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袁运斌,男,汉族,1972年2月出生,江西余干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系,获测量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995年9月-1996年7月,同济大学学习研究生基础课程。
1995年9月-1998月,中科院测地所,攻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8年3月,中科院测地所,转入攻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0年5月-2001年5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学。
2002年10月-今,中科院测地所,创新研究员。
2002年6月,中科院测地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02年7月-2002年9月,中科院测地所,研究人员。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指导和协助指导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领导的GPS学科组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招生情况:
特别欢迎相关专业愿意硕博连读的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所GPS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攀登科学高峰,服务国家和学科建设。
研究方向:
1. GPS空间环境学(电离层及对流层)
2. GPS导航定位定轨理论与方法
3. GPS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4. 现代测量误差理论
5. GPS软件及高技术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了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专题、重大卫星导航工程项目专题、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专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近20项国家及部委项目课题。
1. 实现高动态实时精密定位理论模型方法研究及软件系统研制,主持。
2. 飞船留轨舱轨道精密测定,参与。
3. 神舟四号飞船精密定轨电离层影响精确修正理论方法及软件研究。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他本人及其领导的团队先后7次获得GNSS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学术/技术会议(美国ION-GNSS年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是国际上获得该奖项最多的科研团队之一,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际地位。
2. 载人航天工程精密定轨专项——电离层时延改正技术与方法,2004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神舟四号飞船留轨飞行综合精密定轨,2004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4. 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时延改正及频间偏差处理技术研究,200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载人飞船留轨飞行综合精密定轨的电离层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研究,在GPS的电离层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被国际权威专家称为“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特别是系统研究的两种星载单频GPS精密定轨电离层延迟综合改正方法——IGGIRI方案和APR-II方案,在理论上具有较大创新性和优点,在技术上也有突破,解决了神州四号飞船精密测轨中的部分最困难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载人航天工程精密定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6. 相关观测的粗差拟准检定法及其应用研究 欧吉坤; 柴艳菊; 袁运斌; 王振杰; 韩保民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3-12-01
7. 创建了有特色的GNSS电离层监测及影响修正理论与方法,拓展了现代大地测量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建立了满足我国航天应用的精密定位理论与方法;研制了有特色的GNSS系统综合仿真测试技术、方法与软件平台;并将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组网空间大气与海洋综合探测等多项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中,解决了电离层效应精密修正、空间高动态精密定位与数据质量控制及高性能仿真测试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为突破国际上对我国某重大航天技术的封锁,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升了我国某重大航天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平,增强了我国航天与空间安全保障能力。
发明专利:
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流层天顶延迟修正的方法 袁运斌;李薇;欧吉坤;张宝成;李子申 2013-11-08 2014-02-05
在权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
代表性英文论文:
1 Yunbin Yuan and Jikun Ou, The First Study of Establishing China Grid Ionospheric Model, The proceeding of ION-GPS 2001, September 2001, pp2516~2524(国际学术会议获奖论文)
2 Yunbin Yuan and Jikun Ou. An Improvement On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For Single Frequency GPS user —the APR-I Scheme. Journal of Geodesy, Volume 75, Issue(5/6), July, pp331-336. (SCI)
3 Yunbin Yuan and Jikun Ou, Auto-Covariance Estimation of Variable Samples (ACEV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Monitoring Random Ionosphere Using GPS. Journal of Geodesy, Volume 75, Issue(7/8), September, pp331-336. (SCI)
4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Differential Areas for Differential Stations (DADS): A New Method of Establishing Grid Ionospheric Mod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 47(12),pp1033~1036 (SCI)
5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Preliminary results and analyses of using IGS GPS data to determine global ionospheric TEC.Progressin Nature Science, 2003, 13 (6),pp446~449 (SCI, EI)
6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 (IEFM) of Determining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GPS Data.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2004,14(9),pp800~804. (SCI)
7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A generalized trigonometric series function model for determining ionospheric delay.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2004,14(11),pp1010~1014 (SCI, EI)
8 HUO Xing-liang Yuan Yun-bin, Ou Ji-kun, WEN De-bao, LUO Xiao-we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semiannual and winter anomalies of the ionospheric TEC based on GPS data in china.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2005,15(1), pp56~60 (SCI,EI)
9 Ren Chao, Ou Ji-kun and Yuan Yun-bin.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filtering by selecting the parameter weight factor in precise kinematic GPS positioning. Proc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5,15(1),pp41~46 (SCI, EI)
10 Zhao Chun-mei,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Analysis of Variation Property of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2005,15 (6),pp573~576 (SCI)
11 Zhao Chun-mei, Ou Ji-kun and Yuan Yun-bin.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GPS, Galileo and integrated GPS+Galileo based on single-point positioning mod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12), pp.1252-1260 (SCI)
12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The Effects of Instrumental Bias in GPS Observations on Determ- ining Ionospheric Delays and the Methods of Its Calibration, Selected Papers for English Edition,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Published by Publishing Hous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Chinese Society of Geodesy, Photogrammetry and Cartography, 1999,pp57~63 (CSCD)
13 Yuan Yun-bin and Ou Ji-kun. Study on the new methods of correcting ionospheric delay and ionospheric model using GPS Data. 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19 (2),pp209~214 (CSCD)
代表性中文论文:
1 基于站间单差相位绕转数据估计测站天线旋转速率的方法研究 蒋振伟; 袁运斌; 欧吉坤; 王海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10-05
2 基于拟合推估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延迟精确建模方法 袁运斌; 李子申; 王宁波; 张宝成; 霍星亮 导航定位学报 2015-09-20
3 GPS SIS完好性性能评估方法 蒋春华; 袁运斌; 王海涛 导航定位学报 2015-09-20
4 一种无须变换参考星的GNSS单基线卡尔曼滤波算法 张宝成; 袁运斌; 蒋振伟 测绘学报 2015-09-15
5 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变化估计及对LEO精密定轨影响 优先出版 马洋; 欧吉坤; 袁运斌; 霍星亮; 丁文武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07-06 15:09
6 不同太阳、月亮坐标算法对GNSS部分系统误差的影响研究 蒋振伟; 袁运斌; 欧吉坤; 杨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4-15
7 JASON-2天线相位中心变化估计及1cm精密轨道确定 马洋; 欧吉坤; 袁运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4-15
8 粗差修复的常变量估算方法探讨 优先出版 宁亚飞; 袁运斌 测绘科学 2015-03-12 15:39
9 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GNSS服务性能预警与快速评估研究 卢晓春; 马冠一; 袁运斌; 吴海涛; 白燕; 韩涛 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6 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 2014-05-21
10 GPSINSIGG1.0软件与IE软件结果对比分析 柴艳菊; 阳仁贵; 王海涛; 钟世明; 欧吉坤; 袁运斌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 2012-05-16
11 中性大气天顶延迟及湿延迟季节变化特征的GPS观测研究 李薇; 袁运斌; 欧吉坤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 2011-10-17
12 GPS/INS组合系统中参数估计问题讨论 柴艳菊; 阳仁贵; 王海涛; 钟世明; 欧吉坤; 袁运斌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2011-05-18
13 载波相位实时差分技术在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研究 阳仁贵; 袁运斌; 欧吉坤 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10-05-19
14 我国中低纬地区GPS定位中的电离层二阶项延迟影响分析与研究 刘西凤; 袁运斌 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10-05-19
15 基于采样型平方根滤波的月球卫星自主导航研究 宋敏; 袁运斌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 2009-08-27
16 基于CMONOC的电离层层析成像应用研究 李慧; 袁运斌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 2009-08-27
17 随机电离层扰动的GPS监测理论及框架方案研究 袁运斌; 欧吉坤; 霍星亮; 闻德保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 2004-06-30
18 自适应选权滤波 欧吉坤; 柴艳菊; 袁运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 2004-06-30
19 利用GPS研究电离层延迟及电子浓度变化规律 袁运斌; 欧吉坤 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 1999-06-30
20 一种由GPS观测拟合成的电离层改正模型 袁运斌; 欧吉坤 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1998-10-01
21 精选基准消秩亏的GNSS参考网数据处理方法 张宝成; 欧吉坤; 袁运斌 测绘学报 2014-09-15
22 基于拟准检定的实时单站GPS提取同震速度的改进算法研究 刘腾; 欧吉坤; 袁运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8-15
23 基于选权拟合法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层析重构 闻德保; 张啸; 张光胜; 欧吉坤; 袁运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8-15
24 附加电离层延迟约束的实时动态PPP快速重新初始化方法 丁文武; 欧吉坤; 李子申; 袁运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15
25 基于全球IGS数据分网确定GPS卫星轨道 潭冰峰; 袁运斌; 刘腾; 王宁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02-15
26 非组合PPP算法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及精度分析 王倩倩; 袁运斌; 李薇; 王永乾; 张宝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09-15
27 附加平滑约束的电离层层析反演 李慧; 袁运斌; 闫伟; 李子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4-05
28 估计观测值粗差三种方法的等价性讨论 王海涛; 欧吉坤; 袁运斌; 郭建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2-05
29 利用广播星历和区域参考网实现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研究 闫伟; 欧吉坤; 袁运斌; Dagoberto Salazar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10-05
30 多参考站GPS网提取精密大气延迟 张宝成; 欧吉坤; 袁运斌; 蒋振伟 测绘学报 2012-08-15
31 基于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GPS三频数据仿真 王永乾; 袁运斌; 董丽娜; 肖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06-15
32 一种GPS三频非差周跳探测相位组合的优选方法研究 董丽娜; 袁运斌; 王海涛; 王永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06-15
33 全球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IGGtrop的建立与分析 李薇; 袁运斌; 欧吉坤; 李慧; 李子申 科学通报 2012-05-30
34 IGS站的几何结构与数量对GPS导航星座精密轨道确定的影响分析 肖长伟; 袁运斌; 盛传贞; 王永乾; 董丽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04-15
35 基于OpenGL的GNSS仿真软件中的飞行模拟可视化研究 张兴刚; 袁运斌; 钟世明; 赵大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12-15
36 改进的DGPS/INS/视觉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姬张建; 袁运斌; 柴艳菊; 盛传贞; 马洋 系统仿真学报 2011-12-08
37 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的长期变化特性分析 优先出版 周东旭; 袁运斌; 李子申; 刘西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08-18 15:23
38 利用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确定斜向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站星差分码偏差 张宝成; 欧吉坤; 袁运斌; 李子申 测绘学报 2011-08-15
39 附加方位约束的GPS/INS组合系统选权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柴艳菊; 欧吉坤; 袁运斌; 阳仁贵; 钟世明; 王海涛 测绘学报 2011-08-15
40 采用联合平差法处理附有病态等式约束的反演问题 马洋; 欧吉坤; 袁运斌; 王海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7-05
41 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精密授时的可行性研究 闫伟; 袁运斌; 欧吉坤; 李得海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6-05
42 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求解电离层延迟 张宝成; 欧吉坤; 李子申; 袁运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4-15
43 基于全球IGS数据的GPS导航星座精密轨道确定 盛传贞; 袁运斌; 孙保琪; 姬张建; 肖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02-15
44 附加运动约束提高GPS/INS导航参数估计精度 柴艳菊; 阳仁贵; 王海涛; 钟世明; 欧吉坤; 袁运斌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1-02-15
45 12阶Runge-kutta 2次算法的卫星轨道积分研究 李得海; 袁运斌; 欧吉坤; 闫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1-05
46 基于GPS双频原始观测值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及应用 张宝成; 欧吉坤; 袁运斌; 钟世明 测绘学报 2010-10-15
47 GPS卫星姿态异常及其对精密单点定位估值的影响 张宝成; 欧吉坤; 袁运斌; 钟世明 科学通报 2010-10-05
48 月球软着陆自主组合导航研究 宋敏; 袁运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09-05
49 相位实时差分技术应用于飞行器交会对接研究 阳仁贵; 袁运斌; 欧吉坤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0-05-20
50 我国中低纬地区GPS定位中的电离层二阶项延迟影响分析与研究 刘西凤; 袁运斌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0-05-20
51 电离层二阶项延迟对GPS定位影响的分析模型与方法 刘西凤; 袁运斌; 霍星亮; 李子申; 李薇 科学通报 2010-04-25
52 混沌粒子群支持向量机并考虑地形改正的GPS高程拟合 姬张建; 袁运斌; 盛传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04-15
53 利用信息融合进行月球卫星自主导航 宋敏; 袁运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03-05
54 单颗导航卫星区域定轨钟差影响精度分析 盛传贞; 袁运斌; 孙保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02-15
55 流动站与参考站不同采样率GPS数据的处理策略 王海涛; 欧吉坤; 袁运斌; 柴艳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02-05
56 一种GPS相位周跳分段平均组合的自动修复方法 阳仁贵; 欧吉坤; 袁运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10-15
57 两步法快速解算编队卫星GPS模糊度 王海涛; 欧吉坤; 袁运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9-15
58 基于GALILEO/GPS仿真系统的单点定位研究 李得海; 袁运斌; 欧吉坤; 钟世明; 柴艳菊; 张斌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5-20
59 空间飞行器单频GPS的双差电离层延迟仿真分析与研究 张斌; 袁运斌; 欧吉坤; 李得海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9-05
60 利用选权拟合法实现中长基线网络RTK周跳的实时探测 罗孝文; 欧吉坤; 金翔龙; 高金耀; 袁运斌; 徐华君; 庄文斌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8-15
61 一种组合的InSAR数据的相位解缠算法 王紫燕; 袁运斌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7-15
62 附加Doppler预报坐标约束的模糊度动态解算新方法 柴艳菊; 欧吉坤; 袁运斌; 刘根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8-01-15
63 一种加速精密单点定位收敛的新方法 郝明; 欧吉坤; 郭建锋; 袁运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10-05
64 一种小波与谱分析结合的GPS精密卫星钟差拟合方法研究 张斌; 欧吉坤; 袁运斌; 郝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08-05
65 部分搜索法提高GPS相位模糊度解算的效率和成功率 阳仁贵; 欧吉坤; 袁运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02-05
66 GPS参考站系统误差近实时估算方法 罗孝文; 欧吉坤; 袁运斌; 王爱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12-30
67 用正则化方法快速求解中长基线网络RTK模糊度(英文) 罗孝文; 欧吉坤; 袁运斌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06-09-30
68 单频GPS进行高精度线路测量和有轨车辆定位的有效方法 阳仁贵; 欧吉坤; 袁运斌 中国铁道科学 2006-07-30
69 精确求定GPS信号的电离层延迟的模型与方法研究 袁运斌; 霍星亮; 欧吉坤 自然科学进展 2006-01-30
70 电离层蚀因子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特性分析 赵春梅; 袁运斌; 欧吉坤; 陈金平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9-25
71 广义三角级数函数电离层延迟模型 袁运斌; 欧吉坤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8-25
72 自适应选权滤波法在GPS高精度动态定位中的应用 任超; 欧吉坤; 袁运斌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7-25
73 基于GPS资料研究中国区域电离层TEC的周日变化、半年度及冬季异常现象 霍星亮; 袁运斌; 欧吉坤; 闻德保; 罗孝文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5-25
74 基于单点定位模型的GALILEO及GPS-GALILEO组合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仿真分析 赵春梅; 欧吉坤; 袁运斌 科学通报 2005-04-30
75 基于GPS数据确定电离层延迟的蚀因子法 袁运斌; 欧吉坤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3-25
76 一种用于GPS整周模糊度OTF求解的整数白化滤波改进算法 任超; 欧吉坤; 袁运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11-30
77 利用IGS的GPS资料确定全球电离层TEC的初步结果与分析 袁运斌; 欧吉坤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8-25
78 基于GPS数据的电离层模型和电离层延迟改正新方法研究(英) 袁运斌; 欧吉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6-30
79 建立GPS格网电离层模型的站际分区法 袁运斌; 欧吉坤 科学通报 2002-04-30
80 基于GPS的电离层监测及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袁运斌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2年,120页
81 粗差拟准检定的实施方案设计 柴艳菊; 欧吉坤; 袁运斌; 曾祥新 测绘工程 2001-03-30
82 利用GPS研究电离层延迟及电子浓度变化规律 袁运斌; 欧吉坤 全球定位系统 2001-02-15
83 WAAS系统下单频GPS用户电离层延迟改正新方法 袁运斌; 欧吉坤 测绘学报 2000-12-30
84 GPS观测数据中的仪器偏差对确定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袁运斌; 欧吉坤 测绘学报 1999-05-25
学术交流:
1. 2001年9月参加美国导航学会卫星技术部GPS年会,获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奖。(美国盐湖城)
2. 2001年4月访问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德国柏林)
3. 2001年1月至2001年4月 顺访丹麦气象研究所。(丹麦哥本哈根)
4. 2000年8月至9月参加北欧大地测量秋季学校的学术研讨会。(挪威菲威克)
5. 2000年5月至2001年4月应IAG秘书长C.C.Tscherning教授的邀请,在丹麦科学院的全额资助下,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天文、物理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系和丹麦测绘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 GPS研究工作。(丹麦哥本哈根)
5月4日,测地所袁运斌研究员作为2010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获得者与其他获得荣誉称号的优秀青年和先进团组织代表一起,受到了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省委常委张昌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大国、省政协副主席李宗柏、团省委书记丁小强等领导的接见并接受颁奖。随后,与领导一起观看了“我与祖国共奋进”——2010年湖北省纪念五四运动青春歌会。
受荆楚网邀请,袁运斌作为“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获得者代表作客荆楚网嘉宾访谈节目,以“青春•成长•责任”为主题,讲述自己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勤奋工作、建功成才的感人故事和心路历程,与青年进行在线互动交流。
访谈中,袁运斌表现出学者的严谨和谦逊。在谈到做学问时,袁运斌说:“我喜欢的做事情的原则是,一件事情要不就不做,要干就认真干,干到底,干出特色和成果来。”面对所取得的成就,他多次强调成绩的取得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他注重用自己的行动来给学生做表率,“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遇到沟通出现问题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不是觉得自己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在五四青年节之际,袁运斌还勉励青年朋友,“树立远大理想,沿着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测地所综合办公室)
袁运斌等优秀青年代表受到湖北省委领导的接见(第二排右起第五位)
袁运斌作客荆楚网嘉宾访谈节目(左起第一位)
(袁运斌讲述奋斗历程)
(青歌会现场)
来源: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0-05-05
荣誉奖励:
1. 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2001年获ION GPS年会国际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奖。
3.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4. 2002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奖。
5. 2002年获湖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6. 2003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7. 2004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8. 2004年获中科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重要贡献奖) 。
9. 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
10. 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1. 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12. 2012年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3.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4. 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5. 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6. 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记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运斌
他刻苦钻研,挑战自我,是创新型科技人才;他严谨谦逊,建功成才,是励志型青年楷模;他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是榜样型团队领导。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运斌。
定:寻得一片天地
袁运斌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现代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系统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科研工作,十多年来取得的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是他科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5年,航天部门亟需攻关一项科研任务:高动态实时精密定位理论模型方法及软件系统研制。该项目要求利用自主技术,完成我国某重大航天工程中难度很大的高动态实时精密定位、测速任务。而此时,由袁运斌牵头负责的“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位定轨理论与应用”创新团队才刚刚正式组建。初创时期,团队只有几名科研人员,却要接受如此重大科研任务的挑战。
袁运斌深知,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项目,它的成败关乎着我国重大航天任务部分核心技术难题能否被突破和攻克,涉及整个任务是否能圆满完成。压力与动力并存,神圣使命感始终牢记在心中,袁运斌只有一个念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无数个日日夜夜,袁运斌带领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终于,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不负重托,以“为祖国争光,确保精密定位服务”为信念,以科学严谨、创新求实的工作态度,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圆满完成了所有科研任务,让他和他的团队攀登上了事业的又一高峰。
“2005年正式接受任务,2007年完成整个项目核心任务,2009年完成相关仿真测试系统的研制”,领导团队完成重大任务的喜悦与兴奋,袁运斌至今记忆犹新。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承担了其它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并始终坚持前沿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扎实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
“专业敬业、能啃硬骨头”——袁运斌和他的团队也由此在业内赢得了这样的形象和声誉。每当谈起自己的创新成果,袁运斌总是谦逊地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一直扎根国内、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突出的科研成绩和出色的科研能力也让袁运斌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先生的褒奖,认为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攻:攀登一座高峰
袁运斌研究员是江西余干人,现为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GNSS/卫星大地测量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工作,主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专题、重大卫星导航工程项目专题、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专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及973、863项目专题等数十项国家及部委项目课题。
大地测量工作是真实的、理性的,也是枯燥和寂寞的。而博士毕业后就留在测地所工作的袁运斌一干就是十几年,与测量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地测量学是一门测量和描绘地球的科学,即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几何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它可以为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系列详实可靠的精密测量数据。当前,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需要参考和依赖这些测量信息与数据。
多年来,他在专业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被他引千余次,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他本人及其领导的团队先后7次获得GNSS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学术/技术会议(美国ION-GNSS年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是国际上获得该奖项最多的科研团队之一,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际地位。
在科研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不求最多、但求更好”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立足我国重大需求,结合国际大地测量学前沿与热点问题,领导团队成员刻苦钻研,系统开展了GNSS电离层/精密定位/系统仿真测试等研究:
创建了有特色的GNSS电离层监测及影响修正理论与方法,拓展了现代大地测量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建立了满足我国航天应用的精密定位理论与方法;研制了有特色的GNSS系统综合仿真测试技术、方法与软件平台;并将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组网空间大气与海洋综合探测等多项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中,解决了电离层效应精密修正、空间高动态精密定位与数据质量控制及高性能仿真测试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为突破国际上对我国某重大航天技术的封锁,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升了我国某重大航天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平,增强了我国航天与空间安全保障能力。
熟悉袁运斌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位“专心为国家做事”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科研工作总是围绕国家需求而展开。人们惊诧于他取得的科研成就的同时,也很想知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你的研究与我们生活有多大关系?”对于这些不了解的人发出的质疑,袁运斌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他的研究工作都是与解决国家重大任务中关键技术难题密切相关的,是直接为国家服务的。当他选择这种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与寂寞为伴,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忍耐和坚守。袁运斌心里有自己的标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做我喜欢的工作。”
守:扎稳一个马步
“有想法,沿着目标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这是袁运斌的信念。他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求学工作的这些年里,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可以贴切的形容袁运斌对于做学问的态度。
硕博连读的前四年,袁运斌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一直在打基础,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而袁运斌当时的想法是,自己虽有了一些学术思想,但没有经过实践且还不成具体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这样发表出来的成果是不成熟的。
他说:“论文是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不是依靠文笔写出来的。写文章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和构思。但是思路和文章是两码事,文章的细节非常多。其实,我写第一篇正式的学术论文的想法和思路早就有了,但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文章写出来。因为在上完研究生基础课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把自己的想法实现和写出来发表。成果出来后,就是确定论文的写作思路,然后着手开始写,不断地推敲文章中的细节,力图将每个细节考虑周到,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我亲自计算的。”这也道出了袁运斌硕博连读第四年才发表第一篇文章的原因。
而他的第一篇文章投出后,评审得很顺利,只要求改了一句话就顺利发表,论文发表后的引用率还比较高。
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机遇至关重要。袁运斌有幸在博士毕业前夕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出国学习,于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十分珍惜在国外做研究的时光,为精读外文文献原著,他刻苦学习语言;为在科研道路上少走弯路,他经常向知名教授讨教,常常为了一个问题,彻夜不眠,苦苦思索……
袁运斌是一个勤奋且善于思考的人,他认为做好科研工作仅仅依靠态度和工作环境是不够的,还得充分发挥科学家的科研能力和聪明才智,具体来说就是勤奋和善于思考。
从丹麦回国后不久,袁运斌又顺利在本专业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另有一篇论文获美国导航学会IONGPS年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并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科研刻苦,治学同样严谨。回国之后,他没有急于进行博士毕业答辩,而是花了一年的时间撰写博士论文及修改相关内容,并在答辩的前一个月,把答辩论文的其中两章内容删掉,只因为他觉得内容还不够严谨和完善。
正因为袁运斌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使得他在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就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前国际大地测量学会秘书长、国际大地测量学界权威、丹麦哥本哈根大学Tsherning教授在2001年曾专门致信中科院测地所负责人高度评价了袁运斌在现代大地测量/GPS电离层领域取得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并认为“他是一位年轻而前途远大的科学家”。
教:以身作则育精英
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袁运斌,也是一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他有着诸多心得体会。
他认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应该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状态,但现代科技工作大多需要团结协作完成。所以他并不流于形式,在整个研究任务和计划安排之后,从不要求自己的学生按时按点来办公室,但是要求学生按时并高质量完成任务。对于布置的工作,他要求学生与他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并反馈进展中的问题。
他认为老师的身教大于言传,因此他很少口头告诉自己的学生应该怎么做人。他认为,现在的研究生从小到大已经受到了太多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相比较而言,他更注重用自己的行动来给学生做表率。他认为导师为人处事如何,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说:“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遇到沟通出现问题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不是觉得自己的学生不了解自己。”
在工作中,他是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上,他是学生的益友。正因为这种师生平等关系的定位,才使得他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作为导师,他认为老师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拓展视野,积累经验、技能、知识,这也是保证一位老师指导研究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
作为博士生导师,对一些创新能力很强的学生,他支持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课题,并指导他们完成这项工作,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遇到一些在本单位不具备完成课题的条件时,他会推荐学生去其它单位或国外完成这些工作。对一些具备出色完成任务能力的学生,他会带着他们做自己的课题。这种培养学生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价值,使每个人都保持对科研的兴趣和激情。
他努力坚持以做学术技术报告或总结近期工作的形式安排课题组定期例会,以此促进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知识,激发创新思想,激励组员自主学习。为了不让报告流于形式,真正取得实效,他允许学生在他们自己认为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自己选择适当的报告时间,并不一定要求按他指定的时间进行。
在科研上,他态度严谨,要求在工作中尽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学生也如此要求。一般而言,对学生的第一篇论文他都会非常认真地修改,把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细心的找出来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去改正。此后,他要求学生交给他的第二篇论文的初稿中,不能再出现同样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养成严谨的科研习惯,以至于不少学生的第二篇论文只需进行小修。
盼:共绘一幅蓝图
1995年,袁运斌本科毕业考取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从第二年起便跟随导师欧吉坤研究员潜心投入到“神舟四号飞船精密定轨电离层影响精确修正理论方法及软件研究”课题。
弹指一挥间。2002年,神舟四号成功飞天。袁运斌等参与的“飞船留轨舱轨道精密测定”重大航天任务也宣告圆满完成。据悉,此项精密定轨试验是国内科学界对“留轨舱”进行的第一次精密测定科学研究,为我国低轨卫星轨道的精确测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同年,袁运斌博士毕业并留所工作,此时恰逢研究所实行聘任上岗,刚刚博士毕业的他成功应聘到GPS学科方向的研究员岗位,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个学生,从没有任何工作经历,更没有过任何职称。所领导也从他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他定位为学科带头人,让他牵头组建“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位定轨”创新团队。从那时起,他就立志:一定不负厚望,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来。
如今,在他和团队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创新团队规模已由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数十人,研究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研究工作推动了大地测量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与发展,解决了我国载人航天等多项标志性重大需求中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
和许多科学家一样,袁运斌心中也有一个科技强国的梦想。他希望中国有更多优秀的科技者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唯有如此,我国的科技事业才会真正有希望,而要取得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必须依靠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很多和袁运斌合作相处过的人都能感觉到,尽管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但对待同事和同行却很宽容,很注意与合作者和同行的团结,尽最大努力做到良性竞争、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科技项目评审、论文评阅、奖励评选、人才评价与选拔等方面,他始终坚持应有的原则,做出真正有利于事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决定。即使在评阅和自己或同事申报相同或相近的项目课题时,他也会按材料本身的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无论这个评价是否对自己项目的申报有利。他认为扼杀别人的科研成绩和机会对科技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同时他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坚定地做一位珍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科技工作者。
成绩属于过去。面对国家与社会发展对现代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事业的需求,袁运斌又把发展目标投向了更远的将来……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2年第22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