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周启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4-11-13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周启星,男,1963年生,籍贯浙江杭州,现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多部,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特邀主题和专题报告30余次,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09-1986.07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6.08-1989.07 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学习(期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学习基础课),获硕士学位。

1989.08-1992.07 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学习(期间与德国Karlsruhe大学联合培养),获博士学位。

1992.08-1994.09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

1994.10-1998.03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副教授,环境化学教研室主任。

1997.04-2002.01 先后为英国女皇大学Honorary Research Fellow、英国伦敦大学Advanced Research Fellow、英国女皇大学Visiting Professor。

1998.10-2002.0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污染生态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2.02-2010.0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01-2007.12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12-2012.03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03至今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泰达生态与海洋学院筹备组组长。

学术兼职及社会任职:

1 .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委员。

2.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3. 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4.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

5.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

6. 全国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污染生态学名词审定小组组长。

7.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8.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9. 《Pedosphere》副主编。

10.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编委。

1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编委。

12.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Toxicology》编委。

13.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编委。

14.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编委。

15.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编委。

16.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

17. 《环境科学学报》编委。

18. 《应用生态学报》编委。

19. 《生态毒理学报》编委。

20.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委。

2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编委。

22.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编委。

23. 天津市职业与环境危害防制重点实验室(武警后勤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4. 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