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阳俊,男,湖南省浏阳市人,1965年11月出生,研究员,白菜育种专家。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叶类蔬菜创新团队育种与繁育功能研究室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
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博士学位。
1994年8-12月赴日本农林水产省野菜茶叶试验场研修耐热白菜育种。
1996年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育种组工作至今。
学术兼职及社会任职:
1、2004~2007年兼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科技副县长。
2、北京农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3、第六、第七、第八届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白菜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大白菜育种工作。主持春、夏大白菜育种工作,主要致力于早熟、耐热、晚抽薹、抗病大白菜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理论研究,特别是以选育春播晚抽薹品种及夏播耐热品种为工作重点。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从事过的主要研究项目2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农业部“大白菜测试指南”项目、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项目及中日JICA合作项目、中美合作项目等。
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利用与新品种选育,主持。
2、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娃娃菜和快菜系列品种的示范推广,主持。
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大白菜和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主持。
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地震灾后大田作物与蔬菜生产恢复技术研究,主持。
5、1996~2000年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白菜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专题及子专题。
6、1998~2002年主持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大白菜晚抽薹性的选育方法及其机理研究,主持。
7、1998~2001年主持中美合作项目:耐热杂交大白菜新品种选育,主持。
8、2005年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用DH群体进行大白菜晚抽薹性状分子标记研究,主持。
9、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错季供应奥运春夏白菜、甜椒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主持。
10、参与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农业部“大白菜测试指南”项目。
11、参与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项目及中日JICA合作项目。
12、参与中美合作项目等。
科研成果:
所在团队白菜课题组年生产销售种子100万斤,种子产业化年规模达到3600万元以上,年推广面积500万亩,新增产值10亿元。
主持育成的春大白菜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韩国、日本品种比肩;主持育成的夏大白菜品种居国内先进水平。参与育成的春夏秋、早中晚熟白菜系列配套品种已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推广,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北京、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海南等省,占北京白菜栽培面积的80%以上,在全国的市场分额为12%左右。中心1998~2007年累计销售白菜种子150万斤,销售种子产值1亿元,推广面积450万亩,增产经济效益4.5亿元;“一种桔红心白菜的选育方法”(1999年)、“与大白菜桔红心性状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及其获得方法”(2006年)获国家专利;“大白菜北京新三号”获得农业部新品种保护权;育成大白菜审定品种23个。主持育成6个大白菜品种“京春王、京春白、京春99、京秋60、北京改良67号、北京桔红二号”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参编《中国大白菜育种学》、《大白菜栽培技术问答》等专著5部,在《ActaHorticulturae》、《园艺学报》、《华北农学报》、《中国蔬菜》等国内、外正式刊物及国际园艺学会上共发表论文130余篇。
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申请人 | 来源数据 | 申请日 | 公开日 | |
1 | 一套适于不结球白菜品种核酸指纹数据库构建的核心SNP标记及其应用 | 于拴仓;苏同兵;陈娟;张凤兰;汪维红;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11-26 | 2016-02-24 |
2 | 基于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的FLC1特异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 苏同兵;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张德双;卢桂香;隋光磊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11-11 | 2016-01-13 |
3 | 一种获得紫色芥蓝的方法 | 张德双;张凤兰;赵岫云;余阳俊;于拴仓;汪维红;苏同兵;卢桂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05-29 | 2015-08-19 |
4 | 大白菜SSR核心引物及品种检测试剂盒 | 于拴仓;苏同兵;隋光磊;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卢桂香;汪维红;徐家炳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7-08 | 2014-10-08 |
5 | 一套适于不结球白菜核酸指纹库构建的SSR引物组合及其应用 | 于拴仓;苏同兵;隋光磊;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卢桂香;汪维红;徐家炳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7-08 | 2014-10-01 |
6 | 一种促进阳畦中亲本幼苗生长、抑制落地种子出苗的方法 | 张德双;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汪维红;苏同兵;卢桂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5-22 | 2014-08-27 |
7 | 一种检测大白菜黄萎病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 于拴仓;苏同兵;陈娟;张凤兰;汪维红;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3-12 | 2014-06-25 |
8 | 一种Br-or-Indel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王姣;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卢桂香;苏同兵;汪维红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3-11-07 | 2014-01-29 |
9 | 一种鉴定白菜紫色性状的方法及专用引物对 | 汪维红;张德双;张凤兰;于拴仓;赵岫云;余阳俊;刘瑾;徐家炳;卢桂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1-07-18 | 2011-11-16 |
10 | 一种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 张德双;张凤兰;徐家炳;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卢桂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8-07-15 | 2010-01-20 |
11 | 与大白菜桔红心性状紧密连锁的特征序列扩增标记及其获得方法 | 张凤兰;张德双;徐家炳;刘秀村;王美;余阳俊;赵岫云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3-09-11 | 2005-03-16 |
12 | 白菜类蔬菜转育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及其获得方法 | 张德双;张凤兰;徐家炳;曹鸣庆;余阳俊;;赵岫云;陈广;孙继志;卢桂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3-03-26 | 2004-09-29 |
13 | 一种桔红心白菜的选育方法 | 徐家炳;陈广;孙继志;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张德双;卢桂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 中国专利 | 1999-03-26 | 1999-09-01 |
出版专著:
1、《大白菜栽培技术问答》,张振贤,王绍,余阳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参编《中国大白菜育种学》。
发表论文:
1 种芽春化和绿体春化对大白菜现蕾及开花时间的影响 优先出版 于锐芳; 苏同兵;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6
2 白菜繁种株花期主要异常症状的识别 优先出版 张德双; 徐念宁;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6/01
3 与紫色大白菜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基因 张德双; 张凤兰; 于拴仓; 余阳俊; 赵岫云;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分子植物育种 2015/11
4 大白菜感官品质评价及其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 龚振平;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苏同兵 河南农业科学 2015/11
5 无蜡质芥蓝突变型叶表面蜡质超微结构观察 优先出版 张德双; 孙雷; 张凤兰; 何洪巨; 于拴仓; 余阳俊; 赵岫云; 赵学志;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5/11
6 大白菜骨干自交系的苗期抗病性评价 优先出版 龚振平; 于拴仓; 苏同兵;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6
7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3号的选育 优先出版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汪维红; 苏同兵 中国蔬菜 2015/07
8 大白菜LBD基因参与愈伤组织发生及植株再生初探 李强; 苏同兵;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卢桂香; 朱月林 华北农学报 2015/03
9 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黄2号的选育 优先出版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5/06
10 大白菜新品种——北京桔红2号 余阳俊 农家顾问 2015/09
11 大白菜钙运输基因ECA和钙响应基因CAS在缺钙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程涣; 苏同兵;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卢桂香; 龚义勤; 柳李旺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4
12 黑色地膜对白菜类蔬菜落地种子和亲本种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优先出版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5/03
13 一个新的白菜苗期TuMV-C4抗性主效QTL定位及连锁分子标记开发 田希辉; 于拴仓; 苏同兵;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华北农学报 2014/06
14 大白菜品种鉴定的SSR核心引物筛选及其应用 优先出版 隋光磊; 于拴仓; 杨金雪; 汪维红; 苏同兵;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园艺学报 2014/10
15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芥蓝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德双; 张娜; 于拴仓; 张凤兰; 隋光磊; 余阳俊; 赵岫云;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华北农学报 2014/04
16 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的研究简报 优先出版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4/08
17 小株采种阳畦中白菜幼苗症状的识别 优先出版 张德双; 汪维红;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4/06
18 大白菜CMS96细胞质不育系和保持系的RNA编辑研究 张德双; 李振兴;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汪维红 华北农学报 2013/06
19 晚抽薹普通白菜(小白菜)新品种春油1号的选育 优先出版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于拴仓; 卢桂香; 汪维红 中国蔬菜 2013/24
20 抗病耐热普通白菜新品种京冠3号的选育 优先出版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于拴仓; 卢桂香; 汪维红 中国蔬菜 2013/22
21 小白菜(油菜)杂交种子生产的技术要求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3/17
22 我国8省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优先出版 丁云花; 简元才; 余阳俊; 汪维红; 耿丽华; 康俊根 中国蔬菜 2013/16
23 白菜类蔬菜杂交一代种子生产的新问题 张德双; 汪维红;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3/15
24 湖北省长阳县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抗源筛选 汪维红; 余阳俊; 丁云花; 张凤兰; 于拴仓; 张德双; 赵岫云;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3/12
25 晚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4号的选育 张凤兰; 张德双; 余阳俊;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3/12
26 大白菜与甘蓝寄生霜霉菌的致病性与rDNA-ITS序列分析 张胜菊;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分子植物育种 2013/03
27 苗用白菜新品种京研快菜4号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13/06
28 控制白菜叶片紫色的pur基因初步定位 刘瑾; 汪维红; 张德双; 于拴仓; 张凤兰; 赵岫云; 余阳俊; 徐家炳; 卢桂香 华北农学报 2013/01
29 橘红色花菜薹突变体的发现和研究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徐家炳;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3/04
30 苗用白菜新品种京研快菜2号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13/04
31 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70号的选育 张凤兰; 张德双; 余阳俊;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2/24
32 白菜类作物子叶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刘任源; 于拴仓; 魏佑营;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6
33 大白菜CMS96不育系和保持系电镜观察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赵岫云; 王永健; 方智远 华北农学报 2012/02
34 北京地区大白菜黄萎病的病原鉴定 韩瑞娟; 耿丽华; 汪维红; 于拴仓; 朱月林;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园艺学报 2012/03
35 利用SSR和InDel标记构建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 赵湘; 于拴仓; 薛林宝; 张凤兰; 赵凡;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西北农业学报 2011/12
36 预处理对晚抽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崔丽娟; 于拴仓; 薛林宝;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西北农业学报 2011/10
37 大白菜橘红色和紫色遗传分析 张德双; 汪维红; 张凤兰; 赵岫云; 余阳俊; 于拴仓; 徐家炳;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1/18
38 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黄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汪维红 中国蔬菜 2011/18
39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2号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汪维红 中国蔬菜 2011/16
40 与大白菜霜霉病抗性主效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发 优先出版 李慧;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赵湘 遗传 2011/11
41 大白菜BrAGL1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刘忠文; 于拴仓; 李秉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3
42 一种优化的大白菜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李振兴; 张德双; 司龙亭;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汪维红 华北农学报 2011/02
43 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德双; 张凤兰; 赵岫云; 余阳俊; 徐家炳; 于拴仓; 汪维红 中国蔬菜 2011/02
44 早熟青麻叶大白菜新品种京翠60号的选育 张凤兰; 张德双; 余阳俊;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1/02
45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娃菜” 余阳俊 农村百事通 2010/24
46 四川地震灾区蔬菜新品种推广项目经验 屈广琪; 余阳俊; 高延广; 梁明; 潘松意 蔬菜 2010/10
47 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3号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0/19
48 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3号的选育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0/18
49 早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黄心70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10/17
50 早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黄心70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10/16
51 大白菜霜霉菌诱导抑制性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析 唐永洽; 于拴仓; 朱月林;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05
52 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汪维红; 赵岫云; 于拴仓; 许明;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4
53 SSR作为锚定标记构建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 赵凡; 于拴仓; 石岭;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2
54 束腰、抗病小白菜新品种京冠1号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于拴仓; 卢贵香 中国蔬菜 2010/05
55 束腰、抗病小白菜新品种京冠1号的选育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于拴仓; 卢贵香 中国蔬菜 2010/04
56 秋播小型大白菜新品种京秋娃娃菜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10/01
57 大白菜中小孢子胚胎发生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汪维红; 于拴仓; 许明; 赵岫云;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12
58 秋播小型大白菜新品种京秋娃娃菜的选育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9/24
59 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京研快菜” 余阳俊 农村百事通 2009/21
60 白菜抽薹性状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 邹艳敏;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遗传 2009/07
61 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京研快菜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13
62 一种紫色大白菜细胞质不育系的分子鉴定 张德双; 陈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华北农学报 2009/03
63 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京研快菜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12
64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娃菜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07
65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娃菜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06
66 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白2号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05
67 芸薹属异源六倍体的叶片突变体的获得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04
68 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白2号的选育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9/04
69 中熟大白菜京秋75号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9/03
70 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75号的选育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徐家炳;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9/02
71 利用DH群体进行白菜株高和开展度的QTL定位分析 杨旭;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徐家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4
72 应用DH群体进行白菜叶片数和单株重的QTL定位与分析 杨旭;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徐家炳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6
73 紫色大白菜育种思路初探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长江蔬菜 2008/18
74 小白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及遗传特异性分析 王笑一;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华北农学报 2008/05
75 大白菜SSR锚定标记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于仁波; 于拴仓; 戚佳妮;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园艺学报 2008/10
76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新56号的选育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8/05
77 北京地区秋娃娃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蔬菜 2008/05
78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植株能力的遗传分析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孙日飞 华北农学报 2008/02
79 北京地区夏娃娃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蔬菜 2008/03
80 北京地区春娃娃菜优质栽培技术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徐家炳 蔬菜 2008/02
81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张德双; 张凤兰; 王永健;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方智远 华北农学报 2007/06
82 光周期与夜间补光光强对芸薹种抽薹开花的影响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华北农学报 2007/06
83 小白菜新品种京绿7号的选育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7/11
84 紫色大白菜育种材料的创造 张德双;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栓仓; 徐家炳 长江蔬菜 2007/11
85 大白菜线粒体DNA提取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APD分析 张德双; 王国臣; 张凤兰; 王永健; 方智远;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华北农学报 2007/04
86 白菜低温要求型晚抽薹性的相关序列克隆与分析 张伟峰; 于拴仓; 余阳俊; 张凤兰; 张德双; 赵岫云; 徐家炳 分子植物育种 2007/04
87 盐胁迫对大白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薛莉; 张凤兰; 于拴仓; 朱月林;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徐家炳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
88 中熟大白菜新品种京秋65号的选育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7/05
89 与大白菜橘红心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 王国臣;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园艺学报 2007/01
90 小白菜新品种京绿2号的选育 徐家炳; 赵岫云;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中国蔬菜 2007/01
91 早中熟桔红心大白菜新品种北京桔红2号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张凤兰; 孙继志; 赵岫云; 张德双 当代蔬菜 2006/12
92 中熟青麻叶大白菜新品种京翠70号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06/11
93 白菜新品种‘改良奶白’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园艺学报 2006/05
94 早中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改良67号的选育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张凤兰; 孙继志; 赵岫云; 张德双 当代蔬菜 2006/07
95 大白菜CMS96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特性研究 张德双; 张凤兰; 王永健; 方智远;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分子植物育种 2006/04
96 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宋顺华; 郑晓鹰; 徐家炳; 余阳俊 华北农学报 2006/03
97 小白菜种子休眠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辽宁农业科学 2006/03
98 北方地区夏季小白菜栽培技术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蔬菜 2006/06
99 早中熟大白菜北京桔红2号 余阳俊 西北园艺(蔬菜) 2006/02
100 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99的选育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张凤兰; 孙继志; 赵岫云; 张德双 中国蔬菜 2005/Z1
101 早中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改良67号的选育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张凤兰; 孙继志; 赵岫云; 张德双 中国蔬菜 2005/09
102 优质、丰产小白菜新品种——京冠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蔬菜 2005/09
103 大白菜及种内杂种小白菜×大白菜、芜菁×大白菜的晚抽薹遗传效应研究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华北农学报 2005/03
104 早中熟桔红心大白菜新品种‘北京桔红2号’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张凤兰; 孙继志; 赵岫云; 张德双 园艺学报 2005/02
105 娃娃菜优质栽培技术 余阳俊; 张凤兰; 徐家炳; 赵岫云; 张德双 中国蔬菜 2005/04
106 大白菜晚抽薹性快速评价方法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张振贤 中国蔬菜 2004/06
107 京春系列春大白菜新品种——京春白、京春绿、京春99、京春黄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蔬菜 2003/12
108 大白菜室内苗期耐抽薹鉴定方法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陈广; 张德双 中国蔬菜 2002/01
109 大白菜低温生长性鉴定初步研究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陈广; 张德双 华北农学报 2001/04
110 大白菜室内苗期低温生长性的鉴定方法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陈广; 张凤兰; 张德双 中国蔬菜 2001/05
111 大棚春大白菜播期和品种比较试验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中国蔬菜 2001/03
112 露地春大白菜播种期试验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蔬菜 2001/05
113 大白菜品种苗期抗干烧心(缺钙)鉴定 余阳俊; 耿欣; 赵岫云; 徐家炳; 陈广; 张德双 北京农业科学 2001/02
114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61号的选育 陈广; 徐家炳; 余阳俊; 孙继志 中国蔬菜 1999/03
115 春大白菜新品系“京春王”及其栽培技术 余阳俊; 陈广; 徐家炳 蔬菜 1998/02
116 聚乙二醇对白菜种子春化的影响 余阳俊; 陈广; 飞弹健一 华北农学报 1998/01
117 大白菜裂蕾性状的遗传 余阳俊; 陈广 北方园艺 1997/02
118 大白菜部分植物学性状的遗传 余阳俊; 陈广 北京农业科学 1996/05
119 大白菜晚抽薹性及其与开花叶片数的关系 余阳俊; 陈广; 刘琪 北京农业科学 1996/03
120 花期喷盐水结合蜜蜂授粉克服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试验 杨锐; 余阳俊; 徐家炳; 陈广; 张凤兰; 孙继志; 孙天水 华北农学报 1995/02
121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60号的选育 陈广; 徐家炳; 张凤兰; 孙继志; 余阳俊 中国蔬菜 1995/01
122 ABT生根粉在早熟大白菜母株留种中的应用 余阳俊; 陈广 北京农业科学 1994/05
123 早熟大白菜母株留种方法 余阳俊; 陈广 中国蔬菜 1994/05
124 极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50号 陈广; 余阳俊 蔬菜 1994/03
125 早熟大白菜留种新技术——母株残蔸留种法 余阳俊; 陈广 蔬菜 1993/04
126 早熟大白菜母株残蔸留种及其应用研究 余阳俊; 陈广 北方园艺 1993/06
127 大白菜球色的遗传 余阳俊; 陈广; 段建雄 北京农业科学 1993/05
128 黄瓜成熟胚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许勇; 余阳俊; 段渺香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3/01
129 黄瓜成熟胚离体培养中的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简报) 余阳俊; 朱其杰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2/01
130 野生黄花与黄花菜栽培品种染色体带型组型的研究 郑素秋; 余阳俊; 陈惠明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6/01
131 马铃薯简化培养基在黄花菜组培上的应用初探 陈惠明; 余阳俊; 刘晓江; 王培生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5/01
会议论文:
1 小白菜新品种京冠1号的选育 赵岫云; 徐家炳;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于拴仓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9-10-14
2 大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汪维红;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9-10-14
3 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汪维红; 赵岫云; 于拴仓; 许明; 张凤兰;余阳俊; 张德双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9-10-14
4 小白菜系列品种的选育进展 徐家炳; 赵岫云;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于拴仓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 中国会议 2008-11
5 大白菜桔红心or基因的定位研究 于拴仓; 于仁波; 戚佳妮;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10
6 白菜抽薹指数QTL定位的研究 杨旭; 余阳俊; 张凤兰; 邹志荣; 张德双; 赵岫云 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5-11
7 与大白菜桔红心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 王国臣;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5-11
8 大白菜室内苗期冬性鉴定方法研究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陈广; 张德双 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0-08
荣誉奖励:
1.“北京小杂56号等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99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白菜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及春夏秋播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获200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
3.“优质多抗耐贮运秋播大白菜品种京秋3号的选育和推广”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学术交流:
1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9-10-14
2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 中国会议 2008-11
3 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10
4 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5-11
白菜育种专家——余阳俊
余阳俊,男,湖南省浏阳市人,1965年11月出生,研究员。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兼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科技副县长,第六届、第七届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员。
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大白菜育种工作。主持春、夏大白菜育种工作,主要致力于早熟、耐热、晚抽薹、抗病大白菜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理论研究,特别是以选育春播晚抽薹品种及夏播耐热品种为工作重点。
从事过的主要研究项目2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农业部“大白菜测试指南”项目、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项目及中日JICA合作项目、中美合作项目等。其中1996~2000年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白菜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专题及子专题;1998~2002年主持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大白菜晚抽薹性的选育方法及其机理研究”;1998~2001年主持中美合作项目“耐热杂交大白菜新品种选育”;2005年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用DH群体进行大白菜晚抽薹性状分子标记研究”,以及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错季供应奥运春夏白菜、甜椒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等。
主持育成的春大白菜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韩国、日本品种比肩;主持育成的夏大白菜品种居国内先进水平。参与育成的春夏秋、早中晚熟白菜系列配套品种已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推广,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北京、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海南等省,占北京白菜栽培面积的80%以上,在全国的市场分额为12%左右。中心1998~2007年累计销售白菜种子150万斤,销售种子产值1亿元,推广面积450万亩,增产经济效益4.5亿元; 共获得各种奖励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新品种保护1项,育成大白菜审定品种23个。其中“北京小杂56号等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99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位;“一种桔红心白菜的选育方法”(1999年)、“与大白菜桔红心性状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及其获得方法”(2006年)获国家专利;“大白菜北京新三号”获得农业部新品种保护权;主持育成6个大白菜品种“京春王、京春白、京春99、京秋60、北京改良67号、北京桔红二号”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参编《中国大白菜育种学》、《大白菜栽培技术问答》等专著5部,在《ActaHorticulturae》、《园艺学报》、《华北农学报》、《中国蔬菜》等国内、外正式刊物及国际园艺学会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
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011-12-13
大白菜如何种出大科学:彩色白菜惹人爱
昔日被誉为“国菜”的大白菜,今天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一年四季吃、彩色大白菜……大白菜已经成长为高科技含量的富贵菜。请关注——大白菜如何种出大科学?
大白菜,老百姓饭桌上最不起眼,但却又最与众不同。今天的白菜从吃一季到四季吃,从传统的普通白菜到现在的彩色白菜,大白菜已经从乡间地头的大众菜,成为今天进得厅堂的富贵菜。普通而又“低调”的白菜又有哪些大科学?
从吃一季到四季吃
回忆这些年来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余阳俊颇为感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春、夏、秋大白菜的上市使北方地区大白菜由过去的冬季当家菜成为一年都可享用的常态消费菜。”
日前,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白菜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及春夏秋播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据了解,该课题组多年来选育出了春、夏、秋播,早、中、晚熟系列配套的大白菜品种并进行了产业化开发工作,目前北京老百姓吃的大白菜中,80%都是他们培育出来的。
虽然现在的白菜已经不复当年“国菜”的地位,但却依然在百姓餐桌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了解,现在,全国白菜播种面积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7%,北京白菜播种面积占全市蔬菜总播种面积的22%左右,仍居各种蔬菜作物之首。
余阳俊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白菜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以秋季生产、秋冬季消费为主,发展成一年四季皆有生产、周年供应;过去以追求大球型、高产耐贮藏品种为主,逐渐转变成大、中、小球均有需求,并发展了小型大白菜(娃娃菜)、苗用大白菜等多种产品形式。
“现在人们更加追求白菜的品质、口感。”余阳俊说,目前白菜家族中的桔红心白菜、娃娃菜、快菜等新品种,由于品质优良、价格优势明显,大部分销往宾馆、饭店和超市,销量逐年呈增长之势。
彩色白菜惹人爱
“彩色大白菜?听说过但没看见过,不知长什么样呢?”在北京的一家家乐福超市里,李大妈对眼前的彩色大白菜既陌生又好奇。
其实,这种新型彩色大白菜在外观上与普通白菜并无差别,但是剥开其外叶后,内层叶色却为金黄色和橙黄色,在太阳光下叶色稍变红。这种大白菜不仅外观漂亮,而且质地脆嫩、口感极佳,炒食、煮食颜色不变,腌渍色泽更加美观,适合生食或做凉拌菜。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品种,彩色大白菜已经出现在各大超市和火锅店、酒楼里。
据余阳俊介绍,这种呈橙黄色的大白菜品种叫“北京桔红心”和“北京桔红2号”,经过十余年的科技攻关,从1000多份大白菜材料中,成功选育出的彩色大白菜优良新品种。“除了鲜艳的色彩,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出传统大白菜。”余阳俊说,“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普通大白菜要高出约5倍,维生素C含量也要较普通大白菜高出约60%。”
余阳俊介绍,一颗北京桔红心大白菜重量一般3公斤左右,结球紧实,净菜率高,生育期为85天左右。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亩产可达6500公斤。“彩色白菜在北京颇受消费者欢迎,价格比一般品种的大白菜每公斤多卖1至2元。”
余阳俊还向记者展望了三年后推出紫色大白菜新品种的美好前景,到时,老百姓的餐桌上又将增添彩色大白菜新成员。紫色大白菜富含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消除活性氧的强抗氧化作用,具有抵抗肌肤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强力效果,紫色大白菜将成为蔬菜中的美容先锋。
育种专家大功臣
白菜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买白菜和吃白菜,但在育种专家眼里,他们关注的是能生产出优质白菜的种子。白菜的育种目标,就是要培育出不同季节、不同类型、适合不同地区栽培、符合不同消费习惯的品种,满足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的需求。
“过去北方的老百姓只有冬天能吃到白菜,其他季节根本看不到白菜,而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白菜了,这就是育种家的贡献。我们培育出了春天能种的品种、夏天能种的品种,还有秋天能种的品种。我们育种工作者,既要考虑到种植者的利益,要育出满足生产需要的抗病、丰产品种,还要替消费者着想,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好看又好吃。”余阳俊说。
余阳俊说,他们做的工作就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的原理,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白菜新品种,这些白菜新品种不仅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超亲优势”,所以“父亲”和“母亲”的搭配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要靠学问、靠经验,有时还要靠点运气。单是“双亲”的选育就需要长达8年的时间,因为只有选育出高纯度优秀的“双亲”,才能“孕育”出优秀整齐一致的后代。
据了解,蔬菜研究中心通过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相继培育出50余个大白菜新品种,解决了白菜周年栽培、周年供应的问题。白菜品种年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年创社会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在大、小白菜育种领域紧跟国际前沿,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
多年来,他们十分重视大白菜的种质创新工作,利用不同来源、不同生态型、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材料通过多材料复合杂交,并进行连续自交分离的办法,创造了系列优良自交系,为大白菜种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申明 姜宝泉)
来源:《科技日报》 2010年05月04日
信心赋予我力量
——访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余阳俊
余阳俊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春播晚抽薹、夏播耐热、秋播抗病早熟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在国内外正式刊物发表论文35篇。1997年,余阳俊参与研究的“北京小杂56号等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他主持的“一种桔红心白菜的选育方法”课题获国家专利。余阳俊参与育成的春、夏、秋播,早、中、晚熟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大中城市,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年销售种子20余万斤,年销售额1500万元,年推广面积80万亩,年新增产值1.2亿元。曾几何时,大白菜成为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居民冬季餐桌上的“主打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菜篮子”里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大白菜作为“当家菜”的光环已经散尽。但是,科研人员对大白菜的研究却一刻也未曾停止。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育种研究室副研究员余阳俊就是这样一位痴心大白菜育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余阳俊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取得了蔬菜专业硕士学位。从此,余阳俊就与大白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
来源:《科技潮》2003年第10期
余阳俊:娃娃菜到底是什么菜?
【摘要】 娃娃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喜欢。那么,人们眼中的娃娃菜,究竟是什么菜?
余阳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
“娃娃菜,不就是没有长大的大白菜吗?”“娃娃菜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蔬菜。”“娃娃菜,是大白菜的一种,一些人用白菜芯冒充的,那不是娃娃菜。”种种说法,莫衷一是。
娃娃菜究竟是不是大白菜?娃娃菜又是不是“菜娃娃”?娃娃菜有没有真假之分?日前,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娃娃菜研究的专家,帮助人们解答这些疑惑。
娃娃菜是大白菜,没有真假之分
“事实上,多年来,大家对娃娃菜的认识并不准确,存在误区。”长期从事娃娃菜研究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余阳俊这样解释,“娃娃菜是一种小株型的具有特殊食用价值的大白菜。它实际上是一个产品概念,是由消费需求推动的专用品种类型。”
据介绍,国外并没有“娃娃菜”这一概念,“娃娃菜”这一名词属于“中国制造”。上世纪90年代末,国人开始钟情于一种从国外引进易长侧芽的大白菜品种,通过去顶促侧芽生长,取侧芽(娃娃)供食用,由于这种大白菜娃娃迷你可爱、口感脆甜,故而被亲切地称为“娃娃菜”。
“正是先有了‘娃娃菜’这个概念,有了市场需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我们科研和推广人员不再用大白菜侧芽生产娃娃菜,而是特地将一些外形美观、小株型、可密植、耐运输、耐贮藏的大白菜品种选为娃娃菜的专用品种,从而保证娃娃菜产品整齐一致,实现了产业化。”余阳俊告诉记者,由于娃娃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界之前没有具体的定论,“可以说,市场上销售的娃娃菜产品是由特定娃娃菜品种剥除外叶和部分球叶之后的白菜芯加工而成,有品质优劣之分,无真假之说,但不是所有的白菜芯都可以加工成好的娃娃菜。”因此,单纯地认为“剥了菜叶只剩下菜芯的大白菜不是娃娃菜”,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据了解,较理想的娃娃菜产品标准为叶球直径8~10公分,叶球高18~22公分,上下等粗,心叶嫩黄。目前,在我国,娃娃菜主产区主要位于云南、甘肃、河北张家口坝上等高海拔高原、高山冷凉地区。
消费者的营养菜,也是农民们的致富菜
如今,不管是在菜市场还是超市,躺在塑料袋里经过包装的娃娃菜在一溜大白菜堆里倍显金贵。相较于普通大白菜,娃娃菜的价格也能高出三四倍,而且,消费者络绎不绝。
同属大白菜,娃娃菜身价居高不下,有何原因?
“娃娃菜卖高价,不无道理。”余阳俊道出其中奥秘,“与一般大白菜相比,由于娃娃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都在45~50天,因此病虫害也较普通大白菜少,在生长过程中施用的农药量自然也少,更加绿色、安全;另外,娃娃菜的纤维含量较少,营养物质含量更加丰富,因此口感也就更好。卖高价,自然不在话下。”
而长期以来,作为与中国毗邻的白菜生产大国——日本和韩国在白菜的食用上与我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韩国的大白菜主要用来做泡菜,日本也以冷菜为主,而中国人更喜欢将白菜用作煲汤的食材,娃娃菜的香甜无疑迎合了国人的口味。
“你看,在一些高档酒店,菜单上很少见普通大白菜做成的佳肴,而娃娃菜可以。”余阳俊说,娃娃菜除了走上酒楼餐桌,近几年更是人们逢年过节礼品菜的首选品种。
小小的娃娃菜不仅是消费者的营养菜,更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致富菜。
据介绍,与普通大白菜相比,娃娃菜适宜密植,一亩地能种娃娃菜1.2万株左右,50天左右就能采收,按照平均每株0.5元的地头收购价计算,农民每亩地一茬能挣5000元左右,高海拔冷凉地区一年可以生产两茬,每亩产值超万元。与大白菜相比,效益相当可观。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张北县的娃娃菜种植户又赶上了好价格,每株收购价高达0.96元,单茬亩收入就高达1万元,一户种植10多亩,收入10多万元。
“娃娃菜效益那么高,那么能不能大规模种植大面积推广呢?”记者问。
“娃娃菜虽然效益高,但是种多少种什么品种,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能盲目种植,不然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农民的利益。”余阳俊补充说,事实上,由于受气候条件、加工保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市场供需平衡和娃娃菜的品质,目前国内的娃娃菜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并不大,约15~20万亩,主要是基地化生产。“只有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种植,娃娃菜才能卖出好价钱。”
娃娃菜研究不断发展,国产品种系列化
尽管娃娃菜的概念起源于中国,产地和消费市场均在中国,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却是韩国、日本的品种。“相较于娃娃菜这个概念,我们的科研脚步比国外慢了很多,但是近年来一直在不断追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余阳俊说。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都是耐抽薹的春娃娃菜品种,适宜于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韩国和日本耐抽薹的春大白菜育种研究起步早,成绩斐然,同时为小株型春大白菜(娃娃菜)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有着深厚白菜研究功底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专家们最早在国内开始做春大白菜的育种研究,2004年开始主攻娃娃菜的育种研究,推出了国内最早的娃娃菜品种——“京春娃2号”,2008年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弥补了娃娃菜国产品种的空白。
与国外的品种相比,“京春娃2号”具有4个特点:小型化,更适合密植;形状呈现合抱状;抗病性强;耐抽薹性强。如今,“京春娃2号”已经成为了国内娃娃菜的主流品种,占据了国内娃娃菜2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新品种“京春娃4号”,也已经进入区域试验阶段。
“现在市场上对娃娃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对娃娃菜的育种研究。”据余阳俊介绍,之前推出的“京春娃2号”在形状上呈现合抱状,而正在区试的“京春娃4号”则在形状上呈现叠抱的状态,弥补市场的需要。
余阳俊说:“娃娃菜的产业前景广阔,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快娃娃菜的品种选育工作,使国内娃娃菜的品种更加系列化。同时我们也要让娃娃菜的形状更美观,颜色更鲜艳,如芯叶鲜黄色或金黄色,风味更佳,并推出一些特色品种,如把菜心做成橘红色或紫色,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目前,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已经着手培育夏、秋娃娃菜品种,以满足娃娃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扩大娃娃菜的推广种植面积,不断丰富百姓餐桌,让更多的人受益。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10-31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