医学知识、积累临床经验、攻克学术难题定为自身的价值坐标。1987年,她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大剂量化疗对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期和生存期的临床观察,该成果获得省级科研进步三等奖。
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杨林花教授开展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研究,至今共行60多例,有些患者已治愈,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至1996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杨林花教授主要研究出血性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96年博士毕业后,杨林花教授先后承担了卫生部优秀青年专项基金和山西省青年基金会多项科研项目,2001年以第一负责人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杨林花教授还协助呼吸科、心脏外科、风湿科共同进行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奖励并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九项进步奖
迄今为止,杨林花教授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了我国首部英文《内科学》教材、卫生部高等医学统编教材《内科临床基本操作》等教材的编撰,并编译了《威廉姆血液学手册》。她关于止血和血栓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山西省的空白,也使山西省的医疗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她开展的血友病、遗传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VWD和血栓疾病的监测工作,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成为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从事止血和血栓研究的医学专家。她近期开展的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她是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专家、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和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她还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止血与血栓及血管生物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西多年来没有临床医学博士点。杨林花1996年回院工作后,积极开展了申报博士点的工作。从材料的准备到病房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国内专家的交流、联系,她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终于在1998年创建了山西省的第一个临床博士点,并建立了标准化实验室、骨髓移植病房和血液科病房,使山医大二院血液科在国内具有了一定的地位。在教学中,她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对每一个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都要几次修改。她还带领研究生、实验员到农村病人家中采血,获取第一手资料,全力支持研究生做好每一项实验。正因如此,杨林花近年来所带的毕业生中,有数位考取了同济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林花教授也因科研、临床、教学成绩突出,于2001年成为山西医科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60余篇,SCI收录8篇,编写著作10部。
出版专著:
1、《出血性及凝血性疾病诊疗临床实践》,杨林花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
2、《血源性疾病传播培训教材》,山西省卫生厅,1998。
3、《Williams血液学手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8。
4、《内科临床基本操作》,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5、《内科学》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协作组专升本规划教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6、《内科血液病并发症治疗学》,主编。
7、《血液系统疾病》内科学英文版,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发表文章:
2014
1 咖啡酸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董春霞; 王梅芳; 陈剑芳; 刘秀娥; 袁瑞兰; 王丽昕; 闫文林; 成林; 邢晓冰;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12-15
2 人破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与骨髓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优先出版 张建华; 董春霞; 任方刚; 覃艳红;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15
3 多发性骨髓瘤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优先出版 杨艳;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15
4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胸膜致胸腔积液1例报道 优先出版 王梅芳; 董春霞; 张睿娟; 陈剑芳;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15
5 组织因子微粒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优先出版 候彦飞; 杨林花; 任方刚; 张耀方; 秦秀玉; 白斯君; 杨晨; 王云鹏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07-10
6 血友病A FⅧ基因内含子22重组基因型及检测方法 郭志萍;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6-20
7 CD25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杨晨; 杨林花; 张睿娟; 葛晓燕; 王梅芳; 任方刚; 张耀方; 侯彦飞; 王云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6-20
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CD25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杨晨; 杨林花; 张耀方; 张睿娟; 葛晓燕; 任方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5-18
9 恶性血液病中组织因子微粒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白斯君; 陈剑芳;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03-15
10 STAT4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薇; 杨林花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01-20
2013
11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芙蓉; 杨林花; 张睿娟; 葛晓燕; 张建华; 康建民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11-15
12 妊娠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郑转珍; 乔振华; 杨林花; 姜波; 王云鹏; 李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7-25
13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微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白斯君; 杨林花; 董春霞; 郭志萍; 葛晓燕; 康建民; 张建华; 任方刚; 张耀芳; 侯彦飞; 杨晨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07-15
14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区基因多态性与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相关性研究 梁弘正; 杨林花; 刘秀娥; 张睿娟; 赵华; 秦秀玉; 陈剑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07-15
15 提高血液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董春霞; 杨林花 基础医学教育 2013-04-26
16 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小基因及其无义突变体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及意义 王刚; 姜博文; 杨林花; 聂欣; 贾辰亮; 刘静; 申泉; 柴宝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4-20
17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价值 冯建军; 杨林花; 陈剑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01-15
2012
18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英; 杨波; 梁志鹏; 张建华; 杨林花; 马瑞玲; 张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11-26
19 Th17细胞及白介素17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段晓娟; 杨林花; 张丽; 任方刚; 张睿娟; 陈剑芳; 秦秀玉; 梁弘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10-20
20 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其意义 秦秀玉; 杨林花; 刘秀娥; 赵华; 张睿娟; 梁弘正; 陈剑芳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2-09-15
21 肿瘤病人的出凝血问题 杨林花 2012年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学术大会与国际肿瘤转化医学论坛暨第七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集 2012-07-21
22 多发性骨髓瘤的凝血异常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2-07-15
2011
23 6个血友病B家系的基因诊断 陈剑芳; 杨林花; 聂欣; 张耀方; 张媛; 王梅芳; 张睿娟 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11-11-24
24 地西他滨对MM U266细胞株肝癌缺失基因-1甲基化的影响 王梅芳; 杨林花; 董春霞; 张睿娟; 张建华; 陈剑芳; 郭志萍; 张耀方 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11-11-24
25 成功治疗1例成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郑转珍; 乔振华; 刘兆玉; 方雅琴; 杨林花; 马艳萍; 贡荣; 王亚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8-30
26 地西他滨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王梅芳; 杨林花; 董春霞; 张睿娟; 张建华; 郭志萍; 陈剑芳; 张丽; 冯大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08-20
27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分析 张傲利; 杨林花; 刘秀娥; 赵华; 张建华; 董春霞; 齐喜玲; 秦秀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08-20
28 KLF4在内皮细胞中的抗栓作用 张睿娟; 杨林花; 张媛; 周剑峰; 曹阳; 洪振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11-08-11
29 DNA直接测序法在血友病B患者基因诊断的应用 陈剑芳; 杨林花; 聂欣; 张耀方; 张媛; 王梅芳; 张睿娟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11-08-11
30 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部分基因新突变位点的研究 张傲利; 杨林花; 刘秀娥; 张耀方; 聂欣; 陈剑芳; 秦秀玉; 梁弘正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11-08-11
31 凝血因子Ⅸ无义突变R116X导致重型血友病B的分子机制研究 聂欣; 杨林花; 陈剑芳; 张耀方; 张媛; 王梅芳; 张睿娟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11-08-11
32 肝癌缺失基因-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梅芳; 杨林花; 董春霞; 张睿娟; 陈剑芳; 张建华; 郭志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11-08-11
33 锌指蛋白KLF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 张耀方; 杨林花; 张睿娟; 王梅芳; 陈剑芳; 聂欣; 陈秀花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11-08-11
34 血友病A家系ST14位点多态性检测及分析 冯大伟; 杨林花; 郭志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07-15
35 深静脉血栓患者C反应蛋白1059 G/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王梅芳; 杨林花; 杨晓玲; 张睿娟; 董春霞; 侯丽虹; 刘秀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06-20
36 Bcl Ⅰ位点在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中的应用 康建民; 杨林花; 郭志萍; 贾红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05-15
37 WT1抗原多表位与热休克蛋白70刺激表位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田卫伟; 乔振华; 杨林花; 王宏伟; 覃艳红; 边思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04-20
38 T淋巴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美玲; 杨林花; 朱镭; 张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04-15
39 1741例血液病患者中721株病原菌感染临床分析 叶芳; 贾宁; 何玉梅; 王丽娜; 马瑞霞; 乔振华; 杨林花; 马艳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4-10
4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分析 贾宁; 叶芳; 张丽; 任方刚; 王宏伟; 何玉梅; 王丽娜; 乔振华; 杨林花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3-10
41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康建民; 陈海钢; 刘晨;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01-15
2010
42 抗凝和纤溶指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侯丽虹; 刘秀娥; 董春霞; 康建民; 曹文东; 杨林花 临床医药实践 2010-10-10
43 活化蛋白C抵抗与反复妊娠丢失相关性 周玉琦; 任景芳; 郝敏; 杨林花; 屈秦红 中国妇幼保健 2010-09-10
44 无义突变在血友病的研究进展 张耀方;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10-08-20
45 人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骨髓瘤细胞对其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护骨素的影响 张建华;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08-15
4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细胞活化因子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刘俊庆; 杨林花; 陈剑芳; 刘秀娥; 陈秀花; 常丽贤; 高艳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47 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常丽贤; 杨林花; 陈剑芳; 刘秀娥; 张丽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48 抗凝和纤溶指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侯丽虹; 刘秀娥; 董春霞; 康建民; 曹文东; 杨林花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49 免疫相关指标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陈剑芳; 杨林花; 冯建军; 常丽贤; 刘俊庆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0 凝血因子Ⅸ无义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表达 聂欣; 杨林花; 张媛; 柴宝峰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1 重型血友病A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张耀方; 杨林花; 刘秀娥; 聂欣; 覃艳红; 陈秀花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2 RANKL/OPG在骨髓瘤中的表达 张建华; 杨林花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3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自然杀伤细胞的重建 叶芳; 乔振华; 朱镭; 杨林花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4 锌指蛋白KLF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 张耀方; 杨林花; 张睿娟; 覃艳红; 陈秀花; 齐喜玲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5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马梁明; 杨林花; 朱秋娟; 姜波; 王涛; 郭志萍; 张建华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6 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葛晓燕; 杨林花; 王宏伟; 马梁明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7 一例Ph阴性伴Y染色体缺失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 王梅芳; 杨林花; 李国霞; 杨波; 高芳; 高艳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8 PPARs激动剂影响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以及c-myc的表达 董春霞; 杨林花; 胡豫; 侯丽虹; 刘秀娥 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06-25
59 klf4反义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张耀方; 张睿娟; 杨林花; 张媛; 周剑峰; 曹阳; 陈彩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6-20
60 凝血因子Ⅸ无义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的表达 聂欣; 杨林花; 柴宝峰; 申泉; 张媛; 张耀方; 陈剑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6-20
61 BAFF启动子-871C/T基因多态性在ITP患者中的意义 刘俊庆; 杨林花; 陈秀花; 覃艳红; 刘秀娥; 陈剑芳; 常丽贤; 高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6-20
62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王梅芳; 杨林花; 杨晓玲; 张睿娟; 侯丽虹; 刘秀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6-20
63 C反应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晋淑媛; 杨薏蓉; 马艳萍;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05-15
64 突出特色 服务就业——关于技校会计专业模拟实践教学的探讨 杨林花 职业 2010-05-15
65 如何搞好学校内部审计 杨林花 当代经济 2010-05-08
66 现代生活引起的血液病(下)——血液病感染并发症及其预防 杨林花 人人健康 2010-05-08
67 HSP90表达与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迁移力的相关性研究 黄灵娟; 马艳萍; 杨薏蓉;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4-20
68 现代生活引起的血液病(上) 杨林花 人人健康 2010-04-08
6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表达及意义 常丽贤; 杨林花; 陈剑芳; 张丽; 刘秀娥; 任方刚; 刘俊庆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02-15
70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1 2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段朝霞; 刘锋; 冯云; 杨林花 山西医药杂志 2010-01-15
2009
71 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类果蝇分节因子4表达的影响 张睿娟;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12-20
72 类果蝇分节因子4反义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张睿娟; 杨林花; 周剑峰 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09-11-05
73 ITP患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意义 陈剑芳; 杨林花; 冯建军; 刘秀娥; 鹿育晋; 常丽贤; 刘俊庆 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09-11-05
74 ITP患者免疫相关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冯建军; 杨林花; 陈剑芳; 来晓炜; 刘秀娥; 鹿育晋; 常丽贤; 刘俊庆 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09-11-05
75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织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研究 来晓炜; 杨林花; 刘秀娥 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09-11-05
76 人全长Survivin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K562细胞 叶芳; 张岚; 杨涛; 乔振华; 杨林花 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 2009-11-05
77 骨髓切片和涂片的观察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 杨波; 高芳; 李建兰; 马瑞玲; 杨林花; 乔振华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 2009-11-05
78 C反应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机制的研究 杨薏蓉; 黄灵娟; 马艳萍; 鹿育晋; 杨林花; 周永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10-20
79 警惕血液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杨林花 健康向导 2009-10-20
80 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意义研究 侯丽虹; 刘秀娥; 董春霞; 杨涛; 康建民; 曹文东; 杨林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9-28
81 一例2A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突变分析 侯丽虹; 张媛; 刘秀娥;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8-20
82 组织因子启动子-1208 I/D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来晓炜; 杨林花; 刘秀娥; 张媛; 冯建军; 陈剑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8-20
8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1562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侯丽虹; 刘秀娥; 李红; 康建民;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07-15
8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陈剑芳; 杨林花; 冯建军; 刘秀娥; 申秀敏 血栓与止血学 2009-06-20
85 静脉血栓栓塞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C-399T多态性的研究 刘秀娥; 杨林花; 侯丽虹; 张丽; 杨涛; 董春霞; 朱镭; 王宏伟; 胡豫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05-15
86 SDF-1/CXCR4对脐血AC133+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 马艳萍; 马兰; 赵邵懂; 杨薏蓉;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4-20
87 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血友病B患者FⅨ基因突变 张媛; 杨林花; 陆晔玲; 丁秋兰; 王学锋; 刘秀娥; 侯丽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4-20
8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冯建军; 杨林花; 陈剑芳; 刘秀娥; 来晓炜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04-15
89 静脉血栓栓塞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C-399T和T-287C多态性的研究 刘秀娥; 杨林花; 侯丽虹; 张丽; 杨涛; 董春霞; 朱镭; 王宏伟; 胡豫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2-26
90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及其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分析 张丽; 朱镭; 王宏伟;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2-20
91 凝血抗凝异常与反复妊娠丢失的相关性 任景芳; 郝敏; 屈秦红; 郭春华; 杨林花; 侯丽虹; 刘秀娥; 周玉琦 中国妇幼保健 2009-02-10
92 ITP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意义探讨 冯建军; 杨林花; 陈剑芳; 来晓炜; 马艳萍; 马梁明; 侯丽虹; 申秀敏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01-15
2008
93 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叶芳; 乔振华; 朱镭; 杨涛;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8-10-20
94 过量服用甲氨蝶呤致严重骨髓抑制一例 来晓炜; 杨林花; 侯丽虹; 冯建军; 张建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10-15
95 获得性血友病诊断及治疗 杨林花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10-01
96 脐血AC133+细胞迁移率与趋化因子受体CXCR4相关性研究 马艳萍; 马兰; 赵邵懂; 杨薏蓉;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08-15
97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闫文林; 杨林花; 侯丽虹; 郑转珍; 马梁明; 马艳萍; 康建民; 葛晓燕; 张建华; 王涛; 叶芳; 乔振华 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8-06-01
9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探讨 闫文林; 杨林花; 刘秀娥; 张睿娟; 乔娜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5-15
9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的形态学与临床分析 杨波; 高芳; 李建兰; 杨林花; 乔振华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2008-05-01
100 TF、TFPI、t-PA、PAI-1在DIC和DIC前期的检测及意义探讨 段朝霞;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21
101 JAK2V617F点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初步研究 乔娜; 杨林花; 刘秀娥; 康建民; 闫文林; 张睿娟; 张媛; 郭志萍; 张青夏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04-15
102 消瘀止血片治疗凝血障碍性出血性疾病的药效学研究 刘秀娥; 杨林花; 侯丽虹; 董春霞; 张睿娟; 李丽; 高天红; 沈迪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3-15
103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闫文林; 杨林花; 刘秀娥; 张睿娟; 李亚妮; 张岚; 乔娜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02-15
104 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葛晓燕; 杨林花; 王宏伟; 马梁明; 乔振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01-15
2007
105 急性白血病TF、TFPI、t-PA以及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 段朝霞; 杨林花 白血病.淋巴瘤 2007-12-25
106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简介 杨林花 中华内科杂志 2007-12-01
107 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实体瘤静脉血栓形成及转移的相关研究 段朝霞; 杨林花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7-11-28
108 血小板糖蛋白Ⅲa PIA2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梅芳; 肖传实; 巩书文; 王瑞英; 刘秀娥; 侯丽虹;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7-10-15
109 炎症与血栓 杨林花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0 NK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免疫异常 李美玲; 杨林花; 朱镭; 张莉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1 深静脉血栓患者C反应蛋白1059G/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韩轩茂; 杨林花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2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韩轩茂; 杨林花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3 TF,TFPI,t-PA,PAI-1在DIC和DIC前期的检测及意义探讨 段朝霞; 杨林花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4 载长春新碱和依托泊甙血小板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马梁明; 乔振华; 鹿育晋; 杨林花; 王涛; 康建民; 朱镭; 姜波; 朱秋娟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5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血友病B患者F Ⅸ基因突变 张媛; 杨林花; 陆晔玲; 丁秋兰; 王学锋; 刘秀娥; 侯丽虹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6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王钟秀; 杨林花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7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RP水平研究及临床意义 马梁明; 阴怀清; 乔振华; 杨林花; 王涛; 康建民; 朱镭; 张丽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8 蛋白C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相关性死研究 杨林花; 韩轩茂; 任景芳; 刘秀娥; 侯丽虹; 王学峰; 丁秋兰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亚甲基还原酶多态性检测及其意义 杨林花; 韩轩茂; 任景芳; 刘秀娥; 侯丽虹; 王学峰; 丁秋兰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20 脓毒症导致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的相关研究 段朝霞; 杨林花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 2007-09-01
121 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高芳; 杨波; 李建兰; 魏艳红; 乔巨; 杨林花; 乔振华 白血病.淋巴瘤 2007-08-25
122 HIF-1、VEGF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王钟秀;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7-08-20
123 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一例 许莲蓉; 苏丽萍; 朱镭; 乔振华; 杨林花; 马梁明 中华内科杂志 2007-08-01
124 反复妊娠丢失与抗磷脂抗体相关性的研究 任景芳; 杨林花 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7-08-01
125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或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马梁明; 乔振华; 杨林花; 康建民; 侯丽红; 王涛; 郑转珍; 程向丽 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 2007-08-01
126 三氧化二砷联合丁硫氨酸亚砜胺对K562/ADM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涛; 马梁明; 张华屏; 王宏伟; 杨林花; 乔振华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7-07-14
127 急性髓系白血病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的表达及临床特点 葛晓燕; 王宏伟; 杨林花; 张丽; 朱镭 白血病.淋巴瘤 2007-06-25
128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活化蛋白C抗性及凝血因子Ⅴ活性和基因多态性研究 韩轩茂; 任景芳; 郝斌; 曹文东; 刘秀娥; 侯丽虹; 郭志萍; 于斌; 王学峰; 丁秋兰;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7-06-15
129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回顾分析 乔振华; 杨林花; 马梁明; 郑转珍; 叶芳; 王宏伟; 苏丽萍; 许莲蓉; 朱秋娟; 马燕萍; 姜波; 马丽辉; 李蓉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05-26
130 蛋白C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韩轩茂; 任景芳; 刘秀娥; 杨林花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05-17
13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的表达及临床特点 葛晓燕; 王宏伟; 杨林花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05-17
132 破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张建华; 杨林花; 侯丽虹; 傅晋翔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05-17
133 PML/RARα选择性剪接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影响研究 覃艳红; 王宏伟; 杨林花; 张志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05-17
134 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凝血与抗凝血因子活性或含量的测定 韩轩茂; 任景芳; 郝斌; 曹文东; 刘秀娥; 侯丽虹; 王学峰; 丁秋兰;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7-05-15
135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王钟秀; 杨林花; 刘秀娥; 薛村水; 李光来; 张媛; 闫文林 血栓与止血学 2007-04-20
136 血小板抗体及其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研究进展 李美玲; 杨林花 山西医药杂志 2007-04-15
137 实验诊断学课程改革的调查分析与探讨 杨波; 杨林花; 李建兰; 郑转珍; 王晋梅; 贾红芳; 李荣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04-15
138 静脉血栓栓塞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韩轩茂; 任景芳; 刘秀娥; 侯丽虹; 杨林花; 郝斌; 曹文东; 王学峰; 丁秋兰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7-03-15
139 重视易栓症的诊断 杨林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01-26
140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1562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关系的初步研究 王梅芳; 肖传实; 巩书文; 王瑞英; 刘秀娥; 候丽虹;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7-01-15
2006
141 血友病治疗研究进展 张媛;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6-12-30
142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凝血-纤溶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于斌; 杨林花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06-11-20
143 血小板CD62P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王利军; 杨林花; 李小峰; 朱镭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6-11-15
144 骨髓切片和涂片观察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 杨波; 高芳; 李建兰; 马瑞玲; 杨林花; 乔振华 白血病.淋巴瘤 2006-10-25
145 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郑转珍; 马梁明; 朱秋娟; 杨林花; 乔振华; 赵云 白血病.淋巴瘤 2006-08-25
14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段朝霞; 杨林花 白血病.淋巴瘤 2006-08-25
147 血小板生成素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及其血小板增多的关系 王利军; 杨林花; 李小峰; 胡学芳 中华内科杂志 2006-08-01
148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段朝霞; 侯丽虹;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07-15
149 感染性DIC研究进展 张媛;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6-06-30
150 血小板活化与类风湿关节炎 王利军;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6-04-30
151 6-氨基己酸和抑肽酶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何涛;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04-15
152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G1793A多态性与反复妊娠丢失相关性研究 任景芳; 郝琦蓉; 韩轩茂; 刘秀娥; 王学峰; 丁秋兰; 杨林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03-25
153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伴反复妊娠丢失1例 任景芳; 韩轩茂; 刘秀娥; 陈俊伟; 杨林花 临床医药实践 2006-03-25
15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62P、CD41/CD61的表达及意义 王利军; 杨林花; 李小峰; 朱镭 微循环学杂志 2006-02-15
155 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侯丽虹; 任景芳;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6-01-15
2005
156 血友病A家系因子Ⅷ基因内含子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检测及分析 郭志萍; 郭艳丽; 刘秀娥; 侯丽虹; 任景芳; 韩轩茂;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5-12-30
157 vWF研究进展 韩轩茂; 任景芳;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5-10-30
15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的检测及其意义 王利军; 杨林花; 周军荣; 李小峰; 胡学芳; 陈俊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09-30
159 联合应用四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友病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刘秀娥 ; 任景芳 ; 郭艳丽 ; 郭志萍 ; 侯丽虹 ; 杨林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08-30
160 病毒性脑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韩轩茂; 郝斌; 曹文东; 皮兴涛;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5-08-30
161 炎症与静脉血栓形成 杨晓玲; 杨林花; 肖传实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07-05
162 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 郭艳丽; 闫慧明; 杨林花; 宋善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06-30
16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的检测及其意义初探 王利军; 杨林花; 李小峰; 胡学芳; 陈俊伟 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06-30
164 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杨波; 王晋梅; 杨林花; 马瑞林; 贾红芳; 高芳 白血病.淋巴瘤 2005-06-25
165 应用遗传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血友病A家系分析 杨林花; 郭艳丽; 郭志萍; 侯丽虹; 刘秀娥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5-06-20
166 炎症与静脉血栓形成 杨晓玲; 杨林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05-05-30
167 淋巴瘤患者血液纤溶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 李劲峰; 杨林花 山西医药杂志 2005-02-28
168 组织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郭艳丽; 闫慧明; 杨林花; 宋善俊 中国肿瘤 2005-02-25
169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升高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王利军; 杨林花; 李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5-01-30
2004
170 MMP-9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王梅芳; 杨林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11-25
171 减轻小切口心脏直视术中体外循环的损伤 马捷; 杨林花; 李新华; 张红星; 高清元; 崔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4-08-18
17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生成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杨林花 ; 李智婷 ; 刘秀娥 ; 朱镭 ; 张丽 ; 李小峰 ; 陈俊伟 ; 王来远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06-30
17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杨林花; 董春霞; 王凤芝; 刘秀娥; 侯丽虹; 马艳萍 血栓与止血学 2004-03-30
174 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杨林花; 董春霞; 魏文宁; 杨焰; 杨锐; 王凤芝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4-03-15
2003
175 一种新的突变引起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侯丽虹; 谢飞; 刘秀娥; 张丽; 郭艳丽; 董春霞; 李智婷; 杨波; 杨林花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3-09-24
176 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的临床分析 刘秀娥 ; 邓志华 ; 杨林花 ; 乔振华 ; 王宏伟 ; 朱镭 ; 张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3-08-15
177 网织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李智婷;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03-06-30
178 蛋白Z与出血及血栓性疾病 董春霞; 杨林花 中华内科杂志 2003-05-20
179 血友病A内含子22倒位的初步研究 郭艳丽; 杨林花; 王学锋; 刘湘帆; 刘秀娥; 贾红芳; 张丽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3-01-15
2002
180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家系的临床研究 侯丽虹; 杨林花; 刘秀娥; 谢飞 中华内科杂志 2002-12-20
181 亚太地区血栓与止血研究的发展 杨林花; 李敬东 中华内科杂志 2002-10-20
182 重组膜联蛋白Ⅱ表达载体构建及其促纤溶特性研究 张晓晖; 周华蓉; 胡豫; 魏文宁; 杨林花; 沈关心; 乔振华; 宋善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2-10-15
183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高征中的意义 侯丽虹; 杨林花; 刘秀娥 山西临床医药 2002-06-25
184 2A型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研究 侯丽虹; 杨林花; 刘秀娥 山西医药杂志 2002-06-20
185 急性白血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测及意义 刘秀娥; 杨林花; 王宏伟; 乔振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02-05-15
186 遗传性因子V缺乏症的基因研究 侯丽虹; 杨林花; 刘秀娥; 谢飞 山西临床医药 2002-04-25
18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陈俊伟; 杨林花; 李小峰; 王来远; 刘秀娥; 朱镭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2-04-15
188 骨髓增殖性疾病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的研究 杨林花; 候丽虹; 刘秀娥; 陈俊伟; 段朝霞; 郭艳丽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03-25
189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及血小板GMP-140的变化及其意义 杨林花; 陈俊伟; 李小峰; 刘秀娥; 朱镭 血栓与止血学 2002-02-15
2001
190 砷剂和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异常作用的临床研究 张晓晖; 周华蓉; 宋善俊; 乔振华; 杨林花; 胡豫 中华内科杂志 2001-12-20
191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杨林花 ; 段朝霞 ; 刘秀娥 ; 朱镭 ; 张莉 ; 马捷 山西医药杂志 2001-12-20
192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段朝霞;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1-09-15
193 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分析 路兰花; 杨林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06-20
19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超基因家族及T细胞受体δ、γ基因的研究 张晓晖; 乔振华; 杨林花; 王宏伟; 周永安; 李国霞 中华内科杂志 2001-04-20
2000
195 急性白血病MDR_1与分化抗原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张晓晖; 乔振华; 杨林花; 宋善俊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11-15
196 恶性血液病患者四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 马艳萍; 张晓晖; 杨林花; 乔振华 中华内科杂志 2000-08-20
197 MAC预处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三例 马梁明; 乔振华; 杨林花; 李续健; 高秀华; 许莲蓉; 吕家瀛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08-14
198 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郭珲; 杨林花; 王椿; 王宏伟; 乔振华 中华内科杂志 2000-07-20
199 舒氨西林治疗恶性血液病并感染60例 苏丽萍; 程太华; 乔振华; 杨林花; 张慧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06-30
20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临床意义 高燕; 杨林花 山西临床医药 2000-06-25
201 TAC预处理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活化自体骨髓移植致继发性糖尿病一例 苏丽萍; 乔振华; 杨林花; 许莲蓉; 汤屹 中华内科杂志 2000-06-20
202 Platelet Fibrinogen in th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BleedingPlatelet Disorder 杨林花; 沈迪; 王爱莲; 魏文宁; 刘仲萍; 杨锐; 杨焰; 张玉金 Journal of 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2000-05-30
203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研究 马艳萍; 常香莲; 张晓晖; 葛晓燕; 杨林花; 乔振华 山西临床医药 2000-03-25
204 表达有淋系分化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韩为东; 王椿; 刘秀娥; 乔振华; 杨林花; 杨波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0-03-20
205 外周血干细胞加活化骨髓自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九例 乔振华; 苏丽萍; 马梁明; 马燕萍; 杨林花; 张晓辉; 鹿育晋 中华内科杂志 2000-03-20
20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张晓晖; 乔振华; 杨林花; 周永安; 王宏伟; 马艳萍; 李国霞 中华内科杂志 2000-01-20
2000年以前的
207 长期口服华法令所致抗凝过量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俊伟; 杨林花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1999-11-15
208 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刘秀娥; 乔振华; 杨林花; 李智萍 中华内科杂志 1999-10-20
209 3种细胞因子在体外对阿糖胞苷细胞毒性的影响 杨林花; 张晓晖 华中医学杂志 1999-10-15
210 急性白血病患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张晓晖; 乔振华; 王椿; 杨林花; 左连富 白血病 1999-08-30
211 大剂量氟美松短期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苏丽萍; 乔振华; 杨林花; 马丽辉; 叶芳 中华内科杂志 1999-08-20
212 INR在指导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陈俊伟; 杨林花; 刘秀娥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1999-08-15
213 马法兰、环磷酰胺预处理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苏丽萍; 乔振华; 杨林花; 马梁明; 许莲蓉; 马丽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08-14
21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5例 马梁明; 乔振华; 杨林花; 苏丽萍; 李蓉萍; 许莲蓉; 张晓晖; 葛晓燕; 李续建; 李攻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9-08-14
215 血小板活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杜永成; 孔小梅; 王予思; 杨莉莉; 杨林花; 窦岩 山西医药杂志 1999-06-20
216 普通剂量MAE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苏丽萍; 乔振华; 杨林花; 马丽辉; 叶芳 中华内科杂志 1999-05-20
217 血小板膜蛋白-140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杜永成; 杨林花; 孔晓梅; 王予思 山西临床医药 1999-05-20
218 VCA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马丽辉; 马梁明; 乔振华; 杨林花 山西临床医药 1999-03-20
21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临床研究 张晓晖; 许莲蓉; 晋淑媛; 赵锐 ; 杨林花; 乔振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03-15
220 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对比分析 张晓晖; 杨林花; 乔振华 中华内科杂志 1999-02-20
221 凋亡与肿瘤化疗药物 李续建; 杨林花; 乔振华 山西医药杂志 1998-12-25
222 60Co照射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bcl-2基因家族表达变化分析 周剑锋; 刘文励; 李崇渔; 邹萍; 杨林花; 乔振华; 周木想; 王辨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10-25
223 Activity of platelet in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 of LDL and the effect of LDL on platelet glycoproteins 张玉金; 沈迪; 邹萍; 魏文宁; 王爱莲; 杨林花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998-10-20
224 蕈样霉菌病骨髓浸润一例 杨林花; 杨波; 王小青; 张晓晖; 马艳萍; 袁瑞香; 乔振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8-08-15
225 MAC预处理骨髓移植后白血病患者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 马艳萍; 乔振华; 杨林花; 张金梅; 马梁明; 高秀华; 李蓉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08-14
22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失败后输注供者白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成功一例 乔振华; 杨林花; 马梁明; 马艳萍; 李蓉萍; 吕家瀛; 张晓辉; 马丽辉; 李玫; 许莲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08-14
227 临床病理讨论 第237例——骨痛、贫血、黄疸 杨林花; 武希润 中华内科杂志 1998-07-20
228 多部位出血伴血小板聚集缺陷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的研究 杨林花; 沈迪; 张玉金; 王爱莲; 魏文宁; 刘仲萍; 杨锐; 杨焰 中华内科杂志 1998-06-20
229 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小板GPⅡb/Ⅲa 杨林花; 魏文宁; 沈迪; 王爱莲; 刘仲萍; 杨锐; 杨焰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8-04-15
230 bcl-X_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周剑锋; 陈燕; 李崇渔; 刘文励; 杨林花; 乔振华; 周木想; 王辨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7-11-14
231 白血病的MRI诊断价值 王峻; 杨林花; 张晓辉 山西医药杂志 1997-10-20
232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原因未明“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 杨林花; 沈迪; 王爱莲; 魏文宁; 张玉金; 刘仲萍; 杨锐; 杨焰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7-09-25
233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 张玉金; 沈迪; 邹萍; 孙世澜; 杨林花; 王爱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7-06-25
234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 杨林花; 沈迪; 周剑锋; 乔振华; 张玉金; 王爱莲; 魏文宁 中华内科杂志 1997-05-20
235 P24/CD9研究进展 杨林花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7-04-15
236 单克隆抗体对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的体外抑制作用 杨林花; 魏文宁; 沈迪; 王爱莲; 张玉金; 乔振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7-03-30
237 不拘一格培养医学高层次人才 李丽; 杨林花; 孟晓军 山西临床医药 1997-01-20
238 川芎嗪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杨林花; 沈迪; 罗湘; 张玉金; 王爱莲; 魏文宁; 刘仲萍; 杨锐; 杨焰; 周顺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2-30
239 Effect of Tetramethylpyrazine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Experimental Hyperlipoidemia Rabbits 杨林花; 沈迪; 罗湘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1996-12-20
240 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用MAC方案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疗效的比较研究 乔振华; 王椿; 张金梅; 杨林花; 张辉; 马梁明; 高秀华; 张晓辉; 马艳萍; 李志萍; 吕家瀛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10-14
241 白血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后性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马艳萍; 乔振华; 王椿; 高桂珠; 张金梅; 杨林花; 马梁明; 高秀华; 李蓉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10-14
242 5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大剂量强化巩固治疗后无病生存分析 乔振华; 王椿; 杨林花; 马梁明; 张辉; 高秀华 中华内科杂志 1996-08-20
243 骨髓增生性疾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杨林花; 乔振华; 张玉金; 沈迪 山西医药杂志 1996-04-20
244 抗激活蛋白C现象 杨林花; 沈迪; 曹中信 中华内科杂志 1995-11-20
245 联合应用α-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观察 杨林花; 侯锐刚; 乔振华 中华内科杂志 1995-10-20
246 MAC方案预处理骨髓移植的相关毒性 乔振华; 张辉; 王椿; 马梁明; 李蓉萍; 赵桂英; 杨林花; 张金梅; 高秀华; 马燕萍; 李志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5-10-14
247 应用COX模型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王椿; 乔振华; 杨林花; 赵若愚; 薛竹梅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4-09-30
248 自体骨髓移植过程中的出血性膀胱炎 马梁明; 乔振华; 张金梅; 杨林花; 王椿; 张辉; 高秀花; 李志萍; 冉家彦; 刘澜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4-09-30
249 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巨核细胞变一例 杨林花; 乔振华; 崔月娥 山西医药杂志 1994-02-20
250 应用AAD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王椿; 乔振华; 杨林花; 张辉; 周巧云 山西白血病 1993-12-31
251 CMA方案作ABMT的预处理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观察 张金梅; 吕家瀛; 乔振华; 杨林花; 马良民; 吴有风 山西白血病 1993-12-31
252 应用大剂量强化治疗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期和生存期 乔振华; 王椿; 杨林花; 马梁明; 张金梅; 吕家瀛; 蕲锁桃; 张辉; 刘澜; 冉家彦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3-05-01
253 应用EPO治疗MM及MDS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 乔振华; 杨林花; 张辉; 崔月娥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2-10-19
254 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乔振华; 张金梅; 杨林花; 马梁明; 吴有凤; 刘秀娥; 刘澜; 冉家彦; 李志萍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1-08-08
255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易发因素的探讨(附45例分析) 吕家瀛; 乔振华; 马梁明; 杨林花; 李智萍; 刘澜; 冉家彦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1-08-08
256 大剂量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乔振华; 杨林花; 马梁明 山西医药杂志 1991-05-01
257 急性白血病307例分析 乔振华; 杨林花; 马梁明; 张金梅; 吕家瀛; 靳锁桃; 王卫淑; 刘澜; 冉家彦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1-03-15
258 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生成情况 乔振华; 吕家瀛; 杨林花; 贾红芳 山西医药杂志 1990-03-02
259 大剂量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13例疗效观察 乔振华; 吕家瀛; 杨林花; 张丽丽; 王椿; 靳锁桃; 王卫淑; 马梁明; 刘澜; 冉家彦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9-10-20
260 嗜酸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附1例报告) 乔振华; 杨林花; 冉家彦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7-05-27
26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附41例分析) 乔振华; 杨林花 山西医药杂志 1986-06-30
262 多发性骨髓瘤17例临床分析 乔振华; 杨林花; 冉家彦; 刘澜 山西医药杂志 1986-05-31
所获荣誉:
1、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2、山西省青年医学家。
3、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4、山西省首届名医。
5、全国三八红旗手。
6、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所获奖励:
1、Fas/Apo-1、P-gp和mdr-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临床研究(2006年1月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血液细胞形态学数字化图谱在教学中的应用(2005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凝血、纤溶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对血栓形成趋向性疾病的意义研究(2006年4月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研究类二等奖,证书号2006-A-2-088)。
4、一种新的突变675DelA引起遗传性因子V缺乏(2004年2月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基础及应用基础二等奖,证书号2003-C-2-114)。
5、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2004年2月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研究类二等奖,证书号2003-A-2-074)。
6、血小板活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2002年3月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研究类一等奖,证书号2001-A-1-010)。
7、原因未明血小板病血小板膜蛋白的变化(2002年3月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研究类二等奖,证书号2001-A-2-078)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是山西省第一个临床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建科已有55年的历史,是山西省著名的血液病学医、教、研中心,近年来该科已相继成为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诊疗中心、中国CML中心、全国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全国第一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科室下设细胞形态研究室、细胞遗传研究室、干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止血和血栓研究室、流式细胞研究室等,主要从事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止血与血栓等血液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血液科病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开设有87张病床、移植病房6张床位,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干细胞移植中心,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为全省研究生开放的实验室平台400平方米,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离机、激光共聚焦及飞行质谱仪等仪器装备,还有可供教学与学术交流的会议室。该科室技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0名,博士12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3名,省优专家3名。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级课题及省部级课题80余项,研究内容达到了国际及国内领先水平。获中华医学奖及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三十余项。
科室拥有临床一线的年轻护理专业队伍,极大地充实了科室多方面力量。该科研团队在杨林花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团队。
主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
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学科多年的主攻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科室就开展了大剂量巩固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工作。90年代开始采用MAC预处理进行自体和异基因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至今各种移植病例数达300例以上。许多患者痊愈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2014年起与解放军307医院开展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正在进行更多病例观察和随访。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是由国家注册并备案的山西省唯一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中心,至今共进行非血缘采集80例,采集数量和质量得到全国各移植医院的好评。2011年和2014年获得山西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和特别贡献奖。
血液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卓有成效
除了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该科研团队还把血液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采用造血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对正常造血细胞作用及调控机理进行研究,血液形态学诊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开展了一系列融合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白血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自主创新建立了一种筛选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相关基因PML/RARα及MLL发生断裂融合事件的有效办法,即B/C比值法,以此方法检测AML患者RARα、AML及MLL基因的断裂融合事件,寻找新的AML基因标记物。选择性剪接已参与到人类几乎95%以上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存在不同的剪接异构体,且发现不同剪接体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可能不同。预期利用血清MALDI-TOF MS技术通过特征峰组合进行白血病的诊断,弥补传统单一诊断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的缺点,为白血病的精确诊断、预后判断提供蛋白组学实验室依据。
积极探索各类白血病相关基因或蛋白标记物在白血病中的诊断与预后意义,建立寻找新的分子标记物的方法与实验平台。通过不断深入和丰富白血病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研究,为解决白血病患者异质性,进而为白血病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靶向药物寻找等提供实验室依据,最终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止血血栓研究走在了国内先进行列
20世纪80年代,科研团队着重开展了对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的系列检查,这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手术相关的监测等起到了促进作用。杨林花教授从血小板膜糖蛋白、膜受体与配体、信号传导等多方面对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她主持和参与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均与出凝血及血小板相关,使山西省的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走在了国内先进行列。
2014年,血液科与妇产科联合攻关,经过专家多次评审获得了“山西省创新团队”殊荣,也创造了山西省临床医学中少有的交叉学科的典范。
为了促进学科交流合作,科室长期与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同济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血液病研究所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等国内血液机构长期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学科不断发展,得到全国同行认可。
该科室注重人才培养,有大量的人才从血液科走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其中培养硕士154人,博士51人,这也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暨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挽救人类生命,保护人类的健康,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为山西血液学的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在省级医疗机构名列前茅,年门诊量突破26000人次,年出院人数达3100人次,在山西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行走在医学科研的道路上,他们坚信,通过坚强的努力,他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专家简介:
杨林花,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96年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博士毕业。1997年和2004年分别远赴日本和加拿大进行研修和高访。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中国CML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白血病淋巴瘤和止血血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血液质量控制部主任委员,山西省血液医师分会会长。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十一个杂志编委。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省首届名医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项目专项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中华医学奖及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17项,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0部。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7人,博士后2人。
2013年06月08日
来源: 新华健康
杨林花,女,1960年8月生,山西太谷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1996年获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及2004年分别在日本崎玉县深谷赤十字病院和加拿大Calgary大学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行学术访问。
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止血与血栓及血管生物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及止血与血栓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白血病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会长,山西省血液质量控制部主任委员。迄今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6项, 目前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各3项。
主持人:杨主任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血液科的相关情况吧?
杨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60年,经历代血液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山西省血液病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是我省第一个临床硕士及博士授予单位,山西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山西省卫生厅第一批重点学科,山西省唯一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医院,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诊疗中心之一,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山西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中心。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国家以上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20部,共培养博士研究所26人,硕士研究所80余人。
主持人:血液科现有多少医护人员和床位呢?
杨主任:血液科现有医、技、护人员83人,医师23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9人)。医技人员17人,护理人员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12人。现有3个病区87张床位,包括无菌层流病房6张。
主持人:您目前有致力于哪方面的研究呢?
杨主任:目前血液科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恶性血液病分层和规范化诊疗。自1980年开展大剂量化疗治疗白血病,1990年开展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2008年成为卫生部批准的山西唯一一家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采集医院。至今已为260余例患者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50%左右。参加多项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多年来还建立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其他恶性血液病的危度分层和规范化诊疗体系。同时也开展了DLI及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移植后复发及巩固移植疗效或治疗微小残留病。(2)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研究。1996年始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出血性疾病的表型及基因诊断、家系调查,血友病相关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山西省血友病患者信息管理中心,目前登记注册患者390余例;开展了FVlll、FIX及抑制药物测定。建立了ITP精确诊断体系,并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方案。对多种血栓性疾病进行了易栓症相关检测,对临床多学科多专业的病例及高危人群实行干预治疗,在减少由于血栓引起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3)血液病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建立了联合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微小残留、FISH技术的MICM诊断体系用于恶性血液病的精确诊断体系。不断开发新的基因诊断、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开展了白血病WT1基因系列研究等多项国内领先项目。
主持人:咱们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血液科有什么特色呢?
杨主任:血液科现已成为山西省血液病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是我省第一个临床硕士及博士授予单位,我们的特色主要在各种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独具特色。
另外还开设有血液科特色的护理服务:血液病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人护理、造血干细胞采集专人护理及血友病专人护理。近年来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护理、造血干细胞采集护理,其中非血缘异基因采集38人。被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多次被评为“特级优质护理服务单元”。
血液科实验室拥有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病理、FISH、流式细胞、细胞遗传、细胞形态和病理、出凝血、分子生物学及造血干细胞等多个专业研究室。装备有国内外最先进的仪器(流式细胞仪、COBE血细胞分离机、激光共聚焦及飞行质谱仪等)。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血液科的相关情况,再请您谈谈主要的血液病有哪些呢?
杨主任: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病房收治的白血病的占比最大,另外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其它很多血液病,如:血友病。
主持人:血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杨主任: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女性发病者非常罕见。
主持人:血友病主要有哪些表现症状和特点呢?
杨主任: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出血不能自发停止;特别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
血友病的出血特点为:(1)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2)与生俱来,伴随终身;(3)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4)负重关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5)出血的轻重与血发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
该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若能保证定期输注凝血因子,病人则可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主持人:那输注的凝血因子,这种药物方便买到吗?
杨主任:凝血因子不仅贵而且难买。血源的紧张导致了人凝血因子药物奇缺,而且不单是血友病,所有缺少凝血因子所致的血液病都需要这种药。不光是个人,就是医院和药房也都遇到了这种尴尬。
主持人:山西省血友病的总体情况如何?
杨主任:按照发病比例及人口学资料,山西省约有3000名到4000病人,但现在登记在册的只有不到400人。大多数患者身体关节长期出血,但并不知道自己是血友病,因此耽误了救治时机;有的患者尽管确诊了,却承担不起长期输注凝血因子的药品费用,最终无奈放弃了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是举债治病,但因省内各医院都面临凝血因子稀缺的难题而得不到救治。为此,省血友病管理中心一方面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尽快接受治疗。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得到医保等部门配合,启动血友病患者的门急诊报销机制。
主持人:咱们血液科在血友病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杨主任:血液科也是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在政府、医院及患者的支持下,也在为实现山西省血友病患者的基本医疗保障不断努力工作。在诺和诺德基金血友病关怀项目(NNHF)的支持下,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专家分阶段对太原、运城、晋中、汾阳、阳泉、临汾、忻州和晋城分中心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规范化现场指导,发放省级血友病管理中心编制的教育手册及讲授训练带康复锻炼。医务人员对目前血友病诊疗现状、医保政策进行解读,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加强登记注册及自我照护。在这些工作的带动下,大同、长治、汾阳、忻州及吕梁血友病分中心工作也陆续启动。
随着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的日益增强,我们还举办了省内血友病患者教育讲座。为促进我省血友病中心的建设及疾病诊疗水平,中心还组织人员参加血友病研讨会,分享国内外血友病中心发展和管理经验,进行血友病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也积极和外省进行交流。
目前山西省血友病病例登记情况尚不完整,疾病宣传力度欠缺,部分患者登记意识不强、地市级医院诊断水平受限等原因制约了患者的登记上报。作为省级血友病诊疗中心,我们要在山西逐步建立血友病分级诊疗体形,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工作,多渠道宣传及普及血友病知识,使血友病患者都能接受最基本的治疗。随着求医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血友病患者开始主动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我们会继续努力,鼓励更多的医务人员加入到血友病关怀事业中来,为实现血友病患者自由奔跑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杨主任: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开展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我非常高兴。医疗保险是关注民生的主要体现,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可以节约医保经办资源、理顺体制,方便城乡居民自由选择医疗保险政策。要把好事办好,还需要更多政策配套,当前,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应是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各种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医保、社会保险及各种保障性医疗政策已经惠及的范围覆盖13亿人。但是由于国家政策体系、管理机构或部门的不统一,造成不同医疗保险病人所得到的报销比例有很大差别,甚至在国家政策贯彻落实中得不到应有的结果,也成为制约医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因素之一。
为此我建议:第一,将现有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统一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二,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范围尽可能城乡统一,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和农村地区要给予政策保障和必要扶持,可以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主要指标。
第三,在基本医疗保险完善中,应该积极推进商业医保、社会救助体系和专项基金的建立,使医疗保障体系在我国逐步完善和健全,惠及更多社会需要保障人群。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杨主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您工作顺利!!(智宝宝 李阳)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