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陈宁博士
2015-08-12
“追随”“同行”“超越”……这是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CEO陈宁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位,更是对中国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信念。陈宁这样描述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已经经历了很长的‘跟随’期,‘山寨’就是这个时期典型的产品形态;通过人才引进与技术合作,目前我们已经逐步进入‘同行’期;进入‘超越’期,是我们下一个十年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同行”,来自陈宁和他的团队在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近6年的深耕。在这个漫长的“同行”期,除了夜以继日的科研,“陈宁们”潜心布局的是一盘人才的棋,“心留下来、人走出去”,利用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国际视野和人脉,为尖端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落地铺路筑桥,并通过培养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来激发创新。
智能视频计算平台,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全新时代。在这里,“弯道超车”是陈宁和他的团队的梦想;在这里,推动中国信息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为“世界工厂”配套“世界研发中心”,利用视觉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并通过智慧城市的实施,改善人类生活。
求学
——拖着两箱衣服和被褥远渡重洋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获电子工程和会计双学士学位;2001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获电子工程专业硕士;2006年,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这是来自河北邯郸的陈宁的读书历程。
本科,他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学的是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从最基础的信息通信理论,到无线收发机、中短距离的通信,再到电子电路设计原理,电子信息的奇妙是陈宁一边学习一边感受到的。在上海交通大学期间,从理论到实践,陈宁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越来越浓,对电子信息领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年的专业学习,陈宁感受最深的是,“学得越多未知的也越多,知识的海洋需要不断探索”。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信息领域,比较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大部分都在海外。美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此陈宁选择了赴美继续深造。于是,同许多海外求学的中国学生一样,陈宁带着求知若渴的憧憬,拖着两个装满衣服被褥的大旅行箱,揣着几百美金和全额奖学金通知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一下飞机,陈宁就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感觉就是从大上海到了一个大农村。拉斯克鲁塞斯,作为新墨西哥州的第二大城市,六层以上的建筑却寥寥无几”。陈宁补充道:“不过时间长了,就慢慢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城市不是很新,看不出繁华和绚丽,但是这是一个比较平衡的城市,市中心和偏远的地方几近相同,基础设施做得很是细致贴心。在离城市几个小时车程的偏远村镇,卫生间也很干净”。
“这是一个很宁静的城市,社会生活很条理,日常生活也很便利”,陈宁逐渐适应了留学生活。不过,陈宁还是选择了待在教室里努力去学习。在一次做DSP数字信号的实验中,第一个用编程实现了贝多芬的乐曲的就是陈宁。老师看到了他的潜力,于是将陈宁推荐到了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佐治亚理工学院在全美工程方向排在第4位,电子工程、计算机、航空航天、工业工程等专业方向都在全美名列前茅。它拥有全美最大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强大的师资和严谨的学风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就读期间,Gordon Stuber教授的精彩演绎将他带入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世界。为了解决OFDM系统致命的功耗问题,他废寝忘食、如痴如狂,通过海量的推算和仿真来验证,在吃饭、洗澡甚至睡梦中迸发出各种创新思路。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宁的博士研究成果最终荣获佐治亚理工学院工学院年度研究生科研大会第一名。
毕业前夕,陈宁收到摩托罗拉/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邀请,在那里开始了他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的研究,并参与定义OFDM作为4G的传输机制。在概念初期,作为物理层技术负责人,没有参考资料,他便通过研读标准会议的提案和自己仿真,搭建了第一个4G终端原型系统,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昼夜奋战,他快速完成了从局部算法工程师到团队合作接口人,再到多模芯片技术带头人及公司4G标准首席代表的角色转变,并掌握了核心IP处理器设计的全流程。而陈宁多年的积累则最终转换成了24项已授权国际专利和10余项审理中专利申请(其中13项授权专利被苹果公司收购)、1本著作、14篇IEEE核心期刊、会议论文,他也成为了7个IEE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10余个国际期刊长期审稿员。
回国——
拥抱朝阳而不是送走夕阳
制定下一代移动通信4G-LTE的国际标准,这是陈宁毕业后一直在做的事情。在4G-LTE国际标准委员会里,陈宁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据陈宁回忆,十多年前,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中的声音还比较弱。2005年前后,中兴、大唐、华为、中国移动等中国企业在国际通信标准界暂露头脚,与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公司同台竞技,并第一次成功推动由中国主导的标准TD-LTE晋身国际主流标准体系。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公司逐步展现了自身的实力,也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2009年,中兴通讯拓展欧美市场,在美国组建研发中心,希望陈宁加入。
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在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久违了国内的生活工作环境,陈宁有些犹豫。但是,他依然决定抽出两天的时间,回国看看。就是在这不足48个小时里,陈宁决定回国,他要迎接朝阳而不是拥抱夕阳。
说起回国的决定,陈宁只讲了3件发生在他身边的小事情。他说,决定他回国的,就是这3个细节。
第一个是广播体操的故事。上午10时整,中兴通讯研发大楼的音乐响起来,是熟悉的广播体操。陈宁感觉自己一下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在国外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工程师们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做起了广播体操,伸伸腿、展展腰,活力倍增。
第二件事是中午吃饭。偌大的科技园里,上千人要在同一时间就餐。中兴食堂,如潮的人流,让陈宁感觉回到了大学时代。中兴是一个年轻的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给人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
第三件事是午休。吃完饭后,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办公室熄灯午休。在国外待久了,陈宁早已放弃了午休的习惯。对于这样人性化的管理,陈宁倍受感动。
“习惯了海外的生活方式,看到国内工程师的状态,很震撼”,这是陈宁48小时里最大的感受,也是这么多年来漂泊在海外的游子对祖国的眷恋。做事离不开人,技术、市场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中兴对研发人员的重视,是陈宁回国前没有预料到的。这里的朝气蓬勃,与国外形成巨大的反差。陈宁深信,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中,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卓越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的热情、积极,是朝阳的一代,是中国崛起的一代。
2009年5月10日,陈宁只身一人回到了深圳,应邀加盟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IC技术总监,而现在已经是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CEO的陈宁正在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从崛起到领先的目标圆梦。
圆梦——
5年实现了处理器设计零突破
目前,我国的芯片进口已经突破3000亿美元/年,超过了每年的原油进口量!
芯片是什么?其实,芯片就是在硅板上集合多种元器件以实现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模块;处理器是芯片的大脑也是最核心的技术。陈宁的回国与处理器的设计有关,陈宁的梦想也是设计一系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矢量处理器,从指令集定义到架构设计,实现国有处理器零的突破。
多年的研究让陈宁很早就意识到,芯片设计是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中国企业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他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首先是分析中兴的优势。综合了多方面因素,陈宁认为中兴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巨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贴近用户、理解需求。如果能将原有的技术继续向前推进,再加上市场和产品的优势,设计将更有生命力。同时,陈宁也深刻地体会到,国内发展高科技要结合现状,在民用尖端科技领域做自主创新和原始积累可以作为长远目标,这需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逐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但是现在,中国的高科技原创水平还远达不到尖端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与全球技术最发达地区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来缩短发展差距。要做好技术引进,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二是发挥引进人才优势。
定了就得干,他当下最亟需的是团队!国内有处理器研发背景的工程师很少,能跟得上国际先进技术的就更找不到了。陈宁开始在国外寻找人才。他一趟一趟跑硅谷,就是为了建设一支过得硬的团队。“所有问题不过夜,必须24小时解决”,这是陈宁和他的团队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他们拧成一股绳,一起攻坚克难。陈宁的公寓成了海外专家的宿舍,公司食堂的一角也成了专家们每日一会的据点;他们常常是整夜泡在实验室,时而争得不可开交、时而又为新的idea欢呼共勉。这样日复一日,他们的研究进展也快速推进。几年时间里,他们提交了近百篇国内、国际专利申请,完成了核心IP及应用芯片从指令集、架构设计到测试验证的全流程专利布局。
作为企业高管,陈宁还带领团队与产品线紧密配合,推进研发成果的产业化。2011年,他们推出全球第一款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4G-LTE终端芯片,并进入商用阶段,为中兴通讯在处理器设计及其产品化实现了零的突破,且设计水平跻身国际前列,也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定制处理器及芯片设计的产业化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夜以继日搞科研的同时,陈宁和他的团队布局的是人才的棋。陈宁一直认为,“引进来、留得住、走出去”是人才工作的三点要素。“现在已经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团结更多的人。”陈宁是这样要求他的团队的,“人才要能留得住,还得走出去。留下来是为了扎根,走出去是为了拓展。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型人才如果停滞不前,3年将被淘汰”。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陈宁甚至协助佐治亚理工学院将他们的学位课程原汁原味搬到了深圳。
从2009年回国算起,陈宁用了5年时间就圆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国梦:国家自主产权矢量处理器及其通信应用芯片实现零的突破。也因此,他先后荣获国家特聘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计划”A类人才、第十六届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努力
——让机器看得懂世界
中兴通讯处理器设计及其产品实现零突破,并没有让陈宁停下前进的脚步。在研发处理器的过程中,他对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利润几乎全部被苹果和三星瓜分,其他企业,包括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平均利润为零!陈宁希望通过技术,推动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为世界工厂配套世界研发中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终端,让生活更加美好。
归零一次,从头再来!这是陈宁对自己的要求。在陈宁的内心深处,“3000亿”“零利润”都是撒在伤口上的盐,很痛,“3000亿的差距,真要形成超越,不能总是追。我们有不足,就要看下一步什么趋势,看准了就要提早布局,弯道超车”。下一个10年是什么样子?陈宁和他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智能视频计算平台。他们的判断是,智能视频计算平台将是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代计算平台。
陈宁很平静地讲述了计算机的演进过程,“二战期间,美国陆军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由两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领导设计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每秒可以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但是它的体积有几个房间那么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越变越小,变成了个人电脑,迎来了计算机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则是苹果公司通过技术和思维创新引爆的一个新时代,它将电脑与手机结合,成为随身携带的工具,方便了每一个人”。
“下一个时代,将是可视化可穿戴设备的时代。取代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目前还不明朗,也许是多个可穿戴设备的组合。它充分利用各种显示基底,集成手机等功能,投影到手臂上、衣服上、手背上,通过语音、手势识别或触摸操控,更贴近人的自然使用习惯。目前大家都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并不符合人的自然使用习惯,至少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惯。解放我们的双手,但依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视频、图像、文字等信息的交互,是智能视频计算平台的产品目标”,陈宁的智能视频计算平台与这一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2015年是智能视频技术爆发的元年,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视觉智能等应用。深圳,已经在不断延揽海外人才,在智能视频计算领域进行早期布局。但是,在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当下,只掌握个别核心技术,很容易就被赶超,必须打造技术、资本、市场一体化的高端产业链条。微软和英特尔是成功的典型,他们团结了成百上千家企业共同打造Wintel生态链。他们则掌握着产业链的最高端、最上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
陈宁在努力!智能视频计算的关键是视频、图像信息的认知,认知的核心技术是机器学习,而全球机器学习的人才聚集在硅谷。陈宁找到了在硅谷工作、生活多年的博士同学小田。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他们联合了一只在机器学习领域的海归博士团队,共同创立了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基于新型处理器、嵌入式系统和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的下一代智能视频计算平台。
“弯道超车”“全产业链”,陈宁规划的不仅是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更在引领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走向。在陈宁看来,摄像头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且每年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的现状是,这些摄像头所产生的图像和视频数据,受限于高昂的存储成本,快速被新的数据覆盖。随着高清化的迅速推进,这一矛盾将更为突出。近几年来,人类采集的数据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而处理能力和存储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落后于数据量激增的速度。“传统的集中式处理受限于服务器资源和网络带宽来不及处理海量数据,通过前端嵌入式分布处理,将视频、图像等非规则化数据中的特征信息实时提取出来并在后台利用这些规则化特征值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决策,通过前端“眼”、后端“脑”的机制实现人工智能。这里的核心技术,就是专注‘机器学习’,让机器看得懂世界。”
从拖着沉重的箱子远渡重洋去求学,到课堂上第一个编制出贝多芬乐曲程序,再到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成为4G-LTE标准研究的华裔先驱,陈宁靠着的是激情和干劲;在飞思卡尔,他用不长的时间完成了从局部算法工程师到团队合作接口人,再到多模芯片技术带头人及公司4G标准首席代表的转变;在深圳中兴,他用5年时间实现了国产通信专用处理器零的突破,靠着的是埋在心底的爱国、报国和强国之志。
速度与激情,陈宁正在演绎!同行与超越,陈宁正在努力!中国的下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超越”,在陈宁和他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为时不再遥远!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