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焕成,男,博士,博士生导师,1964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灌溉与施肥学科杰出人才,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土壤学报》编委,《中国土壤与肥料》编委。199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出站,1998年以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工作,2001-200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土壤水环境科学系做访问学者。
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北方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及其配套耕作机具研究与示范”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黄河上中游次生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粮食主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973 “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 项目骨干。
在盐碱地改良及调控机理、技术与产品方面,创建的“上膜下秸隔抑盐培肥增产技术”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获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7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在节水灌溉设备方面,研创了防堵渗灌系统,解决了渗灌易于堵塞的难题,“防堵渗灌系统研制与应用”获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小麦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方面,获得2015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在土壤耕作机具方面,研创出秸秆深埋犁具和深松深耕犁具,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在秸秆肥料化产业化利用方面,研创出“秸秆颗粒化”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有机无机生物肥等系列利用技术与生产工艺,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3.07-1996.1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博士
1996.12-1998.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
1998. 12-2001.09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1.09-2003.10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土壤水环境科学系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3.10- 2004.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5.01--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2005.03--至今 中国农科院节水灌溉与施肥学科杰出人才
2013.07-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学术兼职:
1、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
3、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
4、《土壤学报》编委。
研究生培养:
培养毕业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0名。
研究方向:
1.作物集约多熟超高产理论、技术及其水肥调控:主要包括:(1)间套多熟制下作物竞争互补生态、生理学机理 (2)多熟复合群体理想动态结构的构建规则(3)多熟超高产条件下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技术
2.盐碱地改良与利用:主要包括:(1)微咸水安全灌溉与调控技术与机理 (2)盐碱地养分调控机理与技术 (3)盐碱地生物治理
3.节水灌溉与节水农作制度:主要包括:(1)亚表层渗灌防堵节水系统研制与加肥渗灌应用技术(2)节水高效种植模式 (3)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
4.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主要包括:磷钾循环过程、有效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5. 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的生物修复。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共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973子课题2项,863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粮食丰产工程子课题1项,948项目1项。
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套平原盐碱地微生物治理与修复关键技术课题。
2、 参与973项目:优质高效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方法与模式优化课题。
3、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黑土区秸秆碳高效利用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北方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及其配套耕作机具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
5、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黄河上中游次生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6、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粮食主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7、参加973项目“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课题“优质高效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与优化布局”。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其中在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土壤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主持完成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2项。
1 甘肃酒泉典型绿洲区盐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魏野畴;逄焕成;韩建峰;符崇梅;李娟;王飞;王雅婷;杨迎萍;于若飞;张付平;何丽娟;柴政;康承辉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7
2 1LF系列秸秆掩埋深耕犁研究与应用 张旭东;裴泽莲;逄焕成;李玉义;王婧;程晋;章惠全;张旭;姚志刚;刘琳;田家治;陈良;任桂君;班春华;吕霞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2016
3 免耕播种施肥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高占文;张旭东;逄焕成;李玉义;高希君;张旭;章惠全;王丽;裴泽莲;刘刚;李秀娟;徐鹏;董向辉;王宏亮;赵大为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2015
4 宁夏灌区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张永宏;逄焕成;尹志荣;李玉义;桂林国;王天宁;王平;黄建成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013
5 内蒙古黄灌区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逄焕成;李玉义;史海滨;赵宝平;王婧;杨树青;武俊英;付金民;张建丽;刘景辉;李瑞平;赵永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6 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与应用 逄焕成;李玉义;王淑娟;刘嘉;王婧;张建丽;林淑华;任天志;杨思存;张永宏;赵永敢;严慧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13
7 新型高效肥料增效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逄焕成;吴江;梁业森;王平;张建华;蔡美露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003
8 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与示范 郝晋珉;高旺盛;张兴权;王和洲;夏穗生;王璞;郭洪海;闫晓明;刘小京;王秋杰;李志杰;周凌云;庞鸿宾;马永良;吴海芹;肖荧南;林治安;齐学斌;杨四军;李绪厚;刘海军;扬剑波;刘孟雨;寇长林;逄焕成;徐富安;李维炯;董振国;孟兆江;常有宏;李健民;高贤彪;吴清鹄;张秀梅;雷玉平;武继承等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发明公开:
[1]逄焕成,任天志,张旭东,赵英博,陶红燕,孙怀山. 一种牵引式捡拾制粒一体机[P]. 北京市:CN115414863A,2022-12-02.
[2]逄焕成,张旭东,任天志,聂影. 一种对滚式制粒机[P]. CN114669238A,2022-06-28.
[3]刘宏斌,孙巧玉,杨越超,王玉峰,谭可菲,孙文涛,侯立刚,彭畅,逄焕成,范先鹏,王洪媛. 一种控制稻田氮素损失的钵盘精量施氮育秧方法[P]. CN114532173A,2022-05-27.
[4]逄焕成,张旭东,任天志,聂影. 一种牵引式秸秆生物质颗粒制作机[P]. CN114100516A,2022-03-01.
[5]杨艳,逄焕成,马军伟,俞巧钢,王峰,林辉,陈惠英. 一种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工艺[P]. CN113999837A,2022-02-01.
[6]王婧,逄焕成. 一种秸秆颗粒饲料[P]. CN113951377A,2022-01-21.
[7]王婧,逄焕成. 一种具有催乳作用的中草药饲用秸秆颗粒[P]. CN113951378A,2022-01-21.
[8]王婧,逄焕成. 一种可补充微量元素的饲用秸秆颗粒[P]. CN113951383A,2022-01-21.
[9]王婧,逄焕成. 一种添加中草药的多效秸秆颗粒饲料[P]. CN113951384A,2022-01-21.
[10]杨艳,高安忠,逄焕成,马军伟,俞巧钢,王峰,林辉. 一种农用微生物菌液及其应用[P]. CN113913337A,2022-01-11.
[11]杨艳,逄焕成,马军伟,俞巧钢,王峰,林辉.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P]. CN113896602A,2022-01-07.
[12]杨艳,潘建清,逄焕成,马军伟,俞巧钢,王峰,林辉,陈惠英.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P]. CN113880642A,2022-01-04.
[13]李玉义,逄焕成,张晓霞,张晓丽,常芳弟,王国丽,冀宏杰. 一株酸性黄杆菌及其在改良盐碱土壤中的应用[P]. CN113817625A,2021-12-21.
[14]王婧,逄焕成. 一种含有牛羊肠道益生菌的牛羊用秸秆颗粒饲料[P]. CN111631307A,2020-09-08.
[15]王婧,逄焕成. 一种生物复合秸秆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P]. CN111328923A,2020-06-26.
[16]李玉义,张宏媛,逄焕成,王婧,刘娜,冀宏杰. 促进盐碱土壤盐分淋洗的方法[P]. CN111253948A,2020-06-09.
[17]王婧,逄焕成,李玉义,董建新,张莉,丛萍,刘娜,张宏媛,张晓丽. 一种秸秆成膜的缓释颗粒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P]. CN110256146A,2019-09-20.
[18]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刘娜,张宏媛,张晓丽. 一种全有机秸秆颗粒肥及其制备方法[P]. CN110218118A,2019-09-10.
[19]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张莉,丛萍,董建新,张珺穜. 一种秸秆捡拾造粒施用机及其使用方法[P]. CN110024568A,2019-07-19.
[20]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张莉,丛萍,刘娜,张宏媛,张晓丽. 一种土壤改良剂撒施机及其使用方法[P]. CN109997430A,2019-07-12.
[21]逄焕成,李宁,张旭东,张旭,高希君,章惠全,聂影. 一种自走式拾捡生物质颗粒制作一体机[P]. CN109731529A,2019-05-10.
[22]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张莉,丛萍,刘娜,张宏媛,张晓丽. 一种液体微生物盐碱改良肥及其制备[P]. CN109694266A,2019-04-30.
[23]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张莉. 一种球状颗粒盐碱调理剂及其制备[P]. CN109627099A,2019-04-16.
[24]李玉义,逄焕成,张晓丽,刘娜,张宏媛. 盐碱地中地膜和膜间的水平轮换种植方法[P]. CN109348772A,2019-02-19.
[25]李玉义,逄焕成,刘娜,张晓丽,张宏媛,王婧,冀宏杰. 中重度盐碱地种植食葵的施肥方法[P]. CN109287391A,2019-02-01.
[26]李玉义,逄焕成,刘娜,张晓丽,张宏媛,王婧,冀宏杰. 轻度盐碱地种植食葵的施肥方法[P]. CN109287392A,2019-02-01.
[27]盖俊山,逄焕成. 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P]. CN109121516A,2019-01-04.
[28]李玉义,逄焕成,张晓丽,刘娜. 秸砂隔层水平交错排列的盐碱地固定种植系统及方法[P]. CN108834464A,2018-11-20.
[29]李玉义,张旭东,逄焕成,程晋,章惠全,奕洪福,张旭. 一种实现潜耕层保水保肥性能的耕作机具及其方法[P]. CN107371423A,2017-11-24.
[30]王婧,逄焕成,赵永敢,李玉义,张莉. 一种楔入式颗粒肥全层施肥机[P]. CN107258181A,2017-10-20.
[31]王婧,逄焕成,赵永敢,李玉义,张莉. 一种颗粒肥全层施肥机[P]. CN107258183A,2017-10-20.
[32]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丛萍. 一种有机生态型栽培土壤基质及其制备方法[P]. CN107129410A,2017-09-05.
[33]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丛萍,李玉义.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利用其的食用菌栽培方法[P]. CN107125023A,2017-09-05.
[34]王婧,逄焕成,赵永敢,张莉,李玉义,丛萍. 一种简易定量秸秆颗粒肥施肥绳[P]. CN107089894A,2017-08-25.
[35]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丛萍,李玉义. 一种蔬菜育苗用基质及利用其的蔬菜育苗方法[P]. CN107082697A,2017-08-22.
[36]逄焕成,王婧,张莉. 一种包膜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制作设备[P]. CN106747899A,2017-05-31.
[37]王婧,逄焕成,赵永敢,张莉. 一种室内模拟试验用水分渗漏收集装置[P]. CN106501158A,2017-03-15.
[38]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 一种小型可拆卸土柱模拟装置[P]. CN106501490A,2017-03-15.
[39]逄焕成,王婧,赵永敢,张莉. 一种碱土消碱改良促生方法[P]. CN106489345A,2017-03-15.
[40]王婧,逄焕成,赵永敢,张莉. 一种带小型气体收集器的土壤培养装置[P]. CN106442066A,2017-02-22.
[41]逄焕成,王婧,张莉. 一种秸秆颗粒立体种植装置[P]. CN106386452A,2017-02-15.
[42]李玉义,逄焕成,卢闯,魏由庆,王婧,翟振. 一种促进盐碱地作物扎根的潜耕层结构及其构建方法[P]. CN105746029A,2016-07-13.
[43]李玉义,逄焕成,翟振,卢闯,魏由庆,王婧. 一种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P]. CN105717280A,2016-06-29.
[44]王婧,逄焕成,张莉. 耐盐碱植物生长促进剂[P]. CN105123759A,2015-12-09.
[45]李玉义,逄焕成,魏由庆,卢闯,翟振,王婧,常志富. 多功能地下观测室[P]. CN105092799A,2015-11-25.
[46]程晋,逄焕成,刘琳,王福义,李玉义,王帅,任桂君,刘欣,王婧,李华,姚志刚,田家治,钟钢. 一种排肥装置[P]. CN104641775A,2015-05-27.
[47]高占文,高希君,逄焕成,李玉义,章慧全,张旭. 小型动力破茬免耕播种施肥机[P]. CN104541632A,2015-04-29.
[48]王婧,逄焕成. 复合秸秆有机颗粒肥[P]. CN104446775A,2015-03-25.
[49]逄焕成,王婧. 有机质复合颗粒肥[P]. CN104446703A,2015-03-25.
[50]逄焕成,王婧. 秸秆颗粒无机微生物肥[P]. CN104326836A,2015-02-04.
[51]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李玉义,汤文光,汪柯,杨光立. 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P]. CN104145587A,2014-11-19.
[52]逄焕成,李玉义,章慧全,高希君,王婧,李华,尤晓东,刘忠泽,吕东山. 深根茎作物整地机[P]. CN104012203A,2014-09-03.
[53]王婧,逄焕成,赵永敢. 盐渍土壤调理剂[P]. CN103980908A,2014-08-13.
[54]逄焕成,牛世伟,章慧全,任天志,安景文,张旭,李华,李玉义,刘慧屿,聂影. 一种复合式耕作农机具及其耕作方法[P]. CN103583096A,2014-02-19.
[55]逄焕成,王婧,李玉义,赵永敢. 一种碱性土壤用滴灌消碱剂[P]. CN103420740A,2013-12-04.
[56]逄焕成,李玉义,张旭东,裴泽莲,王福义,姚志刚,程晋,王婧,任天志. 用于土壤翻耕和秸秆深埋还田的犁具[P]. CN103109593A,2013-05-22.
[57]逄焕成,赵永敢,李玉义,王婧,魏由庆. 基于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土柱模拟装置[P]. CN103091473A,2013-05-08.
[58]逄焕成,李玉义,任天志,靳存旺,李二珍,杨柳青,魏由庆,严慧峻,王婧,李华,赵永敢. 盐碱地控抑盐方法及盐碱地控抑盐系统[P]. CN102550159A,2012-07-11.
实用新型:
[1]逄焕成,任天志,张旭东,赵英博,陶红燕,孙怀山. 一种对辊式捡拾制粒一体机[P]. 北京市:CN218007121U,2022-12-13.
[2]刘杨,刘英,逄焕成,周元杰. 一种维护便利的光催化环保设备[P]. CN217188862U,2022-08-16.
[3]周元杰,徐卉卉,逄焕成,陈德臻. 一种用于生物有机奶肥生产的混料设备[P]. CN215139382U,2021-12-14.
[4]李玉义,张宏媛,卢闯,逄焕成. 促进盐碱土壤盐分淋洗的种植系统[P]. CN210928538U,2020-07-07.
[5]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张莉,丛萍,董建新,张珺穜. 一种秸秆捡拾造粒施用机[P]. CN210406260U,2020-04-28.
[6]王婧,逄焕成,李玉义,张莉,丛萍,刘娜,张宏媛,张晓丽. 一种土壤改良剂撒施机[P]. CN210381817U,2020-04-24.
[7]逄焕成,李宁,张旭东,张旭,高希君,章惠全,聂影. 一种自走式拾捡生物质颗粒制作一体机[P]. CN209997593U,2020-01-31.
[8]盖俊山,逄焕成. 一种园林绿化节水阻盐施肥系统[P]. CN209299898U,2019-08-27.
[9]盖俊山,逄焕成. 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P]. CN209299684U,2019-08-27.
[10]薛文,逄焕成,李玉义,夏松,黎亮. 一种利用凹凸棒土促进盐碱地脱盐的土层结构[P]. CN208581631U,2019-03-08.
[11]李玉义,逄焕成,张晓丽,刘娜. 秸砂隔层水平交错排列的盐碱地固定种植系统[P]. CN208549176U,2019-03-01.
[12]李玉义,逄焕成,张晓丽,张宏媛,刘娜. 一种可拆卸的土柱装置[P]. CN208366798U,2019-01-11.
[13]徐丽君,逄焕成,辛晓平,杨桂霞,唐雪娟,陈宝瑞. 一种牧草育苗用营养液慢渗装置[P]. CN207978338U,2018-10-19.
[14]李玉义,张旭东,逄焕成,程晋,章惠全,奕洪福,张旭. 一种实现潜耕层保水保肥性能的耕作机具[P]. CN207201260U,2018-04-10.
[15]王婧,逄焕成,赵永敢,李玉义,张莉. 楔入式颗粒肥全层施肥机[P]. CN207083440U,2018-03-13.
[16]王婧,逄焕成,赵永敢,张莉,李玉义,丛萍. 一种简易定量秸秆颗粒肥施肥绳[P]. CN206886983U,2018-01-16.
[17]王婧,逄焕成,赵永敢,张莉. 一种室内模拟试验用水分渗漏收集装置[P]. CN206258356U,2017-06-16.
[18]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 一种小型可拆卸土柱模拟装置[P]. CN206258454U,2017-06-16.
[19]逄焕成,王婧,张莉. 一种制作包膜缓释肥的设备[P]. CN206188677U,2017-05-24.
[20]王婧,逄焕成,赵永敢,张莉. 带小型气体收集器的土壤培养装置[P]. CN206192729U,2017-05-24.
[21]逄焕成,王婧,张莉. 一种秸秆颗粒立体种植装置[P]. CN206182032U,2017-05-24.
[22]李玉义,逄焕成,卢闯,魏由庆,王婧,翟振. 一种促进盐碱地作物扎根的潜耕层结构[P]. CN205726955U,2016-11-30.
[23]李玉义,逄焕成,翟振,卢闯,魏由庆,王婧. 一种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P]. CN205679606U,2016-11-09.
[24]李玉义,逄焕成,翟振,卢闯,王婧. 一种土壤传感器辅助安装装置[P]. CN205538765U,2016-08-31.
[25]李玉义,逄焕成,翟振,卢闯,王婧. 一种测定土壤原状土抗破碎强度的装置[P]. CN205538478U,2016-08-31.
[26]李玉义,逄焕成,魏由庆,卢闯,翟振,王婧,常志富. 一种多功能地下观测室[P]. CN205027727U,2016-02-10.
[27]李玉义,逄焕成,卢闯,魏由庆,翟振,王婧. 一种保持秸秆层原状孔隙结构的装置[P]. CN204887917U,2015-12-23.
[28]高占文,逄焕成,李玉义,刘刚,董向辉,王殿有,周伟艳,王婧,李华,张银环. 多功能全膜覆盖播种施肥机[P]. CN204482290U,2015-07-22.
[29]程晋,逄焕成,刘琳,王福义,李玉义,王帅,任桂君,刘欣,王婧,李华,姚志刚,田家治,钟钢. 一种排肥装置[P]. CN204443072U,2015-07-08.
[30]章慧全,逄焕成,聂影,刘欣,高占文,李华,刘忠泽,安鹤峰,钟刚. 深松粉土联合整地机[P]. CN204408865U,2015-06-24.
[31]聂影,逄焕成,章慧全,张旭,李玉义,刘忠泽,田家治,班春华. 秸秆培肥机[P]. CN203968602U,2014-12-03.
[32]张旭,逄焕成,尤晓东,刘欣,李玉义,王婧,李海龙,刘刚,吕霞,牛世伟,董向辉,王帅,聂洪光. 圆盘式秸秆颗粒掩埋机[P]. CN203723031U,2014-07-23.
[33]逄焕成,李玉义,张旭东,裴泽莲,王福义,姚志刚,程晋,王婧,任天志. 用于土壤翻耕和秸秆深埋还田的犁具[P]. CN203086929U,2013-07-31.
[34]逄焕成,李玉义,任天志,靳存旺,李二珍,杨柳青,严慧峻,魏由庆,王婧,李华,赵永敢. 盐碱地控抑盐系统[P]. CN202524736U,2012-11-14.
发明授权:
[1]杨艳,潘建清,逄焕成,马军伟,俞巧钢,王峰,林辉,陈惠英.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P]. CN113880642B,2022-07-15.
[2]杨艳,逄焕成,马军伟,俞巧钢,王峰,林辉.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P]. CN113896602B,2022-05-31.
[3]李玉义,逄焕成,张晓丽,刘娜,张宏媛. 盐碱地中地膜和膜间的水平轮换种植方法[P]. CN109348772B,2021-09-28.
[4]李玉义,逄焕成,刘娜,张晓丽,张宏媛,王婧,冀宏杰. 中重度盐碱地种植食葵的施肥方法[P]. CN109287391B,2021-04-13.
[5]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丛萍,李玉义.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利用其的食用菌栽培方法[P]. CN107125023B,2020-12-04.
[6]李玉义,逄焕成,张晓丽,刘娜. 秸砂隔层水平交错排列的盐碱地固定种植系统及方法[P]. CN108834464B,2020-07-07.
[7]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丛萍,李玉义. 一种蔬菜育苗用基质及利用其的蔬菜育苗方法[P]. CN107082697B,2020-05-01.
[8]李玉义,逄焕成,魏由庆,卢闯,翟振,王婧,常志富. 多功能地下观测室[P]. CN105092799B,2020-02-21.
[9]王婧,赵永敢,逄焕成,张莉. 一种小型可拆卸土柱模拟装置[P]. CN106501490B,2019-05-21.
[10]李玉义,逄焕成,翟振,卢闯,魏由庆,王婧. 一种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P]. CN105717280B,2018-03-20.
[11]王婧,逄焕成,张莉. 耐盐碱植物生长促进剂[P]. CN105123759B,2018-01-02.
[12]逄焕成,王婧. 秸秆颗粒无机微生物肥[P]. CN104326836B,2017-11-28.
[13]王婧,逄焕成. 复合秸秆有机颗粒肥[P]. CN104446775B,2017-09-15.
[14]逄焕成,王婧. 有机质复合颗粒肥[P]. CN104446703B,2017-08-25.
[15]逄焕成,李玉义,张旭东,裴泽莲,王福义,姚志刚,程晋,王婧,任天志. 用于土壤翻耕和秸秆深埋还田的犁具[P]. CN103109593B,2016-08-03.
[16]王婧,逄焕成,赵永敢. 盐渍土壤调理剂[P]. CN103980908B,2016-07-20.
[17]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李玉义,汤文光,汪柯,杨光立. 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P]. CN104145587B,2016-03-23.
[18]逄焕成,李玉义,章慧全,高希君,王婧,李华,尤晓东,刘忠泽,吕东山. 深根茎作物整地机[P]. CN104012203B,2015-11-11.
[19]逄焕成,赵永敢,李玉义,王婧,魏由庆. 基于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土柱模拟装置[P]. CN103091473B,2014-12-24.
[20]逄焕成,李玉义,任天志,靳存旺,李二珍,杨柳青,魏由庆,严慧峻,王婧,李华,赵永敢. 盐碱地控抑盐方法及盐碱地控抑盐系统[P]. CN102550159B,2014-06-11.
出版著作:
1、逄焕成,李玉义,等著,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
2、逄焕成著,节水节肥型多熟超高产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唐华俊 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主编,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年11月。
4、逄焕成 ,李玉义,王婧 主编,中国北方节水种植模式,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年11月。
5、逄焕成 ,梁业森 等编著,肥料合理施用与配制技术,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年。
6、梅旭荣,蔡典雄,逄焕成,杨正礼 主编,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年。
7、 Yang Zhenhai, Liang Yesen, Pang Huancheng, Zhou Xuying, Li Di, Ma Xinglin, Proceedings of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creasing animal production with local resources,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tech Press,2000年。
发表英文论文:
[1]Liu, Na; Li, Yuyi; Cong, Ping; Wang, Jing; Guo, Wei; Pang, Huancheng; Zhang, Li. Depth of straw incorporation significantly alters crop yield,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21, 205: 104772.
[2]Cong, Ping; Wang, Jing; Li, Yuyi; Liu, Na; Dong, Jianxin; Pang, Huancheng; Zhang, Li; Gao, Zhijuan.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varying straw incorporation strategies.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20, 204: 104735.
[3]Zhang, L.; Wang, J.; Pang, H. C.; Zhang, J. T.; Guo, J. J.; Dong, G. H.; Cong, P. Effects of pelletized straw on soil nutrient properties in relation to crop yield.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2018, 34(4): 479-489.
[4]Zhao Y, Pang H, Wang J, et al. Depth of Stover Layer for Salt Management Influences Sunflower Production in Saline Soils[J]. Crop Science, 2016, 56(4).
[5]Yuyi L I, Pang H, Han X, et al. (JIA2015-0717)Buried straw layer and plastic mulching increase microflora diversity in salinized soil?[J].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 2015, 15(7):1602–1611.
[6]Zhao Y, Pang H, Wang J, et al. Effects of straw mulch and buried straw on soil moisture and salinity in relation to sunflower growth and yield[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5, 161(1385):16-25.
[7]Yonggan Zhao, Huancheng Pang, Jing Wang, Long Huo, Yuyi Li, 2014,Effects of straw mulch and buried straw on soil moisture and salinity in relation to sunflower growth and yield. Field Crops Research.161:16-25
[8]Dai Li, Huancheng Pang, Licui Sun, Jinping Fan, Yuyi Liand Jianli Zhang, 2014,Pseudoxanthomonas wuyuanensis sp. nov.,isolated from saline-alkali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64, 799–804
[9]Longxing Hua, Huiying Li , Huangcheng Pang , Jinmin Fu . 2012, Responses of antioxidant gene, protein and enzymes to salinity stress in two genotypes of perennial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differing in salt tolerance .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169 : 146-155
[10]Hu Longxing,Hu Tao,Zhang Xunzhong,Pang Huancheng,Fu, Jinmin,2012,Exogenous glycine betaine ameliorates the adverse effect of salt stress on perennial ryegras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37(1), 38-46.
[11]Yabo Zhang, Jianli Zhang, Lei Fan, Huancheng Pang, Yuhua Xin and Xuefang Zhang. 2012, Actinoplanes atroaurantiaca sp. nov., isolated from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62(10): 2533-2537.
[12]Jiewei Wang, Jianli Zhang, Kai Ding, Yuhua Xin and Huancheng Pang. 2012, Brevundimonas viscosus sp. nov., isolated from saline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62(10): 2475-2479.
[13]Yabo Zhang, Jianli Zhang, Caiyuan Fang, Huancheng Pang and Jinping Fan. 2012, Mycobacterium litorale sp. nov., a new rapidly growing species from soil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62(5): 1204-1207.
[14]Jiewei Wang, Jianli Zhang, Huancheng Pang, Yabo Zhang, Yuyi Li, and Jinping Fan. 2012, Massilia flava sp. nov., isolated from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62(3): 580-585.
[15]Caiyuan Fang, Jianli Zhang, Huancheng Pang, Yuyi Li, Yuhua Xin and Yabo Zhang. 2011,Nocardiopsis flavescens sp. nov., an actinomycete isolated from marine sedi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61(11): 2640-2645.
[16]Li Yuyi, Zhao Yonggan, Wang Jing, Pang Huancheng, Ren Tianzhi, Zhang Yungui. 2011.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Index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in China Based on GIS.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p. 60-63. doi: 10.1109/CDCIEM. 386.
[17]Li Yuyi, Pang Huancheng, Yu Tianyi, Li Hua, Li Yibing and Ren Tianzhi. 2011.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Irrigation Strategies in China Based on GIS.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18]Huan-Cheng Pang, Yu-Yi Li, Jin-Song Yang, Ye-Sen Liang, 2010,Effect of brackish water irrigation and straw mulching on soil salinity and crop yields under monsoonal climatic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97,1971-1977
[19]Thompson T.L., Pang Huan-cheng and LI Yu-yi. 2009,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to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n the Western US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8(7):101~105.
[20]Thomas L. Thompson, Eli Zaady, Pang Huancheng, Thomas B. Wilson, Dean A. Martens, 2006,Soil C and N Pools in Patchy Shrublands of the Negev and Chihuahuan Deserts,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8,1943-1955
[21]Zhenjun Sun, Chunyang Song, Huancheng Pang, Wenli Li, Eco-restor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ques in Muyu reservoir watershed in Shandong,China, 1998,Journal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1(1-4),209-219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张晓丽,王国丽,常芳弟,张宏媛,逄焕成,张建丽,王婧,冀宏杰,李玉义.生物菌剂对根际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22,31(10):1984-1992.
[2]张宏媛,逄焕成,宋佳珅,王国丽,常芳弟,李玉义.亚表层有机培肥调控盐渍土孔隙结构与水盐运移机制[J].农业机械学报,2022,53(02):355-364.
[3]王国丽,张晓丽,张晓霞,常芳弟,刘娜,逄焕成,师文娟,张建丽,李玉义.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地向日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05):133-139.
[4]王国丽,常芳弟,张宏媛,卢闯,宋佳珅,王婧,逄焕成,李玉义.不同厚度秸秆隔层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壤温度、水分和食葵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9):4155-4168.
[5]董建新,宋文静,丛萍,李玉义,逄焕成,郑学博,王毅,王婧,况帅,徐艳丽.旋耕配合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89-2803.
[6]朱林,张莹,郑晓薇,逄焕成,李玉义,张建丽.向日葵菌核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测定[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2):4688-4695.
[7]逄焕成.创新秸秆还田方式 助力黑土区“藏粮于地”[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5):23-24.
[8]董建新,丛萍,刘娜,李玉义,王婧,逄焕成.秸秆深还对黑土亚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及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1,58(04):921-934.
[9]常芳弟,王国丽,张晓丽,张宏媛,宋佳珅,卢闯,逄焕成,冀宏杰,李玉义.河套灌区春灌结合秸秆隔层对盐碱土壤温度的调控效果[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11):1987-1997.
[10]卢闯,靳存旺,李二珍,杨柳青,李建忠,王婧,逄焕成,李玉义.一膜两年覆盖对河套灌区盐碱土水盐分布和食葵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08):18-25.
[11]李玉义,逄焕成,张志忠,刘双平,张琛平,魏由庆.内蒙古河套平原盐碱化土壤改良分区特点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5):115-121.
[12]丛萍,李玉义,王婧,逄焕成,张莉,刘娜,高建胜.秸秆一次性深埋还田量对亚表层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01):74-85.
[13]丛萍,王婧,董建新,李玉义,刘娜,逄焕成.秸秆还田对黑土亚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及原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01):109-118.
[14]丛萍,逄焕成,王婧,刘娜,李玉义,张莉.粉碎与颗粒秸秆高量还田对黑土亚耕层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应[J].土壤学报,2020,57(04):811-823.
[15]卢闯,张宏媛,刘娜,张晓丽,逄焕成,李玉义.免耕覆膜增加中度盐碱土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多样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1):116-124.
[16]张晓丽,张宏媛,卢闯,逄焕成,靳存旺,高喜,程挨平,李玉义.河套灌区不同秋浇年限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380-3392.
[17]张宏媛,卢闯,逄焕成,张建丽,刘娜,张晓丽,李玉义.亚表层培肥结合覆膜提高干旱区盐碱地土壤肥力及优势菌群丰度的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09):1461-1472.
[18]张宏媛,逄焕成,卢闯,刘娜,张晓丽,李玉义.CT扫描分析秸秆隔层孔隙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入渗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06):114-122.
[19]张莉,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丛萍,张珺穜,郭建军.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02):160-168.DOI:10.13254/j.jare.2018.0137.
[20]丛萍,李玉义,高志娟,王婧,张莉,逄焕成.秸秆颗粒化高量还田快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小麦玉米产量[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01):148-156.
[21]丛萍,张莉,王婧,逄焕成,李二珍,靳存旺.河套平原碱蓬种群空间布局特征与土壤微域特征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8,44(03):1-7+11.
[22]白伟,张立祯,逄焕成,牛世伟,蔡倩,孙占祥,安景文.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8,33(02):224-231.
[23]王笛,逄焕成,李达,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唐雪娟,郭明英,朱树声.苜蓿栽培草地微生物C、N及呼吸特性对不同播种量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8,27(03):135-143.
[24]唐雪娟,徐丽君,逄焕成,杨云卉,王笛,李达,白可喻.施氮及豆-禾混播对草地群落及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37(03):831-839.
[25]张莉,王婧,逄焕成,张珺穜,郭建军,董国豪.短期秸秆颗粒还田对小麦-玉米系统作物产量与土壤呼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29(02):565-572.
[26]徐丽君,徐大伟,逄焕成,辛晓平,金东艳,唐雪娟,郭明英.中国苜蓿属植物适宜性区划[J].草业科学,2017,34(11):2347-2358.
[27]白伟,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安景文.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7,43(12):1845-1855.
[28]卢闯,逄焕成,张宏媛,张建丽,张浩,李玉义.春灌结合秸秆隔层促进土壤脱盐增加微生物多样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8):87-94.
[29]张莉,王婧,逄焕成,张珺穜,郭建军,董国豪,丛萍.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2):1770-1778.
[30]张莉,翟振,逄博,李玉义,王婧,逄焕成,韦本辉,王庆伟,綦少伟.深旋松耕改善耕层结构促进马铃薯增产[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04):17-23.
[31]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5):168-176.
[32]张珺穜,王婧,张莉,逄焕成,张建丽,李二珍,靳存旺.盐碱地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与食葵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04):22-27+73.
[33]翟振,李玉义,郭建军,王婧,董国豪,郭智慧,逄焕成.耕深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1):115-123.
[34]侯智惠,逄焕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演变及趋势预测——以乌兰察布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4):49-55.
[35]王婧,张莉,逄焕成,张珺穜.秸秆颗粒化还田加速腐解速率提高培肥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06):177-183.
[36]翟振,李玉义,张莉,逄博,逄焕成,韦本辉,王庆伟,綦少伟.短期深旋松对黄淮海沙姜黑土耕层结构及小麦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04):1211-1218.
[37]卢闯,逄焕成,张建丽,燕守伟,王婧,李玉义.增施磷肥对重度盐碱地食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02):329-337.
[38]张莉,熊波,卢闯,翟振,蒋彬,李传友,衣文平,逄焕成,李玉义.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方式对土壤脲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01):40-44.
[39]卢闯,逄焕成,赵长海,王婧,常晓莲,李玉义.水分胁迫下施磷对潮土玉米苗期叶片光合速率、保护酶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02):239-246.
[40]张珺穜,王婧,张莉,逄焕成,王飞.理化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3):226-232.
[41]翟振,李玉义,逄焕成,王婧,张莉,董国豪,郭建军,郭智慧.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现状及其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2):2322-2332.
[42]翟振,熊波,张莉,蒋彬,李传友,逄焕成,李玉义.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物对油菜生长及重金属富集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05):985-991.
[43]侯智惠,梅连杰,侯安宏,逄焕成.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1):160-166.
[44]张莉,王婧,逄焕成.碱胁迫下磷酸脲降低土壤pH值促进菠菜生长[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02):148-154.
[45]田平,马立婷,逄焕成,陈涛,李玉义,王婧,齐华.硅肥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06):136-140.
[46]唐海明,肖小平,逄焕成,聂泽民,李玉义,汤文光,于天一,汪柯,李强,杨光立.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04):48-56.
[47]霍琳,王成宝,逄焕成,杨思存,李玉义,姜万礼.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04):105-111.
[48]李忠芳,张水清,李慧,孙楠,逄焕成,娄翼来,徐明岗.长期施肥下我国水稻土基础地力变化趋势[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06):1394-1402.
[49]白伟,逄焕成,牛世伟,蔡倩,安景文.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5,23(03):99-106.
[50]霍龙,逄焕成,卢闯,赵永敢,李玉义.地膜覆盖结合秸秆深埋条件下盐渍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05):1209-1216.
[51]聂林雪,逄焕成,朱海燕,李玉义,于吉琳,吴亚男,齐华.播期与密度对郑单958产量形成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05):104-108.
[52]栗维,朱海燕,逄焕成,刘明,李玉义,金忠华,齐华.深松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03):77-80.
[53]李忠芳,徐明岗,逄焕成,张会民,孙楠,娄翼来,李慧.中国南方潴育性水稻土产量演变及其肥力驱动因素分析[J].土壤学报,2014,51(05):953-962.
[54]高懋芳,邱建军,刘三超,刘宏斌,王立刚,逄焕成.基于文献计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06):1140-1150.
[55]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聂泽民,汤文光,于天一,汪柯,李强,杨光立.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04):711-718.
[56]杨思存,逄焕成,王成宝,李玉义,霍琳,姜万礼.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01):100-110.
[57]胡小龙,逄焕成,赵永敢,张凤华,李玉义.河套灌区盐碱地施用磷肥对向日葵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06):52-56.
[58]李轶冰,逄焕成,杨雪,李玉义,李华,任天志,董国豪,郭良海.粉垄耕作对黄淮海北部土壤水分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23):7478-7486.
[59]赵永敢,王婧,李玉义,逄焕成.秸秆隔层与地覆膜盖有效抑制潜水蒸发和土壤返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3):109-117.
[60]赵永敢,李玉义,胡小龙,王婧,逄焕成.地膜覆盖结合秸秆深埋对土壤水盐动态影响的微区试验[J].土壤学报,2013,50(06):1129-1137.
[61]杨若珺,于天一,王婧,杨光立,唐海明,逄焕成.湖南水稻主产区农户熟制选择行为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05):48-54.
[62]于天一,逄焕成,唐海明,任天志,杨光立,李玉义,肖小平,汤文光,陈阜.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土壤学报,2013,50(05):1043-1047.
[63]霍琳,张晓贺,杨思存,逄焕成,王成宝,李玉义,姜万礼.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05):173-178.
[64]赵永敢,逄焕成,李玉义,胡小龙,王婧,高鸿永.秸秆隔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17):5153-5161.
[65]杨雪,逄焕成,李轶冰,任天志,董国豪,郭智慧,王湘峻.深旋松耕作法对华北缺水区壤质黏潮土物理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401-3412.
[66]李轶冰,逄焕成,李华,李玉义,杨雪,董国豪,郭良海,王湘峻.粉垄耕作对黄淮海北部春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4):3055-3064.
[67]于天一,逄焕成,李玉义,王伯仁.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02):17-21.
[68]杨雪,逄焕成,李轶冰,任天志,董国豪,郭智慧,王湘峻.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02):29-37.
[69]于天一,逄焕成,唐海明,杨光立,李玉义,肖小平,汤文光,陈阜,任天志.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对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39(05):896-904.
[70]唐海明,于天一,肖小平,逄焕成,汤文光,聂泽民,任天志,汪柯,李玉义,杨光立.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01):32-38.
[71]李华,逄焕成,任天志,李轶冰,汪仁,牛世伟,安景文.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03):647-656.
[72]ZHAO Yonggan 赵永敢,PANG Huancheng 逄焕成,LI Yuyi 李玉义,HU Xiaolong 胡小龙,WANG Jing 王婧,GAO Hongyong 高鸿永. Effects of straw interlayer on soil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and sunflower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saline-alkali soils[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3,33(17).
[73]LI Yibing 李轶冰,PANG Huancheng 逄焕成,YANG Xue 杨雪,LI Yuyi 李玉义,LI Hua 李华,REN Tianzhi 任天志,DONG Guohao 董国豪,GUO Lianghai 郭良海. Effects of deep vertically rotary tillage on soil water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northern China’s Huang-huai-hai Region[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3,33(23).
[74]于天一,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唐海明,杨光立,肖小平,汤文光,陈阜.冬季作物种植对双季稻根系酶活性及形态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4):7894-7904.
[75]王婧,逄焕成,李玉义,赵永敢,张建丽.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1):2186-2191.
[76]李慧琴,王胜利,郭美霞,高鸿永,逄焕成,李玉义.不同秸秆隔层材料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盐运移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2,31(04):91-94.DOI:10.13522/j.cnki.ggps.2012.04.030.
[77]王婧,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赵永敢.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5):52-59.
[78]樊金萍,张建丽,王婧,逄焕成,李玉义,李二珍,靳存旺.节水灌溉对盐渍土盐分调控与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2,49(04):835-840.
[79]赵永敢,李玉义,逄焕成,王龙昌,任天志.四川省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03):28-32+38.
[80]YU Tianyi 于天一,PANG Huancheng 逄焕成,REN Tianzhi 任天志,LI Yuyi 李玉义,TANG Haiming 唐海明,YANG Guangli 杨光立,XIAO Xiaoping 肖小平,TANG Wenguang 汤文光,CHEN Fu 陈阜. Effects of winter crops on enzyme activity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in subsequent rice crops[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2,32(24).
[81]逄焕成,李玉义,于天一,刘高洁,董鲁浩.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及苜蓿生长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06):1403-1408.
[82]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冬小麦生长季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07):1759-1764.
[83]王婧,赵永敢,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不同食葵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04):29-35.
[84]逄焕成.我国粮食生产应“南扩北压”[J].北京观察,2011(05):35.
[85]方彩媛,张建丽,逄焕成,张雅博,樊金萍,王杰伟.PCR-SSCP技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1,28(01):66-69.
[86]王婧,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赵永敢.我国农作区资源节约农作压力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01):160-166.
[87]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0,29(06):112-114+138.
[88]赵永敢,李玉义,逄焕成,王龙昌,任天志.四川省粮食单产时空变化及其动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370-374.
[89]王婧,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水分供需平衡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0,29(05):106-109.
[90]刘高洁,逄焕成,李玉义.长期施肥对潮土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05):1094-1099.
[91]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任天志.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15(03):88-93.
[92]董鲁浩,李玉义,逄焕成,孙庆泉.不同土壤类型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15(03):22-28.
[93]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田昌玉,唐继伟.鲁北地区秸杆覆盖对冬小麦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03):12-15.
[94]于天一,李玉义,逄焕成,王伯仁,隋方功.长期不施磷肥对旱地红壤养分比例与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02):25-28.
[95]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田昌玉,唐继伟.鲁北地区地膜覆盖对棉花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01):37-40.
[96]李玉义,逄焕成,陈阜,张凤华,赖先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资源保证程度及提升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01):32-42.
[97]赵永敢,李玉义,逄焕成,任天志,王龙昌.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和发展潜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1):100-104.
[98]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田昌玉,唐继伟.鲁北地区麦秸盖田对夏玉米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7(04):1-3+10.
[99]李玉义,逄焕成,周宪龙,陈阜.京郊山地旱作区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分析与对策——以延庆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2):6-10.
[100]李玉义,逄焕成,张凤华,陈阜.新疆石河子垦区主要作物需水特征及水效益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06):138-142.
[101]王婧,逄焕成,任天志,侯立白,李玉义.东北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研究[J].节水灌溉,2009(11):60-64.
[102]姜志伟,武雪萍,华珞,蔡典雄,逄焕成,吴会军,姜涛,郑妍,李银坤.洛阳孟津冬小麦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05):984-991.
[103]李玉义,周宪龙,陈阜,逄焕成.北京山地旱作区节水农作制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03):302-306.
[104]李玉义,逄焕成,陈阜,张凤华.膜下滴灌对风沙土盐分变化和棉花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04):96-100.
[105]李玉义,逄焕成,陈阜,杨举芳.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水分利用效率与品质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9,28(04):83-86.
[106]李玉义,逄焕成,张凤华,陈阜,赖先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节水农作制发展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06):52-58.
[107]逄焕成,李玉义,严慧峻,梁业森,侯训波.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理化和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05):951-955.
[108]姜志伟,华珞,武雪萍,蔡典雄,逄焕成,姜涛,吴会军,郑妍,李银坤.洛阳孟津地区近47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02):127-132+137.
[109]王婧,逄焕成,任天志,侯立白,李玉义,刘高洁.我国节水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性别倾向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301-6304.
[110]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田昌玉,唐继伟.马铃薯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农业科技通讯,2009(04):180-181.
[111]李金华,杨晓光,曹诗瑜,马忠明,肖金香,陈阜,李玉义,邱建军,逄焕成,任天志.甘肃张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需水特征及作物系数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4):17-20.
[112]赵长海,逄焕成,李玉义.水磷互作对潮土玉米苗期生长及磷素积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01):236-240.
[113]姜志伟,武雪萍,华珞,蔡典雄,逄焕成,吴会军,姜涛,郑妍,李银坤.洛阳旱地夏玉米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J].生态学报,2009,29(01):315-324.
[114]严慧峻,逄焕成,李玉义,梁业森,郑俊兰,侯训波.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及白菜品质改良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70-273.
[115]王婧,逄焕成,任天志,李玉义,刘高洁,侯立白.基层农民节水意识与节水技术采用取向探讨[J].节水灌溉,2008(07):33-36.
[116]李玉义,逄焕成,张海林,陈阜,张凤华.新疆石河子垦区棉田水分生产效率变化动态及其潜力[J].资源科学,2008(01):72-77.
[117]刘明,逄焕成.水磷互作对黑垆土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04):73-75.
[118]逄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05):1-6.
[119]逄焕成,杨劲松,谢晓红.氯化钠胁迫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体内氯、钠离子积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05):654-658+664.
[120]马兴林,关义新,逄焕成,王庆祥,凌碧莹.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5(03):86-88.
[121]逄焕成,梁业森,吴江.大豆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应用效果[J].土壤肥料,2005(04):22-24.
[122]逄焕成,杨劲松,严惠峻.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影响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06):599-603.
[123]梁业森,逄焕成,温广庆,孟庆翔.牛羊复合营养舔块饲料生产技术研究[J].当代畜牧,2004(08):20-22.
[124]逄焕成,梁业森,王秀兰,刘彧,王秀珍.亚表层渗灌防堵节水系统研究[J].土壤肥料,2004(03):3-6.
[125]刘继芳,逄焕成,严慧峻,张鸿雁.用微生物对六六六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的初步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06):677-680.
[126]逄焕成,严慧峻,刘继芳,沈德龙,闵九康.土壤有机氯污染的生物修复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J].土壤肥料,2002(01):30-33.
[127]陈阜,逄焕成.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复合群体的高产机理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05):12-16.
[128]逄焕成.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9(04):31-32.DOI:10.19336/j.cnki.trtb.1999.04.010.
[129]逄焕成,王慎强,蒋其鳌,李欣.麦玉多重复合种植下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选择[J].耕作与栽培,1998(05):16-17.
[130]逄焕成,徐富安.渭北旱原秸秆覆盖耕作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04):58-60.
[131]逄焕成,陈阜.黄淮平原不同多熟模式生产力特征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03):6-13.
[132]逄焕成,王慎强.群体高产与光能利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02):149-154.
[133]逄焕成,陈阜,高喜,路盘根.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J].棉花学报,1997(05):44-49.
[134]李卫东,张明亮,逄焕成,王庆云,杨补勤.中国暖温带黑粘土的腐殖质特性及其与土壤发生的关系[J].土壤学报,1996(04):433-438.
[135]高喜,逄焕成,陈阜,路盘根.小麦套种早熟棉与晚熟棉的技术[J].作物杂志,1996(02):26-27.
[136]胡耀高,朱文珊,逄焕成.论农牧结合的基本理论[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S1):76-83.
[137]逄焕成,任天志.印度的大豆育种成就及前景[J].世界农业,1995(10):18-20.
[138]宋吉作,逄焕成,隋方功,蒋家慧,刘光亮.二四畦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02):118-120+133.
[139]逄焕成.印度的稻茬麦免耕生产技术研究[J].世界农业,1995(03):22-24.
[140]陈阜,黄高宝,任天志,高旺盛,李增嘉,张明亮,逄焕成.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4(03):42-44.
[141]逄焕成,隋方功,蒋家慧.高分子吸水剂的吸水保水性能与增产效果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2(01):41-44.
[142]逄焕成.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进展[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01):74-79.
[143]逄焕成,杨春峰.旱地覆盖耕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9(04):12-16.
[144]逄焕成,杨春峰.旱地覆盖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9(03):17-22.
会议论文:
[1]唐海明,于天一,肖小平,逄焕成,汤文光,聂泽民,任天志,汪柯,李玉义,杨光立. 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C].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2. 2012:373-378.
[2]任天志,逄焕成,李玉义. 我国农作制度的发展与对策[C].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 2010:23-29.
[3]李玉义,逄焕成,任天志. 资源节约型农作制度发展探讨[C].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 2010:73-78.
[4]李玉义,逄焕成,周宪龙,陈阜. 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关系分析[C].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91-96.
[5]Schweers Wilko,孙万仓,金轲,逄焕成,蔡典雄. 灌溉与施硫酸钾对冀北平原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C]. 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 2007:238.
[6]梁业森,逄焕成,温广庆,孟庆翔. 牛羊复合营养舔块饲料生产技术研究[C]. 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 2004:205-208.
[7]张锐,左余宝,八木一行,谢晓红,逄焕成,李志杰. 动态密闭气室法氨挥发的测定[C]. 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1:95.
[8]张锐,左余宝,八木一行,谢晓红,逄焕成,李志杰. 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氨挥发[C]. 《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1:317-324.
[9]逄焕成,严慧峻,魏由庆,刘培京. 麦秸盖田条件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C]. 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0:477-482.
荣誉奖励: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1、201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1名)。
2、2010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防堵渗灌系统研制与应用,第1名)。
3、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参加人)。
4、1999年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黄淮江汉地区小麦玉米玉米间套多熟高产种植技术开发与推广,第12名)。
5、1997年获河南省星火科技进步三等奖(黄淮海农区种植一麦两玉米栽培模式技术体系与推广,第2名)。
6、199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平原水浇地粮果立体种植试验研究,第8名)。
7、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西北黄灌区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关键技术),第1完成人。
8、广西自治区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农耕新方法粉垄发明及其应用)第4完成人。
逄焕成:教农民把文章写在土地上
文•实习生 高 敏
“必须要下地实践,经常到农村、到田间地头去看看”,作为农学专家,逄焕成研究员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出差。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开完会,出差以外的时间开会、实验、整理研究成果,“忙”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使重度盐碱地增产三成,该项目获得了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逄焕成是该项目的负责人。
逄焕成关于盐碱地改良的研究工作始于1998年,也是他初来农科院工作的年头。针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与内陆干旱区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的严重问题,逄焕成在2004年联合老一辈盐碱地改良专家一起致书时任总理温家宝,使土壤盐碱化问题得到了重视。
2009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启动,本次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与利用项目即是其中课题之一。
“生产问题要解决,科学问题要回答”
搞农业科学,在逄焕成看来,“简单来说,就是生产问题要解决,科学问题要回答,要做到‘顶天’和‘立地’。‘立地’就是教农民把文章写在地上,将研究变成农民可以利用的技术;‘顶天’是要把技术原理讲清楚,使别人在利用的时候不至于走歪路,更好地推广技术。”他多年来投身农业实践研究的同时,主持了诸多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百余篇,还出版了7部著作。
逄焕成戴着眼镜,外表斯文,见到他时他穿的是双运动鞋,因为做农业研究需要经常出差下地实践。在他向笔者翻看去西北研究的照片时,照片中的他也始终穿着运动鞋。逄焕成用很多时间去地里,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用自己的知识去有的放矢地解决。在农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来再去思考、整理、提炼。
逄焕成的办公室书架中早已摆满了书,书架外顶上也已经放了好几层书,一进办公室的门口也堆放着各类资料和书籍。
“上膜下秸,淡化耕层”
西北沿黄灌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河上中游,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三个区域,这些地区毗邻黄河,既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也是西北的粮油主产区。
“这些地区因黄河水灌溉而生,也因引黄灌溉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在西北沿黄灌区改良盐碱地,控制地下水的水位是关键。水位太深会破坏周围生态;太浅则容易使盐返上来,造成冬春两季盐分表聚化现象非常严重,正如逄焕成向笔者展示的土壤盐分表聚化的照片,真是“白茫茫像下了雪似的”。
“我们主要对中重度的盐碱地进行改良,在中重度盐碱地的出苗率,保苗率、成苗率都比较低。我们研究出了一项‘上膜下秸’技术。利用当地比较便宜的资源——地膜和秸秆,地表盖一层地膜,在耕层距地表30—40cm的地方埋一层秸秆。”
逄焕成打着手势向笔者详细讲述了“上膜下秸”技术的原理,对于研究方面的数据图表,也仔细讲解,谈起自己的研究来有说不完的话,却很少提及自己。
“秸秆隔层使上面的耕层土壤盐分可以向下淋洗,而盐分从隔层以下上升的时候,会受到隔层孔隙中毛管的阻断,从而减少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返;另一方面,地膜的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这样,底下带有盐分的水上来得少,上面灌溉的水下去得多,就形成比较好的一个耕层,减少植物生长的根系密集层次的盐分,达到‘淡化耕层’的效果。”
“控盐抑盐,培肥促生,节水于一体”
“上膜下秸”技术使土壤垂直分布上的盐分在0—40cm(农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部分减少,即使下面盐分多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做到了“有盐无害”。利用比较短的时间,快速改良土壤,提高了农作物出苗率、保苗率和成苗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报道,在西北沿黄灌区推广的1154万亩中,中度盐碱地作物增产9.8%—14.6%,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26.3%—35.3%。“这些数据是一个平均数据,属于保守估计,做科研要得出严谨的结论,不会夸大偶然现象。”
逄焕成讲述研究技术和成果时用词严谨,正如他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王婧博士所说:“逄老师在工作上非常强调做科研应以严谨为主,在课题组也推行严谨的科研态度,注重科学依据。”
技术中利用的秸秆,本身是土壤有机碳的一个来源,在地下埋几年腐烂后也可以作为肥料滋养土壤。目前我国秸秆量很大,但一般都被大量焚烧或者堆放。通过这个项目,将秸秆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改良了土壤。
随着黄河用水日益紧张,西北沿黄灌区的引黄量被逐年压缩,但“西北地区的蒸降比非常大,降水量少的情况下传统方法依靠大水漫灌‘以水洗盐’。‘上膜下秸’改良盐碱地的办法,很好地回答了节约水资源同土壤改良的双重问题。”如此,最终实现“控盐抑盐,培肥促生,节水于一体”的效果。
农艺与农机结合,突破瓶颈
逄焕成的记忆中,项目的推进中也遇到过困难,先期研究是通过小面积的试验田来进行的,当时主要依靠人工操作,需要花费很多劳力将秸秆埋进土里,但最终要大面积推广就必须实现机械化。通过同农机专家合作,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研制出秸秆深埋犁,大大提高了效率,使技术机械化,最终实现农艺与农机的融合,推广的瓶颈得以突破。
在示范过程中,将示范区设在采用原有技术的田地旁,从逄焕成向笔者展示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最终对比效果非常明显。“农民看到试验区效果显著,对他们来说,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是最高兴的”,因此技术在推广中受到农民欢迎,农民生动地将“上膜下秸”技术中的秸秆比喻为给土壤加的一层席梦思床垫,地膜则像给土壤覆盖的一层柔软的被子。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本身就喜欢农业这一行当,随着研究的深入兴趣也愈发浓厚,就一直做到现在。”逄焕成介绍了他之前的一项节水节肥型超高产技术的研究,在黄淮海地区突破吨粮产量,最终达到了吨半粮的超高产。他这些年所做的工作,一个是高产怎么再高产,另一方面是提高低产或没有产量的田地的产量,做了两头的工作。“总体来说就是利用已有资源,来解决国家的食物问题。吨粮之后打造超高产,提高盐碱地产量,都是很难的问题,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有挑战才有动力。”
逄焕成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在土壤耕作方面,研究如何进行土壤改良和土壤培肥;在种植制度方面,研究如何从宏观上来适应国家粮食需求,微观上有哪些种植技术。“农业在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应注重环境友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盐碱地改良之路,“会一直继续下去”
逄焕成认为我国盐碱地开发潜力巨大,通过盐碱地改良,我国的耕地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得以提升,也是确保不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的需要。但是,“剩下的盐碱地都是硬骨头,不好啃,改起来需要下更大的力气,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考虑到各方面需求,权衡利弊,量力而行,并协调好开发与生态的关系。”
“盐碱地是很脆弱的非稳定性生态系统,可逆性、反复性强,所以开发和管理要并重。盐碱地改良存在重开发,轻长期利用的问题,易出现重新弃耕现象。”“上膜下秸”不会永远管用,秸秆腐烂之后隔盐作用就降低了,所以,“我们研究的区域,要求三年埋一次秸秆,这样既能达到隔盐效果,又能培肥地力。”
盐碱地改良的研究之路,逄焕成还会继续走下去,“盐碱地改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新的问题会不断被提出,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会一直继续下去。”
■背景阅读
我国盐碱地分布及利用潜力
我国17个省区有盐渍土资源分布,总面积超过5亿亩,目前具有利用潜力的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面积近2亿亩,而近期可进行农业高效利用的盐碱地面积达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左右,农业利用潜力巨大,对于我国土地治理与开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目前具有利用潜力的盐碱地资源主要分布有黄淮海平原盐碱区、东北盐碱区、沿黄灌区盐碱区、滨海盐碱区(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一带)以及西北内陆盐碱区(新疆、甘肃一带)。
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他降水比较多的地方盐分会下行,而西北地区,除了灌溉时期盐分往下走以外,非灌溉时期(属于大部分时间),盐分都以“上行”为主,盐分表聚严重,所以此地区的盐碱危害比其他降水多的地区更严重。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