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女,1963年1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现任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7月毕业于吉林农校,
1986年至今在东辽县种子公司和东辽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
1995年取得吉林农大毕业证书。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改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选育出以吉东2号、吉东4号、吉东6号、吉东7号,吉东8号、吉东10号、吉东14号、吉东16号,吉东17号、吉东20号、吉东21号、吉东22号、吉东23号,吉东26,吉东28号,吉东31号,吉东33号,吉东38号,吉东49号,辽科1号,吉东54号,吉东59号等为代表的吉东系列玉米良种。
1. 玉米新品种吉单159推广工程,1996年获省科技兴农一等奖。
2. 玉米种子包衣技术推广,1997年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玉米种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1998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 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五优稻一号”栽培技术试验示范,2000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 吉东4号、吉东6号,2004年获吉林省科技成果。
6. 吉东14号、吉东17号、吉东20号,2005年获吉林省科技成果。
7. 吉林省优质专用玉米系列品种选育与推广(吉东2号),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 吉东2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200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9. 吉东4号、吉东6号、吉东17号的选育与推广,2006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0.吉东20号的选育与推广,2011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D22的选育与推广,2012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发表中文论文:
1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吉东17的选育及应用 刘伟; 张世英; 于艳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辽源; 吉林辽源 【期刊】玉米科学 2006-02-15
2 早熟高产多抗玉米吉东20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张世英; 赵乐香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辽源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6-04-17
3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吉东8号的选育及应用 张世英; 张蕾; 姜长宽; 刘树和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东辽县农业广播电视电视学校; 东辽县农业局 吉林辽源; 吉林辽源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7-08-17
4 玉米杂交种吉东6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刘伟; 张世英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辽源; 吉林辽源 【期刊】玉米科学 2005-03-25
1. 1998年被评为全国种子检验选进工作者。
2. 1999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检验员。
3. 1999年被评为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4. 2002年被评为省技术创新标兵。
5. 2003年被授予东辽县劳动模范称号。
6. 2006年被评为全国南繁工作先进个人。
7. 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
7. 2009年被评为辽源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9. 20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10.2012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播撒希望的育种人
记吉林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世英
张世英,女,47岁,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工作二十多年来,张世英潜心钻研良种繁育技术,在玉米新品种的科研、开发和推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主持的玉米新品种选育等科研项目成果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省科技成果奖、省科教兴农成果奖。她先后被评为省、市拔尖创新人才;省、市劳动模范;省技术创新标兵,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全国种子检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农业科研岗位,默默奉献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根植沃土,在田垅间收获希望
她的事业根植在沃土里。每当走进市农科院试验基地,你都会看到身穿白大褂、手持记录簿、头戴黄草帽的张世英在田间地头忙碌。农业科研是一项枯燥而艰辛的工作,很多人都望而生畏,可她却十几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孜孜不倦。1994年,在一无资金、二无试材的情况下,她承担了玉米新品种选育的重任。为了能够培育出优良的玉米品种,她多次外出,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多方学习求教,并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试材,千方百计收集各个血缘关系的种子资源,为培育玉米新品种做着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她潜心钻研,大胆实践,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取得了丰硕的试验成果。育种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一旦错过授粉的最佳时期,便会错过整整一年的时光,损失很大。在南繁试验基地,为把握授粉期,她每天早8点到育种试验基地,晚上7点才返回驻地,中午从不吃饭、不休息,整天投在田地里。成功源于实践,汗水铸就辉煌。就这样,她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终于收获了那份期盼已久的希望,成功培育出了以吉东2号、4号、6号、8号等为代表的吉东系列玉米良种。2007年,吉东16号、吉东28号通过国家审定,还有一部分吉东品种相继在重庆、四川、内蒙古、山西、湖南等省区通过审定,辽科1号在黑龙江省通过审定。据实测,“吉东牌”系列玉米品种较当地推广的对照品种均增产15%左右,不仅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更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情系农民,在服务中记赢得声誉
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确保玉米制种成功、丰产增收的关键。但由于亲本性状、气候条件、土壤类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花期不遇现象,从而影响到种子产量和品质。张世英根据工作实践,对春季繁育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起草了繁育品种技术方案,并因势利导,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1994年,她在足民安良村包制种点,繁育1500亩的莫吉品种。该品种父母本错期较大,若按传统制种技术生搬硬套,就会造成花期不遇,给农民带来产量损失。于是,她是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种植计划进行了调整,使父、母本花期相遇,顺利产出401万公斤合格种子。在推广吉东良种的过程中,她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和科技服务,建立良种示范区,深入田间地头,热心地向广大农民宣传吉东品种特性,加速“吉东”系列杂交种的推广,成为广大农民传授良种的知心人、明白人,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赞誉和信赖。
舍小顾大,在奉献中创造价值
种子调运对种业公司来讲是极其普通的一件事,然而由女同志带车奔走四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却闻所未闻。1995年是种子价格增长最快的一年,良种十分紧缺。张世英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在辽阳一住就是76天,临近春节才赶回来。当时她的小孩只有两岁,家人也很不理解她。得此行却为公司调进丹玉15等良种200多万斤,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0万元。十几年来,她为公司调入合格种子达1200多万公斤,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2000至2002年连续三年,春季干旱造成种田出苗晚,种子成熟度较差,加之秋季雨水较多,在霜降前后又连降大雪,给收购造成巨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成熟度差,因水分高所导致的冻坏发霉种子全部挑选出去,才会降低公司和农户的损失。为此,她带领检验员、技术员和十几名员工,在近零下30℃的环境进行穗选,每天工作近二十个小时。由于天气寒冷,她的手被冻肿,还因此得了肾炎,但是她从没耽误一天工作。三年中,她和自己的工作团队共挑出劣质种子50多万公斤,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入库合格的玉米种子2500多万公斤,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为农民减少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张世英在敬业中求奉献,在艰难中求进取,展现了当代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崭新风貌。她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尽情挥洒,如丝丝雨露,浇灌着希望的田野。如今,她正站在广阔的农业科技舞台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辽组)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