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铀,男,汉族,1954年生。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铀教授是280余篇论文的作者,二十余项美国、中国或国际专利的发明人,数十篇文章为SCI收录并为同行在国际杂志引用约2600余次。上世纪末因在摩擦学和表面工程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二十世纪2000杰出科学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4年9月-1977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生。
1978年9月-1980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科学及工艺系硕士生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2月-1989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科学及工艺系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89年9月-1991年9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出站后被清华大学评为副教授(被评为副高职的当时仅占清华大学出站博士后的十分之一)。
2004年10月-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
2001年1月-2004年10月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工和材料系访问教授。
1998年3月-2000年12月 美国纳米材料集团高级工程师兼项目经理。
1997年9月-1998年3月 美国南方公理大学高级研究员。
1995年2月-1997年8月 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原国家标准局)客座科学家。
1994年4月-1995年1月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访问教授。
1991年10月-1998年12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教授。
1989年10月-1991年10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讲师/副教授。
1992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
学术兼职及社会任职:
1995至2000年期间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青年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摩擦学会副理事长。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专家。
4、基础科学和工程应用科学学报编委。
5、中科院固体润滑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6、国际材料研究会(MRS)会员。
7、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
8、被邀为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Active Member。
现主要学术兼职:
9、中国金属学会高级会员。
10、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12、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长。
13、黑龙江省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
14、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15、国际期刊《Journal of Mechatronics》编委。
16、国际中文期刊《纳米技术(Hans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编委。
17、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Guest Editor。
18、国际期刊《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Guest Editor。
19、《材料热处理学报》、《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编委、《黑龙江冶金》编委。
20、聊城大学特聘教授。
21、黑龙江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22、宁波新型金属材料服务平台专家委员会专家。
讲授课程:
纳米表面工程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方向
纳米表面工程涂层
新型纳米改性材料
材料磨损机理及耐磨对策
博士招生方向
实用纳米结构涂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材料纳米改性与强韧机理研究
材料表面层微/纳米结构设计与性能表征
材料摩擦学行为与微/纳米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1. 纳米表面工程;
2. 纳米改性材料;
3. 先进耐磨抗蚀材料。
科研成果:
磨损、腐蚀、疲劳是机械零部件的三大主要失效破坏形式。节能、节材、环保、高效、长寿是对机械零部件提出的基本要求。据统计,80%的机械零部件因磨损失效。中国工程院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因为磨损和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9.5%。为此,王铀教授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材料的磨损和腐蚀问题。如他研究开发了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这种纳米结构热喷涂陶瓷涂层在大量的需要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性能的零部件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解决零部件的失效破坏问题开辟了新途径。这种纳米结构热喷涂陶瓷涂层被美国海军誉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涂层、是目前世界上在该领域首次(也是目前唯一)成功获得应用的纳米技术,与传统陶瓷涂层相比,该纳米陶瓷涂层的韧性、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高1-2倍,耐磨性能高4-8倍, 抗疲劳性能提高10倍。目前,该技术已经用于美国海军装备系统中的数百种零部件上。2001年,该技术获得被誉为“应用技术奥斯卡奖”和“研究发明诺贝尔奖”的“世界研究开发百项奖”,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研究开发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经济论坛 “技术先驱奖”。与该工作有关的一篇文章发表在《Wear》杂志上,成为纳米结构涂层方面最早的文字文献,几年来,该篇文章已被SCI他引160多次。现在,王铀教授已经将纳米结构热喷涂陶瓷涂层技术移植国内进行了再创新,于是,2008年王铀荣获了黑龙江省第三届留学人员报国奖、2011年王铀荣获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和黑龙江省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几年,王铀在材料的纳米改性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与企业合作,利用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等特征,采用先进纳米改性技术生产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用于加工钢球、合金球、陶瓷球、玛瑙球、工艺品球等球体材料的耐磨合金铸铁磨板(包括光球板、粗磨板、精研板等)。改性后的耐磨合金铸铁磨板的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使得最终产品的磨削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一副纳米改性耐磨合金铸铁磨板可以抵得上几副国内外现行的耐磨合金铸铁磨板。
王铀还通过向WC-Co硬质合金中加入包括纳米稀土在内的纳米改性剂并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制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硬质合金。改性后的硬质合金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使得最终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明显提高。如纳米改性硬质合金材料与同类传统硬质合金相比,硬度提高1HRA以上,抗弯强度提高20%左右,冲击韧性提高将近40-50%,断裂韧性提高约10-30%,冲击磨损性能提高100%以上。在小批量生产阶段,将生产的“纳米改性高性能矿用硬质合金球齿”提供给客户试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纳米改性高性能矿用硬质合金球齿”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使用寿命显著增加,稳定性明显提高。2013年王铀又荣获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和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最近,王铀教授通过在纳微尺度上调控粉体的组织结构以提高结构陶瓷材料的强韧性能,现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调控粉体制备陶瓷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和弹性模量比未调控粉体制备陶瓷分别提高51.1%、21.6%、31.1%和18.1%。
1、将宏观摩擦磨损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动态变化相结合,研究了高碳钢干滑动摩擦金属学行为并揭示了其磨损机理,研究表明钢种不同显微组织所表现出的耐磨性差异是由于在磨损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热强性、不同的对塑性变形和裂纹形核及扩展的抗力、尤其是不同的能量消耗所造成的。
2、以直接证据证实了球形磨损颗粒是磨损表面局部熔化所形成的熔滴凝固而成,解决了摩擦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3、证实了磨损表面生成非晶态,结束了摩擦学界长达20多年的争论。
4、建立了摩擦表面层温度场模型,计算机模拟红外热象测温结果拟合理想,使摩擦温度测算更接近真实。
5、在热喷涂和激光表面稀土改性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使材料的耐磨抗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
6、首次研发出的高性能纳米结构热喷涂陶瓷涂层被美国海军誉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涂层,是目前世界上在该领域首次成功获得应用的纳米技术,与传统陶瓷涂层相比,该纳米陶瓷涂层的韧性、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高1-2倍,耐磨性能高4-8倍。该技术已用于美国海军舰船的数百种零部件,包括储水槽的水泵轴、潜艇舱门支杆、主柱塞阀阀杆、主加速器轴等。2001年,该技术获得被誉为“应用技术奥斯卡奖”和“研究发明诺贝尔奖”的“世界研究开发百项奖”,和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研究开发技术奖”。
7、首次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结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涂层。
8、首次采用稀土协同改性技术,基本解决了镍铝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大而限制其应用的问题,能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其室温塑性(室温塑性超过10%)。
9、首次采用纳米改性技术,使硬质合金材料的耐磨寿命提高1倍。
10、首次采用纳米改性技术,显著提高了耐磨合金铸铁磨板的磨削效率和使用寿命,加工钢球或合金球时,1副改性磨板相当于2-4副国内外现用的磨板。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申请人 | 来源数据 | 申请日 | 公开日 | |
1 | 改性Fe-Cr-B堆焊材料 201210098621.9 | 王铀;鞠春华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12-04-06 | 2012-07-18 |
2 | 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方法 | 孙晓光;王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11-05-26 | 2011-12-14 |
3 | 非晶-纳米晶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ZL 200910072451.5 | 王铀,田伟,杨勇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11.01.26 | |
4 | 稀土改性钴包覆碳化钨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ZL 201010286211.8 | 王铀;方强;王成彪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10-09-19 | 2010-12-22 |
5 |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ZL02132534.0 | 王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9.04.08 | |
6 | 一种具有非晶/纳米晶结构的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0910071630.7 | 王铀;杨勇 | 王铀 | 中国专利 | 2009-03-25 | 2009-08-19 |
7 | 纳米改性WC/Co硬质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ZL 200810137397.3 | 王铀;迟逞 | 王铀;迟逞 | 中国专利 | 2008-10-27 | 2009-03-11 |
8 | 一种氧化铝/钛酸铝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ZL 200810136970.9 | 杨勇;王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8-08-20 | 2009-01-14 |
9 | 一种氧化铝/钛酸铝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0810136969. | 王铀;杨勇;赵玥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8-08-20 | 2009-01-14 |
10 | 碳化钨/钴系涂层材料 | 王铀;周红霞;彭飞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8-07-04 | 2008-11-12 |
11 | 氧化铝/氧化钛复相精细陶瓷材料的改性方法 ZL 200710144894.1 | 王铀;杨勇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7-12-21 | 2008-07-02 |
12 | 一种耐磨合金铸铁改性材料及其制造磨板毛坯铸件的方法 ZL 20071014723.9 | 王铀;姜国林;施伟晶 | 施伟晶;王铀 | 中国专利 | 2007-12-03 | 2008-05-14 |
13 | 一种制备氧化铝/氧化钛系复相精细陶瓷材料的方法 | 杨勇;王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7-09-30 | 2008-05-07 |
14 | AFM探针纳米压痕实现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方法 | 王铀;洪晓东;曾俊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7-07-20 | 2008-03-05 |
15 | 稀土改性MCrAlY涂层提高其抗高温硫化腐蚀性能的方法 ZL 200710072121.7 | 王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专利 | 2007-04-27 | 2007-09-19 |
发表英文论文:
1. Y Yang, Y Wang, W Tian, D R Yan, J X Zhang, L Wang. Nanocomposite powder with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for preparing alumina-titania nanocomposite coating with advance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22: 929-934.
2. Y Yang, Y Wang, W Tian, D R Yan, J X Zhang, L Wang. Influence of composite powders’ microstruc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2O3-TiO2 coatings fabricated by plasma spraying. Materials & Design, 2015, 65: 814-822.
3. C H Wang, Y Wang, L Wang, G Z Hao, X G Sun, F Shan, Z W Zou, Nanocomposite Lanthanum Zirconate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Deposited by Suspension Plasma Spray Process [J].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2014, 23(7):1030-1036.
4. X G Sun, Y Wang, D Y Li, C H Wang, X W Li, Z W Zou. Solid particle erosion behavior of carbidic 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modified by nanoscale ceria particles [J]. MATERIALS & DESIGN, 2014,62:367-374.
5. S F Chen, S Y Liu, Y Wang, X G Sun, Z W Zou, X W Li, C H Wang.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HVOF-Sprayed NiCrAlY Coatings Modified by Rare Earth [J].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2014, 23(5):809-817.
6. C H Wang, Y Wang, L Wang, X G Sun, C L Yang, Z W Zou, X W Li. Hydrothermal assisted synthesis and hot-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ano lanthanum zirconate particles [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4, 40(3):3981-3988.
7. J P. Sun, J H Dai, Y Song, Y Wang, R Yang. Affinit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Hydroxyapatite (0001) and Titanium (0001) Surfaces: A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23):20738–20751.
8. J Q He, Y Wang, M F Yan.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B2 NiAl alloy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Pr,Pm,Sm,and Eu [J]. Chinese Physics B, 2013.22(2):027102.
9. H M Bian, Y Yang, Y Wang, W Tian, H F Jiang, Z J Hu, W M Yu.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of Composite Powders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icrowave Sintered Alumina Matrix Ceramic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29(5):429-433.
10. L. Wang, Z. Wang, S.M. Dong, W. Zhang, Y. Wa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f/SiC ceramic–matrix composite coated with single layer SiC coating during thermal shock [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3, 51:204-214.
11. J. P. Sun, Y. Song, G. W. Wen, Y. Wang, R. Yang. Softening of hydroxyapatite by vacancies: A first 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013, 33(3):1109-1115.
12. C H Wang, Y Wang, L Wang, X G Sun, C L Yang, Z W Zou, X W Li. Hydrothermal assisted synthesis and hot-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ano lanthanum zirconate particles [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3, 40(3):3981-3988.
13. X. G. Sun, M. Nouri, Y. Wang, D. Y. Li. Corrosive wear resistance of Mg-Al-Zn alloys with alloyed yttrium [J]. Wear, 2013, 302(1–2): 1624-1632.
14. X. G. Sun, Y. Wang, D. Y. Li.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rosion Resistance of ceria nano-particle-doped ultrafine WC-12Co composite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J]. Wear, 2013, 301(1–2): 406-414.
15. X.G. Sun, Y. Wang, G.D. Wang, D.Y. Li. Modification of CADI with nano ceria for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brasive wear resistance[J]. Wear, 2013,301(1–2): 116-121.
16. X.G. Sun, Y. Wang, F. Peng, Z. Pan and L. Wang.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WC-11Co cemented carbide doped with nano-crystalline CeO2 [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3, 22(1):112-117.
17. Z Y Pan, Y Wang, X W Li, C H Wang.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at and plasma treated SiC/ Al2O3-YSZ feedstocks used for plasma spraying [J]. Vacuum, 2012,86(10):1558-1567.
18. L. Wang, Y. Wang, X.G. Sun, J.Q. He, Z.Y. Pan, C.H. Wang. Microstructure and indent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ma sprayed nanostructured and conventional ZrO2-8wt%Y2O3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J]. Vacuum, 2012, 86:1174-1185.
19. L. Wang, Y. Wang, X.G. Sun, J.Q. He, Z.Y. Pan, C.H. Wa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8YSZ and double-ceramic-layer La2Zr2O7/8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during thermal shock [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58: 3540-3551.
20. L. Wang, Y. Wang, X.G. Sun, J.Q. He, Z.Y. Pan, C.H. Wang. Thermal shock behavior of 8YSZ and double-ceramic-layer La2Zr2O7/8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fabricated by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 [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 3595-3606.
21. Y Wang, Z Y Pan, C B Wang, X G Sun, Z J Peng, B L Wang. Cutting performance of WC-Co alloys modified by nano-additive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8(3):205-213.
22. H M Bian, Y Yang, Y Wang, W Tian.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ed alumina-titania composite powders by spray drying, heat treatment and plasma treatment [J]. Powder Technology, 2012, 219: 257-263.
23. X G Sun, S F Chen, Y Wang, Z Y Pan and L Wa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HVOF sprayed NiCrAlY coatings without and with nano ceria [J].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2012, 21(5):818-824.
24. Z Y Pan, Y Wang, X W Li, C H Wang. Effect of submicron and nano SiC particles on erosion wear and scratch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Al2O3-/8YSZ coatings [J].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2012, 21(5):995-1010.
25. L. Wang, Y. Wang, X.G. Sun, J.Q. He, Z.Y. Pan, C.H. Wang. A novel structure design towards extremely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Experimental and mathematical study [J].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35:505-517.
26. Y C Hou, Y Wang, Z Y Pan, L L Yu. Influence of rare earth nanoparticles and inoculants on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2, 30(2): 283-288.
27. L. Wang, Y. Wang, X.G. Sun, J.Q. He, Z.Y. Pan, C.H. Wa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of double-ceramic-layer La2Zr2O7/8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using birth and death element technique [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2, 53(1):117-127.
28. H.M. Bian, Y. Yang, Y. Wang, W. Tian, H.F. Jiang, Z. J. Hu, W.M. Yu. Alumina-titania ceramics prepared by microwave sintering and conventional pressure-less sintering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 mpounds, 2012, 525: 63-67.
29. Y. Wang, X. G. Sun, J. Q. He, S. F. Chen, L. Wang and Z. WANG. High temperature sulfidation of HVOF sprayed CeO2-modified NiCrAlY Coatings in H2/H2S atmospheres [J]. Surface Engineering, 2012, 28(4):261-265.
30. Z. Y. Pan, Y. Wang, X. G. Su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ray dried Al2O3-ZrO2-Y2O3 powders treated by calcining and plasma [J]. Powder Technology, 2011, 212(2):316-326.
31. L. Wang, Y. Wang, X. G. Sun, J. Q. He, Z. Y. Pan, L. L. Y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La2Zr2O7 feedstock used for plasma spraying [J]. Powder Technology, 2011, 212(1):267-277.
32. Y Wang, Z Y Pan, Z Wang, X G Sun, L Wang. Sliding wear behavior of Cr-Mo-Cu alloy cast irons with and without nano-additives [J]. Wear, 2011, 271(11-12):2953-2962.
33. L. Wang, Y. Wang, X. G. Sun, J. Q. He, Z. Y. Pan, C. G. Li. Influence of pores on the surface microcompression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fabricated by air plasma spra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7(6):2238-2249.
34. L. Wang, Y. Wang, W.Q. Wang, X. G. Sun, J. Q. He, Z. Y. Pan, C.H. Wa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8YSZ and double-ceramic-layer La2Zr2O7-8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during thermal shock.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8(8):3540-3551.
35. Z Y Pan, Y Wang, C H Wang, X G Sun, L Wang. The effect of SiC particles on thermal shock behavior of Al2O3/8YSZ coatings fabricated by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 [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 206(8-9):2484-2498.
36. L. Wang, Y. Wang, X. G. Sun, Z. Y. Pan, J. Q. He, Y. Zhou and P. L. Wu.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of plasma sprayed nanostructured and conventional ZrO2-8wt%Y2O3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11, 43(5):869-880.
37. L. Wang, Y. Wang, X. G. Sun, J. Q. He, Z. Y. Pan, Y. Zhou, P. L. Wu. Influence of pores o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behavior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prepared by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 [J].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1, 32 (1): 36-47.
38. Y. Wang, J.Q. He, M. F. Yan, C. G. Li, L. Wang, Y. Zhou.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NiAl Microalloy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 Ce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27(8):719-724.
39.Laser Remelting of Plasma Sprayed Nanostructured Al2O3–TiO2 Coatings at Different Laser Power Y. Wang, C. G. Li, L. X. Guo, W. Tian. 2010年4月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40.Microstructure, Spallation and Corrosion of Plasma Sprayed Alumina/Titania Coatings Y. Wang, W. Tian, T. Zhang and Y. Yang. 2009年6月 Corrosion Science
41.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Alumina/Titania Ceramic Composites with Nano-Dopants from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Powders Y. Yang, Y. Wang, W. Tian, Z. Q. Wang, Y. Zhao, L. Wang and H. M. Bian. 2009年5月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42. The Effects of Ceria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Thermal Sprayed NiAl Intermetallic Coatings Y. Wang, Z. Wang, Y. Yang and W. Chen. 2008年5月 Intermetallics
43.In situ porous alumina/aluminum titanate ceramic composite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from nanostructured powders Y. Yang, Y. Wang, W. Tian, Z. Wang, C. G. Li, Y. Zhao and H. M. Bian. 2008年12月 Scripta Materialia
44.Fretting Wear Behavior of Conventional and Nanostructured Alumina/Titania Coatings Fabricated by Plasma Spray W. Tian, Y. Wang and Y. Yang. 2008年6月 Wear
45. Tribological and Corrosion Behaviors of Al2O3/Polymer Nanocomposite Coatings Y.Wang, S.Lim, J.L.Luo and Z.H.Xu 2006年5月 Wear
46.Nanostructured Ni-WC-Co Composite Coatings fabricated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Y.Wang and Z.Xu 2006年3月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47. Wear rate, frictional tempera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steel 52100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during sliding W.Li, Y.Wang and M.F.Yan 2005年11月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48. An electronic criterion for the intrinsic embrittlement of structural intermetal W.Li, Y.Wang, M.Cai and C. W. Wang 2005年6月 J. Appl. Phys.
49. Frictional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of steel 52100 during dry sliding W.Li, Y.Wang and X.Z.Yang 2005年3月 Tribology Letters
50. The influence of metal surface composition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filled PTFE/steel couples C.B.Wang, M.F.Yan and Y.Wang 2004年8月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51. Response of the electron work function to deformation and yielding behavior of copper under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W.Li and Y.Wang 2004年7月 Phys. Stat. Sol.(a)
52. NiAl Room Temperature Ductility Improvement by Cr-Ce Duplexes W.X.Chen and Y.Wang 2004年6月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53. Nano- and Submicron- Structured Sulfid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s Produced by Thermal Spraying Y.Wang 2004年8月 Tribology Letters
54. Micro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High-Temperature Carburization Resistances of HVOF Thermal Sprayed NiAl Intermetallic-Based Allo Y.Wang and W.Chen 2004年6月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55. Microindentation and Erosion Properties of Thermal Sprayed NiAl Intermetallic-Based Alloy Coatings Y.Wang, W.Chen and L.Wang 2003年6月 Wear
56. Effect of CeO2 on the Erosion Resistance of HVOF Thermal Sprayed NiAl Intermetallic Coatings Y.Wang and W.Chen 2003年6月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57. Abrasive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a Sprayed Nanostructured Alumina/Titania Coatings Y.Wang, S.Jiang, D.Wang, S.Wang, T.Xiao, and P.R.Strutt 2000年2月 Wear
58. Tribo-Metallographic Behavior of High Carbon Steels in Dry Sliding: II.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Y.Wang, T.C.Lei and J.J.Liu 1999年6月 Wear
59. Tribo-Metallographic Behavior of High Carbon Steels in Dry Sliding: I. Wear Mechanisms and Their Transition Y.Wang, T.C.Lei and J.J.Liu 1999年6月 Wear
60. Tribo-metallographic behavior of high carbon steels in dry sliding III. Dynamic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and wear Y.Wang, T.C.Lei and J.J.Liu 1999年6月 Wear
发表期刊论文:
1 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李崇桂; 王斌; 潘斌; 黄旺华; 王铀 热加工工艺 2015/16
2 轻合金表面激光熔覆的研究现状 优先出版 王斌; 李崇桂; 宋晓航; 黄旺华; 潘斌; 王铀 热加工工艺 2015/12
3 纳米改性高铬铸铁的划痕行为研究 邢小红; 刘赛月; 王铀; 初瑞清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5/03
4 颗粒增强铝基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学性能 优先出版 易祥; 王铀; 勾俊峰 中国表面工程 2014/01
5 激光重熔Al2O3-TiO2涂层的强韧性能 李崇桂; 封小松; 卢庆华; 张培磊; 于治水; 王铀 焊接学报 2013/09
6 CADI的纳米改性效果及应用前景 王铀; 孙晓光; 石卫东; 王晶; 刘清信 铸造 2013/08
7 激光重熔双模态Al2O3-TiO2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李崇桂; 王铀; 封小松; 闫华; 张培磊; 于治水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07
8 激光重熔Al2O3-TiO2涂层的界面结合及划痕破坏失效行为 李崇桂; 于治水; 张有凤; 卢庆华; 邓沛然; 王铀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S1
9 钛合金表面激光重熔Al2O3-TiO2涂层的试验研究 王俊; 李崇桂; 王一鸣; 高扬; 徐振; 翁树南; 王铀 应用激光 2013/03
10 铬系耐磨铸铁的摩擦金属学行为与纳米改性 王铀; 李学伟; 潘兆义; 侯云成; 裕莉莉; 谭强; 孙晓光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11 树脂基复合材料防护涂层研究进展 邹志伟; 王海龙; 王铀; 唐绍武 纤维复合材料 2013/01
12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B2 NiAl alloy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Pr,Pm,Sm,and Eu 何君琦; 王铀; 闫牧夫; 潘兆义; 郭立新 Chinese Physics B 2013/02
13 球磨时间对固相法制备ZrW2O8的影响 王铀; 王姬; 王亮 热处理 2012/04
14 Influence of rare earth nanoparticles and inoculants on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侯云成; 王铀; 潘兆义; 裕莉莉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2/03
15 WC-Co硬质合金材料的纳米稀土改性 王铀; 李殿生; 郑国明; 潘兆义; 孙晓光 硬质合金 2012/01
16 再造纳米小颗粒 给力传统大工业 王铀 黑龙江冶金 2012/01
17 液相热喷涂技术研究进展 王超会; 刘剑虹; 王铀 金属热处理 2011/08
18 一种新型高性能复相陶瓷材料的应用前景 杨勇; 郑国明; 潘兆义; 孙晓光; 王亮; 王铀 山东陶瓷 2011/02
19 大力发展纳米表面工程 王铀 热喷涂技术 2011/01
20 SPS合成Al2O3-Al2TiO5复相陶瓷的组织性能及磨损行为 赵玥; 杨勇; 王铀 材料导报 2010/S2
21 Al2O3基复相陶瓷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 赵玥; 王铀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0/05
22 矿用纳米稀土硬质合金的磨损性能研究 彭飞; 王政; 金宝士; 刘娟; 王铀 热处理 2010/04
23 烧结温度对固相法制备ZrW2O8的影响 王铀; 王姬; 王亮 热处理 2010/04
24 用先进表面工程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 王铀; 张成连; 陈正基; 葛文庆 黑龙江冶金 2010/01
25 纳米结构涂层与纳米改性材料 王铀 金属热处理 2010/01
26 三种热喷涂WC-CoCr涂层的组织及腐蚀行为 王振强; 杨勇; 王铀; 翟岗; 毕丽英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9/06
27 新型锆酸盐基热障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铀; 王亮 中国表面工程 2009/06
28 纳米氧化铈对纳米晶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刘娟; 王铀; 王政; 罗鑫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9/05
29 纳米改性Cr-Mo-Cu合金铸铁的石墨形态及其性能 王铀; 潘兆义; 王政; 王亮 金属热处理 2009/07
30 负热膨胀材料ZrW2O8研究现状 王姬; 王铀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9/03
31 纳米稀土对热喷涂WC-12Co涂层的改性作用 周红霞; 王亮; 彭飞; 王铀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9/02
32 雷廷权院士对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的贡献 周玉; 王铀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9/02
33 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与传统结构热障涂层的残余应力对比研究 王亮; 王铀; 田伟; 杨勇; 周红霞 材料保护 2009/03
34 纳米稀土改性热喷涂WC/12Co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周红霞; 彭飞; 王振强; 王铀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9/01
35 高强韧耐磨纳米Al2O3/TiO2涂层的制备及应用 田伟; 杨勇; 王政; 王铀 热处理 2008/06
36 稀土改性热喷涂Ni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杨勇; 王铀; 何君琦 金属热处理 2008/04
37 怀念恩师雷廷权 王铀 黑龙江冶金 2008/01
38 TC4钛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Al2O3-13wt%TiO2涂层及激光重熔研究 李崇桂; 田伟; 杨勇; 王铀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7/S1
39 纳米稀土氧化物对7075铝合金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马国亮; 田伟; 王铀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7/S1
40 热喷涂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的最新研究 胡长均; 王铀; 吴朝军 热加工工艺 2007/11
41 提高材料摩擦学性能之稀土表面工程 杨勇; 王铀; 闫牧夫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6/06
42 等离子喷涂纳米硫化亚铁自润滑涂层的分析与摩擦学性能 王超会; 王铀; 王典亮; 佟晓辉; 郑仲瑜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6/06
43 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田伟; 王铀; 王典亮 润滑与密封 2006/07
44 热喷涂纳米结构Al2O3/TiO2涂层及其应用 王铀; 田伟; 刘刚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6/03
45 纳米表面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田伟; 王铀; 王典亮 热加工工艺 2006/03
46 纳米陶瓷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刘刚; 王铀 陶瓷 2006/01
47 硫化物自润滑涂层的制作方法及其前景展望 王超会; 王典亮; 王铀 热加工工艺 2005/11
48 摩擦磨损表面层温度场分布函数及计算机模拟 阎牧夫; 王铀; 雷廷权; 夏立芳; 高彩桥; 祖国成 宇航学报 1993/02
49 钢表面层在滑动磨损过程中的硬化和软化行为 王铀; 高彩桥; 雷廷权 机械工程材料 1992/01
50 4Cr5MoV1Si钢表面激光快速熔凝的组织特征 李晓东; 尹钟大; 王铀 激光技术 1991/06
51 SiCw/Al复合材料滑动磨损的微观机制 王铀; 曹利; 刘家设; 姚忠凯 复合材料学报 1991/02
52 GCr15钢和T8钢的原始组织硬度与耐磨性 王铀; 高彩桥; 雷廷权; 潘俐 钢铁 1991/08
53 残余应力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的定量比较研究 胡忠辉; 王铀; 袁哲俊 金属科学与工艺 1991/01
54 钢复合化学热处理的表层特性及应用 高彩桥; 王铀 表面工程 1990/04
55 轴承钢磨损表面层的XRD和SEM研究 王铀; 王典亮; 欧阳社旺; 高彩桥; 雷廷权 物理测试 1990/05
56 T8钢干滑动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颗粒特征 王铀; 潘俐; 雷廷权 机械工程材料 1990/05
57 粘着-熔化磨损转型前后的磨损表面层和磨损颗粒的特性 王铀; 高彩桥; 王典亮 润滑与密封 1990/01
58 SiCw/Al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 曹利; 王铀; 姚忠凯 物理测试 1989/06
59 滑动磨损过程中钢表面层的组织与性能 王铀; 高彩桥; 雷廷权 金属科学与工艺 1989/02
60 GCrl5钢磨损机制转化的扫描电镜研究 王铀; 王典亮; 高彩桥; 雷廷权 物理测试 1989/03
61 GCr15钢在干滑动磨损过程中的机制转化及磨损表层组织变化 王铀 金属热处理 1989/04
62 高碳铬轴承钢干滑动磨损机制的转化 王铀; 高彩桥; 雷廷权 金属科学与工艺 1988/04
63 熔融盐法钢铁表面被覆碳化铌的研究 郭久柱; 王铀; 王项敏 热加工工艺 1988/06
64 SEM研究表面强化铬镍钢的磨损机制 王铀; 高彩桥; 王典亮 电子显微学报 1987/04
65 渗碳与电解渗硫热处理钢表面磨损性能的研究 高彩桥; 王铀; 刘新明 热加工工艺 1985/02
66 复合化学热处理钢表面层的摩擦学性能 高彩桥; 刘新明; 王铀 金属科学与工艺 1983/04
会议论文:
1 陶瓷层内部裂纹分布形态对热障涂层热震过程中TGO处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亮; 钟兴华; 杨加胜; 赵华玉; 刘晨光; 邵芳; 杨凯; 陶顺衍; 王铀 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 中国会议 2014-10-29
2 稀土改性NiCrAlY喷涂层的组织性能及高温氧化研究 刘赛月; 陈淑芬; 王铀; 李学伟 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 中国会议 2014-10-28
3 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与传统结构热障涂层的残余应力研究 王亮; 王铀; 田伟; 杨勇; 周红霞 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 中国会议 2008-10
4 等离子喷涂Al2O3-13%TiO2涂层的耐腐蚀和耐冲蚀性能研究 田伟; 王尊义; 王铀 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 中国会议 2008-10
5 TC4钛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Al2O3-13wt%TiO2涂层及激光重熔研究 李崇桂; 田伟; 杨勇; 王铀 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中国会议 2007-09
6 纳米稀土氧化物对7075铝合金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马国亮; 田伟; 王铀 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中国会议 2007-09
7 高强韧耐磨纳米陶瓷涂层的制备及应用 田伟; 杨勇; 王超会; 王铀 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 中国会议 2006-08
8 热喷涂Ni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稀土改性 杨勇; 王铀; 闫牧夫 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 中国会议 2006-08
9 稀土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王铀; 杨勇; 闫牧夫 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6-07
10 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田伟; 王铀; 王典亮 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2006-07
11 纳米表面工程与改造传统工业 王铀 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 中国会议 2005-12
12 摩擦磨损表面层温度的红外热象分析 王铀; 闫牧夫; 徐景俊; 杨振丽 第一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中国会议 1991-12
学术交流:
(1)参加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
(2)参加2015中俄高层新材料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
2015中俄高层新材料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5-10-26 来源: 类别:行业资讯 浏览次数:116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中俄高层新材料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于10月13日在北大荒国际饭店举行。来自俄罗斯10家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18位专家,以及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前苏联援建企业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对接会。
郭春景院长在开幕词中对中外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材料是当今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黑龙江省在3D打印材料、固体石油化工材料、汉麻材料、太阳能储能材料、表面材料技术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希望通过此次盛会,有更多的朋友认识黑龙江,携手并进,共谋新材料的发展。
俄罗斯的18位专家和国内的6位代表依次登上演讲席,分别介绍了各自带来的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项目,涵盖了复合材料、3D材料、纳米材料、医用材料、金刚石涂层材料等多个领域。在随后的项目对接活动中,中外专家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广泛交流和洽谈,气氛热烈。
10月14日,国内外专家还参观了黑龙江省科学院石化院的生产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切身感受到了我省在新材料领域的科研和生产的一些实际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国内外专家还参观了第二届中俄博览会,亲身体验到了中俄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盛况。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中俄高层新材料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科学院承办的中俄博览会—中俄高层工程技术合作会议的新材料分会。会议的主题是新材料新发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路一带”战略规划,加强中俄两国科技界和工程界科技人员的交流,深化原苏联援建企业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王钢副院长主持了对接会。院对外合作处、新材料办、对俄中心等单位有关人员积极投入到此次会议的各项组织工作,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http://www.xcl.net.cn/news/show.php?itemid=16765
(3)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铀教授访问上海硅酸盐所
2015年11月13日,应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铀教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了学术交流访问。
王铀教授作报告
下午,王铀教授作了题为“面向高端装备关键构件的纳米热喷涂涂层”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学斌研究员主持。
学术报告吸引了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与。报告会上,王铀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种先进的纳米热喷涂涂层技术,它与普通的热喷涂技术的区别在于采用纳米结构的喷涂喂料,该喂料通过纳米粉体再造粒获得。由于等离子体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的特点,纳米结构喂料中的未融凝部分在涂层中形成三维网状组织,并保留固有的纳米结构。这种纳米结构的涂层相对于普通涂层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王铀教授还指出了纳米粉体再造粒技术与稀土改性技术在调控块体陶瓷整体改性方面也必将产生优良的效果。
报告会现场
王铀教授不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规划,讲解所开展工作的意义。王铀教授风趣幽默,报告内容丰富精彩,逻辑性强,引起了在场科研人员的强烈兴趣。报告结束后,大家踊跃提问,就纳米粉体再造粒的工艺控制问题,纳米结构涂层中如何调控三维网状组织结构、如何控制纳米结构涂层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如何实现液料等离子体喷涂连续梯度涂层的沉积、涂层断裂韧性测试中的“杯凸”实验等细节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并就相关学术问题与王铀教授进行了充分地交流。
随后,王铀教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并就双方后续的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4)在聊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王铀:点石成金-纳米让材料更优质
6月5日,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系王铀教授来到材料学院实验楼多媒体报告厅,为材料学子带来一场题为“点石成金-纳米让材料更优质”的科学盛宴,材料学院院长初瑞清,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任保印参加本次报告会。
在报告中,王教授介绍了纳米表面工程的定义和纳米工程的内涵,纳米表面工程热喷涂、电镀刷和减磨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纳米表面工程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王教授重点讲解了纳米热喷涂技术。热喷涂纳米涂层技术是指用纳米结构粉末热喷涂纳米涂层技术是指用纳米结构粉末(或其他形式)材料,采用热喷涂工艺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纳米结构涂层或纳米结构复合涂层,以达到强化、改性,目前在军事和民用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王教授鼓励在场的材料人对纳米热喷涂技术研究,共同努力使得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报告最后,王教授还主动就材料发展未来与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交流,并解答疑问。材料学院院长初瑞清和王教授在学术上妙语连珠的对话引起了阵阵掌声,也为本次王教授的聊大报告之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来源:聊城大学新闻:http://news.lcu.edu.cn/xzbg/138402.html
荣誉奖励:
1、曾于1991年摩擦学学科创立25周年之际获得国际摩擦学理事会主席的专函致谢及英国菲立普亲王殿下亲笔签名的致谢函。
2、曾被中国摩擦学会授予1987-1992年度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3、1993年荣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4、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5、2001年其研发的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技术获得 “世界研究开发百项奖”。
6、2001年其研发的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技术获得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研究开发技术奖”。
7、2004年其研发的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技术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的 “技术先驱奖”。
8、2007年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9、2008年荣获黑龙江省第三届留学人员报国奖。
10、2011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1、还曾被《中国科学报》、《中国航空报》报道,还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名人大典》、《中国英才》、《中国科技脊梁》、《科技强国中流砥柱》、《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和《美国列克星顿名人录》等。
12、上世纪末因在摩擦学和表面工程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二十世纪2000杰出科学家》。
13、2006年底被《科学中国人》杂志报道。
14、2011年,“纳米粉体调控提高陶瓷材料及其涂层的性能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5、2012年,“纳米结构热喷涂强韧耐磨抗蚀陶瓷涂层”项目获得黑龙江省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16、2013年,“基于摩擦金属学研究的纳米改性耐磨新材料与应用”项目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17、 2013年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完成人)。
18、2013年,“基于摩擦金属学研究的纳米改性耐磨新材料与应用”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9、2014年,“纳米改性耐磨合金材料研究及工业应用”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高性能热喷涂纳米陶瓷材料及涂层技术
磨损、腐蚀、疲劳是机械零部件的三大主要失效形式。节能、节材、环保、高效、长寿是对机械零部件提出的基本要求。据统计,80%的机械零部件因磨损失效。我国每年腐蚀损失约1900亿元。利用表面工程技术解决磨损及腐蚀问题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有些表面工程技术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
如传统的电镀硬铬技术所得镀层硬度高、耐磨、耐蚀,并能长期保持表面光亮。然而,电镀铬工艺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各国对镀铬工艺的限制已越来越严。比如,美国已将六价铬的空气排放标准从0.1mg/m3降低到0.0050=0.0005mg/m3。其实,电镀硬铬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远不及一些陶瓷好,其工作温度也只能低于427℃,难适应现代机械高温、高速下的工作要求。再者,镀铬层内易产生穿透性裂纹,可导致基体腐蚀,甚至镀层剥落。
已有一些涂层技术被证明比电镀硬铬更清洁、更有效,诸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激光涂层技术和热喷涂技术等。其中广泛应用的热喷涂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于规模化应用的优势、最被看好作为电镀硬铬的替代技术。
在环保方面,陶瓷首当其冲、功不可没。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把纳米陶瓷材料列为21世纪新材料,投巨资研发高强韧性、高耐磨抗蚀性、高耐温性能的纳米陶瓷新材料。鉴于目前具有微米或亚微米级晶粒尺寸的传统工业材料几乎已达到了产品性能的极限,而具有纳米数量级晶粒尺寸的纳米材料则能赋予产品以奇特而有用的性能。因此,纳米材料为在高技术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上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纳米陶瓷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有着常规尺度陶瓷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光、电、热、磁、力学等特性,可应用于光催化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结构功能材料、涂层材料,以及作为环保材料等。
热喷涂技术是表面工程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如今,纳米热喷涂技术已成为热喷涂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普通纳米粉尺寸小、质量轻,易被气流吹散或被高温火焰烧蚀掉,故不能直接用于热喷涂。几年前研究出的纳米粉末的再造粒方法,使具有纳米结构的粉末材料能够用于传统的热喷涂喷枪上,从而使制备出纳米结构热喷涂涂层成为可能。
然而,目前的陶瓷材料普遍存在着脆性大和热震抗力低这两大缺点,限制了陶瓷材料的使用范围。而作为涂层材料使用,还要考虑到陶瓷涂层与基体材料间的结合强度以及涂层本身的致密性。
上世纪末,美国英佛曼公司采用王铀发明的纳米合金化技术制造出了具有十分优异的强韧性能、耐磨抗蚀性能、抗热震性能及良好的可加工性能的纳米陶瓷涂层。如所开发出的纳米结构氧化铝/氧化钛陶瓷涂层比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美科130涂层具有十分优异的强韧性能、耐磨抗蚀性能、抗热震性能及良好的可加工性能。这一在世界上首获实际应用的热喷涂纳米结构涂层技术被美国海军称之为一项革命性的先进技术,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军舰,潜艇,扫雷艇和航空母舰设备上的数百种零部件上。2001年,该技术获得被美国媒体誉为应用发明诺贝尔奖的世界研究开发百项奖和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这种纳米陶瓷涂层是不仅可以替代有污染的电镀铬方法,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大幅度提高机械装备的寿命,大大地降低了能耗,因而用途广泛。 现在,该技术发明人王铀已将先进纳米陶瓷涂层技术带回移植国内并进一步创新。2006年11月30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在西安主持召开了“高性能精细纳米陶瓷喷涂材料研究”项目验收暨技术鉴定会,陕西省发改委和科技厅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以著名科学家张立同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项目验收暨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研制工作汇报,审阅了全部技术文件,评审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成功解决了陶瓷涂层韧性低和抗热震能力差的两大难题,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海军在用的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粉体材料相比,主要性能达到了同等水平。如所开发出的纳米结构氧化铝/氧化钛陶瓷涂层比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美科130涂层有着高出3-10倍的耐磨性,高出1倍的抗蚀性,高出1倍左右的断裂韧性,高出1-2倍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高出5-10倍的疲劳抗力。这种纳米结构热喷涂陶瓷涂层用途广泛,可以应用的零部件包括(但不局限于):潜水艇和舰船零部件、汽车和火车零部件、航空器零部件、金属轧辊、印刷卷辊、造纸用干燥轧辊、纺织机器零件、液压活塞、水泵、内燃机和汽轮机零部件,阀杆、阀门、活塞环、汽缸体、销子、传动轴、支承轴、支撑板、挺杆、工具模具、轴瓦、重载后轴柄、凸轮、凸杆,密封件等。
成果介绍(二):
纳米结构双陶瓷热障涂层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
热障涂层(TBC)被广泛地应用在飞机发动机、涡轮机和汽轮机叶片上,保护高温合金基体免受高温氧化、腐蚀,起到隔热、提高发动机进口温度和发动机推重比作用的一种陶瓷涂层材料。
7±1wt%Y2O3稳定的ZrO2(即8YSZ)材料被用做热障涂层材料已应用几十年了。尽管研究表明纳米8YSZ涂层效果更佳,但随着对发动机,涡轮机性能要求的提高,这种体系的热障涂层已不能适应更高温度下工作。为满足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对TBC更苛刻的性能要求,各种关于TBC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
由于锆酸盐系列材料耐高温,热导率低,线膨胀系数大,决定了它在耐高温热障涂层的潜在应用。所以,主要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锆酸盐系列材料替代现有的8YSZ材料做热障涂层,尤其是含锆酸盐的双陶瓷热障涂层被认为是未来发展长期使用温度高于1200℃的最有前景的涂层结构之一。但目前还没有可用于纳米结构热喷涂的锆酸盐粉体。我们首次成功制备出了锆酸镧LZ纳米结构粉体喂料。并将它们与8YSZ粉体喂料采用等离子喷涂方式喷涂成纳米结构的双陶瓷型n-LZ/8YSZ热障涂层。为进行对比,也制备了传统微米结构单陶瓷型8YSZ和纳米结构单陶瓷型8YSZ热障涂层。结果表明,纳米结构的双陶瓷型涂层的隔热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涂层,与相同厚度的纳米结构单陶瓷型8YSZ热障涂层和传统微米结构单陶瓷型8YSZ热障涂层相比,隔热效果分别提高了35%和70%。此外,纳米结构的双陶瓷型涂层具有比其它两种涂层层更好的热震性能。
中国专利:ZL 02132534.0;ZL 200910072451.5
技术指标
纳米结构的双陶瓷型涂层的隔热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涂层,其平均隔热温度为220.1℃,较相同厚度的纳米结构单陶瓷层8YSZ热障涂层的隔热效果大约提高了35%。较相同厚度的传统结构单陶瓷层8YSZ热障涂层的隔热效果大约提高了70%。且纳米结构的双陶瓷型涂层具有更好的热震性能和抗高温氧化能力。
应用领域
广泛地应用在航空发动机,涡轮机,汽轮机叶片上,保护高温合金基体(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免受高温氧化,腐蚀、磨损。起到隔热,提高发动机进口温度,发动机的流量比和推重比作用的一种陶瓷涂层材料。作为第四代防护涂层的代表,热障涂层(TBC)是目前高温防护性能最佳、应用前景最好的表面防护涂层之一。
负责人:王铀
成果介绍(三):
稀土改性抗高温氧化硫化腐蚀涂层
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发动机进口温度的不断提高,高温合金防护涂层的使用温度逐渐上升,制备抗高温氧化性能更加优良的MCrAlY涂层受到广泛关注。
本项目是将稀土改性技术应用于制备MCrAlY系列涂层的多种表面工程技术中,以提高MCrAlY系列涂层的抗高温氧化硫化腐蚀性能。
本制造技术简单易行,如其它热喷涂技术一样,可以广泛使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中国专利:ZL 200710072121.7
技术指标
稀土改性可使NiCrAlY涂层材料硬度提高40%以上。稀土改性使NiCrAlY涂层的结合强度提高了30%以上,抗热震性能提高50%。稀土可提高MCrAlY涂层抗高温氧化硫化腐蚀性能一倍以上。
应用领域
可将MCrAlY涂层作为热障涂层的结合层,或作为单独的涂层应用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机上,直接用作1000℃左右的耐高温热障工作涂层,和用作抵抗800-1100℃条件下的高温氧化、硫化腐蚀和冲蚀等破坏的高温防护涂层。这种涂层可以延长超合金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燃煤电厂的空气和烟气风门就受益于热喷涂MCrAlY涂层。这些部件的不锈钢挡板对于空气和烟气中所含高速粒子的冲击磨损与腐蚀特别敏感。再如,钢铁厂的高炉风、渣口就使用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涂层,包括MCrAlY涂层,以提高抗熔融金属浸蚀、磨损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再如发电厂吸、排风机叶轮,中小电站水轮机叶轮。还有,轧板、管、棒等各种钢材、导卫板(轮)等原为铸铁或一般铸钢材质,不耐高温腐蚀,若采用45#为基材,表面喷涂或喷焊MCrAlY一类高温合金粉,就可使寿命大大提高。
实物照片
NiCrAlY涂层样品在1000oC保温100h的高温失效表面:最左边的样品为普通NiCrAlY涂层,其余四个样品均为稀土改性涂层。
负责人:王铀
成果介绍(四):
纳米改性Cr-Mo-Cu合金铸铁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Cr-Mo-Cu合金铸铁广泛应用于磨板;耐磨衬板;船舶和汽车发动机的汽缸体、活塞环及气阀座;轧辊;汽车模具等领域。但是普通Cr-Mo-Cu合金铸铁的性能还是不尽人意,如硬度低,耐磨性差,由此制成的耐磨零部件使用寿命低,制成的磨板不够耐磨而且磨削效率低。 为提高合金铸铁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在Cr-Mo-Cu合金铸铁中加入纳米改性剂进行强韧化改性,改性后Cr-Mo-Cu合金铸铁中的物相、石墨形态及其硬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用纳米改性Cr-Mo-Cu合金铸铁制造出了新型高效耐磨优质磨板,并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考核了纳米改性Cr-Mo-Cu合金铸铁光球磨板的磨削效率及使用寿命,表明该种磨板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球体材料的磨削加工效率,而且磨板本身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ZL 200710144723.9
技术指标
改性后,硬度可提高40%以上,耐磨性提高1倍左右,磨削球体材料的效率提高1倍左右。
应用领域
磨板;耐磨衬板;船舶和汽车发动机的汽缸体、活塞环及气阀座;轧辊;汽车模具等领域。
实物照片
淬火态Cr-Mo-Cu合金铸铁的SEM照片,(a) 未纳米改性;(b) 纳米改性
负责人:王铀
成果介绍(五):
纳米增强耐磨堆焊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耐磨堆焊技术已成为电力、水泥、钢铁、机械、船舶、管件制造等企业耐磨部件堆焊修复的首选。如水泥行业立磨辊,和钢铁行业轧辊都大量使用。为了改变国内耐磨堆焊材料落后的局面,我们开发出了纳米增强耐磨堆焊材料。该技术是在堆焊焊丝或焊条制作过程中在焊药中加入适量适宜的纳米增强剂以提高最终耐磨堆焊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增强剂的加入可使堆焊层的表面硬度明显升高。如未加增强剂时,硬度为652 HV,断裂韧性KIC为7.9 M•Pam1/2;而当加入增强剂后,初生碳化物明显细化,硬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硬度为HV 1011,断裂韧性KIC为12.93 M•Pam1/2,分别比未加增强剂前提高55%和64%。与未加纳米增强剂的相比,纳米增强使堆焊层的耐磨性和抗冲蚀性能分别提高500%和200%以上。
中国专利:ZL 200710144723.9;201210098621.9
技术指标
硬度和断裂韧性可比未加增强剂前提高50%以上。耐磨性能可提高200%以上。
应用领域
电力、水泥、钢铁、机械、船舶、管件制造等企业耐磨部件堆焊及修复。如水泥行业立磨辊、辊压机;冶金行业轧辊;船舶甲板、海上平台甲板;工程机械耐磨件等。
实物照片
加与未加改性剂的堆焊层显微组织扫描照片
负责人:王铀
成果介绍(六):
新型高强韧复相陶瓷材料改性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为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及降低复相陶瓷的烧成温度,采用新型工艺方法制备了高强韧性能的精细复相陶瓷,为陶瓷材料的补强增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复相陶瓷材料性能的方法如下:先利用球磨机将精细陶瓷粉体(如 Al2O3、TiO2、ZrO2等)均匀混合,并在其中加入纳米改性剂粉体,混合均匀后将所得浆料在喷雾干燥设备上进行喷雾干燥再造粒;随后对所得粉料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粉体在压力机上进行预压成型;然后再对坯料进行冷等静压成型;最后采用无压烧结或有压烧结的方法(热压烧结法、高温等静压法、微波加热烧结法、微波等离子体烧结法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等)对坯料进行烧结得到高强韧性能的陶瓷材料。
中国专利:ZL02132534.0;ZL200710144894.1;ZL 200810136969.6;ZL 200910071630.7
技术指标
抗弯强度提高50%以上,断裂韧性提高25%以上。
如氧化铝-氧化钛陶瓷的抗弯强度由305±9MPa提高到545-600MPa,断裂韧性由4 MPa•m1/2提高到4.5-5.5 MPa•m1/2。
陶瓷材料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主要是由于超细化和纳米化减小了陶瓷烧结体中气孔和裂纹的尺寸、数量以及不均匀性。再造粒纳米粉体都有“晶间/晶内型”结构。主相晶粒间第二相的存在,起到了阻碍晶界迁移的作用,因此明显抑制了基体晶粒的长大。
应用领域
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管道;钢铁厂原料输送管道;水泥厂选机机出口管道、选机机入口管道、收尘管道等。石油、化工、矿山、煤炭、洗煤厂、冶炼、造纸、铝业、建材、粉体工程、粮食机械等加工、输送物料的各种管件。阀门的密封部件和易损部件;陶瓷研磨体;陶瓷防弹片和陶瓷复合防弹板;潜艇耐压壳体;,用于飞机、舰艇、装甲车、坦克、运钞车防护的轻质装甲。
实物照片
不同处理方式的粉体经过烧结得到的陶瓷块体的TEM (a) 纳米粉体;(b) 再造粒纳粉体;(c) 等离子处理的再造粒纳米粉体
负责人:王铀
成果介绍(七):
替代镀硬铬的纳米改性金属陶瓷涂层
WC-Co基金属陶瓷热喷涂涂层是一类重要的高性能涂层。由于其良好的硬度和韧性,故广泛用来增强基体金属的耐磨性能及对磨损部件进行修复。如飞机起落架、舰船上的球阀和柱塞、液压支撑杆等。已经表明,航空发动机零件的工作条件较为恶劣(高温、高转速、振动、高负荷),又受到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和疲劳磨损等几种类型的磨损,发动机性能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比如在钛合金压气机叶片的阻尼台表面上喷涂一层0.25 mm厚的碳化钨涂层,叶片寿命可由100小时延长到上万小时。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涂层技术以替代传统的电镀硬铬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现有的热喷涂技术比电镀硬铬更加高效、清洁,且其成本基本与之相当,并呈不断降低趋势,具有巨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其中,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喷涂效率高,而且其喷涂的涂层结合强度高(大于70MPa)、孔隙率低(小于1%),成为最主要的替代电镀硬铬技术。
1999年6月起,由美国国防部、加拿大国防部、加拿大工业部等共同启动开展了“确认HVOF喷涂WC-Co 和WC-Co-Cr替代飞机起落架上的镀硬铬层”的联合攻关项目。目前,波音和空客飞机的起落架上都采用了HVOF喷涂WC-Co 和WC-Co-Cr以替代原来使用的镀硬铬层。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纳米结构WC-Co涂层制备技术。
近年来,我们对替代镀硬铬层的WC-Co 和WC-Co-Cr涂层进行了纳米改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适量纳米的加入使 WC-12Co 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显著提高,并有效地抑制了WC颗粒的脱碳,使组织细化。当纳米改性剂含量在 1.5wt %时, 涂层的硬度提高42%, 磨损体积减少43%,耐磨性明显提高。
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随着纳米改性剂含量的增加,WC-10Co-4Cr涂层的硬度和抗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耐磨性能可提高数倍。耐腐蚀性能亦明显改善。
负责人:王铀
成果介绍(八):
硬质材料加工用高效冷却液
金刚石作为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经常被用于加工许多硬质材料。诸如我们熟知的各种陶瓷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及各种石材等都是采用金刚石工具进行加工的。然而在加工过程中,金刚石本身也会磨损变钝,这不仅使极大的降低了加工效率,还加速了金刚石的消耗。
针对金刚石工具在加工过程中的磨损机理,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效加工冷却液。该冷却液可以有效防止金刚石工具的磨损变钝,从而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如一般可使磨削加工时的材料移除率与砂轮磨损率之比率提高若干倍。
现场实验已表明:如用传统冷却液,金刚石砂轮加工约30个碳化钨硬质合金刀片后就磨损变钝了,必须停工精整砂轮才可使用,而砂轮经几次精整后就得报废;与此对照,如采用本冷却液,金刚石砂轮加工了500个碳化钨硬质合金刀片后仍可正常使用,无需停工精整。
我们愿与陶瓷厂家,硬质合金厂家,精细石材厂家合作,提供服务,以减少贵公司的产品加工成本,增加贵公司的经济效益。
A typical SEM photograph of the diamond surface (tilted 65°) with wheel grit 180 for a depth of cut of 0.05 mm after testing for resin bonded grinding wheels.
A typical SEM photograph of the diamond surface (tilted 65°) with wheel grit 180 for a depth of cut of 0.5 mm after testing for resin bonded grinding wheels.
用新的高效冷却液加工氮化硅陶瓷时的G比值是商用冷却液的3倍多。
魂系祖国十年 一朝厚载归来
——记纳米材料喷涂领域先驱、国际知名学者王铀教授
王铀 教授,1954年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于1974年入哈工大学习,1989年获哈工大工学博士,199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任北航教授,1994年-1995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任访问教授,1995年-1997年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原国家标准局)任客座科学家;1997年-1998年在美国南方公理大学任高级研究员。1998年-2000年在美国纳米材料集团任高级工程师兼项目经理。2001年至2004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任访问教授。2004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哈工大,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树林可爱,虽深暗而黑远,
但我已决意信守我的诺言,
在我睡前还有许多路要赶,
在我睡前还有许多路要赶。
2004年,游历海外十载的国际知名摩擦学家,表面工程专家,纳米材料热喷涂领域开拓者之一,稀土元素用于热喷涂和激光表面改性领域的第一人——王铀教授厚载十年之硕果而荣归母校故国!
历史将这一天定格!
孜孜不倦,潜心攻克难题
自打儿时起,王铀就梦想着长大成为工程师或科学家。虽经十年动乱,未改人生信念。他一直不曾停止过将梦想成真的努力,终于圆了儿时梦。
王铀教授从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材料摩擦学和纳米表面工程学,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包括:(1)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2)热喷涂纳米结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涂层;(3)纳米合金化改善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他曾参与起草《在中国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建议》,并通过译诗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王铀教授在其研究领域内已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并获批多项美国和国际发明技术专利。数十篇文章为SCI收录,同行在国际杂志引用200余次。
他在出国前就已取得了多项具有创见性的科研成果,如给出了直接证据证实了球形磨损颗粒是磨损表面局部熔化所形成的熔滴凝固而成,从而解决了国际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证实了磨损表面生成非晶态,结束了摩擦学界长达二十年的争论;建立了摩擦表面层温度场模型,并对红外热象测温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拟合理想,使摩擦温度测算更接近真实;在稀土元素表面改性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使材料表面耐磨抗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更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好评。
出国以后,他又在如下课题上取得了硕果,其中包括: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热喷涂纳米结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涂层;纳米合金化改善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
王铀教授在美国期间研究开发的热喷涂纳米结构氧化物陶瓷涂层,被美国海军誉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涂层,是目前世界上在该领域首次成功获得应用的钠米技术.与传统陶瓷涂层相比,该红纳米陶瓷涂层的韧性、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高1—2倍,耐磨性能高4-8倍。2000年,这种纳米结构热喷涂陶瓷涂层技术已通过美国海军技术标准1687A,获得了美国海军应用证书并被广泛应用于军舰。潜艇、扫雷艇和航空母舰设备上的数百种零部件。这是热喷涂纳米结构涂层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实际应用,该技术被美国海军称之为一项革命性的先进技术。2001年,该技术获得被美国媒体誉为“应用技术奥斯卡奖”和“研究发明诺贝尔奖”的世界研究开发百项奖和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研究开发技术奖”。
锲而不舍,敢于挑战权威
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王铀教授已在摩擦学和表面工程这两个研究方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通过一系列具有创见性的成果,奠定了相当的学术地位。
他的研究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微观,注重动态;
锲而不舍,敢于挑战;
系统深入,自成体系;
求师问友,共同攻关;
辩证思维,综合分析;
乐于开拓,不断创新;
甘为人梯,提携后人。
王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潜心研究,对待教育工作也是孜孜不倦,诲人不倦。他曾以自己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对一个好的导师要求,导师要在大的方向上把好关,别让自己的学生枉走弯路;导师要放手让博士生去尝试他们自己提出的创造性的想法;导师要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引导博士生,在做学问的同时,首先学会做人。
不仅如此,王教授还主张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拥有,他呼吁一定要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认为:可适当地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加强各高校与生产第一线的联系,尽可能迅速地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建设!
王教授指出:中国材料学界的材料表面工程,如纳米表面工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材料表面进行修复,即从事再制造工程,而一定要注重对材料进行表面工程设计,挖掘出材料新的潜能,使材料的性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要打造新的表面工程设计领域,进一步推动材料事业的发展!
厚载而归,难舍故国之情
故土情结是一种难以说清、难以割舍得东西,而母校情结就更是如此了。因为母校有老师,有同学,因为母校给了你终生受用的宝贵知识财富。王铀教授对自己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结。他曾在国内五所高校学习工作过,在三进三出哈工大之后又选择四进哈工大,落脚哈工大。
在国外十年间,王教授时刻关注母校发展变化,有机会就到哈工大的网站上浏览一下。每到年节都和老师或同学通电话聊一聊。就连写论文发文章也想着母校。出国以后,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材料研究领域里探索,平均每年发表4篇科学研究论文,其中70%都被SCI收录。
王铀教授是个执着的人,总不肯轻易放弃。他非常不甘心自己发明的先进纳米陶瓷涂层技术已为美国海军所用却还没有为自己的祖国所用,他之所以回国,就是希望以母校作为研究基地,使自己能为科教兴国科技强军作出应有的贡献。
虽然由于很多原因和变故,王铀教授在国外一呆就是十年多。但是这十年多时间里,他却“祖国装在心,母校常入梦”,一直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建设,尤其关注祖国的科教兴国和母校的发展,并自觉自愿地为此作了很多的贡献。
---参与起草《在中国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建议》,1998年,王铀教授刚到美国纳米材料集团公司的时候,在公司董事长的授意下起草了一份给朱总理和科技部朱丽兰部长的建议信,建议在中国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随后该董事长到北京得到了总理和部长的接见。不久后,中国设立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
——撰写《美国的科教兴国之路》,1999年,王铀教授针对国内正进行的有关科教兴国的讨论定下写这个题目。由于要兼顾本职工作,所以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耗时两个多月时间终于完成该两万多字的文稿。
赤子丹心,诗以言志载道
“金舟”系王铀教授的诗坛笔名。
在当今的网络诗歌论坛上,“金舟”这个名字颇有份量。
他从小就爱看文学作品,喜欢诗歌,尤其喜欢一些名家翻译的外国作品。文化大革命期间,金舟还是个小学生,就开始试着写一些诗歌。上大学以后,他写的诗屡在校报上刊登。取得硕士学位后,开始了他的译诗生涯。
金舟以“借他山之石,取华夏瑰宝,促中西合壁,迎诗界繁荣”作为个人的译诗宗旨,赞成“文以载德,诗以言志”的说法。
他提出:情不一定需要诗,但诗绝不能没有情;诗可以是醇酒,可以是鲜花,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匕首。
金舟所作的英文诗已被国际诗歌图书馆,美国诗人协会选入、[patterns of Life](生活图案,Library of Congress ISBN-0-7951-5239-6);[Whispers](私语,Library ofCongress ISBN—1—52739-460-3);[EternaI Portraits](永恒写照,Library ofCongress ISBN-0-7951—5227-2)等诗集
中正式出版发行在书店销售。其中一首英文诗“How Could I Forget”曾被国际诗歌图书馆选入33首最佳典范诗歌由专业人士朗诵录制咸CD光盘和磁带; [theSound of Poetry](诗歌之声)发行销售。
他翻译的英文诗作者达四五十人,从世界上第一任桂冠诗人到美国,英国现任的桂冠诗人,还有加拿大首位现任的桂冠诗人;从前任美国总统到初中在校学生:从大名鼎鼎的男女诗人到毫无名气的网络诗人;从美国和加拿大到英国和爱尔兰。
金舟所写的诗歌已有二百多首,被刊物发表的超过三十多首,网络上发表的也达百首左右;而他翻译的英文诗歌已有三百余首,网络上的自不必说,被各种纸刊发表的就占译作的一半,颇受网络朋友们欢迎。曾有朋友认为金舟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冯至或卞之琳。
结语
王铀教授漂洋过海,潜心潜学,诲人不倦,眷念故国母校的一生,正如他所写的诗一样,传奇而坚定——
大陆漂移,海洋分离,
只有我们的心在空间中没有距离;
日月经天,斗转星移,
只有我们的爱在时间上坚定不移。
(出处:《科学中国人》2006年第十二期) 2006年12月31日
心系纳米 誉满名园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纳米材料热喷涂领域先驱王铀教授
已有90多年建校史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不断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开放式、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建校以来,20余万学子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王铀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除此,他们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共和国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骨干,也有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汇千万高科技精英,聚万千哈工大人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十年的时间,不过只是短暂一瞬间,然而,对于王铀教授来说,游历海外十载,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绽放”的华彩转身。他将自己的心血倾注于纳米材料。在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是新材料领域的代表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纳米技术高级顾问米哈伊尔罗科预言:“由于纳米技术的出现,在今后30年中,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变化将会比刚刚过去的整个20世纪都要多得多。”
“甲午不忘国之耻,追梦为尽匹夫责;踏平东海万顷浪,灭寇铁马亮金戈。”他是一位诗者,也是一位桃李芬芳的师者,更是纳米材料界知名的学者。王铀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材料摩擦学、纳米表面工程和纳米改性材料。他曾于1991年摩擦学学科创立25周年之际获得国际摩擦学理事会主席的专函致谢及英国菲立普亲王殿下亲笔签名的致谢函,他曾于上世纪末因在摩擦学和表面工程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二十世纪2000杰出科学家》。带着对纳米技术的疑惑和对王铀教授的敬意,日前,记者走访了纳米材料热喷涂领域先驱、国际知名学者王铀教授,了解到纳米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不为人知的经历。
兴趣锻造梦想
纳米到底有多小?这一新兴技术可以运用在哪些领域?发展前景如何?从孩童时代开始,王铀教授就梦想着长大成为工程师或科学家。只是,一步步的往前走,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生会与纳米材料技术有这么漫长而难忘的约会。
生于1954年的王铀教授,是黑龙江省五常县人,于1974年入哈工大学习,1989年获哈工大工学博士,199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任北航教授。1994年-1995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任访问教授。1995年-1997年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原国家标准局)任客座科学家。1997年-1998年在美国南方公理大学任高级研究员。1998年-2000年在美国纳米材料集团任高级工程师兼项目经理。2001年至2004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任访问教授。2004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哈工大,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铀教授从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材料摩擦学和纳米表面工程学,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包括:(1)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2)热喷涂纳米结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涂层;(3)纳米合金化改善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等。他曾参与起草《在中国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建议》,并通过译诗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王铀教授介绍,纳米虽然微小,但是它构建的世界却是神奇而宏大的。纳米技术就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奇妙性能,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技术。一些权威专家曾经预测,未来纳米技术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显身手”。借助于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质,科学家们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性的突破,这同时也促进了纳米材料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化。
王教授说,精细化工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领域,产品数量繁多,用途广泛,并且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纳米材料的优越性无疑会给精细化工带来福音,在橡胶、塑料、涂料等精细化工领域,纳米材料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并显示它的独特魅力。纳米技术还对国防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例如:纳米电子器件将用于虚拟训练系统和战场上的实时联系;对化学、生物、核武器的纳米探测系统;新型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常规武器的打击与防护能力;由纳米微机械系统制造的小型机器人可以完成特殊的侦察和打击任务;纳米卫星可用一枚小型运载火箭发射千百颗,按不同轨道组成卫星网,监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使战场更加透明。纳米材料在隐身技术上的应用尤其引人注目。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在诸如海水净化、航空航天、环境能源、微电子学等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在这些领域都在逐渐发挥着光和热。
辛勤耕耘梦想
时至今日,王铀教授还清晰的记得他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回到哈工大的一幕。
至2004年回到哈工大,王铀教授已游历海外十载。而今,王铀教授是260余篇论文的作者,十几项中国、美国或国际专利的发明人,百余篇文章为SCI收录并为同行在国际杂志引用1800余次。王铀教授在美国期间研究开发的热喷涂纳米结构氧化物陶瓷涂层,被美国海军誉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涂层、是目前世界上在该领域首次成功获得应用的纳米技术,与传统陶瓷涂层相比,该纳米陶瓷涂层的韧性、结合强度、抗热震性能高1-2倍,耐磨性能高4-8倍,接触疲劳抗力高5-10倍。
2001年,该技术获得被誉为“应用技术奥斯卡奖”和“研究发明诺贝尔奖”的世界研究开发百项奖,和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研究开发技术奖”。2004年该技术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的“技术先驱奖”。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它开时的惊艳,却不知它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希望的源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不是偶然的。王教授介绍,他读研究生时,在学习研究中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想法——根据(润滑油中)球形磨损颗粒来判定钢表面的严重磨损情况,提出球形磨损颗粒是在钢表面严重破坏时由高的摩擦闪光温度造成的微小熔滴凝固而成的。而这个想法在当时与国际上权威观念是相悖的,但王铀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在他选择论文方案中就包括了这个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证明这个机制的直接证据,从而推翻了国际上的权威观点。在博士论文工作期间,他的论文在国际杂志发表,从而结束了摩擦学界长达十几年的争论。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建立了摩擦表面层温度场模型,并对红外热象测温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拟合理想,使摩擦温度测算更接近真实;在稀土元素表面改性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使材料表面耐磨抗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
航空发动机技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难就难在,超过极限的参数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尖端的材料、制造工艺上。其中,高性能水平的叶片集先进的材料、先进的成型工艺、先进的冷却技术、先进的涂层于一体。为让我国的飞机拥有健康强劲的心脏,王铀课题组又在纳米陶瓷热障涂层方面潜心研究多年,终于取得了新的成果,一种能够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瓶颈的纳米结构双陶瓷型热障涂层材料技术研发成功,比现行的涂层有更好的高温性能。
王教授经常会对学生说:一定要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忧心在国内,当一些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专利、或经过鉴定后,却被放在了一旁,缺少把其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而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公司自己拥有研究开发机构,高校与政府或大公司共建实验室,共享资源,王教授指出,可适当地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加强各高校与生产第一线的联系,尽可能迅速地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建设!
创新放飞梦想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
王教授指出:中国材料学界的材料表面工程,如纳米表面工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材料表面进行修复,即从事再制造工程,而一定要注重对材料进行表面工程设计,挖掘出材料新的潜能,使材料的性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要打造新的表面工程设计领域,进一步推动材料事业的发展!
他谈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也谈到了邻国日本,他呼吁要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研究学习使之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加以改进,拥有自己的产权,转而还向原输出国反输出,变被动为主动。谈到当下,他忧心于纳米涂层的资金支持。他介绍,从2006年的项目验收暨技术鉴定会至今已经八年,王铀教授一直都在追逐着他的梦。实现纳米涂层强军梦的第一步是实现纳米涂层材料的产业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未能解决产业化所需的几千万资金支持。
科研是一条孤独的路,但是他却数十年如一日地秉持了一份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研究工作枯燥单调,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但解决问题的喜悦吸引着他,困难无法阻止他追寻真理的步伐,反而激发了他更强大的战斗力。王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潜心研究,对待教育工作也是孜孜不倦,诲人不倦。充满着气味和噪音的实验室,他总是在忙着制备各种纳米材料——实验台上留下了他反复实验的身影,研究成果沁透着他辛劳的汗水。他要求学生及时查新,他督促学生们一定要看国内外最前沿最高水平的杂志和文章,从中吸取好的经验,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还鼓励学生积极拓宽学术视野,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他看来,只有了解的综合知识越多,才能对交叉学科有越深入的研究,从事学术研究的潜力也才会越大。“金舟”系王铀教授的诗坛笔名。他从小就爱看文学作品,喜欢诗歌,尤其喜欢一些名家翻译的外国作品。金舟所写的诗歌已有二百多首,被刊物发表的超过三十多首,网络上发表的也达百首左右:而他翻译的英文诗歌已有三百余首,网络上的自不必说,被各种纸刊发表的就占译作的一半,颇受网络朋友们欢迎。曾有朋友认为金舟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冯至或卞之琳。
“醉里挑灯砺剑,热血沸腾求强军报国;梦中浴血疆场,心潮澎湃为东方不败!”
也许诗人都喜欢梦想,都追求理想化。“纳米材料热喷技术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您应该很满意了吧。”对于记者的提问,王铀教授充满感情的回答:“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他说:“我希望未来的有一天,纳米材料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科技文摘报】2014年6月13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