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义洲,男,医学博士,免疫学研究员,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计划”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年,邹义洲考入原湖南医学院。毕业后,他在原湖南医科大学获医学免疫学硕士学位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免疫学博士学位。1999年,他受邀到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移植免疫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晋升该校的助理教授和资深研究员。
学术兼职:
1、美国主要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会协会(ASHI)会员。
2、获美国主要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实验室(ABHI –HLA)主任证书。
3、美国免疫学专家协会(AAI)会员。
4、中国器官移植学会基础学组委员。
5、中国输血协会HLA专家委员会常委。
6、中国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移植免疫学组委员。
7、湖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8、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一审评委。
9、应邀为10余种国际学术期刊担任审稿人。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从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A(MICA)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主要从事以MICA为代表的移植免疫学的研究,首次提出MICA基因多态性与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及观点,首次应用液态芯片技术设计了MICA多态性抗体检测系统,首次在被排斥的肾移植物表面酸洗液中检测到MICA抗体,发现MICA抗体与器官一直免疫排斥有关,开创了MICA移植免疫的研究领域。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科技重点项目1项。
主要研究成果有:
围绕MICA基因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抗MICA抗体与等位基因错配在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与病理学业机理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人类抗MICA抗体及其与肾移植物免疫排斥的相关性。
“抗移植抗原(MICA)抗体的发现及其在移植配型临床应用”获得了2014年中国侨联创新成果奖。
发明专利:
1、一种采用等位基因RNA等温扩增法来快速检测BRAF基因突变的方法 专利号:201310571950 发明(设计)人:张万明;易银沙;朱海强;李娜;刘彩云;袁炳秋;吴小宁;邹义洲;曹蓬荣
先后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28篇学术论文,总引用数超过700次,其中最高单篇引用次数为184次。 受到了该研究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和杂志的多次点评和引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CI医学刊物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 篇,Blood (并列) 1篇,Journal of Immunology 1篇; 还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mmunogentics, TissueAntigen, Human Immunolgy, Transplant Immunology, Current Opinion of Organ Transplant,Tissue Antigen 等医学刊物发表15篇学术论文。受邀为三个国际主流专业期刊撰写综述并发表。
发表论文:
1 蠕虫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明英姿; 邹义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06-20
2 MICA分子在器官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李婷婷; 邹义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04-20
3 肾移植受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 优先出版 刘丹 胡娟 刘萍 罗伟光 李婷婷 郭靖 明英姿 邹义洲 器官移植 2015-03-31 12:33
4 肾移植受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 优先出版 刘丹; 胡娟; 刘萍; 罗伟光; 李婷婷; 郭靖; 明英姿; 邹义洲 器官移植 2015-03-31 12:33
5 双侧髂动脉搭桥术后高HLA抗体受者行再次肾移植一例 明英姿; 刘洪; 邵明杰; 庄权; 叶少军; 佘兴国; 牛英; 叶啟发; 邹义洲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5-02-25
6 血管内皮细胞MICA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 邹义洲; 秦志强; 罗奇志; 霍治; 余平 生命科学研究 2010-06-30
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A(MICA)在人体器官移植免疫中作用研究 邹义洲 中南大学 2010-05-01
8 MICB抗体MASA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樊一笋; 张学光; 欧阳俊; 邹义洲; 顾国浩; 侯建全 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8-10-01
9 湖南汉族肾移植受者MICA*008/A5.1基因与HCMV感染的关系 黄柏胜; 罗奇志; 李立新; 梅冰; 邹义洲; 邬力祥; 余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8-30
10 初步建立丝虫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邹义洲; 孙德建; 刘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02-29
11 疟疾患者治愈后细胞免疫应答和特异抗体水平研究 邹义洲; 燕美玉; 张湘君; 唐来仪; 段绩辉; 邓胜平; 李庆俊; 郭实士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9-12-30
12 用ARMS/PCR-SSP方法对湖南籍汉族人HLA-A座位多态性分析 邹义洲; 郭实士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07-30
13 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其计算器程序 刘文; 孙伟; 邹义洲 实用预防医学 1999-04-30
14 R×2卡方显著性检验及其计算器程序 邹义洲; 刘文; 孙伟 实用预防医学 1999-04-30
15 应用三种计算器进行u检验编程计算方法 孙伟; 刘文; 邹义洲 实用预防医学 1999-04-30
16 湖南省丝虫病数据库的建立 邹义洲; 刘文; 段绩辉; 张湘君; 郑军; 龙浩宇 实用预防医学 1998-10-25
17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段绩辉; 李庆俊; 李正祥; 唐来仪; 邹义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8-08-30
18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的抽样调查 段绩辉; 唐来仪; 白晓蓉; 李正祥; 邹义洲; 石帮龙; 王文彪; 肖和平; 文鸿旺; 姚本旺; 雷友忠; 彭正贵; 唐学平; 黄正华; 易祥; 李发宇; 黄太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11-15
19 用正交试验选定ELISA实验因素 邹义洲; 王志勇 实用预防医学 1995-03-30
20 IFAT在丝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邹义洲; 白晓蓉; 唐来仪; 方宇; 欧阳厚坤; 段绩辉; 李正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5-03-30
21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及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李正祥; 段绩辉; 唐来仪; 白晓蓉; 邹义洲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4-12-30
22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中小学生丝虫抗体水平监测 谢鹤元; 唐光宜; 李立成; 邹义洲; 姚本旺; 李日昌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3-07-02
23 R×2卡方检验的计算器程序 邹义洲; 张新雄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1-12-31
24 长沙市暂住人口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段绩辉; 李正祥; 童家政; 邹义洲; 欧阳厚坤; 白晓蓉; 喻利容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0-12-31
学术交流:
1、曾担任第15次和16次国际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协会MICA研究组协作召集人(2007~2012)。
2、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主持来自7个国家20多个HLA实验室的代表参加MICA课题协作,在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20余次。
荣誉奖励:
1、“抗移植抗原(MICA)抗体的发现及其在移植配型临床应用”获得了2014年中国侨联创新成果奖。
2、“抗移植抗原(MICA)抗体的发现及其临床器官移植配型中的应用”获第五届侨界贡献奖。
抗移植抗原(MICA)抗体的发现及其在临床器官移植配型中的应用
MICA抗原是一种表达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分子,由于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拥有完全相同的MICA等位基因的概率低于10%。中南大学邹义洲教授从1999年开始从事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应用液态芯片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制成MICA多态性抗原-抗体检测系统,发现了人体抗MICA抗体,并在肾移植物酸洗液中检测到了抗供者特异性的MICA抗体。研究表明MICA抗体与肾移植物的免疫排斥有相关性,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对临床器官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和术后免疫学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为推广MICA移植抗原在临床移植配型中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1)提出人群MICA基因的多态性与器官移植排斥有关,将MICA基因多态性的DNA分型与MICA抗体的检测作为器官移植配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邹义洲研究团队从事移植免疫研究十余年,发现了一种与器官移植排斥相关的新型抗体(MICA抗体),开创了MICA移植免疫的研究领域,并提出肾移植前的配型应包括MICA在内的HLA和非经典HLA的组织相容性共同配型。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与MICA有关的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新英格医学杂志>>(SCI-IF=52)发表的论著在移植免疫学业领域获得高度的评价。
(2)应用液态芯片技术设计了MICA-Allo抗体检测系统
液态技术属于蛋白质生物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联合检测技术。其技术平台是MASA(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多功能悬浮点阵仪),核心技术是把微小的胶乳颗粒(5~6微米)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染色,构成100种微球点阵。然后将多态性MICA重组蛋白分子分别以共价键方式交联到不同荧光色的微球上。应用时,把不同编码的微球混合在一起与血清反应,再通过荧光素(PE)标记的羊抗人IgG染色,最后通过液态芯片检测仪(Luminex)读取悬液芯片的数据。检测结果的电子数据信息可与程序化的软件对接,并可实现全自动化的计算和分析。该技术可以在同一次检测的样品中分析出多达100种抗体。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该系统对血清中MICA-Allo抗体的快速检测流程如下图。
(3)开发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MICA-Allo抗体检测试剂盒应用于肾移植前的配型
选择中国民族常见的13种MICA等位基因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悬液芯片的抗原材料,邹义洲教授科研团队开发出了适合我国民族特色的MICA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多抗原液态芯片的装配。为当前临床肾移植前的移植配型增加了一免疫学评价指标,结合MICA基因分型试验,可以为临床移植前的风险评估提供更充分的配型数据,为器官移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避免排斥反应和廷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专家简介
邹义洲,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计划”专家。中国输血协会HLA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移植免疫学组委员。湖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主要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会(ASHI)协会会员,获美国ABHI–HLA实验室主任证书,曾担任第15次和16次国际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协会MICA研究组协作召集人(2007~2012)。美国免疫学专家协会会员。
邹义洲:医学研究道路永无止境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他是我国第一位获得美国和欧盟认证的临床器官移植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配型实验室主任证书的移植配型专家;他研究的项目“抗移植抗原(MICA)抗体的发现及其在移植配型临床应用”获得了2014年中国侨联创新成果奖;他为医学界发现人体抗MICA抗体和后来制成试剂盒在全世界20多个移植免疫实验室推广应用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他就是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湘雅)免疫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邹义洲。
“预防移植排斥反应,临床器官移植和HSCT的供——受者组织相容性配型至关重要。解决排斥反应还有许多研究要做,只有潜心投入,才能有新发现。”邹义洲说。
1979年,邹义洲考入原湖南医学院。毕业后,他在原湖南医科大学获医学免疫学硕士学位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免疫学博士学位。1999年,他受邀到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移植免疫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晋升该校的助理教授和资深研究员。在那里,他得到了名师的指点,作为研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其论文在国际移植免疫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问题只要客观存在,就一定能有解决的办法。” 邹义洲说,如重组蛋白使一种应用悬液芯片技术来检测多抗原高精度的抗原表位受到了干扰,导致检测系统对抗体特异性检测出现问题,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最终从睡梦中意识到重组蛋白糖基化是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他改变了蛋白质生产方式。 邹义洲还发现了导致人类产生器官移植免疫反应的新的抗体——抗MICA抗体,通过对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发现MICA抗体与肾移植排斥反应有相关性。该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并配发专家评述。这一发现已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前的配型实验,为选择合适的供体,避免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研究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回国后,邹义洲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血管内皮细胞新移植抗原”,并入选湖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入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团队,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移植免疫实验室,培养了移植免疫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同时担任了临床器官移植和HSCT的医学顾问。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2015年04月16日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