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波,男,1975年6月生,湖北安陆人,扬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扬州市委委员、致公党扬州大学基层委副主委,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助理、能源工程系主任、暖通空调学科带头人。现为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可再生能源工作部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制冷学会委员、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技通讯咨询专家、多个省科技系统及教育部学位与科技系统等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涵评专家等。长期担任Energy、Applied Energy、Renewable Energy、Geothermics、Energy and Buildings、东南大学学报、化工学报、太阳能学报、制冷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流体机械等30余个杂志审稿人。长期致力于地源热泵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方向涉及地热能利用与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传热传质问题及热泵节能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SCI总被引3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80余次。授权专利20余项,独立出版《土壤源热泵技术及应用》著作1部,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土木建筑科技奖二等奖1项、扬州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及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1项。
教育经历:
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东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
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青岛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
1997年7月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2016.09-至今,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 扬州大学 | 教授 | 院长助理、系主任
2013.07-2016.09,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 扬州大学 | 副教授 | 院长助理
2012.02-2012.08,机械与航空学院 |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 访问学者
2009.03-2012.02,能源与环境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 东南大学 | 博士后
2010.08-2013.06,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扬州大学 | 副教授
2007.07-2010.08,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扬州大学 | 讲师
1997.07-2001.08,动力部 | 湖北安陆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空调技术员
社会任职:
1.中国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可再生能源工作部委员。
2.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
3.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4.江苏省制冷学会委员。
5.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6.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7.江苏省科技通讯咨询专家。
8.国际能源类杂志《Energy》、《Applied 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Journal of Sustainable and Renewable Energy》、《制冷学报》、《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及《流体机械》等杂志地热能利用方面研究稿件的审稿人。
主讲课程: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3-2024,48.0,3.0
建环专业导论,秋学期,2023-2024,16.0,1.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3-2024,48.0,3.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2-2023,56.0,3.5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2-2023,56.0,3.5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22-2023,32.0,2.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22-2023,32.0,2.0
建环专业导论,秋学期,2022-2023,16.0,1.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1-2022,56.0,3.5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1-2022,56.0,3.5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21-2022,32.0,2.0
流体力学,春学期,2020-2021,72.0,4.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0-2021,56.0,3.5
流体力学,春学期,2020-2021,72.0,4.0
流体力学,春学期,2020-2021,72.0,4.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20-2021,56.0,3.5
流体力学,春学期,2018-2019,72.0,4.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19-2020,56.0,3.5
建筑设备,春学期,2016-2017,32.0,2.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20-2021,32.0,2.0
流体力学,春学期,2019-2020,72.0,4.0
建筑设备,春学期,2016-2017,32.0,2.0
流体力学,春学期,2019-2020,72.0,4.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18-2019,32.0,2.0
流体力学,春学期,2018-2019,72.0,4.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导论,秋学期,2020-2021,16.0,1.0
建筑环境控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春学期,2017-2018,32.0,2.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17-2018,32.0,2.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20-2021,32.0,2.0
建筑设备,春学期,2016-2017,32.0,2.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19-2020,32.0,2.0
建筑环境控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春学期,2018-2019,32.0,2.0
空气调节*,春学期,2019-2020,56.0,3.5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18-2019,32.0,2.0
流体输配管网,秋学期,2017-2018,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8-2019,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春学期,2019-2020,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7-2018,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春学期,2018-2019,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6-2017,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7-2018,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秋学期,2016-2017,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5-2016,36.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9-2020,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9-2020,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8-2019,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春学期,2017-2018,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春学期,2017-2018,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6-2017,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5-2016,36.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8-2019,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5-2016,36.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7-2018,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6-2017,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5-2016,36.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秋学期,2016-2017,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春学期,2018-2019,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8-2019,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9-2020,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20-2021,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4-2015,36.0,2.0
热泵技术及其应用,秋学期,2020-2021,32.0,2.0
计算传热学,春学期,2019-2020,32.0,2.0
暖通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春学期,2019-2020,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7-2018,32.0,2.0
热泵新技术及应用,秋学期,2016-2017,32.0,2.0
培养研究生情况:
饶志勇,动力工程
孙倩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夏雯欣,动力工程
王程蓉,动力工程
谯田正,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强雨晗,动力工程
杨智鹏,动力工程
张朝阳,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徐子涵,动力工程
金瓯,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李明,动力工程
鞠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夏莉,动力工程
杨晶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孙露露,动力工程
周玉玲,动力工程
孙念心,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杨彬彬,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张恒,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孙韬夫,动力工程
梁幸福,动力工程
孔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张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张来军,动力工程
王猛,动力工程
徐瑞,动力工程
严超逸,动力工程
童燕,动力工程
研究领域:
1、地源热泵与浅层地热能利用
2、太阳能热能利用
3、跨季节地下储能
4、建筑节能与可再生新能源利用
5、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优化
6、冷却塔换热理论与优化。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季节性储能过程中能量桩的热-流-力耦合行为及储能增效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
2、蓄热基体材料与复合材料蓄热性能测试。
3、真空集热管与反射银镜的性能测试。
4、泰兴市新世界广场6#地块地源热泵工程地下岩土热响应测试。
5、内蒙古自治区土壤热物性与热响应测试。
6、江苏大学温室地热泵柜启动阀研究。
7、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8、扬州华盛置业有限公司设计研究。
9、扬州和泰投资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
10、江苏七彩建筑环境有限公司设计研究。
11、江苏鸿辉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研究。
12、气固两相流穿越液池过程多相流场数据测试及分析。
13、变温热源驱动下含湿岩土内热湿迁移特性及能量传输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14、新奥能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设计。
15、基于地源热泵土壤热平衡的地下蓄能传热机理及其控制,校创新培育基金。
16、相变蓄能型地热换热器固液相变传热机理及其热响应特性,校创新培育基金。
17、基于地源热泵土壤平衡控制的地下蓄能传热机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18、相变储能式地热换热器固液相变传热机理及其蓄能特性研,校创新培育基金。
19、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集成技术中关键问题的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主持。
20、博士后科学基金:地源热泵利用中土壤热平衡控制技术中的传热机理研究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主持。
21、扬州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双热源耦合特性及地下蓄能传热强化与控制,2008年3月-2010年3月,主持。
22、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基金项目:基于地源热泵土壤热平衡的地下蓄能传热机理及其控制,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主持。
23、横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三角光电科技园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测试,2010年11月-2010年12月,主持。
24、横向:华鼎星城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技术服务,2011年6月,主持。
25、横向:豪第坊养生会所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技术服务,2011年9月,主持。
26、横向:江苏盛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楼项目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项目,2011年6月,主持。
27、横向: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测试,2011年6月,主持。
28、横向:镇江润扬生态餐厅地源热响应测试,2011年1月,主持。
软件著作权:
1、杨卫波,一种梯形肋片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2、杨卫波,一种单/双层玻璃温度分布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3、杨卫波,某恒温室内外壁温度变化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4、杨卫波,第一类边界条件下方形烟道壁温度场计算软件[简称:方形烟道壁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5、杨卫波,一种基于热平衡法的CPU实时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6、杨卫波,一种基于苏霍夫公式的洗浴废水沿程热损失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7、杨卫波,一种基于热平衡法的二维空心墙体非稳态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8、杨卫波,一种方形空腔内空气自然对流计算软件V1.0.[软件].2023
9、杨卫波,一种带内热源平板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1
10、杨卫波,一种内置单U埋管能量桩埋管水温与桩身热影响范围计算软件V1.0.[软件].2021
11、杨卫波,一种干湿式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的热力计算软件V1.0.[软件].2021
12、杨卫波,一种方形通风砖墙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1
13、杨卫波,一种蒸汽锅炉换热管计算软件V1.0.[软件].2021
14、杨卫波,一种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15、杨卫波,一种导线截面径向温度分布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16、杨卫波,一种基于元体能量平衡法的地埋管沿程流体温度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17、杨卫波,一种二维肋片温度场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18、杨卫波,地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19、杨卫波,风冷与蒸发冷却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热力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20、杨卫波,横流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效率计算软件V1.0.[软件].2020
实用新型:
[1]王程蓉, 杨卫波, 张朝阳, 汪峰. 一种渗流强化能量桩以及雨水换热装置[P]. 江苏省: CN220708176U, 2024-04-02.
[2]何茜茜, 杨卫波, 李星, 孙倩云, 孙坤鹏. 一种非等径双螺旋形钢纤维混凝土能量桩[P]. 江苏省: CN218060271U, 2022-12-16.
[3]张龙, 杨卫波, 黄帅, 崔敏. 一种基于热管余热回收的横流闭式冷却塔[P]. 江苏省: CN216790922U, 2022-06-21.
[4]汤锐, 王志豪, 汪峰, 杨卫波.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冷表面结霜特性测量系统[P]. 江苏省: CN215812527U, 2022-02-11.
[5]肖志平, 杨卫波, 赵炫博, 姜诚, 赵雨菲, 李希金娜. 一种高效顶板辐射换热器[P]. 江苏省: CN214333458U, 2021-10-01.
[6]汪峰, 汤锐, 杨卫波, 倪美琴. 一种基于土壤跨季蓄热除霜及太阳能间歇利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P]. 江苏省: CN211575592U, 2020-09-25.
[7]杨卫波, 孙念心, 汪峰. 一种相变储能圆柱阵列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P]. 江苏省: CN211011975U, 2020-07-14.
[8]杨卫波, 张来军, 汪峰. 一种水平螺旋型土壤-空气自调温式空调系统[P]. 江苏省: CN210921664U, 2020-07-03.
[9]王雪, 杨卫波, 王迪溦, 徐悦, 张艳, 任天钰. 一种高效水平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P]. 江苏省: CN209279417U, 2019-08-20.
[10]黄水清, 杨卫波, 黄德祥, 吴梁玉. 一种太阳能空气能双源热泵[P]. 江苏省: CN208458306U, 2019-02-01.
[11]李云云, 杨卫波, 基晓蒙, 鞠磊, 薛栋腾, 吕艳. 一种新型多进单出集中回水垂直地埋管换热器[P]. 江苏: CN208238300U, 2018-12-14.
[12]黄水清, 杨卫波, 吴梁玉, 黄德祥.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双源热泵机组[P]. 江苏: CN207778862U, 2018-08-28.
[13]杨卫波. 多功能冷却塔辅助复合地源热泵实验系统[P]. 江苏: CN206709444U, 2017-12-05.
[14]杨卫波. 风冷复合蒸发冷却的闭式冷却塔[P]. 江苏: CN206572984U, 2017-10-20.
[15]杨卫波, 张恒.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温室环境调控系统[P]. 江苏: CN206452877U, 2017-09-01.
[16]杨卫波, 杨晶晶. 一种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湿传递性能模拟测试装置[P]. 江苏: CN205879561U, 2017-01-11.
[17]陈永平, 孔磊, 杨卫波. 一种土壤源热泵的土壤热平衡装置[P]. 江苏: CN204555424U, 2015-08-12.
[18]杨卫波. 一种地下岩土分层热物性现场热响应测试装置[P]. 江苏: CN202649147U, 2013-01-02.
[19]杨卫波. 多功能地源热泵地下岩土冷热响应测试装置[P]. 江苏: CN202486083U, 2012-10-10.
[20]杨卫波, 刘光远, 谢治祥, 吴晅. 一种寒区用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能源系统[P]. 江苏: CN202253940U, 2012-05-30.
发明公开:
[1]杨卫波, 强雨晗, 汪峰. 一种基于有效埋深的U型地埋管换热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P]. 江苏省: CN117268823A, 2023-12-22.
[2]陈永平, 于程, 曹东城, 张程宾, 刘向东, 杨卫波. 一种储能型地源热泵系统[P]. 江苏省: CN116147095A, 2023-05-23.
[3]贾涛, 杨阳, 江巍雪, 宋金蔚, 杨卫波. 一种同时测量气液体系互溶性和溶解度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 江苏省: CN114252365A, 2022-03-29.
[4]杨卫波, 孙韬夫, 鞠磊, 汪峰. 一种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P]. 江苏省: CN112763250A, 2021-05-07.
[5]杨卫波, 鞠磊, 孙韬夫, 汪峰. 一种能量桩热-流-力耦合特性实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P]. 江苏省: CN112683562A, 2021-04-20.
[6]杨卫波, 张来军, 汪峰. 一种梅花形相变地热能量桩及其使用方法[P]. 江苏省: CN111335299A, 2020-06-26.
[7]杨卫波, 孙念心, 汪峰. 一种干湿分离多进风复合型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调节方法[P]. 江苏省: CN111207603A, 2020-05-29.
[8]汪峰, 汤锐, 杨卫波, 倪美琴. 一种基于土壤跨季蓄热除霜及太阳能间歇利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 江苏省: CN111156726A, 2020-05-15.
[9]杨卫波, 张来军, 汪峰. 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空气-土壤复合源热泵及其运行调节方法[P]. 江苏省: CN110736125A, 2020-01-31.
[10]汪峰, 周玉玲, 杨卫波, 倪美琴. 一种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实现双蒸发温度的闭式热泵烘干装置[P]. 江苏省: CN109708457A, 2019-05-03.
[11]杨卫波, 徐瑞, 陈世坤. 一种相变储能套管式地热换热器[P]. 江苏省: CN109405616A, 2019-03-01.
[12]黄水清, 杨卫波, 吴梁玉, 黄德祥. 一种双侧可变流量污水源热泵机组及其操作方法[P]. 江苏: CN107883611A, 2018-04-06.
[13]杨卫波, 夏莉. 一种干湿联合双重冷却多工况横流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模式的调节方法[P]. 江苏: CN107166989A, 2017-09-15.
[14]杨卫波. 冷却塔#地埋管耦合土壤散热实验系统[P]. 江苏: CN106872200A, 2017-06-20.
[15]陈永平, 孔磊, 杨卫波. 一种土壤源热泵的土壤热平衡装置[P]. 江苏: CN106595129A, 2017-04-26.
[16]杨卫波, 杨晶晶. 一种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湿传递性能模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P]. 江苏: CN106017965A, 2016-10-12.
[17]杨卫波. 一种地下岩土分层热物性现场热响应测试方法[P]. 江苏: CN102721722A, 2012-10-10.
发明授权:
[1]贾涛, 杨阳, 江巍雪, 宋金蔚, 杨卫波. 一种同时测量气液体系互溶性和溶解度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 江苏省: CN114252365B, 2024-02-20.
[2]汪峰, 汤锐, 杨卫波, 倪美琴. 一种基于土壤跨季蓄热除霜及太阳能间歇利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P]. 江苏省: CN111156726B, 2023-11-14.
[3]杨卫波, 鞠磊, 孙韬夫, 汪峰. 一种能量桩热-流-力耦合特性实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P]. 江苏省: CN112683562B, 2023-01-03.
[4]杨卫波, 孙韬夫, 鞠磊, 汪峰. 一种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P]. 江苏省: CN112763250B, 2022-07-26.
[5]杨卫波, 孙念心, 汪峰. 一种干湿分离多进风复合型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调节方法[P]. 江苏省: CN111207603B, 2022-04-29.
[6]黄水清, 杨卫波, 吴梁玉, 黄德祥. 一种双侧可变流量污水源热泵机组及其操作方法[P]. 江苏省: CN107883611B, 2020-02-07.
[7]杨卫波, 夏莉. 一种双重冷却横流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调节方法[P]. 江苏省: CN107166989B, 2019-11-15.
[8]杨卫波, 杨晶晶. 一种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湿传递性能模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P]. 江苏省: CN106017965B, 2018-11-20.
[9]杨卫波. 一种地下岩土分层热物性现场热响应测试方法[P]. 江苏省: CN102721722B, 2014-07-09.
出版专著:
[1]杨卫波,土壤源热泵技术及应用.[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发表英文论文:
[1]杨卫波,鞠磊,杨智鹏,汪峰.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n energy pile group operated in heat release mode.GEOTHERMICS,2023,109
[2]杨卫波,强雨晗,鞠磊,汪峰,刘爱华.Numerical evalu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n energy pile group.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23,162
[3]杨卫波,孙韬夫,张朝阳,汪峰.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energy pile under cyclic temperature loads.ENERGY,2023,267
[4]杨卫波,鞠磊,张来军,汪峰.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n energy pile with groundwater seepage.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2,77
[5]杨卫波,孙韬夫,杨彬彬,汪峰.Laboratory study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 phase change concrete energy pile in summer mode.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2021,41
[6]杨卫波,张来军,张恒,汪峰,李晓金.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displacement of energy pile under the thermo-mechanical loads.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2020,21
[7]杨卫波,徐瑞,汪峰,陈世坤.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horizontal spiral-coil ground heat exchanger.RENEWABLE ENERGY,2020,147979-995.
[8]杨卫波,徐瑞,杨彬彬,杨晶晶.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borehole ground heat exchanger with PCM backfill.ENERGY,2019,174216-235.
[9]杨卫波,张恒,梁幸福.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arametric study of a sola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operated in heating modes.ENERGY,2018,149173-189.
[10]杨卫波,杨彬彬,徐瑞.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Heat Releas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oil Coupled Ground Heat Exchanger with Assisted Cooling Tower.ENERGIES,2018,11(1)
[11]杨卫波,杨晶晶,孔磊.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validation on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of pile spiral coil ground heat exchanger.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6,32(5):200-205.
[12]杨卫波,路鹏飞,陈永平.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 energy pile with spiral coil ground heat exchanger.ENERGY AND BUILDINGS,2016,128:491-502.
[13]杨卫波,孔磊,陈永平.Numerical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s of soil freezing on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soil around ground heat exchanger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5,75:259-269.
[14]杨卫波,孙露露,陈永平.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ola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operated in heating modes.ENERGY AND BUILDINGS,2015,89:97-111.
[15]杨卫波,梁幸福,施明恒,陈振乾.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a Vertical U-Bend Ground Heat Exchanger Used in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2014,11(7):761-785.
[16]杨卫波,张苏苏,陈永平.A dynamic simulation method of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based on borehole heat exchange effectiveness.ENERGY AND BUILDINGS,2014,77:17-27.
[17]杨卫波,孙露露,吴晅.Energy storage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with phase change backfill materials.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4,30(24):193-199.
[18]杨卫波,陈振乾,施明恒,张程宾.An in situ thermal response test for borehole heat exchangers of the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ergy,2013,32(5)489-503.
[19]杨卫波,陈永平,施明恒,J. Spitler.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underground thermal imbalance of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operated in cooling-dominated district.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3,58(1):1-2.
[20]杨卫波,施明恒.Heat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with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condition.Dongnan Daxue Xuebao (Ziran Kexue Ba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43(2):328-333.
[21]杨卫波,朱洁莲,施明恒,陈振乾.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olar-assisted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11()790-797.
[22]杨卫波,朱洁莲,陈振乾.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s of underground thermal imbalance ratio on soil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 Proceedings of ISHVAC 2011,2012,41334-1340.
[23]杨卫波,王松松,刘光远,朱洁莲.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backfill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 Proceedings of ISHVAC 2011,2012,41341-1346. Shanghai, China, Nov.6-9, 2011. (EI收录).
[24]杨卫波,吴晅.In-situ thermal response test of the ground thermal properties for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project locat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district.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 2011 - Proceedings,2011,2254-2257. July15-July18, Hohhot, China. (EI收录).
[25]W.B. Yang, J. L. Zhu, M. H. Shi, Z. Q. Che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olar-assisted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11:790-797.(EI收录).
[26]Yang Weibo, Chen Zhenqian, Shi Mingheng. The alternat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ola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Journal of 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26(2):327-332. (EI收录).
[27]杨卫波,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and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with seasonal energy storage.Dongnan Daxue Xuebao (Ziran Kexue Ba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40(5)973-978.
[28]杨卫波,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n intermittent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UECTC'09 - Proceedings of 2009 US-EU-China Thermophysics Conference - Renewable Energy(UECTC’09). May 28-30, 2009 Beijing, China. (EI收录).
[29]杨卫波,The alternat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ola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ISHVAC09). 2009,2009,1816-1824.
[30]杨卫波,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used in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ISHVAC09), 2009,2009,1857-1864. Nanjing, China, Nov.6-9, 2009. (EI收录).
[31]W. B. Yang, M.H. Shi, G.Y. Liu and Z.Q. Chen. A two-region simulation model of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pplied Energy, 2009, 86: 2005-2012. ( SCI 收录)
[32]W. B. Yang, M. H. Shi and Z. Q. Chen. A variable heat flux line source model for boreholes in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PEEC2009). March 28-31, 2009, Wuhan, China. (EI收录).
[33]W. B. Yang and H. Zhang. In situ measurement of ground thermal conductivity based on analytical solution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2009). March 28-31, 2009, Wuhan, China. (EI收录).
[34]Yang W. B., Liu G. Y., Shi M. H. and Chen Z.Q.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oling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losed loop vertical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ICCR’2008, April 5-9, Shanghai, China. (ISTP收录).
[35]Yang W. B., Liu G. Y., Shi M. H. and Chen Z.Q.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n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a vertical U-bend ground heat exchanger, Proceedings of the ICCR’2008, April 5-9, Shanghai, China. (ISTP收录).
[36]Yang W. B., Liu G. Y., Shi M. H. and Chen Z.Q. 2008.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olar-induced ventilation wall.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ild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2008(COBEE2008). DalianChina. (ISTP收录)
[37]W. B. Yang, M.H. Shi and H. Do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olar-earth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6, 26(18): 2367-2376.(SCI 收录)
[38]W. B. Yang, M. H. Shi and Z. Q. Chen. Study on the freez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urrounding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 of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Refrigeration,2007,Beijing.
[39]W. B. Yang, M.H. Shi and Z. Q. Chen. Influence of soil freezing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in ground coupled heat pump.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 Transfer (ISHT7’08), Oct 26-29,2008 USTB, Beijing, China.
发表中文论文:
[1]汪峰, 王志豪, 张小松, 杨卫波. 换热器翅片表面灰尘沉积特性的实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4 (12): 4893-4900.
[2]汪峰, 汤锐, 王志豪, 杨卫波, 高昂. 冷表面温度对超疏水翅片结霜特性与抑霜性能的影响[J]. 制冷学报, 2022, 43 (06): 107-113.
[3]杨卫波, 张钰, 孙念心, 崔敏. 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试验研究[J]. 流体机械, 2022, 50 (10): 8-15+69.
[4]杨卫波, 张来军, 汪峰. 桩埋管参数对渗流下能量桩热-力耦合特性的影响[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2, 49 (05): 176-185.
[5]王猛, 杨卫波, 汪峰, 张来军, 徐瑞, 经乃东, 杨彬彬. 扬州地区地源热泵应用现状调研及优化建议[J]. 节能, 2022, 41 (07): 28-31.
[6]汪峰, 汤锐, 周玉玲, 杨卫波. Cassie润湿模式下竖直超疏水翅片的除霜特性[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2, 43 (06): 1460-1466.
[7]汪峰, 邢云, 杨卫波, 杨秀峰, 沈超群. 基于Dymola的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仿真实验与教学[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2, 39 (04): 147-152.
[8]杨卫波, 严超逸, 张来军, 汪峰. 渗流作用下能源桩的换热性能及热-力耦合特性[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62 (05): 891-899.
[9]崔敏, 杨卫波, 张钰, 朱政宇, 王子龙. 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冷却特性的实验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 40 (12): 13-18+12.
[10]杨卫波, 徐瑞, 汪峰, 李晓金. 水平spiral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1, 42 (08): 2122-2131.
[11]杨卫波, 杨彬彬, 李晓金. 取放热不平衡条件下相变材料回填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J]. 流体机械, 2021, 49 (06): 72-78.
[12]孙念心, 杨卫波*. 翅片参数对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换热性能的影响[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35 (04): 194-200.
[13]杨卫波, 夏莉, 孙念心. 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数值模拟[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 40 (01): 20-25+19.
[14]杨卫波, 杨彬彬, 汪峰. 相变混凝土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 (02): 268-277.
[15]杨晶晶, 杨卫波. 相变回填材料配比对地埋管换热器蓄能传热特性影响研究[J]. 建筑节能, 2020, 48 (01): 50-56.
[16]汪峰, 杨卫波, 杨秀峰, 倪美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20, 7 (01): 37-38.
[17]吴梁玉, 刘凌波, 韩笑天, 李倩文, 杨卫波.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dynamic behaviors of bubbles flowing through bifurcate T-junction in microfluidic device[J]. Chinese Physics B, 2019, 28 (10): 421-431.
[18]杨卫波, 徐瑞, 杨晶晶, 陈世坤. 相变材料回填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J]. 流体机械, 2019, 47 (07): 72-79+60.
[19]夏莉, 杨卫波, 徐瑞. 参数对横流闭式冷却塔冷却效率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21 (04): 27-32.
[20]夏莉, 杨卫波. 横流式冷却塔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中的关键问题[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8, 32 (04): 372-379.
[21]杨卫波, 孔磊, 尹艳山. 水平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J]. 流体机械, 2018, 46 (06): 60-67.
[22]周颖, 张程宾, 杨卫波. 大数据中心动态热特性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 37 (04): 15-19.
[23]杨晶晶, 杨卫波, 刘向东.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冷却塔开启控制策略[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20 (04): 47-53.
[24]康逸翁, 王阳, 綦建国, 杨卫波, 张程宾. 先进压水堆核电厂汽机房通风系统模拟研究[J]. 暖通空调, 2017, 47 (02): 36-44.
[25]张苏苏, 杨卫波. 冷却塔辅助地埋管散热运行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9 (04): 64-69.
[26]刘向东, 杨卫波. 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 大学教育, 2016, (04): 124-126.
[27]杨卫波*, 杨晶晶, 孔磊. 桩基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验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5): 200-205.
[28]孙露露, 杨卫波. 温度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8 (03): 46-50.
[29]梁幸福, 杨卫波, 吴晅. 某示范地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特性测试与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8 (01): 65-69.
[30]杨卫波*, 孙露露, 吴晅. 相变材料回填地埋管换热器蓄能传热特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4): 193-199.
[31]徐辉, 刘光远, 杨卫波. 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热平衡分析[J]. 山西建筑, 2014, 40 (14): 148-150.
[3]梁幸福, 杨卫波, 金瓯, 周必安, 陈世坤. 双级复叠式蓄冷系统性能的试验研究[J]. 流体机械, 2014, 42 (02): 62-66.
[33]杨卫波*, 张苏苏. 冷热负荷非平衡地区土壤源热泵土壤热失衡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 流体机械, 2014, 42 (01): 80-87.
[34]嵇素雯, 刘光远, 夏诗盛, 杨卫波.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的研究现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3, 32 (06): 31-34.
[35]朱洁莲, 杨卫波, 嵇素雯.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传热强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3, 27 (05): 488-493.
[36]杨卫波, 毛红亚.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3): 83-84.
[37]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非连续运行工况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3 (02): 328-333.
[38]李琪, 杨卫波, 孔玲玲. 太阳能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理论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6 (01): 42-45.
[39]李琪, 杨卫波. 生态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12, 38 (33): 209-211.
[40]杨卫波*, 王松松, 刘光远, 张苏苏. 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与控制的试验研究[J]. 流体机械, 2012, 40 (10): 62-68+32.
[41]李小川, 崔晓峰, 张程宾, 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随机行走方法的多孔介质导热性能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9 (04): 95-99.
[42]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基于准三维模型的垂直U型埋管换热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J]. 流体机械, 2012, 40 (04): 56-62.
[43]张苏苏, 杨卫波, 刘义. 太阳能烟囱+TROMBE墙复合结构的性能研究[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 26 (02): 112-116+121.
[44]倪美琴, 刘光远, 杨卫波.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 26 (02): 191-193+197.
[45]杨卫波*, 朱洁莲, 谢治祥. 地源热泵地下岩土热物性现场热响应测试方法研究[J]. 流体机械, 2011, 39 (09): 57-61+49.
[46]王松松, 刘光远, 杨卫波.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 山西建筑, 2011, 37 (24): 112-113.
[47]杨卫波*, 陈振乾, 施明恒. 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J]. 太阳能学报, 2011, 32 (03): 383-389.
[48]吴炳阳, 刘光远, 杨卫波. 毛细管顶板辐射空调应用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11, 37 (05): 109-110.
[49]王松松, 刘光远, 杨卫波. 地源热泵钻孔回填材料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J]. 能源技术, 2010, 31 (06): 343-346+350.
[50]杨卫波*,陈振乾, 施明恒. 跨季节蓄能型地源热泵地下蓄能与释能特性[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5): 973-978.
[51]杨卫波, 陈振乾, 施明恒.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英文)[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 26 (02): 327-332.
[52]杨卫波, 陈振乾, 刘光远. 某节能示范项目土壤源热泵方案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J]. 流体机械, 2010, 38 (02): 73-78.
[53]杨卫波*, 倪美琴, 施明恒, 吴安宽, 冯学.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J]. 流体机械, 2009, 37 (12): 52-57.
[54]刘义, 杨卫波, 杨秀峰, 曹子栋. 水涤脱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研究[J]. 锅炉技术, 2009, 40 (06): 74-77.
[55]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基于解析法的地下岩土热物性现场测试方法的探讨[J]. 建筑科学, 2009, 25 (08): 60-64.
[55]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土壤源热泵供冷供热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 (02): 276-281.
[57]刘义, 杨卫波, 杨秀峰, 曹子栋. 水涤脱附条件下活性炭脱硫中有效吸附位的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 16 (01): 54-57.
[58]倪美琴, 杨卫波, 谢治祥. 风机盘管干工况运行时冷量计算方法的研究[J]. 暖通空调, 2008, (08): 82-84.
[59]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8(04): 651-656.
[60]倪美琴, 刘光远, 杨卫波, 马荣生, 谢治祥. 表冷器热力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 暖通空调, 2008, (07): 75-78.
[61]杨卫波*, 施明恒. 二区域U型埋管传热模型及其实验验证[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29 (05): 857-860.
[62]杨卫波*, 施明恒, 刘光远, 陈振乾. 基于显热容法的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冻结特性研究[J]. 暖通空调, 2008, (04): 6-10.
[63]杨卫波, 施明恒, 刘光远. 太阳能通风式屋顶强化通风性能的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 (06): 10-13.
[64]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土壤源热泵夏季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07, 28(09): 1012-1016.
[65]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特性参数优化预测的水-水热泵仿真模型的探讨[J]. 流体机械, 2007, (08): 80-86.
[66]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线热源理论的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07, 28(05): 482-488.
[67]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遗传算法的太阳能地热复合源热泵系统的优化[J]. 暖通空调, 2007, (02): 12-17.
[68]杨卫波, 施明恒*.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7 (01): 78-83.
[69]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元体能量平衡法的垂直U型埋管换热特性的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07, 22(01): 96-100+114.
[70]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的圆柱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制冷学报, 2006, (05): 51-57.
[71]杨卫波, 施明恒. 混合地源热泵系统(HGSHPS)的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6, (03): 20-26.
[72]胡军, 董华, 周恩泽, 杨卫波. 螺旋盘管式相变储热单元储热性能[J]. 太阳能学报, 2006, (04): 399-403.
[73]涂爱民, 董华, 杨卫波, 佟少臣. 基于圆柱源理论模型的U型埋管换热器的模拟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06, (03): 259-264.
[74]杨卫波, 施明恒. 基于地热能利用的生态建筑能源技术[J]. 能源技术, 2005, (06): 251-256.
[75]杨卫波,施明恒,董华.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交替运行性能的数值模拟[J]. 热科学与技术, 2005, (03): 228-232.
[76]杨卫波,施明恒,董华.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运行模式的探讨[J]. 暖通空调, 2005, (08): 25-31.
[77]杨卫波,施明恒.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 (03): 17-21.
[78]涂爱民,杨卫波,董华,佟少臣. 圆柱源理论用于地下U型盘管换热器的模拟研究[J]. 能源技术, 2005, (01): 1-5.
会议论文:
[1]孔磊, 杨卫波 & 陈永平. (2015). 桩基螺旋型埋管换热性能研究. (eds.) 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传热传质学专辑 (pp.690-697).
[2]杨卫波.复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集成与优化.2015年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2015-11-16至2015-11-19.
[3]杨卫波; 孔磊; 陈永平.水平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研究.2014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2014-10-31至2014-11-02.
[4]杨卫波; 陈永平; 孔磊.相变回填材料固液相变对U型埋管换热器蓄能传热特性的影响.2013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中国,重庆市, 2013-10-25至2013-10-28.
[5]杨卫波*; 陈振乾; Jeffrey D. Spitler.垂直U型埋管准三维传热模型及其应用.2012年第十八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 2012-10-24至2012-10-27.
[6]杨卫波*, 王松松, 刘光远 & 张苏苏. (2011). 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与控制的试验研究. (eds.) 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pp.484-489).
[7]杨卫波.土壤源热泵应用中关键技术的探讨.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2011-10-23至2011-10-26.
[8]杨卫波*, 陈振乾 & 刘光远. (2009). 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热平衡问题分析. (eds.) 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981-986).
[9]杨卫波. (2008). 传热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eds.) 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pp.250-255).
[10]玄克勇, 牛庆照 & 杨卫波. (2007). 辅助冷却混合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 (eds.) 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286-291).
[11]杨卫波 & 施明恒. (2006). 基于稳态传热的垂直U型埋管换热特性的研究. (eds.) 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pp.205-209).
所获荣誉:
1、2008年入选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1项。
3、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领军人才
4、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所获奖励:
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土木建筑科技奖二等奖1项、扬州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
1、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土木建筑科技奖2020-01-01,社会力量奖(省级协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2、供冷为主土壤源热泵土壤热失衡的数值研究,杨卫波,扬州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等奖, 2014.
3、地源热泵系统集成技术关键问题研究及其示范,邹厚存; 刘光远; 杨卫波; 祝寿均; 张迎春,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3.
4、垂直U型地热换热器双区域模拟模型及其实验验证,杨卫波,扬州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一等奖, 2011.
5、多源热泵技术的应用研究,董华; 周恩泽; 董典同; 张双喜; 张启波; 杨卫波; 佟少臣; 涂爱民; 薛梅; 乔海涛,中共青岛市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 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7.
杨卫波:地源热泵的探寻者
人物简介:杨卫波,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副主任,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工程热能物理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地源热泵利用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方向涉及地热能利用与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传热传质问题及热泵节能技术,在地源热泵研究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采访杨老师的那天是在一个下午。我们来到扬州大学已经是夕阳西下。初见杨老师,笔者对他的第一映像是温文儒雅。傍晚时的办公室显得略有些安静,夹杂着下课时的嘈杂声混合出校园独有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听他聊起了地源热泵……
一寻 中外地源热泵的差异
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地热能应用作为重点的能源结构在进行推广。由于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以及可再生性等特点,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和应用。2009年,扬州市场上地源热泵的使用逐渐增多,地源热泵市场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扬州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得到国家8 000万元的节能补贴,更是为地源热泵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地源热泵市场前景广阔。然而,近些年扬州市场上地源热泵的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不得不让杨卫波对这种井喷式的发展有些担忧。“在推广和规范问题上,地源热泵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提高。”杨卫波解释道,“地源热泵从节能性角度来看,产品本是好的,但是具体如何去运用,从设计、施工、安装到硬性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如果用得好就节能,用得不好就不节能。”
2012年2月至8月,为期半年的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访问令杨卫波对美国地源热泵的应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和中国在地源热泵的应用领域有很大的区别。”据杨卫波介绍,美国地源热泵在运用上远比中国做得好。相比而言,美国土地运用较广,而中国国内土地使用有限,挖井很深,这对成本造价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可能产生许多问题。诸如成本一高,加上热回收效果不好,地源热泵产品的节能性无法得到保证。美国地源热泵多用于别墅及商用与公用建筑,在埋管规模上控制得比较好,尤其对于地下土壤热平衡的控制做得较完善;国内则大面积用于居民建筑,埋管规模较大,且土壤热平衡调控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长期运行后的地下“冷热堆积”。虽然地源热泵在技术上要求并不太高,但同样也需要专业的设计安装人员来进行操作。杨卫波曾参加美国国际地源热泵协会(IGSHPA)举办的地源热泵设计师培训会,并对美国的考核制度很是赞同,“在美国,地源热泵设计师必须持证上岗,经过严格的设计师培训后,取得资格证才能去安装地源热泵埋管,这些在外国做得非常到位,并非像国内的偷工减料以及埋管回填不好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都会对地源热泵的节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寻 地源热泵推广在农村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越来越快,农村能源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并且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节能补贴”、“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在农村推广卓有成效,但是农村在节能领域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在美国,地源热泵在家庭别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中国现状,鉴于美国地源热泵的应用领域,杨卫波认为,“如果能将美国地源热泵的应用思路转移到中国农村市场,这对节能更加具有意义。”据了解,目前,地源热泵在推广和使用上仍集中于城市,然而中国农村地广,且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城市只是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一小部分。“如果地源热泵能在农村得到推广,节能潜力是无限量的。”杨卫波解释道。而今,一方面,价格因素一直是制约地源热泵在农村推广的主要原因。“地源热泵产品价格有点贵,如果国家能在政策上加以扶持,给予补贴,例如政府出资一半或三分之一去装机组,地源热泵也可以在农村推广开来。”另一方面,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足也对地源热泵的推广带来阻力。杨卫波认为,“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在思想观念上有很大的区别。美国是发达国家,农民对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很强。而中国农民则不同。因此,这需要国家在观念上加强对农村的推广,并且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试点,然后逐渐扩展。如果这两方面能得到解决,地源热泵就可以在农村使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能源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业的发展。“地源热泵如果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杨卫波向本刊介绍道。而今,反季节农业温室大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蔬菜大棚内温度一般以电加热为主,能源消耗大且利用率低。而利用地源热泵产品可满足农业全天候,反季节的规模化生产,其优点既能创造出舒适的生态环境,又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在农村,只要有冷热的地方都可以去解决。不管是冷和热也好,我们都可以去控制环境。国外农业这块做得比较多,中国刚刚起步,需要推广。”
三寻 地源热泵研究新方向
地源热泵是一种环保节能型空调技术,但是单一热源热泵本身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太阳能因太阳辐射照度随季节与昼夜的变化而不稳定。而太阳能与地热能的组合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太阳能的储藏以及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组合便成为杨卫波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对于今后的前期研究就是把太阳能和地源结合起来。太阳能热泵供热不供冷,太阳能只做热源,对室内进行供热,太阳能和地热能便可以交替使用,太阳能多余了可以储存在地下。但是太阳能地源热泵适合在北方使用,不适合南方。”
另外,结合扬州产业优势,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光伏能也同样引起了杨卫波的研究兴趣。他认为,“现在扬州有很多太阳能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便是光电板温度越高,光伏发电效率越低。如何在光电板发电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表面温度,提高发电效率,显得尤为关键。热降温度需要冷却,热冷却用热泵蒸发器吸热,将热取掉用于供暖或生活热水,从而实现在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同时也有效利用了热量,光伏能就有了很大的发展潜质。另外在建筑节能方面,尤其是相变墙体、相变地板等方面也是我今后想研究的方向,但是这些都需要一段过程。”
文章来源:《机电信息》2013年第01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