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东,女。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系统工程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供应链领域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
教育经历:
1979-1983,机械制造专业,山东矿业学院,本科毕业
1983-1985,综合工程系,山东矿业学院,硕士毕业
1999-09-2003-03,同济大学,博士毕业
工作经历:
2015-01-01,2015-02-01,美国普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9-08-17,2010-08-12,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2003-08-01,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999-11-01,2003-07-01,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994-10-01,1999-11-01,山东矿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1988-05-01,1994-10-01,山东矿业学院,讲师
学术兼职:
1、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POMS(生产运作与管理学会)会员。
3、国际系统动力学会会员。
4、中国软科学学会会员。
5、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
6、中国矿业城市学会理事。
7、中国物流学会会员。
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论文评审专家。
9、《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版)论文外审专家。
10、《复杂系统与复杂科学》论文评审专家。
11、《技术经济》论文评审专家。
12、《Jou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ntion System》论文评审专家。
13、《System Dynamics Rrview》论文评审专家。
主讲课程:
本科
国际物流
自组织与生活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
管理运筹学(A)
研究生
专题四:物流创新专题
采购与供应管理(硕士连读试点班)
国际物流运作
物流系统自组织理论
物流复杂系统理论
国际物流
培养研究生情况:
自1996年以来指导硕、博研究生42人(不含MAB\EMBA)。
博士,论文指导学生数21人。
硕士,论文指导学生数101人。
研究领域
物流系统工程与区域物流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主持,UPS/YAMATO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运营研究及快递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北京交通大学,2012.05.15-2012-09-15。
2、主持,资源型企业和城市物流网络藕合研究,校科技基金,2005.07.01-2007.07.30。
3、主持,资源型企业和城市物流网络藕合研究,校科技基金,2005.07.01-2007.07.30。
4、主持,物流系统资源整合动力学分析及关键过程监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011.12.16-2016.12.16。
5、主持,物流资源整合与调度优化研究—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011.12.16-2016.12.31。
6、主持,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曹妃甸物流管理平台构建,北京交通大学,2011.11.03-2011.12.15。
7、主持,顺丰速递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 2011-07-15-2011.12.15。
8、主持,香港宝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2011.07.15-2011.10.30。
9、主持,物流资源整合程度及物流资源构成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7-12-2011.12.31。
10、主持,预研课题管理,红果园,2009.12.30-2009.12.30。
11、主持,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他”,2009.11.01-2010.06.01。
12、主持,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9.06.10-2009.12.31。
13、主持,基于客户服务的物流企业耦合运行体系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2006.04.03-2007.02.28。
14、曹妃甸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管理平台构建研究,2011年10-12月,负责人。
15、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011年7-12月,负责人。
16、 “资源型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型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研究”,2009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2009,09-2011,08,负责人。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区域转型耦合体系和协同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70473003,研究年限:2005,01-2007,12,任项目负责人。
18、北京交通大学发展研究基地项目“资源型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型的关键技术与控制研究”,负责人,2009年7-2011。
19、北京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项目“项目管理考核评估研究”,项目编号:KBGY09001531,负责人。
21、参与,港口集疏运体系物流资源整合研究,基本科研业务费,2012.03.13-2013.03.01
22、参与,物流系统资源整合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基本科研业务费,2012.03.01-2013-03-01
23、参与,国家物品标识体系研究,其它部市,2011.09.01-2012.06.30
24、参与,电子商务/EANCOM国际标准跟踪研究 二期 其它部市,2010.09.01-2011.06.30
25、参与,电子商务/EANCOM国际标准研究,其它部市,2008.12.29-2009.12.31
26、参与,中化化肥仓储物流网络规划,北京交通大学,2008.04.02-2008.05.31
27、参与,赤峰松山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其它部市,2006.04.10-2006.05.15
28、参与,淄博市公铁联运交通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6-01-01-2006.08.30
29、参与,安徽省铜陵市现代物流发展实施方案研究,其它部市,2005.10.01-2006.03.30
30、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基于复杂适应性的供应链网构建与运行研究”,批准号:2007KT003
31、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物流网络的复杂性研究”,批准号:2006KT003。
32、北京市科委自然基金项目,现代物流网络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I16-2006-001。
33、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资源型企业和城市物流网络耦合研究”,合同号:2005RC013,研究年限:2005,07-2007,07,独立完成。
34、国家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98039,题目“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1998.5-1999.5,负责人。
35、煤炭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6-056, “煤炭企业集团物流系统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研究”, 0.8万,1996.7-1998.7,独立。
36、“徐州矿务局技术进步评价与对策研究”,校方负责人。
37、参加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2000-10-02,“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负责系统分析与评价部分。
38、2001年山东省科技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风险决策研究”,分项目负责人。
39、“建设现代化矿井基础条件评判理论与实践研究”。
40、“煤炭企业技术进步评价与对策研究”。
41、 “济宁二号井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
1. 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物流网络的复杂性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优秀奖,2006年11月14日的《科技日报》予以报道。
2. 现代物流网络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3.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第七届煤炭工业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统计局鉴定优秀。1998.5-1999.5,负责人。
4. “徐州矿务局技术进步评价与对策研究”,江苏省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煤炭工业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
5. 2001年山东省科技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风险决策研究”,第七届煤炭工业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6. “建设现代化矿井基础条件评判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届煤炭工业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7. “煤炭企业技术进步评价与对策研究”,第四届煤炭工业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8. “济宁二号井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第七届煤炭工业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
出版专著:
1、穆东,《物流资源整合的复杂性机理与风险传播》,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03-20。
2、刘沛、穆东,《港口干散货陆路集疏运资源低碳整合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
3、梁晨,穆东,《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演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4、刘沛,穆东,《港口干散货陆路集疏运资源低碳整合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5、穆东,《非能源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
6、王超,穆东,《配送企业车辆路径问题的建模及优化方法》,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7、穆东,《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与评价方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8、穆东,《采购和供应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共35万字,2009年9月。
9、穆东,《矿城耦合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10、 专著《技术进步的理论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8月。
11、穆东 主编《企业管理》,高等学校(矿业)“十五”规划教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2、穆东 主编《经济数学模型》,煤炭工业工业出版社,1996年7月。
13、穆东 副主编《现代管理学原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14、穆东 副主编《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15、穆东 参编《矿山工业工程》,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年2月。
16、穆东 参编《实用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年8月。
17、穆东 参编《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
发表部分英文论文:
[1]Mu, Dong; Zhang, Shaoqing*.The Impact of Reward-Penalty Policy on Different Recycling Modes of Recyclable Resources in Residential Waste.Sustainability, 2021, 13(14): 7883.
[2]Mu, Dong; Yue, Xiongping*; Ren, Huanyu.Robustness of Cyber-Physical Supply Networks in Cascading Failures.Entropy, 2021, 23(6): 769.
[3]Liu, Pei; Wang, Chao*; Xie, Jingci; Mu, Dong; Lim, Ming K..Towards green port-hinterland transportation: Coordinating railway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 2021, 94: 102806.
[4]Mu, Dong*; Yue, Xiongping.Heterogeneity and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Shape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Supply Networks.Complexity, 2021, 2021: 8894887.
[5]Li, Xin; Mu, Dong*; Du, Jianbang; Cao, Jinjian; Zhao, Fu.Game-based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of deposit-refund scheme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recycling in China.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20, 157: 104788.
[6]Zhang, Shaoqing; Mu, Dong*; Wang, Chao.A Solution for the Full-Load Collection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Multiple Trips and Demands: An Application in Beijing.IEEE Access, 2020, 8: 89381-89394.
[7]Mu, Dong*.A Correlative Analysis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o Developing Economy Using the VAR Model: A Case of Pakistan.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20.
[8]Yongwei Cheng; Dong Mu; Huanyu Ren; Tijun Fan; Jianbang Du.Using a temporal input-output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ripple effect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2020, 211.
[9]Liu, Pei; Liu, Chao; Du, Jianbang; Mu, Dong*.A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emissions projection of hinterland transportatio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18: 591-600.
[10]Li, Xin; Du, Jianbang; Cheng, Yongwei; Hanif, Salman; Mu, Dong*; Cui, Yongmei.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RECYCLING: SYSTEM DYNAMICS GAME BASED ANALYSIS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18(5): 1123-1136.
[11]Tong, Wen Mu, Dong, Zhao, Mendis, Sutherland.The impact of cap-and-trade mechanism and consumers’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on a retailer-led supply Chain.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9, 142: 88-100.
[12]Tong, Wen; Du, Jianbang; Zhao, Fu; Mu, Dong*; Sutherland, John W.Optimal Joint Produc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Strategies Considering Consumers'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A Manufacturer's Perspective.Sustainability, 2019, 11(2): 474.
[13]Wang, Chao; Liu, Chao; Mu, Dong; Gao,Yang.VRPSPDTW problem solving by discrete cuckoo search.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8, 24(3): 570-582.
[14]Liu, Pei; Mu, Dong*; Gong, Daqing.Eliminating Overload Trucking via a Modal Shift to Achieve Intercity Freight Sustainability: 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Sustainability, 2017, 9(3): 398.
[15]Cheng Yongwei*; Mu Dong; Zhang Yi.Mixed Carbon Policies Based on Cooper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Supply Chain.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7, 2017: 4379124.
[16]Li Yang; Dong Mu; Chao Wang.The Value of China Steam Coal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Impact of Lead-Time and Seasonal Fac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 and e- Ser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9(9): 243-254.
[17]Zhou, Lingyun; Wu, Jie; Mu, Dong; Wu, Yachao; Gu, Zhonghua.Construction innovation of urban green logistics center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2016, 41(3): 26-31.
[18]Evaluation research of urban distribution system’s resource integration based on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梁晨 Mu, 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media and Ubiquitous Engineering 2016-04 4期
[19]Mu, Dong; Wang, Chao*; Zhao, Fu; Sutherland, John W.Solving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imultaneous pickup and delivery using parallel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Transport Logistics, 2016, 8(1): 81-106.
[20]Yang,L,Mu, Dong.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of third-level coal enterprises with evaluation of decision-making bi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 and e- Ser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01 12期
[21]Xu,Desheng,Mu, Dong, Changqing,Hong. An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using an environmental entropy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mulation: System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01 38期
[22]Xiaoxue Zeng; Dong Mu; Xibao Xu.Research 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supply chain under the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mode.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Informatics and Service Sciences (LISS), 2016.
[23]Hongqi Yu; Dong Mu.Carbon emission research of Beij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SD.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Informatics and Service Sciences (LISS), 2016.
[24]Jingbo Wu; Dong Mu; Jing Xiang; Jian Zhang.Study on quantity flexibility supply chain contract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Informatics and Service Sciences (LISS), 2016.
[25]Jiang Qingguo; Wang Chao*; Mu Dong; Zhou Lingyun.A hybri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for the VRPSPD problem.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11(13): 4845-4856.
[26]Mu, Dong Wang Chao, Wang,Shengchun, Zhou,shengchuan.Solving TDVRP based on parallel-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5-06 6期
[27]Wang Chao,Mu, Dong*.Desig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a collect-on-delivery company in a metropolitan context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with path relinking.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 ), 2015, 9(3): 1529-1539.
[28]Wang Chao; Mu Dong*; Zhao Fu; Sutherland John W.A parallel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for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imultaneous pickup-delivery and time windows.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5, 83: 111-122.
[29]Liu,Pei;Mu, Dong*.Evaluating sustainability of truck weight regulations: A system dynamics view.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5, 8(5): 1711-1730.
[30]Chen Liang; Dong Mu; Zhengqiang Jiang.Evaluation Research of Urban Distribution System’s Resource Integration based on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media and Ubiquitous Engineering, 2014, 9(4): 21-30.
[31]Chao Wang; Dong Mu.An LCA study of an electricity coal supply chain.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4, 10(1).
[32]Ling Yun, Zhou; Xiao Xian, Yu; Dong, Mu.Research on Internal Logistics Syst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Resource Integration for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Groups.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65: 169-172.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穆东, 杨健*, 李欣. 闭环供应链企业合作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的影响[J]. 供应链管理, 2021, 2 (01): 54-67.
[2]杜志平, 付帅帅, 穆东, 王丹丹. 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多方行为博弈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20, 28 (08): 104-113.
[3]杨楠, 穆东, 郑凯. 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性消纳场所动态布局[J]. 物流技术, 2020, 39 (07): 83-87+107.
[4]穆东, 李雨婷. 公铁联运共享挂车池的牵引车调度研究[J]. 供应链管理, 2020, 1 (03): 117-128.
[5]穆东, 田丽莎. 路权开放政策下城市不同能源货车运行效果对比研究[J]. 供应链管理, 2020, 1 (02): 105-116.
[6]张莉莉, 穆东, 崔永梅, 刘德红, 宋光, 杨叶飞, 彭兆祺, 龚玉荣. 中国供应链金融指数编制(下篇):指标体系构建、测算与结果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 (01): 91-101.
[7]程永伟, 穆东*. 供应链柔性测算模型构建及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 (24): 43-47.
[8]程永伟, 穆东. 基于SD动态博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补贴策略优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12): 29-39.
[9]程永伟, 穆东. 应对碳价格波动的新能源汽车联合生产策略[J]. 系统工程学报, 2018, 33 (06): 780-792.
[10]程永伟, 穆东*. 双积分制下汽车生产商生产决策优化[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 38 (11): 2817-2830.
[11]张莉莉, 穆东, 刘德红, 宋光, 杨叶飞. 中国供应链金融指数编制(上篇):意义、思路与体系构建[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 (04): 96-104.
[12]李欣, 穆东*. 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回收定价与协调机制研究[J]. 软科学, 2018, 32 (11): 124-129.
[13]王晨頔, 穆东. 考虑排队等待时间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调度优化[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8, 40 (05): 68-70+51.
[14]穆东, 于伟. 基于VRP模型的H公司产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09): 62-64.
[15]穆东, 徐德生, 张璐. 1985—2015年矿产资源区域研究进展知识图谱[J]. 干旱区地理, 2018, 41 (02): 420-425.
[16]穆东, 孙叶梁. 京东配送频率及其经济性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 (01): 106-116.
[17]王超, 刘超, 穆东, 高扬. 基于离散布谷鸟算法求解带时间窗和同时取送货的车辆路径问题[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8, 24 (03): 570-582.
[18]程永伟, 穆东, 马婷婷. 混合碳政策下供应链减排决策优化[J]. 系统管理学报, 2017, 26 (05): 947-956.
[19]程永伟, 穆东. 我国试点碳市场运行效率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 (04): 96-100.
[20]程永伟, 穆东, 佟雯. 碳交易市场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以广东省为例[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7, 37 (02): 383-392.
[21]王超; 刘超; 穆东; 高扬.基于离散布谷鸟算法求解VRPSPDTW问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 1-23.
[22]徐德生, 穆东, 长青. 共生视角下煤炭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同性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6, 34 (04): 64-67.
[23]程永伟, 穆东. 供应链的碳税模式及最优税率[J]. 系统管理学报, 2016, 25 (04): 752-758+766.
[24]刘沛, 穆东. 港口陆路集疏运系统的演化机理——基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J]. 软科学, 2016, 30 (06): 119-123.
[25]张可明, 邱斌, 穆东.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农产品物流产业评估模型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 (03): 114-119.
[26]穆东, 徐德生. 基于多重共生视角的矿产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以内蒙古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16, (04): 93-96.
[27]程永伟, 穆东, 崔介何. 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水平测算[J]. 当代经济管理, 2016, 38 (01): 60-63.
[28]程永伟, 穆东. 全产业链下物流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贡献[J]. 工业技术经济, 2015, 34 (09): 106-114.
[29]程永伟, 穆东. 北京市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低碳效应——基于全产业链的SDA分解技术[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 (03): 77-83.
[30]穆东*; 王超; 王胜春; 周圣川.基于并行模拟退火算法求解TDVRP问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5, 21(6): 1.
[31]穆东, 王超, 王胜春, 周圣川. 基于并行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时间依赖型车辆路径问题[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5, 21 (06): 1626-1636.
[32]刘沛, 穆东, 苏捷. 区域港口集疏运系统资源整合的动力学机理[J]. 系统管理学报, 2015, 24 (03): 444-451+462.
[33]刘沛, 穆东, 夏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运输多主体利益协调[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6, 22 (03): 859-869.
[34]杨志远, 穆东, 王英来. 二对一型供应链的碳减排合作博弈决策模型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5, 15 (04): 123-129.
[35]穆东*. 物流资源整合及其低碳化研究现状[J]. 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9 (01): 17-24.
[36]王超, 穆东. 物料配送和废旧产品回收的VRPSDP问题的并行模拟退火算法[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4, 38 (06): 19-26.
[37]王超, 穆东.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VRPSPDTW问题[J]. 系统仿真学报, 2014, 26 (11): 2618-2623.
[38]周凌云, 周晶, 穆东. 基于DEA的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 38 (01): 64-68+73.
[39]王超; 穆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UPS航空物流发展历程分析.综合运输, 2014, (02): 29-34.
[40]梁晨, 穆东, 江政强. 一类车辆路径问题建模及其时间惩罚系数研究[J]. 物流技术, 2013, 32 (19): 86-88+115.
[41]周凌云, 周晶, 穆东, 范钦满. 区域物流微观主体聚集演化机理与路径——基于生态学视野的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13, 27 (09): 28-34.
[42]丛明军, 穆东. 基于增值碳排放系数的供应链碳排放测度[J]. 综合运输, 2013, (08): 37-42.
[43]穆东, 吴窑. UPS国际化拓展策略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3): 7-13+30.
[44]姜庆国, 穆东. 基于SD的煤炭企业煤层气发电项目的经济平衡性[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05): 1207-1216.
[45]周凌云, 穆东, 喻小贤. 区域物流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方向辨别——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2): 27-33+47.
[46]吴窑, 穆东.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金融协同运作研究[J]. 物流技术, 2013, 32 (03): 178-181.
[47]姜庆国, 穆东. 到2020年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减排成本测算[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1): 72-77.
[48]姜庆国, 穆东, 王立海, 王超. 电煤供应链碳排放的经济测度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 (04): 45-50.
[49]王超, 穆东*. 基于SD的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仿真与优化[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32 (06): 1241-1250.
[50]吴窑, 穆东. 基于动态平衡记分卡的绿色供应链研究[J]. 物流技术, 2012, 31 (05): 95-98+112.
[51]王超, 穆东, 姜庆国. 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 (04): 64-70.
[52]杜志平, 胡贵彦, 穆东. 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质量守约博弈分析[J]. 物流技术, 2011, 30 (13): 161-163.
[53]姜南, 穆东. 北京华人物流公司包装作业中心成本分析及优化建议[J]. 物流技术, 2011, 30 (11): 186-189+213.
[54]周凌云, 穆东. 基于变权的物流通道方案模糊决策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 34 (05): 1061-1064.
[55]库彬, 张可明, 穆东. 石油开采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型的条件及过程分析[J]. 物流技术, 2010, 29 (12): 3-5.
[56]孙文哲, 张可明, 穆东. 资源型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型的成本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10, 12 (03): 9-11.
[57]高颖, 穆东. 物流综合保险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护航[J]. 现代商业, 2010, (14): 80+78.
[58]彭敏, 穆东, 王超. 供应链中库存模式的比较分析[J]. 物流技术, 2010, 29 (08): 101-103.
[59]陈红萍, 杜健邦, 穆东. 基于供需不确定的供应链Fuzzy规划模型分析[J]. 物流技术, 2010, 29 (Z1): 155-158.
[60]焦雨洁, 穆东. 能源应急物流系统可靠性的分析与度量[J]. 物流技术, 2010, 29 (01): 87-89.
[61]楼颐, 穆东. 基于协同学的供应链伙伴关系评价指标的选择[J]. 物流技术, 2009, 28 (12): 196-199.
[62]周凌云, 穆东, 李维国.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内涵及关联度分析[J]. 物流技术, 2009, 28 (07): 12-15+18.
[63]杜健邦, 穆东. 基于复杂性的供应链复合评价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09, (13): 43-45.
[64]徐黄华, 杜健邦, 穆东. 中国金融危机与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协整研究[J]. 技术经济, 2009, 28 (06): 75-79.
[65]周凌云, 穆东. 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 (02): 26-31.
[66]何国建, 穆东. 供应链中耗散结构理论应用探索[J]. 物流技术, 2009, 28 (01): 112-114.
[67]康坛, 穆东. 物流创新系统复杂适应性研究[J]. 物流技术, 2008, (04): 1-4.
[68]周凌云, 穆东. 基于SWOT分析的民营快递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 物流技术, 2008, (04): 38-40+45.
[69]崔晓迪, 穆东, 王耀球. 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业务耦合系统的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42-47.
[70]曹明秀, 穆东, 陈炜. 资源型企业物流与城市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J]. 物流技术, 2008, (01): 1-4+13.
[71]陈文佳, 穆东.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配送中心仓储系统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27-32.
[72]牟政, 穆东. 基于马氏链的供应链稳定性评价[J]. 物流技术, 2007, (11): 154-157.
[73]崔雯, 穆东. 资源枯竭型区域产业转型及转型模式的研究[J]. 资源与产业, 2007, (05): 1-5.
[74]曹明秀, 关忠良, 穆东, 卞文良. 资源型城企物流耦合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 物流技术, 2007, (10): 8-11.
[75]曹明秀, 关忠良, 穆东. 资源型企业物流系统与城市物流系统耦合[J]. 管理现代化, 2007, (04): 18-20.
[76]曹明秀, 关忠良, 穆东. 资源型城企物流耦合系统系统动力学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07, (07): 39-43.
[77]付俐, 穆东. 基于客流和消费水平随机变化的社区服务网点规模及盈利条件分析[J]. 物流技术, 2007, (06): 66-67+73.
[78]付俐, 穆东. 基于复合分布需求模型的库存管理的研究[J]. 物流技术, 2007, (05): 55-57+71.
[79]李前喜, 岡本真一, 王耀球, 穆东. 东京都市圈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 (01): 132-136.
[80]穆东, 杜志平. 矿城耦合系统演化过程的自组织理论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07, (01): 4-8.
[81]林佳, 穆东. 供应链系统稳定性的集对分析[J]. 物流技术, 2006, (12): 68-70+93.
[82]穆东. 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构成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 2006, (08): 10-14.
[83]李蕊, 穆东. 矿业企业物流向城市物流转型的可行性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06, (07): 9-12.
[84]杜志平, 穆东. 基于可靠性优化的供应链软联盟规模研究[J]. 物流技术, 2006, (07): 156-158.
[85]杜志平,穆东. 基于功能耦合的供应链系统研究[J]. 物流技术, 2005, (09): 115-118.
[86]穆东, 杜志平. 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106-113.
[87]穆东,杜志平. 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DEA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5, (04): 56-64.
[88]杜志平,穆东. 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DEA评价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05, (01): 75-81.
[89]穆东,杜志平. 矿区与矿业城市协同发展适应性对策研究[J]. 中国矿业, 2004, (12): 10-14.
[90]穆东,杜志平. 供应链固有可靠性和运作可靠性研究[J]. 物流技术, 2004, (12): 37-39.
[91]穆东. 构建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体系的研究[J]. 资源·产业, 2003, (06): 76-79.
[92]杜志平, 穆东. 构建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体系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3, (09): 21-26.
[93]穆东,杜志平,巩传景,申维嘉,李忠顺. 煤炭企业技术进步的评价与对策[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 (10): 65-71.
[94]穆东,刘中文. 谈高校形象的构成、定位和修正[J]. 中国高教研究, 1996, (04): 83-85.
[95]樊玉泉,英文启,穆东. 煤炭的局部市场及其定价方法[J]. 煤炭经济研究, 1996, (04): 25-26.
[96]穆东,朱焱. 考虑决策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多目标动态投资决策方法[J]. 煤炭经济研究, 1996, (01): 47-48.
[97]穆东. 阶段C—D前沿生产函数的DEA估计[J]. 系统工程, 1995, (05): 48-51.
[98]穆东. 综合排序的双基点法的改进及灵敏度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3, (05): 33-37.
[99]杜志平, 穆东. 控制系统中参数优化的仿真方法[J].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1991, (03): 241-245.
[100]穆东. 考虑风险度的风险型决策方法的进一步探讨[J].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1988, (03): 80-85.
[101]穆东. 物资管理水平的评价——B、C 类物资的管理[J]. 煤炭经济研究, 1988, (05): 41-42.
[102]穆东,李冠. DEA在非煤产业投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 (10): 112-115.
[103]穆东,王兆华. 动态AHP在促销组合决策中的应用[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8, (03): 41-45.
[104]穆东,王兆华,尹建华. 构建企业“营销场”研究[J]. 商业研究, 1999, (06): 25-27.
[105]穆东,张洪文,王兆华,赵民,黄耀. 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生产风险因素分析[J].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1): 45-48+56.
发表会议论文:
[1]王超 & 穆东. (2014). 基于并行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带时间窗和同时送取货的车辆路径问题. (eds.)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pp.132-134).
[2]潘博 & 穆东. (2011). 我国电煤供应链实施CDM项目的问题研究分析. (eds.)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SME 2011)(Volume 4) (pp.55-58).
[3]穆东. (1995). 阶段C-D前沿生产函数的DEA估计. (eds.)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 (pp.620-623).
荣誉奖励:
1. 2009年,论文《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获“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奖。”。
2. 2008年《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与评价方法研究》获北京市精品著作基金。
3. 2008年,课题《资源型城市及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研究》获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 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
5. 2006年,论文《基于复杂适应性的物流创新系统研究》获“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二等奖。
6. 2006年,项目“现代物流网络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7. 2006年,课题《物流网络复杂性研究》获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获一等奖,研究成果获得优秀奖,2006年11月14日的《科技日报》予以报道。
8. 2001年山东省“十大青年知识分子”。
9. 2001年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10. 2001年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
11. 1995年在山东省“青春立功”活动中获一等功,山东省共青团授予“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12. 2000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山东省共青团、山东省学生联合会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13. 山东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学骨干。
14. 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园丁”。
15. 1997年山东科技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16. 1999年获山东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7. 自1997连续三届获山东科技大学课题理论教学改革奖。
18. 1998-2000年连续获教学管理优秀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