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长,男,汉族,1964年9月生,云南省宣威市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苏州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学者。曾任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苏州大学第9、10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江苏省机器学习与网络安全交叉研究工程中心主任,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机器学习与类脑计算国际合作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曾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科学中国人2015年年度人物。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
李凡长教授是动态模糊逻辑、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机器学习和多维度协同教育方法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李群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动态模糊逻辑的理论与方法”及“动态模糊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不仅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开创了3个新方向,也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增添了“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逻辑及其应用”、“动态模糊机器学习”3门独立新课程。相关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如已在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了推广应用。
李凡长教授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其中在美国、德国出版英文专著3部),教材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4件,获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 1项,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6项。培养了120多名研究生。。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5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年8月在云南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9年8月在云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0年,李凡长调入苏州大学工作。
学术兼职:
1、2017年10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2、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
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感知与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
4、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
5、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常委。
6、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7、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委员,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
8、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9、2017年11月,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
10、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11、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12、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13、2005 IEEE Grc、2006 IEEE Grc、2007 IEEE Grc及ICMLS2004、2005、2006、2007等系列国际会议程序委员。
14、《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软件学报”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人工智能原理”“组合数学”“机器学习”“计算机数学”“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机器学习”“动态模糊逻辑”等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了120多名研究生。
编著教材
截止2023年4月,李凡长已编著出版教材5部。
培养方法
李凡长教授注重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制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上,李凡长遵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协同创新”的模式进行指导,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推行“双导师”制度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高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实践课题研究,实现教学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另外,在团队管理方面遵从“资深教授带动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发展和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教学奖励
截至2023年3月,李凡长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智能理论及应用、认知软件理论与方法、多Agent系统理论及应用、、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李群机器学习
动态模糊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承担8项省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东吴学者项目各一项。
1. 基于动态模糊集(DFS)的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研究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动态模糊逻辑的软件 Agent理论及应用研究(BK200204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多 Agent的协调工作机制研究(02KJB520001) 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面向数据约简的机器学习新方法研究(60775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认知模型的图像不变性特征理论和关键技术”。
6. 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李群遍历元学习研究。
7. 2019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李群+贝叶斯流形元学习理论框架研究。
8. 2019年,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燃气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和窄带物联网智能表具及管理系统开发。
10. 2017年,苏州交投燃气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多源数据融合的表示与学习方法研究。
12. 2016年,苏大—联康网络移动健康研究中心建设。
13. 2016年,苏州燃气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开发及能源大数据研发中心建设。
14. 2016年,苏州燃气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一期补充)开发。
15. 2015年, 苏大—联康网络移动健康研究中心建设。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8项省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1994年首次提出了动态模糊逻辑,2004年首次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动态模糊逻辑》系列专著10部(其中在美国出版英文专著1部),《李群机器学习》系列专著2部,曾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2014年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 1项。
1 李群机器学习及动态模糊机器学习方法学 李凡长;张莉;钟宝江;王邦军;钱旭培;路梅;何书萍 苏州大学 2018
2 李群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凡长;张莉 苏州大学 2015
3 机器学习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李凡长;樊建席;张莉;杨季文 苏州大学 2010
4 认知图像不变特征计算新理论与新方法 李凡长;于剑;张莉;樊建席;杨季文;钱旭培;何书萍 苏州大学 2010
5 认知图像特征计算理论与学习方法研究 李凡长;于剑;曾嘉;张莉;樊建席 苏州大学 2012
6 面向认知图像特征的计算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凡长;于剑;钟宝江;张莉;曾嘉;张召 苏州大学 2013
7 认知图像特征的学习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 李凡长;曾嘉;钟宝江;张莉;樊建席;张召 苏州大学 2012
8 面向数据约简的机器学习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李凡长;杨季文;樊建席;张莉 苏州大学 2009
9 基于动态模糊逻辑(DFL)的智能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李凡长 苏州大学 2001
主要成就:
(1)提出了动态模糊集及其基本性质等概念;
(2)提出了动态模糊逻辑系统理论与方法;
(3)提出了动态模糊机器学习系统理论与方法;
(4)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系统理论与方法。
发明公开:
[1]梁合兰, 姜子健, 国宏伟, 李凡长.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径优化求解方法[P]. 江苏省: CN117474183A, 2024-01-30.
[2]梁合兰, 蒋曾慧, 国宏伟, 李凡长. 基于神经组合优化器求解哈密顿最短路径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17436598A, 2024-01-23.
[3]梁合兰, 胡驭, 叶皓然, 国宏伟, 李凡长. 一种求解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的神经组合优化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17273590A, 2023-12-22.
[4]梁合兰, 唐思倩, 李凡长. 隐私感知的混合云服务流程调度方法[P]. 江苏省: CN115237592A, 2022-10-25.
[5]梁合兰, 李煌, 李凡长. 混合云环境下带多时序约束的工作流调度方法[P]. 江苏省: CN115237593A, 2022-10-25.
[6]梁合兰, 李煌, 李凡长, 王邦军. 一种大规模云服务流程的优化方法[P]. 江苏省: CN112884248A, 2021-06-01.
[7]梁合兰, 张鑫月, 李凡长, 王邦军. 服务质量感知的并行柔性Skyline服务发现方法[P]. 江苏省: CN112787870A, 2021-05-11.
[8]路梅, 张莉, 李凡长. 自适应局部一致概念分解的多视图聚类算法[P]. 江苏省: CN112364934A, 2021-02-12.
[9]赵晓筠, 李凡长, 贾俊铖, 马浩, 时健. 气量分解监控智能燃气表和气量分解监控方法[P]. 江苏省: CN111486915A, 2020-08-04.
[10]梁合兰, 李凡长, 丁彬程, 王邦军, 钱旭培. 混合云服务流程调度方法[P]. 江苏省: CN110688224A, 2020-01-14.
[11]王邦军, 熊啸东, 李凡长, 张莉. 基于图像集的李群字典学习分类方法[P]. 江苏省: CN109978064A, 2019-07-05.
[12]王邦军, 高家俊, 李凡长, 张莉. 无监督非线性自适应流形学习方法[P]. 江苏省: CN109961088A, 2019-07-02.
[13]王邦军, 戴欣, 李凡长, 张莉. 贝叶斯协同过滤推荐方法[P]. 江苏省: CN109840833A, 2019-06-04.
[14]王邦军, 李小沛, 李凡长, 张莉. 基于上下文的张量轨迹路径规划方法[P]. 江苏省: CN109829588A, 2019-05-31.
[15]王宜怀, 蒋建武, 罗喜召, 李凡长, 丁伟. 一种交互式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 江苏: CN108908350A, 2018-11-30.
[16]窦清昀, 张莉,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训练方法、分类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P]. 江苏: CN108830302A, 2018-11-16.
[17]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凌兴宏, 姚望舒, 李凡长. 一种医疗数据的特征选择方法及相关装置[P]. 江苏: CN108806796A, 2018-11-13.
[18]张莉, 徐志强,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人脸图像分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P]. 江苏: CN108805054A, 2018-11-13.
[19]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因分类方法及相关设备[P]. 江苏: CN108763873A, 2018-11-06.
[20]张莉, 程江飞, 李泽鹏,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影片评分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P]. 江苏: CN108710703A, 2018-10-26.
[21]张莉, 徐志强,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手写体数据分类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 江苏: CN108710907A, 2018-10-26.
[22]张莉, 唐白鸽,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 CN108629373A, 2018-10-09.
[23]张莉, 陆鋆,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图像检索方法、系统及装置[P]. 江苏: CN108491528A, 2018-09-04.
[24]吴新建,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梁合兰. 一种图像标签标注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 CN108416384A, 2018-08-17.
[25]黄舒宁,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凌兴宏, 姚望舒. 一种基于多重流形的手写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8388869A, 2018-08-10.
[26]罗晓慧,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凌兴宏, 姚望舒. 一种手写体数字图像聚类方法、系统及设备[P]. 江苏: CN108108687A, 2018-06-01.
[27]张莉, 薛杨涛, 王邦军, 凌兴宏,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 江苏: CN108052974A, 2018-05-18.
[28]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自适应的多视角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8021930A, 2018-05-11.
[29]张召, 贾磊, 张莉, 王邦军, 李凡长. 一种基于核正负标签传播的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8009570A, 2018-05-08.
[30]贾磊, 张召, 张莉, 王邦军, 李凡长. 一种新的直推式半监督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8009571A, 2018-05-08.
[31]张朦, 张莉, 王邦军, 张召, 凌兴宏, 姚望舒, 李凡长. 单样本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 CN107958241A, 2018-04-24.
[32]蒋学明, 王宜怀, 盛凯, 李凡长, 赵晓筠, 贾俊铖, 施连敏. 一种应用NB#IoT架构的低功耗计量表及其系统[P]. 江苏: CN107884020A, 2018-04-06.
[33]张莉, 徐晓祥,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单样本人脸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 CN107886090A, 2018-04-06.
[34]张召, 贾磊, 李凡长, 王邦军, 张莉. 一种诱导式非负投影半监督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7766895A, 2018-03-06.
[35]张召, 张妍,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提取图像特征的方法与装置[P]. 江苏: CN107563445A, 2018-01-09.
[36]张莉, 徐志强,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语音分类识别的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7507611A, 2017-12-22.
[37]张莉, 张正齐, 薛杨涛,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7480628A, 2017-12-15.
[38]盛凯, 李凡长, 蒋学明, 赵晓筠, 贾俊铖, 吉毅. 一种预付费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7464359A, 2017-12-12.
[39]王喆, 张莉,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基于稀疏边界Fisher算法的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7203786A, 2017-09-26.
[40]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基于局部学习特征权重选择的医疗数据分类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7193993A, 2017-09-22.
[41]张莉, 薛杨涛,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于相异性递归消除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7065839A, 2017-08-18.
[42]张莉, 薛杨涛,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姚望舒.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7067023A, 2017-08-18.
[43]张朦, 张莉,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单样本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897700A, 2017-06-27.
[44]张召, 汪笑宇,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手写体字符图像特征识别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845358A, 2017-06-13.
[45]张莉, 黄晓娟, 姚望舒, 王邦军, 李凡长, 张召. 一种个人信用评估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6651574A, 2017-05-10.
[46]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自适应的图像标签鲁棒预测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529604A, 2017-03-22.
[47]张莉, 卢星凝, 王邦军, 李凡长, 张召. 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特征提取及分类方法及其系统[P]. 江苏: CN106446931A, 2017-02-22.
[48]张莉, 周伟达,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6444653A, 2017-02-22.
[49]张莉, 裴庭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327520A, 2017-01-11.
[50]张莉, 陶志伟, 张召, 李凡长, 王邦军. 一种时间序列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295711A, 2017-01-04.
[51]张莉, 薛杨涛,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6295712A, 2017-01-04.
[52]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核范数驱动的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203517A, 2016-12-07.
[53]张莉, 陶志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时间序列分类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6127220A, 2016-11-16.
[54]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机器错误数据描述与分类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6021525A, 2016-10-12.
[55]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模式分类方法及模式分类系统[P]. 江苏: CN105956629A, 2016-09-21.
[56]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因表达数据分类方法及分类系统[P]. 江苏: CN105825081A, 2016-08-03.
[57]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样本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5825236A, 2016-08-03.
[58]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基于鲁棒图像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760872A, 2016-07-13.
[59]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基于核范数正则化的低秩图像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740912A, 2016-07-06.
[60]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鲁棒直推式标签估计及数据分类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5608471A, 2016-05-25.
[61]张召, 张妍,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分类联合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608478A, 2016-05-25.
[62]徐文轩,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一种人类基因启动子识别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5550538A, 2016-05-04.
[63]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联合鲁棒主成分特征学习与视觉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528620A, 2016-04-27.
[64]张召, 汪笑宇,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鲁棒的人脸图像主成分特征提取方法及识别装置[P]. 江苏: CN105469063A, 2016-04-06.
[65]张召, 汤煜,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基于鲁棒特征提取的图像识别方法与装置[P]. 江苏: CN105469117A, 2016-04-06.
[66]张召, 梁雨宸, 李凡长, 张莉. 一种鲁棒视觉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354595A, 2016-02-24.
[67]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一种鲁棒学习模型与图像分类系统[P]. 江苏: CN105335756A, 2016-02-17.
[68]张召, 张妍,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图像修复与去噪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260995A, 2016-01-20.
[69]张莉, 裴庭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于单样本的图像识别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224957A, 2016-01-06.
[70]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前列腺肿瘤的类型预测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5160207A, 2015-12-16.
[71]王邦军,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160358A, 2015-12-16.
[72]王宜怀, 李凡长, 陈建明, 顾志峰, 陈瑞杰. 一种面向WSCN的图形化编程系统[P]. 江苏: CN105117210A, 2015-12-02.
[73]路梅, 赵向军,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概念分解的半监督文档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069137A, 2015-11-18.
[74]路梅, 赵向军,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半监督聚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5023026A, 2015-11-04.
[75]张召, 汪笑宇,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鲁棒度量的手写体识别方法与系统[P]. 江苏: CN104992166A, 2015-10-21.
[76]张召, 汤煜, 张莉, 李凡长, 江威明. 一种基于二维判别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与系统[P]. 江苏: CN104966075A, 2015-10-07.
[77]张召, 江威明, 张莉, 李凡长. 一种鲁棒机器错误检索方法与系统[P]. 江苏: CN104966105A, 2015-10-07.
[78]王宜怀, 李凡长, 陈建明, 史新峰, 李会. 一种基于真假值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P]. 江苏: CN104950862A, 2015-09-30.
[79]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疾病诊断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4951666A, 2015-09-30.
[80]张召, 梁雨宸, 张莉, 李凡长, 江威明. 一种基于张量描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933428A, 2015-09-23.
[81]张召, 顾震峰,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鲁棒多平面支持向量机的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915684A, 2015-09-16.
[82]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899578A, 2015-09-09.
[83]张莉, 徐文轩, 张召,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启动子识别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4834834A, 2015-08-12.
[84]张召, 梁雨宸,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深度标签预测的诱导式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794489A, 2015-07-22.
[85]张召, 江威明,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稀疏编码提取子的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778479A, 2015-07-15.
[86]孙玉娥, 黄河, 孙晨杰,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分布式星群网络临时组网场景下的路由方法[P]. 江苏: CN104767559A, 2015-07-08.
[87]张召, 江威明, 张莉, 李凡长. 一种机器错误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750875A, 2015-07-01.
[88]孙玉娥, 黄河, 史专, 朱艳琴, 李凡长. 一种基于上下文的分布式星群网络路由方法[P]. 江苏: CN104734770A, 2015-06-24.
[89]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多分类器构建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4732241A, 2015-06-24.
[90]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多分类器构建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4732242A, 2015-06-24.
[91]张莉, 陶志伟, 王邦军, 张召,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时间序列分类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4731972A, 2015-06-24.
[92]张力元, 孙锐, 江腾飞, 李凡长, 田野. 一种大鼠大脑认知损伤模型及其建立方法[P]. 江苏: CN104715134A, 2015-06-17.
[93]张莉, 曹晋, 鲁亚平,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医疗诊断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657574A, 2015-05-27.
[94]张莉, 陶志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时间序列的分类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657749A, 2015-05-27.
[95]沈纲祥, 王超, 彭丽梅,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弹性光网络下的频谱重整理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661119A, 2015-05-27.
[96]张莉, 罗璇,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4616000A, 2015-05-13.
[97]张莉, 卢星凝,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数据分类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615789A, 2015-05-13.
[98]张召, 汪笑宇, 李凡长, 张莉. 一种手写体笔划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504412A, 2015-04-08.
[99]张莉, 鲁亚平, 王邦军, 杨季文,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484684A, 2015-04-01.
[100]张莉, 徐文轩, 鲁亚平,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类基因启动子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4462870A, 2015-03-25.
[101]张召, 梁雨宸,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多类图像半监督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463202A, 2015-03-25.
[102]张召, 汤煜,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彩色图像重构与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408693A, 2015-03-11.
[103]张莉, 徐文轩, 鲁亚平, 王邦军, 张召, 杨季文, 李凡长. 启动子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4376234A, 2015-02-25.
[104]黄河, 孙玉娥, 刘超, 李凡长. 一种网络节点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3986653A, 2014-08-13.
[105]张莉, 包兴, 赵梦梦,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955676A, 2014-07-30.
[106]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955681A, 2014-07-30.
[107]张莉, 罗璇, 徐文轩,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955944A, 2014-07-30.
[108]张莉, 夏佩佩,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最终分类器的获得方法及应用方法、系统[P]. 江苏: CN103927529A, 2014-07-16.
[109]张莉, 夏佩佩, 卢星凝,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最终分类器的获得方法及应用方法、系统[P]. 江苏: CN103927530A, 2014-07-16.
[110]张莉, 鲁亚平, 曹晋,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927550A, 2014-07-16.
[111]张莉, 曹晋, 卢星凝,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特征选择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927560A, 2014-07-16.
[112]张莉, 卢星凝, 王邦军, 陶志伟,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基于多个1类支持向量机的人脸相似性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886310A, 2014-06-25.
[113]张莉, 包兴, 赵梦梦,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投影变换矩阵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样本分类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886345A, 2014-06-25.
[114]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886562A, 2014-06-25.
[115]张莉, 徐文轩, 罗璇, 王邦军,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人类基因启动子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870719A, 2014-06-18.
[116]张莉, 丁春涛, 王邦军, 周伟达, 李凡长, 杨季文. 投影变换矩阵的获取方法、样本分类方法[P]. 江苏: CN103870848A, 2014-06-18.
[117]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793699A, 2014-05-14.
[118]张莉, 包兴, 赵梦梦, 杨季文,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监督邻域保持嵌入人脸识别方法和系统及人脸识别器[P]. 江苏: CN103793704A, 2014-05-14.
[119]张莉, 周伟达, 何书萍, 王邦军, 张海飞, 李凡长. 基于密度诱导1类支持向量机的医疗诊断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761445A, 2014-04-30.
[120]黄河, 孙玉娥, 杜扬, 徐伟, 李凡长, 朱艳琴. 一种地理位置相关的移动感知系统任务分配方法[P]. 江苏: CN103731844A, 2014-04-16.
[121]张莉, 卢星凝, 曹晋,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3679160A, 2014-03-26.
[122]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P]. 江苏: CN103679161A, 2014-03-26.
[123]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679162A, 2014-03-26.
[124]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679207A, 2014-03-26.
[125]黄河, 孙玉娥, 徐伟, 卜霄菲, 李凡长, 杨季文. 面向光顺加工的数控加工轨迹处理方法[P]. 江苏: CN103676788A, 2014-03-26.
[126]张莉, 包兴, 赵梦梦, 杨季文,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邻域保持判别嵌入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577839A, 2014-02-12.
[127]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559513A, 2014-02-05.
[128]张莉, 冷亦琴, 夏佩佩, 杨季文,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基于有监督稀疏线性嵌入的手写体数字可视化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440506A, 2013-12-11.
[129]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400161A, 2013-11-20.
[130]张莉, 丁春涛, 仝霄,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310205A, 2013-09-18.
[131]张莉, 张海飞, 周伟达, 何书萍,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基于图像协方差特征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310217A, 2013-09-18.
[132]张莉, 冷亦琴, 包兴, 杨季文, 李凡长.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310237A, 2013-09-18.
[133]张莉, 夏佩佩, 丁春涛, 王邦军, 李凡长, 何书萍, 杨季文.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3279746A, 2013-09-04.
[134]王邦军, 张莉, 张海飞, 李凡长, 何书萍, 杨季文.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和系统[P]. 江苏: CN103258211A, 2013-08-21.
[135]张莉, 冷亦琴, 王邦军, 何书萍, 包兴,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235947A, 2013-08-07.
[136]张莉, 周伟达, 王晓乾, 何书萍, 王邦军, 杨季文, 李凡长.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218613A, 2013-07-24.
[137]何书萍, 张莉, 王晓乾, 王邦军, 杨季文, 李凡长.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 CN103164701A, 2013-06-19.
[138]张莉, 冷亦琴, 夏佩佩, 杨季文, 何书萍, 王邦军, 李凡长. 一种数据可视化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2789490A, 2012-11-21.
[139]张莉, 王晓乾, 杨季文,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基于李群结构数据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2722713A, 2012-10-10.
[140]张莉, 夏佩佩, 冷亦琴, 何书萍,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2663370A, 2012-09-12.
[141]杜孝成, 钟宝江, 李凡长.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2567740A, 2012-07-11.
[142]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何书萍. 一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设备和系统[P]. 江苏: CN102495944A, 2012-06-13.
[143]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何书萍.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及系统[P]. 江苏: CN102360388A, 2012-02-22.
发明授权:
[1]梁合兰, 李煌, 李凡长. 混合云环境下带多时序约束的工作流调度方法[P]. 江苏省: CN115237593B, 2023-07-25.
[2]梁合兰, 唐思倩, 李凡长. 隐私感知的混合云服务流程调度方法[P]. 江苏省: CN115237592B, 2023-07-11.
[3]梁合兰, 李煌, 李凡长, 王邦军. 一种大规模云服务流程的优化方法[P]. 江苏省: CN112884248B, 2023-01-06.
[4]赵晓筠, 李凡长, 贾俊铖, 马浩, 时健. 气量分解监控智能燃气表和气量分解监控方法[P]. 江苏省: CN111486915B, 2022-06-21.
[5]窦清昀, 张莉,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训练方法、分类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P]. 江苏省: CN108830302B, 2022-06-07.
[6]张莉, 薛杨涛, 王邦军, 凌兴宏,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 江苏省: CN108052974B, 2022-05-17.
[7]张莉, 徐志强,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手写体数据分类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 江苏省: CN108710907B, 2022-05-17.
[8]张莉, 唐白鸽,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省: CN108629373B, 2022-04-12.
[9]张莉, 徐志强,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人脸图像分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P]. 江苏省: CN108805054B, 2022-04-12.
[10]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自适应的多视角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8021930B, 2022-01-14.
[11]梁合兰, 李凡长, 丁彬程, 王邦军, 钱旭培. 混合云服务流程调度方法[P]. 江苏省: CN110688224B, 2021-11-23.
[12]黄舒宁,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凌兴宏, 姚望舒. 一种基于多重流形的手写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8388869B, 2021-11-05.
[13]吴新建,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梁合兰. 一种图像标签标注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省: CN108416384B, 2021-11-05.
[14]梁合兰, 张鑫月, 李凡长, 王邦军. 服务质量感知的并行柔性Skyline服务发现方法[P]. 江苏省: CN112787870B, 2021-11-02.
[15]张朦, 张莉, 王邦军, 张召, 凌兴宏, 姚望舒, 李凡长. 单样本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省: CN107958241B, 2021-09-21.
[16]张莉, 陆鋆,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图像检索方法、系统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8491528B, 2021-09-21.
[17]张莉, 徐志强,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语音分类识别的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7507611B, 2021-08-24.
[18]张莉, 徐晓祥, 王邦军, 凌兴宏, 姚望舒,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单样本人脸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P]. 江苏省: CN107886090B, 2021-07-30.
[19]张召, 贾磊, 李凡长, 王邦军, 张莉. 一种诱导式非负投影半监督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7766895B, 2021-07-09.
[20]张召, 汪笑宇,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手写体字符图像特征识别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6845358B, 2020-11-10.
[21]王邦军, 戴欣, 李凡长, 张莉. 贝叶斯协同过滤推荐方法[P]. 江苏省: CN109840833B, 2020-11-10.
[22]王邦军, 高家俊, 李凡长, 张莉. 无监督非线性自适应流形学习方法[P]. 江苏省: CN109961088B, 2020-09-29.
[23]张莉, 张正齐, 薛杨涛,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7480628B, 2020-08-25.
[24]张莉, 裴庭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6327520B, 2020-04-07.
[25]张朦, 张莉,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单样本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6897700B, 2020-04-07.
[26]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鲁棒直推式标签估计及数据分类方法和系统[P]. 江苏省: CN105608471B, 2020-01-14.
[27]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联合鲁棒主成分特征学习与视觉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528620B, 2019-12-06.
[28]张召, 张妍,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分类联合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608478B, 2019-12-06.
[29]张莉, 薛杨涛,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于相异性递归消除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7065839B, 2019-09-27.
[30]张召, 梁雨宸, 李凡长, 张莉. 一种鲁棒视觉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354595B, 2019-09-27.
[31]张召, 贾磊,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自适应的图像标签鲁棒预测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6529604B, 2019-09-27.
[32]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基于核范数正则化的低秩图像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740912B, 2019-07-19.
[33]张莉, 周伟达,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P]. 江苏省: CN106444653B, 2019-07-19.
[34]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鲁棒学习模型的图像分类方法与图像分类系统[P]. 江苏省: CN105335756B, 2019-06-11.
[35]张召, 江威明,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基于鲁棒图像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760872B, 2019-06-11.
[36]张召, 梁雨宸,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深度标签预测的诱导式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4794489B, 2019-03-08.
[37]张莉, 裴庭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于单样本的图像识别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224957B, 2019-03-08.
[38]张召, 张妍,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图像修复与去噪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260995B, 2019-03-08.
[39]张召, 汪笑宇,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鲁棒的人脸图像主成分特征提取方法及识别装置[P]. 江苏省: CN105469063B, 2019-03-05.
[40]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4899578B, 2019-02-12.
[41]张召, 汤煜, 李凡长, 张莉, 王邦军. 一种基于鲁棒特征提取的图像识别方法与装置[P]. 江苏省: CN105469117B, 2019-01-01.
[42]张召, 汤煜, 张莉, 李凡长, 江威明. 一种基于二维判别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与系统[P]. 江苏省: CN104966075B, 2018-12-21.
[43]路梅, 赵向军,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概念分解的半监督文档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069137B, 2018-11-20.
[44]张莉, 包兴, 赵梦梦,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投影变换矩阵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样本分类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886345B, 2018-11-02.
[45]张莉, 鲁亚平, 王邦军, 杨季文, 张召,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4484684B, 2018-11-02.
[46]张莉, 黄晓娟,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一种基因表达数据分类方法及分类系统[P]. 江苏省: CN105825081B, 2018-09-14.
[47]张召, 江威明,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稀疏编码提取子的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4778479B, 2018-09-11.
[48]张召, 汪笑宇,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鲁棒度量的手写体识别方法与系统[P]. 江苏省: CN104992166B, 2018-09-11.
[49]路梅, 赵向军,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半监督聚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023026B, 2018-08-17.
[50]王邦军,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5160358B, 2018-08-17.
[51]张莉, 罗璇, 王邦军, 张召,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P]. 江苏省: CN104616000B, 2018-08-07.
[52]徐文轩, 张莉, 李凡长, 王邦军, 张召. 一种人类基因启动子识别方法和系统[P]. 江苏省: CN105550538B, 2018-06-01.
[53]张召, 梁雨宸, 张莉, 李凡长, 江威明. 一种基于张量描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4933428B, 2018-05-01.
[54]张召, 顾震峰,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基于鲁棒多平面支持向量机的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4915684B, 2018-03-27.
[55]张召, 江威明, 张莉, 李凡长. 一种机器错误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4750875B, 2018-03-02.
[56]王宜怀, 李凡长, 陈建明, 史新峰, 李会. 一种基于真假值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P]. 江苏省: CN104950862B, 2018-02-13.
[57]张莉, 罗璇, 徐文轩,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955944B, 2018-01-19.
[58]张莉, 徐文轩, 鲁亚平, 王邦军, 张召, 杨季文, 李凡长. 启动子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4376234B, 2017-12-26.
[59]孙玉娥, 黄河, 史专, 朱艳琴, 李凡长. 一种基于上下文的分布式星群网络路由方法[P]. 江苏省: CN104734770B, 2017-11-21.
[60]张莉, 曹晋, 鲁亚平,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医疗诊断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4657574B, 2017-10-31.
[61]孙玉娥, 黄河, 孙晨杰,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分布式星群网络临时组网场景下的路由方法[P]. 江苏省: CN104767559B, 2017-10-24.
[62]张莉, 卢星凝, 王邦军, 陶志伟,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基于多个1类支持向量机的人脸相似性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886310B, 2017-09-19.
[63]张召, 梁雨宸, 李凡长, 张莉. 一种多类图像半监督分类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4463202B, 2017-09-19.
[64]张莉, 鲁亚平, 曹晋,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927550B, 2017-09-08.
[65]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679162B, 2017-07-14.
[66]张莉, 徐文轩, 罗璇, 王邦军,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人类基因启动子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870719B, 2017-06-16.
[67]张莉, 夏佩佩,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最终分类器的获得方法及应用方法、系统[P]. 江苏省: CN103927529B, 2017-06-16.
[68]张莉, 夏佩佩, 卢星凝,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最终分类器的获得方法及应用方法、系统[P]. 江苏省: CN103927530B, 2017-06-16.
[69]张莉, 包兴, 赵梦梦,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955676B, 2017-04-19.
[70]张莉, 曹晋, 卢星凝, 王邦军,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特征选择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927560B, 2017-03-29.
[71]黄河, 孙玉娥, 刘超, 李凡长. 一种网络节点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P]. 江苏省: CN103986653B, 2017-03-22.
[72]张莉, 卢星凝, 曹晋,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P]. 江苏省: CN103679160B, 2017-03-22.
[73]张莉, 丁春涛, 仝霄,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310205B, 2017-03-01.
[74]张莉, 丁春涛, 王邦军, 周伟达, 李凡长, 杨季文. 投影变换矩阵的获取方法、样本分类方法[P]. 江苏省: CN103870848B, 2017-02-15.
[75]张莉, 包兴, 赵梦梦, 杨季文,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监督邻域保持嵌入人脸识别方法和系统及人脸识别器[P]. 江苏省: CN103793704B, 2017-01-25.
[76]张莉, 包兴, 赵梦梦, 杨季文,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邻域保持判别嵌入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577839B, 2017-01-04.
[77]张莉, 丁春涛, 严晨, 王邦军, 何书萍,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P]. 江苏省: CN103679161B, 2017-01-04.
[78]张莉, 冷亦琴, 王邦军, 何书萍, 包兴,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235947B, 2016-12-07.
[79]张莉, 夏佩佩, 丁春涛, 王邦军, 李凡长, 何书萍, 杨季文.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279746B, 2016-12-07.
[80]张莉, 冷亦琴, 包兴, 杨季文, 李凡长.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3310237B, 2016-08-24.
[81]何书萍, 张莉, 王晓乾, 王邦军, 杨季文, 李凡长, 张召.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164701B, 2016-06-01.
[82]张莉, 张海飞, 周伟达, 何书萍,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张召. 基于图像协方差特征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310217B, 2016-06-01.
[83]张莉, 周伟达, 王晓乾, 何书萍, 王邦军, 杨季文, 李凡长. 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03218613B, 2016-04-20.
[84]黄河, 孙玉娥, 杜扬, 徐伟, 李凡长, 朱艳琴. 一种地理位置相关的移动感知系统任务分配方法[P]. 江苏省: CN103731844B, 2015-05-13.
[85]黄河, 孙玉娥, 徐伟, 卜霄菲, 李凡长, 杨季文. 面向光顺加工的数控加工轨迹处理方法[P]. 江苏省: CN103676788B, 2015-02-04.
[86]张莉, 周伟达,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何书萍. 一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设备和系统[P]. 江苏省: CN102495944B, 2014-11-05.
[87]张莉, 冷亦琴, 夏佩佩, 杨季文, 何书萍, 王邦军, 李凡长. 一种数据可视化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2789490B, 2014-11-05.
[88]杜孝成, 钟宝江, 李凡长.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2567740B, 2014-07-16.
[89]张莉, 王晓乾, 杨季文,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基于李群结构数据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2722713B, 2014-07-16.
[90]张莉, 夏佩佩, 冷亦琴, 何书萍, 王邦军, 李凡长, 杨季文.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及系统[P]. 江苏省: CN102663370B, 2013-10-09.
实用新型:
[1]赵晓筠, 李凡长, 贾俊铖, 殷凯, 时健. 一种燃气表罩[P]. 江苏省: CN211668591U, 2020-10-13.
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其中在美国、德国出版英文专著3部。
出版专著:
1. 《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 李凡长,钱旭赔,谢琳,何书萍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2. 《动态模糊逻辑》引论 ,李凡长 专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
3. 《组合理论及其应用》 ,李凡长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动态模糊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李凡长,杨季文,张莉,路梅等,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5.《李群机器学习》,李凡长,张莉,杨季文,钱旭培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6.李凡长,张莉,张召:Lie Group Machine Learning,德国,DE GRUYTER,2018年,1-517页
7.李凡长,张莉,张召:Dynamic Fuzzy Machine Learning, 德国,DE GRUYTER,2017年,1-323页
8.李凡长:Dynamic Fuzzy Logic and its Applications,美国,Nova Science Publishers,Inc.NEW YORK,2008年,1-296页
发表期刊论文:
[1]王佳恬, 李凡长. 线性迁移元学习算法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11. 2024-02-29
[2]孙灏铖, 刘力, 李凡长. 李群模糊C均值聚类图像分割算法[J]. 软件学报, 1-20. 2023-10-26
[3]Li Liu, Fanzhang Li:A Survey on Dynamic Fuzzy Machine Learning. ACM Comput. Surv., 55(7), 2023
[4]Mengjuan Jiang, Fanzhang Li:Lie group continual meta learning algorithm Mengjuan Jiang, Fanzhang Li. apin, 52(10):10965-10978, 2022
[5]李凡长. 李群机器学习为解决“定性+定量”复杂问题提供新范式[J]. 智能系统学报, 2023, 18 (04): 642.
[6]陈彦至, 张子洋, 薛琦, 刘力, 李凡长. 李群覆盖学习算法研究进展[J]. 信息记录材料, 2022, 23 (03): 32-34.
[7]杨梦铎, 李凡长. 李群特征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英文)[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5 (01): 60-67.
[8]刘洋, 李凡长. 基于变分贝叶斯的纤维丛元学习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2, 49 (03): 225-231.
[9]蔡奇, 李凡长. 类特征增强元学习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22, 43 (02): 225-230.
[10]吴鹏翔, 李凡长. 一种基于群等变卷积的度量元学习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22, 48 (02): 72-78.
[11]那幸仪, 贾俊铖, 赵晓筠, 张莉, 李凡长. 基于小波变换和LSTM模型的城市天然气负荷预测[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1, 38 (12): 61-66.
[12]李小沛, 李凡长, 梁合兰. 一种贝叶斯对数正态分布的张量分解插补算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1, 38 (07): 214-221.
[13]李凡长, 刘洋, 吴鹏翔, 董方, 蔡奇, 王哲. 元学习研究综述[J]. 计算机学报, 2021, 44 (02): 422-446.
[14]熊啸东, 李凡长, 王邦军, 梁合兰. 基于稀疏字典的李群机器学习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20, 33 (05): 449-457.
[15]罗晓慧, 李凡长, 张莉, 高家俊. 基于选择聚类集成的相似流形学习算法[J]. 软件学报, 2020, 31 (04): 991-1001.
[16]孙玉娥, 高珊, 李凡长. 新工科驱动的非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9, 6 (77): 177-179.
[17]邹鹏, 李凡长. 鲁棒谱多流形聚类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8, 39 (06): 1130-1134.
[18]罗璇, 张莉, 薛杨涛, 李凡长. 适用于小样本的双邻接图判别分析算法[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8, 33 (03): 504-511.
[19]吴鲁辉, 李凡长, 张莉. 多李群覆盖学习优化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8, 45 (01): 108-112.
[20]徐晓祥, 李凡长, 张莉, 张召. 范畴表示机器学习算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7, 54 (11): 2567-2575.
[21]杨梦铎, 栾咏红, 刘文军, 李凡长. 基于自编码器的特征迁移算法[J]. 智能系统学报, 2017, 12 (06): 894-898.
[22]俞莉莹, 李凡长. 基于多维度协同机制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方法[J]. 高教论坛, 2017, (03): 91-93.
[23]张莉, 卢星凝, 陆从林, 王邦军, 李凡长. 支持向量机在高考成绩预测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7, 47 (01): 1-9.
[24]张莉, 夏佩佩, 李凡长. 基于余弦相似性的供应商选择方法[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 47 (01): 1-6.
[25]路梅, 李凡长. 邻域嵌入的张量学习[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7, 11 (07): 1102-1113.
[26]尹宏伟, 李凡长. 针对图像序列的谱深度学习算法[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7, 11 (03): 414-426.
[27]Mei Lu; Xiang-Jun Zhao; Li Zhang; Fanzhang Li*.Semi-supervised concept factorization for document clustering.INFORMATION SCIENCES, 2016, 331: 86-98.
[28]Weiming Jiang; Zhao Zhang*; Fanzhang Li; Li Zhang; Mingbo Zhao; Xiaohang Jin.Joint Label Consistent Dictionary Learning andAdaptive Label Prediction for SemisupervisedMachine Fault Classif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6, 12(1): 248-256.
[29]邹鹏, 李凡长, 尹宏伟, 张莉, 张召. 基于边界检测的多流形学习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6, 29 (11): 1037-1047.
[30]陆成韬, 李凡长, 张莉, 张召. 最小二乘半监督支持张量机学习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6, 29 (07): 633-640.
[31]吴鲁辉, 李凡长. 多李群核覆盖学习算法在图像分类上的应用[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6, 10 (12): 1737-1743.
[32]张启明, 李凡长. 标架丛上的局部特征联络学习算法[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6, 10 (04): 533-542.
[33]Li Zhang*; Liqiang Qian; Chuntao Ding; Weida Zhou; Fanzhang Li.Similarity-balanced discriminant neighbor embed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ance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gene expression data.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5, 64: 236-245.
[34]Zhao Zhang; Shuicheng Yan; Mingbo Zhao; Fanzhang Li.Bilinear low-rank coding framework and extension for robust image recovery and feature representa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5, 86: 143-157.
[35]Zhang, Zhao; Zhao, Mingbo; Li, Bing; Tang, Peng; Fanzhang Li.Simple yet effective color principal and discriminant feature extraction for representing and recognizing color images.NEUROCOMPUTING, 2015, 149: 1058-1073.
[36]Zhu, Jie; Yu, Jian; Wang, Chaomurilige; Fanzhang Li*.Object recognition via contextual color attention.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2015, 27: 44-56.
[37]Zhao Zhang*; Mingbo Zhao; Bing Li; Peng Tang; Fanzhang Li.Simple Yet Effective Color Principal and Discriminant Feature Extraction for Representing and Recognizing Color Images.Neurocomputing (IJON), 2015, 149(1): 1058-1073.
[38]Zhang, Li; Zhou, Wei-Da; Fanzhang Li.Kernel 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er ensemble for face recognition.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5, 74(1): 123-137.
[39]Yuchen Liang; Zhao Zhang*; Weiming Jiang; Mingbo Zhao; Fanzhang Li.Bilinear Embedding Label Propagation: Towards Scalable Prediction of Image Labels.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2015, 22(12): 2411-2415.
[40]Peipei Xia; Li Zhang*; Li Fanzhang.Learning similarity with cosine similarity ensemble.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307: 39-52.
[41]严晨, 李凡长*. 覆盖学习的道路优化算法[J]. 软件学报, 2015, 26 (11): 2781-2794.
[42]尹宏伟, 李凡长. 谱机器学习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5, 9 (12): 1409-1419.
[43]张启明, 李凡长. 标架丛上的多流形联络学习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5, 28 (05): 429-436.
[44]路梅, 李凡长*. 张量树学习算法[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51 (02): 390-404.
[45]曹晋, 张莉, 李凡长.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特征选择算法[J]. 智能系统学报, 2015, 10 (02): 215-220.
[46]杜扬, 黄河, 孙玉娥, 李凡长, 朱艳琴, 黄刘生. 地理位置相关移动感知系统任务分配问题研究[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 51 (11): 2374-2381.
[47]杨梦铎, 李凡长*, 张莉. 李群机器学习十年研究进展[J]. 计算机学报, 2015, 38 (07): 1337-1356.
[48]Jie. Zhu; Jian. Yu; Chaomurilge. Wang; Fanzhang. Li..Colour Combination attention for object recognition.IET Image Processing, 2014, 8(9).
[49]许晴, 李凡长, 邹鹏. 基于Finsler几何的k-means算法[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4, 44 (07): 570-575.
[50]赵梦梦, 李凡长. 邻域同调学习算法[J]. 智能系统学报, 2014, 9 (03): 336-342.
[51]严晨, 李凡长*, 邹鹏. 多连通李群覆盖学习算法在图像分类上的应用[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4, 8 (09): 1101-1112.
[52]王邦军, 李凡长*, 张莉, 于剑, 何书萍. 基于改进协方差特征的李-KNN分类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4, 27 (02): 173-178.
[53]张莉, 张海飞, 周伟达, 林颖, 李凡长. 密度惩罚支持向量数据描述[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4, 27 (02): 160-165.
[54]Li Zhang*; Wei-Da Zhou; Gui-Rong Chen; Ya-Ping Lu; Fanzhang Li . Sparse signal reconstruction using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3, 54(03): 172-179.
[55]黄运娟, 李凡长*. 等谱流形学习算法[J]. 软件学报, 2013, 24 (11): 2656-2666.
[56]黄运娟, 李凡长*. 谱流形快速学习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4, 8 (06): 735-742.
[57]谢琳, 殷熙尧, 李凡长, 吴佳. 一种逆归结学习表示[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 43 (04): 46-50.
[58]惠寅华, 李凡长. 基于稀疏信号同伦形变的鲁棒性特征学习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3, 35 (04): 104-110.
[59]许晴, 李凡长. 上下文决策树学习算法及其在机械波图像中的应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2): 160-164.
[60]王晓乾, 张莉, 何书萍, 杨季文, 李凡长. 一种新的李群分类器在手写体数字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3, 35 (02): 85-90.
[61]Li Zhang; Xinghong Ling; Jiwen Yang; Xiaoqian Wang; Fanzhang Li.Cascaded cluster ensemb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12, 3(4): 335-343.
[62]Li Zhang*; Weida Zhou; Pei-Chann Chang; Jin Liu; Zhe Yan; Ting Wang; Fanzhang Li.Kernel 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er.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12, 60(4): 1684-1695.
[63]高聪, 李凡长*. 李群均值学习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2, 25 (06): 900-908.
[64]高聪, 李凡长, 沈程. 李群核学习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2, 6 (11): 1026-1038.
[65]潘青, 李凡长. 动态模糊形式化关系群体决策方法[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2, 6 (09): 810-821.
[66]沈程, 李凡长*, 高聪, 何书萍. 李群彩色图像人脸跟踪[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2, 6 (07): 654-663.
[67]张明亮, 吴俊, 李凡长. 五子棋机器博弈系统评估函数的设计[J]. 计算机应用, 2012, 32 (07): 1969-1972+1990.
[68]李军, 李凡长, 张莉. 仿射联络图像分割算法[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2, 6 (03): 267-274.
[69]周洁, 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逻辑的高校教师年度量化考核研究[J]. 福建电脑, 2012, 28 (01): 84-86.
[70]杨洁, 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集的视觉不变特征融合算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 32 (12): 4194-4197.
[71]陈明, 何书萍, 李凡长. Finsler度量在KNN算法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1, 5 (11): 1021-1026.
[72]范自立, 李凡长. 一种选择标注分层流形学习算法[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1, 24 (05): 707-712.
[73]宁春, 李凡长. 动态模糊逻辑关系学习[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29): 34-39.
[74]周丽丽, 李凡长. 基于范畴的数据降维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1, 38 (09): 242-244+247.
[75]张明亮, 吴俊, 李凡长. 极小树叶结点数定理的补充证明及有关分析[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1, 24 (04): 521-526.
[76]宿洪禄, 李凡长. 基于相异性和不变特征的半监督图像检索[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 40 (05): 150-153.
[77]何文慧, 李凡长. 李群深层结构学习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0, 4 (07): 646-653.
[78]李凡长, 何书萍, 钱旭培. 李群机器学习研究综述[J]. 计算机学报, 2010, 33 (07): 1115-1126.
[79]卢小甫, 李凡长. 一种基于切丛的维数约简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0, 32 (05): 89-91.
[80]孙琳琳, 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测度的Agent知识度量方法及应用[J].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01): 48-51.
[81]Zhang, Guangming Cui, Zhiming; Li, Fanzhang; Wu, J.DSA image fusion based on dynamic fuzzy logic and curvelet entropy.Journal of Multimedia, 2009, 4(3): 129-136.
[82]Xiaofen Han,Fanzhang Li.Categorical Description of Dynamic Fuzzy Logic Programming Language.Journal of Software, 2009, 4(1): 19-25.
[83]张明亮, 李凡长. 一种新的博弈树搜索方法[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39 (06): 1-7+23.
[84]张瑜, 李凡长. 基于DFS的多Agent动态任务分配算法研究[J]. 电子学报, 2009, 37 (11): 2551-2556.
[85]许晓伟, 凌兴宏, 李凡长, 姚望舒. 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联盟盟友选择问题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 26 (10): 118-121.
[86]严海双,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Weyl群轨道生成学习算法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 26 (10): 103-106.
[87]陈明, 何书萍, 李凡长. 一种李群机器学习线性分类算法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 26 (10): 170-173.
[88]张炯, 李凡长, 何书萍, 曾劲涛. 基于切丛联络的主曲线构建算法[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 26 (10): 151-153+157.
[89]郝水侠, 李凡长. 一种实时自适应的多Agent路径诱导系统[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 26 (10): 137-139+143.
[90]刘芳, 李凡长. DF关系及其在数据聚类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45 (26): 138-140+146.
[91]韩小芬, 李凡长. 动态模糊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的指称语义[J]. 计算机科学, 2009, 36 (01): 153-157.
[92]王静, 李凡长. 基于DFL的自主学习子空间的公理体系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8, 35 (12): 146-147+170.
[93]谢琳, 李凡长. 一类动态模糊机器学习算法研究[J]. 电子学报, 2008, 36 (S1): 114-119.
[94]何书萍, 李凡长. 一个基于量子群的分子对接药物设计算法[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4 (05): 512-519.
[95]张炯, 李凡长. 基于流形学习的纤维丛模型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05): 477-485.
[96]孙琳琳, 李凡长, 韩雪. 基于DFL的Agent推理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08,35 (09): 158-161.
[97]谢琳, 李凡长. 一种新的动态模糊参数学习算法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8, (09): 84-87+90.
[98]鲜敏, 李凡长. 一种同调边缘学习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44(21): 192-194+244.
[99]王德鹏, 李凡长. Agent普适机器学习模型设计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8, (02): 13-17.
[100]凌兴宏, 黄志球, 刘全, 李凡长, 崔志明. 面向agent的统一知识表示与推理逻辑框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132-139.
[101]王德鹏, 李凡长. Agent普适机器学习分类器[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02): 164-170.
[102]钱旭培, 李凡长. 一种基于DFL的Agent心智模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43-145.
[103]张静, 李凡长. 非线性动态模糊系统过程控制与稳定性分析[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8, (02): 80-83.
[104]凌兴宏, 黄志球, 刘全, 李凡长, 崔志明. 结合逻辑和决策论方法的Agent模型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 (06): 805-809.
[105]李明仑, 李凡长. 动态模糊逻辑的格结构及其应用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 (09): 122-123+133.
[106]蔡文青, 李凡长. 基于JMS和XML的数据交换模型设计[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14): 3529-3531.
[107]蔡晨, 李凡长. 动态模糊决策树学习算法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 (07): 73-76.
[108]陈凤, 李凡长. 李群机器学习(LML)的学习子空间轨道生成格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15): 184-187.
[109]苗壮, 李凡长.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 (Z1): 129-130.
[110]刘红梅, 李凡长. 动态模糊逻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与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7, (02): 174-176+213.
[111]陈凤, 李凡长. 李群机器学习(LML)的学习子空间轨道生成理论及算法初探[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61-66.
[112]苏频, 李凡长. 基于DFS的并行粒计算模型及其应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66-69.
[113]苗壮, 李凡长. 多维动态模糊数据的分解模型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97-599.
[114]黄晋, 李凡长. 基于DFL的缺省假设推理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11): 47-49+53.
[115]苗壮, 李凡长. 远程虚拟实验室系统构建研究[J]. 系统仿真技术, 2006, (04): 187-191.
[116]张静, 李凡长. 动态模糊机器学习模型及验证[J]. 计算机应用, 2006, (09): 2044-2046.
[117]张亚红, 李凡长. 一种实用的动态模糊度表示方法[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6, (04): 9-11+39.
[118]王飞, 李凡长. 自主系统中的一种优化模型设计[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06): 166-167+170.
[119]刘芳, 李凡长. 基于Internet的动态模糊主动专家数据库系统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09): 1550-1553.
[120]郝水侠, 李凡长. 构建一种多agent并行计算模型[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05): 71-73.
[121]朱伟, 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关系(DFR)的多Agent系统组合模型[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34-37.
[122]刘芳, 李凡长. DFL在财务费用监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03): 163-166.
[123]刘芳, 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逻辑的软件Agent生命周期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 (02): 61-63+225.
[124]曹志梅,王凯,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的图书馆用户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 (10): 28-31.
[125]刘东晓,李凡长. 多Agent系统安全模式设计[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5, (09): 74-77.
[126]曹志梅,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的图书馆用户评价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 (09): 24-27+49.
[127]郝水侠,李凡长. 一种多agent的并行认知模型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 2005, (17): 160-162.
[128]段爱华,李凡长. 基于DFL的多Agent社会行为协调模型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 2005, (15): 157-159.
[129]密君英,李凡长. 动态模糊目标可达定理及应用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5, (10): 137-138+152.
[130]密君英,李凡长. Agent系统的随机集表示[J]. 计算机工程, 2005, (06): 145-147.
[131]密君英,李凡长. 一种激励学习遗忘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30): 61-64.
[132]李凡长,康宇. 基于Lie群的机器学习理论框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251-255.
[133]李凡长, 佘玉梅. 多Agent系统的排队模型研究(2)——模型理论[J]. 计算机科学, 2004, (05): 130-137+197.
[134]李凡长, 佘玉梅. 多Agent系统的排队模型研究(1)——基本概念[J]. 计算机科学, 2004, (04): 123-128.
[135]郝水侠,李凡长. 多Agent的并行思智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10): 42-45+64.
[136]李凡长, 佘玉梅. 感知Agent的基本模型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4, (02): 120-122.
[137]李凡长. 基于DFL的多Agent协调工作机制研究[J]. 自动化学报, 2003, (06): 1002-1007.
[138]钱旭培,李凡长.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动态模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11): 1956-1959.
[139]李凡长. Agent的遗传理论[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05): 916-921.
[140]李凡长,佘玉梅. 动态模糊(DF)目标的可达性理论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03): 558-562.
[141]李凡长. 基于Agent的遗传算法描述与演化模型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01): 118-122.
[142]李凡长,梅毓,钱旭培. 动态模糊数据模型研究(英文)[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11): 1281-1283.
[143]李凡长,钱旭培,梅毓. 基于动态模糊逻辑 (DFL)的一种时序推理模型(英文)[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11): 1284-1287.
[144]李凡长,李云飞,沈安东. 多Agent系统的协调度及随机集表示[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10): 1226-1230.
[145]李凡长, 佘玉梅. Agent的遗传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2, (10): 33-37.
[146]李凡长. 动态模糊关系数据模型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9): 1107-1109.
[147]李凡长. 动态模糊数据的扩展模型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8): 960-964.
[148]李凡长. 动态模糊Petri网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7): 853-858.
[149]李凡长. 基于DFL的主动数据库系统设计[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5): 583-587.
[150]李凡长. 一种基于DFS的多Agent系统潜力挖掘发挥模型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4): 414-416.
[151]李凡长. 协调机器学习的稳定性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3): 314-317.
[152]李凡长. 多Agent的协调组合设计模型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02): 246-249.
[153]李凡长. 基于Agent的知识表达度量理论[J]. 计算机科学, 2001, (08): 110-113.
[154]李凡长. 动态模糊逻辑(DFL)的真值域刻画[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83-85+123.
[155]李凡长. 动态模糊逻辑(DFL)的归结策略[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86-89.
[156]李凡长. 动态模糊(DF)数据集序列的极限及其性质[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90-92.
[157]李凡长. 动态模糊数据的分解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93-95+149.
[158]李凡长. 基于DFS的专家数据库系统设计[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96-99.
[159]李凡长. 动态模糊数据运算及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100-102+156.
[160]李凡长. 基于TR的主动专家数据库系统设计[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103-105.
[161]李凡长. 基于DFS的协调机器学习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106-109+144.
[162]李凡长. 基于DFL的多Agent时序推理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110-113.
[163]李凡长. 多Agent的群体组织权力划分与协调机制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1, (03): 114-118.
[164]李凡长. 关于软件自动化系统中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22-29.
[165]佘玉梅,李凡长,刘贵全,陈恩红. 动态模糊专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999, (05): 1-8+15.
[166]佘玉梅,李凡长,刘贵全,陈恩红. 动态模糊逻辑(DFL)在问题求解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999, (05): 34-39+33.
[167]陈文,李凡长. 基于动态模糊集的动态模糊规划研究[J]. 曲靖师专学报, 1999, (03): 14-18.
[168]李凡长,谢颖夫,沈勤祖,王平. 一种基于动态模糊逻辑(DFL)的时序推理模型[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8, (11): 22-27.
[169]李凡长,郑家亮. 动态模糊数据模型研究[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8, (08): 43-47.
[170]李凡长,刘贵全,蔡庆生,陈恩红,顾振梅. 动态模糊主动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7, (S1): 322-327.
[171]李凡长. 一种算子动态模糊逻辑[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S2): 72-76.
[172]李凡长. 动态模糊(DF)关系[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56-59.
[173]李凡长,郑家亮. 动态模糊(DF)数的概率空间初探[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60-65.
[174]李凡长. 联想类比空间收敛理论及同态理论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66-69.
[175]李凡长,沈勤祖,郝林,李彤,柳青. 基于Internet的动态模糊专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70-77.
[176]李凡长. 联想知识空间理论与应用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78-81+87.
[177]李凡长,丁卫群,郑家亮. 动态模糊(DF)测度理论[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10-14.
[178]路炜峰,李凡长,丁卫群,郑家亮. 动态模糊(DF)集的表现定理[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15-19.
[179]李凡长. 一种复数神经网络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7, (10): 36-37.
[180]李凡长,郑家亮. 动态模糊(DF)集的模运算[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9-14+19.
[181]李凡长,郑家亮,蔡庆生. 基于类比的一个知识发现系统[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12-16.
[182]李凡长, 李彤, 沈华芬, 郑家亮, 陈恩红, 刘贵生. 动态模糊主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初探[J]. 计算机科学, 1997, (01): 51-54+4.
[183]李凡长,沈华芳,蔡庆生,陈恩红,刘贵权,顾振海. 面向主动DF对象的DF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2): 6-9.
[184]李凡长, 郑家亮, 蔡庆生. 一种随机类比推理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科学, 1996, (06): 47-48+25.
[185]徐金辉,李凡长,蔡庆生. 关于模糊联想类比推理的数学模型及逻辑初探[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6, (03): 223-228.
[186]李凡长, 刘贵全, 蔡庆生. 基于动态模糊逻辑的一种学习模型[J]. 计算机科学, 1996, (03): 73-74.
[187]李凡长, 徐金辉, 蔡庆生. 一种基于类比空间的类比推理的定义及数学模型[J]. 计算机科学, 1994, (05): 35-37.
发表会议论文:
[1]Zhou Lili,LI Fanzhang.Research on mapping mechanism of learning expression.LNAI 6401 Rough Set and Knowledge Technology, China, 2010-10-15 to 2010-10-17.
[2]Li, Xiangliang; Li, Fanzhang.A Model of Data Reduction Based on Tensor Field.1st WRI Global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GCIS 2009), China, 2009-05-19 to 2009-05-21.
[3]Xu, Hanxiang; Li, Fanzhang.Semi-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Lie Group.1st WRI Global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GCIS 2009), China, 2009-05-19 to 2009-05-21.
[4]Ge Jin,Fanzhang Li.A kind of Second-Order Dynamic Fuzzy Logic.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ce, China, 2008-10-22 to 2008-10-28.
[5]Wenwen Guan, Fanzhang Li.Drug Molecular Design Using Lie Group Machine Learning.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ce, China, 2008-10-22 to 2008-10-28.
[6]Min Xian, Fanzhang Li.A Homology Coboundary Algorithm for Data Reduction.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ce, China, 2008-10-22 to 2008-10-28.
[7]Lin Xie, Fanzhang Li.Research on a New Parameter Learning Algorithm.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ce, China, 2008-05-19 to 2008-05-21.
[8]谢琳 & 李凡长. (2008). 一种新的动态模糊参数学习算法研究. (eds.) 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pp.90-93+96).
[9]李凡长, 王丽珍, 沈勤祖 & 郑家亮. (1997). 动态模糊(DF)网络数据模型研究. (eds.) 数据库研究进展97——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 (pp.175-178).
[10]蔡庆生, 李凡长 & 徐金辉. (1994). Fuzzy数学在知识量化形式化推理中的几点应用. (eds.) 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pp.449-457).
[11]李凡长. (1993). 人的n-维信息输入输出数学模型. (eds.) 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pp.208-213).
荣誉奖励:
曾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
1. 1998年,李凡长,杨义:动态模糊逻辑及应用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云南大学重大科技荣誉奖1项。
3. 2014年,In Recognition of His Pioneer work in Exploring Granular Computing on Lie group and Machine learning ,李凡长,IEEE CS Granular Computing Steering Committee, 国际学术奖励, Pioneer Award, 2014. 。
4. 2002年、2007年分别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计划。
5. 200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6. 认知图像特征的学习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李凡长; 樊建席; 曾嘉; 钟宝江; 张莉; 张召,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4。
7. 面向数据约简的机器学习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李凡长; 张莉; 杨季文; 樊建席,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科学技术三奖, 2011。
8. 2023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团队介绍:
李凡长教授团队现有教授2人,特聘副教授1人,讲师6人,博士后4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42人和导师制本科生66人。主要围绕1个中心(即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管理科学与技术)和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即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开展科研工作和日常的团队活动。
成员介绍:
李群机器学习与动态模糊逻辑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李凡长 1964年9月生,云南省宣威市人。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95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在云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机器感知与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2002年、2007年分别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计划,200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智能理论及应用、认知软件工程、多Agent系统理论及应用等,先后承担8项省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1994年首次提出了动态模糊逻辑,2004年首次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动态模糊逻辑》系列专著5部(其中在美国出版英文专著1部),《李群机器学习》系列专著2部,曾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2014年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 1项。多年来致力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人工智能原理”“组合数学”“机器学习”“计算机数学”“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机器学习”及“动态模糊逻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张莉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分别于1997年和200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5月至2010年7月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0年8至今在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获2014年江苏省首届“江苏省优秀计算机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江苏省杰青项目)。截至目前,与合作者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SCI检索25篇,被SCI论文引用322篇次;获取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和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多次担任 IEEE TPAMI、IEEE TNN、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审稿人。
张召 苏州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CCF会员。2013年7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EE),获博士学位。2012年2月至5月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Learning & Vision Research Group访问研究工程师,2012年9月至12月担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研究。已发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35篇,其中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SCI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指导硕士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1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苏州市高等院校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奖励1项;获IEEE HK Section学术论文竞赛二等奖2项。担任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Research和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Computer Science等国际期刊编委,多次担任IEEE TNNLS、IEEE TSMC-B、IEEE TKDE、IEEE TSP、IEEE TII、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际权威期刊特邀审稿人。
团队成果:
截至目前,“李群机器学习与动态模糊逻辑研究团队”成员已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7部,发表期刊论文308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2014年获得领域内国际权威奖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1项。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项,已授权7项;苏州大学创新团队1个,引进青年教师5名,江苏省杰出青年人才1名;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20名、硕士49名;承办国际会议2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20余次;邀请1名国外专家连续3年到本团队每年访问3个月。
学术交流:
曾被邀在中国机器学习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多次,多次担任全国性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分会主席。
李凡长教授特别重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问题探讨。在团队学术交流方面,李凡长秉承“多走走、多看看、多学学、多交流”的理念,鼓励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制本科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所在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最新研究进展、重要的科学问题。而对现有研究中尚存的问题,他主张“努力确保拟开展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前瞻性和重要性”。近年来,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共为学生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40余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其中,国内外知名学者包括Cornell University的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等等。
资料更新中……
李凡长:奋战计算机前沿 缔造科技新时代
——记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凡长及团队
当我们享受互联网时代的种种便捷时,有一群正在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默默奉献的学者,用他们的智慧正开辟着计算机研究的新领域!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凡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沉稳、博学、健谈,有着敏锐的时代触觉,与他谈话,就如同走进一座计算机科技博物馆。在2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李凡长勤思善学,兢兢业业,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现已成为行业内的典范。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李凡长的人生态度,只要关乎事业与理想,便会尽心竭力、一往无前。而站在李凡长身边的那科研队伍,也正与李凡长齐心协力,一同攻克着科学难关。
半路出家的计算机英才
李凡长生于1964年,求学在80年代,也许是受了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他极其酷爱理工学科。当时,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是时代的标杆,李凡长将其视为偶像,希望有朝一日能像陈景润先生一样有所建树。就这样,考上大学后,李凡长选择了数学系。凭借对数学的一腔热爱和几分天资,他对未来无比憧憬。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变为现实。造物弄人,大学毕业后,李凡长去中学当了数学老师。在中学,李凡长教过很多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他都尝试过。一晃8年,虽然李老师倍受学生敬爱,但在李凡长内心深处,理想之火从未熄灭过,甚至随时间的变迁而愈燃愈旺了。
与各种传统学科相比,计算机科学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学任教期间,李凡长敏锐地意识到日后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并觉得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改写个人命运的绝好机会。出于好奇也是想挑战一下这个新兴学科,1992年,28岁的李凡长毅然结束了安定的教师生涯,决定从计算机科学领域重新起航。经艰苦的奋战与不懈的努力,可畏功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一年,他就顺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人生从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次,李凡长坚定了方向。硕士毕业后,李凡长于1995年进入云南大学任教,四年后晋升为教授。2000年,李凡长调入苏州大学工作,到现在他已不仅是一位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专家这么简单,还成了一名出色的管理者。这些年来,他主要开展了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智能理论及应用、认知软件工程,多Agent系统理论及应用等研究工作,先后承担8项省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取得了一批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李凡长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其中在美国出版英文专著1部),教材4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际学术创新奖1项。
李群机器学习的提出者
在数学中,李群是一个群,同时也是一个微分流形,具有在群操作下保持光滑结构的性质。近年来,李群不再局限于数学领域的理论研究,这类连续性变换群也被许多计算机领域的学者所熟知。2004年,李凡长将李群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的理论框架,到现在已出版两本《李群机器学习》系列著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李凡长在李群机器学习算法上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算法依照不同的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向量空间的机器学习算法,将其基本思想运用到具有李群结构的数据中。另一类是构造具有分类效果的代数或几何结构,通过结构特性将数据划分开。
纤维丛学习算法是解决李群空间中计算系统计量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利用切空间描述局部信息的同时,李凡长选择主曲线作为描述流形数据整体分布的工具。这类似于主成分的概念,主曲线是一条描绘流形结构的光滑曲线,通过局部切空间不断逼近的方式,主曲线希望找到真实反映流形数据的分布信息。
目前李群机器学习已被广泛运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并已逐步表现出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李凡长介绍说:“李群在处理尺度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等部分拓扑变换时,具备显著的优势,这使得李群成为研究不变性的一个有力的工具。而从计算的角度来看,李群与李代数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便捷地改造基于向量空间的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这为李群机器学习处理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保证。”
虽然成果已经足够丰硕和成熟,但对李群机器学习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未来,李凡长考虑构建李群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对现有流形切空间的研究,将模型化的切空间进行推广,并将逐层学习的思想与现有深度学习模型结合起来,探索如何利用模型构造具有李群结构的变换。
解密图像不变特征难题
人脑认知图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脑处理图像既快又准,而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使得计算机像人脑一样高效地处理和识别图像。图像不变特征是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关注并希望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2011年,李凡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认知模型的图像不变性特征理论和关键技术”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在这一项目中,李凡长及团队主要围绕能够充分反映图像整体和局部不变性特征的相关问题,将研究任务分解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是针对输入图像所对应的数字矩阵,应用李群认知理论挖掘图像的结构特征;二是应用颜色恒常性算法提取图像的颜色不变性特征;三是运用图像尺度空间技术提取图像的尺度不变性特征。以此为基础,李凡长实现了对图像的深层次认知任务。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并肯定了这一成果,针对图像不变特征的学习问题,李凡长与团队系统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理论新框架,并得到了多方肯定与认可,包括李群机器学习模型、李群机器学习子空间轨道生成算法、李群覆盖学习算法、李群核学习算法、李群半监督学习算法、李群深层结构学习算法、辛群学习算法、量子群学习算法、张量学习算法、纤维丛学习算法、标架丛上的联络学习算法、谱估计学习算法、Finsler几何学习算法、同调边缘学习算法以及范畴表示学习算法等。
针对图像序列不变特征的深度问题,他提出了“模型+分析”的深度认知互补模型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颜色不变特征分析,并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一种多光照颜色恒常性算法、一种多光照颜色恒常性算法的性能评价标准及显著性分析方法等,为图像在多光照条件下的颜色恒常性计算和图像颜色不变性描述子提取提供了新方法。
而针对图像多尺度不变特征之间存在的动态模糊性的问题,李凡长系统提出了图像不变特征的动态模糊分析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及进展,包括动态模糊二阶逻辑,动态模糊代数语义模型,动态模糊操作语义模型,动态模糊层次关系学习等,为解决图像多尺度不变特征之间存在的动态模糊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李凡长与团队共发表(录用)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33篇,EI收录23篇;出版专著3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2014年获得领域内国际权威奖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1项。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项,已授权5项;苏州大学创新团队1个,引进青年教师5名,江苏省杰出青年人才1名;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20名、硕士49名;承办国际会议2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20余次;邀请1名国外专家连续3年到本团队每年访问3个月。
掌舵团队建设与发展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团队,其创造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李群机器学习与动态模糊逻辑研究团队”是李凡长领导的一支科研队伍。作为负责人,李凡长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和管理,该研究团队一直秉承“五重”团队建设理念,即“重协作、重交流、重创新、重基础、重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青年教师→资深教授”的科研队伍。
目前,“李群机器学习与动态模糊逻辑研究团队”有教授2人,特聘副教授1人,讲师6人,博士后4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42人和导师制本科生66人。主要围绕1个中心(即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管理科学与技术)和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即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开展科研工作和日常的团队活动。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石。李凡长注重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制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上,李凡长一直遵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协同创新”的模式进行指导,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李凡长推行“双导师”制度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高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实践课题研究,实现了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完美结合。另外,在团队管理方面遵从“资深教授带动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发展和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促进了人才的快速成长。
截至目前,“李群机器学习与动态模糊逻辑研究团队”成员已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7部,发表期刊论文308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7项。
为了提升研究团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带领研究团队走向国际,李凡长特别重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问题探讨。在团队学术交流方面,李凡长秉承“多走走、多看看、多学学、多交流”的理念,鼓励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制本科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所在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最新研究进展、重要的科学问题。而对现有研究中尚存的问题,他主张“努力确保拟开展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前瞻性和重要性”。近年来,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共为学生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40余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其中,国内外知名学者包括Cornell University的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等等。
《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将成果惠及国民,李凡长与团队所做的就是“发于心、利于民”的事业。一路走来,李凡长的人生有波折,有困顿,却唯独没有停滞与后退,他说:“心中有理想就要去实现它。为理想去拼搏,什么时候都不晚。”
李群机器学习与动态模糊逻辑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李凡长 1964年9月生,云南省宣威市人。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95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在云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机器感知与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2002年、2007年分别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计划,200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智能理论及应用、认知软件工程、多Agent系统理论及应用等,先后承担8项省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1994年首次提出了动态模糊逻辑,2004年首次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动态模糊逻辑》系列专著5部(其中在美国出版英文专著1部),《李群机器学习》系列专著2部,曾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2014年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 1项。多年来致力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人工智能原理”“组合数学”“机器学习”“计算机数学”“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机器学习”及“动态模糊逻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张莉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分别于1997年和200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5月至2010年7月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0年8至今在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获2014年江苏省首届“江苏省优秀计算机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江苏省杰青项目)。截至目前,与合作者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SCI检索25篇,被SCI论文引用322篇次;获取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和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多次担任 IEEE TPAMI、IEEE TNN、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审稿人。
张召 苏州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CCF会员。2013年7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EE),获博士学位。2012年2月至5月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Learning & Vision Research Group访问研究工程师,2012年9月至12月担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研究。已发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35篇,其中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SCI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指导硕士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1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苏州市高等院校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奖励1项;获IEEE HK Section学术论文竞赛二等奖2项。担任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Research和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Computer Science等国际期刊编委,多次担任IEEE TNNLS、IEEE TSMC-B、IEEE TKDE、IEEE TSP、IEEE TII、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际权威期刊特邀审稿人。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