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凌,女,1957年4月出生,河南民权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炮制学科主任,炮制实验室主任,中药炮制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术兼职:
1、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中国中药协会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3、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
4、中华中医药学会郑州分会中药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5、河南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
6、河南省药学会理事。
7、江苏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中心特聘研究员。
8、《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编委。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中药炮制学 | 中药学专业专业课 |
临床中药炮制学 | 中医专业基础课 |
中药炮制工程学 | 中药制药、制药工程 |
中药饮片工艺学 | 制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 |
中药炮制学专论 | 研究生专业课 |
中药商品学 | 市场营销专业课 |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名称 | 层次 |
中药炮制学实验 | 本科、专升本、及成教本、专科 |
中药炮制工程学实验 | 中药制药、制药工程 |
中药炮制学实训 | 中医相关专业 |
中药专业毕业实习 | 本科 |
中药专业认知实习 | 本科 |
硕士毕业论文 | 研究生 |
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 | 本科生和研究生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 本科生 |
主持的教学课题: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中药炮制学升级精品课程建设 | 河南省教育厅 | 2013-2016 |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突出特色建设研究 | 河南省教育规划 | 2009-2011 |
面向区域经济中药制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 河南中医学院 | 2010-2012 |
“中药炮制学”教学团队建设 | 河南中医学院 | 2011-2013 |
《中药饮片工艺学》教材编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 河南中医学院 | 2004-2006 |
《中药炮制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 河南中医学院 | 2004-2006 |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16年度河南省教学名师。
2、2011年度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
3、2009年度被评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及药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4、2007年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及河南中医学院教学评估先进教师。
5、2006年度被评为河南中医学院学生“我最喜爱的教师”。
6、2006年度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7、指导的研究生连续四年获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培养研究生情况:
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教学成果:
张振凌老师积极工作,勤奋努力,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表现优秀。尤其是紧紧抓住国家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完成和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突出成绩。
一、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作为教授和研究生导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学院发展献身的精神。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胸怀坦荡,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圆满完成各种工作任务。作为学科带头人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第一线,承担本专科、研究生课程以及各类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每年完成教学时数均在400学时以上。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教书育人。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吸引十几名同学先后利用课余和假期在实验室做试验,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提高了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所承担的中药专业最枯燥的《中药炮制学》课程的理论讲授、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教学效果优秀,被学院评为首批精品课程。在药学院高层次教师教学大奖赛中获第一名。
二、为人正直、坦率、热情,大度对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待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对待中医药事业尤其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适宜的场合,直言不讳,真实地反映基层的实际情况,向各级领导提出积极的建议,善意的批评。无论在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座谈会还是学院各部门征求意见,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实事求是的发言,每次都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表扬。多次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生毕业典礼、新生入校典礼上发言,收到好的效果。对自己的生活严格要求,从来不乱花一分钱,甚至用科研费出差连正常的补助都不舍得领,但对于有生活困难的同志、学生却尽自己的力量予以相帮。几年来,已支出近万元帮助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为人正直、坦率、热情,大度,和学院共事的老师、和自己的同学、教过的学生乃至全国炮制界同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院校级领导,还是普通一线教师,都能做到真诚相待,热情相助。在省内外有良好的信誉。
三、勤奋努力,科研成绩突出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国家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机遇,改变没有承担过国家课题的历史,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十五攻关、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中药饮片研究3项课题,克服条件差、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完成所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牛膝饮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的各项实验研究任务,取得突破进展,顺利通过验收。加班加点,积极开展所承担的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茜草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地黄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的试验工作。联合有关专家,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申报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化研究”,代表企业和课题组,撰写投标报告,填写投标书,制作幻灯片,现场答辩,并最终取得现场5个专家打了5个A的高分,分别于2003年度和2004年度两次在河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招标中顺利中标,负责主持其中多个药物的研究工作,使所在的中药炮制学科科学研究和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四、积极为中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03年作为国家科技部聘请的863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评审专家,参加50味饮片近300份申请标书的评审工作。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换届暨学术大会,大会发言并被选举为副主任委员,成为本学科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副主任委员。参加编写和出版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以及规划教材的配套书《中药炮制学教学参考习题集》;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全国炮制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为中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先后担任温县怀药现代化产业化顾问,河南省新药评审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等。作为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邀专家,主持编写河南省中药生产、检验、管理的法律依据《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中药炮制学科学术带头人,热心河南省中药炮制事业和中药饮片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和河南禹州金地中药饮片公司、焦作武陟中药材加工厂等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多项科技扶贫项目,关心和支持淮滨县猫爪草的种植和温县怀地黄、怀山药等道地药材的开发研究工作。为河南省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中原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药炮制原理方法和工艺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中药炮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及新药开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目前主持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土炒米炒水飞”等课题。
1、2001-2003年,第一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牛膝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
2、2001年,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扶贫工程项目:“猫爪草高产栽培技术”。
3、2003-2005年,第一主持国家十五科技专项课题:“茜草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4、2001-2003年,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中药猫爪草抗肿瘤的基础研究”。
5、2003-2005年,第二主持国家十五科技专项课题:“地黄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6、2004-2006年,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化研究”。
7、2004年,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扶贫工程项目:“怀山药深加工技术”。
8、2005-2007年,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化研究”---猫爪草、桔梗。
9、2008-2010年,主持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中药饮片牛膝酒炙共性技术研究”。
10、2008-2009年,主持国家药典委员会项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标准研究-“米斑蟊”饮片标准研究,项目编号:YD-005。
11、2009-2010年,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冬瓜皮炭炮制工艺和吸附毒素活性研究”,项目编号:2010A360031。
12、2010-2012年,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子课题“临床中药汤剂煎煮技术规范化研究—黄连阿胶汤”。
13、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平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平台,项目编号:2009ZX09308-004。
14、2015年度,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治疗阴虚火旺失眠症的中药新药黄连阿胶胶囊研制,项目编号:20150304。
15、2013年度,嵩县黄庄乡万亩连翘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转播工程,项目编号:133400410002。
16、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科技攻关计划:乳安片中乳香醋炙炮制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3B360103。
17、2012年度,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项目:无公害菊花管理技术培训,项目编号:123400410131。
18、2012年度,柴胡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2102310285。
19、2011年度,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及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112201310008。
20、201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裕丹参产地加工及综合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1A360012。
21、2012--2014年,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子课题,有毒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千金子。完成并通过验收
22、2012-2015年,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子课题,19种中药饮片生熟异用规范化研究--地黄,完成并通过验收。
23、2013-2016年,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子课题,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土炒米炒水飞机20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完成并通过验收。
科研成果:
先后获得200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262篇,主持和参加编写教材著作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申请人 | 来源数据 | 申请日 | 公开日 | |
1 | 一种优质矮化柴胡的培育方法 | 王一硕;刘鸣昊;王明豪;陈献忠;张振凌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11-03 | 2015-12-23 |
2 | 地黄叶提取物在制备降血糖类药物中的应用 | 张振凌;王娟娟;刘金霞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03-16 | 2015-06-03 |
3 | 一种辅助治疗咽喉病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张振凌;史莲莲;刘小鸣;刘金霞;刘鸣昊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6-04 | 2014-08-20 |
4 | 一种产地加工半夏的方法 | 张振凌;梁君;刘小鸣;刘鸣昊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5-14 | 2014-08-06 |
5 | 制备千金子霜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 张振凌;张宏伟;谢彩侠;刘小鸣;刘鸣昊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3-12-26 | 2014-04-09 |
6 | 一种鲜地黄颗粒的制备方法 | 张振凌;刘鸣昊;沈建涛;贾秀梅;冯卫生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3-01-07 | 2013-05-01 |
7 | 一种山药皮洗涤剂 | 张振凌;吕鹏;吕顺武;潘婷;吕美男;吴瑞环;曹晓佳;冯晟楠;汪坤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1-03-28 | 2011-09-21 |
8 | 一种中药炮制用的加辅料拌蒸或炖辅助设备 | 张振凌;王一硕;刘欣;郭华佗;何录武;石奇耀;孙天宇;田雨闪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0-10-28 | 2011-06-15 |
9 | 冬瓜皮加工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张振凌;张红伟;田连起;刘艳芳;赵丽娜;王昭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8-12-25 | 2009-05-20 |
10 | 趁鲜加工禹白附的方法 | 张振凌;刘博;王一硕;吴国学;张红伟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8-12-25 | 2009-05-20 |
11 | 一种中药炮制用的去油制霜设备 | 张振凌;王一硕;刘鸣昊;宰焱冰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7-03-28 | 2008-01-16 |
12 | 一种酒萸肉的炮制方法 | 张振凌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6-07-14 | 2007-01-24 |
13 | 一种制禹白附的炮制方法 | 张振凌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6-07-14 | 2007-01-24 |
14 | 从地黄中制备天然色素的方法 | 张振凌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6-04-30 | 2006-10-11 |
15 | 从茜草炭中提取止血物质1,3—二羟基蒽醌的制备方法 | 张振凌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6-01-25 | 2006-07-12 |
16 | 牛膝饮片的切制工艺 | 张振凌;冯卫生;顾振荣 | 河南中医学院 | 中国专利 | 2003-05-23 | 2003-10-29 |
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专著10部,参加编写10余部。
出版专著:
1、专著《中药生制饮片临床鉴别应用》,张振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教材《中药炮制工程学》,张振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3、教材《中药炮制学》,张振凌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478-1610-3/R.513,2013年。
4、教材《中药炮制学》,张振凌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5、教材《中药炮制学》,张振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6、教材《中药炮制与配置工》,张振凌编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7、《中药加工炮制与商品规格》,张振凌主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年。
8、《中药饮片切制工艺学》,张振凌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
9、《医用中药饮片学》,张振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10、《临床中药炮制学》,张振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1、《中药炮制学》,张振凌副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年。
12、《中药炮制学专论》张振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年。
13、《中药炮制学》,张振凌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14、《中药炮制工程学》,张振凌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发表期刊论文:
2016年
1. 增液汤临床研究进展.刘鸣昊;段卫娜;张振凌.中医学报.2016/10
2. 不同半夏炮制品麻辣毒性与草酸钙针晶含量关系的研究.梁君;张振凌;王桁杰;刘小鸣.中医学报.2016/10
3.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亚太传统医药.2016/19
4. 探索微课在《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亚太传统医药.2016/18
5. TBL教学法在中药炮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光明中医.2016/16
6. PBL教学法在中药炮制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光明中医.2016/15
7. 不同盐制方法对牛膝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张振凌;胡婷婷;田双双;吴金婷.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8.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14
9. HPLC法同时测定五倍子发酵百药煎中没食子酸及鞣花酸含量.王瑞生;张振凌;王胜超;李柯柯;孙翼飞.中国现代中药.2016/07
10. 中药牛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储藏保管.胡婷婷;张振凌.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3
11. 百药煎发酵过程中没食子酸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孙翼飞;张振凌;李柯柯;胡婷婷;张娟;王瑞生;李军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07
12. 连阿胶汤不同煎煮方法比较.邓德英;贾利利;张振凌.中医学报.2016/07
13. 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8
14. 微波干燥对鲜地黄中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的影响.吴若男;张振凌;刘艳;于文娜.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08
15. RP-HPLC法测定男宝胶囊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刘文苹;张振凌;吴小菲.安徽医药.2016/01
16. 千金子炮制前后对人肾癌786-0细胞增殖及特异抗原G250基因表达的影响.吴瑞环;张振凌;王瑞生;吴若男;刘小鸣;沈莎莎;桑锋.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01
2015年
17. 卷柏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杨瑞芳;吴宿慧;魏术会;张振凌;李寒冰;李根林.中医研究.2015/12
18. 转变教学理念以促进专业认证.田连起;李红伟;张振凌.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8
19. 地黄叶与桑叶降血糖作用研究.赵素霞;王娟娟;张振凌;孙翼飞;王瑞生;吴若男.中医学报.2015/10
20. 地黄叶与桑叶降血糖作用研究.赵素霞;王娟娟;张振凌;孙翼飞;王瑞生;吴若男.中医学报.2015/10
21. UPLC法测定地黄叶及块根中的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王娟娟;张振凌;都盼盼;孙翼飞.中成药.2015/09
22. 不同炮制方法对薏苡仁抗肿瘤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影响.沈莎莎;张振凌;吴若男;吴瑞环;刘小鸣;王娟娟.时珍国医国药.2015/09
23. 桔梗蜜炙前后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杨海玲;张振凌.海峡药学.2015/08
24. 千金子水煎液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吴瑞环;张振凌;王瑞生;沈莎莎;刘小鸣.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07
25. 薏苡仁土炒炮制前后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变化研究.沈莎莎;张振凌;都盼盼;吴瑞环;刘小鸣.中医学报.2015/07
26. 千金子种子、种仁及种皮中重金属测定.邓德英;张宏伟;吴瑞环;张振凌;李雅.中成药.2015/06
27. 半夏不同炮制品中草酸钙针晶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梁君;刘小鸣;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15/05
28. 姜半夏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及工艺研究.梁君;刘小鸣;张振凌;沈莎莎;吴瑞环.中草药.2015/09
29. 绿茶对五倍子发酵品的影响.史莲莲;邓德英;张振凌;崔雅萍.中成药.2015/04
30. 中药成方制剂中含乌头碱类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分析.刘小鸣;吴瑞环;张振凌;沈莎莎;梁君.中国药事.2015/04
31.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含乌头碱类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分析.刘小鸣;张振凌;梁君;吴瑞环;沈莎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08
32. 广西产桂枝炮制前后质量比较研究.杨海玲;张振凌;吴天铭;莫海玉.海峡药学.2015/04
33. 桂枝中肉桂酸等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杨海玲;张振凌;许丹妮;林婕;黄文男;张益.亚太传统医药.2015/06
34. 桂枝炮制历史沿革研究.杨海玲;张振凌;许丹妮;莫海玉;宁耀扬;张冻冰;张益.亚太传统医药.2015/04
35. 鲜地黄及其炮制加工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贾秀梅;张振凌;寇真真;王瑞升.中医学报.2015/01
2014年
36. 千金子种子、种仁及种皮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邓德英;张宏伟;张振凌;李雅.中医学报.2014/12
37. 不同炮制方法对槐角黄酮类成分量的影响.都盼盼;石延榜;张振凌;沈莎莎.中草药.2014/22
38. 冬瓜皮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王一硕;张娟;刘鸣昊;张振凌.中医学报.2014/09
39. 趁鲜切制桂枝饮片工艺研究.杨海玲;张振凌;宋永龙;宁耀扬;张冻冰.中药材.2014/07
40. 冬瓜皮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王一硕;张娟;刘鸣昊;张振凌.中医学报.2014/09
41. 白术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Ⅲ含量随放置时间变化的研究.沈建涛;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14/08
42. 鲜地黄及保鲜加工品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凉血止血药效比较.贾秀梅;张振凌;吴瑞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06
43. 提高中药炮制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体会.杨海玲;张振凌;覃葆.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1
44. HPLC同时测定黄连阿胶汤合煎液中芍药苷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张振凌;冯晟楠;贾利利.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05
45. 黄连阿胶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慢性咽炎大鼠的影响.李凯;牛乐;贾利利;张振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3
46. 响应面法-中心复合试验优选白芍土炒工艺.沈建涛;石延榜;张振凌;孙翼飞.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04
47. 不同煎煮方法黄连阿胶汤对口腔溃疡大鼠的影响.李凯;贾利利;李赫宇;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01
48. 地黄生熟异用对增液汤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段卫娜;张振凌;孔莹莹;陈智钦;李敏兰.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1
2013年
49. 冬瓜皮炭的炮制工艺优选及体外吸附尿毒素活性考察.王一硕;张娟;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2
50. 不同煎煮方法黄连阿胶汤对失眠小鼠作用的比较.李凯;贾利利;张振凌.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0
51. 中药炮制模拟GMP车间建设在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尝试.李凯;牛乐;李娴;田连起;李红伟;张振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7
52. 比较地黄不同炮制品组方的四物汤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李敏兰;陈智钦;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4
53. 地黄生熟异用对四物汤增强家蚕寿命影响的比较研究.李敏兰;张振凌;马永洁.时珍国医国药.2013/07
54. 专利设备炮制熟地黄的工艺研究及成品质量分析.陈智钦;王一硕;张振凌;孔莹莹;段卫娜;李敏兰.时珍国医国药.2013/07
55. 超声-UPLC法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李凯;牛乐;李赫宇;贾利利;张振凌.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3
56. 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李红伟;田连起;李凯;李娴;张振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3
57. 怀地黄有效成分梓醇的提取工艺和不同炮制品含量的比较研究.孔莹莹;张振凌;段卫娜;陈智钦;李敏兰.中医学报.2013/06
58. 中药斑蝥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王一硕;赵丽娜;张振凌.中药材.2013/05
59. 巴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金锋;张振凌;任玉珍;陈彦琳;杜杰;梁焕;周林;白宗利.中国现代中药.2013/05
60. 生地黄炭及熟地黄炭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李娴;卫向龙;李凯;田连起;石延榜;张振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4
61. 地黄不同炮制品组成的增液汤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作用的对比研究.段卫娜;张振凌;孔莹莹;陈智钦;李敏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6
62. 正交设计法优选怀山药软化切制工艺.张华锋;李晓坤;杨云;张振凌;石延榜;杜绍亮.中成药.2013/02
63. 不同软化方法对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李凯;梁勇;刘磐;王彬;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3
64. 巴豆生物碱部位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金锋;任玉珍;陈彦琳;杜杰;周林;白宗利;梁焕;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2
6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巴豆中总生物碱的含量.金锋;张振凌;任玉珍;陈彦琳;杜杰;周林;白宗利;梁焕.中国现代中药.2013/01
2012年
66. 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中药斑蝥炮制前后斑蝥素含量.赵丽娜;王一硕;刘艳芳;张振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4
67. 正交试验法优选生地黄炭的最佳炮制工艺研究.李亚萍;张明昊;李娴;王娜;张振凌.中医学报.2012/12
68. 泛油对千金子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张宏伟;金锋;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2
69. 黄连阿胶汤对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模型小鼠神经递质的影响.贾利利;周宁;李凯;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2
70. 正交试验法优选熟地炭的炮制工艺.王娜;卫向龙;张振凌;李娴.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1
71. 一测多评法比较不同黄连炮制品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赵君颖;汪坤;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
72. 生地炭、熟地炭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李娴;王娜;卫向龙;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08
73. 阿胶烘制工艺优选.张振凌;汪坤.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4
74. 中药炮制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田连起;王一硕;张振凌;石延榜;张本山.基础医学教育.2012/06
75. 煅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李娴;卫向龙;石延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05
76. 多途径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与普及.田连起;张振凌.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4
77. 不同软化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李凯;周宁;张振凌;石方方.光明中医.2012/04
78. 中药菟丝子炮制前后脂肪油含量的比较.郜新莲;刘艳芳;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12/03
79. 比较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李娴;卫向龙;石延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中医学报.2012/03
80. 浅谈《中药商品学》的教学体会.李娴;张振凌;田连起;李凯.光明中医.2012/02
81. 炒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李娴;卫向龙;王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中药材.2012/01
82. 怀山药及非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吕鹏;贾秀梅;张振凌;陈益清.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02
83. 牛膝酒炙前后增强免疫作用的比较研究.吴国学;郜新连;张振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1
84. 比较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李娴;刘雅琳;卫向龙;石延榜;李凯;张振凌.中医学报.2012/01
2011年
85. 一测多评法优选黄连最佳提取工艺.汪坤;张振凌;贾秀梅.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4
86. HPLC测定复方丹参降浊丸中丹酚酸B的含量.吕鹏;张振凌;杨锁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1
87.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田连起;李凯;李娴;张振凌.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0
88. 《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李娴;李凯;田连起;张振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7
89. 酒制对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谢新年;刘艳芳;吕鹏;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90.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的研究.张振凌;冯卫生;韩燕.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8
91. 如何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娴;李凯;张振凌;张本山;石延榜.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8
92. 不同工艺黄连阿胶汤煎煮液色度吸光度比较.冯晟楠;沈婷婷;张振凌.中国医药指南.2011/22
93. 中药菟丝子盐制工艺研究.郜新莲;刘艳芳;张振凌.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06
94. 浅谈《中药炮制学》的实验教学.李娴;李凯;张振凌;张本山;石延榜.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2
95. 牛膝饮片及牛膝多糖对小鼠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的研究.崔维;吴国学;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6
96. 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商品学》教学中的应用.李娴;张振凌;田连起;李凯.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6
97. 不同种类酒炙对牛膝饮片甜菜碱含量的影响.赵素霞;吴国学;张振凌;吕民英.中药材.2011/05
98. HPLC同时测定复方丹参降浊丸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杨锁成;汪坤;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09
99. 牵牛子炮制前后咖啡酸的含量比较研究.田连起;郑玉丽;白吉星;石延榜;张振凌.中医学报.2011/05
100. 乳香炮制前后抗炎作用比较及其机制初探.田中心;李松武;张振凌.光明中医.2011/04
101. 复方丹参降浊丸最佳制备工艺优选.杨锁成;汪坤;刘艳芳;张振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05
102. 不同种类酒制牛膝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吴国学;张振凌;赵丽娜.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03
103. 卷柏不同炮制品总黄酮含量比较.李根林;魏术会;张振凌;李寒冰.中医学报.2011/02
104. 正交法优选卷柏炭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李根林;魏术会;张振凌;李寒冰.河南中医.2011/01
2010年
105. 煎煮对茜草、茜草炭饮片化学成分和止血作用的影响.谢华;周艳;赵丽娜;张振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4
106. 不同炮制方法对怀山药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杜绍亮;李晓坤;张振凌;雷雪;杨云;石延榜.中药材.2010/12
107. 正交设计法研究斑蝥中总斑蝥素提取工艺.王一硕;赵丽娜;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10/12
108. 中药斑蝥不同炮制品总斑蝥素含量的比较.赵丽娜;石延榜;张振凌;张本山.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5
109. 川牛膝炮制前后阿魏酸含量比较.李松武;王昭;张振凌;吕鹏.光明中医.2010/11
110.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张红伟;张振凌.海峡药学.2010/11
111. HPLC比较乳香炮制前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含量.张振凌;郑玉丽.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4
112. 牵牛子(黑丑、白丑)生熟饮片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研究.田连起;石延榜;李波;张振凌;张本山.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7
113. 不同商品等级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较.田圣志;杨玉涛;张振凌;常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
114. HPLC测定黄芪蜜炙前后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田圣志;杨玉涛;张振凌;常良.中成药.2010/08
115. 黄芪药材主、侧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较.田圣志;杨玉涛;张振凌;常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09
116.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特色与发展思路.张振凌;蔡宝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8
117. 牛膝、酒牛膝饮片色度的研究及限度标准的建立.张爱婷;王一硕;张振凌;徐向彩.中医学报.2010/04
118. 饮片小包装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管理.张振凌.中国卫生产业.2010/07
119. 中药白附子炮制前后对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张振凌;赵丽娜;张红伟;刘博.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07
120. 《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田圣志;张振凌;张本山;田连起;王正益;石延榜.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
121. 不同种类酒炮炙对牛膝饮片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张振凌;吴国学;李君丽.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06
122. HPLC测定茜草炭饮片中1,3-二羟基蒽醌含量.康辉;张振凌;周艳;王一硕.中成药.2010/06
123. 白附子炮制前后双(5-甲酰基糠基)醚含量的测定.周友红;张红伟;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6
124. 产学研结合创新中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张振凌;王一硕;田连起.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0
125. 白附子炮制后新增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张红伟;张振凌;刘博.时珍国医国药.2010/05
126. 中药斑蝥的现代研究进展.赵丽娜;张振凌.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9
127. 河南省不同产区桔梗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杨海玲;张振凌;李俊雅;张红伟;王一硕.河南科技.2010/09
128. 泛油对木鳖子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王一硕;张振凌;赵丽娜.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5
129. 以腺嘌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大鼠造模的方法研究.李根林;张娟;张振凌;赵丽娜.河南中医.2010/05
130. 禹白附加压炮制工艺研究.赵素霞;张振凌;刘博;李凡;杨振翔.中药材.2010/04
131. 中药饮片与其加工设备沿革的探讨.杨俊杰;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10/04
132. 黑丑与白丑炒制前后药学初步研究.田连起;石延榜;张本山;张振凌;李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6
133. HPLC法测定碱制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刘艳芳;赵丽娜;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3
134. 山茱萸核不同部位脂肪油含量的测定.郑玉丽;张振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4
135. 正交设计法研究牛膝酒炙工艺.张振凌;陈红;王一硕;吴国学.中成药.2010/02
136. 重视中药材产地加工研究与管理.康辉;张振凌.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3
2009年
137. 茜草、茜草炭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比较和限度的确定.康辉;周艳;张振凌;吴筱菁;杨振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4
138. 牛膝饮片切制工艺研究.芦锰;王一硕;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09/11
139. 白附子加压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的研究.张振凌;张红伟;刘博.中国中药杂志.2009/20
140. 不同种类酒炮炙对牛膝饮片蜕皮甾酮含量的影响.张振凌;吴国学;许真真;刘艳芳.中药材.2009/09
141. 白附子不同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研究.张振凌;张红伟;刘博;曾凡清.中药材.2009/08
142. 酒制牛膝饮片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作用影响的比较研究.吴国学;张振凌.河南中医.2009/08
143. 牛膝饮片切制厚度和干燥时间的研究.康辉;王一硕;张振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7
144. RP-HPLC法测定白附子趁鲜加工样品中草酸钙针晶的含量.刘博;李凡;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06
145. 炮制对中药5-羟甲基糠醛成分的影响.张红伟;张振凌.中国实用医药.2009/15
146. 白附子趁鲜加工炮制方法和工艺研究.张振凌;刘博;李凡.中药材.2009/05
147. HPLC法测定小儿泻速停颗粒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曲银锋;李松武;刘乃强;吕海鸿;张振凌.食品与药品.2009/05
148. 加热炮制对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影响.张振凌;张爱婷;张红伟;刘博;吴国学.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04
149. 不同商品等级规格牛膝多糖含量的比较. 修佳;陈红;张卫华;吴国学;张振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05
150. SPE-GC/MS法分析鸡矢藤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曲银锋;李松武;刘乃强;张翠英;张振凌.西北药学杂志.2009/01
2008年
151. 不同炮制方法对禹白附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张振凌;杨振翔;冯卫生;张红伟;刘博中药材.2008/12
152. 白附子趁鲜加工炮制饮片中草酸钙针晶含量变化的研究.谢华;刘博;胡银燕;张振凌.光明中医.2008/12
153. 中药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及限度标准的研究.张爱婷;石延榜;张振凌.光明中医.2008/11
154. 牵牛子药理、毒副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田连起;张振凌;张本山.光明中医.2008/11
155. ELISA法测定部分种子和果实类中药黄曲霉毒素B1含量.张爱婷;石延榜;张振凌;李森;卢怀新;孙培杰.医学研究杂志.2008/10
156. 加强“中药炮制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张振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
157. 茜草饮片炒炭前后药理作用的比较.张振凌;黄显峰;张春爽;李亚萍;张力戈;王浩哲.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0
158. 木鳖子制霜炮制前后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张振凌;王一硕;赵丽娜.中成药.2008/09
159. 山茱萸饮片紫外谱线组的研究和比较.朱瑄;张振凌;吴国学.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04
160. 牛膝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修佳;张卫华;张振凌.中国药房.2008/15
161. 不同商品等级牛膝饮片酒炙前后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张振凌;石延帮;陈红;王一硕;吴国学.中药材.2008/05
162. 炮制对桔梗不同饮片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张振凌;杨海玲;张红伟;刘博.中成药.2008/04
163. 木鳖子制霜前后总皂苷含量的比较.张振凌;王一硕;赵丽娜;刘艳芳.中药材.2008/04
164. 白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石延榜;张振凌.中国实用医药.2008/09
165. 浅谈《本草蒙筌》对中药炮制的贡献.王留兴;杨振翔;张振凌.江西中医药.2008/03
166. 桔梗蜜炙工艺的研究.张振凌;杨海玲.时珍国医国药.2008/02
167. 重视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研究.呼海涛;张振凌.中医研究.2008/02
168. 禹州道地药材种植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刘丽娟;张振凌;李亚飞;李娟;马丽娜.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01
169. 猫爪草胶囊的临床应用.王磊;张振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01
2007年
170. 茜草炭止血成分的研究.张振凌;周艳;黄显峰.中成药.2007/12
171. 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质量的检测.石延榜;张振凌;许丹妮.时珍国医国药.2007/12
172. 浅谈中药“炒炭止血”理论.周艳;张振凌;李连珍;苌建峰.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173. 木鳖子制霜前后脂肪油含量的比较.张振凌;王一硕.时珍国医国药.2007/11
174. 正交实验法研究猫爪草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刘丽娟;张振凌;吴筱菁;周改莲.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06
175. 山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张振凌;刘博;吴国学;张红伟;朱瑄.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11
176. 不同工艺酒制山茱萸马钱素、莫诺苷含量比较.张振凌;呼海涛;刘博;吴国学;朱瑄.中药材.2007/10
177. 炮制对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及煎出量的影响.张振凌;杨海玲;张本山;王一硕;杨振祥.中国中药杂志.2007/19
178. 山萸肉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及限度的研究.许闽;张振凌;吴筱菁;李朋丽;李琪玲.时珍国医国药.2007/08
179. 不同方法制酒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比较.张振凌;朱轩;刘博;吴国学;张红伟.时珍国医国药.2007/08
180. 中药色素的研究概况.张庆岭;张振凌;雷国莲.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06
181. 山茱萸不同工艺炮制品中马钱素含量比较.呼海涛;张振凌;朱瑄.时珍国医国药.2007/05
182. 正交设计优选酒炖山萸肉炮制工艺.张振凌;王磊;杨振祥.中国现代中药.2007/05
183. 地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张振凌;张庆岭;杨海玲.食品科学.2007/05
184. 中药猫爪草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张振凌;王磊;吴筱菁;张惠霞.时珍国医国药.2007/03
185. 禹白附炮制前后桂皮酸含量比较.张振凌;杨振翔;杨海玲;王一硕.中药材.2007/02
186. 中药猫爪草有效部位的免疫活性研究.张振凌;吴筱菁;王磊;张惠霞.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02
187. 山茱萸炮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研究.呼海涛;张振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01
188. 鲜地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张振凌;张庆岭;李琪玲.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01
2006年
189. 中药猫爪草研究概况.吴筱菁;张振凌.医药世界.2006/S2
190. 禹白附炮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杨振翔;张振凌.医药世界.2006/S2
191. 关于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限度标准的探讨.张振凌.中医药学刊.2006/11
192. 制川乌不同饮片质量比较研究.谢新年;张振凌;沈海涛.时珍国医国药.2006/09
193. 山茱萸不同工艺炮制品中莫诺苷含量的比较.张振凌;李娟;高晨曦;高伟娜.中成药.2006/09
194.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研究.杨俊杰;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06/05
195. 熟地黄清蒸和酒炖不同时间还原糖含量测定.李军;张丽萍;张振凌;白雁;王磊;王晓阁.中成药.2006/04
196. 茜草饮片炒炭前后止血机制的比较.张卫华;张振凌;黄显峰;杨振祥;吴筱菁.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03
197. 中医专业应当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张振凌.中医药学刊.2006/02
198. 山茱萸去核的作用和方法研究.张振凌;赵建颖;李娟;高伟娜;高晨曦.中药材.2006/01
199. 牛膝与酒牛膝饮片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的比较.张振凌;冯卫生;屈凌波;孙威武;陈红.时珍国医国药.2006/01
2005年
200. 地黄研究进展.李军;张丽萍;张振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06
201.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的探讨.杨俊杰;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05/09
202. 地黄清蒸不同时间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研究.李军;张丽萍;刘伟;张振凌;刘丽娟.中国中药杂志.2005/18
203. 禹州道地药材主要品种销售情况的调查.李娟;马丽娜;李亚飞;张振凌.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04
204. 熟地黄清蒸和九蒸九晒炮制品中还原糖含量测定.张丽萍;李军;张振凌;白雁;王磊;王晓阁.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04
205. 茜草不同部位饮片炒炭前后总蒽醌含量比较.张振凌;石延榜;周艳.时珍国医国药.2005/08
206. 牛膝酒牛膝饮片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张振凌;黄显峰;石延帮;王智明.中医药学刊.2005/07
207. 不同牛膝饮片黄曲霉毒素B1含量比较和限度的确定.张振凌;陈红;石延帮.中成药.2005/05
208. 中药猫爪草与cat'sclaw的不同.董诚明;张振凌;王一硕;纪宝玉.时珍国医国药.2005/05
209. 药用植物产地加工的目的与意义.杨俊杰;张振凌.时珍国医国药.2005/04
210. 论《中药炮制学》课程的发展与分化.张振凌;张本山;石延榜;王正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02.
211.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张丽萍;李军;张振凌;王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02
212. 茜草饮片炒炭前后大叶茜草素含量比较.张振凌;周艳;张本山.中国中药杂志.2005/05
2004年
213. 舒痛膏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房方;王晓卫;张振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6
214. 谈中药炮制辅料应建立专用标准.张振凌 中国药事.2004/08
215. 牛膝、酒牛膝饮片中微生物限度和测定方法的探讨.聂桂华;张振凌;郜继东 中国药事.2004/03
216. 山茱萸不同炮制品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应帮智;张振凌;朱新成;陈永强.中草药.2004/02
2003年
217. 牛膝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探讨.聂桂华;张振凌;郜继东.中药材.2003/10
218. 中药芒硝药理作用的研究.应帮智;张卫华;张振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0
219. 怀牛膝产地加工炮制研究概况.陈红;张振凌.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07
220. 重视和加快猫爪草的研究与开发.张振凌;董呈明;房方.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01
2002年
221. 不同山茱萸炮制品中熊果酸含量的比较.郭富礼;张振凌;王洪波.时珍国医国药.2002/07
2002年年以前的
222. 常用中药炮制品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张振凌;张本山;李根林;谢新年;呼海涛.时珍国医国药.2001/01
223. 不同方法制蛋黄油中脂肪油的研究.张振凌;房方;李军;张本山.中国中药杂志.2001/01
224. 给中医专业学生讲授《临床中药炮制学》的体会.张振凌;李根林;张本山;谢新年;呼海涛.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01
225. 芒硝炮制工艺的研究.张振凌;杨林莎;张本山;李军;孟伟.基层中药杂志.1998/01
226. 蒲黄炒阿胶珠炮制新工艺的研究.张振凌;张本山;王磊;邓占元.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06
227. “五部考试法”实践的探讨.王正益;张振凌;李军;张本山;田圣志药学教育.1997/03
228. 超声提取对当归流浸膏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张振凌;冀春茹;李军;郭丽萍;宋乃亮.中成药.1997/02
229. 正交设计法研究禹南星加工炮制新工艺.王正益;张振凌;李军;曹继华;冯广告;田圣志;张本山;林承芬;谢新年;钟晓风;张勇志.中药材.1996/06
230. 虎掌南星不同工艺炮制品药理作用的比较.张振凌;王正益;李军;张本山;林承芬;钟晓风;张勇志.中药材.1996/05
231. 中药芒硝炮制研究概况.张振凌;任汉阳;张本山;付桂梅.中医药信息.1995/04
232. 芒硝不同炮制品中部分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张振凌;杨林莎;李军;郭焕;余金明.中国中药杂志.1995/04
233. 鲜地黄保鲜贮藏新法.李军;王正益;张振凌.中药材.1994/03
234. 近年来矿物药炮制研究概况.张振凌;王学斌;董秀华.中医药信息.1993/01
235. 斑蝥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研究.王正益;张振凌;张广强;李军;梁生旺;张本山;杨中朝 .中国中药杂志.1990/10
236. 郑州市区73种中药临床处方应付的调查.张振凌;张本山;葛文胜;黄文超;梁兴军;张继红.河南中医.1990/04
237. 斑蝥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研究.张振凌;王正益;孙水平;李军;张广强;苗明三.中国中药杂志.1990/04
238. 斑蝥烘法新工艺刍探.王正益;张振凌;田圣志;苗明三.中药通报.1986/07
239. 肉豆蔻炮制的初步研究(摘要) .王正益;张振凌;吴建刚;彭燃;赵陆军;程玲.河南医药.1984/06
240. 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初步探讨.原思通;王秀兰;张振凌.中成药研究.1983/04
发表会议论文:
1. 重视中医临床应用对中药炮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张振凌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2. 浅谈毒性中药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刘小鸣;沈莎莎;吴瑞环;梁君;张振凌;王瑞生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3. 浅谈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 吴若男;张振凌;王瑞生;孙翼飞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4. HPLC法比较炮制前后千金子中秦皮乙素含量的变化 吴瑞环;王瑞生;刘小鸣;沈莎莎;吴若男;孙翼飞;张振凌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5. 丹参切制工艺研究 吴若男;王一硕;张振凌;王瑞生;孙翼飞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6. 姜半夏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及工艺研究 梁君;刘小鸣;张振凌;沈莎莎;吴瑞环;都盼盼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7. 正交试验法优选槐角蜜炙工艺 都盼盼;张振凌;王娟娟;史莲莲;沈莎莎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8. 薏苡仁不同炮制品中甘油三油酸酯含量测定 沈莎莎;张振凌;吴瑞环;刘小鸣;王娟娟;吴若男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9. 千金子水煎液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刘小鸣;王瑞生;吴瑞环;沈莎莎;张振凌;梁君;孙翼飞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10. “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初探 孙翼飞;张振凌 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11. 地黄叶水提醇沉工艺研究王娟娟;张振凌;史莲莲;都盼盼;沈莎莎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中国会议2014-11-15
12. 中药千金子炮制方法传承与规范化应用研究 张振凌;张宏伟;王一硕 2013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13-06-16
13. 重视中药炮制传统经验的继承与研究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14. 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道路 李敏兰;张振凌;王娜;陈智钦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15. 中药血清化学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贾利利;张振凌;段卫娜;李敏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16. 指纹图谱技术在地黄中的应用研究 孔莹莹;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17. 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 李娴;卫向龙;石延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18. 半夏炮制原理研究进展 陈智钦;张振凌;张宏伟;王娜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19. 不同炮制方法对地黄滋阴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段卫娜;张振凌;贾利利;张宏伟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20. 葛根炮制原理研究进展张宏伟;张振凌;段卫娜;陈智钦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21. 中药炮制工艺的研究 王娜;张振凌;贾利利;李敏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11-12-01
22. 不同条件炮制菟丝子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张振凌;吕鹏;刘艳芳 加快转变医药发展方式,占领科学技术制高点——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中国会议2011-11-04
23. HPLC-ELSD法测定熟地黄中果糖葡萄糖含量 张丽萍;李军;张振凌;王晓阁 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联合,实现西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11-08-10
24. 乳香的炮制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进展 郑玉丽;张振凌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25. 山药加工炮制及非药用部位的研究进展 吕鹏;张振凌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26. 中药木鳖子炮制历史沿革及毒性研究进展 王一硕;赵丽娜;张振凌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27. 不同炮制方法对地黄降血糖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汪坤;张振凌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28. 地黄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概况 冯晟楠;张振凌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29. 毒剧中药斑蝥临床应用和炮制研究 张振凌;赵丽娜;王一硕;郑玉丽;刘艳芳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30. 牵牛子(黑丑、白丑)炮制前后咖啡酸的含量比较 田连起;郑玉丽;白吉星;石延榜;张振凌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31. 雄黄等毒性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 赵长江;张振凌;闫保勋;王锡国;蔡海涛 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会议2010-10-31
32. 黑丑与白丑炒制前后药学初步研究 田连起;石延榜;张本山;张振凌;李波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11-28
33. 酒炙对川牛膝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张振凌;王昭;冯晟楠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11-28
34. 中药炮制学的发展要重视外延学科的建设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11-28
35. 全蝎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张振凌;郑玉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11-28
36. 菟丝子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张振凌;刘艳芳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11-28
37. 中药斑蝥炮制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振凌;赵丽娜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11-28
38. 川牛膝现代研究进展 王昭;张振凌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9-01
39. 菟丝子现代研究概况 刘艳芳;张振凌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9-01
40. 牵牛子(黑丑、白丑)生熟饮片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研究 田连起;石延榜;张本山;张振凌;李波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9-01
41. 不同种类酒炮炙牛膝饮片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吴国学;张振凌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9-01
42. 山茱萸核不同部位脂肪油含量的测定 郑玉丽;张振凌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9-01
43. 米及米泔水在中药炮制米制法中的应用 赵丽娜;张振凌 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9-01
44. 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方法与相关问题的讨论 张振凌 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8-21
45. 制白附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张振凌;张红伟;刘博 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9-07-17
46. 斑蝥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研究 张振凌;王正益;孙水平;李军;张广强;苗明三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中国会议2009-05-01
47.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田连起;张振凌;张本山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48. 中药饮片与其加工设备沿革的探讨 杨俊杰;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49. 桔梗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杨海玲;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0. 矾制解毒共性技术研究进展 刘博;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1. 中药炮制对5-羟甲基糠醛成分的影响 张红伟;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2. 斑蝥古今炮制研究概况 刘艳芳;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3. 中药米制法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赵丽娜;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4. 酒制共性技术历史沿革 吴国学;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5. 中药饮片的科学管理与产业化问题探讨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议2008-10
56.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酒炮制对牛膝饮片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张振凌;吴国学;张红伟;刘博 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中国会议2008-10
57. 《中药炮制学》实验考试探索田连起;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会议2007-10
58. 茜草炒炭炮制原理的初步研究 张振凌;周艳 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会议2007-10
59. 中药炮制的临床研究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中国会议2007-08
60. 不同工艺制酒萸肉马钱素、莫诺苷含量比较 张振凌;呼海涛;刘博;吴国学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中国会议2006-11
61. 关于研究开发中药饮片炮制设备和生产线的思考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6-08
62. 制禹白附炮制工艺研究 杨振翔;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6-08
63. 白附子不同炮制方法中β-谷甾醇的含量比较 杨海玲;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6-08
64. 山萸肉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及限度的研究 吴筱菁;张振凌;李朋丽;李琪玲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6-08
65. 山茱萸炮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研究 呼海涛;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6-08
66. 中药炮制临床研究初探 张振凌 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中国会议2005-11-01
67. 关于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限度标准的探讨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5-08
68.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研究 杨俊杰;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5-08
69. 茜草饮片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比较和限度的确定 周艳;张振凌;石延榜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5-08
70. 熟地黄清蒸和酒炖不同时间还原糖含量测定 李军;张丽萍;张振凌;白雁;王磊;王晓阁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5-08
71. 《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分化的探讨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4-12
72.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的探讨 杨俊杰;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4-12
73. 茜草不同部位饮片炒炭前后总蒽醌含量比较 周艳;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4-12
74. 谈中药炮制辅料应建立专用标准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3-10
75. 山茱萸不同炮制品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 应帮智;张振凌;朱新成;陈永强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中国会议2003-10
所获荣誉:
1、2016年河南省教学名师。
2、2011年度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
3、2009年度被评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及药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4、2007年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及河南中医学院教学评估先进教师。
5、2006年度被评为河南中医学院学生“我最喜爱的教师”。
6、2006年度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7、2004年荣获郑州市优秀教师。
8、获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
9、河南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10、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1、河南省第二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所获奖励:
1、2009年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2、2009年获许昌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3、2010年《中药炮制学》网络课程。
4、201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2011年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7、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200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
9、“新法炮制斑蝥研究”获得首届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10、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芒硝炮制原理和工艺研究”、“怀地黄、怀菊花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11、2012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三等奖(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商品学》教学课件)。
12、2010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三等奖(中药饮片加工与炮制规范化研究)。
13、201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斑蝥茜草等中药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14、2013年获河南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白附子产地加工炮制)。
中药炮制学科团队介绍
2016-09-26
1.学科沿革:
中药炮制教研室成立于1959年,2003年建立中药炮制学科.2010年确定为河南中医学院重点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依托单位;是河南省重点学科——中药学科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博士授权学科——中药学的方向之一,河南省中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中心的研究方向之一,河南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和副主任委员单位。
2.学科成员:
学科成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5名,硕士2人。学科成员分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
中药炮制学科人员组成
姓名 | 性别 | 学历/学位 | 毕业院校 | 职称 | 硕博导 | |
1 | 张振凌 | 女 | 大学/本科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教授 | 博导 |
2 | 田连起 | 男 | 研究生/博士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副教授 | |
3 | 李凯 | 男 | 研究生/博士 | 中国药科大学 | 副教授 | |
4 | 李娴 | 女 | 研究生/博士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副教授 | |
5 | 王一硕 | 男 | 研究生/硕士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副教授 | |
6 | 李红伟 | 男 | 研究生/博士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讲师 | |
7 | 李 军 | 男 | 大学/本科 | 黑龙江商学院 | 副教授 | 硕导 |
8 | 朱建光 | 男 | 研究生/博士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副教授 | 硕导 |
9 | 石延榜 | 男 | 大学/本科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高级实验师 | |
10 | 魏 玉 | 女 | 研究生/硕士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实验师 |
3.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承担中药炮制学、临床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工程学的教学,对我国中部地区主产大宗和道地药材产地加工、饮片炮制和临床应用规范化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在怀药、禹药以及斑蝥、山茱萸、猫爪草、卷柏、桔梗、雄黄等河南道地和主产药材的加工炮制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优势;在中药炮制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及开展《临床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工程学》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本学科形成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我国中原地区道地中药的产地加工炮制和饮片应用研究与开发的特色,具有紧密联合当地中小饮片生产企业、附属医院共同进行中部地区主产中药加工炮制技术、设备以及临床应用饮片开发尤其是中药炮制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应用,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面等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4.学科带头人简介:
张振凌,女,1957年出生,1997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科及炮制教学实验室主任,河南省中药炮制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制药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届中药炮制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中心特聘研究员,河南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药炮制原理方法和工艺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中药炮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5.主要研究方向简介(含该方向学术带头人简介)
5.1中药炮制规范化研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规范中药炮制工艺,设计和改进炮制设备,建立饮片质量标准,控制炮制品质量,提高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开展本学科领域相关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对中药炮制学科理论体系和相应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方向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全国中药炮制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写;主持完成中医药行业专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土炒米炒水飞”、“附子等中药炮制方法传承与规范化应用研究-千金子”、“百药煎发酵技术规范化研究”、“国家科技部中药标准饮片-牛膝、茜草”等;利用中原地区主产药材的加工炮制规范化研究基础,在中药炮制生产方面建立统一规范化技术要求;建设炮制教学实验室的GMP车间以及中药饮片联动生产线,是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传统技术传承基地;中药炮制规范化研究等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该方向学术带头人张振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饮片质量保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5.2中药加工炮制技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本方向在炭药止血机制研究、酒炙增效机制研究以及禹白附等道地药材产地加工炮制技术研究方面具有领先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机理研究”、”补骨脂盐炙炮制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继续深入进行生地黄、熟地黄炭药止血作用以及机理研究。2007年以来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各级各类项目和课题11项,先后对中药地黄产地加工技术等进行研究,探讨毒性中药禹南星、禹白附炮制作用机理,对鲜品进行加工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研究,减少重复干燥程序,缩短炮制时间,提高炮制品的质量。对中药炮制减毒增效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一种制禹白附的炮制方法”,“趁鲜加工禹白附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中“趁鲜加工禹白付的方法”获2011年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篇。
该方向学术带头人李娴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机理研究”项目。
5.3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及开发研究本方向研究中药炮制影响药性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中药饮片的药性、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指导中医正确选用饮片规格,发扬中医临床用药特色,提高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中药饮片相关产品,提高和创造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组织全国19所中医院校的教授专家主持编写新世纪中医药创新教材《临床中药炮制学》,与附属医院联合建设精品饮片药房,开展中药炮制品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举办中药炮制操作技术大赛,指导中医正确使用炮制品,提高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注重开发新的炮制品和成药制剂。通过校企合作,转化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主持和完成各级各类课题9项,主持863计划“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课题完成新药研究1项,并获得临床研究批件和发明专利。开发鲜地黄颗粒、冬瓜皮炭等并进行药理和临床研究,“从地黄中制备天然色素的方法”等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发表“中医专业应当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重视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研究”、“用时捣碎”中药的临床意义分析“等相关学术论文74余篇。
该方向学术带头人朱建光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及厅局级奖3项。
6.科研情况:
承担国家“863”、“十五”攻关、“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课题;承担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省级课题;获得研究经费50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2011年本学科田圣志副教授转让新药研究项目临床观察批件,转让协议经费200万元。转让发明专利2项,企业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7.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中药炮制学》为河南省精品课程,中药炮制教学实验室引进天然气为热源,面积近3000平方米,建成中药饮片炮制模拟GMP车间以及中药饮片切制干燥生产线等。分别给中药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工程学,给中医相关专业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实训等课程,完成中药专业中药炮制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毕业实习的教学及指导。指导本科硕士生开展课外挑战杯等科研创新活动并获奖,指导硕博士研究生连续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8.学术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中医药大学、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如中国药材集团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建立河南省中药技术工程中心。作为协办、承办单位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学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饮片质量学术会议。
9.平台建设:
本学科建立中药加工炮制技术研究室、中药炮制模拟GMP车间、中药炮制教学实验室、河南中药炮制技术工程中心等实验平台。以学科为支撑建设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中药炮制教学实验室是教育部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实验中心的一部分。以本学科为主成立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所,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加工炮制创新团队,河南省重点学科——中药学科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博士授权建设学科——中药学的方向之一,河南省中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中心的研究方向之一,河南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和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