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现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计划”(第五批),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青年千人委员会生物医药工作组副组长,江苏省“**计划”专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生物医药专委会理事。
本科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计划)并获得生物医学学士学位,博士就读于国立大学医学院,获得免疫药理博士学位。随后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Bengt Samuelsson教授“生物活性脂质”研究组以及发现人源抗菌肽的“活性抗菌肽”课题组合作,从事两类活性物质与免疫健康交叉领域研究工作,有开创性地在过敏症中发现其协同诱导作用与机制,为抗过敏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及依据。其间作为负责人主持获得包括瑞典Rolf Luft糖尿病基金会、瑞典卡罗林斯卡科研基金会,瑞典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CERIC卓越中心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自主开展的抗菌肽对胰岛功能调节的研究获瑞典Rolf Luft糖尿病研究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唯一Rolf Luft Fellowship国际合作奖并作颁奖报告。曾担任2013年在美国举办的首届以抗菌肽为主题的高登研究研讨会(Gordon Research Seminar)主席工作。
目前研究方向为营养免疫学,重点关注:1)胰腺肠道区域粘膜免疫机理及干预靶点;2)抗菌肽在自身免疫、炎症、过敏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主持国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与国家高端外国专家Gudmundur Hrafn Gudmundsson教授的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0-2001 南京大学 (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计划)。
2001-2005 新加坡国立大学 生命科学系 获得生物医学学士学位。
2005-2009 新加坡国立大学 医学院药理系 获得免疫药理博士学位。
2005-2009 新加坡国立大学 医学院药理系 助理研究员
2009-2013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生理化学研究组 博士后
2013-2013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14- 至今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
2、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函评专家。
3、福建省“**计划”项目函评专家。
4、青年千人委员会生物医药工作组副组长。
5、 江苏省“**计划”专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生物医药专委会理事。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食品新生导论
微生物学 (实验)
研究生课程
分子细胞生物学
培养研究生情况:
指导博士生4名、研究生10名。
研究方向:
营养免疫与生物医药、新型功能食品研发。
研究领域:
营养免疫学;免疫、代谢相关疾病的营养干预与药物治疗;抗菌肽在先天免疫防御、自身免疫反应、炎症、过敏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青年千人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双创计划”人才基金、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7项在研项目,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与国家高端外国专家Gudmundur Hrafn Gudmundsson教授的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201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2015
3、中组部“青年**计划”人才项目 2014
4、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 2014
5、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014 中方负责人
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3
发明专利:
中国专利申请3项。
1、 α-乳糖在制备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孙嘉;邓园园;陈永泉;何钊;何月 江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15-08-06 2015-12-09
在Cell子刊《Immunity》、《Allergy》、《FASEB J》、《Am J Physiol》等免疫、过敏、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一作或通讯SCI论文,在国际国际同行中产生重要影响,受邀参与两部学术著作的编写。其中最新发表在《Immunity》中的article研究论文揭示了抗菌肽cathelicidins及肠道微生物群免疫调控1型糖尿病的新机制,被选为当期Immunity杂志封面,被免疫学权威专家Dr. Thaddeus S. Stappenbeck 热点预览评论(Previews: Gut-Pancreatic Axis AMPlified in Islets of Langerhans);国家自然基金委针对这一成果首页报道,多家国内外学术网站(Science Daily,生物通等)发表评论;Faculty 1000 选列为推荐文章。
代表性论文:
1. Shang H, Sun J*, Chen YQ*. Clostridium butyricum CGMCC0313.1 modulates lipid profil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lon homeostasis in obese mice. PLoS One. 2016. *通讯作者
2. Sun J*, Xu M, Diana J, Ortsäter H, Flodström-Tullberg M, Haeggström Z. J, Agerberth B.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cathelicidin i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 FASEB J. 2016; 30: 884-894. (IF 5.043) *通讯作者
3. Sun J, Laetitia Furio, Ramine Mecheri, Anne M. van der Does, Erik Lundeberg, Loredana Saveanu, Yong Q Chen, Peter van Endert, Birgitta Agerberth, Julien Diana*. Pancreaticβ-cells express a host defense peptide regulating autoimmune diabe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mmunity. 2015; 43: 304-317. (IF 21.561) *通讯作者
4. Muhammad Shamoon, Yongquan Chen, Madhav Bhatia*, Sun J*.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innate immune system in acute pancreatitis. Expert Opinion in Therapeutic Targets. 2015 Nov 13:1-15. (IF 5.139) *通讯作者
5. Sun J* and Madhav Bhatia*. Substance P at the Neuro-Immune Crosstalk in the Modulation of Inflammation, Asthma and Antimicrobial Host Defense. Inflamm Allergy Drug Targets. 2014;13(2):112-20. *通讯作者
6. Sun J, Dahlén B,Agerberth B, Haeggström Z. J. The host defense peptide LL-37 induces release of eicosanoids and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from human eosinophils – implications for asthma. Allergy. 2013; 68:304-311. (IF 5.995)
7. Sun J, Ramnath RD, Tamizhselvi R, Bhatia M. PKC and PI3K-Akt Pathways are Involved in Substance P-Induced ERK1/2-NF-κB Activation and Chemokine Expression in Mouse Macrophages. FASEB J. 2009; 23: 997-1010. (IF 6.401)
8. Sun J, Ramnath RD, Zhi L, Tamizhselvi R, Bhatia M. Substance P Enhances NF-{kappa}B Transactivation and Chemokine Response in Murine Macrophages via ERK1/2 and 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8; 294: C1586-1596. (IF 4.230)
9. Sun J, Ramnath RD, Tamizhselvi R, Bhatia M. Neurokinin A Engages Neurokinin-1 Receptor to Induce NF-{kappa}B-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in Murine Macrophages: Implications of ERK1/2 and PI3K-Akt Pathway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8;295: C679-691. (IF 4.230)
10. Sun J, Ramnath RD, Bhatia M. Neuropeptide substance P upregulates chemokine and chemokine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rimary mouse neutrophil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7; 293: C696-C704. (IF 4.230)
11. Sun J, Bhatia M. Blockade of neurokinin-1 receptor attenuates CC and CXC chemokine production in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and associated lung injury.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07; 292: G143-G153. (IF 3.761, )
12. Ramnath RD, Sun J, Bhatia M. PKC delta mediates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a mouse model of caerulein-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J Mol Med. 2010; 88:1055-1063. (IF 5.192)
13. Tamizhselvi R, Koh YH, Sun J, Zhang H, Bhatia M. Hydrogen sulphide induces ICAM-1 expression and neutrophil adhesion to caerulein treated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through NF-κB and Src family kinase pathway. Exp Cell Res. 2010; 316:1625-1636.(IF 3.609)
14. Ramnath RD, Sun J, Bhatia M. Involvement of Src family kinases in substance P-induced chemokine production in mouse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its significance in acute pancreatitis.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9; 329: 418-428. (IF 4.093)
15. Tamizhselvi R, Sun J, Koh YH, Bhatia M. Effect of hydrogen sulfide on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athway and on caerulein-induced cytokine production in isolated mouse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9; 329: 1166-1177. (IF 4.093)
16. Ramnath RD, Sun J, Adhikari S, Zhi L, Bhatia M. Role of PKC-delta on substance P-induced chemokine synthesis in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8; 294: C683-C692. (IF 4.230)
17. Ramnath RD, Sun J, Bhatia M. Role of calcium in substance P-induced chemokine synthesis in mouse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Br J Pharmacol. 2008; 154: 1339-1348. (IF 4.902)
18. Ramnath RD, Sun J, Adhikari S, Bhatia M. Effect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on chemokine synthesis induced by substance P in mouse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J Cell Mol Med. 2007; 11: 1326-1341. (IF 6.807)
学术交流与报告:
1、曾担任2013年在美国举办的首届以抗菌肽为主题的高登研究研讨会(Gordon Research Seminar)主席工作。
荣誉奖励:
1.2015年益海嘉里金龙鱼青年教师奖。
2.2014年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奖励。
3.2013年中组部“青年**计划”人才奖励。
4.2012年瑞典Rolf Luft Fellowship,Rolf Luft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研究奖,第一(当年唯一)。
江南大学取得免疫调控Ⅰ型糖尿病研究重要进展
2015-08-14 13:35 来源: 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站
2015年8月4日,Cell Press出版集团下免疫领域顶级期刊Immunity在线发表了江南大学孙嘉教授(第一单位)、陈永泉教授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成员Julien Diana等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出肠道菌群调控下的Cathelicidins类抗菌肽在Ⅰ型糖尿病预防中的重要免疫调节作用。
Cathelicidins类抗菌肽(又称宿主防御肽)是自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由上皮细胞以及免疫细胞表达释放,依据其来源,抗菌肽可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的功能。孙嘉教授在2013年证实,作为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来源的人类Cathelicidins抗菌肽LL-37对过敏性哮喘发病过程的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llergy杂志。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阐明非免疫细胞表达的Cathelicidins如何影响周围组织如胰腺中的免疫系统。研究发现,胰岛beta细胞可表达Cathelicidin-rela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CRAMP),而此类抗菌肽在Ⅰ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有所缺失,补充外源性CRAMP可通过调节胰岛中的促炎型免疫细胞表型、炎症因子表达等机制发挥抗Ⅰ型糖尿病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作为胰岛β细胞来源的Cathelicidins类抗菌肽的产生受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调控,因此,肠道菌群平衡也是影响胰岛免疫微环境和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
该研究首次证实肠道菌群--Cathelicidins抗菌肽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关联,从分子水平揭示了Ⅰ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并为防治Ⅰ型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号31400779)、“青年**计划”启动基金的资助。
图注: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促进胰腺α-和β-细胞表达CRAMP,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预防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病。
原文摘要: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 expressed by epithelial and immune cells are largely described for the defense against invading microorganisms. Recently, their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s have been highlighted in various contexts. However how AMPs expressed by non-immune cells might influence autoimmune responses in peripheral tissues, such as the pancreas, is unknown. Here, we found that insulin-secreting β-cells produced the cathelicidin rela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CRAMP) and that this production was defective in non-obese diabetic (NOD) mice. CRAMP administrated to prediabetic NOD mice induced regulatory immune cells in the pancreatic islets, dampening the incidence of autoimmune diabetes.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CRAMP by β-cells was controlled by short-chain fatty acids produced by the gut microbiota. Accordingly, gut microbiota manipulations in NOD mice modulated CRAMP produ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pancreatic islets, revealing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directly shape the pancreatic immune environment and autoimmune diabetes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
孙嘉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江苏省“**计划”专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生物医药专委会理事,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本科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计划)并获得生物医学学士学位,博士就读于国立大学医学院,获得免疫药理博士学位。随后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Bengt Samuelsson教授“生物活性脂质”研究组以及发现人源抗菌肽的“活性抗菌肽”课题组合作,从事两类活性物质与免疫健康交叉领域研究工作,有开创性地在过敏症中发现其协同诱导作用与机制,为抗过敏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及依据。其间作为负责人主持获得包括瑞典Rolf Luft糖尿病基金会、瑞典卡罗林斯卡科研基金会,瑞典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CERIC卓越中心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
目前研究方向为营养免疫与生物医药、新型功能食品研发。主持国家青年千人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双创计划”人才基金项目、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及中央高校专项基金等7项在研项目,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与国家高端外国专家Gudmundur HrafnGudmundsson教授的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Cell子刊《Immunity》、《Allergy》、《FASEB J》、《Am J Physiol》等免疫、过敏、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一作或通讯SCI论文,并在国际同行中产生重要影响,受邀参与两部学术著作的编写。
自主开展的抗菌肽对胰岛功能调节的研究获瑞典Rolf Luft糖尿病研究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唯一Rolf Luft Fellowship国际合作奖并作颁奖报告。曾担任2013年在美国举办的首届以抗菌肽为主题的高登研究研讨会(Gordon Research Seminar)主席工作。
免疫健康战线上的巾帼风采
——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嘉教授
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粒细胞、一颗分子,都能为人类打开“健康之国”的大门。当生物医学走到今天,面对空气、水质、环境等多重压力,愈演愈烈的慢性病威胁着人类健康时,科学家们的设想是,发掘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对抗疾病。他们希望,能研制出新型功能食品,辅助人类健康。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嘉教授,秉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执着,在免疫健康与营养应用研发领域一路高歌猛进。
铿锵玫瑰:铺开健康免疫学之路
出生东北,却拥有江南女子的聪慧娟秀。年纪尚轻,即拥有“科学报国”的梦想。为实现它,在追逐科研的道路上,孙嘉可谓“狠”劲十足。
2000年,在出国之潮并未普及的年代,18岁的孙嘉就收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计划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在这个学术氛围浓郁、科研视野开阔的校园里,秉着对科研的热爱与坚持,一路念到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博士期间,她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重要论文,报道了一类重要的炎症免疫机制,为胰腺免疫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干预方法。因其在胰腺炎症免疫领域的科研贡献,入选欧洲胰腺俱乐部年度会议奖。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待了9年之后的孙嘉不满足于现有的学术视野,希望在科研高峰上能更攀一个高度。于是,她来到生物药学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瑞典,在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摇篮”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开启了为期四年的博士后研究生涯。也是在这里,她与免疫活性脂质和抗菌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瑞典,孙嘉隶属于曾发现前列腺素等活性脂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生理化学II-生物活性脂质实验组,在类二十烷酸、抗菌肽cathelicidins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基础上,展开了两类活性物质独特的交叉领域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开创性地发现这两类活性物质在过敏症中的协同诱导作用与机制,为抗过敏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依据。
除却繁忙的科研工作,孙嘉还主持完成了包括瑞典Rolf Luft糖尿病基金会、瑞典Karolinska科研基金会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过敏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论文;参与了《类二十烷酸在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与治疗》两部学术著作的编写工作;其中自主开展了抗菌肽对胰岛功能调节的研究,获瑞典Rolf Luft糖尿病研究权威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唯一Rolf Luft Fellowship国际合作奖金……这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孙嘉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备受瞩目。
2013年,载誉满身的孙嘉回国,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执教的同时,也致力于将抗菌肽、脂质等活性物质与人体免疫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开拓延伸。
冲破樊篱:活性脂质成抗过敏药物、预防糖尿病新靶点
30年前,类二十烷酸活性脂质被首次发现,它不断与炎症、过敏、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等领域相结合,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孙嘉从免疫调节角度出发,开始探索类二十烷酸活性脂质与活性抗菌肽的交互作用。
丹心未泯创新愿。她创新性地在哮喘病人体内提取原代噬酸粒细胞,首次发现了活性脂质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与人源抗菌肽的相互促成关系,表明了这一正反馈生物合成是嗜酸粒细胞介导过敏反应的重要机制。同时她通过formyl peptide receptor-2 (FPR-2) 受体,刺激半胱氨酰白三烯生成酶cPLA2的活化,5-LO and LTC4S在细胞内向脂质体和细胞核周围的转移,快速有效合成了半胱氨酰白三烯,阐明了由抗菌肽LL-37诱导的细胞内半胱氨酰白三烯生物生成的机理。
孙嘉通过人源抗菌肽在过敏人群体内表达升高的现象,表明了活性因子的存在,这一发现为抗过敏药物以及膳食成分的调整提供了新靶点及实践依据。
为把实验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孙嘉立足于抗菌肽研究尚未涉及的糖尿病领域,自主开展了“抗菌肽、肠道短链脂肪酸对胰岛的功能调节及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的项目研究。实验结果让孙嘉惊喜地发现,胰岛beta细胞能够生成并应激释放一种名为cathelicidins的抗菌肽,分泌的cathelicidins反过来能够提高beta细胞存活率、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及改善beta细胞炎症反应,实现自身防御功能。这一研究成果,最终获得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基金会的项目奖励基金。
近年,孙嘉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合作,对cathelicidins这一类抗菌肽与胰腺中的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纵向研究,首次证实了肠道菌群-cathelicidins抗菌肽在I型糖尿病预防中的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这项突破性成果让孙嘉“一战成名”,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计划启动基金资助。
面对未来:人才培养与学科搭建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勤奋不怠。
2013年,孙嘉回国。任教于我国食品领域的翘楚——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由一个单纯的科研工作者,演变成一个执教讲坛的导师。角色变更,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大。可在她青春飞扬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无所畏惧、胸有成竹。
她在承担多项研究课题的同时,也凭借学校、自身等多方资源,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搭建“一个都不能少”。
科研终究需要传承,团队合作终究是承载科研进步的奠基石。在人才培养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规划。一方面从研发兴趣、综合能力等多层面加大对团队成员的培养力度,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具备较高水平的实验及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学校及自身资源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扩大团队成员的国际研究视野,与国际接轨,最终形成一个具备综合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先锋团队。
面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孙嘉将满腔热情与痴迷献给了她所钟爱的生物医学。沿袭以往科研成果,她继续在“活性物质与免疫健康”学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方向上深入拓展,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她说,“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这片故土“爱得深沉”。
专家简介
孙嘉,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青年千人委员会生物医药工作组,江苏省“**计划”专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生物医药专委会理事。
目前研究方向为营养免疫与生物医药、新型功能食品研发。主持国家青年千人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双创计划”人才基金、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7项在研项目,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与国家高端外国专家Gudmundur HrafnGudmundsson教授的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4期
致青春--记孙嘉博士与她的健康梦想
发布时间:2014-12-31 20:07
【人物隽语】
鲜花只有在雨露中才最美艳,青春只有在奋斗中才最壮丽。
【主要业绩】
孙嘉,女,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计划”专家联合会理事,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2005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荣誉学士学位,2009年获国立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Bengt Samuelsson教授“生物活性脂质”研究组以及发现人源抗菌肽的“活性抗菌肽”课题组合作,从事两类活性物质与免疫健康交叉领域研究工作,开创性地在过敏症中发现其协同诱导作用与机制,为抗过敏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及依据。曾主持获得包括瑞典Rolf Luft糖尿病基金会、瑞典卡罗林斯卡科研基金会,瑞典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CERIC卓越中心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 2012年自主开展的抗菌肽对胰岛功能调节的研究获瑞典Rolf Luft糖尿病研究基金会颁发的该年度唯一Rolf Luft Fellowship国际合作奖并作颁奖报告。
目前研究方向为:营养免疫与生物医药、营养健康产品的研发。主持国家“青年**计划”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江苏“双创计划”人才基金、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及中央高校专项基金等7项在研项目,并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与国家高端外国专家Gudmundur HrafnGudmundsson教授的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奋斗历程】
1982年,孙嘉出生在有着悠久人文历史的齐齐哈尔。小时候的她,灵秀聪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常常沉浸在忘我的科研梦中。
新加坡,作为一个只有400万人口、65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岛国,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吸引外来人才,同时促进中新关系,更好地把握在迅猛发展中国市场中的商机,1991年成立了这个教育计划,专门招生中国学生到新加坡公费留学。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希望能看到更广阔天地的孙嘉借助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教育计划考取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当时,小小年纪的孙嘉看上去稚嫩娇弱,只身远赴他乡,难免充满了未知和艰辛。但自胜者强。孙嘉就属于能够战胜自己的强者。身在异国他乡的她,深知这里的一切困难都只有靠自己才能克服。尽管刚到这里有些不适应,慢慢地,孙嘉就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习惯了想家的时候忍一忍,告诉父母自己一切安好……
孙嘉所就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有着非常好的学术氛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且最赋声望的大学,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在这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自己需要的营养,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2005年,孙嘉凭借着聪颖与勤奋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荣誉学士学位,随后又在2009年获得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读书的这几年,不仅拓展了孙嘉的科研视野,更是提升了她的研究能力和对最新科研动态的把握。2009年,孙嘉为了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远赴瑞典,来到有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摇篮之称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项目,加入了由1982年因前列腺素及相关活性脂质的发现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Bengt Ingemar Samuelsson教授建立的活性脂质课题组,并与发现人源抗菌肽LL-37的Birgitta Agerberth教授合作,从事两类活性物质交叉领域的研究。
类二十烷酸活性脂质是经典脂类活性物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Bengt Samuelsson教授等人因首次发现该类脂质介质获得198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三十多年来,活性脂质的研究不断完善、深入,在炎症、过敏、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等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而未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为脂质与其它活性物质的交叉领域。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孙嘉既大胆设想,又小心求证,不断地突破创新。类二十烷酸是由ω-6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生成的活性脂质,在机体中有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孙嘉就其与活性宿主防御肽交互作用的未知功能与应用,在过敏症中展开了研究,并首次在哮喘病人体内提取的原代噬酸粒细胞中发现活性脂质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与人源宿主防御肽LL-37/hCAP18的相互促成关系,这一正反馈生物合成是嗜酸粒细胞介导过敏反应的重要机制。随后,她又深入解析了由LL-37诱导的细胞内半胱氨酰白三烯生物生成的机理:通过formyl peptide receptor-2 (FPR-2) 受体,刺激半胱氨酰白三烯生成酶cPLA2的活化,5-LO and LTC4S在细胞内向脂质体和细胞核周围的转移,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合成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她还发现LL-37/hCAP18在过敏人体内表达升高,是具有标记意义的活性因子,这也为抗过敏药物/膳食成分调整提供了新靶点及应用依据。孙嘉的这一研究获得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基金会项目奖金、国际会议赞助奖金,并在包括高登研究会议在内的国际大会上多次作口头报告,其论文也在欧洲过敏症领域影响因子最高期刊Allergy中发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孙嘉基于自己在活性脂质和抗菌肽研究领域的工作积累,自主开展了“膳食短链脂肪酸、宿主防御肽对胰岛的功能调节及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的项目研究。胰岛损伤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失调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膳食四碳脂肪酸能够促进抗菌肽cathelicidins的合成,是调节胰腺微环境的重要物质,而cathelicidins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但在糖尿病领域中的研究目前尚为空白。孙嘉在研究发现,胰岛beta细胞能够生成并应激释放cathelicidins,分泌的cathelicidins提高beta细胞存活率、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及改善beta细胞炎症反应,实现自身防御功能。Cathelicidins的生物功能也揭示了膳食四碳脂肪酸在糖尿病预防与缓解中的潜在应用。该研究成果获得了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基金会的项目奖励基金,同时也是瑞典Rolf Luft糖尿病研究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唯一科研奖金 (Rolf Luft Fellowship)。
由于她出色的科研能力,孙嘉曾先后主持获得包括瑞典Rolf Luft糖尿病基金会、瑞典卡罗林斯卡科研基金会,瑞典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CERIC卓越中心等多项研究项目。同时,她还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影响因子总和接近70,引用次数超过300次,及受邀参与两部学术著作的编写。2013年,孙嘉还担任在美国加州举办的首届以抗菌肽为主题的高登研究研讨会(GordonResearchSeminar)主席工作。
“出国留学,是为了更好地回国奉献”。2013年,孙嘉回国加入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这所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无锡)”等多个高端平台的院校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并于同年入选了国家“青年*8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还当选了江苏“**计划”专家联合会理事,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孙嘉在花样年华就脱颖而出,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国家为民族赢得了荣誉。为了更好地造福国人,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孙嘉继续深入开展在活性物质对先天免疫的调控及营养代谢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将抗菌多肽和活性脂质领域的优势背景,应用于“营养组分—免疫健康—新健康产品”创新研发当中。同时,她还尽其所能进一步促进江南大学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法国巴黎Inserm研究所、荷兰Groningen大学等海外名校、研究院的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在营养免疫、预防医学与新健康产品研究领域的研发水平。
【成功启示】
孙嘉在国外留学的这几年,硕果累累,收获颇丰,用她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个爱国赤子的奋斗历程,而在这背后她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不言而喻。刚过而立之年的她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赞羡的成果,但更让人赞许和欣慰的是,作为80后的当代中国青年,她在异国他乡凭借自己的天分与努力,不仅继承留学报国的优秀传统,更使之发扬光大,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回国创新创业,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增砖添瓦!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并对青年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从孙嘉的成功之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当代中国青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肩负起历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奉献青春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