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秋梅,女,藏族,西藏拉萨市人,1965年出生,博士,研究员,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政协西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0年度)获得者。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
1991年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修学习。
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北京中科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
在此期间,曾于2000年5月至8月,在尼泊尔国际山地中心学习山地农业发展理论和进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
2000年10月以后,在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完成了“生物能量学”等全部课程。
2003年,姬秋梅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牦牛放牧系统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2项,中科院院区合作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重点项目3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项,同时主持完成了“春晖计划”留学回国、国家外专局等渠道多项项目。
科研成果:
在科研工作方面:
对西藏畜牧业科研生产中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进行技术攻关研究,完成了:
①“产乳高峰期对牦牛补饲以提高牦牛产乳量”的研究,试配和筛选出最佳饲粮配方,使得牦牛的个体产乳量可提高40%;
②通过“牛皮蝇对牛革危害的调查”,评价了由于牛皮蝇病在牛革加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
;③“藏绵羊干死毛含量”调查;首次提出了西藏草地型绵羊羊毛中干死毛含量,对品种的选育和纺织业提供了基础数据。
④“转基因牦牛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研究成果参加了第一届国际牦牛学术研讨会,同时获得西藏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⑤主持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重点研究项目“SOD粗品的研制”,研究出了西藏不同家畜中SOD含量和SOD粗品生产技术,为我区家畜血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⑥主持完成自治区重点研究项目“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和生产性能退化分析”和“林周县牦牛本品种选育”总结工作,提出了西藏牦牛生产性能退化的幅度以及防治退化的具可操作性的措施。
在学术创新方面:
姬秋梅积极克服西藏科研条件和水平相对滞后的限制,通过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国际家畜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并紧密结合西藏畜牧业科研和生产特征,积极引进和创新适合西藏畜牧业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方法,对草地畜牧业的研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创新研究成果:
①首次划分了基于统计学结果的六个西藏畜牧业生产系统,区划结果较为合理,对西藏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持续发展西藏畜牧业提供了参考。
②草地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畜牧业发展研究中的应用为西藏草地的小尺度研究提供了实用、方便且准确的方法,用非线性分析技术发展了西藏主要草地类型的DM非线性估测模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野外测定费时、费财和遥感测定较为粗略等缺陷,应用草地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各畜牧业生产系统内的能量分布状况,为西藏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技术。
③牦牛能量流动体系的发展的研究,首次建立了较为系统、合理的牦牛能量流动体系,确立了适合于牦牛各种生产的能量转换公式,为今后西藏其它家畜品种生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模式和参考。
④曲面响应法的应用,为各种最优试验设计以及牧业生产中投入产出预测提供了方法。
⑤用计算机界面技术研究家畜生产系统和系统的动态监测,首次发展了牦牛生产系统的计算机拟态模型,模拟了牦牛将草地的干物质转化成畜产品的能量流动过程,增强了家畜生产的系统概念。牦牛生产系统计算机拟态模型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为其它家畜生产系统提供了一种宏观和微观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技术。
在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姬秋梅坚持以身作则、榜样引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清正廉洁,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十多年来,在西藏畜牧业科研中辛勤耕耘,特别是在牦牛生产系统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十几篇论文先后发表于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多篇论文被选入国际会议论文集,为西藏的“三农”工作献计献策,为西藏畜牧科研辛勤耕耘,为西藏牦牛科研走向全国和世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发表论文:
1 西藏牦牛mtDNA ATP8全序列测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琴; 柴志欣;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宋乔乔; 钟金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15
2 西藏牦牛mtDNA ND5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优先出版 海汀; 张成福; 信金伟; 姬秋梅; 柴志欣; 曾贤彬; 钟金城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1-14 16:51
3 西藏牦牛mtDNA ND5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优先出版 海汀; 张成福; 信金伟; 姬秋梅; 柴志欣; 曾贤彬; 钟金城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1-14 16:51
4 西藏牦牛mtDNA ND6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海汀; 柴志欣; 张成福; 信金伟; 姬秋梅; 曾贤彬; 钟金城 家畜生态学报 2014-11-15
5 西藏牦牛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宋乔乔; 钟金城; 张成福; 信金伟; 姬秋梅; 柴志欣 兽类学报 2014-11-15
6 牦牛肉在发酵过程中pH值及微生物的变化 周玉春; 张丽; 孙宝忠; 姬秋梅; 余群力; 达娃央拉; 李海鹏; 谢鹏; 郭兆斌; 王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08-31
7 适宜宰后成熟时间提高牦牛肉品质 张丽; 王莉; 周玉春; 孙宝忠; 余群力; 姬秋梅; 郭兆斌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8-08
8 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HSFY2、DAZAP2基因表达的研究 柴志欣; 王侠;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6-28
9 西藏牦牛mtDNA 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武志娟;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张强; 钟金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06-28
10 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郭娇; 信金伟; 姬秋梅; 张成福; 柴志欣; 钟金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25
11 西藏牦牛mtDNA COⅡ基因序列特征及系统进化分析 优先出版 郭娇; 钟金城; 姬秋梅; 信金伟; 张成福; 柴志欣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5-23 11:26
12 西藏高原中部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 除多; 普布次仁; 德吉央宗; 姬秋梅; 唐洪 山地学报 2013-11-15
13 藏北草地地上生物量及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除多; 德吉央宗; 普布次仁; 姬秋梅; 唐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13-11-15
14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的分析研究 钟金城; 姬秋梅; 柴志欣; 刘仲娜; 曾贤彬; 宋乔乔; 杨琴; 马志杰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15 牦牛和犏牛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调控 曾贤彬; 姬秋梅; 马志杰; 刘仲娜; 杨琴; 宋乔乔; 钟金城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16 犏牛和牦牛睾丸的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研究 曾贤彬; 姬秋梅; 马志杰; 刘仲娜; 杨琴; 宋乔乔; 钟金城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17 西藏牦牛mtDNA COⅡ全序列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郭娇; 钟金城; 姬秋梅; 信金伟; 张成福; 柴志欣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18 西藏牦牛mtDNA ND5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海汀; 钟金城; 姬秋梅; 信金伟; 张成福; 曾贤彬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19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宋乔乔; 赵上娟; 姬秋梅; 柴志欣;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20 西藏典型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特征 除多; 普布次仁; 德吉央宗; 姬秋梅; 唐洪 草业科学 2013-07-15
21 西藏高原典型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 优先出版 除多; 德吉央宗; 姬秋梅; 唐红 国土资源遥感 2013-07-04 14:38
22 西藏牦牛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 优先出版 李铎; 柴志欣;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遗传 2013-01-05 11:07
23 西藏牦牛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李铎; 柴志欣;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 2012-11-30
24 西藏牦牛mtDNA cytb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姬秋梅; 唐懿挺; 张成福; 柴志欣; 赵上娟; 信金伟;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11-15
25 西藏牦牛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 张成福; 徐利娟; 姬秋梅; 信金伟; 钟金城 生态学报 2012-03-08
26 西藏牦牛ADD1基因第2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序列分析 柴志欣; 罗晓林; 赵尚娟;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1-26
27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赵上娟; 陈智华; 姬秋梅; 柴志欣;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2-01
28 西藏牦牛的RAPD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柴志欣; 赵上娟;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10-15
29 牦牛MC1R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分析研究 唐懿挺; 钟红梅; 姬秋梅; 张成福; 柴志欣; 赵尚娟; 白雪; 信金伟; 钟金城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6-26
30 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钟金城; 柴志欣; 姬秋梅; 赵尚娟; 徐利娟; 唐懿挺; 张成福; 信金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25
31 藏北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现状及雪灾应对策略 赵景学; 曲广鹏; 姬秋梅; 尚占环 草原与草坪 2011-04-20
32 牦牛OB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唐懿挺; 姬秋梅; 张成福; 柴志欣; 赵上娟; 白雪; 信金伟; 钟金城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3-26
33 西藏帕里牦牛本品种选育研究 姬秋梅; 达娃央拉; 洛桑; 张成福; 信金伟; 张强; 索朗达; 巴贵; 阚向东; 顿珠平措; 向巴卓嘎 西藏科技 2011-02-25
34 放牧条件下西藏帕里牦母牛初配体重及体重指数测定研究 姬秋梅; 达娃央拉; 信金伟; 张强; 张成福; 洛桑; 阚向东 西藏科技 2011-01-25
35 牦牛MOET技术研究进展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达娃央拉 中国牛业科学 2011-01-15
36 不同处理对西藏牦牛超数排卵的影响研究 姬秋梅; 贾银海; 苏雷; 张成福; 信金伟; 张晓霞; 林子郁; 达娃央拉; 张强; 洛桑; 阚向东 草业与畜牧 2011-01-15
37 西藏牦犊牛早期生长发育潜力研究 姬秋梅; 达娃央拉; 张成福; 索朗达; 张强; 信金伟; 巴贵; 洛桑; 阚向东; 向巴卓嘎 草食家畜 2010-12-25
38 西藏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信金伟; 张成福; 张强; 姬秋梅; 达娃央拉; 钟金城 四川畜牧兽医 2010-12-15
39 西藏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信金伟; 张成福; 钟金城; 张强; 姬秋梅; 洛桑; 阚向东; 达娃央拉; 顿珠平措; 巴贵; 索朗达 中国牛业科学 2010-11-15
40 西藏牦牛生产系统特征、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姬秋梅; 达娃央拉; 洛桑; 张成福; 张强; 信金伟; 索朗达; 巴贵; 阚向东 中国牛业科学 2010-11-15
41 利用MODIS数据估算西藏高原地表植被覆盖度 除多; 次仁多吉; 王彩云; 姬秋梅; 德央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10-15
42 西藏牦牛mtDNA cytb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其系统进化 唐懿挺; 姬秋梅; 张成福; 柴志欣; 赵尚娟; 钟金城 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 2010-10-14
43 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研究及聚类分析 徐利娟; 钟金城; 杨万远; 马志杰; 穆松; 姬秋梅; 张成福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6-25
44 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分析 徐利娟; 钟金城; 杨万远; 马志杰; 穆松; 姬秋梅; 张成福 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9-10-10
45 西藏“一江两河”农区草业发展探讨 尚占环; 姬秋梅; 多吉顿珠; 后源; 郭旭生; 丁路明; 龙瑞军 草业科学 2009-08-15
46 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 姬秋梅; 普穷;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瓦曲吉; 张永清; 洛桑 畜牧兽医学报 2003-07-23
47 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产毛性能及毛绒主要物理性能研究 姬秋梅; 普穷;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娃曲吉 中国畜牧杂志 2001-07-19
48 中国牦牛品种资源的研究进展 姬秋梅 自然资源学报 2001-11-15
49 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姬秋梅; 普穷;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瓦曲吉; 张永清; 洛桑 中国草食动物 2000-10-30
50 帕里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姬秋梅; 普穷;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娃曲吉; 张永清; 洛桑 中国草食动物 2000-12-30
51 西藏三大优良牦牛类群产乳性能及乳品质分析 姬秋梅; 普穷;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瓦曲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0-08-10
52 超氧化歧化酶 姬秋梅; 张永清; 达娃央啦; 杨荣光 西藏科技 2000-06-30
53 不同家畜红细胞Cu,Zn--SOD活性的分析 姬秋梅; 张永青; 达娃央拉; 杨荣光 西藏科技 2000-08-30
54 牦牛皮蝇对牛革危害的调查报告 安继升; 姚海潮; 姬秋梅; 黄海波; 高永诚 中国牦牛 1990-12-30
55 西藏牦牛mtDNA ATP8全序列测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琴; 柴志欣;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宋乔乔; 钟金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15
56 氮、钾施用量及比例对超级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姬秋梅 广西大学 2013-06-01
57 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分析 徐利娟; 钟金城; 杨万远; 马志杰; 穆松; 姬秋梅; 张成福 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9-10-10
58 西藏牦牛mtDNA cytb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其系统进化 唐懿挺; 姬秋梅; 张成福; 柴志欣; 赵尚娟; 钟金城 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 2010-10-14
59 西藏牦牛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李铎; 柴志欣; 姬秋梅;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 2012-11-30
60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的分析研究 钟金城; 姬秋梅; 柴志欣; 刘仲娜; 曾贤彬; 宋乔乔; 杨琴; 马志杰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61 牦牛和犏牛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调控 曾贤彬; 姬秋梅; 马志杰; 刘仲娜; 杨琴; 宋乔乔; 钟金城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62 犏牛和牦牛睾丸的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研究 曾贤彬; 姬秋梅; 马志杰; 刘仲娜; 杨琴; 宋乔乔; 钟金城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63 西藏牦牛mtDNA COⅡ全序列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郭娇; 钟金城; 姬秋梅; 信金伟; 张成福; 柴志欣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64 西藏牦牛mtDNA ND5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海汀; 钟金城; 姬秋梅; 信金伟; 张成福; 曾贤彬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65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宋乔乔; 赵上娟; 姬秋梅; 柴志欣; 张成福; 信金伟; 钟金城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 2013-09-18
66 应用VEGETATION/SPOT4遥感数据监测西藏草地变化 姬秋梅 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 2005-08-01
荣誉奖励:
1、获得国家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
2、 2008年,“西藏牦牛繁育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02年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4、 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5、 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
6、2011年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7、2011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8、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9、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杰出人物)奖。
10、2006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
11、2006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2、200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女科学家奖”提名奖。
13、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第四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14、2003年获得“现代科技理论成果优秀论文”一等奖及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牦牛半舍饲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采用半舍饲补饲+放牧的饲养方式,注意精粗比例,一般为七分草三分料,配套保温措施,实施牦牛半舍饲养殖,在冷季不仅能防止掉膘,同时犊牛还能够继续生长发育,母牛繁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可以降低牦牛掉膘和死亡。
注意事项:不要过度挤奶,注意补饲精料比例,注意保温及干草储备
适宜区域:牦牛分布区
技术依托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夺底路56号
邮政编码:850009
联系人:姬秋梅
联系电话:0891-6376731
电子邮箱:qiumei05@126.com
技术概述:由于牦牛发情主要集中在气候温暖、草料充足的夏秋季节,产犊集中在3 6月。由于此时草原牧草生长还不是旺盛期,哺乳母牦牛一般当年不发情,隔年产犊是青藏高原牦牛的主要繁殖特点。为了提高牦牛的繁殖率,在加强草料供给的前提下.利用生殖激素刺激可以对当年产犊的牦牛发情配种,实现一年产一胎。对当年产犊和前一年产犊的牦牛通过外源激素刺激使同期发情,受体母牦牛年龄3~12岁、牦牛群当年产犊或前一年产犊,体重15O kg以上,膘情均达中等以上。采用两次注射PGF2a法和LHRH—A3+PMSG法,观察发情情况,发情后第7天检查黄体。
注意事项:根据当地当年气候、草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期获得理想的结果。
适宜区域:青藏高原牦牛分布区
技术依托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夺底路56号
邮政编码:850009
联系人:姬秋梅
联系电话:0891-6376731
电子邮箱:qiumei05@126.com
2015年06月26日
技术概述:牦牛与奶牛相比,具有野性较强,易受惊,反应敏感等特点,加之牦牛以放牧为主,体重测定较为困难,尤其在野外,体重测定更为不易。目前利用体尺指标估测牦牛体重的数学模型为:体重(kg)=胸围2(m)×体斜长(m)×70,但是在品种、用途、膘情等条件不同情况下,体重估测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技术通过多1464头斯布牦牛体尺测定,建立了斯布牦牛体重估测数学模型,能较准确底估测斯布牦牛体重。具体为:
公牦牛体重 =胸围2(m)×体斜长(m)×69.19,R= 99.9%)
母牦牛体重 =胸围2(m)×体斜长(m)×71.01, R= 99.9%)
注意事项:胸围和体斜长测定要准确
适宜区域: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及其相邻地区斯布牦牛分布区域。
技术依托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夺底路56号
邮政编码:850009
联系人:姬秋梅
联系电话:0891-6376731
电子邮箱:qiumei05@126.com
本刊记者 孙聚成 2011年06月20日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六月的青藏高原,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进藏列车滑过绿茵茵的草原,旅客们目光所及之地,肥美的牧草蓬勃滋润,浓绿得让人心醉。镶嵌其中的犹如繁星点点的野花竞相开放,鲜明爽目。天边偶尔呼啸而过的兀鹫为坦荡的草原平添了一份情致。铁道两旁,誉有“高原之舟”的牦牛随处可见,它们在高原上一代一代繁衍生息,逍遥驰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牦牛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使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20多年来,一位瘦弱的女博士长期奔波在高原之上,解读牦牛的“生命密码”。
她,就是姬秋梅,一名土生土长的“老西藏”的第二代。
痴迷上牦牛的小女孩
姬秋梅出生在拉萨市当雄县的草原牧区。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全县面积10036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1050万亩,平均海拔4200米,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45%在当雄县境内,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当雄县河湖密布,牧草丰盛,环境优美,草原风光独特,是藏牦牛的天然牧场。
姬秋梅的父亲名叫姬纯礼,1954年5月11日,他跟随慕生忠将军,与其他1000多名工兵和10辆卡车一起,向着“生命禁区”世界屋脊进发,参加青藏公路的攻坚战。7个月零4天后,1954年12月15日,公路穿越喀喇昆仑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经过无边的草原,跨越长江源头和唐古拉山,终于修到了拉萨。后来,姬纯礼遇到了姬秋梅的母亲,一位纯洁善良的藏族女子,来自两个民族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新家庭。
姬秋梅在当雄牧区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很多时候,她会跟着牦牛,看牦牛吃草,然后带牦牛回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就知道牦牛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对牦牛有着特殊的感情。到10岁那年,父母把她送到了小学,她开始了自己的求知之路。
1988年,姬秋梅以优异的成绩从西藏民族学院农牧系毕业,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科所从事对牦牛的研究工作。为了解第一手资料,她主动要求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羊八井切玛乡畜牧草原综合实验点,担任农科院在该乡实施的“草场、畜医综合服务项目”执行人。那时间,姬秋梅是实验点唯一的女性,两年时间里,姬秋梅经常骑上自行车,走村串组,跟游牧民一起,实地了解畜牧饲料的枯荣,牦牛的生长过程,帮助当地牧民转变牲畜病了求神不求医的观念,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为她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期间,姬秋梅撰写了几篇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逐渐在西藏牦牛研究学术界崭露头角,并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永福教授的赏识。1990年,陈教授主动资助姬秋梅到中国农业大学进修一年,学习转基因技术。在陈教授的指导下,她结合自己的研究,撰写了《转基因牦牛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一文,系统讲述了用生物技术,对牦牛进行转基因研究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在1994年兰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牦牛学术研讨会上,姬秋梅的这篇论文得到了与会中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被收入这届研讨会的论文集;同年,这篇论文还获得了西藏首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那段青春岁月中,姬秋梅与畜科院的其它科研人员一道,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对全藏区的牦牛进行了系统普查,基本摸清了目前西藏牦牛总数量、分布情况及各地牦牛的基本性能。他们深入万里羌唐草原无人区,实地考察世界珍稀动物野牦牛的活动规律、生活习性。
自1997年第二届国际牦牛学术研讨会决定下届研讨会在拉萨举办以来,姬秋梅加快了对雪域高原牦牛的研究,与其它几位科研人员合作,于1997、1998年9至11月份,对西藏帕里、嘉黎、斯布三个优良类群的牦牛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和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产毛、产乳特点等,先后撰写了《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西藏嘉黎牦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分析》《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产乳性能及乳品质分析》《帕里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产毛性能及毛绒主要物理性能研究》等学术论文。
在2000年拉萨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牦牛学术研讨会上,姬秋梅与人合作,共为大会提供论文7篇,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2000年9月5日下午,姬秋梅在大会上交流了《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一文,她介绍说,这个项目是在了解目前西藏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牦牛畜群结构、生长发育状况、产肉、产乳、产毛、繁殖等生产性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测试和分析,弄清了各类群的品质特征,资源优势,产品质量,分析了西藏牦牛生产性能退化的幅度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退化措施,为西藏牦牛和草地等可更新资源充分利用和协调发展,发挥高寒牧区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牦牛业及草地畜牧业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牦牛资源奠定了基础。姬秋梅的精彩发言,博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姬秋梅刻苦好学的精神,以及她在牦牛研究学术领域的成绩不仅得到西藏自治区的肯定,也得到了一些国际友好组织的赞赏。尼泊尔加德满都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三个国际组织无偿资助她到秘鲁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9月10日,姬秋梅在北京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后,直飞秘鲁,在那里的一个高海拔家畜生产系统拟态模型里,在秘鲁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牦牛专业。
在秘鲁期间,先后有三位导师指导过姬秋梅的学业,她的导师都是高原家畜生态体系领域的世界级大师,在全球学术界都非常著名。其中一位导师还是南美动物营养学会的主席,世界银行的农业顾问。导师尽管声名赫赫,但特别热衷于社区工作,经常组织一些慈善活动,姬秋梅也经常应邀,为当地的青少年讲述中国西藏的故事,讲述喜马拉雅山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三位老师从不同的学术领域,系统全面地对姬秋梅进行了培养,极大地开阔了她的事业,拓宽了她的研究领域。同时,姬秋梅在参加大量社区活动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交流能力, 培养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类的爱心。
姬秋梅和导师在拉萨
把论文写在雪域高原上
学成回国后,姬秋梅的牦牛研究之旅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能让西藏农牧民过上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让他们的笑容更加灿烂,姬秋梅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了广阔的西藏牧区,而且20多年来从未改变过。现在,在西藏的牧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利用人工饲养牦牛“借腹生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将全部精力都花费在了牦牛身上的姬秋梅。她带领着一个科研小组,把经过精心培育的健康母牦牛的胚胎移植到了人工饲养牦牛(受体母牛)的子宫内,结果,通过胚胎移植的4头牦牛顺利产下了牦牛幼崽。这在科技界可是件大事,因为,胚胎移植技术在牦牛领域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
牦牛耐寒、耐苦、耐饥渴,然而,牦牛对各种恶劣自然环境无与伦比的耐受力,其实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被逼无奈”的结果。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优点。遇到自然条件持续发生恶劣的变化,牦牛的生产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西藏地区牦牛饲养从集体放牧逐渐发展为分户散养,牦牛数量持续增加,草畜矛盾日趋凸显,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牦牛生产性能的退化。
姬秋梅和她的团队的工作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
要解决牦牛品种退化的问题,繁育技术是很好的选择。在国际上一些科研机构相继开展牦牛胚胎移植的研究之时,姬秋梅的团队在牦牛的故乡也开始了此项研究,并率先取得了突破。他们选取优良的母牦牛供体,进行超排处理后,获得的胚胎移植到经过精心挑选的无繁殖机能疾病、无传染性疾病等健康的母牦牛的子宫内,通过“借腹怀胎”来培育具有优良性能的牦牛类群。这是西藏科研人员在牦牛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虽然该项研究还没有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但研究成果仍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推动了牦牛繁殖学科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科学放牧的重大问题,姬秋梅带领研究团队在西藏牦牛选育、高效养殖、牦牛半舍饲技术、放牧系统和生物能量分流等方面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对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牦牛本品种选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西藏全区的牦牛选育,牦牛半舍饲技术和高效育肥正在西藏的部分试点地区进行示范推广,为农牧民增收和牧业增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多年野外作业,高海拔地区的长途跋涉,高山缺氧的严酷环境,对本来心脏就不好的姬秋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长期超负荷地从事研究工作,致使心脏严重受损,最近两年,她迫不得已做了两次心脏手术,术后的她全然不顾医生的劝告,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无怨无悔地努力从事着牦牛研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长期的辛苦努力,姬秋梅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称赞。2011年1月11日,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评审委员会给予姬秋梅的评语是:姬秋梅研究员在西藏20年进行牦牛的资源调查,品种选育、转基因文库构建及牦牛胚胎移植,并应用草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起牦牛生产系统管理、动态监测与舍饲技术,成果显著。
在颁奖典礼上,姬秋梅发表了演讲,她深情地把自己长期研究牦牛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表达。她说,牦牛既是青藏高原的象征,又是藏族牧业的象征,同时也是西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牦牛藏语称“诺尔”,意为“财富”或“宝贝”。藏族之所以称牦牛为“宝贝”,是由于牦牛为传统的藏族社会提供了人们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地方都没有像在西藏对牦牛那么重视,现在牦牛是唯一一种能够把海拔4500米以上的光、热、水转化成畜产品提供给人类,在西藏,没有牦牛就没有西藏特色的畜牧业。
搞科研的姬秋梅,她心中想的始终是西藏人民,她把科研论文写在了雪域高原上。
甘当炭火的藏族女儿
姬秋梅的父亲非常开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非常民主,经常鼓励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姬秋梅非常喜欢牦牛,而且从开始选择专业到现在的20多年间,一直在坚持做。她常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非常幸福。
因为热爱牦牛研究事业,姬秋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1998年,姬秋梅考入中科院读硕士,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每门功课的学分都达到要求,可申请读博士,于是她要求攻读博士。姬秋梅说:“我们班里有许多人是清华、北大毕业生,他们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可我呢,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姬秋梅第一年每个晚上只睡5个小时,其它时间全用于学习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12月学成归来,跟她同班的许多同学,那时才开始考博士。
谈起她取得的成绩时,她很谦虚,说这都是因为机遇好,自己的成绩是大家帮助的结果,她常常心怀感恩,对自己遇到的导师,对长期关怀自己的西藏农科院领导,对默默无闻支持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对一直鼓励自己的母亲,她都充满感激之情。2000年,姬秋梅得到了到国外学习的机会。当时姬秋梅不是很愿意去,因为她的母亲已是60多岁,儿子才4岁,院领导党委书记洛桑旦达和尼玛扎西副院长知道了她的困难后,组织出面将她的妹妹从那曲调到了自治区农科院,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她的丈夫叫张永清,是十八军的后代,长期在西藏工作,对西藏也充满感情,对姬秋梅工作在改变牧区面貌方面的重要性认识更深,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妻子,几次手术,他都陪在妻子身边守护。
回顾20多年牦牛科研工作,姬秋梅说她遇上了搞科研的黄金阶段。以前,因投资不够、研究手段与设备相对落后,科研难以正常开展。2004年后,国家加大了对牦牛研究的投入,这为从事牦牛研究的科研人员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牦牛研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西藏牦牛研究起步晚,底子薄,没有可参考依据;牦牛研究周期长,出成果慢,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少,但这些没有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懈努力,2004年,他们的“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成果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西藏牦牛繁育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的研究成果牦牛半舍饲技术在拉萨、那曲地区的多个县进行示范推广效益显著,仅牦牛育肥一项2008-2009年农牧民实现增加产值1200多万元,为西藏牧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5月,姬秋梅因为心脏病情加重,又一次住进了医院,这次,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她一定静心卧床休息。5月份的一天,姬秋梅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住院治疗和休养中,她对自己2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感觉自己需要静下心来,让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沉淀,把那些浮在上面的和真正能够推进西藏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分离,出版一些关于牦牛研究的专著,争取取得科研的新突破和新进展。姬秋梅说,下一步,他们团队的牦牛研究要创新思路,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把正在从事的“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项目,从牦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本品种选育、尝试用野牦牛提纯复壮家牦牛、牦牛繁殖技术研究、牦牛营养研究、气候变化与产业相关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力争多出成果。
2010年11月23日,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揭晓,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姬秋梅副研究员榜上有名,她是唯一一位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获奖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我国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共同设立,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科技成果的45周岁以下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每年的获奖者不超过十人。姬秋梅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20多年来,姬秋梅扎根雪域高原从事高原家蓄牦牛培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2项,中科院院区合作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重点项目3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项,同时主持完成了“春晖计划”留学回国、国家外专局等渠道多个项目。获得第四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省级、院级科技进步和成果奖多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西藏的“三农”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荣誉既是对她孜孜以求、勇攀高我的都在不断得知识。有生命,所枯燥。峰的褒奖,也是对她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以生命的姿态扎根高原在很多人眼里,西藏既是一个风景壮美、文化灿……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姬秋梅曾于2000年5月至8月,在尼泊尔国际山地中心学习山地农业发展理论和进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
在中科院自然资源研究所学习期间,得到秘鲁马铃薯研究中心生产系统与自然资源管理部的资助,她又到秘鲁马铃薯研究中心进行了两年的博士论文研究,与世界级的专家共同研究,相互切磋,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她的论文《用系统方法对基于牦牛的西藏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有2篇文章参加了2003年10月在巴西举办的“世界家畜生产研讨会”。
姬秋梅研究的项目,2002年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得了中科院第四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同年还获得了“现代科技理论成果优秀论文”一等奖及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2003年,姬秋梅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发展西藏畜牧业上,为增加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西藏牦牛科研的发展积极努力工作。
砥砺不渝勇攀高峰
2004年4月8日,“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挂牌成立,姬秋梅任研究中心主任。这是全国唯一的牦牛研究机构,标志着姬秋梅的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该中心将针对牦牛科研和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科研攻关,以便在营养、繁殖、育种、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然而,牦牛研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研究起步晚,底子薄,没有可参考依据;牦牛研究周期长,出成果慢,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少,但这些没有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姬秋梅的带领下,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迎难而上,先后承担了“牦牛生产性能的技术研究”、“牦牛半饲舍养殖项目”、“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西藏牦牛选育、高效养殖及产品加工研究”、“西藏牦牛繁育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牦牛科研工作发展很快,特别是牦牛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06年6月12日,在海拔4200多米的西藏当雄县,通过胚胎移植的3头牦牛顺利产崽,这标志着西藏开展了数十年的牦牛胚胎移植研究工作获得成功。作为项目负责人,姬秋梅这样讲解胚胎移植技术:“这项先进的生物技术其实就是借腹生子,即以一头牦牛为受体母体,把另一头经过科研人员精心挑选的无繁殖机能疾病、无传染性疾病等健康的母牦牛的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内,来培育更优秀的品种。”该技术填补了研究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西藏农牧民一直担忧的牦牛品种退化问题。 >
该技术对西藏在改良牦牛品质、有效解决饲养牦牛的退化、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缩短牦牛生产周期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008年,“西藏牦牛繁育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盛开的高原雪莲
在传统观念依旧盛行的西藏,职业女性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有时候甚至要以牺牲家庭为代价。
幸运的是,姬秋梅有一位志同道合的爱人,对她在事业上的付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姬秋梅说:“我的爱人是一名兽医,和我也算是同行,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家和万事兴嘛”。17岁的儿子也继承了妈妈独立顽强的性格,小小年纪就在距离西藏万里之外的江苏常州的西藏中学学习。由于路途遥远,四年才回一次家。这是姬秋梅心中的一丝牵挂,却毫不影响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姬秋梅心中最牵挂的,还是被称作“高原之舟”、“高原之宝”的“牦牛”,因为牦牛在藏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可缺少。牦牛不仅是群众所需肉食品的主要来源之一,还是牧民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牦牛大多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姬秋梅经常深入高海拔牧区进行牦牛研究。长期超负荷地在高山缺氧环境中从事研究工作,致使姬秋梅心脏严重受损,她迫不得已做了两次心脏手术。术后的她全然不顾医生的劝告,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人生难得几回搏”,姬秋梅在牦牛研究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党和政府给予姬秋梅很高的荣誉:政协西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
姬秋梅没有沉醉于荣誉和鲜花丛中,她的牦牛研究没有终点。
谈到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时,姬秋梅胸有成竹地说,目前正在从事的“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从牦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品种选育、尝试用野牦牛提纯复壮家牦牛、牦牛繁殖技术研究、牦牛营养研究、气候变化与产业相关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力争多出成果。
美丽的雪莲花不畏严寒,为寒冷高山铺满春色。
姬秋梅正是绽放在青藏高原科技战线上的一朵雪莲,为雪域高原的畜牧业生产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燃烧着热情。
(李 微)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50名来自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作者,被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爱国奉献、求实创新、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本报开设专栏,向广大读者推荐其中的几位代表,希望全国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能以他们为榜样,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藏族作家阿来说:“西藏就是一个形容词化了的存在。”让人觉得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指称:比如,神秘;比如,不可能中的可能。
相对而言,西藏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屈指可数,女性博士更是凤毛麟角。而刚刚41岁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姬秋梅博士是受表彰的50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最年轻的女科学家之一。她用十年时间研究牦牛胚胎移植,在西藏乃至全国做了不可能中的可能的事情。有着古老姓氏的年轻的西藏女科学家便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伴随着这种关注,更多是一些猜测,一些想象,连同那隐藏不露的神秘和令人无限向往的西藏……
在走向姬秋梅博士房间的路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关于西藏女子的描述:身上挂满了奢华的藏器,彩色的线上吊着各色石坠,色彩斑斓。然而,眼前的姬博士一身银灰色的藏袍,没有任何装饰,却流露出一种端庄、古朴而又淡雅的味道,正如西藏的雪莲花。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女子却整天和素称“高原之车”、“冰河之舟”的牦牛打交道。 “因为科学有生命,所以就不会枯燥”
虽然略显结实的姬秋梅,终究还是女子,如何对付得了那些庞然大物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姬博士似乎是意料之中,她说:“牦牛很通人性。当初我们做一个项目时,要从1万多头牦牛里选出200头进行研究。用了2年多的时间,我们走村串户,后来那些牦牛都认得我了,每次去农户家里,它们都大叫,好像欢迎我一样。”说到这,她充满着激动,可见她对牦牛真是“痴情一片”。对于工作场景她是如此描述:蓝天白云下的秋日高原,已收割的青稞泛着清香,星星点点的牦牛的黑色剪影在草原上缓缓移动……似乎,她依然站在那里工作。其实,高原的恶劣气候和较差的科研条件让姬秋梅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举步维艰。而她却能把工作描绘得诗情画意。当问及研究工作是否枯燥无味的时候,她坚定地告诉记者:“如果认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枯燥无味的,那是因为不了解。只有重复才会觉得枯燥。我的工作每天都在不断创新中获得知识。因为科学有生命,所以就不会枯燥。” 操着三种语言走向世界
青藏铁路的开通,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享受天路独有的风景。可是,姬秋梅实在是太忙了,这次来北京参加会议,只能坐飞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无暇顾及那些被人描述过无数次的风光。就在来北京的前一天,姬博士还开了一天的学术会议。回去之后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她呢。整个采访中,也不停地被电话打断,她用藏语处理着事情。想想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操持着标准的普通话、特色的藏语和流利的英语走向世界。
1988年,姬秋梅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作为唯一的女性被安排到西藏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1998年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并得到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生产系统与自然资源管理部的资助,到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论文研究。她先后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十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被选入国际牦牛会议论文集,其中,《转基因牦牛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研究论文荣获西藏首届青年学术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年,她担任畜牧所副所长以来,先后主要承担了多个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断性科研成果。
近年来,牦牛品种退化一直是西藏农牧民担忧的大事。为了培育出优质的牦牛,姬秋梅负责的课题组采用了牦牛胚胎移植技术,这是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其实就是借腹生子,”她说:“以一头牦牛为受体母体,把另一头经过科研人员精心挑选的无繁殖机能疾病、无传染性疾病等健康的母牦牛的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内,来培育更优秀的品种。”胚胎移植技术在牦牛领域的运用还是一个空白,姬博士就在西藏乃至中国做着不可能中的可能的事情。今年6月中旬,通过胚胎移植的3头牦牛顺利产崽,这标志着西藏开展了数十年的牦牛胚胎移植研究工作获得成功。其中野生牦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填补了区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西藏在改良牦牛品质、有效解决饲养牦牛的退化、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缩短牦牛生产周期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取得的小小成绩,只缘一种热爱”
内地人上青藏高原,因为缺氧会出现高山反应。而他们从高原下来,因为氧气过多,也会出现所谓“醉氧”的低山反应。姬博士就产生了低山反应,身体有些不适。采访时正巧有保健医生过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这让我略感歉意,她连忙说没事,朴实的笑容打消了我的不安。此时的她,既不是博士,也不是所长,而是像一位姐姐在和我谈心。在传统观念依旧盛行的西藏,职业女性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有时候甚至要以牺牲家庭为代价。“我的爱人是一名兽医,和我也算是同行,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家和万事兴嘛。”说完之后,她幸福地笑了。我能感受到作为一个被爱、被理解的女人真实的心态。13岁的儿子,也继承了妈妈独立顽强的性格,小小年纪就在距离西藏万里之外的江苏常州的西藏中学学习。因为有一年预科,所以是四年制。由于路途遥远,四年才回一次家。作为妈妈,她十分想念儿子,然而,儿子总是理解妈妈,也以这样的妈妈为骄傲。一句“妈妈还不错”简单的话,能让姬博士回味半天。
姬秋梅说:“这次参加表彰大会,和那么多专家、院士相比,我只是一名学生。我取得的小小成绩,只缘一种热爱,正如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一样。”把自己的所学知识用在发展西藏畜牧业上,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自己付出多少,也是十分值得的。此时,重要的不是采访本身,而是在采访中,姬秋梅渗透出幽幽的雪莲花的清香让我接近了与西藏,与高尚的距离。
次日清晨,看见穿着雪莲花般藏袍的姬秋梅正走在通往表彰大会的路上,由于时间的匆忙,我没有上前打扰她,只是远远地看着雪莲花在那里一点一点地绽放……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