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晖,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重庆大学优秀教师奖、重庆大学唐立新优秀教师奖及重庆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年至今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
2004至06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作高级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
2、重庆市数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重庆市课程与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
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结构设计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
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结构可靠度专业委员会委员。
7、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
8、中国工程风险与保险委员会理事。
主讲课程:
本科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
硕士研究生课程:有限单元法
博士研究生课程:土木工程新进展
通识选修课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
研究生培养:
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与博士研究生1名。
研究方向:
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与方法
随机场与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3D打印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方法
城市基础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混凝土3D打印及其装配化与高效智能建造原理”(400万);
2、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基础设施服役安全智能诊断”重大项目“结构服役性能多维表征指标及其智能评价理论与方法”(420万);
3、2021重庆市在渝院士牵头科技创新引导专项“大跨异形人行桥结构动力特性研究与应用”(50万);
4、2021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课题“山地丘陵城市雨污排水管网设计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70万)等。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体现于参数随机场下边坡稳定可靠性研究、柔性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以及城市地下管网结构安全性分析与监测等方面。主持和主研“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课题、”十三五”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参编国家标准《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承担湖南省郴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风洞试验研究、重庆鹅公岩大桥静力稳定性能研究、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南纪门长江大桥拉索安全性研究等数项重大工程项目。获发明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发明公开:
[1]陈朝晖, 陈晓虎, 宋超, 乔云强, 卢干, 何敏, 邓宇, 刘宇, 刘彦辰. 一种考虑人桥耦合作用的弧线桥行人荷载计算方法[P]. 重庆市: CN116992527A, 2023-11-03.
[2]陈朝晖, 廖旻懋, 王珍悦, 孙笑, 格茸汪堆, 王鹏飞, 赵宏宇. 基于图解静力学的3D打印混凝土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P]. 重庆市: CN116976197A, 2023-10-31.
[3]陈朝晖, 纪小龙, 狄瑾, 廖旻懋, 魏科东, 陈冯逾. 一种平面框架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评估方法及系统[P]. 重庆市: CN116738853A, 2023-09-12.
[4]张小月, 陈朝晖, 张志刚, 廖旻懋. 一种3D打印混凝土组合梁[P]. 重庆市: CN115749128A, 2023-03-07.
[5]陈名弟, 华建民, 黄乐鹏, 陈朝晖, 王达诠. 力法计算的模拟手算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P]. 重庆市: CN111651922A, 2020-09-11.
[6]陈名弟, 陈朝晖, 王达诠, 黄乐鹏, 华建民. 用于杆系结构内力图绘制的人机交互系统[P]. 重庆市: CN110853431A, 2020-02-28.
[7]陈名弟, 黄乐鹏, 陈朝晖, 华建民, 赵英驰. 用于平面杆系几何组成分析的人机智能交互系统[P]. 重庆市: CN110737992A, 2020-01-31.
[8]陈名弟, 华建民, 刘毅, 黄乐鹏, 陈朝晖. 基于人机交互的力学智能分析系统[P]. 重庆市: CN110517547A, 2019-11-29.
[9]杨永斌, 陈朝晖, 陶宇宸, 李云飞, 古洪, 廖旻懋. 基于刚体准则的平面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P]. 重庆市: CN109299540A, 2019-02-01.
[10]廖旻懋, 唐安, 胡高, 陈朝晖, 郭早阳. 基于弱形式求积元法计算材料裂纹尖端应力场系数的方法[P]. 重庆: CN104850683A, 2015-08-19.
[11]陈朝晖, 陈科, 郭早阳, 胡辉, 夏成俊, 王新, 廖旻懋, 胡*高. 一种同时测量早龄期混凝土内部多处应变方法[P]. 重庆: CN104792257A, 2015-07-22.
[12]陈朝晖, 胡辉, 陈科, 郭早阳, 王新, 陈珂. 一种测量早龄期混凝土内部应变的碳纤维丝应变片组合[P]. 重庆: CN104048591A, 2014-09-17.
[13]翟俊, 何强, 陈朝晖, 刘明祥, 艾海男, 黄景华, 司马卫平, 潘伟亮. 一种大管径排水管道内插钢管局部加强非开挖修复方法[P]. 重庆: CN102032416A, 2011-04-27.
发明授权:
[1]陈名弟, 华建民, 刘毅, 黄乐鹏, 陈朝晖. 基于人机交互的力学智能分析系统[P]. 重庆市: CN110517547B, 2021-08-10.
[2]陈名弟, 黄乐鹏, 陈朝晖, 华建民, 赵英驰. 用于平面杆系几何组成分析的人机智能交互系统[P]. 重庆市: CN110737992B, 2021-07-20.
[3]廖旻懋, 唐安, 胡高, 陈朝晖, 郭早阳. 基于弱形式求积元法计算材料裂纹尖端应力场系数的方法[P]. 重庆市: CN104850683B, 2018-05-15.
[4]陈朝晖, 陈科, 郭早阳, 胡辉, 夏成俊, 王新, 廖旻懋, 胡*高. 一种同时测量早龄期混凝土内部多处应变方法[P]. 重庆市: CN104792257B, 2017-12-26.
[5]翟俊, 何强, 陈朝晖, 黄河笑, 李康, 刘石虎, 刘明祥, 艾海男, 潘伟亮, 司马卫平, 黄景华. 一种大管径排水管道内插钢管局部加强非开挖修复方法[P]. 重庆市: CN102032416B, 2012-01-25.
实用新型:
[1]张小月, 陈朝晖, 张志刚, 廖旻懋, 李浪花. 一种耗能型3D打印混凝土组合梁[P]. 重庆市: CN218758275U, 2023-03-28.
[2]何强, 翟俊, 陈朝晖, 黄河笑, 李康, 刘石虎, 李玉胜, 黄景华, 刘明祥, 艾海男, 陈妮. 一种大管径排水管道内插钢管局部加强非开挖修复结构[P]. 重庆: CN201944486U, 2011-08-24.
出版专著:
1、出版译著《随机场:分析与综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专著《山地城市排水管网结构安全监控预警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3、《结构力学数字课程》,陈朝晖、王达诠、陈名弟、文国治、刘纲、孙瑞,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年10月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陈朝晖, 牛萌萌, 罗琳, 黄凯华, 唐冲. 基于304dB的北欧海相黏土参数空间非均匀变异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 (02): 525-538.
[2]刘昆珏, 随意, 程晓辉, 陈朝晖, 普利坚. 考虑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连拱隧道稳定性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3, 19 (03): 911-920.
[3]陈朝晖, 陈冯逾, 幸佳杰, 石宇, 周绪红. CU型双肢拼合CFS箱梁屈曲机制与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23, 44 (06): 36-46.
[4]陈朝晖, 龙灏. 在汇聚与传递之间定义和塑造空间 当代柱的形变与本质[J]. 时代建筑, 2022, (02): 170-174.
[5]陈朝晖, 龙灏. 在力的汇聚与传递间定义和塑造空间 奈尔维的古典与现代[J]. 时代建筑, 2022, (01): 176-180.
[6]陈朝晖, 龙灏. 在汇聚与传递间定义和塑造空间 传统木柱与石柱之辨[J]. 时代建筑, 2021, (06): 144-148.
[7]陈朝晖, 陶宇宸, 何敏. 柔性框架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的刚体准则法[J]. 工程力学, 2021, 38 (11): 57-65.
[8]周绪红, 陈朝晖, 李正良. 工程学科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 (08): 16-20.
[9]张洋, 陈朝晖, 杨帅. 大型钢网架穹顶结构弹塑性稳定性分析[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2, 44 (05): 189-196.
[10]陈朝晖, 黄凯华. 土质边坡可靠性分析的分层非平稳随机场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 42 (07): 1247-1256.
[11]陈朝晖, 杨帅, 杨永斌. 弹性膜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刚体准则法[J]. 工程力学, 2020, 37 (06): 246-256.
[12]王达诠, 陈朝晖.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 2020, 29 (01): 110-118.
[13]陈朝晖, 李正良. “科研-工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建筑力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20, 29 (01): 16-23.
[14]贺冯友, 陈朝晖, 夏成俊. 温湿度耦合效应下早龄期混凝土的相对湿度场[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0, 42 (01): 108-115.
[15]陈朝晖, 罗绮雯. 考虑界面黏结滑移的玻璃纤维增强复材-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数值分析[J]. 工业建筑, 2019, 49 (09): 64-69.
[16]陈朝晖, 陶宇宸, 杨永斌. 基于刚体准则的空间框架弹塑性非线性分析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 (10): 139-149.
[17]陈朝晖, 魏超, 罗绮雯, 狄谨.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柱子结构受力性能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 (09): 122-130.
[18]陈朝晖, 李环禹, 范文亮. 二维土质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分层离散随机场矩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 38 (02): 424-432.
[19]李环禹, 陈朝晖, 范文亮, 文海家. 区域降雨型滑坡风险分析统计模型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8, 27 (04): 103-111.
[20]陈朝晖, 王达诠, 陈名弟, 文国治. 基于知识建构与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 (08): 33-37.
[21]李云飞, 陈朝晖, 杨永斌, 陈峰, 廖旻懋. 基于刚体准则和广义位移控制法的拱结构屈曲与后屈曲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 (12): 37-45.
[22]缪幸圆, 张志超, 陈朝晖. 能源地下储存中地质材料开裂过程的相场模型与验证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7, 37 (04): 621-626+635.
[23]陈朝晖, 雷坚, 黄景华, 程晓辉, 张志超.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性有限元极限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8, 40 (06): 985-993.
[24]黄景华, 陈朝晖, 秦文涛. 降雨条件下二维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5 (04): 501-507.
[25]陈朝晖, 雷婷婷, 廖旻懋, 孙瑞.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锈蚀砼梁抗弯刚度[J]. 重庆大学学报, 2017, 40 (05): 36-42.
[26]陈朝晖, 黄景华, 秦文涛, 杨春林. 饱和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重庆大学学报, 2017, 40 (03): 59-69.
[27]陈朝晖, 王旭荣. 对偶性与特大增量步算法在复杂平面框架中的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 2017, 40 (02): 80-90.
[28]谢建明, 陈朝晖, 邵鹏. 流速空间相关性对洪水作用下简支梁桥可靠度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 49 (06): 849-854+865.
[29]雷坚, 陈朝晖, 黄景华. 饱和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 49 (06): 831-837.
[30]陈朝晖, 龙灏. 非如此不可吗?——对“建筑中的结构艺术”的叩问[J]. 城市建筑, 2016, (10): 28-30.
[31]夏成俊, 陈朝晖, 陈珂, 陈科. 早龄期混凝土蠕变模型比较[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6, 38 (01): 61-68.
[32]陈朝晖, 谭东阳, 曾宇, 林文修. 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J]. 重庆大学学报, 2016, 39 (01): 79-87.
[33]胡辉, 陈朝晖, 王晓莹, 陈科, 王新, 陈珂. 早龄期约束水泥砂浆环开裂预测模型分析[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5, 37 (03): 19-25.
[34]陈朝晖, 龙灏, 廖旻懋, 文国治, 王达诠. 走出建筑结构教育的困境——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体系的重构[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 (01): 13-18.
[35]陈朝晖, 龙灏, 黄子璇. 成为索与拱的组合 梁的愿望[J]. 时代建筑, 2014, (05): 114-119.
[36]龙灏, 陈朝晖. 埃菲尔和汗的遗产与启示——从埃菲尔铁塔到上海中心大厦[J]. 建筑师, 2014, (04): 64-81.
[37]黄景华, 陈朝晖, 莫玻, 刘石虎, 叶遇春. 参数特性及分布形式对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4, 46 (03): 23-30.
[38]范文亮, 张文通, 李正良, 陈朝晖.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随机变量混合分布建模[A] 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 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力学学会, 2013: 1.
[39]陈朝晖, 黄景华, 范文亮, 张鹏. 多种灾害综合作用下山地城市排水管线系统风险分析[A] 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 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力学学会, 2013: 1.
[40]陈朝晖, 张海永, 陈丰. 某体育场悬挑屋盖表面脉动风压空间相关特性[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 35 (02): 1-8.
[41]何强, 李果, 艾海男, 陈朝晖, 毛跃一, 黄河笑, 颜文涛, 王效科, 翟俊, 柴宏祥. 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J]. 给水排水, 2013, 49 (01): 9-12.
[42]范文亮, 陈朝晖, 李正良, 余德祥, 王清. 滑坡概率分析中降雨的联合概率结构[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2, 34 (05): 57-63.
[43]范文亮, 陈朝晖, 余德祥, 王清.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重庆市降雨概率结构研究[J]. 工程力学, 2012, 29 (07): 154-162.
[44]黄景华, 陈朝晖, 马东升, 李观宇. 简支矩形深受弯箱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2, 29 (S1): 46-52.
[45]张朝晖, 陈朝晖, 陈丰, 孙毅. 有干扰的大跨度体育场屋盖表面风荷载特性研究[J]. 建筑结构, 2012, 42 (02): 154-159.
[46]黄景华, 陈朝晖, 马东升, 李观宇. 简支矩形深受弯箱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A] 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 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宁波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 2011: 6.
[47]孙毅, 李正良, 黄汉杰, 陈朝晖, 魏奇科. 山地风场平均及脉动风速特性试验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1, 29 (05): 593-599.
[48]孙毅, 李正良, 黄汉杰, 陈朝晖, 魏奇科. 山地风场中圆形截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谱[J]. 重庆大学学报, 2011, 34 (08): 24-30.
[49]陈朝晖, 黄景华, 李观宇, 马东升. 小跨高比混凝土简支箱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 33 (04): 13-19.
[50]刘燕, 陈朝晖, 林文修, 王耀伟, 谭东阳. 基于动力特性的分段锈蚀梁损伤识别研究[A] Proceedings of 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vil?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 Technology?(CEIT?2011)[C].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ssociation, 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 2011: 7.
[51]陈朝晖, 何强, 王桂林, 卿晓霞, 文海家. 三峡库区典型山地城市排水管道结构性安全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 (08): 22-26.
[52]李祝攀, 陈朝晖. 开孔结构风致内压试验研究[A] 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 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 2010: 6.
[53]李正良, 孙毅, 黄汉杰, 陈朝晖, 魏奇科. 山地风场中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幅值特性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 (06): 171-178.
[54]陈朝晖, 黄河. Stress-strain Model of Corroded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10, 25 (02): 303-307.
[55]李观宇, 陈朝晖. 滑坡作用下简支埋地管道的力学分析[A] 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重庆力学学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9: 4.
[56]马东升, 陈朝晖. 洪水荷载下城市排水管道架空箱涵的有限元分析[A] 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重庆力学学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9: 5.
[57]陈朝晖, 郑小宇. 低层民居台风可靠度分析初探[J]. 工程力学, 2009, 26 (S2): 230-234+240.
[58]夏奇松, 陈朝晖, 邵毅敏, 刘阳. 摩托车发动机振动测试及试验台架改进(二)[J]. 内燃机, 2009, (06): 31-32+36.
[59]夏奇松, 陈朝晖, 邵毅敏, 刘阳. 摩托车发动机振动测试及试验台架改进(一)[J]. 内燃机, 2009, (05): 34-37+42.
[60]陈朝晖, 汤海涛. 基于Monte-Carlo法的极值风速模型研究[J]. 工程力学, 2009, 26 (S1): 193-197.
[61]颜文涛, 龙腾锐, 陈朝晖, 何强. 城市污水管道实际健康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09): 79-82+86.
[62]颜文涛, 陈朝晖, 何强, 龙腾锐. 城市污水管道预报健康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07): 97-101.
[63]颜文涛, 陈朝晖, 龙腾锐, 何强. 城市污水管道维护优化决策模型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05): 95-99.
[64]陈朝晖, 郭益, 蒋锐, 管前乾. 含面内刚性转角自由度的四边形广义协调膜元[J]. 重庆大学学报, 2009, 32 (01): 31-36.
[65]陈朝晖, 汤海涛. 台风极值风速的数值模拟及分布模型[J]. 重庆大学学报, 2008, (11): 1285-1289.
[66]陈朝晖, Erik Van Marcke, 孙毅, 李正良. 常规风与飓风的极值风速预测模型评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5): 158-163.
[67]陈朝晖, 郭益, 李正良. 厚薄通用板元在厚筏基础中的应用[J]. 工程力学, 2008, (08): 116-120.
[68]陈朝晖, 郭益, 李正良. 无剪切闭锁的厚薄通用板单元[J].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4): 487-491.
[69]陈朝晖, 黄河, 颜文涛, 翟运琼. 腐蚀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38-41.
[70]邵毅敏. 复杂信号的特征提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重庆市, 重庆大学, 2007-04-29.
[71]陈朝晖, 管前乾. 基于短期资料的重庆风速极值渐进分布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2): 88-92.
[72]孙毅, 李正良, 陈朝晖. 上承式拱桥阻尼支撑加固抗震性能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8): 21-24.
[73]潘毅,陈朝晖,张攀. 锈蚀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专家系统研究[J]. 工业建筑, 2005, (S1): 855-857+901.
[74]翟运琼, 陈朝晖, 黄河. 基于损伤理论的腐蚀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模型[J]. 四川建筑, 2005, (06): 76-78.
[75]潘毅,陈朝晖.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研究[J]. 建筑技术, 2005, (04): 300-302.
[76]潘毅,陈朝晖. 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腐蚀后性能的试验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 (03): 71-74.
[77]周茂森,陈朝晖. 平面杆系结构自由振动的一种解析解法[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7): 126-130.
[78]陈朝晖, 黄河, 何强, 颜文涛. 生活污水对城市排水管道的腐蚀作用研究[A]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 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中国力学学会, 2003: 3.
[79]潘毅, 陈朝晖.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A]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 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中国力学学会, 2003: 7.
[80]陈朝晖,黄河. 混凝土劣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42-46.
[81]李宏毅,陈朝晖,白绍良,向长奎. 结构耐久性应用研究现状综述[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02): 98-103.
[82]陈朝晖. 开环多刚体系统的四无数动力学方程[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5): 22-28.
会议论文:
[1]范文亮, 张文通, 李正良 & 陈朝晖. (2013).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随机变量混合分布建模. (eds.) 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 (pp.332).
[2]陈朝晖, 黄景华, 范文亮 & 张鹏. (2013). 多种灾害综合作用下山地城市排水管线系统风险分析. (eds.) 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 (pp.333).
[3]黄景华, 陈朝晖, 马东升 & 李观宇. (2011). 简支矩形深受弯箱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eds.) 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 (pp.369-374).
[4]刘燕, 陈朝晖, 林文修, 王耀伟 & 谭东阳. (2011). 基于动力特性的分段锈蚀梁损伤识别研究. (eds.) Proceedings of 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vil?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 Technology?(CEIT?2011) (pp.140-146).
[5]李祝攀 & 陈朝晖. (2010). 开孔结构风致内压试验研究. (eds.) 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pp.462-467).
[6]李观宇 & 陈朝晖. (2009). 滑坡作用下简支埋地管道的力学分析. (eds.) 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13-16).
[7]马东升 & 陈朝晖. (2009). 洪水荷载下城市排水管道架空箱涵的有限元分析. (eds.) 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22-26).
[8]陈朝晖, 黄河, 何强 & 颜文涛. (2003). 生活污水对城市排水管道的腐蚀作用研究. (eds.)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 (pp.485-487).
[9]潘毅 & 陈朝晖. (2003).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 (eds.)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 (pp.624-630).
所获荣誉:
1、先后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2、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3、重庆大学优秀教师奖。
4、重庆大学唐立新优秀教师奖。
5、重庆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6、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得者。
所获奖励:
1、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2、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一流线上课程暨一流混合式课程“结构力学”负责人。
3、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4、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记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朝晖
2024-04-01
2023年9月,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和“教学新星提名奖”评选最终名单出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朝晖名列其中,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赢得了这份授予高校教师的嘉奖。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荣获教学类奖项,自1998年执教以来,陈朝晖先后荣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重庆大学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称号,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怀揣着“教育为本、百年树人”的信念,她在研究教学改革理论与措施、保障教学质量等层面不断尝试,新颖实用的教材、别开生面的课程、丰富多彩的互动模式……寓教于乐中,她坚定地履行着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面对土木工程学科及实践与日俱新的发展态势,陈朝晖同样保持着如初的创新热情,不断攻克和应对着行业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她看来,忙碌的生活从未失去色彩,反而因“教学的快乐”和“科研的乐趣”变得更加充实;而她赤诚的心和永不懈怠的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熠熠生辉。
▲陈朝晖
“殊途同归”,见证力学之美
出身教师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由的成长氛围让陈朝晖自幼便对大千世界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时,她从兴趣出发,一头扎进了素来被认为充满辛苦和挑战的土木工程专业。自此,水木清华的风月、拿骚楼的灯光,见证了她求学时的孜孜不倦;两位恩师——时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重大项目“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的刘西拉教授,以及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在结构抗震与可靠度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范马克(E.H.Vanmarcke)教授更为她开启了探求土木工程专业不同方向的可能性。“尽管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不过两位老师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都着重强调了力学的重要性。”陈朝晖回忆道,“这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后开展工程研究时,我也选择将力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到具体研究所蕴含的力学问题是什么,进而有针对性地破解问题。”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一路肆虐,最终造成高达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成为美国史上破坏最大的飓风灾害之一。为尽可能降低类似灾害对当地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范马克教授承担了“危险性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of Hazard)这一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当时正以访问学者身份造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陈朝晖顺势得到参与其中的机会,她对随机场与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研究,也由此拉开序幕。
从范马克教授项目组的助理研究员,到促成两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合作交流,陈朝晖在随机场及其应用领域行稳致远、收获颇丰。以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及其对岩土工程可靠性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她在研究中逐步建立了土性参数非平稳空间变异性,提出分层非均匀随机场模型,探讨了土性参数相关长度、分布类型、相关函数形式,以及不同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异性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二维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基于参数非对称相关结构的三维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二维土质边坡的随机渗流分析,研究了土性参数平稳随机场下,雨强、雨型、降雨持时等降雨时间变异性对土壤孔隙水压力、抗剪强度参数、滑坡形式、边坡安全系数等的影响;经由她的翻译,范马克教授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随机场分析与综合》(Random Fields:Analysis and Synthesis revised and expanded new edition)也于2017年正式在中国国内出版。“这段经历,将我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而此间取得的收获,也给予了陈朝晖创新报国、持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2008年,结束访问学习的陈朝晖毅然放弃留美工作机会选择回国,成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先前以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敦促着她在回国之后更加积极地思考“如何以所学所研惠及产业发展和民生”的重要课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快她就找到了发力的契机。关注城市基础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依托科学技术部“十一五”重点项目“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山地丘陵城市雨污排水管网设计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工程项目,陈朝晖统计分析了重庆市1613个降雨致滑坡个例和近60年降雨历史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建立了山地滑坡有效降雨联合概率模型;定性综合分析了滑坡致灾因子与降雨滑坡机理,建立了山地城市滑坡气象预警模型,建成了山地城市排水箱涵在滑坡、沉降、暴雨等多种灾害及污水腐蚀、疲劳损伤共同影响下结构安全性的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她的研究成果被评价为“创新性强,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排水管网安全监控预警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据此形成的专著《山地城市排水管网结构安全监控预警理论与应用》也成为她专注而踏实的科研道路上,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与此同时,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陈朝晖也敏锐地发现,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项目呈现出或规模化或复杂化的构建趋势,其低碳化和智能化也成为相关项目设计、构建和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她带领团队就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通过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院士合作,进一步发展了杨院士所提出的刚体准则并将其推广至适于材料非线性与大变形几何非线性的空间杆系结构双非线性分析及大变形大转动的动力非线性分析。相较于商业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所用的单元和方法,杨院士和陈朝晖提出的方法具有方法简洁、物理概念明晰、精度和效率俱优的突出优势,相关成果也已经在大跨异形人行桥动力非线性分析及重庆鹅公岩大桥、南纪门长江大桥等桥梁工程的建设中得到应用与延伸。针对服役结构安全性评价的难题,团队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构服役性能多维表征指标及其智能评价理论与方法”等,开展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环境与荷载下的裂缝演化与量化及其与结构承载性能的映射关系研究,开展了基于粘聚开裂模型、拉-压异性损伤本构及相场模型的裂缝演化模拟分析,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粘结退化、裂缝演化及其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目前相关成果已经被纳入相关行业与国家标准。此外,在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赋能相关研究的过程中,依托科学技术部“十四五”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陈朝晖团队目前正开展包含3D打印混凝土结构智能建造原理在内的多项创新性研究。
先后主持主研“十一五”“十三五” “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以及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和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跨度很大”似乎已经成为陈朝晖科研工作的主题词之一。她常说自己是“杂食动物”,但在从求学时就执着于揭示力学之美的她看来,这些研究看似方向各异,“背后都是共通的”。从项目中提取原理、以原理促进研究更进一步,进而延伸到更多不同的研究和项目中去,是陈朝晖口中让她始终甘之如饴的“科研的乐趣”;而组成她生活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教学的快乐”,就藏在她与学生相处的每时每刻里。
桃李争春,让课程变得有趣
爱笑、诚恳,对新鲜事物抱有着持久的好奇和探索的热情,是陈朝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她的成长路上,恩师的帮助和指导曾一次次鼓舞她向着精深处不断进发;而当自己成为高校教师时,总觉得“教学这件事情很有意思”的她以同样的热忱,为学生的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不少学生眼中,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程总有些枯燥的意味。如何将自己在科研中体会到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并以此激发他们向学的兴趣和热情,是陈朝晖从教之初就开始思索的问题。“教学和科研有相似之处,都要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首先提出问题,随后讲清楚前人是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将科研思维蕴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开拓思路、习得方法。在我看来,这是学科知识最美妙、最吸引人、最有趣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学科认同和科研思维的重要途径。”
▲陈朝晖在2021年桥隧发展科技创新大会“桥梁工程美学论坛”上作报告
从这样的认知出发,陈朝晖以工程问题为核心,重新构建了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力学课程体系。她将传统力学基础课程整合为工程力学与结构力学,强化了工程建模与数值分析能力的培养,并主持了结构力学荣誉课程、全英文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等相关课程的建设;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全新课程体系“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和面向建筑学部的选修课“建筑结构的艺术”也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建筑结构的艺术’这门课程,是以成熟的中外建筑史为参照系,对各历史阶段的建筑结构开展‘人文社会科技背景介绍—建筑发展需求阐述—建筑结构时代特点与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探讨’的三段式研究,涵盖社会、历史、美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能够在推进人文工程‘通专融合’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和传导。”在她看来,文化自信绝不是一叶障目式的盲目自大,而是要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的宏观视角上,了解并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科和行业,并最终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基于实践、兼容并蓄的尝试,不仅收获了学生的一致欢迎,更让身为工科教师的陈朝晖赢得了国家首批新文科项目的大力支持。正如陈朝晖所说,“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在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的同时,一支由结构工程、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西方古典哲学三大学科组成的学科交叉教学团队也逐步成形。在2022年度新文科项目中期考核中,团队成果获得优秀,并被评价为“开创了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以重庆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工科为主的综合性一流大学中‘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和创新课程建设的新文科研究创新模式,探索建立了新文科与新工科相融合的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新方法”。
除此之外,陈朝晖还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协助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主持“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土木工程在线开放核心课程群的创新与建设”,主持建设了包括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内的11所土木工程一流学科高校组成的校际在线教学团队,建成了包含概论与基础类、专业类、综合应用类三大门类,共计21门课程的“土木工程核心在线课程群”,创新实践了校际强强合作协同教学创新模式、整体工程观下的土木工程在线课程体系与在线资源库建设模式;同时将人工智能引入教学,主持研发了结构力学智能交互平台SMIA,创建了面向土木工程创新拔尖人才的结构力学“混合交互式”新型网络化智能教学新模式,实现了在线智能交互式自测自练自评、学情全程实时追踪与定制化教学,有效解决了通行的在线平台无法自动批阅主观题,不能考查追踪学习效果、无法实施定制定向教学的局限。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陈朝晖始终奉行“教学相长”的宗旨,她坚信“一名教师如果在教书育人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实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在探索中不断触及新领域,她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尽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斩获4项优秀结题,本科优异生悉数获得推免研究生资格,多人获国家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以及省部级、校级各类竞赛,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奖励。
“当年刘老师曾经说我就是像‘小乌龟’,或许进度不快,但始终坚持在往前走。如今,我觉得自己是‘受了兔子影响的小乌龟’,博采众长的科研和教学习惯,总会让我在不经意间发酵出一些新的想法;而教书育人的工作让我得以在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刺激的同时,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是个不断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也是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陈朝晖笑着说道。不过,乐观豁达的她并不以此为难,专注创新与教学,她依旧信心满满,步履不停。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4年第3期
华龙网报道: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
①重庆大学陈朝晖:扎根三尺讲堂25载,培育卓越英才攀高峰
2023-12-21 14:28:01 来源: 华龙网
核心导读:
作为榜样,在教育教学上,他们孜孜不倦,各种创新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等一众奖项一一揽入;在科技研发上,他们锐意进取,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问题,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领衔科研报国。在学生工作中,他们真诚贴近同学,用爱教育,成为了大家喜欢的“霞姐”“翔哥”。15年、25年、31年……他们用青春诠释爱岗敬业、师者风范,成为了重庆高校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教学新星奖”获奖名单出炉,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点赞!
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者陈朝晖。
华龙网讯(李若澜)她坚守三尺讲台育英才,用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梦想;她耕耘科研沃土数十载,从未间断对工程前沿的追踪和对学术探索的追求;在同事们眼中,她对待科研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是她的座右铭;在学生们心里,她既是传道授业的恩师,也是指引人生的明灯,她就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朝晖。
1998年,陈朝晖获得清华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启了她的执教生涯。25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重庆大学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称号,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
创建平台 创新课程
不断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新模式
以“科学为基石、工程为本位、人文为品格”是新时代工程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与学科视野,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考验。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陈朝晖不仅将这三点牢记心间,更将它们实践融合于日常的教研教学工作中。
在课程研究上,她结合学科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需求,2007年在全国率先进行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了全新的结构课程体系,让力学融入结构、结构贯通建筑,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
此外,陈朝晖还结合自身思考和在“文史哲”领域的涉猎与积累,积极探索融人文、社会、美学、科技与结构发展为一体的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方式,2013年在国内首创了理、工、文融合的《建筑结构的艺术》通识选修课,通过对建筑结构演化历程中人文、经济、艺术的复杂综合影响的梳理,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精奥、世界文明的广博浩瀚。
在平台建设上,陈朝晖将人工智能引入教学,组织研发结构力学智能交互平台SMIA,实现了智能引导的自主学习、在线交互与个性化教学设计,创建了面向土木工程创新拔尖人才的“混合交互式”“互联网+”智能化结构力学教学新模式。
不止开创新的教学平台,她还善用已有教学资源,带领团队在重庆大学率先开展“结构力学”慕课建设,获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线上课程”与“一流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全国各大平台累计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
陈朝晖教授。
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找准思路引导各阶段学生达到目标
对待学生,陈朝晖素以“严厉”著称,她主张“教师不应该俯就学生,而应该想办法引导学生达到目标”。于是,面对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不同进度的学生,她总会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针对本科学生,她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争取将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讲得透彻清楚,通过语言、模型、游戏等方式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持续积累,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硕、博研究生,她总是从最基本的文献阅读开始,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素质的同时,通过反复的研究方案修正、严谨周密的推导演算、逐字逐句的论文修改等严格的学术研究训练,锤炼学生关键时刻咬住牙、不退缩、不松劲、有担当的品格。
教学相长,育人持续。目前,陈朝晖已帮助70余名硕、博研究生走向更广袤的人生舞台,他们或就职于高等院校成为学术和教学骨干,延续教书育人的事业;或承担重大工程项目,为我国西电东送等基础设置建设贡献力量;或自主创业,成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领域的热门博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进一步相处,同学们往往也会一改最初的敬畏,深切体会到,原来陈老师的严厉是对课程与学业的认真,她在生活中则更像是一位亲切热忱的朋友。
创建队伍 攻关课题
持续促进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发展
教书育人绝非一人之功,需要众多教师润物无声、渠引水至的用心与积累。陈朝晖认为,一个锐意进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是全面贯彻教学改革理论与措施、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她的主持下,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力学教学团队成为了“科研-工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精教研、促教学,深挖更多学科教育可能性。截至目前,团队累计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次、省部级一流课程6门次,主编教材12套,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4套、市级优秀教材1套。
学科交叉教学团队的组建,也是陈朝晖的重点工作。她创建了由结构工程、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西方古典哲学等三大学科组成的学科交叉教学团队,主持了首批国家级新文科项目,开创了传统工科为主的综合性一流大学中“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课程与研究团队建设和教学机制与方法的新文科模式。
她还主持了“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实践了校际强强合作协同教学创新模式、土木工程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模式;形成了由同济大学等11所土木工程一流学科高校组成的校际在线教学团队;建成了概论与基础类、专业类和综合应用类等三大门类21门课程构成的“土木工程核心在线课程群”,在线选课逾80万人次。
教书育人是一份神圣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教师倾注全部的心力和热情。陈朝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土木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于她而言,教书育人是一件值得她倾注全部心力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情。
重庆大学新闻网报道:
【创新教学】陈朝晖:标准和趣味,在教学生命中缺一不可
2017-12-07
摘要近日,在重庆大学第一届研究性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研讨暨分享会上,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陈朝晖教授分享了如何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缓解建筑学类课程难学的难题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法,我们分别采访了分享创新教学经验的六位老师,陆续推出系列专访。
在陈朝晖的办公室书架上,放着三年前她与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合照。这张照片和她女儿的照片放在一起,在她工作累了的时候,抬起头就可以看见。很难想象的是,照片里那个气质恬淡、笑容温柔的长裙老师,常常被学生们评价为“十分严格”。
“严厉”背后的秘密
陈朝晖先后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开设了结构力学、非线性结构力学及有限元、土木工程新进展等课程,甚至还有一门面向全校的通识与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而不管是对待任何阶段、任何学院的学生,陈朝晖都展现出了她的标准和要求——明确指出学生的应付,绝不姑息。
对学生来说,这并不容易适应,这也是很多学生会觉得陈朝晖很严厉的原因。但陈朝晖自己却很清楚:“学生如果不知道标准和底线是什么,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她看来,老师应基于学生的投入和主观努力来决定是否要肯定学生,让他们知道门槛、标高在哪里,而非盲目夸奖。所以,在建设建筑力学教学团队时,陈朝晖始终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是主导。“教师不应该俯就学生,不是抱他们上去,而应该想办法引导学生达到目标。让他们自己学会走,才能够走一辈子。”让学生主导教学,在她看来是不负责任的。
(陈朝晖和研究生进行讨论)
而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标准,陈朝晖同样做出了很多努力。这个学期,陈朝晖给建材系的学生上结构力学。对建材系的学生,力学系列课程是少学时的非专业课,是学生一般不重视、教师上起来“很没劲”的课。面对这个情况,她并没有因为“课难上”而松懈。相反,她认为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完全取决于教师怎么上。因此,陈朝晖根据在建筑系教授建筑力学的经验,使结构力学形象化,设计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与解答,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达到的效果比她预期的高很多。说到这里,陈朝晖很欣慰地笑了:“尤其是女生们,表现得相当不错,所以我是经常表扬他们。”
教学应如同“白居易写诗”
“我最近又在重读霍金的《宇宙简史》和《时间简史》,”陈朝晖说,“那么深奥的理论,霍金通篇没有用一个专业符号和公式,也没有生僻的专业术语。”她喜欢读这些科普读物和带有哲学意味的书,也喜欢做形而上的思考。而这样的书同样带给了陈朝晖很多教学上的灵感:教学应该做到用普通的语言把深刻的理论和方法讲清楚。她尝试着将科研的思维运用到教学上——找到一个问题的核心,然后用最合适的方法讲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们。
陈朝晖的学生里,有本科生也有博士生,既需要对他们开展通识教育,也有坚深的专业课程。而对很多教师来说,把教学面铺展得如此广,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陈朝晖却用了“有趣”两个字来形容。
(陈朝晖给本科生上课)
她用f=ma这个公式来举例子:这是力学领域中每个人都烂熟于心的公式,但如果是对于完全没有这个概念的人,如何跟他表述出来呢?陈朝晖说:“我会去打比方,最简单的,同样的力来推一个胖子推一个瘦子,这是一种比喻对不对?我就不用写这个公式了,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诸如此类,陈朝晖会针对建筑系的学生的特点来讲解问题,而建材系的学生理科基础要好一些,就可以不用“瘦子胖子”来比方,而换直接阐述的方式。
因此,在陈朝晖的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在思考力学规律和结构性能的本质是什么,并不断寻找着合适的表达方式。于她而言,就好像白居易写诗,甚至能让老妪都听懂一样。迫使自己不断思索本质,也成了她教学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来自建筑学院2016级的学生陈茂繁就这样说道:“陈朝晖老师上课总能把一个理论讲解得非常透彻,逻辑很清晰,延展很多,总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给不同知识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学生们上课,想办法让他们领会,通过语言、模型甚至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深入下去,这是陈朝晖一直在做的尝试。“深入浅出,其实对教师的思考深度、知识广度、对问题的综合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说:“为了上好建筑学院的建筑结构课程,我通读了中国建筑史、两个不同作者的外国建筑史,甚至去研究十二、十三世纪的经院哲学,因为那个时期的宗教和哲学对西方建筑结构有决定性影响。”说到这里,陈朝晖露出了一个很调皮的笑容:“我觉得这真是非常有意思。”
在整场访谈中,陈朝晖都一直在强调“教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学习、研究和教学中,她都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同样的课程,我这个学期这样上,下个学期就会想能不能换个方法上、换个角度切入。我喜欢让一件事情不一样。”因此每次上课,面对同一个公式、同一个图形,她都会尝试寻找它们不同的面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释。最重要的是,她能从学生的反应上感受到极大的趣味。如果学生们通过她的讲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知识,则是她最快乐的事情。对此,她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在刚从普林斯顿大学访学回校的时候,陈朝晖选择了上建筑学院的课程。结果当她前两次课按教材来讲时,下面的学生“全在睡觉”。陈朝晖无奈地说:“我翻看了一下手里的教材,就想着我要是学生我也睡觉。我觉得这本教材实在是‘面目可憎’,我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这样。”接下来,她站在建筑学院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建筑学专业培养需要什么样的结构知识和思维能力,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后花大力气把整个课程彻底改头换面,这才有了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全新教学体系以及《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这本全新的教材。
在上课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是陈朝晖对“乐教”的看法。她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归结为“向学而教,乐而善教”。“向学而教有三层含义。首先需要把课程体系放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里拉通了来看,明确从本科到博士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阶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后根据内容和专业程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她在一年之内把土木、建筑、建材的结构力学课都上了一轮,对所进行的教学探索充满信心。在她的观念里,教师“怎么教”和“教什么”是同等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就是主导,教师的标准和方法,决定了最后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团队的意义在协作,也在创新
(陈朝晖与教学团队)
作为建筑力学研究所所长,陈朝晖也非常看重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筑力学教学团队二十多人之中,既有以教学为主或者科研非常强的老师,也有两者兼备的老师,承担了建筑学部全部专业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一系列力学课程。在团队建设中,陈朝晖既强调共同的理念,主导的方向,也支持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教学和科研不同,科研可以像陈景润一样独自研究,而教学和团体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一定是一个团队在教,如果观念和要求参差不齐,学生的差距会很大。”现在团队里不乏有一些科研上相当不错的年轻老师,他们也愿意把教学搞好,教学成果突出,这在目前的高校里是“不多见的”。
“我们开始做结构力学慕课时,有些年纪大的老师觉得做这个事情没意义,考评时又不算。年轻老师却说‘算不算无所谓啊,这件事很有意思。’我觉得这样一种氛围真的很好。” 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使出同样的力气,都一模一样,而是能大家跟着一起走,这就是“团队的意义”,也是陈朝晖所希望的“团结乐教”。在她的影响下,建筑力学教学团队展现出了不断革新、不断探索的活力。
“我喜欢毫无边际地思考”,陈朝晖看着桌子上放着的照片,笑道:“可能是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吧,感觉是很年轻。”和很多人眼中的理工科老师不一样,陈朝晖带着人文的气息,她爱读哲学,会在讨论时脱口而出海德格尔的一句“艺术即真理”,会在听到认识的老师出版诗集之后露出兴奋的眼神。面对这样一颗年轻的心,我们相信,她会把新的、有趣的探索不断进行下去。
原文链接: https://news.cqu.edu.cn/archives/trnews/content/2017/12/07/e386a561ac50fe2afbcb27f22ad899141a0d88b9.html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