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伟忠,男,工学博士,浙江舟山人,宁波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宁波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市品牌专业(土木工程)项目负责人,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也是国家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负责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1983年任教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赴德国留学。
2000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再次来到德国进行合作研究。
2002年干伟忠被遴选为宁波市“院士结对培养人选”,师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陈肇元院士。
主讲课程:
主讲《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材料》等五门本、专科课程。
教学成果:
干伟忠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把教书育人视为教师的天职,不仅育学生之“智”,而且育学生之“德”。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上,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苦心引导,而且在思想上、生活上为学生定向指路,注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组建科研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3项,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1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和授权专利17篇(项),直接指导的学生在2011年浙江经济卫视《资本相亲会》上斩获了3500万元风险投资,2013年与宁波市政府直属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完成签约(基金总额5亿元),并于同年摘得2013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桂冠。
近年指导青年教师多位,其中1位晋升正高职称,3位晋升副高职称, 2位教师学历得到提升, 4位教师获得科技部项目立项和宁波市、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他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取得了多项省市教改成果。所在的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于1999年5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主持完成的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验收。目前负责的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省、市重点(品牌)专业,负责的学科成为省市重点学科,负责的实验室成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了数名研究生。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主要方向为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耐久性及其监测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其他研究项目16项。
1、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No. M503150, 2004.01~2005.12,(主持)。
2、杭州湾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 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子课题, No. 2003 319 H01 010, 2005.12~2009.05,(子项目主持)。
3、绿色超流态结构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 宁波市青年博士基金, No. 02J20102, 2002.12~ 2005.12
4、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研究,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 No. 2005DFA70810, 2005.10~2008.10
5、杭州湾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海洋环境下长寿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子课题, No. 2003 319 H01 010, 2003.12~2007.01
6、生命线工程在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后置式监测预警系统, 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 No. 2006C 24008, 2006.01~2010.12
7、金塘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预警系统, 交通部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项目, No. 0672-5, 2006.05~2009.05
8、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宁波象山港大桥有限公司项目, No. 200833 , 2008.01~2010.01
9、甬江特大桥桥面板及其湿接缝混凝土性能研究, 交通部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项目, No. 2, 2009.08~2010.01
10、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监测与跟踪评估研究, 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 No. 2009B007, 2010.01-2015.01
11、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横向裂缝对钢筋腐蚀的影响,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No. Y1100403, 2010.07~2013.06
12、在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表征及原位监测原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51078190/E080501, 2011.01~2013.12
13、浙江国华宁海发电厂海水冷却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研究,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 No. , 2010.09~2011.11
14、大榭二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位健康监测预警研究, 大榭大桥有限公司, No. , 2010.05~2013.11.Selected
15、《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
16、《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
17、《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18、《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子课题:《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并荣膺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成果:
先后取得国际领先研究成果1项、国际先进成果2项、国内领先成果2项。多项成果被纳入国家和交通部标准,在舟山跨海大桥、象山港公路大桥、清水浦大桥、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宁海国华电厂海水冷却塔工程、大榭二桥、青岛海湾大桥、南通黄海大桥、辽宁辽河大桥、上海崇启大桥、三门湾跨海大桥及国外类似海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团队完成的《沿海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与修补技术研究》等3项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等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海洋环境下长寿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当中。目前进行中的主要项目还有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计划、交通部重点项目计划子课题以及金塘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等,并参与编制交通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特别是提出了确保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百年使用寿命的成套解决方案,攻克了相应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其中涵盖耐久性设计、施工、检验评定和养护全过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六项关键技术研究之一,并作为总课题《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膺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还参加了交通部科技项目《公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腐蚀)技术规范》以及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的编制工作。
发表论文:
1 海洋软土基础工程钢结构的腐蚀风险评价 优先出版 干伟忠; 王娟娣; 李跃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02-25 13:36
2 不同面层体积分数下梯度结构混凝土的表面氯离子浓度 温小栋; 张瑜; 干伟忠; 谷伟; 宋炜波 建筑材料学报 2013-12-15
3 跨海大桥钢管桩腐蚀模拟试验及耐久性跟踪研究 罗研良; 干伟忠; 任旭初; 王金权; 刘佩佩; 蒋海平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12-15
4 体积分数对梯度结构混凝土扩散系数影响研究 温小栋; 干伟忠; 谷伟; 陈旭波 建筑结构学报 2013-06-05
5 海洋浪溅环境下功能梯度混凝土的防护性能分析 温小栋; 俞林飞; 屠建龙; 干伟忠; 谷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26
6 结构参数变化下梯度结构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温小栋; 俞林飞; 马保国; 干伟忠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15
7 飞云江大桥混凝土中性化分析与寿命评估 高明赞; 干伟忠 建筑结构 2012-07-15
8 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位监测原理和剩余寿命预报 干伟忠; 金伟良; RAUPACH M 工程力学 2011-12-15
9 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位监测原理和剩余寿命预报 干伟忠; 金伟良; M.RAUPACH 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 2011-11-04
10 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试验适用性研究 干伟忠; 金伟良; 高明赞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2-05
11 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影响 邵剑萍; 高明赞; 干伟忠 混凝土 2010-11-27
12 钢管桩耐久性研究的发展与应用 吴军强; 钱菲菲; 王鹏; 王创业; 干伟忠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09-15
13 钢筋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高明赞; 干伟忠 混凝土 2010-06-27
14 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位监测预警系统 干伟忠; RAUPACH M; 金伟良; 吕忠达 中国公路学报 2010-03-15
15 沈海高速公路温州段海湾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高明赞; 干伟忠; 徐天宁; 蒋海平 公路 2010-02-25
16 不同连接组合钢筋的宏电池腐蚀行为 干伟忠; 金伟良; 徐天宁 建筑材料学报 2009-12-15
17 杂散电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干伟忠; 高明赞 混凝土 2009-06-27
18 混凝土结构外露金属阴极保护之可行性分析 干伟忠; 高明赞; 徐天宁; 蒋海平 工业建筑 2009-06-20
19 金属连接的原电池腐蚀模拟试验研究 蒋海平; 高明赞; 徐天宁; 干伟忠 钢结构 2009-03-22
20 瑞安市部分混凝土结构腐蚀破坏状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高明赞; 干伟忠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25
21 混凝土结构钢筋电解行为的模拟实验研究 高明赞; 徐天宁; 蒋海平; 干伟忠 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 2008-11-01
22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车金如; 程硅胜; 吴朝晖; 干伟忠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8-08-01
23 多塔楼结构计算参数选取 杨尚远; 陈琦; 干伟忠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06-15
24 混凝土结构外露金属耐久性研究进展 高明赞; 徐天宁; 蒋海平; 干伟忠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12-15
25 试件获取方法对RCM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试验结果的影响 吴朝晖; 李跃明; 干伟忠 工业建筑 2007-09-20
2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金伟良; 吕清芳; 赵羽习; 干伟忠 建筑结构学报 2007-02-05
27 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解决方案 张宝胜; 干伟忠; 陈涛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6-30
28 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与实施 张宝胜; 干伟忠; 陈涛; 吕忠达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0-01
29 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系统设计 干伟忠; 吕忠达; 方明山; Michael Raupach; 陈涛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0-01
30 欧洲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干伟忠; M.Raupach; 金伟良 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 2005-06-30
31 超流态免振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研究 干伟忠; Hans Paschmann 土木工程学报 2004-05-30
32 电化学排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氯盐污染的试验研究 干伟忠; 王纪跃; BOES A lois 中国公路学报 2003-09-30
33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机理研究 李国柱; 干伟忠 新型建筑材料 2002-08-25
34 海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干伟忠; Alois Boes 工业建筑 2002-02-20
35 海砂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的影响 干伟忠; Dr.A.Boes 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 2001-10-01
36 德国高等教育体制与改革趋势 干伟忠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25
37 表面涂层与氯离子渗透 干伟忠; 王高明; 劳均灿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12-30
38 沿海水工混凝土结构物腐蚀及修补状况的分析研究 干伟忠; 王高明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1999-06-30
39 考试成绩的统计描述与命题分析 干伟忠; 王娟娣; 李林; 吕雪敏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3-30
40 模型用特种高强混凝土的研制 干伟忠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8-06-20
41 墙体改革•生态环境•居住质量 干伟忠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05-15
42 砼结构耐久性设计刍议 干伟忠; 王高明; 劳均灿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06-30
43 浙东沿海水工砼结构腐蚀修补调研(续) 干伟忠; 张文戈; 王高明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12-30
44 浙东沿海水工砼结构腐蚀修补调研(上) 干伟忠; 张文戈; 王高明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6-30
45 砼无损检测的数据处理 干伟忠; 张文戈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12-30
46 高弹模超高强硅粉砼的配制 干伟忠 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5-11-01
47 工程结构学科课程设计的CAIS构想 干伟忠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06-30
48 国外碾压混凝土路面的研究与实践 干伟忠 混凝土 1990-08-29
荣誉奖励:
近年荣获交通部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08),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2006),宁波市青年科技奖(2004)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八次;还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2002)、宁波市优秀青年(2004)、宁波市劳动模范(200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2007)、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8)、宁波市首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宁波市模范集体(2010,负责人)、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负责人)、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浙江省劳动模范(2014)等荣誉称号。
1、201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2014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
3、2011年获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4、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10年获宁波市模范集体(负责人)。
6、2009年获宁波市首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7、2008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8、2008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
9、2007年获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
10、2005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1、2004年获宁波市劳动模范。
12、2004年获宁波市优秀青年。
13、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14、2004年入选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
15、2004年获宁波市优秀青年科技奖。
16、2003年被遴选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
17、2003年被遴选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8、2002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师。
19、 1999年, 2006年分别获得 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学校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励精图治攻难关 赤胆忠心为祖国——记2015全国先进工作者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干伟忠
干伟忠博士系宁波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宁波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 宁波市品牌专业(土木工程)项目负责人,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 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服务地方经济 贡献跨海大桥
认识干伟忠的人,对他都会怀着一种深深的敬佩。他整天呆在实验室里,认真钻研,刻苦勤奋。他待人和蔼,每有求教,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十分专注。在工作中,他务实理性,总是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相信实践出真知,因此,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他的科研态度决定了他在解决重大工程难题时的务实决策。他提出了确保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百年使用寿命的成套解决方案, 攻克了相应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 其中涵盖耐久性设计、施工、检验评定和养护全过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六项关键技术研究之一, 并作为总课题《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膺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经济的发展, 沿海地区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发现, 由于海洋环境的腐蚀作用, 浙江沿海混凝土工程因钢筋锈蚀造成耐久性问题的占80%以上, 有的仅使用3~7年即出现顺筋开裂, 严重的不得不拆除重建。因此,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否过关, 是摆在现代海洋工程建设面前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杭州湾海域富含氧、多盐雾、高电导的特定条件下, 杭州湾跨海大桥要确保百年的使用年限, 难度非常大。2002年开始,干伟忠团队开始投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关键技术攻关之中。在大桥设计、施工阶段,干伟忠团队主持了一系列有关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规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等技术规范,在舟山跨海大桥、象山港公路大桥、清水浦大桥、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宁海国华电厂海水冷却塔工程、大榭二桥、青岛海湾大桥、南通黄海大桥、辽宁辽河大桥、上海崇启大桥、在建的三门湾跨海大桥及国外类似海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如何动态监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由于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行业环境条件所致, 干伟忠团队多年来不是在繁忙的实验室, 就是活跃在建设工地。2006年7月, 干教授及其团队成员顶着烈日爬到四十多米高的摇摇晃晃的海上桥墩脚手架上进行现场实验, 一干就是6个小时, 回到岸上已双腿发软,身体脱水,皮肤晒伤。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 历经上千次的反复实验, 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关, 在桥墩、承台和箱梁等部位预埋了一系列腐蚀传感单元,跟踪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动态信息变化。一旦混凝土腐蚀越过警戒线,传感器将产生被动预警信号,养护管理单位便可以启动耐久性预案进行针对性维护,大桥钢筋混凝土的“一颦一笑”都在掌控之中。据介绍,这一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教学改革
毕业于同济大学(本科)、浙江大学(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的干伟忠,有着深厚的专业基础,曾经参与了宁波工程学院的创业建设。在德国留学期间,学习国际最新技术的发展,这也促使他与德国同行在科研方面进行积极紧密的合作。
在进行科研的同时,他亦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不仅重视学生智力培养,而且重视学生德育培养。积极运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进行社会实践,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并让学生大胆参与科学研究。尤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干伟忠的指导下,他的学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3项,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1项,并在2011年浙江经济卫视《资本相亲会》会上,并摘得2013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桂冠。
除此之外,他特别重视并参考了多项教学改革。他所在的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于1999年被确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主持建成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室;负责宁波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实验室,现如今已经成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再接再厉 不断创新
二十多年来, 干伟忠及团队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为主要研究方向, 积极投身地方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攻关。2003年被遴选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和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曾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波市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宁波市模范集体、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等荣誉称号。尽管如此,干伟忠仍然刻苦勤奋,再接再厉,带领着科研团队不断创新。
数年肝胆磨一剑,在科研与教学的道路上,干伟忠亮出了自己特有的赤胆忠心,为科研事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建工学院副院长干伟忠教授
从早到晚呆在实验室的他,朴素的衣着,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一幅温文儒雅的样子……只要一提到杭州湾跨海大桥,马上就有人知道说的是建工学院副院长干伟忠教授。
干伟忠是学校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3年被遴选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和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近年曾获宁波市劳动模范、宁波市优秀青年、浙江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干伟忠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心态平和。面对采访,他总是谦虚地说,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了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应该回报的。
常怀使命催生科研动力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的他,来到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参与和见证了宁波工程学院前身的创业建设过程。谈到自己的选择,干伟忠认为是学校领导班子的诚意和事业心深深感动了自己。在艰苦的条件下,学校为新来的教师因陋就简建起临时办公室和教工过渡房,尽量关心和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
1986年干伟忠赴德国留学。这是他人生重要的一段经历,在德期间系统学习了德国先进的专业知识,了解了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并建立了与德国同行交流的渠道。2000年,干伟忠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再次来到德国进行合作研究,加大了与德国同行合作攻关的力度。2002年干伟忠被遴选为宁波市“院士结对培养人选”,师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陈肇元院士。
产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沿海地区正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沿海海塘堤坝、跨海桥梁隧道、港口码头、海洋平台等混凝土结构生命线工程投入运行,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就有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跨海大桥、三门湾大桥、绍兴杭州湾通道、东海油田基地、宁波舟山港等。调查发现,由于海洋环境腐蚀的作用,浙江沿海使用仅3~25年的几十座挡潮闸门因钢筋锈蚀造成耐久性问题占80%,有的仅使用3~7年即出现顺筋开裂。在港口工程结构中,处于浪溅区及潮差区的混凝土因水分和氧气作用,其中的钢筋锈蚀最为严重,建成后8年至12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而需要大修,严重的不得不部分拆除重建,造成重大损失。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否过关,工程寿命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是摆在现代海洋工程建设面前的重大技术问题。如何动态监测和预测这些在役工程的寿命,如果不尽早给予足够重视并解决,将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干伟忠责无旁贷地选择了该课题作为自己研究攻关的方向。
2005年宁波日报、今日早报等多家媒体以“为杭州湾大桥百年寿命上道保险”为标题报道了干伟忠教授有关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课题成果。通过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上“预埋”一系列传感器,跟踪混凝土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提前感知混凝土结构的剩余寿命,并根据预案及时采取措施,从而确保混凝土结构百年以上的工作寿命。”“我们要跟踪混凝土结构的‘一颦一笑’,预测大桥是否会过早得‘病’,然后适时地进行维修或大修。”
团队合作壮大科研成果
干伟忠主持的宁波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所,拥有一支数量精干、高效率的科研团队,目前已经被批准为宁波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每个成员分工合作,配合默契。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这几年干伟忠和他的团队经常往返于大桥施工现场和实验室之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桥墩、承台和厢梁等部位安装传感器,定期记录数据。李跃明老师回忆起2006年盛夏一次去大桥工地安装传感器的情景,仍然感到惊心动魄。那天大家在二十三米高的摇摇晃晃的桥墩脚手架上,顶着烈日一干就是四小时,等回到岸上早已经双腿发软。
在科研团队中,青年教师感触深刻。蒋冬蕾老师在科研团队中负责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为了采购设备,放弃了几年来假期旅游活动。她说,虽然暑假没能出去休假放松有些遗憾,但在做科研中体会到了静心做科研的辛苦和出成果时的乐趣,为自己今后独立开展科研打下了基础。吴朝晖老师负责的结构创新实验室每年都在省结构设计大赛中取得佳绩,他认为在科研团队中积累的很多经验,对他的帮助特别大。
团队完成的《沿海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与修补技术研究》等3项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等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海洋环境下长寿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当中。目前进行中的主要项目还有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计划、交通部重点项目计划子课题以及金塘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等,并参与编制交通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