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或副主编包括国家华夏英才出版基金资助的《谷物品质测试理论与方法》《超级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优质小麦》、《冬小麦亩产1200斤关键技术》和《北方旱田禾本科主要作物节水种植》等科技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其中30篇发表在《Plant Breeding》、《Genetica》、《Cereal Chemistry,》、《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等SCI刊物上,100多篇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等国内核心刊物上。
出版专著:
1、《小麦的遗传解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1卷):遗传图和QTL分析,田纪春 等,科学出版社, 2016-2-1。
2、《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解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田纪春,科学出版社,2015-6-1。
3、《超级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田纪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谷物品质测试理论与方法》,田纪春,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5、《Quality Wheat》 Jichun Tian, 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1995.
6、《Testing Theory and Methods of Cereal Quality》Jichun Tian, J.S Chen , et 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2005.
7、《冬小麦亩产1200斤关键技术》,
田纪春 8、《北方旱田禾本科主要作物节水种植》,
田纪春
发表英文论文:
1.Zheng Feifei, Deng Zhiying, Shi Cuilan, Zhang Xinye, Tian Jichun*. QTL mapping for dough mixing characteristics in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waxy×strong glute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 12(5): 101-108. (SCI)
2.Xiaoling Jiang, Zhiying Deng, Zhengang Ru, Peng Wu, Jichun Tia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amino acid contents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2013, 7(6):820-829. (SCI)
3.Xinye Zhang , Jiansheng Chen ,Cuilan Shi ,Junnan Chen ,Feifei Zheng , Jichun Tian* , Function of TaGW2-6A and its effect on grain weight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uphytica ,2013,DOI 10.1007/s10681-012-0858(SCI)
4.Zhiying Deng, Shuna Hu, Feifei Zheng, Junnan Chen, Xinye Zhang, Jiansheng Chen, Cailing Sun, Yongxiang Zhang, Shouyi Wang, Jichun Tian*. Genetic dissenction reveals effec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and waxy alleles on dough-mixing properties in common wheat. Journal of Genetics, 2013, 92: 69-79. (SCI)
5.DENG Zhi-ying, ZHAO Liang, LIU Bin, ZHANG Kun-pu, CHEN Jian-sheng, QU Hou-lan, SUN Cai-ling, ZHANG Yong-xiang and TIAN Ji-chun*.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of Sedimentation Volume on Seven Quality Traits in Common Wheat.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 12(12): 2125-2133. (SCI)
6.Z.Y. DENG, S.N. HU, F. CHEN, J.N. CHEN, X.Y. ZHANG, J.S. CHEN, C.L. SUN, Y.X. ZHANG and J.C. TIAN*. Effects of Allelic Variations in Glutenin and Waxy Proteins on Dough Alveogram Properties and Chinese White Salt Noodle Qualities. 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3, 41(4): 550-561. (SCI)
7.Zhiying Deng, Fang Chen, Shuna Hu, Qingdian Han, Fangyu Xing, Nana Feng, Cailing Sun, Jiansheng Chen, Yongxiang Zhang, Jichun Tian*. Contributions of allelic variations in HMW-GS and waxy proteins to dough alveogram properties of wheat. Res. on Crops, 2013, 14 (2) : 416-421. (SCI)
8.Haixia Yu, Zhiying Deng, Changfen Xiang, Jichun Tian* Analysis of Diversity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Mapping of Agronomic Traits on B-Genome of Wheat [J]. Journal of Genomics, 1:78-88, 2012 (SCI)
9.Yuan Q Q, Deng ZY, Peng T, Tian J C*. QTL-based analysis of heterosis for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in wheat using DH and immortalized F2 populations[J]. Euphytica, 188: 387-395, 2012(SCI)
10.J.S. Chen, J.C Tian﹡, S.Y.Wang, Z.Y. Deng, X.Y. Zhang, S.L.Feng, H.Q. Yuan. Effects of protein hydrolysis on pasting properties of wheat flour. Starch/Stärke, 64, 524-530 ,2012. (SCI)
11.J.S. Chen, J.C Tian﹡, S.Y.Wang, Z.Y. Deng, X.Y. Zhang, S.L.Feng, H.Q. Yuan. Effect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rotein on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wheat flour. Food science,77(5), 546-550,2012 . (SCI)
12.CHEN Jian-sheng, TIAN Ji-chun﹡,DENG Zhi-ying, ZHANG Ying-xiang, FENG Shou-li, YAN Zuo-chen, ZHANG Xin-ye, YUAN Hui-qing, Effect of Papain Hydrolysis of Protein on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Wheat Flour,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1(12): 101-108,2012. (SCI)
13.J.S. Chen, M.J. Fei, C.L Shi, J.C Tian﹡, C.L. Sun, H. Zhang, Z. Ma, H.X. Dong.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and addition level of wheat bran on quality of dry white Chinese noodles,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53,217-224,2011. (SCI)
14.Q.Li,J.C.Tian﹡,Differences 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ltrastructure between Two Wheat Near_Isogenic Lines Affected by Powdery Mildew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1, 58(4): 686–695.(SCI)
15.Peng Wu, Bin Liu, Jiansheng Chen , Cailing Sun, and Jichun Tia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alysis for Textural Property Traits of Chinese Northern-Style Steamed Bread. Euphytica. 2011, 179:265–276(SCI).
16. ZHAO LIANG,TIAN Jichun. A comparison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QTLs and flour protein content QTLs across environments in cultivated wheat. Euphytica.2010,174:325-335
17. Sang Yun,Tian Ji-chun. Mapping QTLs for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Based on the Doubled Haploid Progeny of two Elite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Plant Breeding Manuscript ID PLBR-08-OA-58
18. Weidong Zhang,Jichun Tian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cooked dry chinese noodles based on wheat-sweet potato composite flo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2010,13:294-307
19. Yan Liang,Zhao shijie,Tian Jichun. Identification of chromosome regions conferring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photosynthesis in wheat (Triticum astivum L.) Euphytica.2010, 171:145–156 DOI 10.1007/s10681-009-0024-3
20. Kunpu Zhang, Liang Zhao, Guangfeng Chen, Bin Liu, Jichun Tian. Det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heading date based on the doubled haploid progeny of two elite Chinese cultivated wheats. Genetica, 2009, 135: 257–265.
21. Kun-Pu Zhang,Guang-Feng Chen, Liang Zhao, Bin Liu, Xian-Bin Xu, Ji-Chun Tian.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flour color using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uphytica,2009,165:471–484.
22. Zhao liang,Tian jichun .Det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paste viscosity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doubled haploid progeny from a cross between two Chinese wheat varieties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2009,89(5):837-844.
23. K Zhang, J .Tian Genetic Analysis of Grain Yield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in Common Wheat 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9,37(4), 499–511.
24. Zhangweidong, Tian jichun.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arsenic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varietie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 . 2009,78:147-154.
25. KUNPU ZHANG, JICHUN TIAN Genetic dissec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n common wheat journal of Genetics, 2009,8:183-189.
26. WU Peng. Tian Ji-chun. Determination of phytic acid in cere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44)9, 1671-1676.
27. Zhiying Deng,Jichun Tian Accumulation of lipoprotenins in chinese winter wheat cultivars and their impact on mixing characteristics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2009,3(3):274-178.
28. Zhao Liang, Tian Jichun. Detection of QTLs with additive effects,epistatic effects,and 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or zeleny sedimentation value using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in cultivated wheat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8(9):1039-1045.
29. Mapping QTLs with epistatic effects and 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or plant height using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in cultivated wheat .Kunpu Zhang,J.C.Tian*.J.Genet.Genomics 2008,(35)2:119-127.
30. Kunpu Zhang,Jichun Tian Liang Zhao,A Genetic Map Constructed using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wo Elite Chinese Common Wheat (Triticum) Joum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8,50(8):941-950.
31. High Temperature Induced Changes in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of Chinese Winter Wheat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Texture of Chinese Noodles.Z. Deng,J. Tian,. J.Agronomy&Crop Science 2008,194:262-269.
17. Variation in Amino Acid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Wheat during Milling and Northern Steamed Bread Making .Xiaoling Jiang, J.C.Tian*. . Cereal Chemistry, 2008,85:502-506.
18. FU lei TIAN Ji-chun,RVA and Farinograph Properties Study on Blends of Starch and Wheat Flour,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7(7):812-822.
19. JiangXiao-ling TIAN Ji-chun,Protein Content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Grains of Wheat-Related Species,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7)03:272-279.
20. LI Yong-qiang,TIAN Ji-chun Influence of Wheat Protein Contents and Fractions on Rough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s Determined by Uaing a Reconstitution Method,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7(04):395-404.
21. A Genetic Map Constructed using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wo Elite Chinese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Varieties. Kunpu Zhang,J.C.Tian*.,Joum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8,50(8);1-10.
22.Det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heading data based on the doubled haploid progeny of two elite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Kunpu Zhang,J.C.Tian*. Genetica DOI 10.1007/S10709-008-9274-6.
23.The Color Advantage of Chinese Wheat with High Whiteness and Analysis of Affecting Factors for Color Formation .ZHANG Xiao, TIAN Ji-ch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41(2):347-353.
24.QTL Mapping for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Lodging Resistance and Internode Length below Spike in Wheat. ZHANG Kun-Pu, TIAN Ji-Chun.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8, 34(8): 1350-1357.
25. Review of Genome B in T. aestivum L. Yu Haixia ,Tian Jichun.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2008,(7)4:724-732.
26.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flour color using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Kun-Pu Zhang,Ji-Chun Tian. Euphytica. DOI 10.1007/s10681-008-9756-8.
27. Effects of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on HMW-GS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eamed Bun and Bread-Baking Quality. Z. Deng,J. Tian.Agricultural Journal 2007,(6):702-708.
28.The Vari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Wheat Dough Stability Time. TIAN Ji-chun HU Rui-bo,DENG Zhi-ying,WANG Yan-x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6)2:143~149.
29.Genetic Diversity and SSR Fingerprints of ‘Ai meng niu’ and Its Pedigrees .Wang Shan-Shan ,Tian Ji-Chun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2007,04:485~490.
29.Development of Wheat Mutants Carrying Different Null Wx Alleles and Their Starch Properties. Hongmei Zhai, Jichun Tian .Acta Agronomica Sinica,2007(7):1059~1066.
30.A Study of Effect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 on Quality Traits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5 (RIL-6) Population. ZHANG Hua-wen1,2, TIAN Ji-chun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40)3:464~471.
31.Effect of Protein and Starch Contents on Wheat Dough Rheological Properties. LI Yong-Qiang; TIAN Ji-Chun . Acta Agronomica Sinica~941 2007(6):937.
32.Analyses of Fe,Zn,Cu,and Mn Contents in Grains and Grouping Based on the Contents for Main Kindred Germplasm of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 HAO Zhi; TIAN Ji-Chun .Acta Agronomica Sinica,2007(11):1834-1839.
33.Yield Components of Super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the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on Grain Yield.TIAN Ji-Chun; DENG Zhi-Ying,Acta Agronomica Sinica,2006(11)1699-1705.
34.The accumul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inin subunits (HMW-GS) and their relation to dough rheological quality in Chinese winter wheat.Zhiying Deng, J.C.Tian .,Ruibo Hu.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6,57:41-46.
35. Deng Zhi-ying, Tian Ji-chun,Influence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Subsitution on Rheological Behaviour and Bread Baking Quality of Near-Isogenic Lines Developed from Chinese Wheats.,Plant Breeding, 2005,124:428-431.
发表期刊论文:
1 利用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定位小麦穗部性状基因 优先出版 刘凯; 邓志英; 李青芳; 张莹; 孙彩铃; 田纪春; 陈建省 作物学报 /
2 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相关性状QTL加性及其上位性效应分析 优先出版 吴儒刚; 陈广凤; 李冬梅; 田纪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3 基于SNP标记小麦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复合图谱的构建 陈广凤;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7
4 小麦株高相关性状与SNP标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优先出版 陈广凤; 陈建省;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5/10
5 不同施氮期对小麦千粒重影响的QTL分析 优先出版 崔勇; 刘小芳; 张新业; 朱占玲; 田宾; 田纪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6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 优先出版 赵勇; 王杰; 杨学芳; 李晓云; 张树华; 田纪春; 杨学举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7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优先出版 陈建省; 陈广凤; 李青芳; 张晗; 师翠兰; 孙彩铃; 邓志英; 刘凯; 谷植群;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4
8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陈建省; 陈广凤; 李青芳; 张晗; 师翠兰; 孙彩铃; 邓志英; 刘凯; 谷植群;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4
9 小麦面粉色泽(白度)与DArT标记的关联分析 优先出版 于海霞; 肖静;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4/12
10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品质的综合评价 孙彩玲; 曲辉英; 吕建华; 田纪春; 张永祥; 王守义; 宋雪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11 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20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术措施 王延训; 晁林海; 田纪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6
12 小麦新品种“山农20”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优先出版 李继发; 邓志英; 孙福来; 关西贞; 王延训;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4/04
13 植物抗病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分析 韩淑晓; 孙福来; 刘全兰; 田纪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14 普通小麦籽粒比重的QTL分析 刘保华; 马永安; 赵勇; 田纪春; 海燕; 杨学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5
15 小麦DH群体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优先出版 姜小苓; 茹振钢;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5
16 小麦品种(系)抗叶锈病基因Lr10位点基因型的多样性 优先出版 韩淑晓; 刘全兰; 董洁; 陈建省;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3/11
17 小麦新品种山农20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王振林; 田纪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7
18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中国干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英文) 陈建省; 郭启芳; 崔金龙; 张永祥; 李兴翠; 严作臣; 田纪春; 徐慧; 刘凯 食品科学 2013/07
19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穗分枝小麦的生长锥发育及其物候特征 赵兰飞; 张卫东; 田纪春; 高庆荣; 王正都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3
20 不同筋力面筋蛋白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陈建省; 田纪春; 吴澎; 邓志英; 郭启芳; 刘金栋 食品科学 2013/03
21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粒重QTL初步研究 王文文; 兰进好; 田纪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6
22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籽粒赖氨酸含量分析 姜小苓; 关西贞; 茹振钢;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2/11
23 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粒重性状QTL的动态分析 优先出版 王晖; 兰进好; 田纪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6
24 抗性淀粉对小麦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付蕾;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2/09
25 利用DH群体研究Cd(2+)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董肖昌; 赵海燕; 田纪春; 冯永军; 石浩朋; 邓晓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26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与DArT标记的关联分析 优先出版 于海霞;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2/11
27 利用DH和IF_2两个群体进行小麦粒重、粒型和硬度的QTL分析 李文福; 刘宾; 彭涛; 袁倩倩; 韩淑晓;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7
28 新引进CIMMYT小麦核心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筛选研究初报 李冬梅; 肖蓓蕾; 田纪春 德州学院学报 2012/04
29 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师翠兰; 郑菲菲; 陈建省; 韩淑晓; 王永瑞;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2/08
30 冬小麦低温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QTL定位 优先出版 巨伟; 杨彩凤; 张树华; 田纪春; 海燕; 杨学举 作物学报 2012/07
31 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基部节间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崔勇; 谢全刚; 刘宾; 张晗;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2/04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验室比对中检测能力的综合评价 孙彩玲; 张永祥; 田纪春 实验室科学 2012/02
33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小麦苗期苗高和主根长的QTL分析 杨彩凤; 巨伟; 张树华; 田纪春; 海燕; 杨学举 华北农学报 2012/02
34 小麦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晖; 陈佳慧; 王文文; 兰进好; 田纪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35 山东鹅观草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验证 彭程; 刘全兰; 王洪光; 严学兵; 田纪春; 刘彬彬 生物学杂志 2012/02
36 小麦蛋白质亚基对RIL群体小麦粉色泽的影响 邓志英; 陈俊男; 吕士敏; 郑菲菲; 孙彩铃; 张永祥; 高庆荣;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2/03
37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俊男; 邓志英;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2
38 两种实验磨对小麦粉品质影响的研究 孙彩玲; 张永祥; 田纪春 实验室科学 2012/01
39 白粉菌侵染Pm21近等基因系的早期蛋白组差异研究 李达; 李强; 关西贞; 张卫东;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2012/01
40 铬胁迫下小麦DH群体幼苗发育性状研究 赵海燕; 冯永军; 田纪春; 董肖昌; 石浩朋; 邓晓梅 湖南农业科学 2012/03
41 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衍生后代遗传解析 于海霞; 肖静;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2
42 小麦籽粒构型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晖; 陈佳慧; 王文文; 兰进好;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1/11
43 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动态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 田宾; 刘宾; 朱占玲; 谢全刚;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1/22
44 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陈佳慧; 兰进好; 王晖; 王文文;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11/06
45 仪器分析在实验室面包评价中的应用 孙彩玲; 田纪春; 张永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10
46 “山农20”小麦 田纪春 农村百事通 2011/19
47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动态QTL定位 朱占玲; 刘宾; 田宾; 谢全刚; 李文福;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5
48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 陈建省; 崔金龙; 邓志英; 田纪春; 张永祥; 武国松; 李岩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4
49 小麦RIL群体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陈佳慧; 兰进好; 王晖; 王文文;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11/03
50 小麦粉中添加植酸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吴澎; 陈建省; 段纯明;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4
51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王超; 田纪春; 钱兆国; 丛新军; 孙宪印; 王瑞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3
52 依托部级质检中心平台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发展 郭启芳; 王守义; 张永祥; 田纪春; 张春庆; 孙彩玲; 郭风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03
53 抗性淀粉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付蕾; 田纪春; 盛锋; 李长城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1
54 不同水分胁迫下小麦胚芽鞘和胚根长度的QTL分析 优先出版 袁倩倩; 李卓坤; 田纪春; 韩淑晓 作物学报 2011/02
55 抗性淀粉与小麦粉配粉对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付蕾; 田纪春; 高吉刚; 孙华 中国粮油学报 2010/12
56 小麦面团吹泡特性的QTL定位 田宾; 朱占玲; 刘宾; 谢全刚;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4
57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优化及优良转化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陈俊男; 高润红; 邓志英;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0/11
58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陈建省; 田纪春; 谢全刚; 马凯; 李国强; 员艳苓 中国粮油学报 2010/11
59 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 刘宾; 赵亮; 张坤普; 朱占玲; 田宾;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2
60 137个微核心种质资源植酸含量的聚类分析 吴澎; 陈建省;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0/10
61 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分析 赵善仓; 刘宾; 赵领军; 郭栋梁; 毛江胜; 郭长英; 任凤山; 王宪泽;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9
62 抗性淀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付蕾;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0/08
63 小麦子粒构型性状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陈佳慧; 兰进好; 王晖; 王道峰; 林琪; 田纪春 中国种业 2010/08
64 抗性淀粉对北方馒头加工品质的影响 付蕾; 田纪春; 孙振 中国粮油学报 2010/07
65 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HMW-GS、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的演化分析 肖静; 刘金良;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4
66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 朱占玲; 田宾; 刘宾; 谢全刚;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0/06
67 小麦DH群体馒头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吴澎; 陈建省; 白云俊;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10/06
68 小麦胚芽鞘长、幼苗根长的QTL定位 李卓坤; 袁倩倩; 师翠兰; 陈俊男; 韩淑晓;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3
69 基于QTL定位分析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 李卓坤; 谢全刚; 朱占玲; 刘金良; 韩淑晓; 田宾; 袁倩倩;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0/05
70 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 刘霞; 谭胜兵; 田纪春; 王宪泽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4
71 不同基因型和环境影响小麦主要品质的研究 孙彩玲; 田纪春; 彭波 中国粮油学报 2010/03
72 利用“永久F_2”群体进行小麦幼苗根系性状QTL分析 李卓坤; 彭涛; 张卫东; 谢全刚;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0/03
73 小麦近等基因系与白粉病菌互作的生理指标研究 关西贞; 张卫东;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2010/01
74 添加面筋蛋白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陈建省; 邓志英; 吴澎; 田纪春; 谢全刚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2
75 小麦苗期光合作用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梁燕; 张坤普; 赵亮; 梁雪; 张雯婷; 孙晓琳; 孟庆伟; 田纪春; 赵世杰 作物学报 2010/02
76 小麦DH群体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定位 桑云; 赵亮; 张坤普; 田纪春; 叶宝兴 作物学报 2010/01
77 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隋娜; 李萌; 韩伟; 赵世杰;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6
78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李萌; 隋娜; 贾曦; 赵世杰; 孟庆伟;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2009/S1
79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抗病差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强; 张卫东;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8
80 小麦RIL群体中小麦粉及面片色泽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晓; 田纪春; 朱冬梅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6
8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麦黄酮 赵善仓; 赵领军; 谷小红; 王宪泽; 田纪春 分析化学 2009/06
82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籽粒粗淀粉含量的影响 何凤丽; 田纪春; 陈建省; 张卫东; 张永祥; 王延训; 赵金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83 利用永久F_2群体定位小麦株高的QTL 王岩; 李卓坤;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9/06
84 矮孟牛及其后代育成品种的多态性分析与指纹鉴定 肖静; 王珊珊; 李秀全; 刘金良;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09/03
85 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付蕾; 田纪春; 汪浩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5
86 1BL/1RS易位系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亚基组成、含量与主要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陈加江; 逄孝云; 赵法茂; 王宪泽;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5
87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ZKS-HX)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形态标记的定位 吕祝章; 丁立孝; 田纪春; 常汝镇; 邱丽娟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04
88 谷物中植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吴澎; 田纪春; 王凤成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3
89 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李萌; 隋娜; 王鹏; 赵世杰; 孟庆伟;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2
90 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李冬梅; 田纪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3
91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于海霞; 肖静; 田纪春; 王玮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1
92 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TaCKX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马信; 林爱玲; 封德顺; 王洪刚; 田纪春 生物技术 2009/01
93 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张坤普; 徐宪斌;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9/02
94 弱光下生长的高产小麦品系PH01-35旗叶光合机构对不同光强的响应 郭峰; 曲妍妍; 信长朋; 梁燕; 梁雪;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作物学报 2009/01
95 遮阴后不同小麦品种(系)旗叶光系统Ⅱ(PSⅡ)对强光的响应 郭峰;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8
96 人工合成小麦中HMW-GS 6+8和1.5+10的品质效应 汤永禄; 杨武云; 田纪春; 李俊; 陈放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
97 小麦灌浆期籽粒粒重差异的代谢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刘晓松; 张卫东; 田纪春 枣庄学院学报 2008/05
98 39个烤烟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杜传印; 王玉军; 李斯深; 李常保; 刘洪祥;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9
99 小麦遭遇倒春寒的防御与补救措施 王延训; 孔庆涛; 刘金良; 田纪春 中国种业 2008/09
100 普通小麦B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于海霞;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4
101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和抗倒伏性及穗下节长度的QTL定位 张坤普; 赵亮; 海燕; 陈广凤;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8/08
102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陈建省; 张春庆; 田纪春; 费美娟; 邓志英; 郭启芳; 李兴锋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4
103 利用RILs群体分析小麦粉品质性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 孙彩玲;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4
104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亚基变异的研究进展 封德顺; 王洪刚;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2008/S1
105 小麦(T.aestivum L.)D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肖静;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3
106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中铁锌铜锰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素的相关分析 郝志; 田纪春; 孙玉; 姜小苓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3
107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稳定性分析 马甲良; 李春;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2
108 抗性淀粉制备、生理功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付蕾;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2
109 基因型和环境对HMW-GS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与馒头和面包质构参数的相关分析 邓志英; 田纪春; 张永祥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2
110 普通小麦面条品质性状的标记—LMW-GS和醇溶蛋白组成 逄孝云; 王宪泽; 许瑞瑞;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2
111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面粉混配对面团及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孙彩玲; 田纪春; 邓志英; 翟红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112 不同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张晓; 田纪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113 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Ⅱ) 钱兆国; 吴科; 田纪春; 丛新军; 孙宪印;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
114 若干高白度小麦的色泽优势及形成因素分析 张晓;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2
115 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 钱兆国; 吴科; 田纪春; 丛新军; 孙宪印;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116 不同Waxy蛋白亚基缺失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比较 翟红梅; 田纪春; 孙彩玲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1
117 SDS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提取效率及激活效应影响的研究 张晓; 田纪春; 胡瑞波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1
118 相同HMW-GS组合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韩玉林; 邓志英; 郑天存; 陈广凤;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8/01
119 质构仪分析法在面条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孙彩玲; 田纪春; 张永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12
120 施氮对强筋小麦品种山农12号HMW-GS表达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邓志英; 田纪春; 张永祥; 王延训 麦类作物学报 2007/06
121 小麦主要亲缘种籽粒的Fe、Zn、Cu、Mn含量及其聚类分析 郝志; 田纪春; 姜小苓 作物学报 2007/11
122 相同HMW-GS组合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韩玉林; 田纪春; 郑天存; 陈广凤 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123 小麦DH群体面粉色泽(白度)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陈广凤; 宋广芝; 张坤普; 张晓; 韩玉林;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124 烟草AFLP银染分析体系的建立 杜传印; 王玉军; 李斯深; 李常保; 刘洪祥;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125 不同剂量的面条改良剂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郭晓然; 孙彩玲; 张晓;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07/05
126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苏振刚; 杨卫兵; 田纪春; 宋广芝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9
127 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泰安)建设发展的思考 孙彩玲; 田纪春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04
128 利用SSR标记分析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衍生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王珊珊; 李秀全;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07/04
129 小麦RCA的cDNA片断克隆和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封德顺; 王洪刚; 田纪春; 李兴锋; 高居荣 生物技术 2007/04
130 不同型号面包改良剂对面包品质影响的研究 于海霞; 孙彩玲; 田纪春 粮食加工 2007/04
131 小麦面粉主要特性与面团稳定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李春; 田纪春 陕西农业科学 2007/04
132 小麦Wx基因突变体的建立及其淀粉特性的研究 翟红梅;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7/07
133 糯小麦及其Waxy基因的研究进展 李春; 宋广芝; 田纪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7
134 白粉病菌侵染后小麦叶片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封德顺; 徐勤迎; 王洪刚;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2007/03
135 6种电子仪器在小麦粉面团评价中的应用 孙彩玲; 田纪春; 张永祥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03
136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李永强; 翟红梅;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7/06
137 山东省不同年代小麦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赵亮;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07/03
138 TPA质构分析模式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孙彩玲; 田纪春; 张永祥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02
139 国内小麦核心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研究初报 李冬梅; 田纪春; 齐世军; 刘斌 德州学院学报 2007/02
140 禁用面粉增白剂后保证中国传统面食品色泽品质的对策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7/02
141 利用RIL-6群体研究HMW-GS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 张华文; 田纪春; 管延安; 杨延兵; 任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3
142 新引进国内外小麦核心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李冬梅; 田纪春; 肖蓓蕾; 刘斌 河南农业科学 2007/02
143 中国春小麦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特性的研究 郭华; 王宪泽; 李海雷; 高艾英;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7/02
144 中国黄碱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 胡瑞波;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6/06
145 小麦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李冬梅; 田纪春 陕西农业科学 2006/06
146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 田纪春; 邓志英; 胡瑞波; 王延训 作物学报 2006/11
147 短期高温胁迫对高产小麦品系灌浆后期旗叶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陈锋;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0
148 超级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刘彩梅; 段慧云; 毕建杰; 张静; 李太祥; 于恩河; 田纪春 种子科技 2006/05
149 部分烟草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杜传印; 刘洪祥;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6/10
150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与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 田纪春; 邓志英; 牟林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5
151 中国白盐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 胡瑞波; 田纪春; 邓志英; 张永祥 作物学报 2006/09
152 粉葛淀粉的理化特性 宋志刚; 王建华; 王汉忠; 赵爱红; 刘春晓; 田纪春 应用化学 2006/09
153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参数的影响 邓志英; 田纪春; 胡瑞波; 周晓芳; 张永祥 生态学报 2006/08
154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任卫国; 张华文; 田纪春; 管延安; 杨延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8
155 适度高温对不同筋力冬小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邓志英; 田纪春; 胡瑞波; 赵亮; 盛峰; 王延训; 张永祥; 孙国兴; 孙彩玲 中国粮油学报 2006/04
156 糯性小麦育种的早期选择 孙彩玲; 田纪春; 翟红梅; 杨克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157 利用矮败小麦材料选育超级小麦品种 邓志英; 田纪春; 王延训; 王姗姗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158 小麦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李冬梅; 田纪春; 翟红梅; 张永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159 国际小麦育种挑战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参加体会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160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与面粉色泽的关系 胡瑞波;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6/03
161 创新的意识 有力的措施——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十五”工作总结(一) 郑宏伟; 刘洪军; 梁恺龙;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2
162 丰硕的成果 攀登的阶梯——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十五”工作总结(二) 田纪春; 黄承彦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2
163 强筋抗病高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种——山农12 田纪春; 王延训; 胡瑞波; 邓志英; 张永祥; 孙彩玲 麦类作物学报 2006/02
164 超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12号的选育 田纪春; 王延训; 胡瑞波; 邓志英; 张永祥; 孙彩玲 中国种业 2006/02
165 小麦新品种山农12的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 田纪春; 王延训; 胡瑞波; 邓志英; 张永祥; 孙彩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1
166 脱脂和重组对面粉理化特性和烘焙品质的影响 迟晓元; 田纪春; 胡瑞波 作物学报 2005/12
167 拉伸仪和质构仪测定面团拉伸特性的比较分析 张华文; 田纪春; 邓志英; 刘艳玲; 李永强 作物学报 2005/11
168 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田纪春; 胡瑞波; 陈建省; 张永祥; 王延训 中国农业科学 2005/11
169 超级小麦的育种策略与实践 田纪春; 王延训 作物杂志 2005/04
170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田纪春; 王延训; 唐绍磊 山东农业科学 2005/04
171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隋娜; 李萌;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作物学报 2005/06
172 推进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对策 郑宏伟; 刘洪军;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5/03
173 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 高庆荣; 王大为;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5/03
174 粉质质量指数在冬小麦面团品质及烘烤品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邓志英; 田纪春; 张华文; 张永祥; 刘艳玲 西北植物学报 2005/04
175 基因型和环境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邓志英; 田纪春; 孙彩玲; 张永祥; 胡瑞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3
176 冬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形成时间和积累强度及其与沉降值的关系 邓志英; 田纪春; 张永祥; 王延训; 孙国兴; 盛峰 作物学报 2005/03
177 脱脂和重组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迟晓元; 田纪春; 胡瑞波; 宋新芳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2
178 高白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3号及其栽培技术 田纪春; 王延训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2
179 小麦面团粘度与面粉主要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张华文; 田纪春; 刘艳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2
180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品种小花分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田纪春; 王延训; 赵亮; 杜立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
181 小麦面筋强度研究进展 刘艳玲; 田纪春; 陈洪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
182 小麦脂类研究进展 迟晓元;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1
183 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11号及其多元栽培优化方案 王延训;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1
184 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方法比较及与烘烤品质的通径分析 刘艳玲; 田纪春; 韩祥铭; 邓志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1
185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及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邓志英; 田纪春; 陈建省 中国粮油学报 2004/06
186 鲜切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 胡瑞波;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4/06
187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张华文; 田纪春; 刘艳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04/06
188 K~+对水分胁迫下超级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隋娜; 李萌;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4/06
189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4/05
190 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对小麦籽粒物理特性的影响 袁翠平; 田纪春; 刘艳玲 中国粮油学报 2004/04
191 高白度优质小麦山农优麦3号的选育及其综合表现和应用分析 王延训; 田纪春; 胡瑞波; 陈建省; 张永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04/04
192 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稳定性及其与黄碱面条色泽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胡瑞波; 田纪春; 吕建华 作物学报 2004/06
193 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非叶片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研究 李朝霞; 赵世杰; 孟庆伟; 邹琦; 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04/05
194 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的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及其谷蛋白大聚合体的积累规律 邓志英; 田纪春; 刘现鹏 作物学报 2004/05
195 小麦籽粒硬度与胚乳显微结构关系研究 袁翠平;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2004/02
196 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袁翠平; 田纪春; 王永军 麦类作物学报 2004/02
197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影响面包烘烤的回归分析 刘艳玲;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4/02
198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分析 胡瑞波; 田纪春; 吕建华 中国粮油学报 2004/01
199 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演变的研究 陈建省; 田纪春; 张永祥; 邓志英; 刘中琰; 李中存 山东农业科学 2004/01
200 Waxy蛋白缺失小麦及正反交组合淀粉特性的研究 时岩玲;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4/01
201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胡瑞波;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4/01
202 山东省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演变及相关分析 刘莲; 胡延吉; 田纪春; 张永祥 种子 2003/06
203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 时岩玲;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3/03
204 小麦贮藏蛋白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邓志英; 田纪春 生命科学 2003/04
205 小麦不同Wx蛋白缺失材料及其F_1代糊化特性分析 时岩玲;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3/02
206 环境因子对白粉病孢子在小麦幼苗上萌发的影响 李中存; 彭清才;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2002/S1
207 节水、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2号及其推广应用前景 田纪春; 王延训 麦类作物学报 2002/04
208 品种介绍 蔺青; 田纪春 种子世界 2002/09
209 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不同种植区品质性状的表现 张永祥; 刘敏;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02/03
210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搅拌值及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_注 邵春水; 田纪春; 张永祥 中国粮油学报 2002/03
211 不同形态氮素对高蛋白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董彩霞; 田纪春; 赵世杰 西北植物学报 2002/02
212 小麦白粉病菌纯化方法的研究 李中存; 田纪春; 彭清才; 张永祥; 陈建省; 王延训 中国农学通报 2002/02
213 山东省不同年代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布 刘现鹏; 田纪春; 张永祥 中国粮油学报 2002/02
214 喷洒亚硫酸氢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王宪泽; 张树芹; 田纪春; 赵世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03
215 超级小麦及其育种方法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2002/01
216 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对高蛋白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董彩霞; 赵世杰; 田纪春; 孟庆伟; 邹琦 作物学报 2002/01
217 高白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3号 田纪春; 王延训 山东农业科学 2001/06
218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光合速率的比较 董彩霞; 田纪春; 赵世杰 植物生理学报 2001/05
219 超级小麦育种的可行性分析及其育种新方法构想 王家利; 崔建海; 郑宏伟; 田纪春; 丁兆堂; 张丙乾 科技导报 2001/10
220 节水高产优质小麦山农优麦2号的选育 田纪春; 王延训 作物杂志 2001/04
22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合氮、碳代谢的耦联及调节 田纪春; 王学臣; 刘广田 生命科学 2001/04
222 氮素追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田纪春; 陈建省; 王延训; 张永祥 中国农业科学 2001/01
223 节水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2号 田纪春; 王延训; 陈建省; 张永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00/04
224 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2号 田纪春; 王延训; 陈建省; 张永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00/07
225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纪春; 王延训 中国农村科技 2000/07
226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供求现状及发展思路 田纪春; 陈建省; 张永祥; 王延训 山东农业科学 2000/03
227 中午强光胁迫下高蛋白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 宋建民; 田纪春; 赵世杰; 彭涛; 董新纯; 王宪泽 植物生理学报 1999/03
228 优质小麦市场紧俏 田纪春 山东农业 1998/07
229 植物光合碳和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 宋建民; 田纪春; 赵世杰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03
230 小麦光合碳、氮代谢平衡调节酶研究进展 宋建民; 田纪春; 赵世杰 麦类作物学报 1997/06
231 我国优质小麦的开发利用之我见 田纪春; 王延训 中国农技推广 1997/05
232 优质面包小麦PH8(2-2-2) 田纪春; 王延训 中国农村科技 1997/10
233 紧凑型高产优质冬小麦PH85-16及其栽培技术 田纪春; 王延训 麦类作物学报 1997/03
234 紧凑型小麦品种的超高产潜力分析 田纪春; 王延训 作物杂志 1997/02
235 高产、优质面包冬小麦PH85~16及其栽培技术 田纪春; 王延训 中国农技推广 1996/02
236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闫先喜; 梁作勤; 田纪春 华北农学报 1996/01
237 质量兼顾型面包冬小麦品种PH82-2-2 田纪春; 王延训; 张忠义 作物品种资源 1996/01
238 冬小麦新品系PH85-1-6 田纪春; 王延训 作物杂志 1995/05
239 高蛋白优质面包冬小麦新品种──PH82—2—2 田纪春; 王延训; 张忠义 北京农业 1995/10
240 高蛋白优质面包冬小麦新品种PH82-2-2 田纪春; 王延训; 张忠义 中国农学通报 1995/02
241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王宪泽; 田纪春; 张忠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4/04
242 小麦的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 田纪春; 梁作勤; 庞祥梅; 张忠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4/04
243 PH系列小麦品种(系)及其栽培要点 田纪春; 梁作勤; 王延训; 张忠义 山东农业科学 1994/04
244 系统聚类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田纪春; 陈德富; 庞祥梅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4/02
245 优质冬小麦PH82-2-2的选育经验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作物杂志 1994/02
246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提高植物生理教学水平 田纪春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4/01
247 高蛋白和低蛋白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差异的研究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作物学报 1994/01
248 我国北方地区近期推广的玉米杂交种的品质分析与分类 田纪春 中国农学通报 1993/04
249 优质面包小麦PH82-2-2的品质分析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3/02
250 优质冬小麦PH82—2—2及高产栽培技术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农业科技通讯 1993/03
251 优质面包小麦PH82-2-2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山东农业科学 1993/01
252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初步研究 张明; 梁作勤; 彭涛; 田纪春; 张忠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2/04
253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 田纪春; 邹琦; 梁作勤; 张忠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2/04
254 山东近期推广小麦品种蛋白质组分分析 王宪泽; 张忠义; 梁作勤; 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1992/06
255 量质兼顾型冬小麦新品种——PH82-2-2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作物杂志 1992/01
256 多效唑(MET)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初报) 郑素琴; 赵世杰; 田纪春; 程炳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0/03
257 山东省近期推广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与分类 田纪春; 邹琦; 张忠义; 梁作勤; 陈德富 山东农业科学 1990/02
258 开展课外实验 补充课堂教学 郑素琴; 田纪春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04
259 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的尝试 郑素琴; 田纪春 高等农业教育 1989/03
会议论文:
1 小麦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郑文寅; 张文明; 高灿红; 田纪春; 姚大年 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15-08-15
2 晒晾烟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杜传印; 王暖春; 王先伟; 刘中庆; 田纪春; 刘洪祥 中国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12-09-11
3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糯蛋白亚基变异分析及其对面团吹泡特性和煮熟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英文) 邓志英; 陈俊男; 邢芳宇; 冯娜娜; 刘国元; 方辉; 杨诚; 张海洋; 孙彩玲; 陈建省; 张永祥; 田纪春 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科技与面包大会暨国际油料与油脂发展论坛 国际会议 2012-08-06
4 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的程序和技术 田纪春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9-01-04
5 作物产量、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及表达调控研究 田纪春 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08-11
6 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基因的表达调控 田纪春 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08-11
7 小麦灌浆期籽粒粒重差异的代谢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张卫东; 田纪春 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07-11
8 利用RIL群体研究1.5+10HMW-GS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产量的潜在影响 汤永禄; 杨武云; 田纪春; 李朝苏; 李俊; 陈放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11
9 短期高温胁迫对高产小麦品系灌浆后期旗叶PSⅡ功能的影响 陈锋; 郭峰;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06-08
10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英文) 邓志英; 田纪春; 孙国兴 2005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会议 2005-10
11 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对高蛋白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董彩霞; 赵世杰; 田纪春; 孟庆伟; 邹琦 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1-11
高白度小麦领域的领头雁
——记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田纪春教授
现任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小麦首席专家,山东省优质小麦研究与开发协会理事长,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育种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博士生导师田纪春教授,1954年1月出生于山东肥城市,30多年来他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爱岗敬业,默默耕耘,先后培育出7个国家和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麦农亲切的称为“超级小麦育种带头人”和“高白度小麦领域的领头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早在1979年,年轻的田纪春就和他的两位老师投身于“让国人不但吃饱,而且吃好”的优质小麦育种事业中,经过13年的努力,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蛋白优质面包新品种PH82-2-2”问世,并于199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自此以后,针对我国面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的现象,田纪春教授又前瞻性的提出了“高白度小麦育种”重大课题。高白度小麦育种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因为小麦面粉白度是一个数量性状,既受多基因控制,又受面粉灰分、蛋白质含量、色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等多种因子影响,田纪春教授带领团队首先选育高白度亲本材料,构建分离遗传群体,.....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第06期
20年前,山东人育出“面包麦”
日期: 2012-05-29 来源: 大众日报

张忠义(左一)、梁作勤(左二)在东阿县考察小麦长势。
1992年1月14日,北京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鉴定会现场的会议桌上摆放着琥珀色的PH82-2-2小麦样品,以及用这种小麦面粉烘烤的面包。
作为我国第一个高蛋白优质面包小麦品种的PH82-2-2此次鉴定会通过了专家鉴定,亩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当时德国A9小麦。它标志着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水平跨入先进国家行列。PH82-2-2小麦选育成功,结束了我国优质面包粉依赖进口的历史,每年将为国家节约巨额外汇。
就在此前几个月,德国小麦品质育种专家霍恩海姆大学克林教授来北京、山东讲学时说:“中国选育出自己的面包小麦,需要再花20至30年时间。”
取得这项重大科研成果的,是当时的山东农业大学冬小麦品质育种课题组副教授张忠义、梁作勤和讲师田纪春。
一亩地多结200个“鸡蛋”
1978年,刚刚毕业留校的田纪春,跟教过自己植物生理的张忠义老师搞起了育种。学校刚恢复开课,张忠义到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学家李振生先生所在的西北农业大学植物所,开展植物抗性研究,发现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的F3代“个子高,像野生的”,李振生鼓励他“带回去种种看!”
“当时,只是在带学生作分析试验时发现,这些种子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特别高,谁也没提过优质。”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主任田纪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国家科技大会刚刚召开不久,“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批的种子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咱为什么不育育看,咱也搞育种,不能光给别人作试验报告。”有过吃地瓜“不挡饱”,“每天肚子吃得满满的,可撑不到时候就饿了”经历的张忠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开始了以蛋白质含量为目标的育种。而当时主流育种目光都盯在产量上,谁也不提蛋白质含量,植物生理也只考虑分析光合作用、碳固定量等指标。
1981年冬,农场气温降到零下19℃,绝大部分试验材料受冻害而死,他们就用幸存的几棵抗冻植株继续研究。从1982年等年份株系中选出了一个,定名为PH82-2,并按预先设计的“分世代,有侧重,前期简单,中期严格,后期全面”的技术路线开展深入研究。最初选的品系,“蛋白质的含量是高,但产量不行,不抗倒伏”,虽然抗性、分蘖、成穗、落黄、抗干热风等性状都很好,也能正常成熟,但就是个子太高,麦秆株高达1米多,跟野草一样,极容易倒伏。课题组使用钴60辐射后,使这一性状得到极大改善。
“搞育种的从种子种下去就是个盼,就充满了希望,并不感到田间管理太辛苦。”回忆起那些时光,田纪春满脸幸福。2年5代、2年3代,从温室,到坝上草原、贵州等地加代。没有科研经费,田间调查、管理就自己带着干粮去;没有食堂,就蹲在地头吃、自己带着饭到农民家里吃。每年从4月份开始到田间,5月1日—20日在农场杂交,在太阳下呆得时间长了,有10多年的时间,田纪春每年脖子上、肩膀上都要脱层皮。
随着科研的开展,从开始时没有地,到后来有了2分地、1亩地,到最高时的7亩地,田间工作量也成倍地增长。1982年测出高蛋白含量;1983年选出辐射系;1985年基本稳定;1986年,课题组从抗冻、抗病的300多个株系中,筛选出亩产400公斤、蛋白质含量15.2%的PH82-2-2新品系。
田纪春说,当时朴素的想法只是“让咱国家的人在吃面粉时,不知不觉每斤面就等于多吃了两个鸡蛋”。普通小麦的蛋白质含量12%—13%,而新育出的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15%—17%,按亩产小麦400公斤计算,每亩地能多产12—16公斤纯蛋白质,约200多个鸡蛋,约相当于每斤多出一个鸡蛋。后来得知,当时的提法并“不完全对”,因小麦中的蛋白质只相当于鸡蛋的42%,“多说了一个”,以后再讲就改成了1个。
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国外育种已经是讲究品质、讲吃的好了,我们还在抓产量。”据田纪春介绍,上世纪80年代,粮食产量不足仍是困扰我国农业育种的首要课题。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才开始提出“不仅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为此,国务院提出了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品质育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984年夏,全国农产品品质会在南京召开,课题组认为自己育出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让专家们尝尝”,就特意用新收下来的麦子磨成面粉,背到会上,交给厨师做成馒头。没想到,厨师仍按普通面粉处理,“醒”(发酵)的时间太短,做出来的馒头竟然成了又黑又硬的死面疙瘩!“原来高蛋白小麦就这个样儿?!”有不少人发出疑问。为此,还落了个“山东的面不发”的名声。
“别管别人怎么说,你的品种是最好的,搞品质育种是方向。”当时在场的中国农科院王光瑞研究员专门找到张忠义鼓励他,并愿意提供当时山农大老师连见都没见过的测定仪器。
“这个品种可能是加工面包最好的品种,应该做一下全面品质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作物种质研究中心的李宗智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刘光田教授,也纷纷鼓励。后来,李宗智教授还专程带病前来参加了品种鉴定会。
测定!从南京开会回来,课题组开始对新品种进行生化分析。由于当时国内搞品质测定的人很少,很多仪器设备都没有,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展开:面筋含量怎么测?不知道,就先用手洗出面筋来,再称量计算;测蛋白质含量,连最普通的消化装置也没有,田纪春就自己设计连续加液装置,由于整天在高温下跟浓硫酸、盐酸和双氧水等腐蚀剂打交道,衣裤上烧的破洞经常可见,手臂的腐蚀白斑一片连一片。最终,课题组仅用水浴锅、烧杯和计时器等简单器具,就建立了我国首个面粉质量评价系统:P值(Pelshenke值:小麦粗粉发酵时间)小于30分钟的面团品质差,60—80分钟的面团可以加工较好的馒头和面条,大于80分钟的面团才可以加工优质面包。由此,奠定了我国小麦面粉“优质专用”的评价基础。
从此,从麦种到面包和馒头的全过程研究——育种、栽培、成分分析、加工,对每种市场和商业需要的加工品质都进行了监测,并再将这些结果反馈到育种中。
1989年东阿县农业局长听说后,来山农大要回种子,一下种了7000亩,不仅当年平均产量比其它品种高15%左右,而且价格也平均比普通小麦高出0.4元/公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由于全国市场上没有做面包粉的麦子,我国的优质面包类企业,都只能从国外买麦子,而当时进口的“金龟粉”价格竟高达24元/公斤。PH82-2-2,一炮打响。
“PH82-2-2小麦产量与品质兼顾,在协调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方面是一个突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面包小麦。”田纪春说,品质生理生化的研究,大大促进了高蛋白面包小麦的选育进程。1992年1月14日,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品种鉴定会现场,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76岁的庄巧生研究员兴奋地宣布:PH82-2-2以亩产量400公斤、蛋白质含量16.7%、籽粒容重810—830克/升、沉淀值54.5毫升、湿面筋45%、面包体积827—880立方厘米等各项指标均超过国际规定的优质面包小麦的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高蛋白优质面包小麦品种,这标志着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水平跨入先进国家行列。
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很多世界小麦出口国纷纷询问我国今后进口小麦的情况,俄罗斯还通过代理商积极要求购买这一优质小麦品种。
1993年,PH82-2-2小麦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成为本年度农业成果类最高奖(一等奖空缺),农业部将这一品种列为“八五”丰收计划推广品种。这时的东阿县,已经成方连片种植达1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小麦近4000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开创了我国产业化种植优质小麦的先河。
让小麦既优质又高产
高蛋白优质面包小麦品种PH82-2-2的选育成功,标志着我国小麦育种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我国育种事业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品质育种。
“吃饭问题压力大,‘优质’就不稳定。”回顾近30年来的小麦品质育种经历的“三次高潮”,田纪春充满感慨。多年来,我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吃饱仍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首要问题,我国真正重视小麦品质改良工作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后由于国内粮食供求的不稳定性,小麦品质改良也随着产量的变化,起起伏伏、走走停停、波浪式前进:粮食产量上来了,“吃好”的声音会强些,一旦出现粮食紧张,品质宣传声音就低下去了。
田纪春认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仅由专家呼吁和政府号召不行,而必须靠市场需求启动、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决定。上世纪90年代,随着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广泛使用,其危害很快表现出来。1997年,田纪春前瞻性地提出“高白度小麦育种”课题,宣称“靠小麦面粉的‘自然白’让增白剂下课”,并选育出了一批高自然白度的小麦新品种。“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0年后事实还是验证了我的判断。”田纪春说。
本世纪初,针对国内外10多年来小麦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田纪春又提出了以高产优质兼顾为目标的“超级小麦育种”课题,共育出了54个国家和省审定小麦新品种。其中,济麦19、泰山9818、淄麦12、烟农19、山农22等20个小麦新品种都达到了亩产700公斤的超级小麦育种目标。
同时,针对我国小麦的需求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田纪春提出现阶段我国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改良面筋强度——培育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改良面粉和食品色素——培育高白度馒头小麦新品种,改良淀粉特性——培育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改良必需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微量活性物质含量——培育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寻求与研究开发相应的新型食物资源。
田纪春认为,我国是世界小麦产销大国,小麦生产面积、总产量和进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在保证国内小麦的生产和供应前提下,充分利用小麦产销大国的地位,以品质改良促进世界小麦生产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