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8篇,ISTP收录7篇,出版著作3部。
出版专著:
1、《煤的流化床气化及应用》,李风海、段玉玲、张传祥,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2、《工业型煤技术》, 谌伦建, 张传祥 ,黄光许,邢宝林,煤炭工业出版社.24.5万字, 2012年9月1日。
3、《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张传祥 ,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发表期刊论文:
1 低品位滑石超细粉碎-表面改性一体化研究 李鹏举; 谭琦; 赵姬; 黄山秀; 张传祥; 沈玉霞; 马名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03
2 温度对城市污水厂尾水反硝化MBBR深度脱氮的影响 刘凯; 王海燕; 马名杰; 张传祥; 苑泉; 杭前宇; 李春梅 环境科学研究 2016/06
3 活性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对煤的黏结作用 黄光许; 段宾; 孔晓东; 康伟伟; 张双杰; 张超; 张传祥; 谌伦建; 刘全润 煤炭学报 2016/05
4 煤炭地下气化残焦中污染物的浸出规律 邢宝林; 陈焕利; 谌伦建; 叶云娜; 徐冰; 仪桂云; 张传祥 煤炭转化 2016/03
5 核桃壳水热炭对六价铬的吸附特性 张双杰; 邢宝林; 黄光许; 贾建波; 徐冰; 张效铭; 张传祥 化工进展 2016/03
6 柚子皮基层次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张双杰; 黄光许; 邢宝林; 贾建波; 段玉玲; 张传祥 材料导报 2016/02
7 长焰煤及其热解半焦的成型性研究 段宾; 黄光许; 张传祥; 康伟伟 煤炭转化 2016/01
8 西瓜皮基层次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康伟伟; 黄光许; 张传祥; 王力; 王晓娇; 张传涛; 王小娇; 孔晓东 材料导报 2015/20
9 高密度正极材料Li[Li0.2Mn0.44Ni0.18Co0.18]O_2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范广新; 闻寅; 张传祥; 刘宝忠 化工新型材料 2015/10
10 丝瓜络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 王力; 张传祥; 张亚飞; 邢宝林; 黄光许; 王进鹏; 管啓琀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8
11 《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工程中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朱晓波; 李望; 张传祥; 张乾; 张玉德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0
12 含氧官能团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 王力; 张传祥; 段玉玲; 邢宝林; 张亚飞 电源技术 2015/06
13 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路阳; 程敢; 张传祥; 马娇; 邢宝林; 张乾; 陈俊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21
14 U-GAS气化炉高碳飞灰燃烧特性 郭卫杰; 马名杰; 黄山秀; 熊耀; 张传祥; 李风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6/01
15 玉米芯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邢宝林; 陈丽薇; 张传祥; 郭晖; 康伟伟; 张乐; 赵红雨; 张扬 材料导报 2015/06
16 黏结剂掺合比和配煤比对煤泥成型的影响 朱红龙; 张传祥; 马名杰; 黄光许; 刘全润 煤炭转化 2015/01
17 青年教师如何尽快适应课堂环境 程敢;路阳;张传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15-07-08 - 25
17 煤岩显微组分对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邢宝林; 郭晖; 谌伦建; 张传祥; 黄光许; 徐冰; 仪桂云 煤炭学报 2014/11
18 KOH活化法制备褐煤基活性炭的活化机理研究 优先出版 邢宝林; 谌伦建; 张传祥; 黄光许; 郭晖; 徐冰; 马名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06
19 聚丙烯腈基活化炭纳米球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 张传祥; 郭丽玲; 王晓娇; 裴卫兵; 王力 电源技术 2014/10
20 煤泥型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朱红龙; 张传祥; 马名杰; 黄光许; 刘全润 煤炭转化 2014/04
21 飞灰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优先出版 张亚飞; 张传祥; 王力; 邢宝林; 黄光许; 段玉玲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4
22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邢宝林; 张传祥; 仪桂云; 张乾; 陈俊涛; 张玉德; 马娇 中国电力教育 2014/15
23 煤抽提物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黄光许; 郭丽玲; 康伟伟; 张传祥; 谌伦建 煤炭转化 2014/01
24 微波法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邢宝林; 李龙; 马爱玲; 张传祥; 谌伦建 材料导报 2013/18
25 预炭化时间对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优先出版 裴卫兵; 邢宝林; 黄光许; 张传祥 洁净煤技术 2013/03
26 中国型煤专利技术分析 优先出版 朱红龙; 张亚飞; 郭丽玲; 黄光许; 张传祥 洁净煤技术 2013/02
27 高品质低阶煤基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邢宝林; 黄光许; 谌伦建; 张传祥; 王力 煤炭学报 2013/S1
28 硝酸铜改性超级电容器用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马亚芬; 谌伦建; 邢宝林; 徐冰; 黄光许; 张传祥 煤炭学报 2012/S2
29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邢宝林; 黄光许; 谌伦建; 张传祥; 徐冰 材料导报 2012/19
30 神木烟煤气化型煤的制备及成型机理研究 黄光许; 郝瑛轩; 刘全润; 张传祥; 马名杰 中国煤炭 2012/09
31 BCFC的制备和成型机理及燃烧特性 黄光许; 刘全润; 文成; 张传祥; 马名杰 煤炭转化 2012/03
32 基于煤与麦秸秆共活化的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黄光许,徐冰,谌伦建,张传祥,邢宝林,煤炭学报,第37卷,第8期,1385-1389页,2012 (EI)
33 硝酸铜改性超级电容器用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马亚芬,谌伦建,邢宝林,徐冰,黄光许,张传祥. 煤炭学报,第37卷,第2期,472-477页,2012 (EI)
34 超级电容器用新型微晶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裴卫兵; 张传祥; 邢宝林; 王晓娇 材料导报 2011/S2
35 碳纳米管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郭丽玲; 张传祥; 范广新 材料导报 2011/S2
36 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研究现状 马亚芬; 谌伦建; 张传祥; 邢宝林 材料导报 2011/17
37 中低温活化条件下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邢宝林; 谌伦建; 张传祥; 潘兰英; 黄光许 煤炭学报 2011/07
38 超级电容器用含氮多孔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晓娇; 张传祥; 邢宝林 材料导报 2011/07
39 配煤对煤基活性炭孔径分布影响的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谌伦建; 赵继芬; 耿慧星 煤炭转化 2011/01
40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传祥; 张玉德; 马名杰; 潘兰英; 刘全润 河南化工 2010/21
41 低阶烟煤制取型煤的成型机理研究 黄山秀; 黄光许; 张传祥; 马名杰 煤炭转化 2010/04
42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邢宝林; 谌伦建; 张传祥; 黄光许; 朱孔远 材料导报 2010/15
43 NaOH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的研究 邢宝林; 谌伦建; 张传祥 ; 刘杰; 徐承焱 煤炭转化 2010/01
44 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oal-based activated carbons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uanxiang Zhang, Rui Zhang,Baolin Xing, Wenming Qiao, Liang Zhan, Xiaoyi Liang, Licheng Ling. 新型炭材料 2010 25(2):129-133。DOI:1016/S1872-5805(09)60020-2.(SCI/EI)
45 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张传祥,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10
46 Influence of Heteroatom of Nitrogen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oal-based Activated Carbons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ZHANG Chuan-xiang, DUAN Yu-ling, XING Bao-lin, ZHAN Liang, QIAO Wen-ming, LING Li-cheng. M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 295-299. (EI)
47 孔结构对煤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张传祥,潘兰英,焦红光,詹亮,乔文明,凌立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 38(5)697-701. (EI)
48 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张传祥,张睿,成果,谢应波,詹亮,乔文明,凌立成. 煤炭学报,2009, 34(2) 252-256. (EI)
49 Facile flame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coils.LanjuanWang, Chunzhong Li, Feng Gu, Chuanxiang Zha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473(2009)351-355. (SCI/EI)
50 干法磁选在锌挥发窑窑渣综合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马娇; 焦红光; 潘兰英; 张传祥; 张宏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51 双电层电容器用煤基活性炭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邢宝林; 张传祥; 谌伦建 材料导报 2009/22
52 NaOH活化法中碱炭比对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谢应波; 张维燕; 张睿; 成果; 张传祥; 乔文明; 凌立成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9/05
53 超级电容器用高比能量超级活性炭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成果; 金双玲; 张传祥; 凌立成 炭素技术 2009/04
54 天然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张传祥; 王海娟; 段玉玲; 杨俊和 煤炭转化 2009/03
55 Chuanxiang Zhang, Donghui Long, Baolin Xing, Wenming Qiao, Rui Zhang, Liang Zhan, Xiaoyi Liang, Licheng Ling. The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oxygen-rich activated carbons prepared from bituminous coal.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8,10 (11) 1809–1811. (SCI/EI)
56 神华烟煤活化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张传祥; 张睿; 谢应波; 成果; 詹亮; 乔文明; 凌立成 炭素技术 2008/04
57 采用KOH与NaOH活化剂所制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及孔结构的比较 谢应波; 张维燕; 张睿; 成果; 张传祥; 凌立成 炭素 2008/02
58 协同活化对煤基活性炭物化性能的调控 张传祥; 张睿; 成果; 谢应波; 杨光智; 杨俊和; 凌立成 煤炭转化 2008/02
59 KOH与NaOH活化法所制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比较 谢应波; 张维燕; 张睿; 成果; 张传祥; 凌立成 炭素技术 2008/02
60 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潘兰英; 陈明超; 刘浩然 洁净煤技术 2008/01
61 酚醛树脂基多孔炭材料制备的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沈卫卫; 韩怀远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7/09
62 生物质造气型煤的制备及其防水性能的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乔江晖 氮肥技术 2007/04
63 生物质型煤机械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潘兰英; 黄光许 煤炭科学技术 2007/07
64 生物质型煤机械强度的影响因素 邢宝林; 张传祥; 段玉玲; 黄光许 中国煤炭 2007/07
65 聚合物共混炭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邢宝林; 张传祥; 段玉玲; 郭晖 材料导报 2007/S1
66 合成氨用气化型煤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段玉玲; 乔江晖 氮肥技术 2007/02
67 无烟型煤热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郭晖; 乔江晖 氮肥技术 2007/01
68 型煤灰熔融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邢宝林; 张传祥; 郭晖 氮肥技术 2006/03
69 实习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张传祥; 潘兰英; 马娇 化工高等教育 2005/03
70 工业型煤防水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邵强; 张传祥 煤炭工程 2005/05
71 教育创新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景国勋; 张传祥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72 添加剂组分对工业型煤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洪涛; 张传祥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73 原煤炉内固硫效果的试验研究 潘兰英; 张传祥 选煤技术 2003/04
74 无机添加剂生产工业造气型煤的试验研究 潘兰英; 张传祥 煤炭工程 2003/08
75 无机添加剂对工业造气型煤性能的影响 潘兰英; 张传祥; 何为军 煤炭科学技术 2003/05
76 型煤固硫机理的研究 谌伦建; 李安铭; 赵跃民; 张传祥 煤炭学报 2003/02
77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潘兰英; 张传祥; 张佳丽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78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探讨 谌伦建; 张传祥; 潘兰英; 张佳丽; 刘全润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9 高硫煤炉内燃烧脱硫的试验研究 张传祥; 郑继东; 谌伦建; 张如意; 尹国勋 煤矿环境保护 2002/03
80 河南省煤炭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张传祥; 王金星; 潘兰英; 柴一言 中州煤炭 2002/02
81 工业型煤热稳定性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张传祥; 谌伦建; 王永建; 柴一言 煤炭学报 2002/02
82 黏结剂组分对型煤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张传祥 煤炭科学技术 2002/03
83 工业型煤冷强度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张传祥; 宋士玉; 谌伦建; 潘兰英; 张佳丽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84 型煤热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传祥; 宋士玉; 谌伦建; 潘兰英; 张佳丽 洁净煤技术 2001/04
85 粘结剂组分对型煤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传祥 煤炭工程 2001/11
86 2002’采矿科学与安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周英; 景国勋; 张传祥 安全 2001/02
87 济源无烟粉煤生产造气型煤的试验研究 谌伦建; 牛思旗; 张传祥; 杨春波; 苗拥军; 周静 煤炭科学技术 2000/08
88 加快商品工业型煤开发 促进洁净煤技术发展 谌伦建; 祝朝晖; 柴一言; 张传祥 煤 1996/04
会议论文:
1 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表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马名杰; 张传祥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CESSE 2011) 国际会议 2011-08-06
2 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表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马名杰; 张传祥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ICEE 2011) 国际会议 2011-01-27
3 温度对氯化刻蚀TiC制备碳化物衍生碳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贾进; 朱元元; 刘江; 冯世豪; 陶玉帆; 邢宝林; 张传祥; 周爱国 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14-11-19
4 温度对氯化刻蚀TiC制备碳化物衍生碳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贾进; 朱元元; 刘江; 冯世豪; 陶玉帆; 邢宝林; 张传祥; 周爱国 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14-11-20
专注“煤”衍生品 消减环境污染
——记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传祥
2015年法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间,包括我国在内的近200个缔约方在长达32页的《巴黎协定》文件上签字,大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碳中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攻坚期,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资源消耗型转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转变,因此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态保护。可以说,实现煤炭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近零排放,并与其他清洁优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是未来我国能源与煤炭发展的唯一道路。
从2005年至今,张传祥一直致力于煤炭的非燃烧利用研究。10多年间,他以煤为原料,先后研发了煤基多孔炭材料、煤基石墨材料、煤基石墨烯、煤基有机碳肥、煤基土壤修复材料,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器件储能领域,废水、废气吸附转化领域,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及农业有机肥的生产领域……为缓解环境污染、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助添一把力。
煤基多孔炭——不同煤制备不同孔径活性炭
多孔炭受前驱体、制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尺寸可在亚纳米/纳米级超细微孔至微米级细孔较宽的范围内变化,这种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与其性能和应用紧密相关——其孔结构、表面化学官能团、碳微晶取向的不同,其储存电荷的能力、稳定性和电化学行为有明显差异。所以“对多孔炭的孔结构进行有效调控,并赋予其巨大表面特殊的功能是关键点”,张传祥介绍道,若能揭示多孔炭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各种电化学机制及其相关因素,从而确定出最佳孔径分布、物理和化学性能兼优的材料,无疑可为推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奠定基础。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就是基于离子在多孔炭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从而兼具电池与电容双重优势。
张传祥从煤及其衍生物自身特性出发,展开对多孔炭孔结构的研究。研究发现,用不同煤阶的煤可制备具有不同孔径分布的活性炭,以无烟煤为前驱体制备的活性炭呈现典型的微孔特征,孔径分布在4nm以内。而同样条件下以低变质煤制备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明显变宽,分布在0〜15nm,“孔的形状及连通性好,形成了立体网络结构,适宜于离子的传输,是较为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此外,研究过程中张传祥还发现,腐植酸分子由芳核、烃链、桥键及活性基团组成,这些组分在炭/活化过程会发生不同的热解—缩聚反应,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孔,因此煤系腐植酸及腐植酸盐结构疏松、孔隙结构发达、反应活性高,是制备层次孔炭的良好前驱体。于是,他进一步提出“利用腐植酸、腐殖酸钾经简单处理,制备出具有层次孔结构的多孔炭,还可以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对其孔结构进行调控。”经过腐植酸一步活化法制备的多孔炭具有878m2/g的比表面积,0.7〜2nm的微孔,3.5〜4.5nm的中孔和500nm的大孔,其在3mol/L的KOH电解液中比电容达265F/g,在5A/g的大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高达203F/g。
由此可见,张传祥得到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电极材料制备新方法及孔结构调控机理,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系腐植酸基层次孔碳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旨亦在于此。据悉,目前中车集团大同活性炭有限公司正与其合作进行煤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产业化。
煤基炭功能性补强剂——煤的高附加值利用
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初级能源用于燃烧或经热化学转化后再利用。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煤用于火力发电,继而产生大量的CO2、CO、SO2以及氮氧化合物。这样一来,煤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如果利用煤结构中大量的活性官能团,对其进行接枝改性和深加工处理,提高煤颗粒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及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再将其掺入聚合物中,制备出煤/聚合物复合材料,就不但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还为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课题组通过研磨、插层、剥片、表面改性的工艺,实现了煤颗粒的纳米化,最终获得了补强性能良好的煤基功能性粉体补强剂。经检测,制备的由煤基补强剂填充的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接近17MPa,可以替代白炭黑或部分替代炭黑。与传统增强材料炭黑相比,煤基补强剂具有自身极大的优势。一是,价格较低,只有通用炭黑的50%左右;二是,综合能耗较低,生产1t通用炭黑需原料油3140kg,耗电450kW•h,相当于5t标准煤,而煤制橡胶填料的综合能耗只相当于1.5〜2t标准煤。所以,煤基填料因其具有增容增强的双重性,可以部分替代以石油、天然气、焦炉煤气、煤焦油等为原料生产的高成本炭黑,进而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广泛应用于电缆绝缘料、护套料、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环保产品(垃圾袋、垃圾桶)以及橡胶制品等领域。
煤基石墨——代替储量有限的石墨
自从2010年“石墨烯的制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全世界各领域的科学家、政府、组织、企业便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展开相关研究,可谓是掀起了21世纪的新材料革命。石墨烯可从石墨中提取,但石墨的储量有限,随着石墨烯的进一步研发和利用,石墨矿的价格会持续上升。而煤炭作为含碳量仅次于石墨的矿产,有着与石墨类似的芳环结构,以廉价的煤为原料制备高品质石墨想必是未来煤炭低碳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张传祥和课题组率先对国内典型煤种,尤其是无烟煤的石墨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借助高温石墨化炉,他们成功制备出煤基石墨,并将之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实验验证其电化学性能良好;再以煤基石墨为原料,成功合成高质量石墨烯。在此基础上,他们直接以煤、焦炭、兰炭、腐植酸为原料,同样成功合成出石墨烯,并使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CO2吸附、水处理等方面。
煤基碳肥——劣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风化煤、含水量高的褐煤、含硫量大的高硫煤、煤泥等“劣质煤”储量、产量极大。在煤炭开采及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一个1000万吨的矿井每年煤矸石、煤泥的处理费用竟高达3000万元。
从煤炭生成的角度分析,煤炭来源于大量的植物,因而煤中所含的矿物质、硫、微量元素都是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若将这些劣质煤加工成有机肥料,即可有效地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又可避免因燃烧造成的污染问题。”基于设想,张传祥提出将劣质煤、煤矸石、粉煤灰、煤泥混合后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碳降解为能使农作物吸收的有机小分子,或将碳活化造孔成能吸附土壤污染物的多孔炭,进而调配制备成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有机质、多孔炭的复合土壤。这些经过加工后的复合土壤可直接用于矿区塌陷区的治理,用在贫瘠的废气矿山,便可造出良田;用在矿井关闭后,便形成“绿洲”。目前课题组已以高硫煤为原料制备出水溶性煤基有机肥,并进行了实验室植物种植对比试验,效果良好。
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如何平衡二者,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我们持续不断所思考的问题。一直专注“煤”研究的张传祥,从煤炭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为解决这道世界难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无论是一种新型材料,亦或是一种新技术,都为我们明天的发展平添一抹绿色。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