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滔,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永嘉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管理学双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1994年,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
1994-1997年,浙江大学外科学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5-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同年12月获管理学博士(第二学位)。
2008年7-9月,奥地利格拉兹医科大学访问学者。
2003年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2008年晋升教授,2009年晋升主任医师。
2011.11-2014.2 研究生处处长、毕业后教育处处长。
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
1、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2、浙江省转化医学理事。
3、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4、全国第二届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8、浙江省医技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9、温州市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
主讲课程:
外科学。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3人。
培训人才:
举办2期继教学习班和1期专技人员高级研修班。
研究方向:
多年来致力于肝胆胰外科的研究,有丰富的腹部外科及腹腔镜手术经验,尤其在胰腺外科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主要成果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关键技术的研究。
擅长:
主攻肝胆胰外科、腹腔镜外科、普外科。近年来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的关键技术,首创“SIRS调控技术”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创建“强控坏死-加强营养-防菌易位-局部杀菌”四联策略预防胰腺坏死继发感染,首次提出胆石性胰腺炎的四型二分临床分型法,创建基于分型的精准诊治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迄今作为第一负责人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其中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863重点课题分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浙江省共建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般项目1项,省卫生厅课题4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温州市科技局课题2项。
1、蛋白质指纹图谱联合抗体技术寻找胰腺癌肿瘤标志物 其他项目 结题 省科技厅 蛋白质指纹图谱联合抗体技术已用于并找到胰腺癌肿瘤标志物 第一
2、脂氧素A4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引发过度炎症反应 省卫生厅 结题 省卫生厅 脂氧素A4可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 第一
3、胰腺疾病的宣教 其他项目 结题 市人事局 普及率胰腺疾病的防治知识 第一
4、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凋亡与侵袭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其他项目 结题 区科技局 研究了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 第一
5、脂氧素A4抑制SIRS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其他项目 结题 省科技厅 脂氧素A4可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引发的SIRS并保护肺。 第一
6、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复合动脉灌注液的研制 市科技局(地级市) 结题 市科技局 总结出区域动脉灌注治疗胰腺炎的规范用药方法。 第一
7、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制备及机制探讨 省卫生厅 结题 省卫生厅 建立了稳定且复合真实病程的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第一
8、细胞死亡方式-坏死、凋亡和自噬共标记试剂盒的研发及在胰腺炎研究中的应用 省科技厅 2012-2014 负责
9、主动诱导损伤胰腺细胞凋亡抑制急性胰腺炎进展的机制研究 省卫生厅 2012-2014 负责
10、脂氧素A4保护胰腺炎肺损伤机制:对肿瘤坏死因子炎症通路和死亡通路的研究(81070372); 国家项目 2011-2013 负责
11、地震伤患者伤情规律分析及救治技术规范研究(2008AA022501/502) 国家项目 2010-2011 分项目负责
12、脂氧素A4干预肿瘤坏死因子-a介导的炎症通路和死亡通路保护胰腺炎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省科技厅 2011-2013 负责
13、阻断mTOR通路影响胰腺肿瘤细胞核心信号流诱导凋亡研究 其他项目 2011-2012 8 负责
7、脂氧素A4抑制胰腺炎-SIRS及其肺损伤保护的机制研究 市科技局(地级市) 2010-2011 负责
科研成果:
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其中1项属国际领先水平,2项属国内领先水平省级课题验收5项,均属国内领先水平。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参编专著2部:《钱礼腹部外科学》《腹部外科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厅市级科技奖励6项。
1、2013年,成果“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关键技术的研究”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2007年,参编的专著《钱礼腹部外科学》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3、2007年,参与的课题"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安全性与资源消费的对比研究"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
4、2003年,成果“供血动脉置管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化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5、2000年,成果“早期区域动脉灌注5-FU、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1998年,论文《早期区域动脉灌注5-FU、奥曲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心脏、肾脏的影响》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7、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省部 一等奖 秘书
8、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校厅 一等奖 第一
9、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安全性与资源消费的对比研究,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校厅 三等奖 第五
10、Establishment of an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model by retrograde pancreatic duct injection sodium taurocholate and E coli in rats. 校厅 三等奖 第一
发明专利:
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1、引物第3位引入突变的扩增阻滞法检测MDR1单核苷酸多态性, ZL201010284674.0;
2、检测T细胞微小RNA150相对含量反映个体免疫状态的技术,ZL201010601970.9。
发表论文120篇,其中SCI 20篇,影响因子总计54.1分,最高13.3分;中华医学系列33篇。被SCI他引173次,其中被Gastroenterology、Gut等权威杂志他引23次,他引超过30次2篇,20~30次2篇,10~20次3篇;国内期刊他引93次。 主编出版《钱礼腹部外科学》等专著12部。
出版专著:
1、《钱礼腹部外科学》 专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01-01 编写秘书
2、《腹部外科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 专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03-01 编委
发表英文论文:
1、Continuous 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 with Fluorouracil and Octreotide Attenuate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A Canine Model. PLoS ONE 国外 SCI 7(5) 第一
2、Acute lung injury and ARDS in acute pancreatitis-mechanism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国外 SCI 16(17) 第一
3、Establishment of an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model by retrograde pancreatic duct injection of sodium taurocholate and E. coli in rats.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 国外 SCI 28(1) 第一
4、The conformation change of Bcl-2 is involved in arsenic trioxide-induced apoptosis and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in SGC7901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World J Surg Oncol. 国外 SCI 20:8 第二
5、EphA1 receptor silencing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has antiangiogenic and antitumor efficac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ncol Rep. 国外 SCI 23(2) 第三
6、Antioxidant inhibits HMGB1 expression and reduces pancreas injury in ra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Dig Dis Sci. 国外 SCI 55(9) 第三
7、Primary closure versus T-tube drainage after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Langenbecks Arch Surg. 国外 SCI 396(1) 第三
8、Pancreatic cance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spect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World J Gastroenterol. 国外 SCI 18(13) 第一
9、Single-layer anastomosis without hemostasis in the submucosa layer by electric coagulation or ligation: a novel technique of anastomosis for all
10、gastrointestinal tract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国外 SCI 58(105) 第六
11、Single-layer anastomosis without hemostasis in the submucosa layer by electric coagulation or ligation: a novel technique of anastomosis for all gastrointestinal tract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国外 SCI 57(102-103) 第六
12、A modified canine model of portal hypertension with hypersplenism. Scand J Gastroenterol. 国外 SCI 44(4) 第九
13、Total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ecrosis after ingesting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hydrochloric acid. J Gastrointest Surg. 国外 SCI 13(3) 第五
14、Efficacy of somatostatin and its analogues in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ancreas. 国外 SCI 36(1) 第五
15、The effect of splenic arterial blood flow (SBF) on severity of hypersplenism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BF. Hepatogastroenterology. 国外 SCI 57(104) 第五
16、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Lipotoxin A4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 Scand J Gastroentero 国外 SCI 46(2) 第一
17、Angiogenesis and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btypes defined by EpCAM and α-fetoprotein expression status. Med Oncol. 国外 SCI 28(4) 第六
18、Inhibitory effects of tanshinone II-A 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s. Acta Pharmacol Sin. 国外 SCI 30(11) 第八
发表中文论文: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发创伤合并SIRs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李德泉; 池闯; 潘景业; 周蒙滔; 方军; 黄跃跃; 全世超 中华全科医学 2015-09-08
2 不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临床效果分析 倪道勇; 周蒙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04-15
3 关注小组护理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胡巧英; 周蒙滔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3-28
4 血红素加氧酶-1对TNF-α引起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锰; 古妮; 黄新策; 白永愉; 陈必成;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03-15
5 垂盆草提取物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汪茂鸣; 张涛; 杨丽红; 刘乐伟; 陈晓城; 周蒙滔; 陈必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2-20
6 热休克蛋白27在垂盆草提取物改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的肺损伤中的作用 刘乐伟; 白永愉; 黄新策; 孙洪伟; 周蒙滔; 陈必成; 金约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01-15
7 冬凌草甲素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周黎明; 卜贺启; 刘殿雷; 金海敏; 周蒙滔 天津医药 2014-09-15
8 垂盆草提取物经JAK2/STAT3信号通路途径改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研究 徐志红; 白永愉; 黄新策; 金约朋; 刘乐伟; 孙洪伟; 杨丽红; 陈晓城; 陈必成;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09-15
9 城市公立大医院支援基层医疗的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某县人民医院为例 侯宁健; 周蒙滔 医学与哲学(A) 2014-08-08
10 急性胰腺炎血糖、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检测意义 严爱芬; 周蒙滔; 吴坚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6-08
11 曲古霉素A联合环巴胺对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 尤和谊; 刘彪; 王本泉; 邹乾; 张玲; 白永恒; 周蒙滔; 陈必成; 陈宗静 中国药学杂志 2014-06-08
12 垂盆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刘乐伟; 徐志红; 汪茂鸣; 杨丽红; 陈必成;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03-15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吕胜; 周蒙滔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2-28
14 SIRS发展在胰腺坏死、继发感染致胰腺炎病变加重中的作用 余夙慧; 康牧星; 孙洪伟; 陈必成;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01-15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腹内压影响的研究 戴启强; 王爱东; 方哲平; 周蒙滔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1-28
16 LKB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黄约翰; 何彬; 李鹏; 黄卡特; 陈桢坤; 郭旭; 钟骏桥; 张启瑜; 余正平; 施红旗; 周蒙滔; 单云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3-11-15
17 胰腺癌曲古霉素A耐药细胞株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优先出版 刘彪; 陈孝倩; 张翠; 王本泉; 白永恒; 王斯璐; 金嵘; 周蒙滔; 陈必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07-24 10:51
18 JNK通路参与曲古抑菌素A诱导的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 优先出版 王本泉; 张玲; 黄雪; 陈宗静; 白永恒; 吴存造; 周蒙滔; 陈必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3-07-16 16:58
19 脂氧素A4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吕万治; 吕重庆; 余夙慧; 孙洪伟; 陈必成; 周蒙滔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01-25
20 逆行胃左动脉行腹腔干灌注治疗大鼠胰腺炎的模型制作 谢阳云; 余夙慧; 陈必成; 杨丽红; 梁勇;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3-01-15
21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联合手术的指征 杨法镜; 金约朋; 周蒙滔; 余正平;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09-15
22 龙葵碱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实验研究 王英秀; 孙洪伟; 杨龙龙; 张青顺; 张纯武;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09-15
23 垂盆草提取物改善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汪茂鸣; 杨丽红; 张涛; 张小平; 谢阳云; 王维明; 陈必成; 周蒙滔 2012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07-13
2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潘步建; 徐迈宇; 陈峰; 宋洪亮; 周蒙滔 2012浙江省微创外科年会论文集 2012-07-07
25 EphA1基因可控性双稳转内皮祖细胞系EPCsTet-On-EphA1SiRNA的建立 陈钢; 金炜东; 王怡; 施红旗; 余正平; 周蒙滔; 杨文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05-15
26 术中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119例疗效分析 金约朋; 宋其同; 周蒙滔; 谢少华; 孙洪伟; 施红旗;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2012-04-25
27 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药物序贯组合方案的研究 张青顺; 孙洪伟; 朱椰凡; 金约朋; 孙运鹏; 周蒙滔; 张启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03-15
28 LXA_4对ANP诱发SIRS过程中NF-κB、ICAM-1表达的影响 孙洪伟; 汪茂名; 张涛; 陈必成; 施红旗; 周蒙滔; 张启瑜 医学研究杂志 2012-03-15
29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 张小平; 张涛; 汪茂鸣; 孙洪伟; 金约朋; 李劲节;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01-15
30 丙酮酸乙酯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仲晨; 向俊峰; 刘帅; 杨恒; 苏龙丰; 周蒙滔; 朱耶凡; 曾其强;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11-15
31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探讨 钱琼信; 孙洪伟; 金约朋; 朱千东; 朱椰凡;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07-15
32 乌司他丁两种给药途径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朱椰凡; 张启瑜; 周蒙滔; 刘纳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05-15
33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恒; 吕和平;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03-15
34 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 刘帅; 张启瑜; 陈必成; 周蒙滔; 金约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03-15
35 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处理 孙洪伟; 周蒙滔; 张启瑜; 宋其同; 单云峰; 陶崇林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03-15
36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观察 潘步建; 周蒙滔; 宋洪亮; 贺亚东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02-15
37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吴祥斌; 林德新; 周蒙滔; 胡文豪;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11-15
38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肝外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徐迈宇; 周蒙滔; 宋洪亮; 金肖丹; 陈雷; 肖俊; 贺亚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07-15
39 犬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胰液外引流模型的制备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观察 金约朋; 程水兵;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05-15
40 医学研究生学术行为不端的原因分析和预防策略 陈必成; 陆丽君; 陈春; 周蒙滔; 余震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5-15
41 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 朱椰凡; 张启瑜; 周蒙滔; 刘存丽; 刘纳新 实用医学杂志 2010-05-10
42 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疗安全管理 薛公伟; 温建明; 王若蛟; 余震; 周蒙滔; 陈华芳 医学与社会 2010-03-10
43 三氧化二砷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Bcl-2表型变化的意义 郑亦胡; 周蒙滔; 单云峰; 张启瑜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01-25
44 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ndo治疗胰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方益锋; 张启瑜; 吕和平; 单云峰;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01-15
45 脾动脉血流量对脾亢程度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陶崇林; 张启瑜; 徐克育; 周蒙滔; 朱千东; 施红旗 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9-12-10
46 一种新的胆胰管穿刺注射法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研究 章忠渭; 张启瑜; 周蒙滔; 刘纳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11-15
47 褪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吴建胜; 王培培; 高道键; 周蒙滔; 方佩佩; 贾国葆; 孙学成; 王旦 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9-11-01
48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Smac/diablo、XIAP mRNA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吴建胜; 王培培; 高道键; 周蒙滔; 方佩佩; 贾国葆; 孙学成; 王旦 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9-11-01
49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临床研究 周蒙滔; 张启瑜; 王春友; 朱椰凡; 孙洪伟; 余正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10-01
50 供肝冷保存门脉再灌注制备大鼠肝移植模型 孙运鹏; 廖毅; 杨文军;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05-15
51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 孙洪伟; 孙运鹏;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05-15
52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强化复苏治疗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03-15
53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周蒙滔; 孙洪伟; 金约朋; 朱椰凡; 俞富祥;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01-15
54 管理者与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的比较分析 周蒙滔; 张亮 医学与社会 2009-01-10
55 虎帐甙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朱椰凡; 张启瑜; 周蒙滔; 王津道 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8-11-01
56 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淋巴结扩大清扫术价值的系统评价 曾其强; 周蒙滔; 韩少良; 余正平; 张启瑜; 金嵘; 郑明华 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8-11-01
57 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对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 陈钢; 周蒙滔; 施红旗; 余正平; 朱椰凡; 俞富祥 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8-11-01
58 鱼油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刘纳新; 陈周浔; 余震; 周蒙滔; 章晓东; 章忠渭; 王鹏飞; 陈通克 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8-11-01
59 基于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研究 周蒙滔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0-01
60 乌司他丁、地塞米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10和GR的影响 刘纳新; 刘存丽; 施红旗; 陈周浔; 周蒙滔; 朱耶凡; 余震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8-09-15
61 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杀伤能力 周浩; 陈必成; 杨丽红; 周蒙滔 实用医学杂志 2008-08-10
62 Establishment of an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Model by Retrograde Pancreatic Duct Injection of Sodium Taurocholate and E. coli in Rats 周蒙滔; 张启瑜; 曾其强; 邱燕军; 刘纳新; 朱椰凡; 周铁丽; 陈必成; 王春友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08-02-15
63 胆石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 周蒙滔; 张启瑜; 王春友; 施红旗; 周浩; 曾其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02-15
6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胰腺癌增殖和侵犯的机制研究进展 余正平; 曾其强; 周蒙滔; 韩少良;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2007-12-25
65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余正平; 杨文军; 陶崇林; 周蒙滔; 廖毅; 张启瑜 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7-11-01
66 外科手术学教学之我见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浙江医学教育 2007-09-15
67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对血清IL-4,IL-6和sIL-2R水平的影响 陶崇林; 张启瑜; 陶志华; 廖毅; 周蒙滔; 余正平; 施红旗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7-09-15
68 如何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中国医药导报 2007-09-05
69 创伤性血胆症 施红旗; 周蒙滔; 张启瑜; 余正平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07-09-01
70 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的规范化治疗 张启瑜; 周蒙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07-09-01
71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meta分析 曾其强; 张启瑜; 周蒙滔; 蒋飞照; 余正平; 金嵘; 郑明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7-08-28
72 重型非胆道梗阻性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外科处理 周蒙滔; 张启瑜; 王春友; 施红旗; 陈宗静; 朱椰凡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7-08-28
73 继发感染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加重的动物模型研究 康牧星;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7-07-15
74 继发感染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加重的机制探讨 周蒙滔; 张启瑜; 刘纳新; 邱燕军; 朱椰凡; 周铁丽; 陈必成; 王春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7-06-28
75 重症急性胰腺炎行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的研究 余昶; 周为中; 张启瑜; 周蒙滔; 胡文豪; 范良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6-10
76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过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曾其强; 张启瑜; 韩少良; 周蒙滔; 余正平; 吴秀玲; 黄卡特 中华外科杂志 2007-05-01
77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张启瑜; 吴存造; 虞冠锋; 廖毅; 杨亦荣; 周蒙滔; 余正平; 郑少玲; 孙贤斌; 夏鹏; 刘勇; 蔡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6-10-30
78 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分流术后免疫功能观察 陶崇林; 张启瑜; 周蒙滔; 陶志华; 廖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09-28
79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合并糖尿病肝癌中的表达 宋其同; 单云峰;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6-08-30
80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和生长的关系研究 宋其同; 单云峰; 周蒙滔; 张启瑜; 邹长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07-28
81 牛磺胆酸钠混合大肠杆菌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周蒙滔; 张启瑜; 邱燕军; 刘纳新; 朱椰凡; 周铁丽; 陈必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07-28
82 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评价 张启瑜; 陶崇林; 廖毅; 周蒙滔; 屠金夫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3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外科处理体会(附19例报告) 朱椰凡; 张启瑜; 王晓蓉; 周蒙滔; 施红旗; 余正平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4 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分流术后免疫功能观察 陶崇林; 张启瑜; 周蒙滔; 陶志华; 廖毅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5 过度全身炎症反应在继发感染致胰腺坏死加重中的作用 周蒙滔; 张启瑜; 刘纳新; 邱燕军; 朱椰凡; 周铁丽; 陈必成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6 牛磺胆酸钠混合大肠杆菌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周蒙滔; 张启瑜; 邱燕军; 刘纳新; 朱椰凡; 周铁丽; 陈必成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7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的表达和肝细胞癌侵袭和生长的关系研究 宋其同; 单云峰; 周蒙滔; 张启瑜; 邹长林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8 胰腺假性囊肿外科治疗的再探讨 施红旗; 宋其同; 陈宗静; 周蒙滔; 张启瑜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89 乌司他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血和肺组织GR的影响 刘纳新; 施红旗; 张启瑜; 周蒙滔; 朱耶凡 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1-01
90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张启瑜; 吴存造; 虞冠锋; 廖毅; 杨亦荣; 周蒙滔; 余正平; 郑少玲; 孙贤斌; 夏鹏; 刘勇; 蔡勇 2005年浙江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09-01
91 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附15例报告) 郑晓风; 韩少良; 陈吉彩; 周蒙滔; 张启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08-30
92 2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总结 张启瑜; 虞冠锋; 廖毅; 吴存造; 郑少玲; 周蒙滔; 杨亦荣; 余正平; 沈龙捷; 屠金夫; 陈宗静; 夏鹏; 陈文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5-06-25
93 16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总结 张启瑜; 虞冠锋; 廖毅; 吴存造; 郑少玲; 周蒙滔; 杨亦荣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01-30
94 2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总结 张启瑜; 虞冠锋; 廖毅; 吴存造; 郑少玲; 周蒙滔; 杨亦荣; 余正平; 沈龙捷; 屠金夫; 陈宗静; 夏鹏; 陈文伟 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4-11-01
95 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附15例报告) 郑晓风; 韩少良; 陈吉彩; 周蒙滔; 张启瑜 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4-11-01
96 供血动脉置管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化研究 张启瑜; 周蒙滔; 施红旗; 姚建高; 陈必戍; 余正平; 周为中; 余震; 徐正铿; 王玉明; 彭淑牖; 李日千 医学研究通讯 2004-10-15
9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对策 周蒙滔; 蒋飞照; 郑晓风; 林卫红; 张丽清; 陈惠男; 张启瑜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4-08-30
98 创伤性血胆症 施红旗; 周蒙滔; 张启瑜; 余正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07-30
99 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再出血的临床处理 周戎二;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4-03-25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蒋飞照; 郑晓风; 周蒙滔; 张启瑜; 李疆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12-30
101 用三种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并发症的分析 姚建高; 周蒙滔; 张启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12-30
102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张启瑜; 周蒙滔; 周为中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11-30
103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 周蒙滔; 张启瑜; 陈笑雷; 余正平; 郑晓风; 姚建高; 施红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11-30
10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蒋飞照; 郑晓风; 周蒙滔; 张启瑜; 李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08-30
105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入院时的Ⅱ级重症急性胰腺炎 周蒙滔; 张启瑜; 施红旗; 陈笑雷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3-06-30
106 入院时合并有胰外脏器功能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周蒙滔; 张启瑜; 施红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06-30
107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 施红旗; 张启瑜;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3-06-25
108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探讨 虞冠锋; 张启瑜; 廖毅; 郑少玲; 杨亦荣; 李骥; 林向飞; 余正平; 周蒙滔; 夏鹏; 林燕; 林锡芳; 潘景业; 李澄棣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3-06-25
109 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分流术七例 张启瑜; 廖毅; 屠金夫; 周蒙滔; 蒋飞照; 朱冠保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04-30
110 31例胆道出血的临床处理 钱岩法;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3-03-25
111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5-FU、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 周蒙滔; 张启瑜; 徐正铿; 姚建高; 余正平; 王玉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06-25
112 肝肾联合移植治疗移植肾失功合并肝硬化1例 张启瑜; 杨亦荣; 虞冠锋; 郑少玲; 夏鹏; 余正平; 周蒙滔; 林燕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2-06-15
113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探讨 周蒙滔; 张启瑜; 施红旗; 陈必成; 李日千; 彭淑牖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1-09-15
114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27例误诊误治原因探讨 余正平; 周蒙滔; 张启瑜; 徐正铿; 朱冠保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1-08-30
115 区域动脉灌注与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余震; 张启瑜; 王玉明; 周蒙滔; 董来荣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0-06-30
116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奥曲肽对AHNP犬肾脏、心脏的影响 周蒙滔; 张启瑜; 施红旗; 陈必成; 李日千; 彭淑牖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0-06-30
117 伴有合并伤的胰腺损伤的诊治 陈笑雷;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06-15
118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临床经验 郑晓风; 周蒙滔;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9-06-15
119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奥曲肽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周蒙滔; 张启瑜; 彭淑牖; 李日千; 施红旗; 陈必成; 余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9-04-28
120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氟脲嘧啶、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 张启瑜; 周蒙滔; 施红旗; 余震; 陈必成; 李日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8-03-08
学术交流:
1、协办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1次。
所获荣誉:
1、入选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
2、浙江省医药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2012年)。
3、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6年)。
4、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4年)。
5、入选全国医药卫生系统争先创优先进个人(2012年)。
6、浙江省十大优秀青年(2010年)。
7、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
8、温州市劳动模范(2013年)。
9、温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009年)。
所获奖励:
1、2013年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2007年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3、2007年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
4、2003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5、2000年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1998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当今危重病的代表,具有病死率高(10%~20%)、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其主要危害性在于病死率高及青壮年多发。纵观其病变过程,存在两次病死高峰:早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与后期的胰腺坏死继发感染。这两次高峰占总病死人数的95%左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7项课题基金的资助下,历时二十年,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运用转化医学理念,以降低病死率为目标导向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原创性地设计了一系列新技术,并提出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有周蒙滔、张启瑜、陈必成、郑明华、洪万东、孙洪伟、徐丹、王维明、金约朋、施红旗、余正平、宋其同、李德泉、孙学成、贾国葆。项目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一、构建了全新的MODS防治体系(针对第一次病死高峰——早期MODS)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应用区域动脉灌注的规范化技术强化控制胰腺坏死,减轻胰腺坏死程度,减少胰腺坏死范围,这项措施是从源头着手来预防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首次创立“SIRS调控技术”,即在MODS发生之前的病理生理过程——SIRS阶段,创新性地采用生物技术、抗氧化抗炎、主动诱导凋亡等途径进行预先调控,降低MODS的发生率。创新性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回归树模型等MODS预判体系,提前预测、提前介入,为MODS的处理赢得宝贵时机。对于已发生MODS者,创新性采用MODS甄别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直接病因的MODS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构建起完整的MODS防治体系,大大降低MODS的发生,大幅提高MODS的疗效。
二、创立四联预防策略及多元化方案的胰腺坏死继发感染防治体系(针对第二次病死高峰——后期胰腺坏死继发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基础是胰腺坏死,胰腺坏死的起始阶段属无菌性坏死,在病变过程中有40%~70%的机会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感染后其病死率则由10%上升至30%~50%。因此,加强对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的预防尤显重要。目前国内外对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处理的研究侧重于继发感染后外科处理。研究团队将防治策略由传统的“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兼顾治疗”。针对易感因素,首次构建四联策略(“强控坏死–加强营养–防菌易位–局部杀菌”)预防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创新性采用区域动脉灌注的规范化技术强化控制胰腺坏死,减轻胰腺坏死程度,提高胰腺组织的局部抗细菌感染能力;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灌胃疏通胃肠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维护肠粘膜屏障,减少肠道菌群易位(肠道菌群易位是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的主要途径);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大幅提高胰腺组织的抗生素浓度,有效克服血胰屏障,对少量易位至胰腺组织的细菌起杀灭作用,从而构建起“覆盖全过程”“无死角”的感染预防体系,将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率从40%~70%降至3%。对于已继发感染者倡议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传统方法一味强调的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建议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对于局限的液化病灶(包括脓肿),建议采用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术;对于大范围的感染病灶或合并血管糜烂、肠瘘等其他需要手术处理的病例,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三、创立基于分型的胆源性胰腺炎的细化诊疗技术
首次提出胆源性胰腺炎的“四型二分法”。根据胰腺病变严重度以及有无胆道梗阻将其分为四个临床类型,并依据病情从轻到重依次标为Ⅰ(轻型非梗阻)、Ⅱ(轻型梗阻)、Ⅲ(重型梗阻)、Ⅳ型(重型非梗阻);然后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将每一类型分为两个亚型,即a、b亚型。以此临床分型为依据,临床上采取精准的细化治疗方案。Ⅰ型仅需处理胆道疾病即可,手术时机相对机动,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主;Ⅱ型需急诊解除胆道梗阻,推荐内镜微创手术;Ⅲ型亦需急诊解除胆道梗阻,首选内镜微创手术,若胰腺出血、坏死、渗出严重,亦可采取开腹或腹腔镜手术;Ⅳ型宜早期非手术方法,推荐区域动脉灌注技术,胆道疾病可选择出院前进行后期处理。该项技术使得对占总发病率1/2~2/3的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达到“细化”与“精准”的目的,有效提高其疗效。对于ERCP术后医源性胰腺炎,研究团队系统运用循证医学手段从其预防的常用药中筛选出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较好,已进行临床验证推广。
这一系列创新性技术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带来突破性变革,经推广应用达到显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目的。该成果是目前国内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领域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之一,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经科技查新和同行专家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共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 20篇,影响因子总计54.1分,最高13.3分;中华医学系列33篇。被SCI他引173次,其中被Gastroenterology、Gut等权威杂志他引23次,他引超过30次2篇,20~30次2篇,10~20次3篇;国内期刊他引93次。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引物第3位引入突变的扩增阻滞法检测MDR1单核苷酸多态性, ZL201010284674.0;检测T细胞微小RNA150相对含量反映个体免疫状态的技术,ZL201010601970.9等)。主编出版《钱礼腹部外科学》等专著12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3人。举办2期继教学习班和1期专技人员高级研修班,协办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1次。项目成果已在全国30家医院推广应用,获满意疗效。
主要完成人简介
周蒙滔,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永嘉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管理学双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讯编委、浙江省转化医学理事、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致力于肝胆胰外科的研究,有丰富的腹部外科及腹腔镜手术经验,尤其在胰腺外科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主要成果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8篇,其中SCI 19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厅市级科技奖励6项。曾入选全国医药卫生系统争先创优先进个人、浙江省“十大优秀青年”、浙江省医药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获温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
周蒙滔,自2011年7月医院正式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他被委任为首任院长起,就与这个浙江省欠发达的山区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年来,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带领医院职工埋头苦干,以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为抓手,狠抓医疗质量,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在短短的两年内实现了医院发展质的飞跃,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省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为例,医院业务量从8000余万增长到1.96亿元;门诊量从22万人次增长到40万人次;2012年职工总收入比托管前提高50%,纯收入增长近一倍;医院结余从亏损300万元,转变为结余500余万元。
一系列变化使得当地群众对本地医院的信任度大大增加,托管前260张床位,住院率仅65%;托管后扩张至355张,住院率达95%。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手术不出县”的目标,实现了群众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的托管初衷。《健康报》曾两次长篇报道医院托管成效,多家单位来当地“取经”托管经验。
他从没有放松在专业技术上的追求,年手术量达200多台,并率先开展腹腔镜技术,2011年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院区普外科被评为市重点专科。他利用双休日回家时间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课题。3年来,曾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争先创优先进个人”、“省十大优秀青年”、“省医药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市十大杰出青年”。
忠心赤胆 敢于争先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生周蒙滔闪光言行
周蒙滔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医学、管理学双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研究生管理科科长,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在服务患者的点点滴滴中创先争优,用实际行动实现共产党员的诺言。
视病人为亲人
周蒙滔作为一名医师,以大医精诚医界长辈为榜样,遵守行医准则,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工作中,无论需要解决的病情复杂或者简单,始终做到百问不烦,因病施治,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让患者放心,安心,多次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表扬信。尤其是在制定诊疗方案时,他常常说,“倘若这个病人是我的家人,我就会按这样的程序和方案对他进行诊疗的。”对于一些危重病人,周医师常常一日数次亲临床旁,了解病情,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做出临床处理,一批批的危重病人经他细心诊治而康复出院。一位在外院被诊为“不治之症”的胰腺坏死继发感染患者,经周医师20余天的精心治疗而康复出院;一次到外地会诊至凌晨两点回家,坚决拒收会诊费以帮补患者巨额医疗费用;带头在病区发起捐款活动以帮助一位文成贫困山区的患者解决医疗费用近2万元。多年来,坚持利用休息日时间多次到边远地区举办学术讲座,开展“551人才”扶工扶农项目。
不断攀登科研高峰
周蒙滔一直致力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两个死亡高峰相对应的死因展开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迄今共负责主持11项针对重症胰腺炎的课题研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7项;并参与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研究。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2项、课题验收5项,均属国内领先水平。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南氏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南氏医药农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十余项奖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8篇,第二作者14篇;SCI论文10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30篇。出版2部专著(参编)。获2项发明专利。
立足专业 教学育人
2004年,周蒙滔成为温州医学院一位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迄今已招收17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5名博士研究生,目前正在申报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除注重对研究生学术方面的指导以外,更教导研究生学习如何做人,要求学生戒骄戒躁,强调诚信科研。重视本科生教学,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注重医学学科的综合与融合,积极开展PBL教学,2009年被评为温州医学院教坛新秀。通过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胰腺疾病研究进展》)等多种形式对年轻医师进行胰腺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科技新成果的推广。
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学科建设管理和研究生教育管理。负责起草申报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获得成功,为温州医学院外科学带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规范与创新研究生二级学院管理的相关机制,对研究生培养流程的关键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并对临床型研究生和科研型研究生实施分类管理等重要课题进行探索。
2004年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008年赴奥地利格拉兹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同年晋升教授,成为温州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2009年兼评主任医师,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主任医师之一。2009年获温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同年被评为温州医学院教坛新秀。2010年被评为第十一届“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同年获温州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重点资助。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南氏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南氏医药农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十余项奖项。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