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耀,男,1956年8月生,山西省盂县人。现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农业部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高粱育种岗位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在国际半干旱地区作物所(ICRISAT)留学进修。
1997-199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AM)留学进修。
学术兼职:
1、全国高粱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常务理事。
3、山西省作物学会、遗传学会理事。
4、《杂粮作物》、《山西农业科学》编委。
5、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作物遗传育种。主要从事高粱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无融合生殖研究等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九五”以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1项、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留学归国人员项目、成果推广项目多项。
科研成果:
主持选育出酿酒专用高粱系列新品种晋中88-2,晋杂13、晋杂15、晋杂16、晋杂22、晋杂23、晋杂101、晋杂102、晋杂103;饲草高粱系列新品种晋草1号、晋草2号、晋草3号、晋草4号、晋草5号和饲草玉米新品种瑞德1号、瑞德2号;甜高粱新品种晋甜1号等17个,其中国审品种9个,育成品种在全国20余个省区推广,创社会效益11.5亿元。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1、酿酒专用高粱晋杂101的选育与推广 董良利;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张福耀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 200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推广 张克强;董良利;张福耀;白成云;平俊爱;马宏斌;程庆军;牛斌;杜志宏;吕鑫,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 2007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新型A3细胞质不育系SX-1A的创制及饲草高梁晋草1号的选育 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董良利;李团银;吕慧卿;柳青山;侯爱斌;吕鑫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 2004-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早熟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15、16号 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2001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新型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A2V4A创制与利用 张希圣;李团银;张福耀;韦耀明;才卓;柳青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99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6、高粱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V4A选育及利用研究 李团银 张福耀 韦耀明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1996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和296B的发现和创制 牛天堂;张福耀;吴树彪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1996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申请人 | 来源数据 | 申请日 | 公开日 | |
1 | 一种谷子去雄装置 | 韩拴英;张福耀;詹鹏杰;李燕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15-07-28 | 2015-12-02 |
2 | 瓜科作物箍花辅助授粉器 | 詹鹏杰;张福耀;王瑞;于纪珍;李燕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15-01-05 | 2015-07-01 |
3 | pH试纸笔 | 詹鹏杰;张福耀;王瑞;于纪珍;李燕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15-01-05 | 2015-06-03 |
4 | 一种创制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方法 | 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吕鑫;常玉卉;田承华;高海燕;高鹏;张俊珍;郭睿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14-11-28 | 2015-04-22 |
5 | 多功能农作物中耕追肥机 | 杨玲;张福耀;白立新;蔡清江;贺文文;张佳;王花云;乔婧;刘璋 | 杨玲;白立新 | 中国专利 | 2014-09-16 | 2015-01-07 |
6 | 一种高粱淀粉类别快速鉴定笔 | 张福耀;赵婧;王瑞;詹鹏杰;于纪珍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11-12-16 | 2012-08-08 |
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编、合著7部专著。
出版专著:
1、《杂交高粱遗传改良》, 张福耀,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
2、《高粱学》, 张福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农作物杂种优势》, 张福耀,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
4、《甜高粱》,张福耀,董良利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8。
5、《中国酿造高粱遗传改良与加工利用》, 张福耀,邹剑秋,董良利,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张福耀,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7、《中国甜高粱研究与利用》, 张福耀,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发表论文:
2016年:
1 影响高粱饲用价值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对策 张福耀; 吴树彪; 柳青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16/01
2015年:
2 不同品质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的研究 优先出版 杨玲; 张福耀; 郭旭凯; 段冰; 郭睿; 邵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5
3 早熟多抗高粱品种晋杂29号的选育 程庆军; 高鹏; 高海燕; 田承华; 张俊珍; 郭睿; 张福耀 中国种业 2015/11
4 ‘晋牧1号’高丹草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牛皓; 姚琳 草地学报 2015/06
5 高粱杂交种晋杂31号选育报告 优先出版 杨婷婷;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8
6 密度和复合肥对饲用玉米‘瑞德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慧明;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杨婷婷 农学学报 2015/09
7 我国高粱机械化发展前景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优先出版 李慧明; 李霞; 平俊爱; 杜志宏; 张福耀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4
8 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于纪珍;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5
9 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 优先出版 杨慧勇; 赵文博; 王花云; 张福耀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8
10 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20个高粱品种指纹图谱 优先出版 王瑞; 张福耀; 程庆军; 田承华; 凌亮 作物学报 2015/04
11 酿造专用糯高粱杂交种晋杂105的选育 詹鹏杰; 张福耀; 王瑞; 于纪珍; 李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2
12 1970s—2000s中国高粱杂交种亲本遗传距离演变的SSR分析 优先出版 王瑞; 王金胜; 张福耀; 程庆军; 田承华; 凌亮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3
2014年:
13 高粱产业机械化发展探讨 优先出版 杜志宏; 张福耀; 平俊爱;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4
14 高粱丝黑穗病抗源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慧勇; 王华云; 赵文博; 王瑞; 詹鹏杰; 于纪珍; 张福耀 山西农业科学 2014/12
15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高海燕; 程庆军; 田承华; 高鹏; 张俊珍; 郭睿; 乔婧; 张福耀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
16 高粱抗旱种质筛选及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优先出版 王瑞; 张福耀; 王花云; 詹鹏杰; 于纪珍; 凌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4
17 甜高粱抗倒伏性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优先出版 李金梅;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张阳; 邵荣峰 作物杂志 2014/02
18 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晋杂34号的选育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01
19 饲草高粱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聚类分析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2
2013年:
20 小杂粮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张福耀; 平俊爱; 吕慧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11
21 抗倒伏甜高粱品系的鉴定评价及相关分析 优先出版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张阳; 邵荣峰; 李金梅 作物杂志 2013/05
22 高丹草新品种晋草7号选育报告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甘肃农业科技 2013/10
23 25个饲草高粱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吕鑫;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李慧明; 田兆祥; 杨婷婷; 乔婧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
24 不同淀粉类别高粱品种酿酒相关性能分析 詹鹏杰; 张福耀; 王瑞; 赵婧; 于纪珍; 李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3/09
25 能源用甜高粱晋甜杂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威军; 张福耀; 程庆军; 常玉卉; 张阳; 邵荣峰; 李金梅; 田承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3/08
26 高粱耐盐种质筛选及耐盐种质多态性分析 梁俊杰; 杨慧勇; 张福耀 山西农业科学 2013/05
27 高粱抗丝黑穗病遗传与分子育种 张春来; 杨慧勇; 柳青山; 王花云; 赵威军; 张福耀; 董良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13/03
28 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晋谷50号” 张福耀 农村百事通 2013/04
29 甜高粱品系的抗倒伏性评价及相关分析 优先出版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张阳; 邵荣峰; 李金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1
2012年:
30 高粱bmr和光周期敏感基因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王瑞; 张福耀; 詹鹏杰; 于纪珍; 赵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31 去除分蘖对甜高粱倒伏的影响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张阳; 邵荣峰; 李金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3
32 31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杜志宏; 张福耀; 平俊爱; 吕鑫; 李慧明; 田兆祥; 杨婷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1
33 高粱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张福耀; 平俊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20
34 晋中市谷子品种比较试验 穆婷婷; 张福耀; 张晋; 郝志萍; 郭旭凯 山西农业科学 2012/10
35 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晋谷50号 优先出版 张福耀; 常雪花; 常玉卉; 穆婷婷; 郭旭凯 作物杂志 2012/05
36 甜高粱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张振刚; 张福耀; 赵威军; 李金梅; 乔婧; 王金转 山西农业科学 2012/08
37 山西省谷子生产可持续发展及产业链的构建 穆婷婷; 张福耀; 冯美臣; 郭旭凯 中国种业 2012/06
38 不同品种(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验分析 吕鑫;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李惠明; 杨婷婷; 田兆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9
39 能源用甜高粱晋甜杂1号的选育 常玉卉; 赵威军; 张福耀; 程庆军; 张阳; 邵荣峰; 田承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2/02
40 去除分蘖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优先出版 邵荣峰;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张阳 作物杂志 2012/01
2011年:
41 高粱酿造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赵婧; 张福耀; 詹鹏杰; 于纪珍; 王花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3
42 13个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杜志宏; 张福耀; 平俊爱; 吕鑫; 李慧明; 田兆祥; 杨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8
43 甜高粱育种思路探讨 马涌; 张福耀; 赵威军; 郑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1/06
44 关于青贮饲料玉米栽培的几个问题 李慧明;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吉林农业 2011/03
45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平俊爱; 张福耀; 吕鑫; 杜志宏; 李慧明; 田兆祥; 杨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5
46 高粱A_3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程庆军; 张福耀; 田承华; 高海燕; 高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
2010年:
47 利用EMS化学诱变高粱无融合生殖系的研究 吕鑫;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李惠明; 杨婷婷; 田兆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2
48 高淀粉高粱杂交种晋杂23号的选育 程庆军; 张福耀; 田承华; 高海燕; 高鹏 作物杂志 2010.5,97-98。
49 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阳; 赵威军; 张福耀; 程庆军; 常玉卉; 邵荣峰; 王花云 作物杂志 2010.5,102-104
50 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 促进山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中国种业 2010/10
51 饲草高粱“晋草1号”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张福耀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9,41
52 高粱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目标研究 张福耀; 李团银; 李占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9,10-14
53 高抗高粱丝黑穗病品种晋杂103的选育 田承华; 张福耀; 程庆军; 高鹏; 高海燕 中国种业 2010/09
54 酿造专用高粱晋杂10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高海燕; 张福耀; 程庆军; 田承华; 高鹏 作物杂志 2010/04
55 高粱主干恢复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吕鑫;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李慧明 杂粮作物 2010.30(4):265-268
56 抗旱、抗病高粱新品种晋杂22选育报告 高鹏; 张福耀; 程庆军; 田承华; 高海燕 杂粮作物 2010.30(4):271-271
57 高淀粉高粱种质筛选及其研究利用 程庆军; 张福耀; 赵威军; 常玉卉; 田承华; 高海燕; 高鹏; 张桂香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11)103-106
58 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杜志宏; 张福耀; 平俊爱; 郭建文; 吕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2
59 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 程庆军; 张福耀; 李团银; 柳青山; 杜志宏; 平俊爱; 侯爱斌 作物学报 2010,(36) 1, 68-75
60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Race of Sporisorium reilianum and Characterization ofthe Reaction of Sorghum Lines to Four Races of the Head Smut Pathogen Zhang Fuyao1,2,3, Ping Junai1, Du Zhihong1, Cheng Qingjun1 and Yinghua Huang2,3 J Phytopathol 2010.
2009年:
61 饲草高粱区域试验新杂交种综合评价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吕鑫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1
62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平俊爱; 张福耀; 吕鑫; 杜志宏; 郭建文 作物杂志 2009/05
63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4号的选育 吕鑫;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郭建文 种子 2009/09
64 高粱育种材料种子醇溶谷蛋白的多样性研究 郭海锋; 田承华; 程庆军; 张福耀; 田怀东 科学之友(B版) 2009/05
65 褐色中脉bmr高粱研究与利用进展 张福耀; 平俊爱; 王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11(2)30-33。
66 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小花败育与细胞质效应研究 赵丽芳; 张福耀 作物杂志 2009/02
67 高粱雄性不育系败育机理研究进展 赵丽芳; 张福耀 杂粮作物 2009/01
68 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平俊爱; 张福耀; 吕鑫; 杜志宏; 郭建文; 王金转 山西农业科学 2009/01
2008年:
69 自然生长状态下贮藏甜高粱的研究 赵威军; 程庆军; 张福耀; 郭建文; 常玉卉; 田承华; 李金梅; 王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06
70 稳定性参数法在饲草高粱区试中的应用 平俊爱; 张福耀; 吕鑫; 杜志宏; 郭建文 作物杂志 2008/02
71 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38号” 常雪花; 袁爱萍; 张福耀 农村百事通 2008/06
72 A_3 CMS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可行性研究 赵威军; 张福耀; 程庆军; 郭建文; 常玉卉; 田承华; 李金梅; 王瑞 作物杂志 2008/01
73 作物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景小兰; 李金梅; 张福耀; 赵威军; 程庆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2
74 不同饲草高粱杂交种产草量和品质分析 平俊爱; 张福耀; 吕鑫; 杜志宏; 郭建文 中国种业 2008/01
75 A New Race of Sporisorium reilianum (Kühn) Discovered on Sorghum Zhang Fuyao Ping Junai, Du Zhihong 5th ICSC 2008.4.12
76 Inheritance and effects of the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in 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 P. Beauv) AI-PING YUAN1,2, AI-BIN HOU2, FU-YAO ZHANG2 and YANG-DONG GUO Hereditas Vol.145:(4) 2008, 147–153
2007年:
77 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38号的选育 常雪花; 袁爱萍; 张福耀 作物杂志 2007/05
78 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3号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程庆军 作物研究 2007/03
79 高粱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3SX-1A选育及其应用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吕鑫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9
80 高粱A_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赵威军; 张福耀; 程庆军; 李金梅; 常玉卉 作物杂志 2007/01
81 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2号的选育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程庆军; 吕鑫; 常玉卉 作物杂志 2007/01
82 新型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3号选育报告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程庆军; 吕鑫; 常玉卉 杂粮作物 2007/01
83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81-16”的柱头性状观察 崔贵梅; 牛天堂; 张福耀; 袁爱萍; 孙毅 作物学报 2007/01
84 高粱品种改良发展历程与展望 张福耀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2007/09
2006年:
85 青贮玉米瑞德1号选育报告 杜志宏; 张福耀; 程庆军; 平俊爱; 吕鑫; 郭建文; 常玉卉 杂粮作物 2006/06
86 高粱CMS与核质基因组互作综述 张振刚; 张福耀; 赵威军; 李金梅; 张晓娟 杂粮作物 2006/05
87 高粱抗蚜虫研究综述 李金梅; 赵威军; 张福耀; 程庆军; 常玉卉; 张晓娟 杂粮作物 2006/05
88 青贮玉米瑞德2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杜志宏; 张福耀; 平俊爱; 郭建文; 吕鑫; 程庆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06/10
89 抗旱、节水高粱新品种晋杂101的选育 董良利;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吕鑫 作物杂志 2006/04
90 山西省甜高粱的发展与展望 刘贵锋; 赵建武; 郑香萍; 张福耀; 牛天堂 山西农业科学 2006/03
91 高粱A_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李金梅; 张福耀; 赵威军; 程庆军; 常玉卉; 张晓娟 作物杂志 2006/03
92 高能作物——甜高粱 张福耀; 赵威军; 平俊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01
93 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1A的培育与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 张福耀; 平俊爱; 程庆军; 杜志宏; 吕鑫; 常玉卉 中国畜禽种业 2005/11
94 山西高平高粱丝黑穗病菌致病力研究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程庆军; 侯爱斌; 吕鑫 植物病理学报 2005/05
95 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3 SX-1A的创制与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 张福耀; 平俊爱; 程庆军; 杜志宏; 吕鑫; 常玉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05
96 调产中的优势草种——草高粱 张福耀;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09
97 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程庆军;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杂粮作物 2005/01
98 A_1,A_2型高粱雄性不育性核质互作遗传方式研究 孟春刚; 张福耀; 韦耀明; 牛天堂 山西农业科学 2005/01
99 Evidence for Apomixis and ifs inheritance in the Sorghum line SSA-1 2 International Sorghum and Millets newsletter 2005.(46)
100 Performance of One Newly Developed Forage Variety Jincao 1 2 AJPS 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05
101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 张福耀 中国畜牧报 2005/02/06
2004年:
102 调产中的优势草种—草高粱 张福耀;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山西农业 2004/10
103 miRNAs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袁爱平; 张福耀; 毛雪; 候爱斌; 李润植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04
104 高粱无融合生殖系2083自主结实特性及胚胎学研究 平俊爱; 张福耀; 崔贵梅; 程庆军; 杜志宏; 张义贤 作物学报 2004/07
105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与栽培管理简介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草业科学 2004/05
2003年:
106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 张福耀 农村百事通 2003/24
107 CMS高粱保持系叶绿体基因ps1A1和ps1A2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比对 孙春昀; 范昌发; 张福耀; 牛天堂; 孙毅; 郭骁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05
108 高粱基因组学研究的新进展 袁爱萍; 毛雪; 侯爱斌; 张福耀; 李润植 生物技术通报 2003/01
109 Differences in Nuclear DNA Between Male-Sterile and Male-Fertile Lines of Sorghum bicolor FAN Chang-fa SUN Chun-yun , GUO Xiao-cai , NIU Tian-tang , ZHANG Fu-yao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2003年07期
2002年:
110 细胞质雄性不育高粱叶绿体ndh D基因的序列变异(英文) 范昌发; 孙春昀; 郭骁才; 张福耀; 孙毅; 牛天堂; 贾敬芬 遗传学报 2002/10
111 两个谷子雄性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研究 阎喜梅; 张福耀; 赵丑玲 作物杂志 2002/04
112 建国以来中国高粱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吕富堂; 韩爱清; 杜秀兰; 张福耀; 李团银 山西农业科学 2002/03
113 高粱杂交种晋杂16 平俊爱; 程庆军; 杜志宏; 张福耀 中国种业 2002/06
114 离子注入在高粱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牛天堂; 邢青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02/02
115 早熟高粱晋杂15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平俊爱; 程庆军; 杜志宏; 张福耀 作物杂志 2002/02
2001年:
116 光敏雄性不育谷子 683小孢子败育途径观察 孙春昀; 范昌发; 崔贵梅; 孙毅; 张福耀; 何军贤; 郭骁才 西北植物学报 2001/06
117 高粱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程庆军;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王立新 杂粮作物 2001/06
118 A_2型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 范昌发; 孙春昀; 郭骁才; 张福耀; 牛天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03
119 高粱杂交草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 程庆军; 张福耀; 平俊爱; 杜志宏; 王立新 作物杂志 2001/03
120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无融合生殖系SMA-1的发现 张福耀; B.L.Burson; J.Actkinson; 韩雪梅; 崔贵梅 作物学报 2001/01
2000年:
121 高粱杂交种晋杂12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张福耀; 李团银; 柳青山 作物杂志 2000/06
122 高粱—苏丹草杂交草的研究与利用 王和平; 张福耀;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郭玉兰; 王晋中 杂粮作物 2000/04
123 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作物杂志 2000/04
124 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张福耀; 平俊爱; 程庆军; 杜志宏; 牛天堂 杂粮作物 2000/03
125 New Grain Sorghum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 A2V4A and F1 Hybrid Jinza NO.12 for Northwest China 3 International Sorghum and Millets Newsletter 2000
1999年:
126 高粱晋杂15的选育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张福耀 作物杂志 1999/06
127 新型A_2细胞质高粱杂交种晋杂12号选育及利用研究 李团银; 柳青山; 张福耀; 韦耀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9/01
128 高粱新品种晋杂16选育报告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甘肃农业科技 1999/02
129 高粱品种资源光周期敏感性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华北农学报 1999/01
1999年以前的:
130 高粱耐盐性鉴定及其应用 平俊爱; 张福耀; 程庆军; 杜志宏 山西农业科学 1998/02
131 高粱新选不育系A_2F_4A、A_1356A配合力分析 孟春刚; 阎喜梅; 张福耀; 郑晋波; 王立新; 李培良 华北农学报 1998/01
132 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特性及其遗传分析 张福耀; 孟春刚; 阎喜梅; 郑晋波; 平俊爱; 王立新; 韦耀明; 牛天堂; 吴树彪 作物学报 1997/01
133 高粱非买罗细胞质A_2,A_3,A_4,A_5,A_6,9E雄性不育系研究 张福耀; 牛天堂; 韦耀明; 孟存刚; 阎喜梅; 平俊爱; 王立新 山西农业科学 1996/03
134 高粱──苏丹草种间杂交种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钱章强; 詹秋文; 赵丽云; 陈玉生; 张福耀; 胡益民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5/04
135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配合力分析及高产组合选配 王景雪; 张福耀; 岳桂兰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5/06
136 高粱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V_4A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李团银; 张福耀; 李三棉; 韦耀明; 柳青山 中国农学通报 1995/05
137 高粱高产杂交种穗结构的遗传分析 张福耀; 王景雪; 岳桂兰 山西农业科学 1995/04
138 关于西非高粱细胞质中含有A_2雄性不育可育基因的论证 张福耀; 钱章强 山西农业科学 1995/03
139 关于西非高粱细胞质中含有A_2雄性不育可育基因的推论 张福耀; 钱章强; 祝利海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5/01
140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pomictic embryo in sorghum 吴树彪; 韩雪梅; 尚勇迸; 牛天堂; 张福耀 华北农学报 1994/S2
141 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胚囊的起源和发育 吴树彪; 韩雪梅; 尚勇进; 王景雪; 牛天堂; 张福耀 植物学通报 1994/S1
142 高粱无融合生殖胚的形态特征研究 吴树彪; 韩雪梅; 尚勇进; 牛天堂; 张福耀 植物学通报 1994/S1
143 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 吴树彪; 尚勇进; 韩雪梅; 王景雪; 牛天堂; 张福耀; 韦耀明; 孟存刚; 阎喜梅; 郑静波 植物学报 1994/11
144 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和296B的选育 牛天堂; 张福耀; 吴树彪; 韩雪梅; 韦耀明; 尚勇进; 孟存刚; 阎喜梅; 王景雪; 郑静波 作物杂志 1994/01
145 Apomictic symptoms in the aspect of embryology in a sorghum line 296B 吴树彪; 韩雪梅; 王景雪; 尚勇进; 张福耀; 孟存刚; 阎喜梅; 牛天堂 华北农学报 1993/S2
146 高粱A_1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山西农业科学 1992/01
147 高粱无融合生殖及杂种优势的固定研究初报 牛天堂; 韦耀明; 张福耀; 孟存钢; 阎喜梅; 白羊年; 吴树彪 华北农学报 1991/03
148 高粱296B固定杂种优势能力研究 张福耀; 李三棉; 孟存刚; 阎喜梅; 白羊年 山西农业科学 1991/08
149 高粱A_1、A_2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张福耀; 李继宏 华北农学报 1990/02
150 高粱同核异质与异核异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花药及雌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农业科学 1988/06
151 高梁光敏反应以及与温度联应关系研究 牛天堂; 韦耀明; 白志良; 张福耀 山西农业科学 1987/10
152 高粱非买罗细胞质A2、A3雄性不育系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华北农学报 1987/01
会议论文:
1 晋牧1号高丹草的选育研究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吕鑫; 李慧明; 杨婷婷; 牛皓; 姚琳 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14-10-30
2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的选育研究 张福耀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3 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势草种——饲草高粱 张福耀;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2-04
所获荣誉:
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1、2002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2003年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3、2003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4、2004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5、2006年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
6、2007年获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所获奖励:
1、2001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1996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2004-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199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5、 2007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1996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200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岗位专家:
张福耀 研究员
团队成员:
饲草高粱育种 :
平俊爱 硕士 研究员
杜志宏 学士 助理研究员
吕 鑫 硕士 助理研究员
李慧明 硕士 助理研究员
田兆祥 研究实习员 硕士
杨婷婷 研究实习员 本科
晚熟高粱育种 :
程庆军 硕士 副研究员
田承华 学士 研究实习员
高海燕 硕士 研究实习员
高 鹏 学士 研究实习员
分子生物学研究:
王 瑞 硕士 研究实习员
杨慧勇 硕士 研究实习员
王花云 学士 研究实习员
詹鹏杰 学士 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
饲草高粱和晚熟高粱遗传育种研究 重点任务:联系锦州综合试验站、朝阳综合试验站、汾阳综合试验站、平凉综合试验站开展万亩高粱种植试验示范。 基础研究:抗旱、耐盐种质筛选与创新,建立饲草数据库。前瞻研究:适宜机械化栽培高淀粉高粱新品种选育,高粱重要抗性基因标记。应急任务:调研高粱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农业部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方案。
联系方式:0354-8593502
学术交流:
1、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14-10-30
2、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2-04
品种名称 | 晋甜07-1 | 审定单位 | |
登记号 | 品种类别 | 高粱 | |
完成单位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审(认)定时间 | |
研究人员 | 张福耀,赵威军,程庆军,常玉卉,田承华,张 阳,邵荣峰。 | ||
获奖情况 | |||
品种来源 | 晋甜07-1是利用外引不育系705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05206(lio×甜高粱)为父本于2006年组配而成。 | ||
主要特征特性 | 2008、2009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35天,比辽饲杂1号晚5天。平均株高328.6厘米,茎粗1.88厘米,含糖锤度18.9%,出汁率58.0%,叶病轻,收获期倒折率22.6%,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两年平均为0,接种发病率两年平均17.8%。 | ||
产量表现 | |||
栽培要点 |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留苗密度为水肥地5000-6000株/亩,山旱地5000株/亩。施足底肥,每亩施复合肥50kg左右。拔节至抽穗期,每亩追施尿素15kg。 | ||
适宜地区 | 适宜在东北三省、山西、河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安徽等省区种植。 |
品种名称 | 晋杂22号 | 审定单位 |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
登记号 | 晋审粱(认)2008001 | 品种类别 | 高粱 |
完成单位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审(认)定时间 | 晋审粱(认)2008001 |
研究人员 | 张福耀 程庆军 平俊爱 杜志宏 吕鑫 常玉卉 郭建文 赵威军 田承华 | ||
获奖情况 | |||
品种来源 | SX44A×SXR-30 | ||
主要特征特性 | 生育期129天,株高167厘米,穗长28厘米,穗宽13厘米,子粒扁圆,红壳红粒,穗呈纺垂形,中散穗,千粒重29克,穗粒重81.6克。该组合抗旱、抗倒性好,对丝黑穗病免疫,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籽粒含粗蛋白9.49%,粗脂肪4.1%,粗淀粉74.66%,单宁1.38%。 | ||
产量表现 | 2006-2007省区试平均亩产615.3公斤,比对照种晋杂12号增产7.8%。 | ||
栽培要点 | 一般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时播种为宜,亩播种量1.5公斤,播深3-4 厘米,亩留苗7000-8000株为宜。 | ||
适宜地区 | 适宜我省忻州以南的春播中晚熟区以及我国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
品种名称 | 晋草2号 | 审定单位 |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 |
登记号 | 国鉴粱2006004 | 品种类别 | 高粱 |
完成单位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审(认)定时间 | 国鉴粱2006004 |
研究人员 | 平俊爱 张福耀 杜志宏 程庆军 吕鑫 董良利 常玉卉 郭建文 | ||
获奖情况 | |||
品种来源 | A3SX-14A×JP草 | ||
主要特征特性 | 生育期122天,株高247.0cm,幼苗、叶鞘均为绿色,叶片 19—20片,根系发达,茎杆粗壮,蜡质叶脉,分蘖数1.60个,茎粗1.08cm,茎秆多汁,茎秆含糖锤度16.8%;抗紫斑病、抗旱。刈割后植株再生力强,生长速度快,茎叶鲜嫩适口性好。 | ||
产量表现 | 2004—2005年连续两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2004年全国平均亩产7506.4kg,2005年全国平均亩产6453.8 kg,两年平均亩产6980.1kg。 | ||
栽培要点 | (1)适时早播,一般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播种量3斤。(2)合理密植,适当疏苗,亩留苗2—3万株为宜。(3)刈割时期,养鱼一般应在植株80—100厘米时开始刈割;作为青饲料养牛、羊,应在植株生长到挑旗期刈割,留茬10—20厘米,刈割的青草可直接饲喂,也可晒干或青贮后饲喂。(5)保证水肥,有水利条件的种植区要在刈割后浇水,增施氮肥以促进生长。 | ||
适宜地区 | 建议在山西、北京、辽宁、吉林、河南、安徽、湖南、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种植。 |
品种名称 | 晋甜杂1号 | 审定单位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登记号 | 国品鉴粱2009020 | 品种类别 | 高粱 |
完成单位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审(认)定时间 | 国品鉴粱2009020 |
研究人员 | 张福耀,赵威军,程庆军,常玉卉,田承华,张 阳,邵荣峰 | ||
获奖情况 | |||
品种来源 | A27050A×05206 | ||
主要特征特性 | 2008、2009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35天,比辽饲杂1号晚5天。平均株高328.6厘米,茎粗1.88厘米,含糖锤度18.9%,出汁率58.0%,叶病轻,收获期倒折率22.6%,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两年平均为0,接种发病率两年平均17.8%。 该品种粗蛋白7.68%、粗纤维24.2%、粗脂肪22.0g/kg、粗灰分5.79%、可溶性总糖13.9%、水分5.3%。该品种在株高125.0厘米时,叶中氢氰酸9.37mg/kg,茎中氢氰酸2.35mg/kg(2008年结果)。在株高96.0厘米时,叶中氢氰酸1.70mg/kg,茎中氢氰酸2.91mg/kg(2009年结果)果)。 | ||
产量表现 | 两年区试全国鲜重平均亩产4401.9公斤,比对照辽饲杂1号增产6.9%。 | ||
栽培要点 |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留苗密度为水肥地5000-6000株/亩,山旱地5000株/亩。施足底肥,每亩施复合肥50kg左右。拔节至抽穗期,每亩追施尿素15kg。 | ||
适宜地区 | 适宜在山西中南部、辽宁沈阳以南、北京、安徽、河南、湖南、广东、新疆昌吉地区种植。 |
青贮专用玉米杂交种--瑞德2号
由高粱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株高350-400cm,含粗蛋白9.45%,中性洗涤纤维49.31%,酸性洗涤纤维27.05%。根系发达,长势强,表现出极好的抗病、抗虫和丰产性能,成穗率高,保绿性与适口性好,2006年通过山西省审定。适宜山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种植。最高亩产达到12180kg,是饲养牛、羊的优质饲料。
联系人:张福耀
张福耀和他的高粱试验田(资料图片)
北方的冬天已经进入一年中最严寒的时节了,也是一年中农事最清闲的时候。而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张福耀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却一刻也不能清闲,他的团队已在海南进行南繁加代育种,他也即将准备启程赶赴海南三亚,开始一年中“第四个农忙季节”。36年来,张福耀就是这样一刻也不停歇地奔波在科研的道路上,为他所钟爱的高粱研究事业奉献着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潜心研究推动高粱科研世界领先
出生于农村的张福耀饱受过忍饥挨饿粮食短缺时代的煎熬,因此他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以后,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必须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把育种工作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不辜负国家的培养和农民的厚望。
为能适应科研需求并在高粱研究上取得突破,张福耀刻苦钻研业务,为掌握国外第一手研究文献,他咬牙刻苦自学英语。1982年农业部选派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张福耀作为全国相关农科院选拔出的5名科技人员之一,到印度国际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学习高粱遗传育种。这次短暂的学习大大开阔了视野,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改变生产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他一生潜心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也为后来走出国门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等院校的高粱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迈罗细胞质(A1)雄性不育系TX3197A的育成开始的,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杂交高粱生产全部依赖于A1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种单一细胞质的全球利用,极易造成病菌的专化性侵染,给高粱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张福耀于1981年开展了高粱异胞质不育系研究与创制工作,经过对国内外高粱种质的大量测交和遗传分析,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建立异质异核“A2恢保系统”用于高粱育种和生产的观点,并与课题组同志一起育成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V4A。新型细胞质育性稳定,配合力高、抗旱、耐蚜、对丝黑穗病1、2、3号小种免疫,很快被全国主要育种单位引用,组配了晋杂12号,吉杂80号,商杂6号等5个杂交种大面积推广,使我国成为全球领先利用A2细胞质杂交种的国家,填补了国际上A2细胞质杂交种利用的空白。美国TA&M大学教授、高粱遗传育种学家Schertz博士(A2胞质创始人)三次访华,对A2细胞质的创制和利用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该项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经全国高粱专家鉴定,一致认为A2型细胞质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高粱、玉米、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对上世纪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杂种优势利用方式需年年制种,消耗大量的土地、人力、物力。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界种子无性繁殖的一种特有方式,利用这一特性可把杂种优势固定下来并代代相传,无需年年制种。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在作物中发现和创制无融合生殖系,这也是当今世界育种的难题和热点。在资料、材料很有限的情况下,张福耀在老师牛天堂研究员主持下与课题组同志开展了长达8年的艰苦攻关,他承担了无融合生殖研究遗传育种的全部工作,经在我省和海南8年16代选育,创制出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SSA-1,发现了无融合生殖系296B。并在理论上阐明了SSA-1和296B的兼性无融合生殖特点和无胞质无融合生殖特性。该项成果经我国著名胚胎学专家、中科院院士王伏雄教授等专家严格鉴定,认为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科研成果当年被评为我省科技十大新闻之一,1996年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向生产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畜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了应对当时高粱逐步退出食用,种植面积锐减,畜牧业快速发展,优质饲草严重短缺的局面,张福耀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把高粱育种方向调整在利用高粱饲草资源的优势,开拓高粱育种新领域和推动高粱生产最具优势的酿造专用高粱品种选育上。
为了解决我国优质饲草短缺问题,张福耀用高粱和苏丹草杂交育成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的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该项科研成果2003年3月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开创了高粱育种新领域,增加了我国优质饲草新类型,该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200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1号以及晋草2、3号等系列品种的育成解决了我国种草养畜、快速发展畜牧业的重大难题,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省委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繁种,2004年国家发改委把该成果列为国家高新技术项目,饲草高粱的选育与推广有效缓解了优质饲草短缺的局面。目前张福耀选育的饲草高粱系列品种已成为我国饲草高粱主推品种,在全国20余个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推进我国圈养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开创高粱研究新领域的同时,张福耀努力推动高粱的酿造优势,提出选育高淀粉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的主张,1996年,张福耀选育的我国第一批高淀粉酿造高粱专用种晋杂15、16号通过审定推广,其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20%,淀粉含量比对照提高5个百分点,出酒率可提高2-3个百分点,从根本上解决了高粱品种高产、优质、高效三者相统一的基本问题,在高淀粉高粱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地促进了高粱生产和我省酿造业的发展,2002年该项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牵头,全国14个产、学、研单位13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张福耀成为课题主持人,项目选育高产、多抗、高淀粉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24个,淀粉含量最高的品种达到78.09%,24个品种平均淀粉含量达到75.16%,比目前推广品种平均淀粉含量70.35%提高4.81个百分点,出酒率比普通品种提高2-3个百分点。新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项目期间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600余万亩,创社会效益6亿元。
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实施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与汾酒、茅台等名酒企业联合建立高淀粉酿造专用高粱基地60余万亩,有效提升了我国高粱产业化水平。
兢兢业业为高粱事业终生奉献
36年来,张福耀的职称从技术员晋升为助研、副研、研究员,职务从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到党委书记,不管职称和职务怎么变化,他下试验田和进实验室掌握第一手科研资料的习惯没有变,春天下地播种,夏季带领团队成员杂交授粉,秋季亲手选择材料,冬季奔赴海南育种,年而复始。
36年的科研工作中,他节假日很少能够休息。每年“五一节”前后,正是高粱最佳播种期,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国庆节又恰逢高粱收获的季节,长假也只能在忙碌的收获中很快地过去。为了加快育种进程,张福耀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每年都要去海南加代育种,每年春节正是在海南加代育种最忙碌的杂交授粉季节。36年来,除了进修学习和出国留学合作研究的6个年头没有去海南育种外,他30次赴海南育种,有28个春节未能与家人团聚,完成70余代高粱材料的选育任务。
36年来,他撰写研究论文110余篇,编著和合著《中国酿造高粱遗传改良与加工利用》等五本书,《高粱非买罗细胞质研究和雄性不育利用》《高粱、谷子无融合生殖研究》等论文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现为《杂粮作物》《山西农业科学》编委,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理事,山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是农业部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高粱育种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
200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为了满足畜牧业发展和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需求,高粱研究所对张福耀课题组的研究力量和实验设施进行了加强和充实,由他负责组建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饲草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和省级各类科研、推广项目2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农村技术承包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育成饲草高粱、酿造高粱、甜高粱系列新品种20个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创社会效益30多亿元。由于他突出的工作成就和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并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在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粱的种植、管理、收获和脱粒等环节几乎全是利用传统农具和手工来完成,机械化程度非常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高粱的积极性。为解决高粱机械化生产问题,张福耀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已经育成我省第一批机械化高粱杂交种,目前正在开展机械化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结合提高高粱全程机械化水平等的研究。使高粱生产能够更好地满足广阔的市场发展需求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是他最大的心愿,也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访高粱育种专家张福耀
专家档案
张福耀,现任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高粱育种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高粱育种研究36年,先后主持育成酿造高粱、饲草高粱新品种20多个,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并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本报记者 程春生
在高粱“火红”的年代,我国高粱年种植面积一亿多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曾为粮食增产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高粱退出了餐桌,种植面积随之锐减,近年种植面积不到1000万亩。因此,调整高粱育种方向已成为高粱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为了解高粱研究与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张福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你在我国高粱研究领域拼搏30多年,经历了高粱产业的几度起落,现在高粱产业又出现逐渐兴起的势头,作为一名高粱育种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
张福耀:高粱酿酒、酿醋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国内粒用高粱85%用于酿造业,目前高粱的产量与需求量相差甚远,市场空间很大。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草高粱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而且饲草高粱杂种优势强,抗逆性好,适应范围广,具有巨大开发潜力。作为高粱育种工作者,应瞄准市场,调整高粱育种方向,优化高粱栽培技术,用科技推动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报》:你是农业部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高粱育种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也是高粱育种领域的领军人,请你介绍一下高粱育种、栽培和生产上有哪些技术创新和突破?
张福耀:“十一五”期间,我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解决了多项高产、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的创新和高效育种的关键技术问题,获得高淀粉酿酒专用高粱新种质和不同抗性资源及特异育种材料32份。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高产、多抗、高淀粉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24个,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我国高粱品种综合抗性差、淀粉含量低和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
技术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突破。一是完成了高淀粉高粱“三系”配套,选育的新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我们选育的新品种淀粉含量最高的达到78.09%,平均淀粉含量达到75.16%,比目前推广品种(“九五”“十五”育成推广品种)平均淀粉含量70.35%提高4.81个百分点,短期内把籽粒淀粉含量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这是国内外高粱育种界前所未有的。二是“三系”选育水平走到了国际前列。目前我们选育的“三系”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等方面已超过了国外“三系”,高粱杂交种的丰产性能明显高于国外品种。
同时在高粱栽培研究领域也攻克了多项难关。组装、集成了多项高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大大降低了高粱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效益。通过研究还建立了再生高粱栽培技术体系,是解决西南高粱栽培中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西南地区的高粱生产水平,使西南地区高粱亩产提高36.6%。
为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课题组实施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等产业化模式,与汾酒、茅台(600519,股吧)等名酒企业联合建立高淀粉酿造专用高粱基地60余万亩,满足了企业的酿造需求,有效提升了我国高粱产业化水平。培育的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1000余万亩,基本实现了我国高粱主产区高粱品种的更新换代。
《中国科学报》:据说高粱种植实现机械化的难度非常大,开展这方面研究攻关,有哪些突破与进展?
张福耀: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进入新的转型期,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农民对机械化栽培高粱的渴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推广的品种基本不适宜机械化栽培,严重制约了高粱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把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选育列入体系重点任务,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选育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已育成3个株高150厘米左右、叶片窄小、株型紧凑耐密植、穗柄稍长、穗中紧的适宜机械化收获新品种。同时成功研究出高粱单粒播种机,实现了高粱单粒点播不间苗、化学除草、机械收获的高粱全程机械化栽培,农机、农艺结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高粱栽培模式。
《中国科学报》:今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高粱产业,你有什么建议?
张福耀:要使高粱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首先要加大高粱生产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推广和现代生产基地。
还要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高粱产业化服务体系,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另外要加大生产技术示范投入,尤其是要对机械化栽培高粱技术推广进行补贴扶持。
改变高粱生产是粮食生产的观念,充分认识高粱在我国酿造业中的支撑地位,把高粱生产和酿造产业结合,发挥名酒企业、名醋企业和高端酒、高端醋的优势,推动我国高粱生产和酿造产业的跨越发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03-14 第6版 专题)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