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多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实践及其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 周如美; 徐卯林; 陆成彬; 李爱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上海农业学报 2009-05-15
2 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对策 徐卯林; 周如美; 陆成彬; 李爱宏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种业 2009-06-15
3 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策略探讨 徐卯林; 周如美; 陆成彬; 李爱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9-04-15
4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实践 徐卯林; 周如美; 陆成彬; 李爱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种业 2009-08-15
5 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22主要特性与栽培技术 刘晓静;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赵步洪; 谭长乐;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9-08-15
6 中国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周如美; 徐卯林; 陆成彬; 李爱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9-12-31
7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01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要点 刘晓静;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谭长乐; 王宝和; 周长海; 刘广青; 张洪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10-12-15
8 无盘抛秧剂在水稻旱育抛秧上的应用技术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6-03-15
9 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 徐卯林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期刊】现代农业科技 2006-05-30
10 进一步做好科技兴农工作的几点对策思考 徐卯林;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6-09-15
11 无盘抛秧剂对旱育抛秧水稻的增产效果及机理 徐卯林; 黄年生;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7-02-28
12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22 徐卯林;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赵步洪; 谭长乐;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7-12-31
13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徐卯林;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赵步洪; 谭长乐;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12-30
14 杂交籼稻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刘晓静;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赵步洪; 谭长乐;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8-12-15
15 无盘抛秧剂技术特征及其在水稻抛秧上的应用技术 刘晓静; 张洪熙; 戴正元; 徐卯林; 黄年生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 2008-11-25
16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徐卯林; 张洪熙; 戴正元; 孙卫永; 李爱宏;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扬州 【期刊】上海农业学报 2008-05-15
17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K优81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徐卯林;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黄年生; 刘晓静; 孔祥斗; 谭长乐; 刘广青; 刘晓斌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3-05-30
18 高产优质杂籼新组合K优507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洪熙; 谭长乐; 戴正元; 李爱宏; 孔祥斗; 徐卯林; 黄年生; 刘广青; 刘晓静; 刘晓斌; 赵步洪; 王宝和; 周长海; 夏广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3-09-30
19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谭长乐; 张洪熙; 戴正元; 赵步洪; 徐卯林; 刘晓斌; 周桂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扬州大学农学院; 扬州大学农学院 扬州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3-01-20
20 优质中籼新品种扬稻8号的选育及利用 黄年生;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谭长乐; 徐卯林; 刘晓静; 刘晓斌; 刘广青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扬州 【期刊】中国稻米 2003-04-30
21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 戴正元; 刘广清; 李爱宏; 徐卯林; 刘晓斌; 周长海; 张洪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5-11-30
22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谭长乐;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3-11-30
23 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籼稻新组合——扬两优6号 谭长乐;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3-11-30
24 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K优818 戴正元; 张洪熙; 谭长乐; 李爱宏;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4-03-28
25 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谭长乐;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4-03-30
26 水稻旱育秧抛栽的特点及高产技术 缪粉英 ; 徐卯林 ; 黄年生 江苏省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 2004-04-28
27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徐卯林;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黄年生;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扬州 【期刊】中国稻米 2004-06-30
28 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技术特征及其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 徐卯林; 黄年生;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安徽农业 2004-09-28
29 水稻简化旱育秧技术研究 徐卯林; 黄年生;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4-10-28
30 水稻旱育秧简化技术研究 缪粉英; 徐卯林; 黄年生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4-11-30
31 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 缪粉英; 徐卯林; 黄年生 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扬州 【期刊】中国稻米 2004-12-30
32 水稻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应用技术 平先良; 徐卯林; 黄梅梅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江西农业科技 2004-12-30
33 高产优质杂交籼稻K优50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晓斌 ; 李爱宏 ; 戴正元 ; 孔祥斗 ; 赵步洪 ; 谭长乐 ; 徐卯林 ; 黄年生 ; 刘晓静 ; 刘广青 ; 夏广宏 ; 王宝和 ; 周长海 ; 张洪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 2004-12-28
34 利用核辐射育成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 戴正元; 张洪熙; 李爱宏; 谭长乐; 赵步洪; 徐卯林; 黄年生; 刘晓斌; 郭勋斌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 【期刊】核农学报 1999-12-20
35 水稻覆膜旱栽特性的研究与探讨 谭长乐; 张洪熙; 夏广宏; 刘晓斌; 黄年生; 徐卯林; 李爱宏; 戴正元; 孔祥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9-11-30
36 水稻旱育秧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 1999-04-05
37 我国烟草丸粒化包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招启柏; 黄年生; 徐卯林 江苏省烟草公司;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 【期刊】中国烟草科学 2002-03-30
38 水稻旱育秧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技推广 1999-04-15
39 水稻旱育抛秧的特点及高产对策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0-03-30
40 粳质籼核不育系K17A的异交特性研究 谭长乐;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黄年生; 徐卯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0-07-30
41 水稻旱育抛秧立苗技术途径 张洪熙; 徐卯林; 黄年生; 刘晓静; 戴正元; 赵步洪; 李爱宏; 郭勋斌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0-11-30
42 水稻旱育秧应用高吸水种衣剂的效果及技术 郭勋斌; 韩燕; 张洪熙; 谭长乐; 徐卯林; 黄连生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农业与技术 2000-02-29
43 免盘包衣旱育抛栽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徐卯林; 黄年生; 张洪熙; 刘晓静; 李爱宏; 戴正元; 谭长乐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1-03-30
44 优质不育系粤丰A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谭长乐;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孔祥斗; 赵步洪; 徐卯林; 黄年生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1-03-30
45 粤丰A特征特性及其制种技术 谭长乐; 张洪熙; 戴正元; 李爱宏; 孔祥斗; 赵步洪; 徐卯林; 刘晓斌 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里下河地区农业? 【期刊】杂交水稻 2001-07-30
46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李爱宏; 戴正元;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稻米 2001-01-30
47 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黄年生; 张洪熙; 徐卯林; 刘晓静; 李爱宏; 戴正元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稻米 2001-01-30
48 早熟、优质中粳扬粳687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谭长乐; 赵步洪; 徐卯林; 郭勋斌; 李爱宏; 戴正元; 黄年生; 韩燕; 孔祥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中国稻米 2001-03-30
49 高吸水种衣剂对烟草种子出苗和烟苗素质的影响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刘晓静; 李爱宏; 戴正元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研究 2001-03-30
50 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黄年生; 张洪熙; 徐卯林; 孔祥斗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扬州 【期刊】中国农村科技 2001-07-15
51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张洪熙; 李爱宏; 戴正元; 徐卯林; 孔祥斗; 谭长乐;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刘广清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2-05-30
52 烟草种子丸粒化高吸水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 黄年生; 张洪熙; 徐卯林; 戴正元; 刘晓静; 孔祥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 江苏扬州22500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2-09-30
53 水稻旱育抛秧壮根立苗技术途径的探讨 赵步洪; 张洪熙; 徐卯林; 黄年生; 吴怀; 谭长乐; 戴正元; 张永泰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6-04-25
54 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刘晓静; 谭长乐; 赵步洪; 刘晓斌; 夏广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7-05-30
55 江苏省杂交粳稻经济性状及其改良对策 孔祥斗; 张洪熙; 戴正元; 赵步洪; 夏广宏; 刘广清; 黄年生; 张宝群; 徐卯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7-11-30
56 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对水稻旱育抛秧不同秧龄生长效应的研究 黄年生; 徐卯林; 张洪熙; 刘晓斌; 刘晓静; 谭长乐; 赵步洪; 张宝群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8-03-20
57 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抛秧上的应用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刘晓静; 戴正元; 孔祥斗; 赵步洪; 谭长乐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250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1998-04-10
58 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技术 徐卯林; 张洪熙; 黄年生;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种子 1998-04-15
59 扬稻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徐卯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88-06-29
60 籼糯杂交水稻“三系”选育及其优势利用研究 张洪熙; 张宝群; 孔祥斗; 谭长乐; 戴振元; 夏广宏; 徐卯林; 詹存钰; 刘晓静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室;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室 【期刊】杂交水稻 1989-06-30
61 中粳稻扬粳201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 夏广宏; 邱谦仁; 张洪熙; 孔祥斗; 张宝群; 谭长乐; 戴正元; 徐卯林; 刘晓静; 詹存玉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0-01-31
62 化学药物处理大苗抛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张洪熙; 张宝群; 孔祥斗; 谭长乐; 徐卯林; 戴振元; 朱庆森; 曹显祖; 卢宪群; 问才干; 张大龙; 张九高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农学院; 高邮县农业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0-05-01
63 高产多抗优质中籼稻新品种扬稻4号 张洪熙; 张宝群; 孔祥斗; 谭长乐; 戴振元; 徐卯林; 夏广宏; 詹存钰; 刘晓静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0-05-31
64 药物处理水稻大苗不带土抛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张洪熙; 张宝祥; 孔祥斗; 谭长乐; 戴正元; 徐卯林; 夏广宏; 詹存钰; 刘晓静; 卢宪群; 问才干; 李福康; 林开武; 张九高; 张大龙; 顾文然; 王国太; 鞠俊生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高邮县农业局; 宝应县农业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1-04-01
稻花香里竞风流——记扬州市政协委员徐卯林
有张照片深深印于我的脑海:骄阳下,稻浪起伏,碧波无边,一名科技人员立于水田中,手执几根水稻茎穗正专心致志地向八九个站在田埂上的农民传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照片中的主角叫徐卯林,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市政协委员、维扬区政协委员、民盟维扬支部副主委。两三年的工作接触,徐卯林给我的印象永远是一副乐呵呵的微笑模样,他为人谦虚、热情开朗、沉稳大方、敬业乐业、热爱学习、多才多艺。
甘为那片稻花香
1963年出生的徐卯林本科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拥有扬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分配至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专长于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与水稻打交道的20多年时光,一个青葱少年成长为一位水稻专家,其间的酸甜苦辣自不必说,单看看徐卯林主持国家、省、市等各级攻关课题,就可见其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他曾先后主持过国家重点攻关课题“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两系杂籼扬两优6号的中试与示范”、江苏省农科院院基金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籼稻新组合选育”、市重点课题“高产、优质、多抗中粳新品种选育”等30多项课题研究,育成20多个水稻品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多篇。
好种子自有好收成。徐卯林与课题组成员共同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新组合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上世纪80年代育成的扬稻2号,解决了长江流域白叶枯病肆虐为害的重大问题,实现了水稻品种高产与抗病的结合,获国家星火一等奖。育成的扬稻6号,实现了高产与优质、多抗的突破,被用作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框架图的研究材料,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优香占稻米被誉为“赛泰米”,扬两优6号被誉为“革命性的超级稻”,推进了优质稻米产业化的进程。在粳稻育种上亦取得突出成绩,育成的扬粳186优质、早熟、高产、易脱粒,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扬粳9538高抗条纹叶枯病,解决了江苏省粳稻生产大面积条纹叶枯病严重为害的燃眉之急。
好种子还需有好栽培。面临农村水稻种植机械化、劳力少等新情况,徐卯林还专注于水稻轻型栽培研究,为农民群众送去旱育抛秧、旱育壮秧等高效高产、省时省力的轻简栽培技术。作为主要研究骨干,他主持和参与承担的“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研究”、“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等10多项课题研究,有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累累的农业科研硕果让千万农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丰年,也为他先后获得了15项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成果奖,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他在收获事业“丰年”之时,也收获了个人的一片“稻花香”。先后获“江苏省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最佳能手”称号、“扬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两次被记三等功,三次获嘉奖,当选为第九届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和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协会理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行走这样的意境,徐卯林沉醉了,沉醉在那片稻花香里。
只因那缕民盟情
因其在农业科研上的工作能力和突出成绩,1999年,徐卯林被吸纳进民盟组织,成为民主党派中的知识精英。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养成的认真严谨的作风也融进了他对民盟组织的工作中。下基层搞调研,送科技到田头,访群众听民声,反映社情民意,撰写调研报告,主动宣传报道,制作多媒体……民盟种种繁杂事务,无一不见徐卯林的身影,无一不渗透他的辛劳。他对民盟组织的热爱和工作的认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2005年,扬州市维扬区民盟支部成立,任命他为支部副主委,第二年又当选为民盟扬州市委委员。
维扬区民盟支部成立之初,无固定的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无稳定的活动时间,徐卯林和支部同仁们不惧困难,想方设法,在支部主委班子的带领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先后为盟员安置了三个“家”,让盟员们有“家”可回,档案资料有“家”可放,上级领导有“家”可探。
徐卯林充分发挥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热爱摄影、写作、文艺的特长,每年都带领专家教授深入农村,讲授知识,传授技术,宣传政策,热忱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并且积极思考,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和建议提案,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才智。徐卯林善于演奏民族乐器葫芦丝,多次参加“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为群众送去科技的同时也送去了欢乐,并加强了与兄弟支部盟员的联谊,大大提高了支部的社会知名度。
身为民盟人,徐卯林在主委班子的工作中,为支部建设不吝才智,和同仁们积极创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该支部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及党盟共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创新成果,已成为全国先进样板典型,先后创成江苏省先进支部和扬州市唯一的全国先进支部。在支部创先进的道路上,徐卯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尽管本职的科研工作也很繁重,但他依然一丝不苟做好做优盟务工作。
徐卯林心中流淌着对民盟组织的浓浓深情,无怨无悔挥洒的汗水,为他收获了种种荣誉。他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先进盟员和扬州市先进盟员。《江苏盟讯》和《挚友》等杂志对他进行了专访。
源于那颗参政心
成为民盟会员后,徐卯林常常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扬州市政协全会,亲身感受到了政协委员政治热情的饱满和履行职责的神圣,他对人民政协的向往之情愈加浓烈。2007年初,他被推荐为扬州市、维扬区两级政协委员,从此与人民政协正式相识并结缘。
在政协大舞台上,徐卯林受到了良好的政治熏陶,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肩负的社会责任。他给自己定了 “三勤”“五多”的规矩——手勤、脚勤、脑勤,多跑、多看、多问、多思考、多动笔。从此,下基层,到社区,开展社会调研,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百姓心声,撰写调研报告,提交提案建议,他忙得不亦乐乎。市、区两级政协的界别活动周、政协论坛、大会发言、稿件征集、书画展览等等活动,他都满腔热情参与,建言亮点频现,生活忙碌充实。
他时刻关注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并结合工作领城和民盟界别参政议政内容,先后分别向市、区两级政协提交“关于打造独具风格的扬州文化旅游民俗街建议与思考”等4篇调研报告,以及“关于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种子违法行为的建议”、“农民希望政府配备基层农技员”、“关于组织秸秆综合处理攻关研究解决秸秆禁烧难的建议”?等7份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规划和发展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建议提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他执笔撰写的“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支撑”、“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等5篇调研报告,分别入选江苏省和扬州市专题论文集,并在省、市大会论坛上进行交流。丰硕的参政议政成果,让徐卯林履行委员职责越干越有滋味,越干越有劲头。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样就要有个样。”面对本职岗位、民盟工作、委员履职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徐卯林淡然地解释个中的真谛。微笑着面对成绩,微笑着面对人生,只因那片稻花香、心中那缕情和那颗乐观的心。
文章来源:《扬州市政协》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