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然,1965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87年获四川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湖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博士学位,师承袁隆平院士。他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中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1987年—1992年间,主要从事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1992年至今,主要集中研究水稻分子遗传育种。“十一五”期间,赵炳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
在应用与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应用研究方面,其成果主要有: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审定不育系两个和组合两个,并获得有关品种权3项;将稗草基因组DNA导人“先恢207”,培育出特异恢复系“RB207—1”(品种权号CNA20030177.2);在导入野生稻基因组DNA创制新材料基础上,培育出不育系“资100A”(湘审稻2005041;品种权号CNA20040475.X)及“炳1A”(湘审稻2010044;品种权申请号20090911.5);培育出超级稻组合“资优1007”(湘审稻2007034,品种权号CNA20070161.4);培育出晚稻组合“资优299”(湘审稻2008047)。
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主要有:通过比较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外源DNA片段的转移,发现了变异系突变位点的“热点”现象等一般性规律,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培育和利用孢子体型水稻不育系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43272.1)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研制出丰富的相关育种材料;在国内外重要刊物、报纸发表学术论文与报道30多篇;参与《杂交水稻学》、《超级杂交稻研究》及《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英文)等3部著作编写工作;曾先后出访意大利、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经常给外籍学员传授杂交水稻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