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公开:
[1]蒲全波, 李仕伟, 金容, 王鹏, 杨云, 夏清清, 符鹏, 郑祖平, 廖宇, 程学敏. 一种选育青贮玉米自交系的方法[P]. 四川省: CN116584374A, 2023-08-15.
[2]蒲全波, 金容, 李仕伟, 杨云, 王鹏, 夏清清, 李钟, 郑祖平, 况福虹. 基于青贮玉米特性的种质发掘与育种方法[P]. 四川省: CN115530032A, 2022-12-30.
[3]夏清清, 李仕伟, 金容, 李钟, 杨云, 王鹏, 郑祖平, 蒲全波, 姚平. 一种高配合力甜糯双隐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方法[P]. 四川省: CN114747482A, 2022-07-15.
[4]杨云, 金容, 郑祖平, 李仕伟, 李钟, 王鹏, 蒲全波, 夏清清, 姚平, 罗阳春. 一种条码吊牌裁切装置[P]. 四川省: CN114633293A, 2022-06-17.
[5]龙芸, 杨云, 郑祖平, 胥晓, 刘小红, 赵欢, 金容. 自动育苗播种机[P]. 四川省: CN114568174A, 2022-06-03.
[6]龙芸, 杨云, 胥晓, 郑祖平, 金容, 刘小红, 赵欢. 田间试验肥料精量配施装置[P]. 四川省: CN114342623A, 2022-04-15.
[7]王鹏, 郑祖平, 何川, 李仕伟, 金容, 杨云, 蒲全波, 李钟, 夏清清. 一种具有温控智能管理功能的玉米栽培育苗装置[P]. 四川省: CN113924897A, 2022-01-14.
[8]龙芸, 杨云, 胥晓, 郑祖平, 刘小红, 陈亚梅. 一种微粒种子消毒播种器[P]. 四川省: CN113632663A, 2021-11-12.
[9]杨云, 郑祖平, 夏清清, 李仕伟, 李钟, 蒲全波, 金容, 王鹏, 何川, 罗阳春, 唐纯彪. 一种田间试验挖窝机[P]. 四川省: CN113141815A, 2021-07-23.
[10]杨云, 李钟, 郑祖平, 何川, 李仕伟, 方芳. 田间药效试验喷雾器[P]. 四川: CN108308155A, 2018-07-24.
实用新型:
[1]蒲全波, 郑祖平, 金容, 李仕伟, 王鹏, 杨云, 夏清清, 李钟. 一种青贮玉米秸秆粉碎装置[P]. 四川省: CN217591583U, 2022-10-18.
[2]蒲全波, 李钟, 杨云, 金容, 李仕伟, 王鹏, 夏清清, 郑祖平. 一种用于青贮玉米的收获装置[P]. 四川省: CN217509425U, 2022-09-30.
[3]王鹏, 郑祖平, 李钟, 何川, 李仕伟, 蒲全波, 杨云, 夏清清, 金容, 罗阳春, 唐纯彪. 一种玉米育种用良种筛选装置[P]. 四川省: CN214555187U, 2021-11-02.
[4]蒲全波, 郑祖平, 何川, 王鹏, 李钟, 况福虹, 金容, 罗阳春, 杨云, 李仕伟, 夏清清, 唐纯彪. 一种农作物秸秆回收装置[P]. 四川省: CN213548445U, 2021-06-29.
[5]蒲全波, 李仕伟, 李钟, 杨云, 夏清清, 郑祖平, 何川, 王鹏, 金容, 罗阳春, 唐纯彪. 一种玉米种植用根部施肥装置[P]. 四川省: CN213462951U, 2021-06-18.
[6]李寒松, 杨云, 蔡艳, 李仕伟, 李冰, 金容, 李钟, 郑祖平, 王鹏. 一种玉米种植用深度可调的旋耕机械[P]. 四川省: CN210900241U, 2020-07-03.
[7]李寒松, 杨云, 蔡艳, 李仕伟, 李冰, 金容, 李钟, 郑祖平, 王鹏. 一种间距可调的玉米追肥机[P]. 四川省: CN210868727U, 2020-06-30.
发明授权:
[1]杨云, 金容, 郑祖平, 李仕伟, 李钟, 王鹏, 蒲全波, 夏清清, 姚平, 罗阳春. 一种条码吊牌裁切装置[P]. 四川省: CN114633293B, 2023-07-25.
[2]龙芸, 杨云, 郑祖平, 胥晓, 刘小红, 赵欢, 金容. 自动育苗播种机[P]. 四川省: CN114568174B, 2023-03-10.
[3]龙芸, 杨云, 胥晓, 郑祖平, 金容, 刘小红, 赵欢. 田间试验肥料精量配施装置[P]. 四川省: CN114342623B, 2022-10-14.
[4]杨云, 郑祖平, 夏清清, 李仕伟, 李钟, 蒲全波, 金容, 王鹏, 何川, 罗阳春, 唐纯彪. 一种田间试验挖窝机[P]. 四川省: CN113141815B, 2022-10-04.
[5]龙芸, 杨云, 胥晓, 郑祖平, 刘小红, 陈亚梅. 一种微粒种子消毒播种器[P]. 四川省: CN113632663B, 2022-07-01.
[6]杨云, 李钟, 郑祖平, 何川, 李仕伟, 方芳. 田间药效试验喷雾器[P]. 四川省: CN108308155B, 2020-09-25.
发表期刊论文:
[1]王鹏, 金容, 李仕伟, 蒲全波, 夏清清, 杨云, 符鹏, 李钟, 郑祖平, 马雪清. 酿酒玉米新品种南玉20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24, (02): 131-134.
[2]马雪清, 王鹏, 蒲全波, 李仕伟, 杨云, 夏清清, 金容, 符鹏, 李钟, 郑祖平. 青贮玉米新品种南玉34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24, (02): 151-152+155.
[3]夏清清, 杨云, 金容, 李士伟, 符鹏, 刘柏宏, 郑祖平. 甜糯双隐玉米S_(2)和S_(6)代株系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1-12.
[4]王鹏, 李仕伟, 何川, 杨云, 金容, 夏清清, 李钟, 郑祖平. 不同机播密度对仲玉3号夏播机收效果的影响[J]. 中国种业, 2023, (07): 77-80.
[5]王鹏, 蒲全波, 杨云, 金容, 夏清清, 郑祖平, 李钟, 李仕伟. 青贮玉米新品种南玉21号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 2023, (07): 99-101.
[6]金容, 李钟, 李仕伟, 夏清清, 杨云, 王鹏, 姚平, 蒲全波, 郑祖平. 种植密度对四川丘陵区玉米抗倒粒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8): 1-10.
[7]李仕伟, 蒲全波, 夏清清, 杨云, 金容, 李钟, 郑祖平, 王鹏. 青贮玉米新品种南青521[J]. 中国种业, 2023, (05): 119-121.
[8]李珺昭, 李寒松, 蔡艳, 李冰, 何川, 李钟, 郑祖平. 氮肥减施下种植并翻压冬季绿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1 (03): 393-398+415.
[9]金容, 罗峰, 李仕伟, 王鹏, 杨云, 夏清清, 方芳, 李钟, 郑祖平, 蒲全波. 青贮玉米新品种南青77[J]. 中国种业, 2023, (04): 104-107.
[10]方芳, 李仕伟, 蒲全波, 王鹏, 夏清清, 杨云, 金容, 李钟, 郑祖平. 青贮玉米新品种南青208[J]. 中国种业, 2022, (09): 143-144.
[11]张咏祀, 龙芸, 郑祖平, 张红梅, 刘小红, 曹丹, 李仕伟. 玉米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 种子, 2022, 41 (08): 55-60.
[12]何川, 唐明双, 王颖, 蒲全波, 杨云, 杨华, 邱正高, 郑祖平, 况福虹, 蔡艳. 强优势玉米品种引智创新及绿色控污增效技术[J]. 耕作与栽培, 2022, 42 (03): 127-130.
[13]曾妮, 蔡艳, 李寒松, 李冰, 李珺昭, 伍伟, 张洪滔, 何川, 李钟, 郑祖平. 氮肥减施下翻压冬季绿肥对川东玉米地土壤养分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 (06): 799-806.
[14]王鹏, 李钟, 何川, 郑祖平. 南玉8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J]. 中国种业, 2021, (02): 95-97.
[15]何川, 杨勤, 蒲全波, 陈岩, 杨云, 王鹏, 金容, 郑祖平, 夏清清. 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20, 40 (06): 18-21.
[16]杨云, 何川, 金容, 李仕伟, 夏清清, 郑祖平. 南充市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18): 97-98+100.
[17]罗阳春, 杨云, 李仕伟, 方芳, 王鹏, 蒲全波, 郑祖平. 组织培养中植物外植体及愈伤组织褐变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 (01): 5-10.
[18]杨克相, 罗阳春, 方芳, 蒲春蕾, 罗峰, 曾先堂, 吴迅, 何川, 李钟, 郑祖平. 中国南方旱地作物栽培模式的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 (08): 115-116.
[19]何川, 郑祖平. 四川丘陵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新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16, (04): 12-13.
[20]何川, 任胜茂, 郑祖平, 李钟. 川东北丘陵区玉米-川明参/玉米轻简高效新模式[J]. 耕作与栽培, 2015, (05): 60-61.
[21]何川, 郑祖平, 吴迅, 李钟. 导入br-2温带矮生系的热带玉米种质利用研究[J]. 玉米科学, 2014, 22 (05): 44-46.
[22]蒲全波, 杨克相, 罗阳春, 李仁江, 吴迅, 何川, 李钟, 郑祖平. 玉米育种进程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演化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 (24): 18-19+68.
[23]曾宪堂, 李仁江, 蒲全波, 杨克相, 吴迅, 郑祖平. 西南区玉米主推品种推广面积与生育期和出籽率的相关性解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28): 11309-11310+11369.
[24]何川, 郑祖平. br-2玉米矮生系导入热带种质的应用研究[J]. 玉米科学, 2012, 20 (06): 14-16.
[25]吴迅, 何川, 李钟, 郑祖平. 不同浓度硝酸盐对玉米自交系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 (03): 945-949.
[26]李钟, 郑祖平, 鲜雄章, 宋宗奇, 郭富祥, 黄玉碧. 马铃薯\玉米—大豆高产高效模式及其关键配套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11, (06): 20-21.
[27]何川, 郑祖平. 玉米矮秆突变基因的鉴定与利用[J]. 玉米科学, 2011, 19 (02): 34-36.
[28]李钟, 郑祖平, 张国清, 宋宗奇, 刘代会. 四川丘陵区“芋/玉/豆”模式主要栽培技术及效益[J]. 耕作与栽培, 2010, (05): 64-65.
[29]吴迅, 黄玉碧, 郑祖平, 何川, 李钟, 杨克相, 任兴江, 史抒. 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07): 159-161.
[30]何川, 郑祖平, 吴迅. 川东北丘陵区玉米低产原因分析及科技减灾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 2010, (02): 18-19.
[31]何川, 郑祖平, 谢树果, 李钟, 刘代惠. 隐性单基因br-2玉米矮生系的选育[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8): 2978-2981.
[32]刘代惠, 李钟, 蒲全波, 罗阳春, 郑祖平.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利用[J]. 玉米科学, 2009, 17 (02): 53-55.
[33]郑祖平, 刘小红, 黄玉碧, 李钟, 何川, 谭振波.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J].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4): 634-637.
[34]郑祖平, 黄玉碧, 田孟良, 谭振波. 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和上位性效应分析[J]. 玉米科学, 2007, (02): 14-18.
[35]郑祖平, 刘小红, 李钟, 何川, 刘代惠, 张国清. 大穗型玉米品种南玉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 2006, (S1): 95-96.
[36]何川, 史抒, 何畅, 蒲全波, 郑祖平, 李钟. 寡照地区麦/玉/豆三高三省配套栽培新模式[J]. 耕作与栽培, 2006, (06): 51-52.
[37]刘小红, 张红伟, 张红梅, 郑祖平, 荣廷昭, 王富荣, 谭振波. 玉米抗矮花叶病QTL的定位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544-548.
[38]李钟, 郑祖平, 张国清, 何川. 矮生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利用[J]. 玉米科学, 2006, (01): 76-78.
[39]唐祈林, 杨克诚, 郑祖平, 荣廷昭. 玉米与玉米近缘种可杂交性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01): 144-146.
[40]郑祖平,刘代惠,李钟,张国清,何川. 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南玉7号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 2005, (S1): 133-134.
[41]何川, 郑祖平. 秩次分析法评价非平衡玉米区试产量的应用研究[J]. 玉米科学, 2005, (04): 53-55.
[42]郑祖平, 何川, 李钟, 黄玉碧. 两种供氮水平下玉米穗长QTL定位分析[J]. 玉米科学, 2005, (04): 102-104+108.
[43]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刘汉梅,刘亚娟,谭振波,陈刚. 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2): 117-122.
[44]何川,郑祖平. 玉米品系内改良S_1选择方法与技术[J]. 玉米科学, 2003, (04): 19-20+24.
[45]李钟,郑祖平,张国清,明充.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J]. 杂粮作物, 2002, (04): 212-213.
[46]毛金雄,郑祖平,何川,杜克柱. 突破性早熟玉米杂交种南玉3号[J]. 玉米科学, 2001, (S1): 33.
[47]何川,毛金雄,李钟,郑祖平,杜克柱. 玉米品种区试资料的非参数度量[J]. 玉米科学, 2001, (01): 34-36.
[48]何川,郑祖平,明充. 几个玉米骨干自交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J]. 杂粮作物, 2001, (01): 1-4.
[49]何川,谢树果,阳小虎,郑祖平,向承勇,何健. 鲜甜糯玉米超常早播促麦玉稻高效栽培新技术[J]. 作物杂志, 2001, (01): 32-33.
[50]李钟,郑祖平,何川,明充. 川中紫色土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土壤肥料, 2001, (01): 25-27.
[51]何川,李钟,毛金雄,郑祖平,杜克柱. 15份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 2000, (04): 33-36.
[52]何川,李钟,郑祖平,杜克柱,刘代惠. 稻田改制“麦 /鲜玉——稻”高效栽培新模式[J]. 四川农业科技, 2000, (11): 15.
[53]毛金雄,何川,刘代惠,郑祖平. 几个矮秆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杂粮作物, 2000, (04): 11-13.
[54]何川,毛金雄,李钟,郑祖平,杜克柱. 西南玉米杂交种区试资料的非参数统计[J]. 杂粮作物, 2000, (04): 41-43.
[55]李钟,郑祖平,张国清,何川. 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J]. 杂粮作物, 2000, (02): 23-27.
[56]郑祖平. 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总贡献分析[J]. 玉米科学, 1999, (S1): 1-4.
[57]李钟,杜克柱,郑祖平,刘代惠,程学敏. 川中丘陵紫色土旱区耐旱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J]. 玉米科学, 1999, (04): 40-43.
[58]李钟,杜克柱,郑祖平,刘代惠. 川中丘陵区耐旱型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9, (01): 22-25.
[59]郑祖平. 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总贡献分析[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8, (04): 24-27.
[60]郑祖平. 玉米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7, (06): 27-29.
[61]李钟,郑祖平,杜克柱,刘代惠,张国清. 元江玉米秋繁简述[J]. 玉米科学, 1997, (02): 34-36.
[62]郑祖平,李忠,刘代惠,杜克柱,张国清. 玉米自交系几个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J]. 玉米科学, 1997, (01): 14-17+23.
[63]郑祖平,杜克柱. 玉米自交系几个性状的遗传分析[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5, (05): 8-11.
[64]郑祖平,杜克柱. 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59-362.
[65]郑祖平,何素兰.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1995, (03): 12.
[66]郑祖平,何素兰.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1994, (04): 31.
[67]郑祖平. 高产花生──天府九号[J]. 四川农业科技, 1994, (02): 21.
[68]郑祖平. 玉米──成单14[J]. 致富之友, 1994, (03): 39.
[69]郑祖平. 玉米——成单14[J]. 作物杂志, 1993, (04): 19.
会议论文:
[1]吴迅, 何川 & 郑祖平. (2012). 玉米氮利用率的现状与展望. (eds.) 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 (pp.186-188).
[2]郑祖平, 刘小红, 吴迅, 黄玉碧, 何川 & 李钟. (2010). 玉米不同氮素环境下RIL群体吐丝天数QTL定位分析. (eds.)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pp.52).
[3]张红梅,张红伟,刘小红,郑祖平,王富荣,杨书成... & 谭振波. (2005).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的定位分析. (eds.) 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 (pp.104-108).
[4]何川 & 郑祖平. (2005). 玉米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方法与技术. (eds.) 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 (pp.120).
[5]张红伟, 张红梅, 郑祖平, 刘汉梅, 刘亚娟, 谭振波 & 陈刚. (2004). 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评价. (eds.) 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63-71).
[6]张红伟, 张红梅, 郑祖平, 陈刚, 王国英 & 谭振波. (2003). 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 (eds.)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62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