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贵鸿,男,汉族,1974年12月生,河南鄢陵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和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任周口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小麦育种课题主持人,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周口市科协副主席。国家和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委员、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综合试验站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河南省第八次和九次党代会党代表、第十一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和第三届周口市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优秀青年、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周口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周口市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国家863、948、河南省重大专项等20多个项目。在矮秆、超高产、抗逆性、品质等小麦育种和技术方法方面自主创新成绩显著,为我省及黄淮流域小麦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主持或主要参加培育出周麦系列小麦新品种23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12个,河南省审定6个,正参加试验5个,2014年周麦27百亩高产示范方实打验收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国内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育成品种累计推广3亿亩,新增粮食80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2015年周麦推广面积占河南省的1/4强,周麦22号成为河南省第一大小麦推广品种。在SCI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三等奖各2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9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项。目前,正团结带领周麦育种团队,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重点开展了远缘杂交创制育种材料、分子标记提升常规育种以及高产多抗与优质高效的协调改良,进展显著,必将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6.09-2009.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1998.09-2000.07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3.09-1997.07 河南科技学院学习学士学位(农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2011.04-今 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2008.01-今 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工作,任小麦科研团队主持人。
2001.01-今 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工作,任主任。
1997.09-2000.12 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研、副主任。
学术兼职及社会任职:
1. 河南省作物学会会员。
2. 河南省小麦研究会会员。
3. 河南省第八次党代表。
4.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评审专家。
5. 河南省小麦专家组成员。
6.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委员。
7.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
8.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
9. 周口市农学会副秘书长。
10.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理事。
曾讲授课程:
《作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国家863、948、河南省重大专项等20多个项目。
科研成果:
在矮秆、超高产、抗逆性、品质等小麦育种和技术方法方面自主创新成绩显著,为我省及黄淮流域小麦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主持或主要参加培育出周麦系列小麦新品种23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12个,河南省审定6个,正参加试验5个,2014年周麦27百亩高产示范方实打验收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国内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育成品种累计推广3亿亩,新增粮食80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2015年周麦推广面积占河南省的1/4强,周麦22号成为河南省第一大小麦推广品种。在SCI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三等奖各2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9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项。目前,正团结带领周麦育种团队,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重点开展了远缘杂交创制育种材料、分子标记提升常规育种以及高产多抗与优质高效的协调改良,进展显著,必将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国审豫麦62号选育与应用 郑天存; 李新平; 杨光宇; 张先德; 王西成; 郑继周; 殷贵鸿; 詹根印; 王世刚; 马文龙; 赵玉巧; 袁晓春; 韩玉林; 于海飞; 张伟 【科技成果】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周口市种子管理站; 濮阳市种子管理站; 安阳市种子管理站; 黄泛区农场 2005-01-01
2. 利用阶梯聚合改良技术选育高产、多抗国审豫麦51号和62号研究 郑天存; 李新平; 杨光宇; 张先德; 郑继周; 殷贵鸿; 韩玉林; 于海飞 【科技成果】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6-12-30
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申请人 | 来源数据 | 申请日 | 公开日 | |
1 | 一种小麦根系锚地力测试装置 | 唐建卫;殷贵鸿;高艳;吕永军;李顺成;韩玉林;黄峰;王丽娜;李楠楠;张倩;邹少奎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6-03-15 | 2016-08-03 |
2 | 一种试验田用划线器 | 吕永军;唐建卫;殷贵鸿;韩玉林;董国玉;邹少奎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12-09 | 2016-04-27 |
3 | 一种辅助筛选抗条锈病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 夏先春;任妍;何中虎;郑天存;殷贵鸿;李新平;杨光宇;郑继周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07-13 | 2015-10-14 |
4 | 一种鉴定周麦23号小麦品种的方法 | 殷贵鸿;邹少奎;唐建卫;韩玉林;李楠楠;李顺成;黄峰;王丽娜;张倩;高艳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04-01 | 2015-07-15 |
5 | 一种鉴定周麦22号小麦品种的方法 | 殷贵鸿;邹少奎;唐建卫;韩玉林;李楠楠;李顺成;黄峰;王丽娜;张倩;高艳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05-08 | 2015-07-15 |
6 | 快速获得大量小麦双单倍体纯合群体的方法 | 高艳;唐建卫;殷贵鸿;韩玉林;黄峰;王丽娜;李顺成;吕永军;李楠楠;张倩;于海飞;杨光宇;李新平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5-03-27 | 2015-07-01 |
7 | 辣椒专用配方肥及其施用方法 | 黄玉波;姜秀芳;庄秋丽;张书中;杜纪格;殷贵鸿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4-07-31 | 2014-10-22 |
8 | 一种快速检测小麦籽粒中黄色素含量的方法 | 殷贵鸿;高艳;唐建卫;韩玉林;黄峰;王丽娜;于海飞;杨光宇;李新平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中国专利 | 2013-03-19 | 2013-06-12 |
9 | 一种辅助筛选抗条锈病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 夏先春;何中虎;殷贵鸿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09-02-26 | 2009-07-22 |
10 | 一种用于筛选小麦叶锈病抗性的引物序列及其应用 | 郑天存;何中虎;夏先春;李新平;杨光宇;殷贵鸿;韩玉林;黄峰;王丽娜 |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中国专利 | 2008-05-27 | 2008-11-12 |
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4部。
发表论文:
1 播期及种植密度对国审周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黄峰; 殷贵鸿; 韩玉林; 王丽娜; 唐建卫; 高艳; 吕永军; 李楠楠; 李新平; 杨光宇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6
2 河南省小麦馒头品种适宜品质指标的探讨 黄峰; 殷贵鸿; 韩玉林; 王丽娜; 唐建卫; 高艳; 李楠楠; 张倩; 李新平; 杨光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4
3 小麦Ta-UBX1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俊生; 殷贵鸿; 刘红占; 范小芳; 韩玉林; 陈龙 核农学报 2015/10
4 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遗传构成分析及其特异引物筛选 优先出版 邹少奎; 殷贵鸿; 唐建卫; 韩玉林; 李楠楠; 李顺成; 黄峰; 王丽娜; 张倩; 高艳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9
5 培养基对小麦单倍体胚成苗率的影响 高艳; 唐建卫;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于海飞; 李楠楠; 吕永军; 张倩; 李顺成; 杨光宇; 李新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1
6 强筋优质小麦品种周麦24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 韩玉林; 殷贵鸿; 黄峰; 王丽娜; 唐建卫; 高艳; 杨光宇; 李新平; 钱健康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6
7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综合分析 优先出版 唐建卫; 殷贵鸿; 高艳; 王丽娜; 韩玉林;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肖永贵; 张艳; 阎俊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6
8 倒春寒发生时期和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优先出版 高艳; 唐建卫;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于海飞; 李楠楠; 张倩; 杨光宇; 李新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5
9 河南省周口小麦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唐建卫;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李楠楠; 张倩; 邹少奎; 杨光宇; 李新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4
10 小麦HMW-GS含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优先出版 韩玉林; 殷贵鸿; 黄峰; 王丽娜; 唐建卫; 高艳; 李楠楠; 张倩;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杂志 2015/02
11 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3号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 杜纪格; 韩玉林; 殷贵鸿; 杨光宇; 李新平; 黄峰; 王丽娜; 唐建卫; 高艳; 于海飞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9
12 小麦DHA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范小芳; 王俊生; 武安全; 殷贵鸿; 陈灿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7
13 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殷贵鸿; 杜纪格; 韩玉林; 唐建卫; 于海飞;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李楠楠; 邹少奎 中国种业 2014/07
14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生理特性及灌浆规律研究 王丽娜; 殷贵鸿; 杜纪格;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陈龙; 于海飞; 杨光宇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6
15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殷贵鸿; 杜纪格; 韩玉林; 唐建卫; 于海飞;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杨光宇; 李新平 中国种业 2014/06
16 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 优先出版 殷贵鸿; 杜纪格;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6
17 小麦面粉白度与色泽因子配合力及相关分析 优先出版 唐建卫;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5
18 栽培措施对周麦27号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优先出版 唐建卫;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杂志 2013/04
19 小麦Cyp450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武安泉; 王俊生; 张玉玺; 殷贵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8
20 小麦品种周麦25号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中国种业 2013/06
21 主要栽培措施对强筋小麦周麦24号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优先出版 黄峰;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4
22 周麦18号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唐建卫; 陈龙;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3
23 高产、多抗、广适、黑粒小麦新品种周黑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杂志 2013/01
24 小麦F-box蛋白基因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俊生; 李俐俐; 杨欢; 谭光轩; 殷贵鸿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2
25 超高产小麦收获指数与灌浆期旗叶、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 陈璨; 常云霞; 周琳; 殷贵鸿; 王丽娜; 陈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9
26 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周麦18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优先出版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唐建卫;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杂志 2012/01
27 栽培措施对周麦23号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唐建卫;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11/10
28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解析和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肖永贵; 殷贵鸿; 李慧慧; 夏先春; 阎俊; 郑天存; 吉万全;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9
29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籽粒硬度相关基因分子鉴定及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福彦; 陈锋; 董中东; 尚晓丽; 崔党群; 殷贵鸿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6
30 多效唑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唐建卫; 殷贵鸿; 韩玉林; 王丽娜;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中国种业 2011/07
31 超高产小麦收获指数与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周琳; 王贤; 殷贵鸿; 王丽娜; 陈龙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6
32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遗传分析 优先出版 唐建卫; 殷贵鸿; 王丽娜; 韩玉林; 黄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学报 2011/09
33 黄淮麦区小麦馒头加工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黄峰; 殷贵鸿; 韩玉林; 王丽娜; 唐建卫; 李新平; 杨光宇 粮油食品科技 2011/03
34 豫东潮土区不同氮肥用量和基追比对周麦2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黄峰; 李新平; 殷贵鸿; 韩玉林; 王丽娜; 唐建卫; 于海飞; 杜华兵; 杨光宇 作物杂志 2011/02
35 超高产小麦周麦16号生理生化特性和灌浆规律研究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唐建卫; 于海飞; 陈龙; 杨光宇; 李新平 作物杂志 2010/06
36 周麦16号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唐建卫;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王丽娜;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10/11
37 1BL•1RS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对不同来源小麦品种1RS易位染色体的鉴定 唐怀君; 殷贵鸿; 夏先春; 冯建军; 曲延英; 何中虎 作物学报 2009/11
38 黄淮麦区部分推广小麦品种面条加工品质性状的研究 康明辉; 黄峰; 王世杰; 海燕; 殷贵鸿; 韩玉林 华北农学报 2009/05
39 小麦糯性基因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陈龙; 侯彩玲; 谭光轩; 于美玲; 卢龙斗; 殷贵鸿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5
40 小麦糯性基因的多重PCR分子鉴定 卢龙斗; 侯彩玲; 陈龙; 殷贵鸿; 邓传良; 高武军; 杨绪勤; 谭光轩 遗传 2009/08
41 小麦新品种济麦22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殷贵鸿; 李根英; 何中虎; 刘建军; 王辉; 夏先春 作物学报 2009/08
42 周麦18 殷贵鸿 中国农业信息 2009/07
43 黄淮冬麦区南部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馒头加工品质研究 康明辉; 黄峰; 王世杰; 海燕; 殷贵鸿; 韩玉林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4
44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的RGAP标记及其应用 殷贵鸿; 王建武; 闻伟锷; 何中虎; 李在峰; 王辉; 夏先春 作物学报 2009/07
45 小麦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殷贵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05-01
46 强筋优质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周麦2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韩玉林; 殷贵鸿; 王丽娜; 黄峰; 于海飞; 郑继周 农业科技通讯 2008/05
47 优质小麦新品种周麦19号品质性状及强筋适宜种植区筛选研究 殷贵鸿; 郑天存; 韩玉林; 于海飞; 郑继周; 王丽娜; 黄峰; 张相武 农业科技通讯 2007/08
48 国审周麦18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郑继周; 殷贵鸿; 韩玉林; 于海飞; 黄峰; 王丽娜; 郑天存 河南农业科学 2007/07
49 周麦18号超高产、耐旱节水特性及选育技术分析 郑天存; 李新平; 殷贵鸿; 郑继周; 杨光宇; 韩玉林; 于海飞; 黄峰; 王丽娜 作物杂志 2007/03
50 黄淮麦区小麦就地夏繁加代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殷贵鸿; 郑天存; 郑继周; 于海飞; 韩玉林; 王丽娜; 张相武 中国种业 2007/03
51 用“三论”原理对小麦育种研究的探讨 黄峰; 郑天存; 李保云; 殷贵鸿; 刘广田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4
52 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殷贵鸿; 韩玉林; 于海飞; 郑继周; 黄峰; 郑天存 中国种业 2006/01
53 国审豫麦62号最佳品质种植生态区筛选研究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郑继周; 于海飞; 王丽娜; 杜同连 农业网络信息 2005/12
54 小麦新品种周麦16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殷贵鸿; 韩玉林; 黄峰; 郑继周; 于海飞; 杜同连; 杨霞 作物杂志 2005/02
55 高产早熟多抗弱筋小麦周麦17号及栽培技术要点 殷贵鸿; 韩玉林; 于海飞; 郑继周; 黄峰; 杜同连; 杨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04/11
56 超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16号的选育及主要特性分析 郑天存; 殷贵鸿; 李新平; 杨光宇; 张先德; 郑继周; 韩玉林; 于海飞 河南农业科学 2004/08
57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黄峰; 郑天存; 殷贵鸿; 韩玉林; 杨光宇; 李新平; 杨朝福; 李亚 种子 2004/07
58 不同包衣药剂及贮藏期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殷贵鸿; 郑继周; 韩玉林; 于海飞; 石俊梨; 常伟良 河南农业科学 2004/02
59 高产优质小麦豫麦62号形态及生理特点研究 郑天存; 殷贵鸿; 韩玉林; 郑继周; 李新平; 杨光宇; 张先德 麦类作物学报 2003/04
60 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关系 王红星; 古红梅; 周琳; 郑继周; 殷贵鸿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3/05
61 干旱、渍涝和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牛明功; 王贤; 陈龙; 杨光宇; 殷贵鸿 种子 2003/04
62 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拔节期生化反应及抗性分析 陈龙; 吴诗光; 李淑梅; 殷贵鸿; 周琳; 古红梅 华北农学报 2001/04
63 小麦品种间灌浆期耐湿性的生理效应差异 周琳; 古红梅; 陈龙; 王红星; 扬光宇; 殷贵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64 灌浆期干旱对高产小麦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吴诗光; 陈龙; 殷贵鸿; 杨光宇 河南农业科学 2001/09
65 小麦新品种豫麦6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殷贵鸿; 郑继周; 韩玉林; 朱凯; 田灵芝; 杨光宇 作物杂志 2001/02
66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及最佳施药期的研究初报 杨光宇; 殷贵鸿; 郑继周; 田灵芝; 孙以信 麦类作物学报 2000/02
67 豫麦51号小麦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杨光宇; 田灵芝; 郑继周; 殷贵鸿 河南农业科学 2000/03
68 豫麦51生长发育及形态生理特点研究 郑天存; 田灵芝; 杨光宇; 郑继周; 殷贵鸿 麦类作物学报 2000/01
会议论文:
1 河南省周口“十二五”小麦遗传育种进展及今后研究方向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王丽娜; 高艳; 于海飞; 李楠楠; 张倩; 邹少奎; 杨光宇; 李新平 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中国会议 2015-08-18
2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紧密连锁的RGA标记的开发 殷贵鸿; 李在峰; 何中虎; 夏先春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9-01-04
3 黄淮麦区强筋小麦品质性状与面包烘烤品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殷贵鸿; 韩玉林; 郑继洲; 郑天存; 黄峰; 马焕忠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中国会议 2004
4 不同磁场处理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韩玉林; 殷贵鸿; 黄峰; 郑继周; 于海飞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中国会议 2004
5 河南省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及今后遗传改良分析 郑天存; 韩玉林; 李新平; 殷贵鸿; 郑继州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国际会议 2001-05
6 建国50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规律及21世纪遗传改良方向探讨 郑天存; 殷贵鸿; 杨光宇; 李新平; 韩玉林; 郑继州; 朱凯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国际会议 2001-05
荣誉奖励:
获得地厅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周口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1项。
1、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
2 、周口市青年五四奖章(2012)
3、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1)
4、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
5、周口市直优秀共产党员(2011)
6、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领军人物(2011)
7、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010)
8、周口市优秀人才(2010)
9、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优秀青年(2009)
10、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提名奖(2009)
11、河南省劳动模范(2009)、
12、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009)
13、第六和第七批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8、2012)
14、河南省第八次和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2006、2011)
15、第四届“河南青年科技创新奖”(2006)
16、周口市新长征突击手(2006)。
17、河南省首届青年读书成才奖(2005)
18、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2005)
19、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
20、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4)
21、周口市第六届青年科技奖(2003)
22、周口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
23、国家区试先进个人(2001)
24、河南省区试先进个人(2000)
河南经济人物志:殷贵鸿:聚焦结构和效益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编者按: 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有哪些优势和挑战?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补齐哪些短板?如何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河南经济人物志》栏目从今日起特推出有关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补齐“短板”以及“产业融合”等不同角度的文章,通过深入采访业内资深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飨读者。
专家名片:
殷贵鸿,农学博士、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农科院和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
当前,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呈现出“四降一升”特征,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财政收入下降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风险的概率上升,而根源就是结构性问题。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对此,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殷贵鸿分析认为,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贯穿全文,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中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抓住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抓住了四化同步的短板。
生产与市场相匹配
纵观我国,近年来,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也存在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等现象,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等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
殷贵鸿分析认为,所谓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针对这些矛盾长期积累出来的问题、结构错配、供给需求不匹配。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而中央适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生产与市场相匹配的有效手段,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殷贵鸿表示:“当前,要用发展新理念,去破解‘三农’难题。要积极促进生产与市场相匹配,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事实上,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生产出并且提供给人们真正需要的优质专用、营养安全的农产品。只有农业的生产和市场相匹配,尽快构建一个和生产相匹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当前,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农产品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宗农产品进口挡不住、高端农产品市场不对路、优势农产品出不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对此,殷贵鸿表示:“‘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农业得到有效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发展面临提高价格和增加补贴两个‘天花板’、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严峻形势。就拿我省来说,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弱化,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加之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与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快,农民种麦比较效益偏低,‘小麦小麦,收入一百’,严重影响农民种麦积极性。所以,在当前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点是农业,难点也是农业。”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的现状,殷贵鸿建议:“当前,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首先需要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其次,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创新调整产业布局,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
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当前,要调优农产品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殷贵鸿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技能仍有待提高,农业自身薄弱仍然未能有效克服。所以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还要在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方面下功夫。要促创新,要用科技创新来弥补我们的发展短板,只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三农’在供给能力的提升、质量与效益凸显方面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在殷贵鸿看来,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调减粮食产能;巩固和提高粮食产能要突出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平衡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殷贵鸿表示。
来源:河南经济报 2016-02-16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访河南省政协委员、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殷贵鸿
“我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小麦种子繁育第一大省。随着全面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急需在小麦生产第一大市周口市建立河南省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确保小麦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1月30日,省政协委员、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殷贵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河南省小麦占全国的1/4,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我省小麦丰歉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我省还是小麦种子繁育第一大省,不仅保障本省用种,还辐射到黄淮麦区的皖、苏、陕、鲁、晋等省,为保障我国小麦种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口市地处黄淮地区腹地,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小麦生产,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先进市和河南省小麦生产第一大市。”
殷贵鸿建议,在周口市建立河南省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股份化的要求,政府出政策扶持,小麦种业企业提供资金,科研院校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构建以小麦产业为主导、种业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科企紧密联合、利益分享、互惠共赢的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小麦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中心,立足河南,辐射黄淮,面向全国,等条件成熟,进而申报科技部的国家黄淮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形成科研、示范、生产、推广、加工相结合的有机链条,促进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大河网 2015-03-27
人民网郑州1月31日专电(王玉兴 霍亚平)河南省政协委员、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农学博士殷贵鸿建议,周口是河南小麦生产育第一大市,随着全面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急需建立河南省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确保小麦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殷贵鸿委员说,河南省现在还没有一所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育种家历尽十多年心血辛苦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审定后,很长时间仍呆在“闺房待嫁”,而众多的民营种业企业由于没有新品种而“急等米下锅”,农民群众只能通过电视广告等单一渠道了解某些品种,不能亲自观摩、比较选择小麦新品种等问题。由于育、繁、推、用等环节脱钩,严重制约河南小麦种子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较慢。
殷贵鸿委员认为,周口市地处黄淮地区腹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温平稳,降水适宜,无霜期长,非常适合小麦生产,是全国著名的小麦高产区,2014年全市麦播面积近千万亩、总产过百亿、单产超千斤,小麦生产实现十三连增,小麦产量占河南省总产的1/6,全国的1/25,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先进市和河南省小麦生产第一大市。
周口市农科院是全国小麦育种优势单位,培育出周麦系列30多个小麦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25个,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周麦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种植8亿亩,新增粮食400亿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为河南省乃至黄淮地区小麦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口市还是全国最大的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常年建有标准化、规模化的小麦种子繁育基地60多万亩,产种5亿斤,自用1/2,其余的种子全部销往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市。周口市小麦种业企业聚集,500万元以上的小麦专营公司20多家。再加上周口地处豫东南平原,豫、皖、苏、鲁等省接壤处,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机场连东启西、承南贯北,交通优势较强。
殷贵鸿委员建议:在周口市建立河南省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股份化的要求,政府出政策扶持,小麦种业企业提供资金,科研院校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构建以小麦产业为主导、种业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科企紧密联合、利益分享、互惠共赢的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小麦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中心,立足河南,辐射黄淮,面向全国,等条件成熟,进而申报科技部的国家黄淮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形成科研、示范、生产、推广、加工相结合的有机链条,促进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 人民网-河南分网
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市农科院副院长殷贵鸿
谈到小麦育种专家,自然就要谈到周口市农科院博士殷贵鸿。在今年省“两会”期间,记者见到了履职中的省政协委员殷贵鸿。
谈到小麦生产,殷贵鸿委员话匣子打开了。他说,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影响举足轻重。《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和天气有利,我省小麦生产取得十二连增的优异成绩。
但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肥水使用过量、缺乏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等原因,我省小麦赤霉病由偶发性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主要病害。2012年赤霉病在全省大流行,发病面积达3500万亩。赤霉病对小麦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还影响小麦加工品质。
殷贵鸿委员建议,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领导,成立省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省的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加强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工作。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发生危害等基础性研究。省植保站要密切关注病菌越冬基数监测预报等工作,省气象局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做好天气预报,提高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赤霉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轮作倒茬。研究小麦赤霉病最佳药剂和科学配方,加强无人直升机等现代植保机械的作业方式的研究应用,提高防治效果。启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重大专项。集合全省优势小麦育种单位,形成合力,引进抗病种质,综合运用常规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提高抗赤霉病育种效果,早日选育出高产、优质、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尽快缓解我省赤霉病危害。
来源:周口市政府 2015年01月30日
是什么使殷贵鸿如此坚定和执著?原来,1992年,农村生活条件普遍很差的时候,殷贵鸿读高中二年级。那年,殷贵鸿的老家,河南鄢陵县实行小麦统一供种,推广使用的就是周麦9号,麦收时居然刷新全县纪录,亩产550多公斤,乡亲们乐翻了天。“周麦”能让农民吃上白面馍,对农民的贡献最大,由此,他抱定志愿,将来一定要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
今年才32岁的殷贵鸿的外号叫“小麦迷”。春天来了,他蹲在地里看小麦长势;夏天到了,他站在烈日下,选穗、拔单株、脱粒、实验;秋天到了,他弓腰分区播种新品种;冬天到了,他还要拨开雪层,看看麦苗的抗寒能力。他把自己的青春都撒在了周口农科所这60亩地里。先后培育出周麦系列15个新品种,其中周麦11、12、16、17、18经过国审,5个通过省审,6个品种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累计推广种植6077万多亩,新增经济效益15亿多元。他被评为国家区试先进个人、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前不久,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
目前,殷贵鸿研究出了加代技术。周麦19从培育到2005年河南省审定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试验平均亩产563.7公斤,最高亩产达685.7公斤,一举达到河南省“十五”攻关要求;区试连续两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一级标准。在全国第三届优质小麦品质鉴定会上,“周麦19”成为评定出的12个优质品种之一,此举标志着周麦育种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来源:《光明日报》--《新农民:走进科技创新新时代》 2013年9月24日
周口市农科院小麦专家殷贵鸿博士建议:强化麦田早春管理 科学抗旱夺取丰收
当前正值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小麦专家、农学博士殷贵鸿。他建议,强化麦田早春管理,科学抗旱夺取丰收。
殷贵鸿说,开春后,天气将迅速转暖,小麦将要进入返青拔节期,而这个时期不仅是小麦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还是决定小麦高产的关键时期。返青期是决定小麦成穗数的关键时期,拔节期是决定穗子大小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若遭遇干旱,将直接影响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最终影响小麦产量。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后冬早春降水依然偏少,旱情可能持续,出现冬春连旱的几率较大。因此,要抓住立春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和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这一有利时机,根据今年的小麦苗情复杂的特点,在麦田管理上要根据苗情、墒情、病虫情,因苗、因时、因地制宜,看苗管理,分类指导,科学管理,争取多成穗、成大穗,为今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对于如何科学地抗旱浇水,殷贵鸿建议:应根据墒情、苗情,科学浇水。(1)应当早浇的麦田:一是凡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下,且群体头数不足的麦田,特别是抢墒播种又从未浇过水的麦田,或者整地播种质量差、砂浆黑土、粘土、旋耕镇压不实、失墒严重的麦田,开春后都应及早浇水。二是对于因晚播苗小、苗弱的麦田应及早浇水。(2)应当晚浇的麦田:凡冬前已经浇过水,且麦苗生长基本正常,亩群体头数≥80万头的麦田,可适当推迟浇水时间,待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再进行浇水。(3)科学的浇水时间和方法: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小水细浇,注意浇透,杜绝大水漫灌。浇水时如遇大幅度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时再浇,防止发生冻害。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浇过水的麦田一定要及时进行中耕划锄保墒,避免板结裂缝,达到增温保墒、促根下扎、促苗早发、消灭杂草的目的。
除了科学浇水之外,早春麦田还要科学管理。要看苗追肥:要做到看苗追肥、因地追肥、防止旺长、防止倒伏。麦播时底肥施用不足或播种较晚,目前群体偏小、苗质较弱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早追肥,每亩可追施尿素12公斤-15公斤/亩;冬前生长偏旺、群体偏大的麦田要推迟到拔节期追施尿素7公斤-10公斤/亩。要及早动手、防治病虫草害:关键时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初。(1)小麦纹枯病:第一次防治应在2月20日前进行,间隔10天再接力防治第二次,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40克/亩或20%三唑酮80毫升-10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对准茎基部喷雾,注意一定要喷湿,防治效果才会较好。同时还可以早控早治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危害。(2)麦蚜:用10%吡虫啉30克-40克/亩或乐斯本25毫升-3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效果较显著且安全,残留少。(3)麦红蜘蛛:可用0.9%虫螨克15毫升-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4)麦田杂草:对于当前杂草发生严重的麦田,应在晴暖无风天气喷施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可选用75%巨星干悬剂1克+6.9%骠马浓乳剂5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洒,既防治阔叶杂草又防治禾本科杂草,注意不要重喷和漏喷,以免造成除草剂药害。要合理化控、科学防倒。对于群体大且旺长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进行化控,用壮丰安30毫升-40毫升/亩或15%多效唑粉剂30克-40克/亩,兑水30公斤对小麦茎叶部喷雾,可有效控制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植株抗寒能力,特别是抗倒能力。要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普遍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晚霜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殷贵鸿博士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要高度重视麦田早春管理,及早行动,采取得力措施,根据苗情,分类管理,科学管理,努力夺取我市夏粮“八连丰”,为实现追赶跨越的发展目标,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粮食支撑。
文章来源:《周口日报》记者:马月红 2011-02-09
殷贵鸿:论文写在大地上 成果送进千万家
殷贵鸿博士是“成果卓著的小麦育种专家”,这个已担任10年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主任的博士,先后培育出周麦系列15个新品种,其中周麦11、12、16、17、18、21、22、23等7个品种通过国审,2个品种通过省审(周麦19、24),6个品种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周麦25、26、27、28、29、30),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育成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1亿多亩,新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今年夏粮生产中,他参加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河南省推广了1700万亩,约占全省小麦的20%。
记者见到殷贵鸿时,头戴草帽、穿着厚厚工作服、热得汗流浃背的他正在埋头做小麦品种的产量比较、籽粒观察研究。由于常年在试验田里观察小麦长势、记录数据,殷贵鸿手部的皮肤和胳膊相比,明显黑了许多,像戴了一双黑手套。“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千万家”是殷贵鸿博士的座右铭。他说,农民种植他们培育出的周麦新品种,比他在国内顶尖的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更令他感到快乐。
殷贵鸿谦虚地说,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离不开领导们的关心和支持,省、市领导对他在科研试验资金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实验条件得以改善,由原来落后的“眼看、牙咬、秤称、尺子量”跨越到现在居省内领先水平的分子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制粉实验室、品质测定实验室、蒸煮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可以精确地检测目标基因,科研设施也由人工割麦发展到现在由奥地利进口小区收割机收割,试验田浇水也由人工浇水发展到电脑控制的自动化喷灌……
10年来,他走过了一条充满光环而又饱经风雨的道路。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等。2006年3月,他以农学院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面对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和跨国企业利马格兰公司、嘉里公司的优厚待遇、诱人的职位,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回到周口团结和带领小麦育种团队,继续致力于超级小麦新品种的科研工作,确保了我市小麦育种科研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育种科研每个环节都十分艰苦,殷贵鸿却乐此不疲。为研究小麦,殷贵鸿经常忘记吃饭,同事们敬佩他的敬业精神,送他外号“小麦迷”。殷贵鸿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作为主要育种人参加培育出的国审周麦22超高产、抗寒、抗倒、抗病,2007年在国家区试中获得2组第一,创造了我国小麦区试最高亩产746.8公斤的纪录,是目前国内最畅销的小麦新品种;最新育成的国审周麦23,2006年至2008年连续3年参加6组国家和省级试验获得6组第一,2008年5省汇总平均亩产600.9公斤,最高亩产 743.4 公斤;2009年主持育成了我省当年唯一通过审定的优质、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24,推广前景广阔。在今年3月全国第六届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上,他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地市级农科院的最年轻育种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受到了小麦权威李振声院士、程顺和院士及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标志着周麦的育种和科研工作继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殷贵鸿刚出生几天的小女儿的小名叫麦穗,这是他的同事李文纯告诉记者的。由此看来,殷贵鸿的“小麦迷”也把孩子“迷”到了小麦育种里。
文章来源:《周口日报》2010-7-19
加强麦田春季管理 力争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
——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小麦专家、农学博士殷贵鸿就当前麦田管理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 李硕)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全力以赴,抗旱浇麦,取得了连续6年小麦丰产丰收的好成绩,创造了单产超500公斤、总产量超50亿公斤、成为黄河以南全国第一个单产超500公斤、总产量超50亿公斤的省辖市的奇迹,赢得了“中原粮仓”的美誉,确保了我市国家粮食核心生产区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正值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确保我市“中原粮仓”的美誉,奠定我市国家粮食核心区的重要地位,实现我市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连续7年丰产丰收的目标,近日记者走访了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小麦专家、农学博士殷贵鸿,他就当前麦田管理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新年好,殷博士!过了春节长假第一天上班就来打扰,你不在意吧?
殷贵鸿:新年好!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我最喜欢把我们研究出的最新科研技术和成果以最快速度让最广大农民朋友掌握和使用,为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去年我市小麦生产取得了连续6年大丰收,创造了历史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那么,请问殷贵鸿博士,今年我市小麦生产形势如何?
殷贵鸿:由于去年麦播期间底墒充足,小麦出苗良好,群体较为适宜。
记者:当前小麦生产存在哪些问题?
殷贵鸿:目前大部分小麦正处于返青期,我市麦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苗情较弱,发育较缓。由于去年11月中旬普降几十年罕见的暴雪,气温骤降,后来又连续出现多次寒潮,全市小麦冬前光照和有效积温较往年明显减少,致使越冬期小麦叶龄较常年减少1~2片叶,且大分蘖少,次生根不足、下扎较浅,造成目前多数麦田苗情较往年弱,发育较为缓慢。(2)病虫草害较重。去年麦播后,土壤墒情好,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越冬基数较常年高。当前我市小麦病虫害重于常年同期,主要发生的是小麦纹枯病、麦蜘蛛、麦蚜;麦田杂草数量也较常年偏多,与小麦争光争肥。
记者:对当前麦田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殷贵鸿:农时不等人。春节过后,天气将迅速转暖,小麦将要进入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抓住春节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和农民工返乡过节这一有利时机,提前抓紧开展春季麦田管理、看苗管理,促弱转壮,因地制宜,促苗早发,争取多成穗,成大穗,为今年小麦丰产搭好架子。俗话说:“小麦要高产,春季管理是关键。” 根据我们多年的科研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看苗追肥 注意要做到看苗追肥、因地追肥,防止旺长、防止倒伏。若最高群体在≤80万/亩的适播麦田,可在返青期追施尿素12~15公斤/亩;若最高群体在80~100万/亩的适播麦田,可在起身期追施尿素10~12公斤/亩;若最高群体在110~120万/亩的适播麦田,可推迟追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8~10公斤/亩。晚播麦田应提早追肥,在2月20日前追施尿素13~15公斤/亩。
2.及早动手、防治病虫草害 关键时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初。(1)小麦纹枯病。第一次防治应在2月23日前进行,间隔10天再接力防治第二次,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或20%三唑酮80~10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对准茎基部喷雾,注意一定要喷湿防效才会较好。同时还可以早控、早治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危害。(2)麦蚜。用10%吡虫啉20~30克/亩或乐斯本25~3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效果较显著且安全、残留少。(3)麦红蜘蛛。可用0.9%虫螨克15~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4)麦田杂草。对于当前杂草发生严重的麦田,应在晴暖无风天气喷施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可选用75%巨星干悬剂1克+6.9%骠马浓乳剂5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洒,既防治阔叶杂草又防治禾本科杂草,注意一定不要重喷和漏喷,以免造成除草剂药害。
3.适时中耕 有条件的农户,提倡进行浅中耕,以达到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消灭杂草、促苗早发、促苗快长的目的。
4.合理化控、科学防倒 对于群体大且旺长、肥力高容易发生倒伏的麦田,可在起身期前后进行化控,用壮丰安30~40毫升/亩或15%多效唑粉剂30~40克/亩,兑水30公斤对小麦茎叶部喷雾。能有效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小麦的抗倒能力和抗寒能力。
5.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普遍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晚霜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记者:殷博士,您对农民朋友有什么希望?
殷贵鸿: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务必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看苗管理,科学管理,促弱转壮,促苗早发,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奠定丰收基础,力争我市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进一步奠定我市国家粮食核心生产区的重要地位,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文章来源:《周口日报》2010-02-20
大地作证——记周口市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殷贵鸿
5月3日上午11时40分,周口市气温陡升至35摄氏度,殷贵鸿戴着草帽,脖子里搭着一条毛巾,站在60亩小麦试验田里看着他新培育的周麦19受粉情况,远远看去,他就像一个稻草人。
他没有假期。春天来了,他蹲在地里看小麦长势;夏天到了,他站在烈日下,选穗、拔单株、脱粒、实验;秋天到了,他弓腰分区播种新品种;冬天到了,他还要拨开雪层,看看麦苗的抗寒能力。
刚刚上任周口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今年才32岁的他,由于长期的弯腰低头实验、观察,得了严重的颈椎病;经常狂风、暴雨中蹲在麦地里看秸秆抗倒能力,还很年轻的他就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现在吃饭右手端不动碗;职业性的饮食不规律,他还得了胃病。
是什么使殷贵鸿如此坚定和执著?原来,1992年,农村生活条件普遍很差的时候,他正在读高中二年级。那年,殷贵鸿的老家鄢陵县实行小麦统一供种,推广使用的就是周麦9号,麦收时居然刷新全县纪录,亩产550多公斤,乡亲们乐翻了天。“周麦”能让农民吃上白面馍,对农民的贡献最大,由此,他抱定志愿,将来要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
1997年本科毕业后,殷贵鸿如愿来到周口农科所工作,投到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郑天存的麾下。
9年了,他把自己的青春都撒在了这60亩地里。先后培育出周麦系列15个新品种,其中周麦11、12、16、17、18经过国审,5个通过省审(与国审重叠1个),6个品种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获得地厅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累计推广种植6077万多亩,新增经济效益15亿多元。
9年来,他被评为国家区试先进个人、河南省区试先进个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河南省首届青年读书成才奖、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3月,他又以农学院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
9年来,他走过了一条充满光环而又饱含风雨的道路。
育种课题,每个环节都是艰苦的,小麦所承受的自然条件,科研者也必须蹲在麦地里一同体验。然而,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周期,一般需要经过8~10年。
为加快育种进程,殷贵鸿在郑天存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出了加代技术。也就是说,春夏期间,在试验田里逐棵选择穗大、籽饱、叶型好的单株;对所选择的几种小麦不断杂交试验,等到次年夏收时再优中选优,然后再比较,直到育出麦种均匀、穗大、粒饱、多抗,而且子粒全角质(优质麦)。为研究小麦,殷贵鸿经常忘记吃饭,同事们羡慕他的敬业精神,送他外号“小麦迷”。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周麦19从培育到2005年河南省审定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试验平均亩产563.7公斤,最高亩产达685.7公斤,一举达到河南省“十五”攻关要求;区试连续两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一级标准。其间,在2005年9月全国第三届优质小麦品质鉴定会上,“周麦19”从300多个参选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评定出的12个优质品种之一,此举标志着周麦育种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本报记者:张靖 2006年05月09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