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学,男,1962年9月生,理学博士, 东华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核工业总公司部级劳动模范,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第一学术带头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112育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 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铀资源勘查与铀矿产品提取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曾担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校长。长期致力于铀水文地球化学、地热学、铀矿溶浸开采等领域的研究,并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和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2022年,带领“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目前主要从事地热学、水文地球化学、金属矿床溶浸开采、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完成了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科工委项目10余项;在研科技部国家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课题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二、三等奖5项,有一项参与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合编学术专著4部,高校教材2部;学术论文被SCI、EI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刊物收录30余篇。在地热学、铀矿溶浸开采、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学术造诣较深。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9~1982.7,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9~1988.7,获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1.8~1995.8,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构造地质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82.7~1995.8,东华理工大学 教师/放射性水文地质。
1988.7~1991.8,华东地质学院 教师/放射性水文地质。
1993.2~1997.6,奥地利国际原子能机构 访问学者/同位素水文学。
1997.1~1997.4,日本东浓地球科学中心 访问学者/核废料处置。
1998.4~1998.10,冰岛联合国大学 访问学者/地热地球化学。
2005.12.-2006.7,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高级研究学者/同位素地球化学。
历任放射性水文地质教研室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等职。
2001年4月起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任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学术交流:
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冰岛、巴基斯坦、奥地利、加拿大、乌兹别克等国讲学与合作研究。
学术任职:
1、“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
2、“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铀资源勘查与铀矿产品提取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3、东华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
4、曾先后担任《中国地质教育》、《世界核地质科学》、《有色金属》、《地热能》等杂志编委。
主讲课程:
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水文地球化学。
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验与实习指导工作。
先后讲授过地球科学概论、水文地质学基础、铀水文地球化学、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水文地球化学等多门本科生课程,以及铀矿地浸工艺、核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同位素水文学等研究生课程,参加了普通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铀矿地质等野外教学实习工作,具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
培养研究生情况:
已培养硕士15名、联合培养博士3名。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次。。
出版教材:
1. 水文地球化学,原子能出版社,2010.10
2.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原子能出版社,2005.12
3. 核环境学基础,原子能出版社,1999.8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地热学、水文地球化学、金属矿床溶浸开采、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曾先后主持完成了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科工委项目10余项;在研科技部国家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课题1项。
1.难浸铀矿……,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12-2015, 国家级, 主持。
2.铀矿生物浸出关键技术, 国家863课题, 2012-2014, 国家级, 主持。
3.东南沿海花岗岩体放射性生热率, 国家地质调查局, 2013-2015, 省部级, 主持。
4.人造酸性铀矿堆×××××,国防科工局(国家核能开发项目) 2010-2012 ,国家级,主持。
5.砂岩铀矿地浸采铀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65),2009-2011,国家级,主持。
6.相山铀矿×××××研究,国防科工局(国家核能开发项目),2008-2010,国家级,主持。
7.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条件下核素迁移的地球化学实验与理论模型研究,国防科工局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项目,2008-2010,国家级,主持。
8.低品位金属资源的微生物溶浸技术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2008-2010,国家级,主持。
9.微生物技术在新疆伊犁盆地铀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科技部科技支疆项目,2008-2010,省级,主持。
10.江汉盆地主要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研究,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研项目,2007-2011,省部级,主持。
11.赣南-粤北地热系统中稀有气体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2007,国家级,主持。
12.十红滩砂岩铀矿地下水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研究,国防科工委(国家核能开发项目),2005-2007,国家级,主持。
13.江西省碳酸温泉气体的演化及其水文地质意义(4024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国家级,主持。
14.利用城市污水作为水源的中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优化,江西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2005-2006,省部级,主持。
15.煤层气藏动态平衡的动力学条件研究(2002CB211704),国家”973”计划项目(子项),2002-2007,省部级,主持。
16.微生物冶金技术研究,国家留学基金委.英国皇家学会,2008,省部级,主持。
17.微生物渗滤浸铀技术的半工业试验研究及应用,国家外国专家局,2006,国际合作项目,主持。
认定成果:
1 复合填料柱机构、细菌的固定方法及浸出液处理方法 李泽兵;孙占学;蒋亚飞;周仲魁;刘帅;张晓玲;毛敬岩;张艳梅;王学刚;史维浚 东华理工大学 2017
2 华东某铀矿区周边河流表层沉积物的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评价 周仲魁;郑立莉;饶苗苗;孙占学;郑仁杰;肖泽稷 东华理工大学 2019
3 铀矿生物浸出关键技术与应用 孙占学;武名麟;刘金辉;刘亚洁;黄松涛;李江;陈功新;胡宝群;王学刚;牛建国 东华理工大学 2014
4 低品位铀矿微生物浸出技术研究 李江;刘亚洁;饶军;金卫根;孙占学;郑志宏;吴为荣;徐玲玲;王剑峰;吴三毛;李志国;喻建发 东华理工大学 2011
5 十红滩砂岩铀矿地下水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研究 孙占学;李学礼;刘金辉;史维浚;邢拥国;高柏;胡宝群;马新林;周义朋;陈功新;张文;牛建国;于荣 东华理工大学 2007
6 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进展 孙占学;朱永刚;张文 东华理工大学 2009
7 煤层气能量动态平衡系统及其控藏效应 秦勇;韦重韬;吴财芳;傅雪海;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发明公开:
[1]李泽兵, 张子妍, 孙占学, 陈箭光, 赵乔付, 蔡高彦, 王淼, 方靖楠, 梁钢竺, 原睿, 刘亚洁, 王学刚. 一种硫酸盐还原装置及其对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P]. 江西省: CN117699987A, 2024-03-15.
[2]余小霞, 孙凯璇, 周晨晨, 刘超, 王学刚, 李满根, 王先广, 孙占学. 具有解磷、修复铀污染以及浸出稀土元素功能的肠杆菌及其应用[P]. 江西省: CN117305156A, 2023-12-29.
[3]刘超, 万子聪, 李满根, 孙占学, 王先广, 周仲魁, 王学刚.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原位浸出方法[P]. 江西省: CN116926350A, 2023-10-24.
[4]郭亚丹, 周丹, 王娟, 宣铿, 张卫民, 周仲魁, 王学刚, 孙占学. 光催化还原六价铀的方法和应用[P]. 江西省: CN115710019A, 2023-02-24.
[5]柯平超, 吴天楠, 钟婷婷, 刘亚洁, 周义朋, 李江, 王学刚, 孙占学. 一种变钙铀云母产物及其制备方法[P]. 江西省: CN115432688A, 2022-12-06.
[6]柯平超, 吴天楠, 刘亚洁, 周仲魁, 郑志宏, 王学刚, 孙占学, 刘超, 解原. 一种从酸性六价铀溶液中直接矿物固铀的方法[P]. 江西省: CN113321196A, 2021-08-31.
[7]马文洁, 高柏, 孙占学, 杨芬, 伏慧平, 高杨. 一种高效原位无动力地下水污染修复装置[P]. 江西省: CN111847715A, 2020-10-30.
[8]李江, 柯平超, 刘亚洁, 刘超, 王学刚, 孙占学, 陈一鸣, 胡艺杰, 崔文馨, 解原, 魏嘉欣. 一种从铌铁精矿中脱除与分离铀和钍的方法[P]. 江西省: CN111826521A, 2020-10-27.
[9]马文洁, 周义朋, 徐玲玲, 孙占学, 高柏, 安凯妮, 张一诺, 孙晓宇, 王健. 一种管模拟原位生物修复装置及其方法[P]. 江西省: CN111825222A, 2020-10-27.
[10]郑志宏, 孙占学, 王学刚, 刘媛媛, 罗跃, 周玥辰, 李思云, 陈功新, 周仲魁. 一种微生物的固化和连续培养方法[P]. 江西省: CN111778235A, 2020-10-16.
[11]李鹏, 王学刚, 孙占学, 王光辉, 王立章, 蒋浩. 含铀废水的铀回收方法[P]. 江西省: CN110526455A, 2019-12-03.
[12]才硕, 时红, 孙占学, 文阳平, 黄纯轮, 陈昱, 姜成名. 一种农村小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P]. 江西省: CN110092542A8, 2019-10-25.
[13]才硕, 时红, 孙占学, 文阳平, 黄纯轮, 陈昱, 姜成名. 一种农村小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P]. 江西省: CN110092542A, 2019-08-06.
[14]时红, 孙占学, 文阳平, 才硕, 龚来红, 谢亨旺, 刘方平, 高柏, 马文洁, 李佳乐, 章艳红. 污水处理装置[P]. 江西省: CN109626745A, 2019-04-16.
[15]李泽兵, 孙占学, 蒋亚飞, 周仲魁, 刘帅, 张晓玲, 毛敬岩, 张艳梅, 王学刚, 史维俊. 复合填料柱机构、细菌的固定化方法及浸出液处理方法[P]. 江西: CN107673486A, 2018-02-09.
[16]周仲魁, 王艳芬, 孙占学. 一种利用硫酸盐混合菌还原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P]. 江西: CN107138520A, 2017-09-08.
[17]李江, 刘亚洁, 王学刚, 徐玲玲, 沈川, 张瑞, 徐蔚云,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饶军, 牛建国. 一个适应钛铀矿石浸出体系的复合菌群及其应用[P]. 江西: CN107058195A, 2017-08-18.
[18]刘亚洁, 陈竹争, 李泽斌, 徐玲玲, 安凯, 胥亮, 李江, 王学刚, 孙占学, 吴静琳, 郑福存. 一种耐酸性反硝化菌及其应用[P]. 江西: CN106754534A, 2017-05-31.
[19]孙占学, 李亦然, 王学刚, 李志勇, 蒋浩. 一种铁锰复合物结合超导磁分离除砷再利用的方法[P]. 江西: CN106622100A, 2017-05-10.
[20]孙占学, 李亦然, 王学刚, 周宾宾, 陈程. 一种羟基铁结合超导磁分离用于水中磷资源化的方法[P]. 江西: CN106277173A, 2017-01-04.
[21]王学刚, 孙占学, 刘亚洁, 李江, 张凯钧, 李鹏. 一种碳硅泥岩型铀矿石细菌浸铀方法[P]. 江西: CN105714115A, 2016-06-29.
[22]史维浚, 孙占学, 朱建伟, 卫忠元, 宋金茹. 一种流动浸铀系统及流动浸铀工艺[P]. 江西: CN105506275A, 2016-04-20.
[23]史维浚, 孙占学, 朱建伟, 卫忠元, 宋金茹. 一种流动浸铀工艺[P]. 江西: CN105506282A, 2016-04-20.
[24]孙占学, 史维俊, 周义朋, 李学礼, 刘金辉. 一种碱性铀矿石池式盐酸去碱新工艺[P]. 江西: CN104060113A, 2014-09-24.
[25]孙占学, 史维俊, 周义朋, 刘金辉. 一种高效池式微生物浸铀方法[P]. 江西: CN104046807A, 2014-09-17.
[26]李江, 刘亚洁, 徐玲玲, 王学刚, 孙占学, 徐蔚云, 陈功新, 万然, 石鹏君, 姚斌. 高耐氟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P]. 江西: CN103642732A, 2014-03-19.
[27]李江, 王学刚, 吕飞龙, 刘亚洁, 孙占学, 徐玲玲, 史维俊, 牛建国, 石鹏君, 姚斌. 高产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酵母菌[P]. 江西: CN103060209A, 2013-04-24.
[28]李江, 刘亚洁, 吕飞龙, 王学刚, 孙占学, 徐玲玲, 史维俊, 徐蔚云, 石鹏君, 姚斌. 高产酸性糖苷水解酶的分枝杆菌[P]. 江西: CN103045513A, 2013-04-17.
[29]李学礼, 史维浚, 孙占学, 刘金辉, 高柏等. 一种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方法[P]. 江西: CN101429860, 2009-05-13.
发明授权:
[1]柯平超, 吴天楠, 刘亚洁, 周仲魁, 郑志宏, 王学刚, 孙占学, 刘超, 解原. 一种从酸性六价铀溶液中直接矿物固铀的方法[P]. 江西省: CN113321196B, 2023-08-11.
[2]李江, 柯平超, 刘亚洁, 刘超, 王学刚, 孙占学, 陈一鸣, 胡艺杰, 崔文馨, 解原, 魏嘉欣. 一种从铌铁精矿中脱除与分离铀和钍的方法[P]. 江西省: CN111826521B, 2022-02-01.
[3]李鹏, 王学刚, 孙占学, 王光辉, 王立章, 蒋浩. 含铀废水的铀回收方法[P]. 江西省: CN110526455B, 2021-11-19.
[4]刘亚洁, 陈竹争, 李泽兵, 徐玲玲, 安凯, 胥亮, 李江, 王学刚, 孙占学, 吴静琳, 郑福存. 一种耐酸性反硝化菌及其应用[P]. 江西省: CN106754534B, 2020-06-30.
[5]李泽兵, 孙占学, 蒋亚飞, 周仲魁, 刘帅, 张晓玲, 毛敬岩, 张艳梅, 王学刚, 史维俊. 复合填料柱机构、细菌的固定化方法及浸出液处理方法[P]. 江西省: CN107673486B, 2020-05-22.
[6]李江, 刘亚洁, 王学刚, 徐玲玲, 沈川, 张瑞, 徐蔚云,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饶军, 牛建国. 一个适应钛铀矿石浸出体系的复合菌群及其应用[P]. 江西省: CN107058195B, 2019-12-10.
[7]孙占学, 李亦然, 王学刚, 李志勇, 蒋浩. 一种铁锰复合物结合超导磁分离除砷再利用的方法[P]. 江西省: CN106622100B, 2019-06-07.
[8]史维浚, 孙占学, 朱建伟, 卫忠元, 宋金茹. 一种流动浸铀工艺[P]. 江西省: CN105506282B, 2018-11-02.
[9]王学刚, 孙占学, 刘亚洁, 李江, 张凯钧, 李鹏. 一种碳硅泥岩型铀矿石细菌浸铀方法[P]. 江西省: CN105714115B, 2018-03-13.
[10]史维浚, 孙占学, 朱建伟, 卫忠元, 宋金茹. 一种流动浸铀系统及流动浸铀工艺[P]. 江西省: CN105506275B, 2018-01-12.
[11]孙占学, 史维俊, 周义朋, 刘金辉. 一种池式微生物浸铀方法[P]. 江西省: CN104046807B, 2015-12-02.
[12]孙占学, 史维俊, 周义朋, 李学礼, 刘金辉. 一种碱性铀矿石池式盐酸去碱工艺[P]. 江西省: CN104060113B, 2015-09-02.
[13]李江, 刘亚洁, 吕飞龙, 王学刚, 孙占学, 徐玲玲, 史维俊, 徐蔚云, 石鹏君, 姚斌. 高产酸性糖苷水解酶的分枝杆菌[P]. 江西省: CN103045513B, 2014-09-24.
[14]李江, 王学刚, 吕飞龙, 刘亚洁, 孙占学, 徐玲玲, 史维俊, 牛建国, 石鹏君, 姚斌. 高产酸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酵母菌[P]. 江西省: CN103060209B, 2014-06-25.
[15]李学礼, 史维浚, 孙占学, 刘金辉, 高柏等. 一种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方法[P]. 江西省: CN101429860B, 2013-06-12.
实用新型:
[1]李佳乐, 董一慧, 赵伟军, 孙占学, 时红.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P]. 江西省: CN212151982U, 2020-12-15.
[2]才硕, 时红, 孙占学, 文阳平, 黄纯轮, 陈昱, 姜成名. 一种农村小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P]. 江西省: CN211004967U, 2020-07-14.
[3]时红, 孙占学, 文阳平, 才硕, 龚来红, 谢亨旺, 刘方平, 高柏, 马文洁, 李佳乐, 章艳红. 污水处理装置[P]. 江西省: CN209481427U, 2019-10-11.
[4]陈功新, 孙占学, 刘亚洁. 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P]. 江西: CN208104405U, 2018-11-16.
[5]陈功新, 孙占学, 刘亚洁. 一种新型生物浸铀串联柱浸装置[P]. 江西: CN207958473U, 2018-10-12.
[6]周仲魁, 王艳芬, 孙占学. 还原修复铀污染水处理装置[P]. 江西: CN206697244U, 2017-12-01.
[7]周仲魁, 王艳芬, 孙占学. 还原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处理装置[P]. 江西: CN206661920U, 2017-11-24.
[8]史维浚, 孙占学, 朱建伟, 卫忠元, 宋金茹. 一种流动浸铀池及流动浸铀系统[P]. 江西: CN205205202U, 2016-05-04.
出版专著:
1. 神奇的地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
2. 古水热系统与铀成矿作用,地质出版社,2000.7
发表英文论文
[1]Gongxin, Chen; Zhanxue, Sun*; Fengjun, Nie; Chenglong, Li; Yang, Zhen; Zhongkui, Zhou.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China.Ore Geology Reviews, 2020, 126: 103769.
[2]Zhou, Zhongkui; Yang, Zhihui; Sun, Zhanxue*; Chen, Gongxin; Xu, Lingling; Liao, Qi*.Optimization of bioleaching high-fluorine and low-sulfur uranium ore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9, 322(2): 781-790.
[3]Zhou, Zhongkui; Yang, Zhihui; Sun, Zhanxue; Liu, Yajie; Chen, Gongxin; Liao, Qi*; Xu, Lingling; Wang, Xuegang; Li, Jiang; Zhou, Yipeng.Enhanced uranium bioleaching high-fluorine and low-sulfur uranium ore by a mesophilic acidophilic bacterial consortium with pyrite.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9, 321(2): 711-722.
[4]Wang, Xuegang; Sun, Zhanxue; Liu, Yajie; Min, Xiaobo*; Guo, Yadan; Li, Peng; Zheng, Zhihong.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uranium bioleaching in column reactors from a low-grade uranium ore.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81: 66-71.
[5]Wang Xuegang; Li Peng; Liu Yajie; Sun Zhanxue; Chai Liyuan; Min Xiaobo*; Guo Yadan; Zheng Zhihong; Ke Yong; Liang Yanjie.Uranium bioleaching from low-grade carbonaceous-siliceous-argillaceous type uranium ore using an indigenou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8, 317(2): 1033-1040.
[6]Jiale Li; Bai Gao,; Yihui Dong; Gongxin Chen; ZhanXue SUN*.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radioactive heat-producing element content determinations for rocks from Zhangzhou region, SE China,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lithospheric thermal regime.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 1213.
[7]Wen Zhang; ZhanXue SUN; Zewen Wang; Kangxiu Hu.A coupled model of partial dierential equations for uranium ores heap leaching and its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J. Inverse Ill-Posed Probl, 2016, 24(1): 41-50.
[8]Zhanxue SUN; E.A. Soldatova; N.V. Guseva; S.L. Shvartsev.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Ground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outh Part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PROCEDIA IERI, 2014, (8): 113-118.
[9]Liu Zhirong*; Uddin, Md. Azhar; Sun Zhanxue.FT-IR and XRD analysis of natural Na-bentonite and Cu(II)-loaded Na-bentonite.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 2011, 79(5): 1013-1016.
[10]Qiu, Guanzhou*; Li, Qian; Yu, Runlan; Sun, Zhanxue; Liu, Yajie; Chen, Miao; Yin, Huaqun; Zhang, Yage; Liang, Yili; Xu, Lingling; Sun, Limin; Liu, Xueduan.Column bioleaching of uranium embedded in granite porphyry by a mesophilic acidophilic consortium.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7): 4697-4702.
[11]Sun Zhan xue; Zhou Yipeng; Liu Jinhui.Experimental study of solution-mineral interaction in the Qisanba uranium deposit, NW-China.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11, 75(3): 83-83.
[12]Z.X.Sun, J.H.Liu, W.J.Shi. Mechanism of chemical plugging during the in-situ leach mining process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Xinjiang, China, Water-Rock Interaction 2010, 559-563 (ISTP)
[13]Z.X.Sun, B.Gao. Geochemicalodeling of fluid-rock interaction during acid ISL uranium mining in SHT Uranium Deposit, NW-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9, A1294 (SCI)
[14]Z.X.Sun, Z.S.Zhang.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water-granite interaction in Beishan Area, NW-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8, A917 (SCI、ISTP)
[15]Z.X.Sun, W.Zhang and B.Gso. 40Ar/39Ar Dating of Muscovite from the MaoFeng Grarite, N-GuangZhong Province,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7, A937 (SCI)
[16]Z.X.Sun, B.Gao and Z.S.Zhang.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mantle and crustal contributions to geothermal fluid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Water-Rock Interaction 2007, 263-266 (ISTP)
[17]F. Xia; J-Y. Pan; S-L. Cao; S-H. Chen; F-S. Guo; Z-X. Sun; D-S. Ma.Lead isotope geochemistry and lead source in black rock series of early Cambrian from southeast Guizhou, China.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6, 70(18, Supplement).
[18]Z.X. Sun; B. Gao; Z.S. Zhang.Geochemistry of geothermal fluids from the Maanping Hotspring Area, Jiangxi Province, SE-China.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6, 70(18, Supplement).
[19]Zhanxue Sun,Zhanshi Zhang and Bai Gao. Fluid-mineral equilibria and subsurface temperature evaluation of selected hot springs, Jiangxi Province, SE-China, Proceedings of Thirty-first Workshop on Geothermal Reservoir Engineering, 2006, 5-9 (SCI)
[20]Sun, ZX; Zhang, W; Hu, BQ; Li, WJ; Pan, TY.Geothermal field and its relation with coalbed methane distribution of the Qinshui Bas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 111-117.(SCI)
[21]Sun Zhanxue. Gas geochemistry of ore-forming solution in the Xiazhuang U-ore-filed, North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5: A850 (SCI)
[22]Sun Zhanxue, Zhang Wen and Hu Baoqun. Geochemical and geotherm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origin of coal-bed methane in Qinshui Basin,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4, A232 (SCI)
[23]Zhanxue Sun.Geothermal geochemistry of selected hot springs from Jiangxi, SE-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3, A457 (SCI)
[24]Sun Zhanxue, Zhou Wenbin.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hotsprings in south Jiangxi Province,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2, A753 (SCI)
[25]Sun Zhanxue, Li Xueli.Studies of geothermal waters in Jiangxi Province using isotope techniques.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 2001, 44(S): 144-150. (SCI)
[26]Sun Zhanxue,Liu Jinhui,and Li Xueli. Natural decay series studies of Kujieertai uranium deposit, NW China, Water-Rock Interaction, 2001, 761-764 (ISTP)
[27]Evgeniya Soldatova; Yihui Dong; Jiale Li; Zhanxue Sun.Nitrogen behavior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soil system with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Tomsk, Russia, 2019-07-20 to 2019-07-26.
[28]Yihui Dong; Jiale Li; Zhanxue Sun*; Evgeniya Soldatova; Jinjing Zan.Bacteri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itrate-contaminated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Tomsk, Russia, 2019-07-20 to 2019-07-26.
[29]Jiale Li*; Yihui Dong; Zhanxue Sun; Huijun Ding.Distribution of antibiotics in the vadose zone in Xiaodian Sewage Irrigation Area, Northern China.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Tomsk, Russia, 2019-07-20 to 2019-07-26.
[30]ZhanXue SUN; Bai Gao; Stepan Shvartsev; Olga Tokarenko; Elena Zippac.The thermal water geochemi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SE-China).15th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RI-15, Portugal, 2016-10-16 to 2016-10-21.
[31]Soldatova, E. A.*; Guseva, N. V.; Sun, Z.; Mazurova, I. S. Size fractio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of the Ganjiang River and Xiushui River basins, China.19th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Symposium on Problems of Geology and Subsurface Development in Honor of Academician M.A. Usov, 2015 to 2015-04-10.
[32]Wang, Xuegang; Zheng, Zhihong; Sun, Zhanxue; Liu, Yajie.Recovery Uranium from Uranium-bearing Waste ore Using Heap Bioleaching.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CEEP 2012), 2012-06-23 to 2012-06-24.
[33]B.Gao; Z. Sun.Mechanism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of alkaline leaching uranium in Shihongtan deposit.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s.2011, Czech Republic, 2011-08-14 to 2011-08-19.
[34]ZHOU YIPENG; SHEN ZHAOLI; SUN ZHANXUE.The study Quaternary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urpan Basin,NW-China..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 2010, 2010-06-13 to 2010-06-18.
[35]Zhang Wen; Wang Yuduo; Z.X.Sun.Mathematical model and factors of source and sink of uranium migration..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 2010, 2010-06-13 to 2010-06-18.
[36]Zhou Yipeng; Shen Zhaoli; Sun Zhanxue; Liu Jinhui; Shi Weijun.The study of Quaternary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urpan Basin, NW-China.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China, 2010-06-13 to 2010-06-18.
[37]Wang, Xuegang; Liu, Jinhui; Sun, Zhanxue; Liu, Yajie; Zheng, Zhihong.Uranium recovery from waste ores by an indigenou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in laboratory.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China, 2010-06-13 to 2010-06-18.
[38]Sun Zhanxue; Liu Yajie; Liu Jinhui.Bioleaching of low grade uranium ore using a column reactor.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06-13 to 2010-06-18.
[39]Zhang, W. M.; Sun, Z. X. Catalytic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atalysts on bioleaching of low-grade Chalcopyrite ore.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06-13 to 2010-06-18.
[40]Zhou, Z. K.; Sun, Z. X. Groundwater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tential site of a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in the JiuJing Area in China.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06-13 to 2010-06-18.
[41]Gao, B.; Zeng, H.; Sun, Z. X. Study of hydrogeochemical conditions of in situ leach uranium mining in the Shihongtan deposit.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06-13 to 2010-06-18.
[42]Li Jiang; Liu Yajie; Rao Jun; Sun Zhanxue; Wang Xuegang; Li Xueli; Shi Weijun.Industrial bio-heap leaching of uranium ores in a uranium mine.Conference on Goldschmidt 2010 - Earth,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0-06-13 to 2010-06-18.
[43]Sun Zhanxue; Liu Jinhui; Gao Bai.Hydrogeochemistry and Direct Use of Hot Springs in Jiangxi Province, SE-China.Proceedings of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Indonesia, 2010-04-26 to 2010-05-02.
[44]B.Gao; H.Zeng; Z.X.SUN.Study of hydrogeochemical conditions of in-situ leaching uranium mining in the Shihongtan deposit.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 2010, Czech Republic, 2010.
[45]J.Liu; Y, Zhou; Z.SUN.Study of the hydrogeology conditions of leaching uranium in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 2010, 2010.
[46]J.Liu; Y, Zhou; Z.SUN.Suitable hydrogeochemical conditions for in situ uranium leaching in the Shihongtan deposit..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 2010, 2010.
[47]J.Liu; Y, Zhou; Z.SUN.Study on som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mining in Shihongtan deposit..13th Water-Rock interaction, Mexico, 2010.
[48]Z.X, Sun; J.H. Liu; W.J.Mechanism of chemical plugging during the In-situ leach mining process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Xinjiang, China..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Mexico, 2010.
[49]Liu Yajie; Li Jiang; Li Xueli; Shi Weijun; Sun Zhanxue; Xu Lingling; Liu Jinhui; Gao Feng.Bioleaching of uranium ore by a novel acidophilic consortium at different acid concentrations.18th International Biohydrometallurgy Symposium, 2009-09-13 to 2009-09-17.
[50]Gao B; Sun Zhanxue.Metallogenesis of Dongsheng Sandstone 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n Ordos Basin..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2009, Czech Republic, 2009-06-21 to 2009-06-26.
[51]Liu, Jinhui; Liu, Yajie; Wu, Weirong; Sun, Zhanxue; Wang, Xuegang.Uranium leaching by a pure culture of Acidobacillus ferrooxidans in laboratory.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China, 2009-06-21 to 2009-06-21.
[52]Chen, Gongxin; Sun, Zhanxue; Wang, Guanchai; Liu, Jinhui.The isotopic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from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China, 2009-06-21 to 2009-06-21.
[53]Sun, Z. X.; Gao, B.; Liu, J. H.; Shi, W. J. Geochemical modelling of fluid-rock interaction during acid ISL uranium mining in SHT Uranium Deposit, NW-China.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9-06-21 to 2009-06-21.
[54]Zhang, W. M.; Sun, Z. X. The bioleaching of low-grade chalcopyrite ore in the presence of activated carbon.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9-06-21 to 2009-06-21.
[55]Zhou, Z. K.; Sun, Z. X.The geological disposal research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in China.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9-06-21 to 2009-06-21.
[56]Liu, Yajie; Li, Jiang; Sun, Zhanxue; Liu, Jinhui; Li, Xueli; Shi, Weijun; Zheng, Zhihoung; Chen, Gongxin; Xu, Lingling; Xu, Weiyun.Acidophiles distribution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n Uranium deposit.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9-06-21 to 2009-06-21.
[57]Xia, F.; Pan, J-Y.; Xia, Fan; Ma, D-S.; Sun, Z-X. The rare earth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licolite of Early Cambrian barite deposits in East Guizhou, China.19th Annual V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9-06-21 to 2009-06-21.
[58]Sun Z; Gao B; Liu J; Shi W.Geochemical Modeling of Fluid-Rock Interaction during Acid ISL Uranium Mining in SHT Uranium Deposit, NW-China..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 Switzerland, 2009.
[59]Xia, F.; Pan, J-Y.; Xia, F.; Ma, D-S.; Guo, F-S.; Sun, Z-X.The origin and sulphur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ambrian barite deposits in East Guizhou, China.8th Annual V 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8-07 to 2008-07.
[60]Sun, Zhanxue; Zhang, Zhanshi.Geochemical modeling of water-granite interaction in Beishan Area, NW-China.8thth Annual V 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Canada, 2008-07 to 2008-07.
[61]Xia, F.; Pan, J-Y.; Xia, Fan; Ma, D-S.; Sun, Z-X. EMP study of early Cambrian Barite deposits in east Guizhou, China.17th Annual V 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7-08 to 2007-08.
[62]Sun, Z. X.; Zhang, W.; Gao, B. Ar-40/Ar-39 dating of muscovite from the Maofeng Granite, N-Guangdong Province, China.17th Annual V M Goldschmidt Conference, Germany, 2007-08 to 2007-08.
[63]Sun, Z.; Gao, B.; Zhang, Z..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mantle and crustal contributions to geothermal fluid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China.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WRI-12), China, 2007-07-31 to 2007-08-05.
[64]Liu, J.; Shi, W.; Sun, Z.; Chen, G..A study of forming processe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sandstone type uranium ore by uranium series isotopes.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WRI-12), China, 2007-07-31 to 2007-08-05.
[65]Zhang, W. M.; Sun, Z. X.; Gu, S. F.The effect of activated carbon on bioleaching of low-grade chalcopyrite ores.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WRI-12), 2007-07-31 to 2007-08-05.
[66]Zhanxue Sun and Weiming Zhang.Subsurface temperature estimation of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the Hengjing Hot Spring Area, Jiangxi Province, SE-China,Proceedings of 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05:1-4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张益硕, 周仲魁, 李龙祥,孙占学. 新型三元复合材料对低浓度含铀废水的去除性能及机制[J]. 稀有金属, 2024, 48 (02): 196-213.
[2]时红, 才硕, 孙占学, 时元智, 赵树君, 雷少华. 田-沟-塘系统纳洪减污效应研究进展[J]. 节水灌溉, 2024, (01): 16-22.
[3]樊小磊, 詹作泰, 高柏, 张益硕, 孙占学.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有色冶金, 2023, 52 (04): 112-127.
[4]王安东, 孙占学, 蔺文静, 杨旎, 叶海龙, 童珏, 王运. 江西省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J]. 中国地质, 2023, 50 (06): 1646-1654.
[5]董一慧, 邸齐梦, 刘显辉, 刘春篁, 李佳乐, 高柏, 陈功新, 孙占学. 内陆核电站拟选厂址附近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指示意义[J]. 有色金属工程, 2023, 13 (07): 158-168.
[6]李龙祥, 周仲魁, 张益硕, 孙占学. 微生物法修复铀污染环境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3, (08): 129-138.
[7]李荆瑜, 孙占学, 刘亚洁, 周仲魁, 蔡森火, 李龙祥, 张益硕. 反硝化细菌去除铀矿山废水中硝酸盐[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3, (08): 167-181.
[8]董一慧, 余圣品, 张书缘, 李佳乐, 刘亚洁, 丁惠君, 熊帆, 叶海龙, 孙占学. 鄱阳湖流域农灌区浅层土壤无机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球与环境, 2023, 51 (05): 492-504.
[9]张艳梅, 袁涛, 李江, 刘亚洁, 孙占学. 高效SRB混合菌群构建及其在酸胁迫条件下的性能研究[J]. 化工学报, 2023, 74 (06): 2599-2610.
[10]杨旎, 王安东, 孙占学, 陈向阳, 豆保娜, 武超峰. 福建漳州地热水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6 (02): 167-178.
[11]胡宝群, 王运, 高海东, 邱林飞, 周万蓬, 郭福生, 孙占学, 刘广伟. 江西相山矿田铀成矿的特征、演化及启示[J]. 地质通报, 2023, 42 (04): 540-553.
[12]张益硕, 周仲魁, 李龙祥, 郭亚丹, 孙占学. 羟基磷灰石改性膨润土对铀的吸附效果及其机制[J]. 复合材料学报, 2023, 40 (12): 6740-6755.
[13]赵凯, 张一诺, 周义朋, 黎广荣, 孙占学, 刘金辉, 徐玲玲, 袁新, 胡敏涛. CO_2+O_2地浸采铀脉石矿物与浸矿剂相互作用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3, (03): 68-87.
[14]张广禄, 刘海燕, 郭华明, 孙占学, 王振, 吴通航. 华北平原典型山前冲洪积扇高硝态氮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地学前缘, 2023, 30 (04): 485-503.
[15]王萌, 李佳乐, 董一慧, 孙占学, 王瑶, 周永康, 赵齐灵, 谢居雄. 水体中抗生素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23, 43 (03): 240-244.
[16]陈益平, 秦欢欢, 高柏, 孙占学. 拉萨河流域水体中锶元素含量、来源及分布特征[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5 (06): 581-588.
[17]赵毅, 樊小磊, 孙占学. 柿单宁改性废纸对模拟铀(Ⅵ)废水的去除性能[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3, (01): 125-130.
[18]王淼, 李泽兵, 孙晓宇, 张子妍, 孙占学, 吴昱萱, 涂友谊.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 74 (06): 10-18.
[19]袁志华, 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周义朋, 周仲魁, 李泽兵, 李明东, 温桃, 袁家懋. 铀矿开采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工程, 2022, 12 (11): 146-154.
[20]秦欢欢, 高柏, 孙占学. 拉萨河铀同位素分布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 22 (30): 13590-13598.
[21]王淼, 李泽兵, 孙晓宇, 张子妍, 孙占学, 吴昱萱, 涂友谊.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 74 (06): 10-18.
[22]袁志华, 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周义朋, 周仲魁, 李泽兵, 李明东, 温桃, 袁家懋. 铀矿开采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工程, 2022, 12 (11): 146-154.
[23]秦欢欢, 高柏, 孙占学. 拉萨河铀同位素分布特征与环境指示意义[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 22 (30): 13590-13598.
[24]柯平超, 吴天楠, 刘亚洁, 赵贝, 钟婷婷, 孙占学, 王名斌. 含铀废水处理技术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23, 43 (09): 20-31.
[25]秦欢欢, 黄丽想, 陈益平, 高柏, 孙占学. 拉萨河水体砷和镉的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3, 39 (01): 107-114.
[26]时红, 才硕, 孙占学, 万绍媛. 种植方式对稻田水肥利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 (17): 229-235.
[27]李佳乐, 王瑶, 董一慧, 王萌, 赵齐灵, 周永康, 丁惠君, 尹柳权, 曹扬艺, 谢居雄, 孙占学. 鄱阳湖流域袁河水体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 2022, 17 (04): 563-574.
[28]秦欢欢, 高柏, 孙占学. 西藏拉萨河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2, 33 (04): 1-7.
[29]刘泓伟, 王学刚, 龙杰, 刘超, 柯平超, 孙占学. 难处理铀矿外场预处理强化生物浸出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 2022, 46 (07): 965-974.
[30]李思云, 郑志宏, 周玥辰, 孙占学, 王学刚. 以铀矿渣为载体联合PEG2000的细菌固定化培养[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7): 102-108.
[31]李斐, 孙占学, 刘亚洁, 王健, 刘淼, 陈诗怡. 普通脱硫弧菌去除低浓度含铀污染废水中的铀普通脱硫弧菌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7): 138-143.
[32]郭健平, 周仲魁, 葛玉波, 孙占学, 王世俊. 温度和液固比对某铀矿生物浸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7): 62-68.
[33]时红, 熊强强, 才硕, 张铭, 孙占学. 水分胁迫对干旱锻炼后水稻抗旱涝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英文)[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2, 53 (06): 44-55.
[34]卫承芳, 李佳乐, 孙占学, 董一慧, 向令, 周永康, 向行. 水-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吸附行为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2, 17 (03): 385-399.
[35]陈诗峰, 魏学斌, 陈功新, 刘金辉, 孙占学, 杨梅, 刘媛媛, 高炳伦. 某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石微酸中性浸出性能[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6): 43-49.
[36]张琳琳, 刘亚洁, 陈诗怡, 孙占学. 果皮发酵液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性与酸性含铀废水处理效果[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6): 74-83.
[37]孙晓宇, 李泽兵, 王淼, 陈诗怡, 孙占学, 袁志华, 郑增军, 龚慧纯. 微生物反应器硫酸盐还原影响因素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6): 84-90.
[38]赵凯, 黎广荣, 孙占学, 刘金辉, 周义朋, 徐玲玲. 黏土矿物在铀矿采冶及富铀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2, (05): 111-120.
[39]吴通航, 刘海燕, 张卫民, 孙占学, 王振, 刘茂涵. 鄱阳湖流域赣江下游水化学特征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价[J]. 现代地质, 2022, 36 (02): 427-438.
[40]李佳乐, 王萌, 胡发旺, 董一慧, 孙占学, 王瑶, 卫承芳, 燕雯. 江西锦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 2022, 43 (08): 4064-4073.
[41]袁志华, 孙占学, 周义朋, 刘亚洁, 李江, 刘金辉, 周仲魁, 李泽兵, 温桃. 绿色铀矿山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11): 85-95.
[42]赖冬蓉, 陈益平, 秦欢欢, 高柏, 孙占学. 变化环境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1, 32 (05): 48-55.
[43]刘海燕, 刘茂涵, 张卫民, 孙占学, 王振, 吴通航, 郭华明. 华北平原高氟地下水中稀土元素分布和分异特征[J]. 地学前缘, 2022, 29 (03): 129-144.
[44]高柏, 孙占学, 周义朋, 李烨玲, 章艳红. 核地学行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33): 173-176.
[45]孙占学. 序言[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8): 6.
[46]Fiaz Asghar, 周义朋, 孙占学, 黎广荣, 徐玲玲, 赵凯. 新疆蒙其古尔矿床铀矿石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8): 46-55.
[47]袁志华, 孙占学, 刘亚洁, 李江, 周义朋, 周仲魁, 李泽兵, 黎广荣, 温桃, 袁新. 基于Lotka-Volterra的生物浸铀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8): 65-74.
[48]孙占学, Fiaz Asghar, 赵凯, 周义朋, 黎广荣, 徐玲玲. 中国铀矿采冶回顾与展望[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8): 1-8.
[49]袁志华, 孙占学, 刘亚洁, 李江, 李泽兵, 周仲魁, 温桃, 孙晓宇. 生物冶金中微生物系统耗散结构特征分析及演化[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1, 31 (07): 1979-1988.
[50]徐苏北, 刘超, 孙占学, 李亚平, 解原, 王学刚. 废弃荧光灯中稀土元素回收方法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 2021, 45 (07): 879-890.
[51]周玥辰, 郑志宏, 李思云, 孙占学, 王学刚, 柯平超.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连续培养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6): 46-52.
[52]苏航, 陈功新, 邢林啸, 孙占学, 岑丽, 陈诗峰. 冀中坳陷典型地热田前缘晕元素特征及其对地热学意义[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 73 (03): 88-97.
[53]王世俊, 周仲魁, 葛玉波, 孙占学, 王丝雨. 外源硫和Fe~(3+)对低硫铀矿生物浸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4): 76-83.
[54]孙占学, 周林图, 叶长盛, 周书民. 新形势下核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 2021, 30 (01): 8-12.
[55]高柏, 孙占学, 陈井影, 管文娟, 张红军, 李烨玲, 黄振, 周义朋, 张树明. 国防特色地方高校红色军工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 高教学刊, 2021, (09): 20-23.
[56]林聪业, 孙占学, 高柏, 华恩祥, 张海阳, 杨芬, 高杨, 蒋文波, 姜心月. 拉萨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 地学前缘, 2021, 28 (05): 49-58.
[57]孙占学, 马文洁, 刘亚洁, 刘金辉, 周义朋. 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1, 28 (05): 215-225.
[58]秦欢欢, 高柏, 陈益平, 孙占学. 拉萨河夏季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J]. 地球与环境, 2021, 49 (03): 277-284.
[59]葛玉波, 周仲魁, 方晓骐, 孙占学, 王廷健, 王世俊, 王丝雨, 廖炳友. 不同类型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行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1): 48-55.
[60]王廷健, 孙占学, 周义朋, 程丹丹, 徐玲玲, 廖炳友, 吴冰, 曾琴. 新疆某铀矿床碱法浸出元素迁移探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1, (01): 34-41.
[61]王运, 胡宝群, 高海东, 邱林飞, 孙占学, 郭福生, 周万蓬, 吴志春. 邹家山矿床超常富集铀矿石Ti的赋存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J]. 矿床地质, 2020, 39 (06): 1049-1062.
[62]高海东, 王运, 邱林飞, 胡宝群, 王倩, 李满根, 郭福生, 吴志春, 周义朋, 陈功新, 孙占学.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矿石中磷灰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0, 44 (06): 1113-1127.
[63]向令, 李佳乐, 孙占学, 卫承芳, 孙大鑫, 林振荣. Fe(Ⅱ)激活过硫酸钠去除水中磺胺甲恶唑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20, 46 (12): 68-72.
[64]李泽兵, 韩飞, 曾圣男, 谢馥芳, 叶培, 孙占学. 人工湿地去除养殖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0, 15 (05): 49-58.
[65]吴光银, 刘金辉, 孙占学, 李佳乐, 王晨, 周仲魁. 河西走廊酒泉玉门-肃州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 水利水电技术, 2020, 51 (10): 111-118.
[66]秦欢欢, 高柏, 黄碧贤, 张诗倩, 董磊, 孙占学. 拉萨河流域河水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 (10): 79-86.
[67]王廷健, 周仲魁, 孙占学, 程丹丹, 葛玉波. 黄铁矿添加量对微生物浸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 (07): 53-58.
[68]王晨, 孙占学, 李佳乐, 刘金辉, 周仲魁, 吴光银, 黄起伟, 杨波. 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及其邻区深部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20, 48 (03): 377-384.
[69]郑立莉, 周仲魁, 饶苗苗, 孙占学, 郑仁杰, 肖泽稷. 华东某铀矿区周边河流表层沉积物的天然放射性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 2020, 15 (02): 260-267.
[70]孙凯璇, 向令, 孙占学, 章艳红, 时延锋. 典型抗生素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特性的对比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 40 (05): 1786-1797.
[71]高柏, 孙占学, 周仲魁, 陈井影, 刘媛媛, 张卫民.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核地学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 2020, 29 (01): 12-14.
[72]徐玲玲, 杨洪英, 周义朋, 黎广荣, 孙占学, 史维浚, 周仲魁. 某砂岩铀矿床矿石中性浸出性能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 (03): 38-44.
[73]马峰, 王贵玲, 张薇, 朱喜, 张汉雄, 孙占学. 古潜山热储开发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地质, 2021, 48 (01): 40-51.
[74]文旭祥, 孙占学, 周义朋, 徐玲玲, 刘顺亮. 微生物浸铀研究进展[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0, 30 (02): 411-420.
[75]胡宝群, 高海东, 王运, 李满根, 白丽红, 孙占学. 水的临界奇异性致震说[J]. 地学前缘, 2020, 27 (01): 234-243.
[76]秦欢欢, 孙占学, 高柏, 陈益平, 赖冬蓉, 万卫. 气候变化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 (01): 106-114.
[77]王学刚, 孙占学, 李江, 刘亚洁, 郭亚丹.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低品位铀矿生物堆浸试验[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2 (04): 401-405+454.
[78]葛玉波, 周仲魁, 孙占学, 郑立莉, 饶苗苗, 徐玲玲, 高旭. 微波预处理对细菌浸出低品位铀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 (11): 26-31.
[79]张国书, 陈骝, 孙占学, 汤彬, 赵开君, 肖池阶, 卢新培, 李福生, 刘义保, 刘云海, 李然, 杜俊杰, 江嘉铭, 陈俞钱, 张斌, 刘腾, 王清亚. 偶极场磁约束聚变装置性能特征及研究现状[J]. 中国核电, 2019, 12 (05): 553-560.
[80]饶苗苗, 周仲魁, 葛玉波, 徐玲玲, 郑立莉, 孙占学.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耐氟性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 (10): 50-54.
[81]饶苗苗, 周仲魁, 郑立莉, 葛玉波, 孙占学, 徐玲玲, 陈功新, 高旭. 低品位铀矿浸出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 (08): 52-56.
[82]吉宏斌, 孙占学, 周义朋, 阳奕汉. 不同地浸采铀工艺主要元素迁移强度与饱和状态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 53 (08): 1386-1393.
[83]李泽兵, 潘昕, 刘顺亮, 毛静岩, 孙占学, 张卫民. 复合嗜酸亚铁氧化柱的长期运行特征[J]. 化工进展, 2019, 38 (11): 5173-5180.
[84]秦欢欢, 孙占学, 高柏. 农业节水和南水北调对华北平原可持续水管理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 (07): 1716-1724.
[85]王健, 何江涛, 孙占学, 何宝南, 李杰. 顺义潮白河再生水受水区初级生产力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2 (02): 173-180.
[86]赵凯, 黎广荣, 周义朋, 徐玲玲, 刘亚洁, 孙占学, 张万良, 倪凤娟, 张炜强. 砂岩型铀矿浸出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 (06): 40-48.
[87]王晓, 孙占学, 周义朋. 低品位砂岩型铀矿石微生物浸出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9, 71 (03): 1-5.
[88]秦欢欢, 郑春苗, 孙占学, 高柏. 沉降中心减采对北京平原地下水利用的影响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 38 (03): 108-113+128.
[89]李稳, 陈功新, 孙占学, 刘顺亮, 王文凤. 某铀尾矿中U、Th在电场作用下释放及迁移规律[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 (02): 65-70.
[90]马峰, 王贵玲, 孙占学, 张薇, 候贺晟, 郭晓阳. 利用测井资料获取松辽盆地深部热物性参数[J]. 地球学报, 2019, 40 (02): 350-360.
[91]李鹭, 孙占学, 陈功新, 张智超. 罗溪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水来源[J]. 中国矿业, 2019, 28 (01): 164-169.
[92]马峰, 王贵玲, 魏帅超, 孙占学. 2018年地热勘探开发热点回眸[J]. 科技导报, 2019, 37 (01): 134-143.
[93]周义朋, 黎广荣, 徐玲玲, 孙占学, 周仲魁, 李衡. 砂岩铀矿CO_2+O_2地浸初期流场模拟及水化学验证[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 (01): 42-47.
[94]周义朋, 徐玲玲, 黎广荣, 孙占学, 史维浚. 砂岩型铀矿石无氧化剂碱法浸出特征[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12): 37-42+57.
[95]刘顺亮, 李泽兵, 史维浚, 蒋亚飞, 张晓玲, 孙占学. 特殊离子对嗜酸性铁氧化混合菌活性的影响研究[J]. 稀有金属, 2019, 43 (08): 854-862.
[96]刘顺亮, 陶峰, 宋晓红, 孙占学. 南方某铀矿山废水对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13 (04): 203-208.
[97]刘顺亮, 孙占学, 史维浚, 李泽兵, 陶峰, 潘昕. 含氯浸铀尾液对混合浸铀菌株生长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08): 32-36.
[98]秦欢欢, 赖冬蓉, 万卫, 孙占学.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需水量预测及缺水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 18 (21): 175-182.
[99]王运, 胡宝群, 王倩, 李佑国, 孙占学, 郭国林.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重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 (03): 719-735.
[100]王学刚, 高旭, 孙占学, 刘亚洁, 郑志宏, 王俊. 细菌接种量对铀生物浸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05): 46-49.
[101]秦欢欢, 赖冬蓉, 万卫, 孙占学.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需水量预测及缺水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 18 (21): 175-182.
[102]王运, 胡宝群, 王倩, 李佑国, 孙占学, 郭国林.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重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 (03): 719-735.
[103]王学刚, 高旭, 孙占学, 刘亚洁, 郑志宏, 王俊. 细菌接种量对铀生物浸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05): 46-49.
[104]王运, 胡宝群, 李佑国, 孙占学, 彭峰. 邹家山铀矿石伴生稀土的EMPA和MLA研究[J]. 稀土, 2018, 39 (03): 17-26.
[105]周仲魁, 孙占学, 郑立莉, 饶苗苗, 王艳芬. 某铀矿区放射性核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04): 75-80.
[106]张树明, 郭福生, 孙占学, 朱志军, 吴志春. 地质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7 (01): 68-71.
[107]吉宏斌, 周义朋, 孙占学, 阳奕汉. 蒙其古尔铀矿床CO_2+O_2地浸浸出过程分析与探讨[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03): 55-59.
[108]陈程, 李亦然, 孙占学, 周堂波, 李志勇. 磁性铝盐吸附剂的制备及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 (01): 29-33.
[109]周宾宾, 李亦然, 孙占学, 张卫民, 王军. 羟基氧化铁结合超导磁吸附分离磷及资源化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7, 43 (12): 99-104.
[110]林乐夫, 王安东, 孙占学, 万建军, 李小聪, 罗贤文. 江西省实测地表热流值及特征[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7, (03): 91-94.
[111]彭阳, 徐乐昌, 孙占学, 刘亚洁. 嗜酸性浸矿菌对不同外源黄铁矿的利用率研究[J]. 铀矿冶, 2017, 36 (03): 213-216+221.
[112]林乐夫, 孙占学, 王安东, 刘金辉, 万建军, 李小聪, 罗贤文. 南岭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对比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7, 36 (04): 488-500.
[113]杨立中, 孙占学, 刘金辉, 王安东, 万建军. 中国典型干热岩潜力区的地热深井部署[J]. 地质与勘探, 2017, 53 (02): 355-360.
[114]吉宏斌, 阳奕汉, 孙占学, 周义朋. 地浸采铀过程中的矿层解堵增渗技术及现场应用[J]. 湿法冶金, 2017, 36 (02): 143-147.
[115]张树明, 郭福生, 孙占学, 朱志军, 张群喜. 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5 (04): 377-379+406.
[116]刘唐伟, 孙占学, 王安东, 胡宝群, 刘金辉. 漳州盆地深部岩层温度数值模拟及热储量估算[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9 (04): 310-318.
[117]周义朋, 吉宏斌, 孙占学, 刘亚洁, 徐玲玲, 史维浚, 刘金辉. 酸性含Fe~(3+)溶液作用下铀的溶解迁移特征[J]. 地质学报, 2016, 90 (12): 3554-3562.
[118]胡宝群, 王倩, 吕古贤, 王方正, 邱林飞, 李满根, 孙占学, 周义朋. 岩石圈中的降压作用及其相变过程[J]. 地学前缘, 2017, 24 (02): 31-39.
[119]梁钜超, 屈颖, 于苗苗, 徐玲玲, 刘亚洁, 孙占学, 陈焕文.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代谢产物的常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J]. 分析化学, 2016, 44 (11): 1721-1727.
[120]王倩, 胡宝群, 宋金如, 牛建国, 邱林飞, 孙占学, 李满根, 吕古贤. 磷灰石吸附铀试验及其铀成矿意义——以江西相山矿田为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 38 (06): 813-821.
[121]王俊, 王学刚, 孙占学, 刘亚洁, 张凯钧. 低品位铀矿石细菌浸出摇瓶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10): 33-35+47.
[122]李兴华, 陈功新, 孙占学, 刘金辉, 史维浚. 难浸铀矿石微生物浸铀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10): 29-32.
[123]周毅, 刘金辉, 孙占学, 杨立中. 阳江新洲地热田花岗岩基底放射性生热率特征[J]. 现代矿业, 2016, 32 (08): 157-158+161.
[124]蒋亚飞, 孙占学, 王学刚, 史维浚, 李泽兵, 刘亚洁. 批次培养及连续培养制备硫酸高铁浸铀菌液的对比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7): 34-37.
[125]梁升, 王学刚, 孙占学. 铀矿石微生物柱浸串联工艺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5): 22-25.
[126]华国欢, 孙占学, 李江, 刘亚洁. 铀矿尾渣微生物堆浸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5): 26-28.
[127]胡宝群, 王倩, 邱林飞, 孙占学, 王运, 吕古贤, 胡荣泉.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碱交代矿化蚀变岩地球化学[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 40 (02): 377-385.
[128]刘亚洁, 李江, 陈功新, 徐玲玲, 徐蔚云, 孙占学, 林永生, 柳建设. 高氟低硫铀矿石补加黄铁矿生物柱浸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4): 37-40+44.
[129]朱建伟, 李学礼, 孙占学, 史维浚, 王学刚, 卫忠元. 某碱性铀矿石不同去钙工艺对比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4): 41-44.
[130]杨立中, 刘金辉, 孙占学, 王安东, 万建军, 周毅. 漳州岩体放射性生热率特征及干热岩资源潜力[J]. 现代矿业, 2016, 32 (03): 123-127+133.
[131]刘亚洁, 柳建设, 李江, 孙占学, 徐玲玲, 徐蔚云, 陈功新, 王学刚. 含氟铀矿石酸法堆浸与生物堆浸体系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比较[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3): 26-31+39.
[132]张凯钧, 王学刚, 刘亚洁, 孙占学, 郭勤. 酵母提取物对浸铀混合菌群活性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6, (03): 32-35.
[133]杨丽, 孙占学, 高柏. 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矿业, 2016, 25 (02): 16-20.
[134]万建军, 孙占学, 胡宝群, 王安东, 刘金辉, 刘成东, 陈功新, 李小聪. 广东佛冈岩体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干热岩资源潜力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8 (04): 398-406.
[135]史维浚, 周义朋, 孙占学, 刘金辉. 硬岩铀矿快速高效微生物池浸方法[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8 (04): 369-374.
[136]王安东, 孙占学, 刘金辉, 胡宝群, 万建军, 杨立中. 漳州地区岩石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J]. 科技导报, 2015, 33 (24): 41-45.
[137]保靖琨, 毛莹博, 孙占学. 东川某难选氧化铜矿石氨基甲酸铵浸出试验研究[J]. 现代矿业, 2015, 31 (12): 55-59.
[138]王倩, 胡宝群, 邓声保, 邱林飞, 孙占学, 李满根, 吕古贤. 邹家山铀矿床矿石中的重稀土富集特征[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8 (03): 240-248.
[139]胡宝群, 邱林飞, 李满根, 孙占学, 吕古贤, 周义朋, 白丽红.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J]. 地学前缘, 2015, 22 (04): 29-36.
[140]周义朋, 沈照理, 孙占学, 刘金辉, 何江涛. 应用粒子示踪模拟技术确定地浸采铀溶浸范围[J]. 中国矿业, 2015, 24 (02): 117-120.
[141]高柏, 汪勇, 张文, 周义朋, 孙占学, 史维浚. 新疆某铀矿淡化少试剂地浸关键技术和工艺参数现场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 2015, 24 (01): 124-127.
[142]周义朋, 沈照理, 史维浚, 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的探讨[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5, (01): 37-41.
[143]焦学然, 张霞, 孙占学. 混合淡化解决铀矿床地浸开采堵塞问题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4, 34 (07): 5-8.
[144]胡宝群, 邱林飞, 王运, 高海东, 孙占学, 吕古贤. 岩石圈中的降压——成矿(藏)的必要条件[J]. 矿床地质, 2014, 33 (S1): 93-94.
[145]郭勤, 韩文艳, 李江, 王学刚, 孙占学, 刘亚洁, 郑福存. 铀矿堆浸酸化液连续培养浸铀微生物的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11): 39-42.
[146]高柏, 何细文, 孙占学. 某铀矿地浸浸出液主要组分计算及其关系分析[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10): 49-53.
[147]王莉, 胡宝群, 张卫民, 孙占学, 王运, 高海东, 王志华. 邹家山铀矿床中伴生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酸浸实验研究[J]. 铀矿地质, 2014, 30 (05): 312-320.
[148]代春艳, 孙占学, 王学刚, 陈功新, 陈剑朝. 某碱性铀矿石微生物柱浸试验[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 66 (04): 18-21.
[149]孙占学, 刘媛媛, 马文洁, 高柏. 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14, 21 (04): 158-167.(EI收录)
[150]韩文艳, 郭勤, 孙占学, 刘亚洁, 史维浚, 赵志斌. Al~(3+)对浸铀混合菌活性的影响[J]. 金属矿山, 2014, (07): 98-100.
[151]孙占学, 高柏, 张展适. 赣南地热气体起源的同位素与地球化学证据[J]. 地质科学, 2014, 49 (03): 791-798.
[152]黄振, 胡宝群, 王运, 孙占学, 李满根, 王倩.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7 (02): 129-135.
[153]王鹏, 孙占学, 史维浚. 某高碱贫铀矿石的微生物酸法池浸探索[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06): 49-51+54.
[154]刘若熙, 孙占学, 胡宝群, 王志华, 王运.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矿石矿物组成研究[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 66 (03): 33-36.
[155]陈川, 孙占学, 李江. 浸铀菌群挂膜连续培养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 66 (03): 6-8+15.
[156]刘思维, 陈剑朝, 陈功新, 孙占学, 焦学然. 某高氟铀矿石浸矿菌活性匹配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05): 49-51+55.
[157]焦学然, 孙占学, 刘思维, 陈功新, 刘亚洁, 李江. 酸度及酸化介质对铀矿石微生物浸出酸化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04): 33-37.
[158]赵星博, 孙占学, 胡宝群, 王志华, 王运. 745矿生物浸矿过程中铀矿物的变化[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04): 38-41.
[159]陈剑朝, 刘思维, 陈功新, 孙占学, 邓建国. 生物堆浸后期清水洗堆对浸铀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 (03): 34-36.
[160]焦学然, 孙占学, 史维浚. 地浸采铀中过氧化氢氧化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12): 21-24.
[161]胡宝群, 孙占学, 李满根, 白丽红. 水相变控油气初论[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 (05): 117-122.
[162]黄军荣, 李江, 郭勤, 王学刚, 孙占学. 低品位铀矿渣微生物间歇喷淋浸出工艺[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10): 42-44.
[163]周敏, 邢拥国, 张文, 孙占学, 史维浚, 刘金辉, 吴辉. 某铀矿床淡化少试剂地浸关键技术及工艺参数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10): 39-41+63.
[164]焦学然, 孙占学, 张霞. 某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堵塞机理的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08): 25-28.
[165]周义朋, 沈照理, 孙占学, 何江涛, 邢拥国. 地浸采铀抽注平衡关系对溶浸液流失与地下水流入的影响[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3, 65 (04): 1-4.
[166]高柏, 胡宝群, 史维浚, 孙占学, 邢拥国, 朱晓杰.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碱法地浸水岩作用讨论[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2): 101-106.
[167]高柏, 杜洋, 孙占学, 刘金辉, 胡宝群, 周义朋.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南段地浸条件分析[J]. 中国矿业, 2013, 22 (06): 89-92.
[168]赵志斌, 文冬林, 孙占学, 李江, 王学刚. 某铀矿石微生物柱浸翻柱对比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05): 31-34.
[169]文冬林, 赵志斌, 孙占学, 史维浚. 某碱性铀矿盐酸除碳酸钙对比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04): 36-38+52.
[170]赵志斌, 李江, 孙占学, 王学刚, 史维浚. 铀矿渣拌酸熟化酸度对比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03): 32-34.
[171]魏欣, 孙占学, 刘亚洁, 陈功新, 邓建国. 高酸喷淋回收某生物浸出后期铀矿堆中的铀[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01): 34-36.
[172]文冬林, 孙占学. 黄铁矿筑堆方式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 (01): 27-29.
[173]周仲魁, 孙占学, 高柏. 温度对高校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 (04): 412-415.
[174]周仲魁, 高峰, 孙占学, 高柏. 某铀矿石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 (12): 39-41+59.
[175]周仲魁, 孙占学, 高峰, 高柏. 铀矿石不同酸度下细菌的溶浸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 (11): 52-55.
[176]王运, 胡宝群,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碱交代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 铀矿地质, 2012, 28 (05): 281-289.
[177]白丹丹, 胡宝群, 孙占学, 李满根, 史维浚, 李学礼, 王运.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 铀矿地质, 2012, 28 (05): 290-296.
[178]李宗星, 赵平, 孙占学. 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分析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 (04): 1648-1654.
[179]周义朋, 沈照理, 孙占学, 刘金辉, 何江涛. 某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试验溶浸液化学组分运移模拟[J]. 中国矿业, 2012, 21 (S1): 298-300.
[180]刘金辉, 周义朋, 刘亚洁, 孙占学, 史维浚, 胡宝群. 生物地浸采铀研究新进展[J]. 中国矿业, 2012, 21 (S1): 262-264.
[181]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李江, 陈功新, 王学刚, 李学礼, 史维浚. 硬岩铀矿生物堆浸研究进展[J]. 中国矿业, 2012, 21 (S1): 422-423.
[182]胡宝群, 邱林飞, 孙占学, 吕古贤, 李满根. 相山铀矿田的成矿作用分析及找矿方向[J]. 矿床地质, 2012, 31 (S1): 199-200.
[183]胡宝群, 吕古贤, 孙占学, 李满根, 史维浚, 李学礼, 王运, 白丽红. 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4): 502-512.
[184]高柏, 史维浚, 邢拥国, 赵乔付, 孙占学, 刘金辉. 新疆某铀矿床淡化地下水碱法地浸试验研究[J]. 铀矿冶, 2011, 30 (03): 130-134.
[185]李江, 饶军, 刘亚洁,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高氟铀矿石微生物堆浸工业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1, (07): 26-29.
[186]韦红钢, 周仲魁, 孙占学, 钟佐燊. 铀在花岗岩介质中的迁移预测[J]. 铀矿冶, 2011, 30 (02): 89-94.
[187]袁保华, 孙占学, 史维浚. 含铀废矿石细菌堆浸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1, (04): 26-29.
[188]胡宝群, 吕古贤, 孙占学, 李满根, 廖玉婷, 郭国林, 白丽红.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初探[J]. 地质通报, 2011, 30 (04): 565-572.
[189]张卫民, 谷士飞, 孙占学. 催化条件下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槽浸研究[J]. 金属矿山, 2011, (01): 75-77+127.
[190]袁保华, 孙占学, 李学礼, 翟东亮.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铀粒度试验[J]. 现代矿业, 2011, 27 (01): 33-35.
[191]祝永进, 史维浚, 孙占学, 李学礼, 陶峰, 漆璐. 弱酸-中-弱碱性介质中的水-碳酸钙作用——砂岩铀矿地浸过程中碳酸钙堵塞机理及其预防[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3 (04): 369-373.
[192]李宗星, 赵平, 孙占学, 袁玉松, 赵永庆. 江汉盆地南部热史与下志留统海相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2): 2918-2928.
[193]韦红钢, 周仲魁, 孙占学, 钟佐燊. 疏勒河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保护措施[J]. 人民黄河, 2010, 32 (11): 70-71+73.
[194]王运, 胡宝群,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钛铀矿赋存特征及成因[J]. 铀矿地质, 2010, 26 (06): 344-349.
[195]王学刚, 刘金辉, 孙占学, 郑志宏, 吴为荣. 不同条件下细菌池浸浸铀对比试验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0, 30 (05): 46-49.
[196]张亚鸽, 孙占学, 史维竣.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出工艺实验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0, (05): 32-35.
[197]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李满根.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的理论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 矿床地质, 2010, 29 (S1): 7-8.
[198]高柏, 邢拥国, 张文, 周义朋, 孙占学, 刘金辉, 史维浚. 淡化地下水对缓解某矿床地浸化学堵塞的探讨[J]. 铀矿冶, 2010, 29 (02): 61-65.
[199]王学刚, 孙占学, 刘金辉, 李学礼, 史维浚. 某铀矿石不同细菌浸出方式对比试验[J]. 金属矿山, 2010, (04): 81-83+130.
[200]刘金辉, 孙占学, 周义朋, 李学礼, 史维浚. 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地浸采铀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J]. 金属矿山, 2010, (03): 77-79.
[201]翟东亮,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铀酸度试验[J]. 金属矿山, 2010, (02): 66-68.
[202]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李满根.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的机制[J]. 矿物学报, 2009, 29 (S1): 278.
[203]赵素芬, 曾华, 王学刚, 陈泽堂, 孙占学. 生物流化床在中水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9, 35 (11): 89-91.
[204]杨明霞, 孙占学, 刘亚洁, 史维浚. 适应于某砂岩型铀矿的嗜酸性微生物的驯化研究[J]. 矿业工程, 2009, (05): 29-31.
[205]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李满根, 白丽红. 水的相变: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J]. 地质论评, 2009, 55 (05): 722-730.
[206]陈建生, 饶文波, 丁宏伟, 卫克勤, 胡宝群, 孙占学, 崔永强, 谭红兵.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J]. 科技导报, 2009, 27 (14): 118-119.
[207]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李满根, 白丽红. 岩石圈中水的临界奇异性与断裂耦合触发地震[J]. 地震地质, 2009, 31 (02): 218-225.
[208]张贵文, 孙占学. 微生物堆浸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 铀矿冶, 2009, 28 (02): 81-83.
[209]刘金辉, 吴为荣, 刘亚洁, 孙占学. 浸铀过程中氧化硫硫杆菌的耐氟性试验研究[J]. 金属矿山, 2009, (05): 50-52+66.
[210]张卫民, 谷士飞, 孙占学. 催化剂组合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的催化效应[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9, 29 (02): 45-48.
[211]张卫民, 谷士飞, 孙占学. 催化条件下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J]. 金属矿山, 2009, (04): 40-42+49.
[212]胡瑞霞, 高柏, 孙占学, 冯继光, 蒙毅. 某铀矿山尾矿坝下游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J]. 金属矿山, 2009, (02): 160-162.
[213]苑俊廷, 孙占学. 地浸采铀中的污染及防护[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03): 154-156.
[214]李宗星, 孙占学, 史维浚. 地浸采铀中氧化沉淀法除铁的探索性研究[J]. 福建分析测试, 2009, 18 (01): 42-45.
[215]周仲魁, 陈泽堂, 孙占学. 人工湿地在治理矿山废水中的应用[J]. 铀矿冶, 2008, (04): 202-205+210.
[216]李宗星, 孙占学. 地浸采铀浸出液氧化沉淀法除铁研究[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8, (03): 183-186.
[217]孙博, 孙占学. 地浸采铀中的环境污染及保护[J]. 铀矿冶, 2008, (03): 142-145.
[218]朱泮民, 焦学然, 时晓, 孙占学, 史维浚. 溶浸液矿化度与电导率关系模型研究[J]. 金属矿山, 2008, (07): 22-23+83.
[219]苑俊廷, 孙占学. 细菌堆浸浸铀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 中国矿业, 2008, (06): 45-48.
[220]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朱鹏. 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J]. 地学前缘, 2008, (03): 123-129.
[221]李寻, 郑志宏, 孙占学. 库捷尔太地区地下水流动与铀成矿关系初步研究[J]. 采矿技术, 2008, (03): 120-123.
[222]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朱鹏. 水的临界奇异性及其对热液铀成矿作用的意义[J]. 铀矿地质, 2008, (03): 129-136.
[223]焦学然, 吴俊峰, 孙占学, 史维浚, 陶峰. 地浸采铀工艺中高浓度溶解氧测定方法研究[J]. 铀矿冶, 2008, (01): 50-52.
[224]焦学然, 史维浚, 孙占学. Sension 5便携式电导仪快速测定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方法研究[J]. 铀矿冶, 2007, (04): 219-221.
[225]孙占学, 汪晓莺.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7, (29): 50-52.
[226]张卫民, 谷士飞, 孙占学. 活性碳催化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的效应[J]. 金属矿山, 2007, (09): 68-70.
[227]漆璐, 周仲魁, 孙占学.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新进展[J]. 四川环境, 2007, (02): 92-95.
[228]刘金辉, 史维浚, 孙占学. 从铀系列同位素角度探讨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及找矿标志[J]. 地球学报, 2007, (01): 39-42.
[229]孙占学, 周林图. 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 教育评论, 2007, (01): 58-60.
[230]陶峰, 孙占学, 史维浚. PHREEQCI 2.8在溶浸剂配制中的应用[J]. 铀矿冶, 2007, (01): 15-18.
[231]马尧, 胡宝群, 孙占学. 浅论铀矿山的三废污染及治理方法[J]. 铀矿冶, 2007, (01): 35-39.
[232]高柏, 孙占学, 王广才, 张文, 刘金辉, 吴文珍. 砂岩铀矿体定位条件的铀、钍含量及其放射性同位素研究[J]. 地球学报, 2006, (06): 590-594.
[233]孙占学, 周林图, 彭秋发. 依托学科优势 构建特色明显的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地质教育, 2006, (04): 30-33.
[234]张树明, 孙占学, 姜勇标, 蒋振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 2006, (04): 102-108.
[235]周义朋, 孙占学, 马新林, 邢拥国, 沈红伟, 陈功新. MT3DMS中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数值解法分析[J]. 水文, 2006, (06): 38-41.
[236]马尧, 胡宝群, 孙占学. 矿山废水处理的研究综述[J]. 铀矿冶, 2006, (04): 199-203.
[237]刘金辉, 孙占学, 史维浚. 运用铀同位素研究砂岩型铀矿的几个问题[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4): 516-520.
[238]马尧, 孙占学. 环境化学中的QSAR研究方法[J]. 新疆环境保护, 2006, (02): 19-22.
[239]马尧, 胡宝群, 孙占学. 矿山酸性废水治理的研究综述[J]. 矿业工程, 2006, (03): 55-57.
[240]马尧, 孙占学, 胡宝群. 环境化学中的QSAR研究方法[J]. 四川化工, 2006, (02): 22-25.
[241]马尧, 孙占学, 胡宝群. 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 (02): 156-159+167.
[242]马尧, 孙占学. 矿山废水的危害及其治理中的微生物作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0): 166-167.
[243]高柏, 孙占学, 刘金辉. 江西省地热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J]. 水资源保护, 2006, (02): 92-94.
[244]孙占学, 张文, 胡宝群, 潘天有. 沁水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01): 130-134. (SCI)
[245]高柏, 孙文洁, 张文, 孙占学, 刘金辉. 赣南横迳地区地热温泉气体幔源成因的厘定[J].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6, (01): 1-5.
[246]高柏,张文,孙占学,刘金辉.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J]. 干旱区研究, 2005, (04): 15-19.
[247]张文, 孙占学, 李文娟. 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的模拟及实例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 (04): 341-346.
[248]孙占学, 张文, 胡宝群, 李文娟, 潘天有. 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J]. 科学通报, 2005, (S1): 93-98.
[249]刘金辉,史维浚,孙占学. 反应条件指数及其与饱和指数的关系初步探讨[J]. 地学前缘, 2005, (S1): 124-126.
[250]张卫民,王焰新,孙占学. 赣南横径地区碳酸温泉CO_2成因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6): 6-9.
[251]高柏,张文,王国华,孙占学. 天然水清洗法修复铀地浸后地下水的探索[J]. 铀矿冶, 2005, (04): 37-40+44.
[252]夏菲,马东升,潘家永,陈少华,曹双林,孙占学,刘成东,郭国林. 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矿物组成特征的电子探针研究[J]. 矿物学报, 2005, (03): 289-294.
[253]夏菲,马东升,潘家永,孙占学,曹双林,陈少华,聂文明,吴凯,刘莉. 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铅同位素特征及来源探讨[J]. 地球化学, 2005, (05): 501-507.
[254]韦红钢,孙占学,高柏. 庆安—铁力地区铀矿水文地球化学找矿研究[J]. 铀矿地质, 2005, (05): 300-305.
[255]彭秋发,孙占学. 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59-162.
[256]李月湘,秦明宽,孙占学.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5, (02): 73-81.
[257]焦学然,孙占学,张霞. 水处理工程CAD技术的研制和开发[J]. 科技广场, 2005, (06): 88-91.
[258]杜桂荣,孙占学,童少平,黄克玲. 催化臭氧氧化法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J]. 化工环保, 2005, (02): 93-96.
[259]黄克玲,王久龙,孙占学,张晓敏. 三种混凝剂对废水CODcr去除率的对比实验研究[J]. 云南环境科学, 2005, (01): 13-15.
[260]孙文洁,高柏,孙占学,张文. 马鞍坪温泉气体成因地球化学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4): 341-344.
[261]王久龙,孙占学,黄克玲,张晓敏. PAC与PFS混凝处理污水的对比实验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4): 370-372.
[262]夏菲,马东升,潘家永,孙占学,曹双林,聂文明,吴凯. 贵州天柱大河边和玉屏重晶石矿床热水沉积成因的锶同位素证据[J]. 科学通报, 2004, (24): 2592-2595.
[263]孙占学. 以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 中国地质教育, 2004, (04): 19-24.
[264]高柏,张文,孙占学. 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放射性环境污染及防治研究——以内蒙古东乌旗地区为例[J].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4, (03): 26-28+31.
[265]孙占学,徐定华,彭秋发. 以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我院教学管理水平[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9-14.
[266]杜桂荣,周发连,孙占学. DBPF-CPB-OP体系析相光度法测定痕量钛[J]. 分析测试学报, 2004, (04): 75-77+80.
[267]杜桂荣,孙占学,童少平,黄克玲. 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废水及影响因素[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2): 173-177.
[268]张展适,孙占学,李满根,王素娟. 固定铝log(Q/K)图解在温泉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 2004, (03): 352-356.
[269]夏菲,姜美珠,孙占学,郭福生,彭花明.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 2004, (02): 21-22.
[270]孙占学. 相山铀矿田铀源的地球化学证据[J]. 矿物学报, 2004,24 (01): 19-24.
[271]孙占学,朱永刚,张文. 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1): 14-18.
[272]夏菲,姜美珠,孙占学,郭福生.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 (02): 21-23+26.
[273]孙占学,刘金辉,朱永刚,张文. 砂岩铀矿成矿过程与氧化还原分带:铀系不平衡证据[J]. 地球科学,2004,34(1): 44-48(EI)
[274]孙占学,高柏,刘金辉. 江西省横迳温泉区地热气体地球化学[J]. 现代地质,2004,18(1): 116-120
[275]刘金辉,孙占学. 确定砂岩型铀矿体定位新方法——水岩体系Eh-pH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1): 44-48.
[276]张展适,孙占学,王素娟. 固定铝方法成功恢复汤湖温泉热储平衡温度及其研究意义[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 (04): 306-310.
[277]孙占学,徐定华,周林图. 转制高校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03, (04): 16-19.
[278]高柏,孙占学,张文,卫中元. 中蒙边境沙麦盆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砂岩铀矿预测[J]. 矿产与地质, 2003, (05): 602-605.
[279]胡宝群,王方正,孙占学,刘成东,白丽红. 岩石圈中的地压梯度[J]. 地学前缘, 2003, (03): 129-133.
[280]刘金辉,孙占学. 伊犁盆地512铀矿床成矿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J]. 地质找矿论丛, 2003, (03): 208-210.
[281]叶树林,孙占学,骆良胜. 滑坡勘查中的放射性测量方法和异常释[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 (03): 201-207.
[282]刘金辉,孙占学,陈功新,朱捌,成海. 公婆泉盆地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关系探讨[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 (03): 221-224.
[283]张文,高柏,孙占学,卫忠元. 白音呼布尔盆地排泄源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研究[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 (03): 259-263.
[284]刘金辉,孙占学,邓平,朱捌. 对公婆泉盆地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认识[J]. 铀矿地质, 2003, (05): 290-295.
[285]高柏,孙占学,韦红钢. 黑龙江庆安—铁力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 (02): 163-167.
[286]高柏,孙占学,史维浚.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及条件的实验研究[J]. 地质论评, 2003, (03): 316-321.
[287]高柏,史维浚,王国华,孙占学. 地浸过程中溶质(铀)迁移特征研究[J]. 铀矿地质, 2003, (02): 100-105.
[288]杜桂荣,黄克玲,刘维屏,孙占学. 正交设计法在混凝剂Y280研制中的应用[J]. 工业水处理, 2003, (02): 64-65.
[289]刘金辉,孙占学,陈功新. 新疆伊犁盆地512矿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 (04): 271-274.
[290]杜桂荣,孙占学,黄克玲,王灶生. Fenton氧化-混凝法处理含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 (04): 305-307.
[291]高柏,孙占学,史维浚,王国华.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研究[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 (04): 314-317.
[292]杜桂荣,黄克玲,金鑫,孙占学,刘维屏. 印染废水专用混凝剂Y280的性能研究[J]. 净水技术, 2002, (03): 20-22.
[293]张卫民,刘金辉,孙占学,韦红钢. 水岩体系Eh-pH法及其在砂岩型铀矿体定位研究中的应用——以新疆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 (02): 91-96+112.
[294]高柏,史维浚,孙占学. PHREEQC在研究地浸溶质迁移过程中的应用[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 (02): 132-135.
[295]夏菲,孙占学,徐辉. 铀矿床动态技术经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工业技术经济, 2002, (01): 52-55.
[296]汪集旸 ,孙占学. Brief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isotope hydrology in China[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1, (S1): 1-5.
[297]孙占学 ,李学礼. Studies of geothermal waters in Jiangxi Province using iso-tope techniques[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1, (S1): 144-150.
[298]孙占学,李学礼,史维浚,周文斌,刘金辉. 华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地质与勘探, 2001, 37(03): 20-23.
[299]孙占学. Gas Geothermometry in the Hveragerdi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 SW Iceland[J].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0, (04): 341-348.
[300]李学礼,刘金辉,史维浚,周文斌,张为民,孙占学.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天然水的同位素研究及其应用[J]. 地球学报, 2000, (04): 401-406.
[301]吴红梅,孙占学. 地热系统中矿物-流体化学平衡的计算[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0, (01): 39-42.
[302]史维浚,孙占学,周文斌. 反应条件指数(RCI)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 1999, (02): 94-95.
[303]史维浚,刘金辉,孙占学,李启荣,曾逊,朱建才,谭鸿赞. 应用地球化学模式恢复准噶尔盆地东部浅层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J]. 现代地质, 1999, (01): 111-115.
[304]孙占学,李学礼,史维浚,汪集. 成矿古水热系统与热液铀矿床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6): 51-56.
[305]孙占学. 古地温方法在热液金属矿床研究中的应用[J]. 矿产与地质, 1996, (05): 43-48.
[306]孙占学. 以~(36)Cl示踪核废物处置场地水的运动[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5, (03): 217-220+238.
[307]陈迪云, 周文斌, 周鲁民, 吴伯林, 谭敬华, 孙占学. 相山铀矿田同位素地质学特征[J]. 矿床地质, 1993, (04): 370-377.
[308]李学礼, 周文斌, 张卫民, 孙占学. 江西省大地热流与铀矿关系的初步研究[J]. 铀矿地质, 1993, (04): 22-26.
[309]李学礼,史维浚,周文斌,孙占学,张卫民,牛小平,胡标,熊亮萍,邓孝,汪集旸. 江西大地热流[J]. 地质科学, 1992, (S1): 383-385.
[310]胡圣标,熊亮萍,汪集旸,沈继英,李学礼,史维浚,张卫民,周文斌,孙占学,牛小平. 江西省首批实测大地热流数据报道[J]. 科学通报, 1992, (19): 1791-1793.
[311]李学礼, 孙占学, 周文斌. 相山成矿古水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34-242.
[312]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江西中低温地热水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43-248.
[313]孙占学. 金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化找金的可行性[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84-287.
[314]孙占学. 氟的水文地球化学[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88-295.
[315]李学礼,孙占学,史维浚. 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2, (03): 13-16.
[316]M.Cathelineau, M.Lespinasse, 孙占学. 微裂隙发育的结晶岩石中石英的溶解作用——物理化学条件、溶解过程的热动力模式和流体迁移的恢复[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74-76+80.
[317]D.Graw, R.D.Johnstone, M.S.Rattenbury, 孙占学. 新西兰威斯特兰变质水-大气降水混合带中的构造热液Au-Cu矿化[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5-7.
[318]I.E.Hutcheon, H.J.Abercrombie, 孙占学, 汪晓莺. 硅酸盐的水解对沉积盆地CO_2起源的作用[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31-34+58.
[319]Ronald S.Kaufmann, 孙占学, 汪晓莺. 高温环境中氯稳定同位素平衡交换模式[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95-98.
会议论文:
[1]胡宝群,王运,高海东,邱林飞,孙占学,吕古贤... & 周万蓬. (2021). 热液矿床深部成矿的边界条件及其中国东部富大铀矿找矿启示. (eds.)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论文集 (pp.591-593).
[2]王运, 胡宝群, 王倩, 李佑国 & 孙占学. (2017). 邹家山铀矿床矿石富HREE的来源探讨. (eds.)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 (pp.858).
[3]吉宏斌, 阳奕汉, 孙占学 & 周义朋. (2017). 新疆某铀矿床酸化解堵增渗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eds.)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地质分卷(下)、铀矿冶分卷) (pp.365-371).
[4]梁钜超, 屈颖, 徐玲玲, 刘亚洁, 孙占学 & 陈焕文. (2016).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快速鉴别不同矿区氧化亚铁硫杆菌. (eds.)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 (pp.73).
[5]胡宝群, 王倩, 邱林飞, 李满根, 孙占学 & 吕古贤. (2015). 江西相山矿田铀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eds.) 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 (pp.284-286).
[6]刘亚洁,孙占学,李江,徐蔚云,徐玲玲,王学刚... & 刘金辉. (2015). 矿物组成和环境因素对铀矿山嗜酸性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eds.)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 (pp.93-94).
[7]张树明, 孙占学, 郭福生, 夏菲, 高怀世 & 徐有华. (2014). 地学类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以江西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eds.) 2014江西地学新进展——江西省地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专集 (pp.18-25).
[8]胡宝群, 孙占学, 李满根 & 白丽红. (2014). 水相变控制油气形成的机理. (eds.)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0: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自然灾害成因论文集 (pp.24-27).
[9]刘唐伟, 孙占学, 王安东, 胡宝群 & 刘金辉. (2014). 非均匀介质稳态热传导模型数值模拟与参数估计. (eds.)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 (pp.42).
[10]胡宝群, 邱林飞, 孙占学, 吕古贤, 李满根, 王昇 & 蔡飞添. (2012). 华南深部铀矿找矿的方向、方法及潜力——以相山铀矿田为例. (eds.)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pp.176-180).
[11]刘金辉, 周义朋, 孙占学, 史维浚, 刘亚洁 & 胡宝群. (2012). 砂岩型铀矿生物地浸采铀研究现状与进展. (eds.)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pp.425-430).
[12]孙占学,刘金辉,刘亚洁,李江,陈功新,王学刚... & 史维浚. (2012). 硬岩铀矿生物堆浸研究进展. (eds.)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pp.443-446).
[13]刘金辉, 周义朋, 刘亚洁, 孙占学, 史维浚 & 胡宝群. (2012). 生物地浸采铀研究新进展. (eds.) 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 (pp.282-284).
[14]周义朋, 沈照理, 孙占学, 刘金辉 & 何江涛. (2012). 某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试验溶浸液化学组分运移模拟. (eds.) 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 (pp.318-320).
[15]孙占学,刘金辉,刘亚洁,李江,陈功新,王学刚... & 史维浚. (2012). 硬岩铀矿生物堆浸研究进展. (eds.) 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 (pp.442-443).
[16]李宗星, 徐明, 赵平 & 孙占学. (2011). 江汉盆地热体制及烃源灶演化研究.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 (pp.281).
[17]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 李满根. (2011).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及矿体定位预测. (eds.)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pp.211).
[18]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 李满根. (2011). 岩石圈中的地压梯度及其对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 (eds.)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4).
[19]李宗星, 赵平, 孙占学, 袁玉松 & 赵永庆. (2011). 江汉盆地南部热史与下志留统海相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 (eds.)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pp.210-220).
[20]李宗星 & 孙占学. (2010). 江汉盆地南部二叠系海相烃源岩成熟度及烃源灶演化特征研究.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pp.227).
[21]胡宝群,吕古贤,孙占学,李满根,史维浚,李学礼... & 白丽红. (2010). 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 (eds.)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 (pp.28-38).
[22]孙占学. (2010).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在江西的发展前景. (eds.) 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pp.179-184).
[23]王运, 胡宝群,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 饶明辉. (2010). 相山铀矿田含矿断裂构造特征. (eds.)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 (pp.90-91+93).
[24]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 李满根. (2010).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的理论及找矿意义. (eds.)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 (pp.136-137).
[25]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 李满根. (2009). 水的相变在热液成矿作用中的意义. (eds.)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 (pp.82-91).
[26]孙占学, 高柏 & 张展适. (2009). 赣西南地区温泉气体起源的同位素与地球化学证据.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09 (pp.794-795).
[27]胡宝群 & 孙占学. (2009). 岩石圈中水的相变及临界奇异性的地质意义. (eds.)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 (pp.100-103+140).
[28]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孙占学 & 李满根. (2009). 水的相变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 (eds.)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pp.181).
[29]苑俊廷 & 孙占学. (2008). 细菌堆浸浸铀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eds.) 2008年全国金属矿山难选矿及低品位矿选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 (pp.142-145).
[30]胡宝群, 吕古贤, 王方正 & 孙占学. (2006). 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及地质意义. (eds.)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346-348).
[31]刘金辉,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高柏 & 陈功新. (2006). 应用铀同位素研究砂岩型铀矿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eds.) 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 (pp.154-158).
[32]孙占学, 周林图 & 彭秋发. (2006). 依托学科优势 构建特色明显的实践教学体系. (eds.) 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pp.32-35).
[33]孙占学. (2004). 以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eds.) 全国地质院校专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pp.58-66).
[34]孙占学. (2004). 以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eds.) 高等地质院校(系)专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pp.20-25).
[35]胡宝群, 王方正, 孙占学, 刘成东 & 白丽红. (2003). 岩石圈中考虑地温梯度影响下的地压梯度. (eds.) 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98-105).
[36]胡宝群, 王方正, 孙占学, 刘成东 & 白丽红. (2003). 中国榴辉岩和麻粒岩等岩石的温度和压力的初步统计. (eds.) 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92-199).
[37]陈功新, 刘金辉, 孙占学 & 高柏. (2003). 地球化学模式在砂岩型铀成矿预测中的初步应用.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pp.468-469).
[38]孙占学, 刘金辉 & 高柏. (2003). 赣南模迳地区碳酸温泉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pp.696-697).
[39]刘金辉, 孙占学, 陈功新 & 高柏. (2003). 运用同位素方法探讨下庄铀矿床成矿热液的水源和碳源.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pp.711).
[40]高柏, 孙占学, 王志明, 刘金辉 & 张文. (2003). 东乌旗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pp.718).
[41]陈功新, 刘金辉, 孙占学 & 田鹃. (2003). 地球化学模式在砂岩型铀成矿预测中的初步应用.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pp.722).
[42]孙占学, 徐定华 & 周林图. (2003). 转制高校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eds.) 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pp.17-20).
[43]汪集旸 & 孙占学. (2001). Brief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isotope hydrology in China. (eds.)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 (pp.106-110).
[44]孙占学 & 吴红梅. (1999). 地热系统中矿物—流体化学平衡的判断及热储温度的估算. (eds.) 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605-608).
[45]刘金辉, 李学礼, 史维浚, 周文斌 & 孙占学. (1997). 同位素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eds.) 第六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216-218).
[46]孙占学 & 李学礼. (1992). 江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远景. (eds.) 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24).
所获荣誉:
1、1998年,全国优秀教师。
2、2022年,带领“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112育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4、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5、1998年,核工业总公司“部级劳动模范”。
6、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7、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领军人才。
8、1998年,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9、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第一学术带头人。
10、2013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所获奖励: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和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1. 中低品位及难浸铀矿石浸铀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排名第五。
2. 煤层气能量动态平衡系统及其控藏效应,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排名第一。
3. 十红滩砂岩铀矿地下水淡化少试剂地浸开采技术,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排名第一。
4. 同位素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排名第一。
5.《神奇的地热》-“院士科普书系”作品之一,“院士科普书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排名第二。
6. “华东南中新生代古水热系统与铀成矿作用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4年,排名第一。
7.“水文地球化学”,江西省优质课程(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 年。
8.“宝玉石欣赏”,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02 年。
9.“普通地质学多媒体和网上教程的研制与应用”,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年。
10. “江西省地热背景与温泉及铀金矿化的关系”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排名第四。
11. “ 相山地热、热水与铀矿化的关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排名第四。
科学中国人报道:
将山河踏遍,为中国加“铀”
——记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带头人孙占学
2024-03-11
▲《科学中国人》封面人物:孙占学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腾空而起——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为了制造原子弹,发展核工业,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科学家前赴后继,不计名利、艰苦卓绝,把毕生心血投入这项伟大事业的奋斗之中。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核心材料是“铀”,它被喻为核工业的“粮食”,但是铀在地表的含量极低,并常与其他矿物伴生,要找到具有工业品位和开采价值的铀矿极其困难,加之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铀矿勘查与采冶领域采取技术封锁,因此,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国际上被视为一个贫铀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制于人,甚至“被卡住了脖子”。
为了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国家花大力气发展核工业,培养找铀采铀的专业人才。1956年,东华理工大学(时称“太谷地质学校”)作为中国核工业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正式创办成立。在随后的60多年里,虽三迁校址、七易校名,但初心夙愿不改,最终形成现在南昌、抚州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模式。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孙占学,骨子里深深铭刻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艰苦奋斗、以身许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6岁时考入东华理工大学(时称“抚州地质学院”),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生到学校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从留校的青年教师走上副校长、校长的岗位,他扎根在这片中国核地学人才的沃土中,坚定地成为在这条“将山河踏遍,为中国加‘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开拓者和奋斗者。
四十余年的科教时光,四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万余个奋斗的日日夜夜,孙占学在东华理工大学的平台之上,投身中国核地学研究与教学的发展洪流之中,在铀矿深部找矿、复杂难处理的铀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家国担当的核地科研工作者。他们携手实现保障铀原料安全可靠供给的重大需求,把文章写在矿区的每个角落,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强核报国”的建设之中,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宏伟画卷。
扎根核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1978年,神州大地吹起了科学的春风,孙占学成长为一名16岁的有志青年。和那个时代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不同的是,他在和贫困、饥饿,以及落后的生活环境作斗争的同时,极度渴望用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身为乡镇干部的父亲也一直激励着孙占学努力上进——“想想看,造原子弹这么难的事情都实现了,只要努力,咱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为了能够上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孙占学历尽千辛万苦,起早贪黑地汲取文化知识。上中学时,往返家与学校之间要走上20多里的山路,他也从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孙占学被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录取。
之所以选择地质专业,是因为考虑“这种艰苦的专业,城里人不太会报,而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吃苦”;之所以选择“放射性”这种外人看来充满危险的专业,是因为自己了解的为数不多的大科学家里,“居里夫人就是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多年之后,孙占学朴实地道出当初选择专业时的想法。
身为一个农村孩子,从家乡的大山里走到外面的世界不容易。尽管家乡修水距离抚州不到300千米,如今开车只需3个小时,但在当年的交通条件下,孙占学要先从家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南昌,再从南昌到抚州,几经换乘,足足3天才能到达。
机会得来不易,自然倍加珍惜。从踏进东华理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年轻的孙占学就暗自立志要干出一番名堂,为国家的核工业作出贡献!在旁人眼里,学习是件苦差事,他却把学习和科研当作一种乐趣对待,孜孜不倦地探索铀矿找矿与采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常常为此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我从没有觉得条件艰苦,也没有觉得累。对于自己设定的目标,自然要分分秒秒全力以赴!”
本科毕业后,孙占学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那一届专业学生中仅有的留校执教的两个人之一。工作3年后,他又成功考取了东华理工大学(时称“华东地质学院”)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正式成为著名放射性水文地质学家李学礼教授的门生。1961年,作为留苏归国学者,25岁的李学礼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要求分配到刚刚兴办不久且偏居抚州一隅的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将在苏联学到的先进理念和科研方法都带回了国内,志在为中国核地学领域的科研振兴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从本科阶段就没有现成的教材,都是李老师自己编写,油印出来发给我们的。”从李学礼老师身上,孙占学耳濡目染了一位有担当有远见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他做事十分严谨,无论是室内理论研究,还是野外地质考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眼光独特,善于从细微中发现重要问题,并很快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也给我后来的科研生涯带来深刻的影响”。
当年,孙占学在李学礼、史维浚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一心扑在古水热系统铀成矿理论的研究上,以江西相山为研究对象,从水源、热源、矿源等角度来研究相山铀矿的形成机理、成矿潜力,以及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在他眼中,一处处铀矿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设置的、需要奇思妙想去破解的一道道谜题。身为一名核地学科技工作者,必须用水滴石穿的韧劲和开拓的创新精神,突破一道道“封锁线”,破解这一个又一个“地下密码”。
孙占学经常要去野外调查、收集资料。一路上风吹雨打,啃干粮、喝溪水,有时要爬上海拔数千米的峰顶,有时要下到几十米甚至数百米深的矿井里面去采样。目前团队中和孙占学共事最久的同事刘金辉当年经常和他一起出野外,至今记忆犹新,矿井里黑洞洞的,要一手用手电筒照明,一手扶着井壁慢慢行动。“矿洞里还要上坡和下坡,甚至要爬着过去。有些地方土是松的,稍不注意一脚踩下去就可能被埋到里面。即便这么危险,孙老师这个‘拼命三郎’,每一次都是走在最前面。”
年轻人不惧艰辛、不避险途,在磨炼中快速成长。凭借着对于相山古水热系统与铀矿成矿关系的相关研究,孙占学于1995年完成了自己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后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论文,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博士导师汪集旸院士,以及地学界多位前辈学者的高度赞赏。
北京、广州等地的科研院所纷纷向这位年轻有为的博士抛出了橄榄枝,使孙占学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说不动心那是假的,尤其如果留在北京,个人发展的平台会更高更广,还可以解决家属进京的问题,那可能是整个人生发生转折的机会。”孙占学坦率地描述当时的心境。但是自己的恩师李学礼向他提出了挽留。不善言辞的老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诚恳地表达了3个意思:母校需要你,家乡需要你,中国的核工业的科研与教育发展需要你。
细细琢磨李学礼的嘱托,这让孙占学一颗浮躁的心逐渐沉静了下来。“拿自己和李老师一比,他是山东济南人,师母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算是中国研究计算机最早的一批人,他们如果在大城市发展的话,对个人和小家庭而言肯定是更有前途的,但他为了国家更迫切的需求选择一辈子留在了江西这块土地上。而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从东华理工学得本事,完成学业,就像李老师说的,如果都去了大城市,那基层的单位怎么发展,国家最需要的基础工作谁来完成?”李学礼的话春风化雨,滋润了孙占学的心田,他深信只要把自己的工作紧密地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踏踏实实扎下根来,在哪里都会大有作为。为此,孙占学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回到母校,为中国核地学的科研和教学夜以继日、殚精竭虑,这一坚守,就是风霜雨雪40年。
南征北战
——国家的需求就是吹响的号角,越是难以攻克的山头,越是要展现担当与作为。
1997年,李学礼时任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前身)院长,在繁多的行政事务之下,仍没有忘记创校之初为国家找铀采铀的使命,他利用节省下的一点科研经费,白手起家,创建起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为的就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对核能开发的战略需求。4年后,作为得意门生的孙占学从李学礼手中接过这根为国加“铀”的接力棒,成为这支团队的领头人。
▲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合影
在孙占学的带领下,团队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铀矿勘查与绿色采冶,追求“顶天立地”的科研作风,坚定“做就要做出个样儿来”的信念,不断发展壮大。他作为总负责人,带领大家成功申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并接连申请下多个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核能开发等项目与课题,为解决核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而奋力攻关。团队的出色表现也为后来东华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授权单位的申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新疆某铀矿的开发因含矿含水层地下水的高盐度而遇到困难,地浸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化学堵塞。与传统采矿不同,铀矿地浸不需要开采矿石,而是通过注液钻孔向矿层注入试剂溶液,溶液渗流过程中将铀从矿石中溶出,再通过抽液钻孔将含铀溶液提升至地表……但这个过程中,矿层和工艺管道容易发生严重的化学堵塞,导致工艺中断,如果没有破解的办法,地下资源就将变成“呆矿”。
彼时的上述铀矿,就几乎成了这样一个“呆矿”。眼睁睁看着脚下埋藏的宝贵铀资源难以采出,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均心急如焚。几年间,先后有多批国内外矿冶科技人员,甚至是国际顶级的专家走进这片戈壁滩,但对于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始终没能找到彻底有效的解决之道。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难题,越能激发起孙占学的斗志和雄心。在被国内外同行专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决定向戈壁滩发起挑战,决不能让宝藏就这样沉睡地下。
高柏是孙占学年龄最大的学生,师生两人只相差2岁。酷爱武侠小说的高柏回忆起第一次和老师一起远赴新疆时,豪气地形容为“七剑上天山”。“我和孙老师等一行七个人,作为团队的第一批成员到地处戈壁荒滩的铀矿做实地考察。”高柏的回忆里仍带着当年初到边疆时的兴奋,“戈壁现场令人非常震撼,方圆几十千米寸草不生,就好像到了外星球一样,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南方的人大开眼界!”
但是,只过了不到一天,残酷的现实就将这种兴奋敲碎得无影无踪。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某矿区地处素有中国第一火炉、第一风库、第一沙尘之称的不毛之地。矿区没有电,需要自己发电;没有食物和生活用品,要到30多千米外的小镇上去买。最艰苦的是,戈壁之上没有地表水,地下水是咸水也不能饮用,每天要靠拉水车去20多千米外的水站拉水,这一车水用于这一批人每天的饮用、洗漱、试验等一系列事情,是最宝贵的资源。至于住宿,戈壁上没有房子,一行人挤在仅几平方米的老旧铁皮寝车里,寝车四处透风,只能用纸壳和胶带贴封,一遇风沙来袭,车内沙尘弥漫,即使睡觉时戴上口罩,醒来也是满嘴尘土。
高温对团队而言又是一大考验。“戈壁滩的夏天,43℃到45℃是正常温度,矿床的地表温度最高能接近90℃,就像在烤箱里行走一样。”高柏回忆说,“如果哪天温度只有38℃或39℃,我们就会很开心,觉得今天好凉快。”
经过艰辛的实地考察,团队将在矿床现场采集的样品带回了江西,孙占学带领团队成员又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展系列试验。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矿床地浸化学堵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水中钙离子过高,如何降低水中天然条件下的矿化度,成为摆在孙占学案头的一大课题。那段日子里,团队实验室里每晚都是灯火通明,大家讨论问题经常到凌晨两三点钟,不断探索优化开采工艺。
“一个技术真正在生产上应用要经过很多环节。实验室里做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成功了。”孙占学特别强调,“因为你必须从实验室走到野外去落地,这里面还有很多环节需要打通。”
为了实现从“纸面”落到“地面”,孙占学带领团队针对高矿化度地下水地区砂岩铀矿地浸开采世界性难题,多次往返新疆,在戈壁荒滩住铁皮房和“地窝子”,克服高温似火、泼水成冰、风沙肆虐、缺水缺电的困难,联合中核天山铀业一线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试验,经过3年艰苦攻关,首创了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工艺,成功为高矿化度地下水地区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此后十几个春秋里,为了解决更多复杂铀矿的采冶难题,孙占学带领团队转战天山南北,逐矿而居,先后从毗邻“死亡之海”罗布泊的吐哈盆地戈壁到伊犁腹地的乌孙山下开展核能开发研究,为我国铀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团队奋战北方,攻坚砂岩铀矿绿色高效采冶的同时,中国南方的高氟高钛硬岩铀矿的采冶难题同样摆在孙占学面前。“硬岩型铀矿是我国重要的铀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在江西和广东等省。”孙占学介绍道,“但南方的铀矿资源禀赋较差,多为高氟低硫、高钛、极低品位等复杂难处理铀矿,常规化学处理成本高、效率低、环境污染风险大,其绿色高效提取同样是亟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铀被视为“无价之宝”。它不仅被用于核武器,还可以广泛用于核电、医学与农业等多个行业。孙占学清楚,如果我们的采冶技术不够先进,铀矿产品就没有竞争力,而自主供给能力越差,对外依存度越高,被“卡脖子”的风险就越大,这是关系到我国国防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身为一名核地矿科技工作者,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必须有所作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李学礼、史维浚等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孙占学就已经开始带领团队着手进行理论研究与室内试验,探索用生物技术代替化学方法去破解这一瓶颈。“我们发现,微生物技术对解决复杂难处理低品位铀资源开发难题,是一条非常好的技术途径。”因铀矿的生物浸出可供借鉴的资料很少,攻关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棘手的困难,比如选育冶铀微生物,即培养各种对铁、铀具有强氧化性的特殊细菌,就绝非易事。铀矿浸出液各种离子浓度很高,并且铀是强放射性元素,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微生物不仅要能够生存,而且还要处于强活性状态,孙占学表示:“这是搞微生物浸铀必须攻克的难关,很多人做不成功就是跌倒在这个问题上。”
“什么样的微生物能跟铀矿石高效地发生反应?受哪些因素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基础问题,只有把这些机理机制搞清楚,才有可能研发出真正谈得上先进的技术。”为了攻克微生物堆浸技术难关,孙占学团队整合了多学科人才,有研究化学的,有研究地质的,有搞水文的,搞环境的,更有微生物专家,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关,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壁十年图破壁。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孙占学团队终于首创出耐氟抗辐射高效浸矿菌选育新方法,突破了高抗性浸铀菌种选育的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全球最齐全的适合铀矿浸出环境的微生物菌种库,可以针对不同矿山的不同特点,把它们组合起来因地制宜予以使用;团队创建了“生物-矿物-溶浸液强关联”的铀矿生物强化浸出理论;开发出复杂难处理铀矿高效绿色生物堆浸新技术,攻克了这一世界性的重大技术难题。
“与传统化学堆浸相比,我们在铀的浸出率、浸出时间、酸耗、生产成本、废液排放量等关键技术经济与环境指标上,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孙占学带领团队取得的“复杂难处理铀矿绿色高效生物堆浸关键技术与应用”系列成果,因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大幅提升了这一类铀矿的采冶水平,显著扩大了经济可采铀资源储量,有力推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从而当之无愧地荣获了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在孙占学看来,科研成果一定要落地,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与突破真正的技术瓶颈,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这些年来,孙占学一直在为微生物浸铀技术的研发及市场化推广应用在国内外奔走呼号,呕心沥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可以领跑世界的技术领域,他想为之深深刻上“中国创造”的烙印。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潜在经济价值更是高达数百亿元,还为国内外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并推动了江西、广东、新疆、内蒙古等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为铀矿的经济环保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薪火相传
——“艰苦奋斗、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核军工文化一直在东华理工师生的血液中流淌。
每一处复杂难处理铀矿增产增效的成功,都意味着诸多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而取得突破后,孙占学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总是带领团队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一个成功团队的发展史,必然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奋斗史。从最早的6人研究小组,到后面一代一代地发展壮大,这支由铀矿地质、铀矿采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最终汇集成一个紧密合作的坚强集体。2022年,他们从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一个团队能够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孙占学眼里,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聚沙成塔的创造过程,也是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团结奋斗,相互促进、改变和发展自我的提升过程。
一流的学科之所以成为一流,往往需要几代人的传承和沉淀。“在过去的20多年艰苦历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前辈和大家的接续奋斗,才成就了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的今天。而这种传承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科研报国的情怀和矢志国防的信念!”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决心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承前启后,传递下去。
“团队的氛围非常好,大家不去争名争利,想的只是解决问题。”孙占学很欣慰自己拥有一支“上下齐心,三军用命”的团队。越是遇到困难,越不能考虑个人得失,越要舍得放下一些个人的东西,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已经成为这支队伍刻在内心深处的共识。
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在20世纪90年代核工业发展陷入低谷,在全国上下专业撤并、项目下马、实验室解散的浪潮中,李学礼依然选择不放弃,即便在最困难的那一年,铀矿地质专业只招收到8名本科生,他依然像保存火种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
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即便已经身为院校的领导,但为了节约项目经费,孙占学和刘金辉等人去新疆出差时,依然坚持在火车硬座上坐几天几夜到乌鲁木齐,再换成汽车辗转到矿区。
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高柏和周义朋他们可以义无反顾,辞别父母妻儿,奔赴荒漠戈壁、深山老林开展铀矿找矿工作,书写出一篇篇“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豪迈诗篇。
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教授史维浚84岁时被查出肺部疑似肿瘤之后,仍然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坚守实验室,指导学生、设计方案、分析数据、整理报告,直至弥留之际,嘴里念叨的依然是科研数据。
…………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是坚定的爱国者,然后才是开拓者、奋斗者。”在过往近30年的科研攻关和教学经历中,团队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困难,体验过“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起伏与波折,但是为国加“铀”的责任和使命让他们披荆斩棘坚持了下来。团队在一次次考验和锤炼中成长壮大,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路程中的坚强力量。同时,也为我国核地学领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
左手抓科研,右手抓教学,这是孙占学一贯的主张,他懂得团队的力量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注重对后辈人才的培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现在的年轻人聪明、活泼、见识广,但同时沉稳不足,吃苦不够,经不起挫折。”孙占学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推心置腹,用自己的阅历经验引导他们少走弯路,鼓励他们具备打破常规的勇气,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实践个人想法。即便在过去身为校长的几年中,他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授课,将更多年轻人带进深埋铀矿的广阔山河。
“孙校长工作特别忙,但有时候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我们去请教他,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掉,留出一个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专门为我们答疑解惑,直到我们搞清楚了问题。”马文洁是团队中的85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她眼中,身为导师的孙占学严厉严谨,但温文尔雅,从不乱发脾气,并且胸怀大局,“孙校长还特别注重给年轻人创造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一般出国学习或者会议,都优先派我们年轻人去,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在孙占学的影响下,团队中的教授全部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并积极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贴近学生的管理职务,深深扎根学生教育管理一线,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铀矿采冶研究人才。
不久前,61岁的孙占学正式卸任了东华理工大学校长的职务,他感慨终于有了更多时间可以把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之上。“铀矿是一个大熔炉,同时也是奋斗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他说:“科学研究具有传承性,只有一代人接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把科学研究水平持续不断地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孙占学和他的团队上下凝结着核地质人“铀矿报国”的初心,在祖国大地上勾画出一卷筚路蓝缕的奋斗长图,也唱响了一曲奋发图强的时代高歌。在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路程中,总有许多人,就像孙占学和他团队成员一样,为了国家强大,怠慢了对父母双亲的侍奉、忽略了对爱人和家庭的照料、错过了对孩子学业和生活的陪伴,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为国加“铀”的奋斗中,为核工业每一个细微的技术进步和产能增加奔波拼命,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科研路上无坦途,但也正如同他们所说的:没有人天生就能吃苦,但在老一辈多年的言传身教之下,他们愿意选择吃苦,愿意主动担起这份责任,更希望能把这份家国情怀一代一代永不停息地传递下去。
专家简介
孙占学,东华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铀资源勘查与铀矿产品提取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曾担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校长,核资源与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铀水文地球化学、地热学、铀矿溶浸开采等领域的研究,并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和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2022年,带领“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4年第2期封面人物
大江网报道: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华理工大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
2022-03-09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游艺、陶小娜报道:“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得知东华理工大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荣获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时,团队带头人孙占学说。
在孙占学带领下,团队始终以黄大年为榜样,立德树人、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报效祖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2个人犹如22道光束集聚,一次次点燃创新和超越的引擎,为我国铀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做科研就是要“顶天立地”
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孙占学接过团队带头人的“接力棒”,开始了科研“接力跑”。
他们大力叫响“做科研就是要顶天立地”的口号。所谓“顶天”,就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专攻“卡脖子”,专啃“硬骨头”,加强科研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所谓“立地”,就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成果由“纸面”落到“地面”,把论文实实在在写在祖国大地上。
2005至2007年,孙占学带领团队承担了东华理工大学获批的第一个国家核能开发项目,针对高矿化度地下水地区砂岩铀矿地浸开采世界性难题,在新疆戈壁荒滩住铁皮房和“地窝子”,克服45℃以上的高温、零下20℃以下的严寒和无数次沙尘暴的考验,夜以继日地开展试验。经过3年艰苦攻关,首创性研发了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工艺,成功为高矿化度地下水地区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盘活了被国际上认为是“呆矿”的大量宝贵铀资源。
聚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团队成员坚定“做就要做出个样儿来”的科研信念,常年开启“5+2”“白+黑”工作模式,实验室里经常灯火通明,他们有时谈论学术问题到凌晨。创建了“地质——物探——钻探多源信息融合”三维地质调查方法,运用相山盆地三维地质-成矿模型精确定位深部找矿靶区,新探明铀资源量近万吨,大幅降低了勘查成本;突破了高效浸铀菌群选育技术,建立了世界首个浸铀菌种库;研发了铀矿生物溶浸采铀新技术,建成了世界最大铀矿生物堆浸示范工程和首个砂岩铀矿生物地浸基地,实现了复杂难处理铀资源高效绿色开发,降低了铀矿开采边界品位,显著增加了经济可采铀资源量,为我国铀资源供应链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在铀矿深部找矿、复杂难处理铀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在团队共同努力下,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李学礼教授20世纪60年代从苏联留学归国,主动要求分配到穷乡僻壤的江西抚州,从核地学领域白手起家,一干就是40年,成为享誉中外的水文地球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和资深专家;史维浚教授85岁身患重病但仍坚守实验室,指导学生、设计方案、分析数据、整理报告,一切都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老树开新花’的传奇……”孙占学认为,如何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在东华理工大学工作40年的孙占学,虽然在科研上已获得多项突破,但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受他的影响,团队中的教授全部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正教授每学年承担的平均课时量达250学时,副教授每学年承担的平均课时量达340学时;15人先后担任过辅导员、班主任等贴近学生的管理职务,深深扎根学生教育管理一线。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亲自担任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到带领学生实习实践,再到每年为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开学第一课”,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孙占学还全力担任好塑造学生人格与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指方向、把脉搏、共成长,激励青年学子把握时代机遇,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孙老师是我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精神成长的引领者,他让我明白了最美的青春誓言就是爱党爱国。”学生丁兰芳说道。
有孙占学这样一位“队长”带领,团队也是元气满满。
承担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多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3项;出版了《水文地球化学》《江西相山铀矿地质实习教程》等特色教材8部;建设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6门;开发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15人、博士研究生29人;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项目28项,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16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培养出全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邢拥国……
写好服务国家“大文章”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孙占学深知,要在铀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干成事儿,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个集团军。
从团队刚成立之时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22人,这个团队是一支铀矿地质、铀矿采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是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战斗力“满格”的队伍。
高柏在学校承担的第一个国家核能开发项目中,扎根吐鲁番近3年,由于条件艰苦、医疗不便导致牙根坏死、牙齿脱落,但他仍在泼水成冰、酷暑难耐、风沙肆虐的戈壁荒漠中,一直坚持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团队,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团队成员周仲魁说。
郭福生历经10年攻关,通过为大地做“CT”,为铀矿测“三维”,实现了找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成果获得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等奖、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周义朋扎根边疆15载,屡次荒漠历险却依然坚守,主持设计并建成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系统;邓居智20多年来矢志防灾减灾,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三维电阻率“CT”成像技术和装备……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团队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为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利用三维地质调查技术,新探明铀矿近万吨、钼矿近4万吨、磷矿近80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00多亿元;生物浸铀技术在江西、新疆、广东等多地铀矿山应用,实现了低品位铀资源绿色高效开采;研发的复杂地质大型地下水封式能源洞库修建关键技术应用于洞库与隧道工程,三年创经济效益4亿元;研发的“工程地质灾害精细探测技术”助力江西打赢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攻坚战,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筑牢“安全防线”,受到央视新闻、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媒体聚焦报道……
面向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为指引,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奋斗者的姿态共同书写好新时代东华理工人的优异答卷。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