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张铭志 博士、研究生生导师、MPA/MPH导师
教授、主任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
从事眼科临床专业33年,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视光等,是我国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全国TOP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 完成各类白内障、青光眼及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2万余例,对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建立手术治疗模型。在基层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共培训了全国超过2200名医师。近年来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致力于白内障致病基因定位及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的易感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杰出贡献奖”“中华眼科学会奖”、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中国眼科医师奖”、2014年度“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新加坡国家眼科研究所“眼科研究贡献奖”、“广东省眼科女医师杰出贡献奖”、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南粤巾帼好医师”光荣称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世界白内障医师协会授予“人工晶体植入10000例成就奖”,广东省医院协会“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2013年中国名医百强榜(白内障医生),2014年入选全国顶尖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
近五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三项,汕头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四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与)一项。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五项,国际合作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三项,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累积影响因子275.406。
进修、培训经历(项目、时间、地点):
1、2008-2011年攻读卫生部院长EMBA课程班并获证书。
2、2004年赴德国海得堡大学医院眼科和奥地利萨尔斯堡医院眼科培训中心通过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培训并获资格证书。
3、1998-1999年赴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完成青光眼白内障临床专业高级研训(FELLOWSHIP)。
4、1996年赴美国新英格视光学院做RGP中国教师培训。
5、1992年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眼科进修一年。
6、1992年9月-1994年7月,内蒙古医学院眼科专业硕士毕业,学制3年。
7、1978年9月-1982年7月,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1982年7月-1996年6月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任主治医师、讲师。
2.1996年7月-2005年6月于厦门眼科中心任副院长、副教授、主任医师。
3.2005年5月至今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任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目前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汕头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眼视光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病学》副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眼科学》学科编委、高等院校十五规划《眼视光学》编委、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编委。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培训医生200多名,并继续推动该方面的工作。
研究方向:
白内障专科、青光眼专科、视光学专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级
1. 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小窝蛋白脂筏通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2. 2013年获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常见功能性眼病的诊疗、防控和康复技术体系研究》
3. 2007~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P13K、MAPK和JAK信号传递通路及RNA干扰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4. 2006~2009年获得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1项《“关心是潮流”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眼病医疗工程》。
5. 2013~2016年获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常见功能性眼病的诊疗、防控和康复技术体系研究》
6. 2009~2012年参与十一五计划支撑项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始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7. 2009年参与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感染性角膜病社会危害和干预策略研究》。
8. 2011~2014年获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国际项目
1. 2007~2010年获国际横项合作课题1项 牛津大学李嘉诚基金会科研项目 《Evaluating 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in Rural China》。(合作)
2. 2008~2011年获国际横项合作课题1项 世界银行项目The Child Self-Refraction Study《儿童自主验光研究》。(合作)
3. 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获香港研究基金局基金项目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laucoma gene at the GLC1M locus for Juvenile Onset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合作)
省级
1. 2008~2011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染色体15q22-24区间POAG致病基因的筛选。》
2. 2011~2014年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治及规律的战略研究》。
3. 2007~2010年获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4.2014~2016年获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眼科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市级
1. 2009~2011年获汕头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2. 2012~2014年获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提高汕头地区白内障手术率策略性研究》。
科研成果: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防治技术及推广》项目获2011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与) 2011
2、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与防御的相关性研究》2015
3、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粤东农村地区青少年近视防治规律的战略性研究》2011
4、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关心是潮流”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眼病医疗工程—白内障诊疗模式探讨》2010
5、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预测及干预方式的研究》2013
6、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2011.6
7、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潮汕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相关因素的系列研究》2010
8、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关心是潮流"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眼病医疗工程-白内障诊疗模式及青少年近视探讨》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合作第一2009.6
9、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显微一斑体视网膜手术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三等奖 4 1993.8
10、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17岁儿童少年与眼镜架相关的头一眼部人类学测量》 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三等奖 2 2001.12
11、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17岁儿童少年与眼镜架相关的头一眼部人类学测量》 厦门市科委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0.11.29
12、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儿童近视发生发展中各屈光成份的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三等奖 2
13、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三等奖 4 1998.11.10
发明专利:
1 FOXC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陈建欢;张铭志;管李萍;林伟涛;王丽娟;吴斌;陈浩宇;黄楚开;郑玉倩;彭智培;王俊;汪建;杨焕明 2012-07-26 2014-02-12
2 一种新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治疗药物及其用途 陈浩宇;陈建欢;张铭志;彭智培 2012-10-17 2013-01-16
出版专著:
1.《眼视光特检技术》,译者, 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屈光性人工晶体手术》,编者,2009-3, 北京科学出版社。
3.《视路疾病基础和临床进展》,编者,2010-6, 北京人民出版社
4. 担任高等院校十五规划《眼视光学》,编者。
5. 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程教材《眼视光学特检技术》,编著。
6.《青光眼问题与答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译者。
7. 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眼视光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病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8. 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眼科学》,学科编委 (证书)2013.10。
代表性英文论文(SCI文章):
第一作者:
1 Visual morbidity due to inaccurate spectacles among school-children in rural China: the See Well to Learn Well Project, Report #1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9 May;50(5):2011-7
2 Impact of cataract screening outreach in rural Chin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0 Jan;51:110-4
3 Population density and refractive error among Chinese childre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0 Oct;51(10):4969-76
4 Self correction of refractive error among young people in rural China: results of cross sectional investigation BMJ. 2011 Aug 9;343:d4767. doi: 10.1136/bmj.d4767
5 Validating the Accuracy of a Model to Predict the Onset of Myopia in Childre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 Jul 29;52(8):5836-41
6 A Pilot Study Of Lens Extra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Am J Ophthalmol. 2003 Apr;135(4):534-6
7 Primary Closed Angle Glaucom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02;14:13.
8 Refractive errors in Singapore and Xiame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in school children aged 6 to 7 years Optom Vis Sci. 2000 Jun;77(6):302-8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9 Myopia, spectacle wear, and risk of bicycle accidents among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report no. 7 Arch Ophthalmol. 2009 Jun;127(6):776-83
10 Understanding barriers to cataract surgery among older persons in rural china through focus groups Ophthalmic Epidemiol. 2011 Aug;18(4):179-86
通讯作者:
11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nd applanation tonomet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8 Mar;34(3):347.
12 Associations between near work, outdoor activity, and myopia among adolescent students in rural China: 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report no. 2 Arch Ophthalmol. 2009 Jun 127(6):769-75
13 Attitudes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Toward Glasses Use in Rural China Arch Ophthalmol. 2010 Jun;128(6):759-65
14 Corneal hysteresis in eyes undergoing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Eye (Lond). 2010 Apr;24(4):743
15 The effect of atypical birefringence Patterns on GDx VCC Diagnostic performance J Glaucoma. 2010 Mar;19(3):221-2
16 The effect of atypical birefringence Patterns on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measurements with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J Glaucoma. 2010 Mar;19(3):221
17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Spectacle Use in Rural China The See Well to Learn Well Study Ophthalmology. 2011 Dec;118(12):2343-50
18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Measurement in Myopic Ey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ime-Domain and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m J Ophthalmol. 2011 Oct;152(4):646-653.e2
19 Corneal biomechanics, refractive error and axial length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 Jul 1;52(7):4923-8
20 The effect of myopia on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measure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Br J Ophthalmol. 2011 Feb;95(2):255-60
21 Determinants of Postoperative Corneal Edema and Impact on Goldmann Intraocular Pressure Cornea. 2011 Sep;30(9):962-7
22 The effect of image quality on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 measurement in Stratus OCT Am J Ophthalmol. 2011 Feb;151(2):384
23 Interactive effects of ATOH7 and RFTN1 in association with adult-onset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2 Feb 16;53(2):779-85
24 A novel PAX6 dele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congenital aniridia Mol Vis. 2012;18:989-995
25 Endophenotyping reveals differential phenotype-genotype correlations between myopia-associated polymorphisms and eye biometric parameters Mol Vis. 2012;18:765-78
26 Corneal hysteresis is correlated with reduction in axial length after trabeculectomy Curr Eye Res. 2012 May;37(5):381-7
27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cigarette smoking with onset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and glaucoma-related biometric parameters BMC Ophthalmol. 2012 Nov 27;12(1):59
28 Adeno-associated virus-mediated expression of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 aggravates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in experimental chronic glaucomatous injury Mol Vis. 2013 Jun 27;19:1422-32
29 Epidemiology of Pediatric Ocular Trauma in the Chaoshan Region, China, 2001–2010 PLoS One. 2013 Apr 8;8(4): e60844
30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delayed epithelial ingrowth after LASIK Eye Contact Lens. 2013 Nov;39(6):400-1
合作作者:
31 Distribution and visual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refractive error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rural China: study of cataract outcomes and up-take of services report 4.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7 Dec;33(12):2083-90.
32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and Morphology in Healthy Chinese Eyes Cornea. 2007 Feb26(2):130-2
33 Visual disability, visual function, and myopia among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 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X-PRES)--report 1.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8 Jul;49(7):2888-94
34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Spectacle Nonwear Among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children: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X-PRES) Report #3 Arch Ophthalmol. 2008 Dec;126(12):1717-23
35 Corneal Hysteresis and Axial Length Among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 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X-PRES) Report No. 4. Am J Ophthalmol. 2008 May;145(5):819-26
36 Spectacle acceptance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China: the 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X-PRES)--report 5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8 Jul;49(7):2895-902
37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Vision Measurement by Teachers in Rural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children.Xichang Pediatric Refractive Error Study (X-PRES) Report No. 6 Arch Ophthalmol. 2008 Oct;126(10):1434-40
38 The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of flash ERG in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Doc Ophthalmol. 2008 Sep117(2):129-35
39 OCT and muti-focal ERG findings in spontaneous closure of bilateral traumatic macular holes Doc Ophthalmol. 2008 Mar116(2):159-64.
40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in 3 female siblings with crystalline retinopathy Doc Ophthalmol.2008 May116(3):237-43
41 Differential roles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pathway in retinal ganglion cell survival in rats with or without acute ocular hypertension Neuro Science. 2008 Apr 22;153(1):214-25
42 Predictors of atypical birefringence pattern in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Br J Ophthalmol. 2009 Sep;93(9):1191-4
43 Project vision: a new and sustainable model for eliminating cataract blindness in China 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 2009 Jul;37(5):427-30
44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tching vs acupuncture for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 children aged 7 to 12 years Arch Ophthalmol. 2010 Dec;128(12):1510-7
45 Slit-Robo Signaling in Ocular Angiogenesis Adv Exp Med Biol. 2010;664:457-63
46 Ethnicity-based subgroup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OXL1 polymorphisms with glaucoma Mol Vis. 2010 Feb 6;16:167-77
47 Height, Stunting, and Refractive Error Among Rural Chinese Schoolchildren: The See Well to Learn Well Project Am J Ophthalmol. 2010 Feb;149(2):347-353.e1
48 Differential pattern of RP1 mutations in retinitis pigmentosa Mol Vis. 2010 Jul 15;16:1353-60
49 Increased intrinsic neuronal vulnerability and decreased beneficial reaction of macrophages on axonal regeneration in aged rats Neurobiol Aging. 2010 Jun;31(6):1003-9
50 Common variants near CAV1 and CAV2 are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Nat Genet. 2010 Oct;42(10):906-9
51 Imaging inadvertent Desçemet’s membrane break secondary to cataract surgery Clin Exp Optom. 2011 Jan;94(1):103-5
52 Adjunc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o Refractive Correction on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One-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Ophthalmology. 2011 Aug;118(8):1501-11
53 MicroRNA-145 regulates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differentiation PLoS One. 2011;6(6):e21249. Epub 2011 Jun 20
54 Long-term survival and axonal regenera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and a peripheral nerve graft Neuroreport. 2012 Aug 1;23(11):692-7
55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three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Nat Genet. 2012 Oct;44(10):1142-6
56 Epidemiology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ocular trauma in the Chaoshan region of China, 2001-2010 PLoS One. 2012;7(10):e48377
57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arallel-group,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teprednol etabonate 0.5%/tobramycin 0.3% with dexamethasone 0.1%/tobramycin 0.3% in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 Curr Med Res Opin. 2012 Mar;28(3):385-94
58 Loteprednol Etabonate Suspension 0.2% Administered QID Compared With Olopatadine Solution 0.1% Administered BID in the Treatment of 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Investigator-Masked, Parallel Group Study in Chinese Patients Clin Ther. 2012 Jun;34(6):1259-1272
59 Evaluation of NTF4 as a causative gene for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Mol Vis. 2012;18:1763-72
60 SNP rs1533428 at 2p16.3 as a marker for late-onset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Mol Vis. 2012;18:1629-39
61 No association of age-related maculopathy susceptibility protein 2/HtrA serine peptidase 1 or complement factor H polymorphisms with early age-related maculopathy in a Chinese cohort Mol Vis. 2013 May 1;19:944-54
62 Directing adult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derived stem cells to retinal fat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 Jun 6;54(6):3965-74
63 A genome-wide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two novel loci associated with high myopia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Hum Mol Genet. 2013 Jun 1;22(11):2325-33
64 Associ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4 (TCF4) and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Receptor Type G (PTPRG) with Corneal Dystrophies in Southern Chinese Ophthalmic Genet. 2013 Jun 12
65 Near-Work Activity, Night-lights,and Myopia in the Singapore-China Study Arch Ophthalmol. 2002 May;120(5):620-7
66 Near-work Activity and Myopia in Rural and Urban Schoolchildren in China 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 2001 May-Jun;38(3):149-55
代表性中文论文:
第一作者:
1 P—VEP 对调节力测定的探讨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
2 双眼两侧同名偏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6年第14卷第7期405-408
3 糖尿病人与正常人搏动性眼血流量比较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8年4月第26卷第4期313-314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4 厦门地区城市与农村儿童近距离用眼与近视的关系.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6月第4卷第2期99-102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人群搏动性眼血流量比较研究. 中华眼科杂志 2004年4月第40卷第4期250-253
6 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阶像差对比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年8月第25卷第8期834-836
通讯作者:
7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n cytokine and chem okine gene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uveitis. 国际眼科杂志 2008年12月第8卷第12期2373-2375
8 鼠类慢性高眼压模型的研究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 2009年7月第45卷第7期663-668
9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研究进展. 眼科研究 2010年第12期第28卷1183-1186
10 眼压测量仪器新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2010年6月第34卷第3期181-184
11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DBA/2J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14-318
1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77-380
13 两种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对比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 2011年11月第11卷第11期1960-1962
14 Comparison on Photopic Electroretinogram Negative Response between Young and Old Lewis Rats. 眼科学报 2011 Sep;26(3):171-2
15 儿童屈光不正矫正障碍及其解决措施的初步探讨. 国际眼科纵览 2011年第10月第35卷第5期295-298
1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36卷第3期155-162
1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 2012年6月第48卷第6期567-571
18 眼科护士工作压力现况调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2年11月第30卷第11期853-855
19 眼科护士职业继续医学教育需求现况调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2年11月第30卷第11期842-845
20 Pentacam、iTrace和Orbscan Ⅱz测量近视眼角膜前表面Q值和屈光力的一致性.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3年3月第15卷第3期142-145
21 Corneal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School-age Children. 眼科学报 2013,Vol.28 No.1 34-39
22 汕头地区城乡中小学生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现况及与健康行为间关联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年5月第31卷第5期641-648
23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高灌注压下眼内血流的变化. 眼科 2013年第22卷第2期82-85
合作作者:
24 对648例角膜异物取出术的体会 护士进修杂志 1987年第7期
25 肺心病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1年第1期9-10
26 单色光眼底摄影法在视盘和视杯检测中的价值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9-31
27 单色光眼底摄影法在视盘、视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5年9月第11卷第3期204-206
28 170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年第16卷第4期224-225
29 10171例儿童少年眼球突出度测量.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8年第6卷第4期174-175
30 儿童少年头-眼部测量与眼镜架设计初探. 人类学学报 1999年第18卷第1期35-39
31 胺碘酮引起角膜色素沉着1例. 眼科新进展 1999年8月第19卷第4期263
32 观看视屏终端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598例病例对照研究. 伤残医学杂志 1999年第7卷第3期26-30
33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年龄相关性. 眼科研究 2000年6月第18期第3期270-272、234
34 厦门5-17岁儿童和青少年瞳距、眼球突出度、眶距正常值及发育规律. 中华眼科杂志 2000年11月第36卷第6期462-466
35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病期诊断的应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0年第18卷第9期535-540
36 先天黄斑缺损一家系三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0年9月第16卷第3期149、188
37 厦门市儿童及青少年眼眶距离测量.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2卷第1期40-41
38 与眼镜架相关的儿童少年头眼部参数测量.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2卷第3期145-147
39 巩膜扩张术治疗老花眼一例.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2卷第4期243
40 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前后搏动性眼血流量比较研究. 眼科新进展 2002年12月第22卷第6期390-392
41 完美超声乳化术标准的探讨.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 2002年12月第2卷第4期81-84
42 激光眼底扫描仪(HRT-Ⅱ)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盘缘面积和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检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年第21卷第6期436-438
43 完美超声乳化术标准的探讨. 眼科 2003年第12卷第4期252-255
44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早期的对比敏感度变化. 眼视光学杂志 2003年3月第5卷第1期16-17
45 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及形态与对比敏感度的联系.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9月第7卷第3期185-188、191
4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角膜内皮细胞观察. 福建医药杂志 2005年第7卷第5期13-14
47近视眼底萎缩弧和对比敏感度的联系.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1月第5卷第1期14-16
48 无黄斑病变高等近视眼的微视野检查.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0卷第4期232-233
49 HRT在青光眼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前沿 2008年3月第3卷第6期14-16
50 眼皮肤白化病1型的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08年2月第14卷第4期542-544
51 贝伐单抗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1卷第2期74-75
52 健康快车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097例疗效观察. 国际眼科杂志 2009年7月第9卷第7期1325-1327
53 Tonolab新型眼压计的应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2卷第2期121
54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正常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 国际眼科杂志 2009年6月第9卷第6期1101-1103
55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Ⅱ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 2009年5月第9卷第5期950-952
56 确定多指标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第六讲 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西部医学 2009年11期2026-2027
57 手术室耗材专人专职管理的实施效果. 现代医院 2010年8月第10卷第8期137-138
58 成年近视眼角膜非球面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59 眼血流的无创性测量. 医学综述 2010年10月第16卷第20期3128-3130
60 农村儿童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原因的定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年10月第31卷第10期1094-1097
61 确定多指标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西部医学 2010年5月第22卷第5期975-976
62 两种结膜囊冲洗液消毒效果与白内障手术患者眼部感染状况研究. 现代医院 2011年7月第11卷第7期8-10
63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视网膜培养中促进节细胞存活的研究.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5卷第2期86-88
6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视网膜培养中促进节细胞轴突再生的研究. 眼科 2012年第21卷第4期256-260
65 青年角结膜鳞状细胞癌一例. 中华眼科杂志 2012年7月第48卷第7期643-644
66 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年2月第16卷第2期102-104
67 汕头地区中学生近视的横断面研究 王耿; 谭丽; 黄育强; 林世斌; 陈彬; 张铭志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8-08
68 确定多指标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陈彬; 张铭志 西部医学 2013-11-20
69 汕头地区城乡中小学生斜视现况(2009~2010年)横断面研究 林世斌; 黄育强; 马迪; 邱坤良; 陈彬; 李丽萍; 张铭志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3-09-25
70 2011-2012年广东省汕头市社区视力检查对提高白内障手术率的促进 段觉昵; 梁远波; 陶萍; 林晓薇; 林浩洋; 黄丹珊; 李贡辉; 张铭志 眼科 2013-07-25
7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高灌注压下眼内血流的变化 王振茂; 张铭志 眼科 2013-03-25
72 通过对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首发病人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快速定位致病性突变 陈建欢; 邱靖森; 郑玉倩; 陈浩宇; 彭智培; 张铭志 遗传学为人类造福——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论文集 2012-07-06
73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视网膜培养中促进节细胞存活的研究 岑令平; 梁嘉健; 张铭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06-15
74 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冀艳虎; 李丽萍; 卢耀贵; 张铭志; 高杨; Griffiths Sia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02-10
75 两种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对比分析 张日平; 张铭志; 孙丽霞; 李瑾瑜 国际眼科杂志 2011-11-25
76 两种结膜囊冲洗液消毒效果与白内障手术患者眼部感染状况研究 李贡辉; 郑良娣; 陈浩宇; 张铭志 现代医院 2011-07-15
77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研究进展 黄楚开; 张铭志 眼科研究 2010-12-10
78 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陈红玲; 刘丽芳; 林洪杰; 耿义群; 张铭志 眼科学报 2010-11-15
79 眼血流的无创性测量 王振茂; 张铭志 医学综述 2010-10-20
80 成年近视眼角膜非球面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张日平; 张铭志; 孙丽霞; 李瑾瑜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09-15
81 手术室耗材专人专职管理的实施效果 李贡辉; 张铭志; 李美玲 现代医院 2010-08-15
82 手术室消耗性材料专人专职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李贡辉; 张铭志; 李美玲 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 2010-04-23
83 无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初步疗效 张铭志; 黄楚开; 黄育强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7-08-01
84 眼生物学参数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选择的评价 张铭志; 黄楚开; 马迪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7-08-01
85 对比敏感度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张铭志 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6-08-01
8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张铭志 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6-08-01
87 确定多指标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陈彬; 张铭志 西部医学 2010-05-20
88 确定多指标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第六讲 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陈彬; 张铭志 西部医学 2009-11-20
89 健康快车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097例疗效观察 李立梅; 张铭志; 刘晓剑; 张莉莉; 黄惠春; 林培敏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7-25
90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正常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 邵运良; 张铭志; 宋跃; 黄育强; SK Rao; Dennis Lam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6-25
91 Tonolab新型眼压计的应用 刘丽芳; 黄楚开; 张铭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06-15
92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Ⅱ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李立梅; 李太平; 林洪杰; 张贵华; 张铭志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5-25
93 葡萄膜炎相关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英文) 蓝诚红; 张铭志 国际眼科杂志 2008-12-25
94 贝伐单抗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孙玲; 张铭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06-15
95 HRT在青光眼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林杜生; 张铭志 中国医疗前沿 2008-03-20
96 眼皮肤白化病1型的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静; 张铭志 医学综述 2008-02-20
97 无黄斑病变高度近视眼的微视野检查 陈红玲; 张铭志; 吴德正; 黄时洲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12-15
荣誉奖励:
1、第四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 2014。
2、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杰出贡献奖,2014.9。
3、2010年获中华眼科学会奖(开展眼科学会工作和防治眼病突出贡献)。
4、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三届中国眼科医师奖, 2012。
5、1998年获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研究贡献奖。
6、2009年广东省眼科女医师杰出贡献奖。
7、2015年获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南粤巾帼好医师”光荣称号。
8、2009年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9、2011年获第五届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
10、2002年被世界白内障医师学会授予“人工晶体植入10000例A”。
11、广东省医院协会“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2013.12。
12、2013年中国名医百强榜(白内障专业)。
13、入选全国TOP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2014。
14、2001年厦门市林巧稚精神奖。
15、2000年获得厦门市诚实守信“十佳个人”, 2002.3。
16、2009~2010年“汕大医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17、2010年获中山医学大学初级PBL师资。
18、2011年获广东省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师资培训班授课教师。
19、2010年获汕大医学院2010优秀PBL教案《奇怪的红眼》。
20、2007年汕大医学院突出贡献。
21、多次获得“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眼科中心张铭志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张铭志教授和张日平医生课题组参与由牛津大学和世界银行资助的国际横向项目“儿童自我验光”研究,对潮汕农村地区青少年自我验光进行了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 2011;343:d4767,影响因子:13.471)。2011年8月18日的“中国医学论坛报”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报道。
该项研究纳入潮汕农村地区6所初中年龄在12~18岁、裸眼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0.5的青少年648名,测量所有受试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验光后视力提高的行数及屈光度,比较自我验光与电脑验光及主觉验光所得屈光度及视力的差异。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在验光资源缺乏的地区,大多数儿童通过自我验光方法可达到较好的视力,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可以避免使用散瞳药物,减少散瞳药所需费用和副作用;避免了购买和保养未散瞳电脑验光仪的费用,减少了对高素质验光师的需求。若本研究结果可以在其他人群中获得证实,那么自我验光可能成为低收入国家验光方法的一种新标准。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 2011-11-10
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光明使者”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
张铭志,博士研究生生导师,MPA/MPH导师,教授,主任医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从事眼科临床专业三十多年,专业方向为白内障、青光眼、视光等,是我国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
张铭志教授已完成各类白内障、青光眼及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2万余例,其对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建立了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手术模型。
张教授注重疾病的预防,主张医病先医人。针对青光眼发病的特点,先后在厦门、汕头两地组织成立“青光眼患者俱乐部”,定期开展青光眼疾病知识讲座,建立患者的依存感,告诫患者随访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数以千计的患者受益,有效地遏制了青光眼致盲,被病人称为“光明使者”。
她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在基层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她带领团队培训的基层医院覆盖全国24个省88个地区,她曾8次带队赴西藏自治区和四川藏区,为当地输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医疗技术。
张铭志教授近年致力于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提出基础研究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在白内障致病基因定位及青光眼和高度近视的易感基因的关联性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白内障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近十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1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
2005年,张铭志教授作为引进人才任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通过建立国际化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等措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实现“致力发展为国际优秀的眼科中心之一”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张铭志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委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汕头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是《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眼视光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病学》副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眼科学》学科编委,高等院校十五规划《眼视光学》编委。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5年第9期
第四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州女子科技奖”颁奖大会於2015年7月25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第十屇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秀莲主任、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崔卫燕部长、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何界生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颁奖大会,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发奖牌奖杯和荣誉证书。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荣获“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管理科研创新奖。本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州女子科技奖”共有来自全国的25名女医师获奖,其中基础科技创新奖4名、管理科技创新奖5名、临床科技创新奖16名。该奖是我国第一个女医务工作者的终身荣誉科学奖, 2008年由中国女医师协会创立。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准予登记并颁发证书。旨在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女医务工作者,激励更多的女性在医学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创新,推动医学科研、临床和管理事业的发展”。
张铭志,博士研究生生导师,MPA/MPH导师,教授,主任医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从事眼科临床专业33年,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视光等,是我国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全国TOP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
张铭志教授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完成各类白内障、青光眼及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2万余例,对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并建立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手术模型。张教授不只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还特别注重疾病的预防,主张医病先医人。针对青光眼发病的特点,先后在厦门、汕头两地组织成立“青光眼患者俱乐部”,定期开展青光眼疾病知识讲座,建立患者的依存感,告诫患者随访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数以千计的患者受益,有效地遏制了青光眼致盲,被病人称为“光明使者”。
她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在基层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十年来她带领团队培训的基层医院覆盖全国24个省88个地区的2200余名眼科医生其中可独立完成白内障的手术医生366名,独立完成手术128870余例,为当地输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医疗技术,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使偏远地区的贫困患者就近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影响力。
她身体力行,自2013起,她带领团队共8次亲赴西藏自治区和藏区。培训藏族眼科医生,已有 6名医生可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为当地建立了不走的医疗技术团队,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这一先进技术填补了西藏的空白。
近年她来致力于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提出基础研究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在白内障致病基因定位及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的易感基因的关联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白内障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近十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1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
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任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通过建立国际化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实现“致力发展为国际优秀的眼科中心之一”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张铭志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医师分委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汕头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眼视光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病学》副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眼科学》学科编委、高等院校十五规划《眼视光学》编委。
来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2015-07-25
张铭志教授荣获首届“防盲杰出贡献奖”
2014年9月17日至21日,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十七届亚非眼科大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大礼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宗旨是提高基层医师水平,促进整合医学发展。
会上,我院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荣获首届“防盲杰出贡献奖”。
张铭志教授从事眼科专业32年,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是我国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之一。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推动区域医疗服务及科研教学工作发展的同时,将防盲工作纳入医院的重要工作。自2005年开始,她带领着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团队,躬身深入贫困基层,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防盲治盲扶持模式。她坚持防盲治盲工作要以授人以渔,输血达到造血,助人自助,持续发展的理念,她认为防盲治盲的根本是提升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基层医院培养出根植于当地的医护人员,使贫困患者就地享有适宜的医疗服务,让优质的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扎根,防盲治盲要为基层医院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眼科疾病白内障居世界致盲率首位,我国约有500多万白内障患者,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缺乏而导致的“看病难,医病贵”现象,降低全国白内障的致盲率,缓解我国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缺乏的社会问题。自2005年起,张铭志带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团队先后承担了“关心是潮流”、“亮睛工程”、“中华健康快车”、“健康快车显微手术培训中心”、“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亮睛工程张万洲白内障手术培训(汕头)中心”、“西藏(拉萨)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和“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蔡司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 、“汕头市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基金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救助项目”八大防盲扶贫、扶持项目。
张铭志教授与她的团队防盲扶持的足迹遍及全国二十省(内蒙古、陕西、云南、广西、四川、青海、湖南、新疆、山东、海南、甘肃、江苏、西藏、贵州、广东、河南、江西、吉林、山西、湖北)58个地区。每一个项目的实施她都亲自策划和参与,将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贯穿防盲治盲工作中,把培训基层医生作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八个项目涵盖乡镇卫生院、县市级医院,省级三甲医院、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构建并完善了三级医疗白内障防盲扶贫扶持网络系统,严格规范的管理,以理论课程授课、动物眼、二维、三维手术录像、模拟眼培训、手术助手、分步手术、独立手术、后续的就地手术培训等阶段,使培训质量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同。
她个人成为卫生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组委员,并带领团队荣获“2013年消除白内障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探索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眼病医疗工程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奖三等奖及汕头市科技奖一等奖,使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为中国重要的基层眼科医生培训基地。在她的带领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防盲扶贫扶持远程培训网络覆盖16个省,58个地区,30家医院,共培训基层医生1764人。培训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医生316人。迄今,已运行的扶持点共接诊患者超过66万人次,独立完成手术128870余例。
她坚持身体力行,2008年5月,陕西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启动时,她不顾余震亲赴西安为来自震区的110名医生讲授显微白内障手术课程并做手术演示,令学员感动。2009-2010年在承担海南白内障无障碍省的项目中,共派出37名眼科医护人员,完成白内障免费手术28132例,培训医生143名,项目结束时海南省13个县级医院都拥有了一名可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医生。
正是由于她不懈的努力,2012年7月,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亮睛工程张万洲白内障手术培训中心落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目前已培训国内医生31人,并有100余人申请等待安排中。2013年10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美国塞瓦基金合作计划在西藏及藏区建立二个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在三年内为西藏及藏区的每所地区级医院培训一名可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藏族眼科医生。
2014年3月,在她的倡导下招募国内眼科志愿者医生与她的团队在西藏进行了为期5天的眼科课程培训、义诊及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在她的带教下,西藏藏医院的央吉医生已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成为西藏第一位掌握该技术藏族医生,填写了该技术在西藏的空白。
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唯一的眼科吴军民医生经过半年的培训,掌握了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2014年1-8月与培训导师共完成白内障手术150余例,相当于林芝地区过去五年手术量的总和。
四川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眼科的古林医生是该地区唯一的眼科医生,2014年6月,张铭志教授带领的医疗队赴当地进行一对一的白内障手术培训,在为80名藏族患者实施免费手术的同时,手把手带教,古林医生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36例,成为该地区第一位掌握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医生。
协议签署以来至今她已五次赴西藏及藏区对眼科医生进行手术培训。
张铭志教授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奉献是有限的,当无数个有限都参与到其中时,有限将扩大成无限,就如同沧海一粟汇成海洋,一颗火种可以燎原。她不遗余力,十年坚持不懈,在防盲治盲的奉献中坚守着用心去关爱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将技术传承给创造未来的人的信念。
来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2014-09-23
张铭志教授荣获“南粤巾帼好医师”称号
2015/8/24
为了更好地支持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树立广东女医师“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新形象,2015年8月21日下午,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多功能厅举行“瑰丽女医师,南粤展风彩”——庆祝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成立20周年活动。活动中表彰了一批“南粤巾帼好医师”、“先进专业委员会”、“优秀会员”和“先进会员团体单位”。我院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荣获“南粤巾帼好医师”称号。
张铭志,博士研究生生导师,MPA/MPH导师,教授,主任医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从事眼科临床专业33年,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视光等,是我国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全国TOP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
张铭志教授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完成各类白内障、青光眼及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2万余例,对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并建立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手术模型。张教授不只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还特别注重疾病的预防,主张医病先医人。针对青光眼发病的特点,先后在厦门、汕头两地组织成立“青光眼患者俱乐部”,定期开展青光眼疾病知识讲座,建立患者的依存感,告诫患者随访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数以千计的患者受益,有效地遏制了青光眼致盲,被病人称为“光明使者”。
她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在基层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十年来她带领团队培训的基层医院覆盖全国24个省88个地区的2200余名眼科医生其中可独立完成白内障的手术医生366名,独立完成手术128870余例,为当地输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医疗技术,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使偏远地区的贫困患者就近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影响力。
她身体力行,自2013起,她带领团队共8次亲赴西藏自治区和藏区。培训藏族眼科医生,已有6名医生可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为当地建立了不走的医疗技术团队,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这一先进技术填补了西藏的空白。
近年她来致力于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提出基础研究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在白内障致病基因定位及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的易感基因的关联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白内障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近十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1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
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任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通过建立国际化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实现“致力发展为国际优秀的眼科中心之一”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张铭志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医师分委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汕头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眼视光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病学》副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眼科学》学科编委、高等院校十五规划《眼视光学》编委。
本次“南粤巾帼好医师”的奖项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白衣天使的美丽形象,让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尊重女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风气。
张铭志教授荣获广东省医院优秀管理干部奖
2014/1/15
1月11日上午,广东省医院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优秀院长颁奖典礼在广州召开,我院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荣获“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奖,是获奖的20名医院管理干部之一。广东省卫计委、中国医院协会、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广东省医院协会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各医院领导及省医院协会委员近600人参加会议。
据悉,自2011年起,广东省医院协会启动“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院长和优秀管理干部评选工作。在全省会员单位中,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同意、协会初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等层层选拔,共评选出医院优秀管理干部20名。大会一致认为,获奖人员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管理,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特设奖项予以表彰,并激励广大医院院长及管理干部学习先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医院改革和管理工作中,涌现更多优秀院长和医院管理干部,为我省医院建设和发展再创辉煌。
以精湛医术诊治眼疾 用无私爱心播撒光明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28日,是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捐资7000万元兴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防盲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眼科医院,亦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眼科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眼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汕头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白内障手术培训学校、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白内障区域性防治培训基地、国际眼科学会ICO眼科医师中国(汕头)考试点,是中华“健康快车”复明项目汕头办公室、“健康快车”显微手术培训中心总部及基地、李嘉诚基金会扶贫项目“关心是潮流”项目办公室及项目执行单位、中国扶贫扫盲大行动“亮睛工程”汕头办公室及项目执行单位、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张万洲白内障手术培训中心、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委单位、 “健康快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防治阅片中心、德国蔡司眼科医生培训中心、美国加拿大塞瓦基金中国西藏藏区眼科手术培训总部、汕头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由汕头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管理,十多年来,中心以“致力发展为国际优秀眼科中心”为目标,以“追求卓越、真诚服务”为宗旨,采用3S管理理念,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全员聘用的管理体制优势,建立引进人才结合自身培养的复合体系,人才使用分级管理,做到适才用人,薪酬个性化。医院近年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73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58人、学士50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同时还引进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管理人员,为医院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中心现有职工333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236人,高级职称31人,博士及硕士学历70人,博士生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生研究生导师12人。经过不断探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强我精,以有余补不足,回馈感恩”的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成为大陆和香港合作高起点、高速度发展的典范。
专科完善•国际同步
十多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始终以掌握国际前沿新技术为源动力,十个专科齐头并进,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微创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光动力治疗术、泪道内窥镜、准分子激光等近100项新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中心目前设有十个专科: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及玻璃体疾病、小儿眼科与斜弱视、角膜及眼表、眼整形与眼眶疾病、视光学、低视力、中医眼科、眼外伤。年门诊量22万人次,手术量16000例(其中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斜视、角膜、玻璃体手术量超10000例)。十多年来,中心门诊量累积近一百五十万人次,共为十多万名眼疾患者带来光明。
中心拥有新一代德国AMARIS全能准分子激光系统、瑞士ZIEMER极致飞秒激光手术仪等一批国际先进的专用仪器设备,独立开展三级专科医院常规诊疗技术项目,十个专科均有独立的专业技术队伍,开展各专科前沿技术,诊疗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地位,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非球面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应用泪道内窥镜系统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等特色技术,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具有较高的疑难重症诊治能力,近几年,处理恶性青光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内肿瘤、感染性眼内炎、角膜溃疡穿孔等疑难危重病例近万例,并多次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
追求卓越•真诚服务
十多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设立健康教育室、客户服务部、临床支持中心,推行“一医一患一护”就诊模式,实行预约服务、错峰就诊、一卡通先诊疗后结算,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营造“无声”病房,同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全方位的服务方式践行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十多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努力创建的“无红包医院”已成为粤东地区老百姓广为赞誉的品牌!中心获得了“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汕头市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汕头市先进职工之家”等称号,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信赖和广泛好评。
中心不断探索,形成“健康教育进社区,免费复明救助”的可持续发展扶贫模式,对符合手术条件的中低收入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同时,为了使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医院于每周六开通手术绿色通道,确保较高的治愈率。截止至2015年6月底,健康教育进社区项目共为763个社区的居民进行眼健康的相关教育,为4万多名社区居民提供了眼健康情况的义诊,为2千多位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免费的白内障手术治疗。至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该项目中为患者减免费用1500余万元,为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
十年树木•桃李芬芳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已成功探索出一套研究生、住院医师、基层医生的培养体系,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国际化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团队实力。在本科、研究生的教育上采用全新的模块教学整合与PBL教学模式,悉心培养后备力量和高技术人才。
在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方面,中心实行眼科系统理论培训、双语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动物眼显微手术技能培训,并将国际眼科认证考试(ICO)纳入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全方位提高了医院年轻医生的整体诊疗及学术水平。在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打破等级观念,推行“One Doctor, One Project”理念,鼓励年青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支持青年医生参加国际交流。目前已形成医教研综合发展的人才梯队,进一步增强了专科技术力量。十多年来,中心不定期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的医师对中青年医师进行双语培训,通过Lecture(理论课程全英文讲座)、Consulation(疑难病例会诊英语讨论)、Case Report(英语报告病例、提问并参与病例讨论)、Journal Club(眼科文献英语交流)、Movie Enjoyment(英语电影赏析)等方式,在巩固和加强中青年医师眼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并提高国际交流的能力。十年来一批青年医生与医院共同成长,已成为医院医疗技术的骨干。中心至今共培养本科生2555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95名, ICO考试通过率连续十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基层医生的培训方面,中心采用独具特色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国际化培训模式,通过理论授课、远程教学、动物眼培训(100例)、手术录像观摩(100例)、三维立体视显微手术培训(100例)、模拟手术培训(100例)、一对一手术培训、独立手术(10例)、考核等培训模式,对眼科医师的白内障显微手术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眼科医生白内障诊疗水平及手术技能;建立了规范的包括初级(9个步骤)、高级(12个步骤)及考核质量控制体系的白内障技能评估体系,中心至今共培训基层医生2200名,其中可独立完成白内障的手术医生366名,为当地输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医疗技术。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是汕头大学医学院循证医学眼科研究中心,拥有十大实验室。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大规模对各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对视网膜变性斑马鱼模型进行快速筛选,从而寻找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以便今后应用于临床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研究所科研项目严格遵循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的论证,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3项、国际横向合作项目3项、国家卫生系统面向农村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项目1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中国工程院院士基金咨询研究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2项、市级科研项目27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66篇,其中发表国际SCI论文126篇,总影响因子为469.207,单篇最高影响14.093。
在十多年的科研发展过程中,中心在青光眼致病基因方面与冰岛、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等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确定了在7q31上的变异,标志着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科研团队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此外,张铭志教授与张日平医生的课题组参与了由牛津大学和世界银行资助的国际横向项目“儿童自我验光”的研究,采用创新性技术进行横断面研究,其结论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标志着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独立研究水平获得国际认可。
公益扶贫•授人以渔
十多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始终将“授人以渔、建立医疗技术输出平台”的理念渗透到医院的防盲扶持工作中,和国际NGO慈善机构及其它爱心组织合作开展了“关心是潮流”“亮睛工程”“中华健康快车”“健康快车显微手术培训中心”“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亮睛工程张万洲白内障手术培训(汕头)中心”“汕头市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基金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救助项目”“西藏(拉萨)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和“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蔡司培训中心”八大防盲扶贫、扶持项目。从乡镇到县市级、省级,再到国际化,一步一步探索,成功构建了三级医疗扶贫网络。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以理论课程授课、动物眼、二维三维手术录像、模拟眼培训、手术助手、分步手术、独立手术、后续的就地手术培训等阶段,使培训质量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同。目前,中心医护人员扶贫足迹遍及全国24个省88个地区,医疗扶贫白内障手术量累计达到13.5万例,居全国首位;开通了覆盖全国16个省54个点的远程教育网络,其以扶持为本的公益技术输出模式,对白内障防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可重复性的示范作用。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系列的扶贫项目有效缓解了我国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缺乏等问题, 为基层医院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有效提高了区域性的白内障手术水平。中心帮助海南省实现了无白内障盲省的目标,服务海南省眼疾患者累计4.4万人次,免费为病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累计28000余例,共培训了14名县级医院的眼科医生,为海南省白内障防盲培养了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技术人才。连续十年志愿服务中华健康,共计有95人次上车服务,完成白内障手术19098眼,培训可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医生38名。2013年至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张铭志教授的带领下,8次赴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阿坝藏区培训藏族眼科医生,西藏拉萨藏医院眼科主任次旦央吉成为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这一先进技术的首位藏族眼科医生,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无此项技术的历史,标志着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都已具备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能力。截止至目前,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已为西藏、甘肃、青海、四川的藏区培训了6名可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藏族医生,提高了西藏及偏远藏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使藏族白内障患者可以就近享有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心在建院初成立了汕头眼库,大力推动角膜自愿捐献活动,成为中国首个角膜无偿劝捐机构,并与香港眼库结为“姐妹”库。中心还建立“慧明慈善基金”,为贫困的眼病患者提供及时的援助,搭建一座传递爱心的桥梁!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理想,真诚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年轻的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将不断与时俱进,通过中港交流合作,掌握国际前沿信息,突破新的领域,在同仁们的支持及关爱中,致力于发展为国际优秀的眼科中心。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5年第9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