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波 福建诏安籍,1944年生。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广东、福建工作。参加深圳特区第一阶段建设,1997年创办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现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曾获省级科技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国行业协会科技贡献奖、“”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和“中国优秀创新人物”称号。任诏安县商会副会长,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并被聘任中国农科院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还获评2008年度诏安县“感动诏安十大人物”、2012年“首届诏安道德模范”和2011年“热心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公司多次被评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漳州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24年应邀参加第23届全国生态学大会并做“给农业补碳”报告。
1994年开始研发生物腐植酸,1997年创办公司后,以生物腐植酸技术为核心开发多项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已获七项国家发明专利,另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进入公开阶段。这些发明专利的推广对实现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零排放,有效地消除有机废弃物这一环境污染源,变废为宝,有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多家杂志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其中关于“甘蔗糖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论文被收入由我国环境保护部付部长潘岳主编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与环境维权启示》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先后发行的著作《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和《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集我国生物腐植酸理论之大成,在全国乃至国外产生较大的反响。
二十世纪末就率先把生物腐植酸技术成功地规模化地应用于水产养殖,是我国“以防为主,科学治水”养殖技术的倡导者之一,在东南沿海养殖区享有盛誉。由此也使其成为中国腐植酸行业内著名的“实干型学者”。 2008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研发了零污染生态垫床养猪技术,该项技术集循环经济、环保和高效益于一体,是养猪业大变革大发展的现代化模式。
2012年,把生物腐植酸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提出“生物腐植酸功能的核心是水溶有机碳和功能微生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植物有机碳营养“两通道说”,首次质疑关于矿物质营养进入(植物内部)唯一形态是离子态的传统观点,认为有机无机组合零电价态的矿物质营养才是高效的合理态。并以理论和实验证明了传统的有机肥工厂化生产工艺是不合理的,这种工艺生产出一堆失去有机营养精华的“腐殖化空壳”。这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有机碳肥生产的技术创新,为我国摆脱肥料结构“阳盛阴衰”的局面,为土地永续耕作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些创新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新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中。《中国改革报》2013年8月7日以“七旬制碳翁,执着寻梦路”为题,整版刊登其研发有机碳肥的事迹。历史将证明:这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和理论创新的贡献和作用,将是里程碑式的。由此2013年被中国国际技术合作促进会等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优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奖杯,2015年被中国科学家协会吸纳为中国科学家协会会员。
在进行艰巨繁重的科研和企业经营的同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倾注大量心血。其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常常为家乡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最突出的是对梅岭半岛“污染集控区”规划的劝阻和对诏安县东部产业布局的献策,现在已变成现实,形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漳州市诏安金都工业区。2006年后,先后在《丹诏乡讯》、《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学报》、《诏安县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演讲会》等传播媒介发表“诏安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试论诏安的区位分工和产业布局”、“诏安农业现代化机不可失”、“向着生态农业工业园目标前进”和“农村城镇化中的真招实招”等十余篇关于诏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在诏安社会引起极大关注,受到诏安县委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另外还于2009年,倡导闽南粤东李氏宗亲集资建“李伯瑶文化博物馆”,把传统的祖宗崇拜提升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该馆建成后,在当地和台湾新马胞亲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简介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由李瑞波高工于1997年创办,是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漳州市重点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的宗旨是:通过先进的生化科技将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加工成高效绿色环保肥料,助推我国农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进步。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获得八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进入实审的发明专利申请。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李瑞波、吴少全合著的《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和《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三部专著,成为我国生物腐植酸产业的标杆企业,有机碳肥技术的唯一源头。
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生物室、化验室仪器设备齐全,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自主研发、试制、检测、应用试验和效果评价体系。公司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坚持产学研结合,长期与中国农科院、华南农大、福州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进行多项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公司始终走在行业科技最前沿,成为业内人士公认的“科研型企业”。一步一个深脚印,一年一个新高度,公司2005年获评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最佳企业“乌金杯”、2008年获评“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获科技部“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2014获“福建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014年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2015年获评《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
公司主要发明专利涵盖了糖业产业、酒精味精酵母等食品工业的固液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对畜禽粪便的无臭半厌氧发酵高堆焖干。这些技术是对传统有机肥料生产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由此开发出世界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的有机碳肥系列产品。2015年1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富含活性有机碳的肥料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经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评定,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有机碳肥横空出世,给肥料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改变观念,纠正传统土壤肥料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偏差,认识到植物碳养分除了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光合转化这一通道外,还存在根系吸收小分子水溶有机
碳的第二条通道。有机碳养分加土壤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阴极,无机养分是阳极,只有阴阳平衡,农作物才能高产优质,土地才能永续耕作。这些根本性的论断和有机碳肥的产业化,必将使农业政策、技术、产业和耕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推动我国农业和环保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有机碳肥单位用量与化肥相当,有机肥力相当于传统有机肥的10-20倍,能上山入水(管道),省人工、见效快、增产显著。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有机碳肥系列产品惠及140万亩土地,为农民增加收入平均达到30%以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公司将生物腐植酸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在东南沿海率先推行“科学治水、健康养殖”的理念,研发出“绿珍”牌水质改良系列产品,深受养殖户欢迎,是长盛不衰的老品牌,被养殖户赞为“老劳模”。
公司还培训、扶持一批有机肥料厂应用半厌氧免翻堆技术生产高碳有机肥,有机肥力比传统有机肥成倍提高,为这些企业节约了大量投资,增加了收益。
公司在开拓创新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建设,干部员工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树绿珍品牌,为农民谋利。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送到田边地头,让种植、养殖户学到科学种植、养殖的真本领,得到应用有机碳肥技术的实惠,。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为科技型涉农企业提供了新机遇。福建绿洲人整理好心态,以更开放包容的思想,大力开展与各有关方面科技与商业合作,推动有机碳肥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联系人:张信裕
电话:0596-3554869 18396253588
传真:0596-3553878 网址:www.fjluzhou.com 邮箱:fjluzhou@163.com
公司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诏安金都工业区公竹路1号
1994年开始研发生物腐植酸,以生物腐植酸技术为核心开发多项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二十世纪末把生物腐植酸技术成功地规模化地应用于水产养殖,是我国“以防为主,科学治水”养殖技术的倡导者之一。
2008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研发了零污染生态垫床养猪技术,集循环经济、环保和高效益于一体。
2012年,把生物腐植酸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提出“生物腐植酸功能的核心是水溶有机碳和功能微生物”,提出植物有机碳营养“两通道说”,首次质疑关于矿物质营养进入(植物内部)唯一形态是离子态的传统观点,认为有机无机组合零电价态的矿物质营养才是高效的合理态,为土地永续耕作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些创新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新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中。
制定标准:
1、碳肥的技术标准及其实验室测定方法 《碳肥的技术标准及其实验室测定方法》.pdf
本标准起草人:李瑞波、黄鹏、李彬、朱昌雄、吴少全、林春鸿、陈娇、李钶、韩婧、吴启保、魏格平、黄鲲、张静。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睿杰金宝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两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设施农业行业协会。
2、沼液肥的技术标准及其实验室测定方法 《沼液肥的技术标准及其实验室测定方法》.pdf
本标准起草人:李瑞波、李钶、李彬、黄鹏、朱昌雄、吴少全、林春鸿、陈娇、韩婧、吴启保、苏智、黄鲲、张静。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深圳市设施农业行业协会、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睿杰金宝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两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
公司自主研发以蔗渣为原料通过特殊微生物发酵制取生物腐植酸(BFA)。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发明专利已被授权(专利号为:ZL03138767.5)。通过该项技术的转化,通常被当作锅炉辅助燃料或农用有机肥填料的蔗渣,从每吨价值200元升值为每吨8000元的高价值科技产品。通过该项目的研发,公司生产出一系列神奇而实用的产品:
高效土壤改良剂,每亩土地每年用5~8公斤,就能得到明显的有效的改良,解决土地板结和沙化的问题。
高效肥料增效剂,用量为化肥用量的10%,却能使化肥的利用率提高20%以上。
高效作物免疫增强剂,可以拯救早衰果树,可以使作物抗旱涝、抗冻害能力提高几倍,可以克服连茬和大蓬作业造成的生态失衡。
高效的有机肥发酵剂,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作发酵剂的腐植酸品种,其发酵的有机肥富含活性腐植酸,成为一种能强化根系和有疗效功能的有机肥。
将生物腐植酸和水产养殖技术相结合,又产生了一系列水产养殖水质改良剂,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第一”:
第一家大批量地把腐植酸成功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第一家开发出替代化肥和传统有机肥的新式洁净肥塘技术;
第一家利用腐植酸技术和中草药、矿物质结合,生产出能处理赤潮生物、有毒气体、缺氧等不良水质的养殖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
正因为如此,公司的这些成就通过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的鉴定,专家委员会评价是:世界先进。
公司在糖蜜酒精(味精、酵母)废液的改造利用方面的研发,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公司专利技术的改造,这种由(味精厂、酵母厂)产生的大量污染环境的废水,变成了每吨价值3000多元的有香味的腐植酸浓缩液,从而开发出一种新的可再生的腐植酸资源。这种腐植酸浓缩液可以作为:
肥料造粒粘结剂,既可替代粘土等无肥效粘结剂,又可以往肥料中添加活性腐植酸从而大大提高肥料的肥效。
微量元素螯合剂,使微量元素更易被植物吸收,从而产生高价值(每吨8000元以上)的叶面肥。
作物生长调节剂。
作物冲施肥主要原料。
农用无污染液体地膜原料。
对糖蜜、酒精(味精、酵母)废水的这种转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原因在于:既实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0排放,又可以适应糖厂季节性生产的特点容纳处理全部废水;既节能,又实现了价值的最大提升。本项技术的专利已被授权(专利号为:ZL03112360.0)。
公司利用生物腐植酸作发酵剂,成功地实现了对泥炭、滤泥、食用菌渣、粪便)的发酵,制成富含腐植酸的有机肥,这为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低成本高效益的通途。
公司还和有关方面合作,研制成功了液压干式造粒机。把发酵泥炭、滤泥、腐植酸浓缩液同化肥混合用液压机造粒,成为富含活性腐植酸、益生菌和中等含量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这是一种能耗低、成本低而性能超卓的高能绿色环保肥料。可成为大肥料行业技术改造的一种模式。该项新型肥料造粒机也申请了专利。
出版专著:
1、《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李瑞波,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李瑞波,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3、《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 李瑞波,吴少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
发表论文:
1 发酵蔗渣产黄腐酸菌种的筛选及应用 赵莹; 邱宏端; 谢航; 李瑞波; 叶汶坤 福建农业学报 2012-08-15
2 大浪淘沙始见金——诏安本土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李瑞波 福建党史月刊 2010-12-23
3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蔗渣生产黄腐酸的工艺条件优化 赵莹; 邱宏端; 谢航; 林娟; 李瑞波; 钱鼎生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28
4 生物腐植酸与循环经济现代化农业 李瑞波; 魏有林 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9-12-24
5 天降大任于斯人 斯人当如何 李瑞波 腐植酸 2009-08-20
6 “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专题报告 邱延慧; 田原宇; 张德纯; 赵秉强; 孟宪民; 乔生; 李瑞波; 张彩凤; 李荣华; 卢国政; 韩立新; 黄占斌; 王爱勤; 王曰鑫; 李文胜; 张志明; 廖宗文; 李宝才; 冯焕孝; 姜峰; 武丽萍; 樊金龙; 邹德乙; 李民; 曾宪成 腐植酸 2008-12-20
7 迎接生物腐植酸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李瑞波 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8-11-04
8 糖业产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 李瑞波; 叶婧; 李峰 现代化工 2008-10-20
9 生物腐植酸水产健康养殖产业发展之路 李瑞波 腐植酸 2007-12-20
10 生物腐植酸技术在绿色环保肥料开发中的作用 李瑞波 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6-12-01
11 活性腐植酸与水产养殖污染水体的修复 霍炜洁; 刘雪; 李瑞波; 郭萍; 田云龙 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6-12-01
12 一种高效有机肥及其制造工艺 李瑞波 磷肥与复肥 2006-03-15
13 一种“三合一”高能有机肥及其制造工艺 李瑞波 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5-12-01
14 BFA发酵技术在有机肥生产中的应用 李瑞波 腐植酸 2004-12-30
15 生物腐植酸(BFA)——有机肥高效发酵剂 李瑞波 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4-12-01
16 我和《腐植酸》 李瑞波 腐植酸 2004-10-30
17 生物腐植酸在对虾养殖业的应用效益和前景 李瑞波 腐植酸 2004-06-30
18 生物腐植酸与水产健康养殖 李瑞波 腐植酸 2004-04-30
19 糖厂废液改造利用成果汇报 李瑞波 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3-12-01
20 腐植酸与农业病害综合防治 李瑞波 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 2003-11-01
21 用BFA治疗果树的“化学农业综合症” 李瑞波 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 2002-10-01
22 用BFA治疗果树的“化学农业综合症” 李瑞波 腐植酸 2002-08-15
23 BFA的肥料增效功能及其意义 李瑞波 腐植酸 2001-02-15
植物必须元素质量占比的数学模型
李瑞波与有机碳肥
李瑞波,农民的儿子。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20年前,在知天命之年他毅然辞掉公职搞科研,开发生物腐植酸。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却突然与生物腐植酸说拜拜了。这源于他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小分子水溶有机质就是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的碳肥。他悟出:生物腐植酸只不过是一道桥,走过了它便是有机碳肥的世界。他顺着这条线索摸下去,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一个个稀奇古怪的理论观点井喷式地涌出来。这表达在他的著作《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以及稍后在《科技创新与品牌》刊物发表的论文“有机碳肥与农业现代化”中。这便引发了我国农业界的巨大反响,许多人表示这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有的学者甚至表示愿意追随其“一辈子搞有机碳肥”。
这些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10方面:
1、碳元素占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总量的50%以上,碳养分是组合矿物质养分的碳框架,犹如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应将碳元素定位为植物的“基础元素”,而不能并列到“大量元素”,才能建立更为科学的植物营养理论和施肥技术体系。
2、碳养分与生物肥力合成土壤肥力的阴面,矿物质养分是阳面。当阴阳平衡且富足,农作物就优质高产。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都不会高产。阴阳严重失衡,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没有意义。
3、无机养分离子态被吸收是低效的,无机养分与碳养分结合成零电价(有机态)被吸收才是高效的。贫瘠土壤缺乏碳养分是化肥利用率低的直接原因。
4、无机养分根据植物的DNA指令,由碳养分按既定比例组合成植物组织。碳养分不足,植物对无机养分需求就弱化。这是化肥利用率低和农作物低产的根本原因。
5、土壤有机质所含的碳不是真实的碳养分。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能直接吸收的碳养分必须是可水溶的小分子有机碳。
6、土壤板结是由于土壤中可供微生物利用的碳养分稀缺,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并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板结与使用化肥没有太多关联。农用微生物制剂不带碳,就是不带军粮的“空降兵”。
7、植物碳养分来源于两通道。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光合转化是碳的主通道。并存的还有根系吸收的碳通道。碳养分改土促根,根深才能叶茂。根吸碳养分对 光合作用效率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8、土地是生命体。维持土地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碳养分。当今我国耕地普遍缺碳,处于严重亚健康状态,引发大面积农作物缺碳病,其造成农业的损失超过农作物其他任何一种病害。农业最大的提升空间在补碳。
9、小分子有机碳的含量决定有机肥的肥效。我国商品有机肥工业拜错了师门,不以有机碳养分为生产目标,技术标准不科学,生产工艺错误,生产出一堆“腐殖化”的有机空壳。以生产小分子水溶有机碳为目标,应用先进的生化技术,就能将固液有机废弃物加工成可与化肥匹配的,精细高效可计量应用的精品有机肥——有机碳肥。
10、建立国家有机碳肥产业并使化肥与有机碳肥复混施用,能大大减少化肥的流失,并能将大量固液有机废弃物转化于沃土肥田,从而建立起新形势下的大物质循环机制,实现对我国耕地多渠道、多层面的大规模碳覆盖。重新构建我国的富碳农业,这才合天道,才能实现土地的永续利用。
在这些创新理论的知道下,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技术团队10年来产生了9个发明专利,制定了2个与有机碳肥相关的技术标准。他们以固液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出四个系列十几种有机碳肥产品,包括当今肥料塔尖上的“明珠”——“金三极”。这些发明创造经权威机构国内外查新,以及许多著名学者交流评价,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机碳肥的应用让人们看清了:告别“化学农业耕作”方式,执行“有机碳——无机复混”的施肥技术,农作物的真面目原来是这样:水稻可以再增产40%,黄瓜达到45公分长採摘期可延长20多天,青花菜每株可以採3次花,玉米可以收双棒,垂死的老树头可以起死回生欣欣向荣……与追求高产而使用化学激素不同:有机碳肥使哈密瓜甜度达到19,小番茄的含糖率提高30%,马铃薯可以在室温贮存3个多月……大量事实表明:新型高效的植物有机碳养分肥料已获成功。
有机碳肥最直接的作用,是解决肥料工业阴阳不平衡的问题。人类一百多年前就建立了高效富集的矿物质养分工业体系——化肥工业,却至今还未能建立高效富集的有机质养分工业体系。传统有机肥料先天不足,撑不起肥料体系的“半边天 ”。肥料工业的一条腿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另一条腿还拖在小农经济时代后面。建立年产7000万吨当量有机碳肥的大产业,就能与年产6000万吨高浓度化肥相对应,形成肥料体系阴阳平衡的良好局面,我国大面积农田将得到不断改良。农业将总体增产30%以上。同时因农业环境的改善农作物病害减少,将使化学农药减用40%左右。
另一方面,大量工农业有机废弃物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破坏水资源。过去传统的农村局部物质循环断裂了,大的物质循环却建立不起来。有机碳肥工业就是以收集废弃有机质资源并将其加工成富含有机碳养分的产业,可以建立起新形势下的大物质循环:
大物质循环将对我国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按年产7000万吨当量(有效碳EC=10%计)有机碳肥计,每年可减排COD 800多万吨,可减少约900万吨化肥的流失。
有机碳肥的研发成功,大大丰富了肥料理论,为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赋予了新内涵。这对我国乃至世界肥料工业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有机碳肥产业的兴起,将对以下陷于困境的大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挥重大推动作用:
有机碳肥与化肥复混,使化肥利用率提高40%左右。“有机碳—化肥—微生物”复配肥将成为主流肥料,我国化肥工业将因转向高效绿色环保之路而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
有机碳肥技术将促进我国老式有机肥料厂走“高碳”之路,把有机肥料产业
从乱象丛生和被边缘化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共同走“7000万吨当量有机碳”之路,实现对我国耕地大规模的“碳覆盖 ”,使我国农业由“贫碳农业”升华为“富碳农业”。
有机碳肥技术将使面临困境的有机污染排放企业得到技术改造,大养殖场和多种食品加工厂都可以就地加建碳肥厂,实现一厂变两厂,不但产值翻番,而且实现主要污染物的零排放。
年产7000万吨当量有机碳肥,新增工业绿色GDP 2800亿元,可以使农业年净增收1.7万亿元。这是一个牵动国民经济全局的朝阳产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项重大创新技术的应用会使弱者变强,后来居上。有机碳肥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惠民强国的国宝级技术,相信能引起学界和政界高层的重视,举国家之力而推之!
2015年11月5日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供稿
发展有机碳肥 创新绿色农业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李瑞波高级工程师突破传统植物营养学说,提出了“植物碳营养实质就是小分子水溶有机碳”、“植物碳营养两通道”、“有机碳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和“土壤肥料阴阳平衡动态图”等创新理论,研发了有机碳肥系列产品,并出版专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制定了有机碳肥的技术标准。
有机碳肥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生物发酵或化学分解成粒径在800纳米以下的小分子水溶有机碳,可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见效快、肥效高。因此,有机碳肥精细、高效,可计量应用,是农作物有机碳营养的新型精品肥料。有机碳肥在农业方面有八大功能,加上其环保功能,可简称“功能(8+1)”。
(1)有机碳肥是传统有机肥的升级换代品
有机碳肥“有机碳养分”8%~20%,其有机肥力是传统有机肥的5~10倍,同功能微生物相匹配更能使肥力倍增。每亩每茬用量20~100公斤就见显效,用量相当于有机肥的5%~10%,使用成本300~500元,相当于用有机肥成本的40%~50%。有机碳肥单位面积用量少、水溶性好,就能像化肥那样方便施用,可上山、可入水。填补传统有机肥难于应用的大量空间。有机碳肥用量与化肥相当,可计量应用,可管道输送、可滴灌、可进入无土栽培系统,甚至还可用于气雾栽培。
(2)有机碳肥是化肥的最佳伴侣
有机碳肥用量是普通有机肥的5%~10%,有机碳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或造粒,与纯施用化肥对比,在化肥用量不减的情况下,农作物增产30%~100%,有机碳肥与三大化肥配合施用的合理配比如下:
EC/W=0.2~0.3
式中:EC为有机碳肥中有机碳养分的含碳量(有效碳);
W为(N+P2O5+K2O)总量;
0.2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情况;
0.3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匮乏的情况;
复合造粒EC/W值建议用0.25~0.3。
我国用于制造有机碳肥的资源非常丰富,未来造肥用肥“有机碳+化肥”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3)有机碳肥是微生物肥料的补碳剂
通过施用有机碳肥可以给微生物肥料补碳以提高其使用效率。施用有机碳肥后,在C/N比合理而丰富的条件下,微生物肥料中的功能微生物得到有机碳养分的培育,迅速发展成土壤中的优势种群,随着土壤水气热环境改善,土壤良性循环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又进一步推动生物肥力的提高,如此,有机碳肥帮助微生物肥料发挥出真正威力。
(4)有机碳肥是多功能高效土壤调理剂
有机碳肥是有机碳养分富集的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相比,它不但用量少,而且它的使用浓度恰与功能微生物的需求相适应,能迅速调动和扩大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有机碳肥的原材料是有机废弃物,其中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保留并浓缩了有机物质中的水溶碳和中微量元素,可以说有机碳肥就是有机肥料中有效物质的浓缩版。这更使它兼具补碳与补素(中微量元素)的双重功能,有机碳肥是一种高效多功能土壤调理剂。
(5)有机碳肥是农作物光合作用增强剂
有机碳养分经由被土壤微生物B1吸收、被根系吸收和与矿物质养分融合三种直接作用引发土壤生物肥力、物理肥力和化学肥力连环促进的能量传递过程,这个过程的变化发展导致土壤肥沃和根系发达,肥水供应充足,从而使植物叶片宽厚。叶片宽厚代表叶绿体硕大、叶绿素丰富。植物体内每日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有机碳养分)越多,其所吸纳的矿物质养分就越多,几乎是呈正比的关系,所以农作物使用有机碳肥能呈现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增产,就连最难大幅度增产的水稻都能增产34%。
(6)有机碳肥是农作物防病抗逆机能的促进剂
农作物有机碳养分充足,无机养分配套,土壤三大肥力连环促进,农作物就根深叶茂,对抗病害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增强。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场旺盛,土壤中和空气中有益微生物活跃,致病菌难以繁衍,农作物染病的机会就少。所以说有机碳肥是农作物防病抗逆机能的促进剂。
(7)有机碳肥是激活农作物生产潜力的能源
有机碳肥可激发某些种类农作物的特殊生理能力。一些禾本科作物,例如水稻、小麦,施用有机碳肥后,有效分蘖数能增加30%以上,增产30%以上。对采摘期长的作物,使植株避免早衰、果实更丰满,还能延长採摘期。例如蕃茄、茄子、辣椒、四季豆、黄瓜等。有的品种例如小番茄单产能增产100%以上。利用“有机碳肥+化肥”技术使西兰花一株采三次花,产量增加150%。这方面更大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使果树树势壮旺,延长生育树龄,成为接近原生态的“长寿树”。由于有机碳肥助根的“天性”,块根类作物如:红薯、淮山、萝卜、胡萝卜、人参、三七等,使用后块根硕大、风味特佳。
缺碳使许多化肥离子失去了被组合的机会滞留在植物细胞的胞外液中,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口感差。有机碳养分的进入组合了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使农产品既高产又优质。例如小番茄甜度提高33%,南方大棚哈密瓜的甜度达到18~19。发现灾害后及时灌施液态有机碳肥,可使农作物在短时间内恢复长势,取得较好收获。施用有机碳肥的豆科作物不倒伏,根瘤变软甚至变空,而产量却提高30%左右。这证明只有缺碳的土地豆类根瘤才是硬的,即当季根瘤中的有机氮并没有被利用。在大豆产区推广应用有机碳肥,我国油料作物的被动局面就有望改变。
(8)有机碳肥护航土地永续耕作
靠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可以培肥地力。实施碳循环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施用传统有机肥(商品)、使用农家肥(堆肥和水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施上述传统的碳循环措施难度越来越大,土地缺碳,土壤贫瘠,农作物在病态中生长。有机碳肥产业就是建立大物质循环的产业。小的碳循环被破坏了,应顺势而为,建立起以有机碳肥为核心的大的碳循环。
(9)有机碳肥产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首先表现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方面。当有机碳肥年产达到3000万吨时,全国每年可减排COD400万吨。其次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改善方面。有机碳肥是高效土壤调理剂。常态化施用有机碳肥,土壤物理结构优化,水气热协调,有机、无机养分均衡,生物多样性发展,土壤恢复生命力,提高自净能力,农作物郁郁葱葱,两者之间形成强大的循环气场,空气净化,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还给我们一个洁净清纯的大气环境。土壤团粒化,壤土层增厚,持水能力增强,有效缓解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轻径流,既保护了土地,又减少对河流湖泊的污染。有机碳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能使化肥利用率提高30%~50%,这就相应减少了化肥的挥发和流失,可大大减轻湖泊和近海富营养化的程度。
专家简介
李瑞波,1944年生,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1997年创办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现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国行业协会科技贡献奖、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等。任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农科院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开始研发生物腐植酸,以生物腐植酸技术为核心开发多项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二十世纪末把生物腐植酸技术成功地规模化地应用于水产养殖,是我国“以防为主,科学治水”养殖技术的倡导者之一。2008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研发了零污染生态垫床养猪技术,集循环经济、环保和高效益于一体。2012年,把生物腐植酸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提出“生物腐植酸功能的核心是水溶有机碳和功能微生物”,提出植物有机碳营养“两通道说”,首次质疑关于矿物质营养进入(植物内部)唯一形态是离子态的传统观点,认为有机无机组合零电价态的矿物质营养才是高效的合理态,为土地永续耕作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些创新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新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中。
关于富碳农业的倡议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农业被“化学农业耕作模式”所主导,传统的“全民积肥”的养地模式逐渐式微,农田年复一年地被化肥和化学农药所覆盖。于是一系列恶果不断显现:土地板结、沙化或盐碱化,大面积良田沃土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成了沙尘暴的源头。包括土传病害在内的各种农业病害频仍。据官方近年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仅有1.8%,而世界公认的宜耕土地有机质含量必须大于3%。如果“化学农业耕作模式”前的“全民积肥”时代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那么在这40余年时间内耕地有机质含量掉下了1.2个百分点,也即平均每年下降0.03个百分点。如果这个势头不遏止,二十几年后我国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将掉到1%以下,这是一种赤贫的土地,农业生产的土壤基础将不复存在! 怎样遏止耕地贫瘠化的势头?这就必须实行适合国情的明确而有实效的新农业模式—富碳农业。这样才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恢复土地的生机和生产力,给子孙后代留下足以与世界农业强国比拼的农业遗产。
富碳农业的含义是:贮碳于土,存碳于农作物。实行农业物质循环和生物动力技术以培养地力,使土地永续耕作;发展光碳农业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纳利用。从而构建对环境友好的农产品高产健康的大农业体系。
我国农业大而弱,症结就在缺碳!不正视这一点,就无法振兴农业。对比我们既要有近忧,更要有远虑。举国家之力推动富碳农业,实现对世界农业强国的弯道超车!这就是我们的倡议。
袁东来、李瑞波
2022年8月22日
人民网特别报道:
2023年05月31日08:5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农业被“化学农业耕作模式”所主导,传统的“全民积肥”的养地模式逐渐式微,农田年复一年地被化肥和化学农药所覆盖。于是一系列恶果不断显现:土地板结、沙化或盐碱化,大面积良田沃土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成了沙尘暴的源头。包括土传病害在内的各种农业病害频仍。据官方近年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仅有 1.8%,而世界公认的宜耕土地有机质含量必须大于 3%。如果“化学农业耕作模式”前的“全民积肥”时代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3%,那么在这 40 余年时间内耕地有机质含量掉下了 1.2 个百分点,也即平均每年下降 0.03 个百分点。如果这个势头不遏止,二十几年后我国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将掉到 1%以下,这是一种赤贫的土地,农业生产的土壤基础将不复存在!
怎样遏止耕地贫瘠化的势头?这就必须实行适合国情的明确而有实效的新农业模式—富碳农业。这样才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恢复土地的生机和生产力,给子孙后代留下足以与世界农业强国比拼的农业遗产。
富碳农业的含义是:贮碳于土,存碳于农作物。实行农业物质循环和生物动力技术以培养地力,使土地永续耕作;发展光碳农业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纳利用。从而构建对环境友好的农产品高产健康的大农业体系,这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业大而弱,症结就在缺碳!不正视这一点,就无法振兴农业。对此我们既要有近忧,更要有远虑。举国家之力推动富碳农业,实现对世界农业强国的弯道超车!这就是我们的倡议。
倡议人:
朱昌雄(中国农业科学院 )
夏广志(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袁东来(北京交通大学 )
胡建新(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 )
王淑平(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李瑞波(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 )
2023 年 4 月
附李瑞波文:《富碳农业是国家“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抓手》
富碳农业是国家“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抓手
李瑞波
地球的碳循环是由大循环进入小循环的。大循环也称地质循环,是指碳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以多种含碳物质的形式互相转换和迁移的过程。小循环即生物循环,指生命物质与大气之间以 CO2 形式进行交换的过程。与生物和人类关系最直接的是生物循环。生物循环除了自然界各物种的生长与消亡及互相之间的复杂关联而外,人类的农作模式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僅就农业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作简单介绍,并阐明“富碳农业”的必要性。
土壤是“贮碳库”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一环。土壤中所含的碳几乎是植被和大气所含碳之和的两倍,而大气中碳约有 14.5%被植被所吸收,其中一半多通过植被循环到土壤,土壤中也有相近的量转化循环到大气中。所以土壤还起着碳循环“反应器”的作用:土壤是健康的,全球碳循环在土壤这个环节就畅通,如果土壤不健康,全球碳循环就不畅通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是衡量土壤健康状态和贮碳水平的标志。
以土壤耕作层0.45米,土壤容重为1.3克/立方厘米计。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个百分点,每亩耕地含碳量即增加 2.6吨,全国20亿亩耕地就多固碳52亿吨!
土壤承载的植被,在光能的驱动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植被生物量越大,这种转化功能就越强,对二氧化碳的吸纳量也就越大。
这就是植物的持碳功能,而这种功能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息息相关。在同等合理利用化肥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决定农作物的生物量及其持碳量(碳汇)。
以下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短期作物碳汇关系计算表
人类的耕作方式极大地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我国近半个世纪的农业史证明:实行化学农业耕作方式,会耗尽土壤有机质,不但使农作物低产,还使地球碳循环中日益频密的碳排放得不到土壤顺畅的收纳和转化,从而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沉痛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农业必须回归生物质循环并利用现代科技高效地有效地促进生物质中碳形态的转化补充土壤不断被消耗的碳(有机质的主体),多渠道多层面地对耕地实行碳覆盖,这就是抓住以下碳汇公式中的关键增量:
农业净碳汇=农业总碳汇-农业总碳排放
这个公式“农业净碳汇”是结果,是目标,只看“减量”即“农业总碳排放”,就会得出必须实行“低碳农业”的结论。但从“增量”即“农业总碳汇”来看却会得出必须实行“富碳农业”的结论。其实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增量,在“农业总碳汇”。要增加农业总碳汇就必须实行农业物质循环。不但农作物的秸秆残渣必须处理还田(而不是焚烧),而且畜禽养殖的排泄物也必须充分无害化肥料化还田(而不是排放),这就在增加“农业总碳汇”的过程中,把“农业总碳排放”降下来了,另外还要大力推进“光碳农业”,利用新技术给农作物补光补碳(CO2),增加农作物总生物量,也是增加“农业总碳汇”的措施。“农业净碳汇”就在这一增一减之中升上去了。所以“低碳农业”的口号喊不得,工业生产和社会活动要低碳,而农业要富碳。只有实行“富碳农业”我们 20 亿亩耕地才会越养越肥,我们才能为高速运转的中国列车打造坚实的农业“底盘”,我们国家的“碳中和”目标才能实现!
李瑞波:化腐朽为神奇的高工
2004-07-08 作者:李瑞滨;陈惠强 稿件 来源:农民日报
作物秸秆、木屑、蔗渣、糖厂酒精废液等各种有机废弃物,经过特殊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取,就成为了富含活性腐植酸、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有益微生物种群的生物腐植酸,每吨售价8000元到15000元。这个变废为宝的“金指头”就是高级工程师李瑞波和他创办的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
为了理想,50岁时他炒了自己鱿鱼李瑞波1944年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四都镇,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到了1994年,他已经是深圳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曾在一年内,李瑞波处理了5起人为事故,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60多万元。
李瑞波陷入了深思,是继续当“救火队长”,混到55岁退休,还是另辟新路,自己创出一番事业呢?李瑞波选择了重新开始,他辞去了年收入20万元的总经理职务,时年他50岁。李瑞波用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最后定位于发展生物腐植酸。在当时的中国,生物腐植酸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而把生物腐植酸作为一种商品,则完全是一个新的领 域。
“在一个新领域的发展是比较艰苦的,但是这就有可能站在前头,越艰苦,越没人做,越可能成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现代农业刚起步。”李瑞波看好生物腐植酸的利用前景。
大学里学的是机电专业,从来没有接触过腐植酸这个行业的李瑞波,为了研制生物腐植酸开始了钻研、学习。厚达几百页的专著,他一啃就是几天几夜。为了试验发酵池的效果,他还亲自拿起了工具,当起了建筑工人。终于,1996年初,第一批合格的腐植酸产品出来了,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二次创业,儿子的结婚钱成了启动资金就在这时,家乡诏安县一位领导打电话给他,热情地邀请他到诏安投资。面对家乡的邀请和家里人的坚决反对,李瑞波只说了一句“人生难得几回搏”。爱人流着泪,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5万元私房钱和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13万元拿给李瑞波。带着一股重新创业的激情,李瑞波一个人回到了诏安。
1998年,李瑞波注册成立了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1999年4月,第一批产品走下了生产线。李瑞波带着新产品,到处进行推广。有一次,李瑞波独自来到了位于偏僻海岛的一个育苗场。由于对生物腐殖酸这种新产品不理解,育苗场老板对他不理睬,没人安排他睡觉的地方,他就在门房地板上随便一躺;没人叫他吃饭,他就啃自己带去的面包,一住就是20多天。艰辛的付出没有白费,一次突然的发病,使育苗场的7池虾死了5池,剩下的2池就是用了李瑞波的腐殖酸,减少经济损失20多万元。这使育苗场老板对李瑞波感激无比,把他捧为座上宾。
李瑞波对农村凝聚了深厚的感情,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诏安县是“中国青梅之乡”,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青梅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为帮助果农走出困境,李瑞波亲自深入山区各果园,采集土壤样本,进行详细化验,据此研制出专用液肥,并多次举办讲座,无偿提供产品给果农试验,终于使诏安青梅重焕生机。对于一些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农户,李瑞波更是无偿地给予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腐殖酸产品被人们认同了,市场打开了。公司成立5年来,成功开发了三个系列的15种产品,平均每年有2—3个新产品问世,其中大部分属国内首创新产品,而水产养殖系列产品的应用,更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成为世界上至今惟一成功地把腐植酸产品大批量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企业。如今,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的产品远销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10多个省市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产值和销售值每年翻一番。而李瑞波本人,也成为了我国腐植酸界公认的实干型专家,现任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最美环保人李瑞波:锲而不舍钻研 引领环保新潮
专题 2014-07-16 00:20 http://www.zznews.cn/
李瑞波现任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94年毅然辞去国营企业老总职务,从事环保和农业的新兴专业——生物腐植酸的研发,1997年带着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回乡创办企业。
生物腐植酸是一门新兴学科。李瑞波凭着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虚心的学习态度,锲而不舍地钻研,对生物腐植酸制造工艺的独特建树,令同行侧目。特别是对有机废水的回收利用技术、对有机肥发酵工艺的创新以及把生物腐植酸应用于零排放生物发酵床养猪、把生物腐植酸规模化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的“科学治水”等等,都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
2013年,李瑞波被评为中国优秀创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