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访印,男,1971年6月24日出生,甘肃宁县人。现任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临泽治沙试验站站长兼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2012年3月任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甘肃临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9-1995.6:在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畜牧专业,大学本科学习,获农学学士。
1995.6-2000.12: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事“苜蓿-肉羊”草地农业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工作,参与建立了民勤治沙站苜蓿草产业生产示范基地,首次在民勤成功推广了小尾寒羊的暖棚式舍饲养殖技术,并开发了民勤治沙站以苜蓿草粉为主的草产业。
2001.1-2005.12:助理研究员,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从事荒漠资源利用与沙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期间通过院地合作,在民勤薛百乡、东湖镇、泉山镇等地成功举办3期星火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民等1500人次以上。
2001.9-2003.9:在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资源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2006.1-2010.11:副研究员,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从事草地生态与沙草产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2010.12-现在: 研究员,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从事荒漠生态治理与沙草产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学术兼职:
2011年5月-现在,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 理事;
2002.4-现在,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 会员;
2013年11月,甘肃省生态学会 会员;
2001.5-现在,甘肃省林学会 会员;
2002.4-现在,甘肃省草原学会 会员。
研究方向:
从事荒漠资源利用及沙草产业的科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民勤绿洲退耕地沙漠化、盐碱化防治与生态建设试验示范”,2010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委托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任务验收,2010年12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主持完成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重点项目“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2009年12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 主持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专题“民勤绿洲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开发技术体系研究”,2005年8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4. 主持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西沙区草畜产业发展技术示范与推广”,2008年12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及任务验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5. 主持完成甘肃省科研院所开发项目“干旱荒漠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栽培与示范推广”,2002年12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6. 参加完成“民勤绿洲小规模养殖业发展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0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7. 参加完成“甘肃河西绿洲边缘风沙危害重点区的治理、监测及沙产业开发”,获200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
8. 参加完成国家“九五”攻关子专题“甘肃河西走廊盐碱地中麻黄栽培技术研究”,获2003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八。
9. 参加完成“沙葱生态特性及人工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获200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10. 参加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甘肃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八;
11. 参加完成“甘草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06年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12. 参加完成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野生沙葱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2009年3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及任务验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3. 参加完成中国科协软科学项目“我国西部沙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负责现状评估组工作,2010年3月通过中国科协的任务验收。
14. 参加完成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民勤县荒漠生态修复带甘草栽培技术示范工程”, 2010年3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5. 现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2“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保育技术试验示范”(编号:2012BAC08B02)的研究工作。
16. 现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为干预下石羊河下游地下水动态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编号:31260129)的研究工作。
17. 负责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甘肃临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及研究工作。
18. 参与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建设及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取得国家科技成果13项。
1. “民勤绿洲退耕地沙漠化、盐碱化防治与生态建设试验示范”(主持,排名第1)(2010年);
2.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 (主持,排名第1)(2009年);
3. “民勤绿洲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开发技术体系研究” (主持,排名第1)(2005年);
4. “河西沙区草畜产业发展技术示范与推广” (主持,排名第1)(2008年);
5. “干旱荒漠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栽培与示范推广” (主持,排名第1)(2002年);
6. “民勤绿洲小规模养殖业发展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参加,排名第4)(1998年);
7. “沙葱生态特性及人工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参加,排名第3)(2005年);
8. “甘肃河西绿洲边缘风沙危害重点区的治理、监测及沙产业开发” (参加,排名第6)(2004年);
9. “甘肃河西走廊盐碱地中麻黄栽培技术研究” (参加,排名第8)(2000年);
10. “甘肃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参加,排名第6)(2003年);
11. “甘草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参加,排名第4)(2005年);
12. “野生沙葱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参加,排名第6)(2009年);
13. “民勤县荒漠生态修复带甘草栽培技术示范工程” (参加,排名第6)(2010年)。
主要学术成就:
1. 长期在风沙一线从事荒漠化防治、沙草产业发展及民勤生态治理技术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民勤绿洲发展甘草、苜蓿、葡萄等生态产业的生态治理思路,为民勤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治沙提供了典范和科技支撑。
2. 2010年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勤沙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研究”的课题4--“民勤绿洲退耕地沙漠化、盐碱化防治与生态建设试验示范”,揭示了民勤绿洲沙漠化退耕地、盐碱化退耕地天然植被的演替规律和驱动机制,提出了民勤绿洲退耕地灌草、灌药组合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技术思路,集成示范了“低密度梭梭林生态恢复模式”、“梭梭+肉苁蓉生态恢复模式”、“柽柳生态恢复模式”和“黑果枸杞/黄毛头+封育模式” 4项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技术模式;并与地方协作在民勤青土湖、泉山、勤锋滩等地建立了治理示范区。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及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
3. 2009年主持完成的甘肃省重点科研项目“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揭示了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及其植物群落的分布、面积及其特征,提出了民勤荒漠生态治理、保护及利用的综合技术措施,为我国西北荒漠草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以及荒漠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4. 2008年主持完成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西沙区草畜产业发展技术示范与推广”,在民勤绿洲乃至河西沙漠绿洲提出发展“苜蓿-肉羊”草地农业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先后引进推广了“兰热莱恩德”、“德国大叶”、“中苜1号”、“德宝”、“三得利”等紫花苜蓿及“小尾寒羊”、“波德代”“陶赛特”等优良草畜品种10多个,推广苜蓿种植20余万亩;并在民勤、临泽、景泰等地进行了技术示范、推广与培训,为民勤及河西沙区发展草畜产业和节水农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5. 2008年参加完成的中国科协决策咨询课题“我国西部沙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提出了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保育,中游绿洲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产业,下游荒漠进行生态恢复,发展风能、太阳能的生态治理思路与对策,为我国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
6. 2005年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专题“民勤绿洲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开发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民勤绿洲发展甘草、苜蓿、葡萄等生态产业的生态治理思路,在民勤绿洲建立了“土壤-环境系统,植物-品种系统,节水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措施系统”相互耦合的沙产业技术体系,形成了荒漠绿洲边缘沙产业发展的生产-生态范式,在民勤及河西沙区推广了甘草、沙葱、苜蓿的节水、人工种植及产业发展,推广甘草、苜蓿种植10余万亩,为民勤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治沙提供了典范。
发明专利:
1 一种预埋式沙地常绿苗木带土球移植器 张元恺;贺访印;张映江;王祺;张芝萍;胥宝一;宋得伟;张卫星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5-12-09
2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整治方法 徐先英;唐进年;金红喜;张盹明;贺访印;魏怀东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03-12
出版专著:
参编专著《21世纪战略新兴产业-沙产业》、《沙葱》、《河西走廊生态产业建设》3部。
发表期刊论文:
1 祁连山北坡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刘开琳; 李毅; 徐先英; 何芳兰; 贺访印; 赵鹏 防护林科技 2016/03
2 激素对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嫩枝扦插条生长的影响 王方琳; 徐先英; 张锦春; 贺访印; 尉秋实; 马俊梅; 张莹花 草原与草坪 2015/03
3 民勤盐渍荒漠草地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的季相变化特征 周兰萍; 杨俊; 贺访印; 纪永福; 魏怀东; 李亚; 张晓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4
4 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徐保国; 贺访印; 刘勤先 甘肃林业科技 ,2013,38(2):1-6
5 民勤荒漠区绵刺群落特征研究.李强民,罗广元,纪永福,贺访印,魏怀东,李亚,周兰萍. 甘肃科技,2013,29(8):1-6
6 沙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分析 李发明; 张莹花; 贺访印; 刘开琳; 聂文果; 郭春秀 中国沙漠 2012,38(6):1-6
7 民勤天然柠条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李亚; 贺访印; 纪永福; 魏怀东; 周兰萍; 刘晓春; 朱世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31(6):13-16
8 干旱沙区盐碱退耕地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柴成武; 贺访印; 魏林源; 尉秋实; 李昌龙; 仲生年 水土保持研究 ,2011,18(6):189-193
9 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及“退耕”建议 柴成武; 赵明; 徐向中; 贺访印; 尉秋实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6
10 民勤沙区优良紫花苜蓿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张高雄; 贺访印; 刘勤先 甘肃科技 2010/09
11 甘肃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舍饲养羊模式研究 刘光武; 贺访印; 徐先英; 丁钰 中国草食动物 2009/05
12 民勤荒漠草地红砂群落的季相特征研究 周兰萍; 贺访印; 纪永福; 魏怀东; 李亚; 刘晓春; 朱世明 防护林科技 2009/02
13 土壤类型对沙葱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 李银科; 刘世增; 贺访印; 张德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01
14 民勤北部天然柠条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动态研究 刘晓春; 洪绂增; 纪永福; 贺访印; 魏怀东; 李亚; 周兰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15 荒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贺访印; 纪永福; 杨自辉; 方峨天; 刘世增; 唐进年; 李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6
16 陶寒F1、波寒F1与小尾寒羊育肥试验研究 刘光武; 徐先英; 贺访印 中国畜牧兽医 2008/09
17 沙葱的抗旱性特征 马全林; 刘世增; 严子柱; 贺访印 草业科学 2008/06
18 奶山羊规模化舍饲养殖产业发展研究 刘光武; 徐先英; 贺访印 当代畜牧 2008/02
19 试论河西绿洲节水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贺访印; 俄有浩; 徐先英; 唐进年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20 荒漠绿洲边缘苜蓿草产业发展配套技术 贺访印; 闫好原; 张有佳; 李发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01
21 不同人工措施对沙质荒漠生态恢复与重建初期效应的影响 唐进年; 张盹明; 徐先英; 金红喜; 贺访印; 张晓琴; 朱淑娟 生态环境 2007/06
22 驯化沙葱生长及营养变化规律研究 刘世增; 蒋志荣; 马全林; 严子柱; 贺访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05
23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以古浪县黄花滩治沙示范区为例 徐先英; 孙保平; 唐进年; 张盹明; 金红喜; 贺访印 中国沙漠 2007/04
24 夏季覆盖盐碱地表面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 纪永福; 蔺海明; 杨自辉; 贺访印; 刘虎俊 干旱区研究 2007/03
25 野生沙葱的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 贺访印; 刘世增; 严子柱; 马全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02
26 驯化沙葱生长及其营养变化规律 严子柱; 刘世增; 马全林; 贺访印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8
27 HE Fang-yin, WANG Ji-he, Zhao Ai-ping, XU Xian-ying , WU Chun-rong. Research 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grassland agriculture in salinized land in the Hexi Corridor. Acta Prataculturace Sinnica, 2006,15:139-140.
28 民勤荒漠绿洲边缘甘草的人工栽培技术 贺访印; 刘世增; 石叶青; 纪永福 农业科技通讯 2006/11
29 荒漠绿洲甘草的栽培与利用 贺访印; 王继和; 徐先英; 赵明; 李亚 草业科学 2006/08
30 气候因子对沙葱生长的影响 严子柱; 刘世增; 马全林; 贺访印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31 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 贺访印; 王继和; 刘世增; 方峨天; 李亚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7
32 人工栽培沙葱的光合生理特征 马全林; 刘世增; 严子柱; 贺访印 西北植物学报 2006/01
33 沙葱的营养价值与栽培利用技术探讨 贺访印; 刘世增; 马全林; 严子柱 甘肃科技 2005/12
34 播种密度对沙葱生长的影响 严子柱; 刘世增; 贺访印; 马全林; 康才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06
35 甘肃沙葱的地理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 刘世增; 马全林; 严子柱; 贺访印 中国沙漠 2005/06
36 民勤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 李亚; 王继和; 贺访印 草业科学 2005/11
37 民勤绿洲水资源状况与生态建设研究 纪永福; 贺访印; 李亚 干旱区研究 2005/03
38 河西走廊盐碱地治理模式研究 杨自辉; 王继和; 纪永福; 刘虎俊; 贺访印 土壤通报 2005/04
39 民勤绿洲边缘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 李亚; 王继和; 贺访印 甘肃林业科技 2005/02
40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 刘虎俊; 王继和; 杨自辉; 纪永福; 贺访印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4
41 解冻期覆盖盐渍土地表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 纪永福; 蔺海明; 杨自辉; 贺访印; 刘虎俊 干旱区研究 2005/01
42 荒漠绿洲边缘苜蓿草产业发展潜力与策略——以甘肃省民勤沙漠绿洲为例 王继和; 贺访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1
43 流动沙丘白刺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马全林; 孙坤; 王继和; 贺访印; 詹科杰; 刘虎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
44 冬枣在河西走廊东部的适应性 刘虎俊; 王继和; 杨自辉; 纪永福; 贺访印 甘肃林业科技 2004/03
45 河西荒漠绿洲区草地农业发展技术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贺访印; 王继和; 高志海; 徐延双; 马全林 草业学报 2004/02
46 民勤沙漠绿洲苜蓿草产业发展技术探讨 贺访印; 汪杰; 杨会魁 甘肃科技 2003/10
47 小尾寒羊在民勤沙漠绿洲的适应性 贺访印; 郭有祯 中国草食动物 2003/01
48 发展小尾寒羊前景广阔 贺访印; 郭有祯 农业科技通讯 2002/08
49 民勤沙区小尾寒羊肥育试验研究 贺访印; 刘世增; 安富博 宁夏农林科技 2002/03
50 民勤沙漠绿洲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贺访印; 王继和; 赵明 草食家畜 2002/02
51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在盐渍化土地适应性栽培效果分析 贺访印; 杨自辉; 胡明贵; 刘虎俊; 纪永福 草业科学 2002/05
52 小尾寒羊商品化肉羊生产模式探讨 贺访印 甘肃畜牧兽医 2002/01
53 紫花苜蓿在实验动物饲养中的作用 贺访印; 王继和 草业科学 2001/06
54 民勤沙漠绿洲小尾寒羊产业化生产技术 贺访印; 郭有祯 农业科技通讯 2001/11
55 民勤沙漠绿洲边缘紫花苜蓿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贺访印 中国草地 2001/04
56 河西走廊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贺访印; 王继和; 胡明贵 草业科学 2000/05
会议论文:
1 石羊河流域沙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对策 贺访印; 史振业; 苗世新; 潘发艺; 李发明 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暨新成果推广交流会 中国会议 2008-09
2 民勤荒漠绿洲边缘苜蓿草产业的发展潜力探讨 贺访印; 王继和; 纪永福; 吴春荣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 中国会议 2003-08
3 民勤沙漠绿洲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贺访印; 王继和; 徐先英; 纪永福 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 国际会议 2002-05-01
荣誉奖励:
1. 2010年荣获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 参加完成“民勤县荒漠生态修复带甘草栽培技术示范工程”获2012年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参加完成“沙葱生态特性及人工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获200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参加完成“甘草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06年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 参加完成“甘肃河西绿洲边缘风沙危害重点区的治理、监测及沙产业开发”获200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主持完成“干旱荒漠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栽培与示范推广”获2004年武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7. 参加完成“民勤绿洲小规模养殖业发展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0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 参加完成 “甘肃河西走廊盐碱地中麻黄栽培技术研究”获2003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 参加完成“甘肃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获2003年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术交流:
1 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暨新成果推广交流会 中国会议 2008-09
2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 中国会议 2003-08
3 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 国际会议 2002-05-01
风沙线上的科技先锋
——记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贺访印
贺访印,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和临泽治沙站站长。作为民勤治沙大军中的一员,整整17年,他一直与风沙搏击,为的就是阻挡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民勤“牵手”。
17年里,贺访印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治沙提供了理论和思路,以科学之力阻挡着沙漠的进逼。在他和无数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民勤这块沙漠中的绿洲正在恢复生机。
让沙子停下脚步
民勤,这个被沙漠三面包围的农业县,被沙漠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吞食。严重地段,沙漠的前移速度达到每年8~10米。
怎么阻挡沙漠的脚步,怎么保护脆弱的民勤?为了这个念想,1995年,贺访印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兰州的机会,来到了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
贺访印眼前的治沙站,和外界基本隔绝,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站区周围,就是茫茫的沙漠。地方虽荒凉,然而贺访印却热情十分高涨。他来到民勤,就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
“不喜欢就干不好,干到一定程度就离不开。”贺访印说。为了得到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他常常到大漠深处或试验基地观测研究。有时为了一个数据,他一趟又一趟地穿行在沙漠中。17年来,他走遍了民勤的坝区、湖区及各个乡镇,走遍了民勤的荒漠及绿洲,走遍了河西走廊风沙线上的重点沙区。
正是根据这些珍贵的基础数据,贺访印和他的团队在沙漠绿洲边缘地带种植苜蓿人工草地和甘草,提出了以生态产业恢复生态的思路,研究出青土湖周围盐碱地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让民勤镶上“绿”边儿,建起了防沙带后,风沙果然不再轻易过“界”。如今,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重新碧波荡漾,青土湖周围也长出了一丛丛绿色。
让产业更科学
“刚到民勤的时候,是来参与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甘肃沙漠综合治理与持续农业项目的,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石羊河中下游以及民勤绿洲农业和畜牧业结构。”贺访印说。因为民勤“沙”的问题,实际是“水”的问题。而“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当时家家户户都种小麦、玉米、黑瓜子,这些都是高耗水的作物,水资源浪费严重;羊也是漫山遍野的放牧,对生态破坏极大。”贺访印说。
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随之持续恶化。要保证民勤绿洲生存,就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和设施养殖。贺访印和他的同事们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方面,他们通过引进优良草畜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形成粮经草1︰1︰1的土地利用格局;另一方面,他们发展人工草地+设施养殖,推广暖棚式舍饲养殖技术。
2005年,贺访印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专题“民勤绿洲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开发技术体系研究”,提出要大力培育苜蓿、甘草、沙葱、葡萄等产业,发展节水型生态产业的思路。他认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可使整个民勤绿洲每年节水1.2亿立方米。
2008年,贺访印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西沙区草畜产业发展技术示范与推广”,提出了要在民勤乃至河西荒漠绿洲发展“苜蓿+肉羊”的节水草地农业模式。
为了推广这一模式,贺访印还和地方联手,在民勤县薛百乡建立了肉羊杂交示范点,引进了优良苜蓿和小尾寒羊等,举办了技术推广培训班。
“当时,一亩小麦的年纯收入只有100元-150元,一亩苜蓿年纯收入能达到300元-400元,而引进的陶赛特等肉羊的出肉率比当地普通羊高出8%-10%左右。农民们看到了效益,争相采用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贺访印说。
这些年,贺访印在民勤、临泽、景泰治沙站等地建立了草产业示范基地,与地方协作推广了“兰热莱恩德”、“德国大叶”等紫花苜蓿品种30万亩,推广小尾寒羊等优良草畜品种8个,有效地改变着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
而贺访印和他的同事们在民勤推广的“滚动发展的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技术”,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命名为“绿色银行”的推广模式。
把治沙做成大产业
贺访印有个口头禅,就是“沙产业”。他说,这个概念是钱学森院士在1984年提出的。具体是指在戈壁沙漠上,充分利用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就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
围绕着沙产业这个大课题,贺访印完成了“民勤绿洲土地合理利用与沙产业开发技术体系研究”等课题,撰写了“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等沙产业方面的论文10多篇。他提出了在河西荒漠绿洲发展荒漠生态产业和草地农业的治沙技术措施与治理思路。依据这一思路,民勤及河西地区推广甘草、沙葱等节水作物10多万亩。
2010年,贺访印还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民勤沙漠化防治”的课题“民勤绿洲退耕地沙漠化、盐碱化防治与生态建设试验示范”,提出了民勤绿洲退耕地灌草、灌药组合的生态恢复模式,并对“低密度梭梭林生态恢复模式”,“梭梭+肉苁蓉生态恢复模式”“桎柳生态恢复模式”“黑果枸杞/黄毛头+封育模式”4项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为民勤及石羊河生态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贺访印说,“要在民勤大力发展沙产业,这样治沙就不是单纯的生态治理,要以产业发展促生态治理,让治沙产生效益,才能充分调动群众治沙的积极性。”看得出来,他是真爱这一行。
来源:甘肃日报 2011-11-14 03:09
全国林业工作者纷纷建言献策十八大
(中国青年网. 2012年11月8日 (中国青年网记者戴森))
中国青年网海口11月8日电(记者戴森)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际,在海南参加国家林业局生态站现场工作会议的各地林业工作者代表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纷纷寄语十八大,畅谈他们自身所关注的议题及与林业相关的部分话题。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贺访印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戴森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临泽荒漠站站长贺访印也从工作角度出发,表示更关心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贺访印介绍说,目前研究经费不足一直是工作站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财政拨款的体制问题,如果研究所某一年所申报的项目部不被国家批准,研究所就得面临"断粮",无法保障日常的科学研究。由于甘肃地处我国西部,地方财政对于科技、生态的相关投入也很少,老贺希望十八大之后,国家能够更加关心环境问题,在林业的基础性研究上、在科技支持上,能够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站工作加大投入力度。
3. 贺访印. 科学治沙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 2003年10月8日
4. 贺访印 发展小尾寒羊,促进沙区经济腾飞. 甘肃科技报. 2001年4月25日
5. 贺访印等 发展苜蓿产业,促进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科技报. 200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