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祥,男,生于1966年2月,教授,博士,森林生态学科点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林学院生态所副所长,担任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学校优秀“青年学术骨干”。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 年7月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
2001 年12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2003年担任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及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秦岭森林生态站”副站长。
2004-2007 年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林学院生态所副所长。
学术兼职:
1、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中国消防协会森林消防协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
3、陕西省种苗协会副理事。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讲课程:
承担本科生: “森林经营”、 “森林火灾与管理”、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环境保护学”等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实习任务。
承担硕士研究生:“应用生态学”、“高级森林生态学”、“生态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培养研究生情况:
指导32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累计指导40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4名。
教学成果:
1、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森林火灾与管理》,2005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副主编教材《GIS与GPS导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08。
3、“林学专业骨干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植物群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森林健康经营等方向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饲料灌木型滨藜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引进”项目(2003-Z99) ,“948”国际引进,农业部,2003-2006。
2.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延安试验点研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专题,中国林科院,2002-2005。
3.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近自然重构技术体系引进,“948”国际引进,国家林业局(2005-4-20) 主持,2005-2008。
4. 日元贷款—陕西省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监测专项,陕西省林业厅,2003-2012。
5. 退耕还林(草)工程效应评价及林草植被自我维持机制研究,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2005-2008。
6. 陕西秦岭火地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机理的定位研究,林业部重点项目。
7. 陕北黄土丘陵区节水树种选择研究”(2001—SM-0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9. 西北地区农林生态体系建设研究,科技部重点项目。
10. 陕西秦岭火地塘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及动态规律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
11.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牧及调整农业结构战略研究,科技部重点项目。
12. 秦岭山地植物生态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科技基础性专项。
13. 秦岭山地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与经营技术研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0804022B,主持。
14. 陕西宁夏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位观测与评估技术,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4005/wb06,主持。
15. 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碳汇计量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06BAD03A0702,主持 。
16. 秦岭水源林健康经营技术,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题。
1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与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理,国家自然基金(合作项目)30671721,主持 。
18. 秦岭中山带松栎混交林健康及维护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19. 秦巴山区生态群落与生物种质资源调查—秦岭山地植物生态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研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800 主持 。
科研成果: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副主编撰写研究成果专著2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梁希林业科学三等奖一项。
1、第二负责人完成的科技部重点项目“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牧及调整农业结构战略研究” (K2000-05-07)。
2、第二负责人完成的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2002- N-04),于2007.1月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第二负责人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可行性基础研究”(30170539)于2004.12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参加完成的林业部重点项目“陕西秦岭火地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机理的定位研究”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验收委员会认定为成果,2003年获陕西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5、参加完成的“陕西省经济林木菌根研究”成果,获200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主要成果摘要:
1.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
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状况、植被特征及分布规律,当地人口数量、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综合影响下植被的变化过程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目前退耕还林还草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是根据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土壤、水分、生物等因素及其组合特征,对该区的植被进行了区划,把复杂多样的西北地区的植被分为5个植被区域,13个植被地带,25个植被区,58个植被小区。并对58个植被小区的植被类型、结构和植被分布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比较系统的背景资料;其次是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功能区、功能单元的概念,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归纳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植被建设的16种模式,对各种模式适合的地域、植被恢复采取的方法及重建植被应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等进行了论述,以期指导和促进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草)进程;第三是根据西北地区在退耕还林(草)中对粮食、生活能源、农民收入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构建了不同水平因素下退耕还林(草)还草的技术、粮食、能源和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得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还草需求的国家粮食补助及其农村能源建设的量化结论。
2.秦岭中山地带主要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及稳定性机理
(1)根据秦岭林区现存次生桦木林多呈块状分布的实际,用相异性系数等级聚类法研究了桦木群落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结构、更新特点及其稳定性。
(2)依据数量分类、群落排序方法,对秦岭林区次生锐齿栎林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分析了该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更新动态。
(3)在秦岭林区,巴山冷杉是寒温性针叶林群落的主要类型。针对由于采伐干扰,群落处于消退状态,原始林日趋减少的问题,对巴山冷杉群落演替动态、稳定性及恢复途径进行了研究。
(4)主伐后天然更新的主要次生林—华山松群落的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华山松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更新动态。
发明专利:
1 气动背负式减震高枝锯 秦晓伟;冯永忠;戴飞;王得祥;杨改河;任广鑫;李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 2012-01-18
出版专著:
1. 副主编教材《GIS与GPS导论》,王得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2. 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森林火灾与管理》,王得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3. 专著《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杨改河,张小燕,王得祥,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4. 副主编《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研究》,杨改河,王得祥 , 科学出版社版,2008年3月。
5. 参编《中国旱区农业》,王得祥,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年7月。
发表文章:
2016
1 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王涛; 王得祥; 郭廷栋; 张岗岗; 赵世雄; 牛怀诚; 卢舜瑜; 林虎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3
2 浅谈吊桶灭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雷潇; 王得祥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04
3 油松释放萜烯类挥发性成分研究 吕迪; 王得祥; 谢小洋; 张岗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1
2015
4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稳定性分析 王宇超; 李为民; 张燕; 黎斌; 周亚福; 卢元; 王得祥 西北植物学报 2015/12
5 小陇山林区党川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 优先出版 欧阳君祥; 张岗岗; 王得祥; 刘文桢; 郭小龙 林业资源管理 2015/05
6 干旱胁迫对四种野生地被植物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顾文毅; 王得祥; 刘小利 北方园艺 2015/18
7 西宁市22种城市森林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宋彬; 张义; 王得祥; 刘红茹; 徐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5
8 延安市城郊侧柏纯林及混交林的近自然度评价 郭廷栋; 王得祥; 王涛; 胡有宁; 张新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9
9 小陇山百花林场次生松栎混交林群落及优势种群空间结构特征 张岗岗; 王得祥; 张丛珊; 张宋智; 刘文桢; 欧阳君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8
10 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研究 张岗岗; 王得祥; 张明霞; 刘文桢; 郭小龙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8
11 小陇山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 张岗岗; 王得祥; 柴宗政; 张丛珊; 刘文桢; 张宋智 林业科学研究 2015/04
12 延安市城郊侧柏纯林及混交林的近自然度评价 优先出版 郭廷栋; 王得祥; 王涛; 胡有宁; 张新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9
13 小陇山百花林场次生松栋混交林群落及优势种群空间结构特征 优先出版 张岗岗; 王得祥; 张丛珊; 张宋智; 刘文祯; 欧阳君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4 13种园林树种叶片解剖结构与其二氧化硫吸收能力的关系 宋彬; 王得祥; 张义; 刘红茹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6
15 秦岭松栎混交林群落的稳定性 张明霞; 王得祥; 彭舜磊; 黄雅昆; 张岗岗 生态学报 2015/08
16 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短柄枹栎种群的数量特征 黄雅昆; 王得祥; 张洪武; 郭廷栋; 胡有宁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3
17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张明霞; 王得祥; 康冰; 张岗岗; 刘璞; 杜焰玲; 于飞 林业科学 2015/01
18 秦岭西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朱红燕; 王得祥; 柴宗政; 沈亚洲; 郭小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1
19 小陇山林区天然林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研究 张丛珊; 王得祥; 刘文桢; 柴宗政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1
2014
21 火地塘林区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结构参数研究 张岗岗; 王得祥; 刘文桢; 张丛珊; 吕迪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6
22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 张岗岗; 王得祥; 柴宗政; 朱红燕; 张丛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9
23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西宁市11种城市森林植物抗旱性评价 张义; 王得祥; 宋彬; 吕迪; 王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8
24 西宁市11种城市森林植物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评价 优先出版 张义; 王得祥; 宋彬; 吕迪; 王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8
25 环境因子对秦岭3种典型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 优先出版 张子良; 于飞;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8
26 延安15种园林树种叶片硫含量特征分析 优先出版 宋彬; 王得祥; 张义; 胡有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27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性研究 王鸿耀; 王得祥 陕西林业科技 2014/02
28 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高山植被物种组成和丰富度的影响 优先出版 任学敏; 杨改河; 朱雅; 王小立; 王得祥 生态学报 2014/23
29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演替动态 柴宗政; 王得祥; 郝亚中; 张丽楠; 朱红燕; 张丛珊 林业科学 2014/02
30 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陈莉莉; 王得祥; 于飞; 王兆杰; 黄雅昆; 张洪武 土壤通报 2014/01
31 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动态分析 张洪武; 于飞; 王得祥; 张子良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1
32 太白山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 郭垚鑫; 胡有宁; 李刚; 王得祥; 杨吉健; 杨改河 林业科学 2014/01
2013
33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袁一超; 王得祥; 刘小林; 蔺岩雄; 郑子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6
34 秦岭南坡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群落不同层次多样性特征及环境解释 吴昊; 张明霞; 王得祥 西北植物学报 2013/10
35 延安城郊刺槐林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 熊樱; 唐德瑞; 王得祥; 崔宏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5
36 林分密度对土壤水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莉莉; 王得祥; 于飞; 王兆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8
37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优先出版 陈莉莉; 王得祥; 张宋智; 王兆杰; 吕婧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
38 蒙古栎种子相对丰富度对小兴安岭5种木本植物种子扩散的影响 于飞; 史晓晓; 易现峰; 王得祥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6
39 不同生态条件下松栎混交林3种优势乔木种群的更新规律 于飞; 王得祥; 史晓晓; 魏丽婧; 黄雅昆; 张洪武 西北植物学报 2013/05
40 红枣矮化超高密度栽培技术的研究 宋平; 王得祥 农业与技术 2013/04
41 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更新特征 于飞; 王得祥; 史晓晓; 陈莉莉; 黄青平; 宋彬 西北植物学报 2013/03
42 锐齿栎林健康标准初探 保积存; 王得祥; 欧阳旭; 杨青英; 陈飞; 谭小兰; 张兴友 四川林勘设计 2013/01
43 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健康状况评价与重要影响指标分析 郭秋菊; 王得祥; 保积存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1
44 陕西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适经营密度研究 张丽楠; 王得祥; 郝亚中; 柴宗政; 张洋; 吴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1
45 陕西商洛油松飞播林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黄青平; 王得祥; 刘华; 张丽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1
46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海拔格局研究 王宇超; 王得祥 西北植物学报 2013/01
47 延安5种木犀科园林植物叶片结构及抗旱性研究 优先出版 刘红茹; 冯永忠; 王得祥; 崔宏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2012
48 黄土丘陵区梨枣人工林细根分布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魏国良; 王得祥; 汪有科; 蔺雨阳; 杨涛 北方园艺 2012/23
49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优先出版 宋平; 王得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50 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研究 优先出版 柴宗政; 王得祥; 张丽楠; 张洋; 黄青平; 吴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51 延安城区10种阔叶园林植物叶片结构及其抗旱性评价 刘红茹; 冯永忠; 王得祥; 崔宏安 西北植物学报 2012/10
52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分布规律研究 优先出版 张丽楠; 王得祥; 柴宗政; 郝亚中; 黄青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0
53 外来树种华北落叶松引种对秦岭森林群落的影响 彭舜磊; 王得祥; 柴宗政 生态学杂志 2012/09
54 环境因子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优先出版 吴昊; 王得祥; 黄青平; 张义; 宋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9
55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柴宗政; 王得祥; 张丽楠; 张洋; 黄青平; 吴昊 生态学杂志 2012/08
56 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吴昊; 王得祥; 胡有宁; 黄青平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8
57 秦岭中段典型群落多样性分析 方凯; 王得祥; 保积存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4
58 小陇山人工油松林径级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康迪; 郭垚鑫; 杜焰玲; 王得祥; 杨改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4
59 陕西黑河上游主要天然林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王宇超; 王得祥; 胡有宁; 柴宗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60 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物种组成及主要种群生态位 胡有宁; 王得祥; 黄青平; 何帆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6
61 商洛地区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张洋; 刘华; 王得祥; 王宇超; 吴昊; 张丽楠; 黄青平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3
62 盐胁迫对木本滨藜叶绿素合成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王宇超; 王得祥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0
63 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蔺岩雄; 王得祥; 刘小林; 杨海裕;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3
64 秦岭山地锐齿栎次生林幼苗更新特征 康冰; 王得祥; 李刚; 高妍夏; 张莹; 杜焰玲 生态学报 2012/09
65 秦岭火地塘种子植物区系及其与毗邻地区的关系分析 张巧明; 王得祥; 龚明贵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3
66 秦岭天然次生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 陈书军; 陈存根; 邹伯才; 张硕新; 王得祥; 侯琳 生态学报 2012/04
67 商洛山区人工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吴昊; 刘华; 张洋; 王得祥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2
68 秦岭南坡油松和锐齿栎群落凋落叶碳释放及其与分解的关系 何帆; 王得祥; 张宋智; 彭舜磊; 沈亚洲; 杜彦昌; 张江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01
69 环境因子对巴山冷杉-糙皮桦混交林物种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任学敏; 杨改河; 王得祥; 秦晓威;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生态学报 2012/02
70 局域与区域生态过程对太白山牛皮桦林林隙内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贺书珍; 王得祥; 杨改河; 李刚; 秦晓威; 杨俊杰; 权悠; 王琛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1
71 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更新的影响 任学敏; 杨改河; 秦晓威; 王得祥;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林业科学 2012/01
2011
72 秦岭山地典型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 康冰; 刘世荣; 王得祥; 张莹; 刘红茹; 杜焰玲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73 秦岭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优先出版 王志彬; 王得祥;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
74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林优势种群生态位 孔令童; 任广鑫; 王得祥; 郭垚鑫; 胡有宁; 谭胡燕; 杨改河 西北农业学报 2011/10
75 小陇山红桦次生林物种组成与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郭垚鑫; 康冰; 李刚; 王得祥; 杨改河; 王大伟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0
76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张巧明; 王得祥; 龚明贵; 张丽楠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5
77 辛家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研究 刘瑞英; 谭胡燕; 杨改河; 任学敏; 王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5
78 基于灰色关联的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天然更新研究 保积存; 王得祥; 陈飞; 方凯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5
79 紫柏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郭垚鑫; 胡有宁; 孔令童; 王得祥; 杨改河 生态学杂志 2011/08
80 辛家山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振学; 任广鑫; 康冰; 王得祥; 秦晓威; 任学敏; 孔令童; 王志彬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4
81 嘉陵江源头几种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 谭胡燕; 刘瑞英; 杨改河; 任学敏; 王得祥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7
82 秦岭山地油松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康冰; 王得祥; 崔宏安; 迪玮峙; 杜焰玲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83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宋先先; 王得祥; 赵鹏祥; 张巧明; 赵双喜; 白宇; 任学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4
84 太白山几类植物群落灌木及草本层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 任学敏; 杨改河; 王得祥; 秦晓威;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西北植物学报 2011/05
85 秦岭酉水河天然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 刘金虎; 王得祥; 王宇超; 胡有宁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3
86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锐齿栎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研究 刘振学; 任广鑫; 王得祥; 孔令童; 王志彬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2
87 秦岭中段华山松林健康评价研究 方凯; 王得祥; 保积存 陕西林业科技 2011/02
88 秦岭火地塘林区四种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 何帆; 王得祥; 雷瑞德 生态学杂志 2011/03
89 陕西周至典型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 胡有宁; 王得祥; 郭垚鑫; 孔令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90 小陇山林区主要森林群落凋落物及死木质残体储量 何帆; 王得祥; 张宋智; 刘文桢; 沈亚洲; 胡有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1
91 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研究 吴普侠; 王得祥; 张明霞 陕西林业科技 2011/01
92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彭舜磊; 王得祥 林业科学 2011/01
2010
93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研究 代海春; 王得祥; 崔宏安; 孔令童; 郭垚鑫; 杨改河 西北农业学报 2010/12
94 小陇山林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吕婧娴; 王得祥;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95 林隙对太白山牛皮桦-巴山冷杉混交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秦晓威; 李刚; 王得祥; 杨改河; 任学敏; 赵双喜; 白宇; 刘振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96 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梯度格局分析 赵双喜; 王得祥; 边丹丹; 白宇; 秦晓威; 任学敏; 杨改河 西北植物学报 2010/07
97 秦岭南坡不同海拔林分凋落叶分解特征 何帆; 王得祥; 雷瑞德; 王静; 王宇超; 刘金虎 西北植物学报 2010/05
98 干旱胁迫对木本滨藜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宇超; 王得祥; 彭少兵; 何帆 林业科学 2010/01
99 梨枣人工林有效吸收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 魏国良; 汪有科; 王得祥; 蔺雨阳; 杨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2009
100 气候因子对油松林蒸发散的影响 余鸽; 龙凤来; 王得祥; 许海燕; 刘宇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101 宁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研究 孙颖; 王得祥; 张浩; 李志刚; 魏耀锋; 胡天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91-97
102 秦岭中段天然油松林生态种对和功能群划分 蔺雨阳; 王得祥; 雷瑞德; 雍小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37(11)46-51
103 秦岭火地塘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彭舜磊; 王得祥 西北植物学报 2009(12)
104 青海东部干旱区甘蒙锦鸡儿效益评价 徐尚辉; 王得祥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5
105 互助中位山旱地甘蒙锦鸡生长调查 徐尚辉; 王得祥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3
106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杨涛; 王得祥; 周金星; 王强; 蔺雨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24(5)10-15
107 秦岭西段天然油松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 蔺雨阳; 王得祥; 雷瑞德; 雍小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09,16(4)180-185
108 秦岭火地塘林区4种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动态研究 何帆; 王得祥; 雷瑞德; 侯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6)181-186
109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数量分类研究 王得祥; 蔺雨阳; 雷瑞德; 杨涛; 王强; 雍小华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29 (5) :0867 - 0873
110 秦岭火地塘林区天然油松林碳素空间分布规律 马明; 王得祥; 刘玉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1(3):114-118
111 榆林生态型红枣科技产业工程顶层设计 鲁向平; 吴普特; 汪有科; 王得祥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2
11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三种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动态及蒸散耗水规律研究 朱德兰; 杨涛; 王得祥; 蔺雨阳; 钱红格; 周金星 水土保持研究 2009,16(1) :8 – 12
113 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葡萄膜下滴灌应用试验研究 谢扬; 刘建勇; 王得祥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1
114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群落乔木层的碳密度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尚廉斌; 赵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37(1)
115 近40年来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压力动态分析 冯永忠; 杨改河; 王得祥; 胡良温 生态学报 2009/01
2008
116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动态变化 杨涛; 王得祥; 刘雅娟; 魏国良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6
117 秦岭天然华山松林碳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动态变化 马明; 王得祥; 刘玉民 林业资源管理 2008,5:75-78
118 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魏国良; 王得祥; 赵留柱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23(5): 209-212
119 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特征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赵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8):156-159
120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的影响 张笑培; 杨改河; 胡江波; 王得祥 自然资源学报 2008/04
121 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 何帆; 王得祥; 雷瑞德; 王宇超; 余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23(4):30-33
122 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间草本层碳密度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尚廉斌; 赵辉 草地学报 2008, 16(3): 262~266
123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张笑培; 杨改河; 王得祥; 冯永忠;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5):149-154
124 火地塘林区铁杉生长规律研究 彭舜磊;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4):83-88
125 我国人工林现状与近自然经营途径探讨 彭舜磊; 王得祥; 赵辉; 杨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23(2): 184~188
126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小气候生态效应研究 徐丽萍; 杨改河; 姜艳; 王得祥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 1):163-167
127 退耕还林(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经济生活影响的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刘志超; 杨改河; 杜英; 冯永忠; 王得祥 水土保持研究 2008,15(1) :169-175
128 近600年江河源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分析 杨改河 王得祥 胡良温 李亦冰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2008年 第08期
2007
129 江河源区草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盛海彦; 杨改河; 王得祥; 冯永忠;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7
130 盐胁迫对木本滨藜植物细胞膜透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宇超; 王得祥; 彭少兵; 何帆; 余鸽; 王小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25(4):223-229
131 组培快繁四翅滨藜影响因素的研究 彭少兵; 王得祥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3):377-381
132 黄河源区玛多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分析 师江澜; 史纪安;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133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辐射平衡特征研究 余鸽; 王得祥; 陈书军; 雷瑞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22(3): 26-29.
134 用正交设计优化四翅滨藜的育苗方法 彭少兵; 王得祥; 彭舜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22(2):85-87
135 江河源区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 李轶冰; 易华; 杨改河; 王得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02
136 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林土壤养分研究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康博文; 刘建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2006
137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史纪安; 刘玉华; 师江澜;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0
138 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地位初探 李轶冰;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
139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苏子友 土壤通报 2006,37(3): 589~594
140 黄龙山林区封育天然油松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康博文; 陈书军 西北植物学报 2006/03
141 江河源区四十多年来干湿变化分析 李轶冰;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2005
142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任广鑫; 冯永忠;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
143 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种群动态研究 侯琳; 雷瑞德; 刘建军; 王得祥; 康博文 生态学杂志 2005/11
144 不同地面覆盖对花椒冠层光能分布的影响 刘淑明; 孙丙寅; 王得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23(6):124~127
145 学校教育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王得祥 甘肃农业 2005/10
146 延安城郊防护林外貌结构及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康博文; 侯琳; 刘建军; 王得祥; 韩黎明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05
147 农村户用新型沼气池成品标准化研制与产业化开发 杨改河 邱凌 任广鑫 冯永忠 席新明 杨世琦 钟世丰 李轶冰 杨鹏 王惠生 王兰英 温晓霞 王得祥 张小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第12期
148 延安市城市森林树种草种调查及其评价 康博文; 侯琳; 王得祥; 李俊玲; 殷振江 水土保持研究 2005/04
149 非监督数字化分类与GIS在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毛晓利; 赵鹏祥; 王得祥; 李卫忠; 刘淑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03
150 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以延安市为例 康博文; 侯琳; 刘建军; 王得祥; 夏文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6
151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 康博文; 王得祥; 刘建军; 李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02
152 几种主要绿化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的研究 康博文; 侯琳; 王得祥; 刘建军; 韩黎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01
153 秦岭太白山北坡五种林分凋落叶分解状况初步研究 尚廉斌; 王得祥; 樊璐; 刘建军; 曹支敏; 陈增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6
2004
154 城市不同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 宋西德; 王得祥; 刘粉莲; 张永 生态经济 2004/12
155 干旱胁迫下雪松土壤水分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刘淑明; 王得祥; 孙长忠 西北植物学报 2004/11
156 主要城市绿化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研究 王得祥; 康博文; 刘建军; 韩黎明; 崔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04
157 森林掩映下的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城市森林 刘建军; 王得祥; 侯琳; 康博文 中国城市林业 2004/05
158 陕北黄土丘陵区主要成林树种耗水量研究 王得祥; 康博文; 姜海龙; 赵生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19(3):1~4
159 黄龙山林区油松林封育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侯琳; 雷瑞德; 康博文; 王得祥 西北植物学报 2004/07
160 江河源区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任广鑫;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161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人为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王得祥; 任广鑫; 杨改河; 冯永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162 江河源区水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胥鹏海; 冯永忠;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163 秦岭山地华山松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王得祥; 刘建军; 李登武; 雷瑞德; 兰国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3):1~5
164 火地塘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吴钦孝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01
165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冯永忠; 朱芬萌; 王得祥;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66 江河源区植被分区 温秀卿; 杨改河; 王得祥;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67 江河源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问题 任广鑫; 王得祥; 杨改河; 冯永忠; 温秀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68 黄河源区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樊萍; 王得祥; 祁如英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169 延安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康博文; 刘建军; 王得祥; 侯琳 中国城市林业 2004/01
170 有关江河源区的科学问题 杨改河; 王得祥; 李轶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171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 王得祥; 李轶冰;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
172 江河源区地域界定研究 冯永忠; 杨改河; 杨世琦;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173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及调整农业结构战略研究 杨改河 王得祥 温晓霞 张小燕 杨世琦 朱芬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第12期
2003
174 陕西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 康博文; 刘建军; 王得祥; 侯琳 陕西林业科技 2003/04
175 人工裸露地面的植被建设初步研究 权东计; 刘建军; 王得祥 水土保持通报 2003/06
176 秦岭华山松群落能量环境及光能利用率研究 王得祥; 刘淑明; 雷瑞德; 丁建超; 尤其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18(4):5~9
177 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光合、蒸腾特性 王翼龙; 张硕新; 雷瑞德; 王得祥; 张红星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04
178 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土壤碳循环的动态模拟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及川武久; 王翼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
179 基于RS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以延安市及环城地区为例 赵鹏祥; 刘建军; 王得祥;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02
180 浅析我国的森林防火教育 王得祥 森林防火 2003,(1)13~14
181 秦岭天然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与CO2释放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吴钦孝 林业科学 2003,39(2):8~13
182 西北地区林草植被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王得祥; 杨改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01
183 3S"技术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方法构想 赵鹏祥; 刘广全; 王得祥; 李卫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01
2002
184 美国黄松、奥地利黑松和油松光合、蒸腾及生长特性分析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崔宏安; 王翼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03
185 四种城区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王得祥; 刘建军; 王翼龙;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17(3):5~7
186 延安市张梁试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多样性变化 刘建军; 崔宏安; 王得祥; 夏文辉;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03
187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对策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韩黎明;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03
188 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与能态变化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吴钦孝 林业科学 2002/04
189 秦岭天然油松、锐齿栎林根系-土壤互动效应研究 刘建军; 雷瑞德; 吴钦孝; 王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01
190 西北沙产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朱德兰; 王得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04
191 秦岭火地塘林区4种林分地被物林火蔓延特性研究 王得祥; 朱德兰; 徐钊; 江文波; 王晓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16(1):44~47
192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及其植被恢复途径研究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第01期
193 不同土壤中滴灌水分分布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朱德兰; 汪志农; 王得祥; 朱首军; 俞发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194 渭北地区苹果高产灌溉制度研究 朱德兰; 王得祥; 朱首军; 贾锐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01
195 建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发展高产优质果园 朱德兰; 王得祥; 贾锐鱼 水土保持研究 2000/01
196 渭北地区旱地果园渗池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朱德兰; 朱首军; 王得祥; 余发军 水土保持研究 2000/01
197 美国黄松与秦岭主要松属种叶燃烧性比较 张景群; 王得祥; 张海花 陕西林业科技 1999/04
198 Maptitude-GIS在造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赵鹏祥; 王得祥; 李秀信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04
199 可燃性气体逸出指标应用于树种燃烧性评价的研究 王得祥; 张景群; 吴宽让; 周新华; 何旺庄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03
200 40种乔木8种灌木燃烧性的R-Ⅲ方程计算与分类 张景群; 王得祥 林业科学 1999/04
201 可燃性气体逸出百分率在树种抗火性评价中的应用 王得祥; 张景群; 吴宽让; 周新华 森林防火 1999/02
202 秦岭林区华山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王得祥; 刘建军; 陈海滨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14(1):56~61
203 秦岭林区主要乔、灌木种类能量背景值测定分析 王得祥; 雷瑞德; 尚廉斌; 刘雪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14(1):40~43
204 秦岭林区主要乔木树种抗火性能综合评价 王得祥; 窦民生; 张景群; 徐钊; 曾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8/04
205 秦岭华山松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研究 王得祥; 陈海滨; 刘建军; 李正飞 西北植物学报 1998,18(4):622~628
206 木本植物燃烧过程的热能平衡分析 张景群; 王得祥; 吴宽让; 周新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05
207 秦岭南坡华山松林潜在火险性影响因子的研究 张景群; 王得祥; 邱友光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8/02
208 火地塘林场森林防火规划研究 王得祥; 张景群 森林防火 1998/02
209 华山松林燃烧性的数量分类 张景群; 徐钊; 王得祥 陕西林业科技 1998/01
210 油松中幼龄纯林林火致灾结构与致灾途径模式 张景群; 马骐; 王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8/01
211 王得祥等.乔山林区5.5特大火灾特点及对植被恢复的影响.陕西林业科技,1998.5
212 水分逸出率应用于树种燃烧性评价的研究 张景群; 王得祥; 张美亮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7/04
213 几种林分类型火险状况的研究 王得祥; 张景群; 朱德兰; 杨万平 森林防火 1996/02
214 树冠火与林分层间易燃可燃物分布关系研究 张景群; 王春雷; 王得祥 森林防火 1995/04
215 三种油松林分类型火险状态指数研究 张景群; 王得祥 森林防火 1995/03
216 安康地区森林火险与天气变化关系的分析 余兴第; 张景群; 王得祥 森林防火 1995/02
217 镇坪县森林火险区划的研究 张景群; 王得祥; 刘强; 余兴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4/01
218 火险预报准确率评价及其原理 张景群; 王得祥 森林防火 1993/03
219 安康地区森林火险天气预测预报研究 余兴弟; 张景群; 王得祥; 王明会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3/01
220 LY1063—92行业标准应用于国有林场火险区划方法的研究 张景群; 王得祥; 李军; 余兴弟 陕西林业科技 1993/03
221 可燃物含水率与林火行为的关系 张景群; 王得祥; 余兴弟 森林防火 1992/03
会议论文:
1 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与健康经营途径探讨 王俊波; 马安平; 王得祥; 吕婧娴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中国会议 2008-09
2 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与健康经营途径探讨 王俊波; 马安平; 王得祥; 吕婧娴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会议 2008-09
3 近600年江河源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分析 杨改河; 王得祥; 胡良温; 李亦冰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5-08
荣誉奖励:
1.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2. “陕西省经济林木菌根研究”成果,获200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 陕西秦岭火地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机理的定位研究” ,2003年获陕西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4. 安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5. 梁希林业科学三等奖一项。
6. “林学专业骨干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04年10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一项。
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
1. 2006年3月,在河南省济源市与中国林科院交流碳汇观测设施建设情况。
2. 2007年4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学术研讨会。
3. 2006年7月、2007年9月,与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林业与资源管理学院 Reinhard Mosandl教授为组长的德国学术访问团进行为期8天的学术交流,Mosandl教授作了题为“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学术报告。双方就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近自然重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Mosandl教授一行在秦岭火地塘试验示范区进行现场考察。
4. 2007年5月11日~15日,与国际林联副主席、国际著名林业可持续经营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Dr.John Innes教授交流。Dr.John Innes教授作了“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est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Forestry”(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动态、森林认证体系及其对中国林业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并到秦岭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进行参观考察,就可持续经营技术方面进行交流。
5. 2008年2月~3月,负责完成宁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计算和评估,为我国林业发展对减少CO2排放量问题的阐述提供了依据。
6. 2008年10月,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Reinhard Mosandl教授等三人在西安就双方共同申请德国Robert Bosch Foundation项目开展充分讨论,申请项目已获德方批准。
7. 2008年10月,邀请加拿大首席科学家、 魁北克大学终身教授和McGill大学兼职教授及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彭长辉来校访问,就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合作研究等方面达成意向。
8. 2008年7月,完成对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站的考察、调研和初步筹建工作。
9. 2009年6月,完成国家林业局指定的宁夏贺兰山、云南等3个森林生态站的现场考察、论证。
10. 2009年10月完成对德国人工林经营试验设计的考察工作。
11.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完成对火地塘、宁东林业局人工落叶松的调研和实验方案的准备工作。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