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安,农学家。男,汉族,1941年8月16日生于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农业学校。1964年结业于福建农学院(函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1996年至今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1997年至今兼任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2012年07月,应邀出任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
人物简介
谢华安院士,汉族,1941年8月16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是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农学家。他凭着对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对农民的挚爱,为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创立了四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培育出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近年来,他分别先后在宁化、尤溪县建立宁化河龙贡米产业院士工作站和尤溪县超级稻、再生稻产业院士工作站。其中,宁化河龙贡米产业院士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十佳院士工作站。他本人还荣获福建省“6.18”突出贡献奖。[1]
历任福建永安县小陶农业中学、县农业中学、永安农业职业学校教师。1972年起任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研、副研、副所长,1990年任所长、研究员。
2012年0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院士应邀出任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1]
2成长经历
简介
出生农村、学历不高的谢华安,凭借勤奋和努力,凭着对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对农民的挚爱,为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人说,他和袁隆平等中国水稻育种专家的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国人在本世纪内实现养活自己的科技基础。
事业和家庭的砝码放在天平上,总不能平衡。投身育种以来,谢华安远离家庭的欢乐,次子和女儿出生时,谢华安都远在天涯海角,是同事们拿着家信,告诉他又做了爸爸。特别是女儿出世那年,老大得了麻疹,老二很快被传染上,兄弟俩躺在床上,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民间说出麻疹是人脱壳,可见对患者是何等的煎熬与危险。母子四人都有生命危险,作为丈夫、父亲,谢华安真想留在家里看护照料,等妻子分娩后再走。可是,海南南繁基地育种的季节到了,育种非同一般,误一天就误一季。谢华安心急如焚,在痛苦中、在妻子的泣声中,咬紧牙根,毅然踏上了南下的旅途。这第三个孩子,还是妻子自己接到人世的。
父与子
父子相见不相识,这是小说和戏剧中常有的场面,可这情景竟真实地出现在谢华安家。有一年回家,小孩不要说亲热地抱着他大腿叫爸爸,怯生生地都不敢进屋见他,一个劲地在天井旁转,直把父亲当成了陌生人。那些年,谢华安每年12月出发去海南,来年5月回家,正好横跨两个学期,根本管不到孩子的学习。对杂交水稻,谢华安像护着宠儿一样看着它们长大成熟,却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天、哪一年突然长高长大的。有一次,谢华安回家得知大儿子学习成绩不及格,马上对他作了批评。可孩子却不服气地说:“人家爸爸都不去海南岛,我呢,谁管?”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谢华安的心。大儿子小时由于无人看护,曾从楼上摔下,至今仍有后遗症,谢华安为自己未尽到父责而深感内疚。还有一次,谢华安补偿式地讨好小女儿,说:“你长这么大了,爸爸可从来没打过你。”小女儿却不“买账”,硬生生地说:“你是没空打我!”直说得谢华安急忙转过身去,怕当着孩子的面掉眼泪。
1977年农历腊月初十,是谢华安父亲的61岁生日。按当地习惯,男人61岁生日就得叫71岁大寿,特别值得纪念。在家排行老大的谢华安,本该全盘负责操办父亲的大寿庆典,可恰逢他试验育种基地的插秧、田管季节,苗期管理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谢华安若尽人子之孝,从海南回家为老人家做寿,以当时落后的交通,从海南到福建,千里之遥得坐轮船、乘火车,再改换几次汽车。且不说经常买不到车船票,就算顺利,来回也得半个来月呀,岂不耽误了试验!谢华安在海角天涯痛无分身之术,同事们知道这事后,特地在他父亲生日那天晚上,在海南的橡胶林里点起了61根蜡烛,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只不过把歌词改为“祝你的父亲生日快乐”。当谢华安替远方的父亲吹灭61根蜡烛时,潸潸热泪无法抑制地挂上了脸颊。
亲情与科研
1983年,连续7年没在家过春节的谢华安,得空回家吃团圆年夜饭。当时,他的第二个孩子连续多日高烧不退,而妻舅刚做完胃切除手术,在他家休养,妻子认为谢华安这个游子这次能在家住上十天半月的,帮她一点忙了。可年关未出,谢华安从电台的天气预报中得知,海南低温阴雨。恶劣的天气势必影响杂交水稻父母本的生育进度,可能造成花期不遇,想起海南2000多亩的“汕优63”今年是大面积制种的关键一年,他心急如焚,立即就要赶赴海南。
前脚刚踏入家门,后脚就要去海南,一向豁达贤惠的妻子,第一次冲丈夫发起了火:“你在外面搞科研育种,我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料理家务,你知道有多苦吗?这些年天大的困难我都自己咬着牙撑下来,我向你发过牢骚吗?可现在,儿子连日高烧,我唯一的弟弟又胃切除,你又不是不知我爸爸就是因为胃切除手术而离世的,两条命都有危险,你怎么无情无义,忍心走得成啊?”
妻子的指责,连同病中儿子和妻舅的呻吟,像刀一样剜着谢华安的心,但面对事业他别无选择。谢华安硬着心肠,挎着行李,义无反顾地消失在妻子的汪汪泪眼中。
1977年父亲61岁大寿谢华安在海南无法回家,他那时就在心里流着泪发誓,待他老人家71岁大寿时一齐补上。可1987年这天来临时,谢华安又在北京忙于“汕优63”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答辩。通情达理的父亲没有半句责备。1997年谢华安父亲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要家人不要告诉谢华安,别影响了他的工作,遗嘱希望儿子能为人民育出比“汕优63”更好的良种。当谢华安闻讯赶到父亲身边时,老人家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母亲病重时,谢华安也未能在她病床前尽孝,走时甚至无法见上最后一面。俗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在”,每念及此,不知多少次,谢华安默默地面对父母的遗像垂泪。
可以说,家,是让谢华安牵挂并常使他心头涌起愧疚伤感的地方。他深感,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自己都是不合格的,在感情上亏欠着父母妻儿。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面对国家,面对广大的农民,他又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能在广阔的田野上为老百姓做点事,夫复何求!
谢华安的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隆重表彰。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中华农业科教奖、王丹萍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陈嘉庚奖、袁隆平奖、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颁发授予的奖项,如春风中的千树万树梨花,次第盛开在谢华安的眼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同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荣誉,也伴着鲜花为他加冕。
每每站在领奖台上,谢华安的心情都十分激动。这些奖章、奖金和荣誉,早已超越本身,那是人民的深情厚谊。但奖金再高也有价,而田间地头一张张面对丰收合不拢嘴的笑脸,才是对他和所有育种人的最高奖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岁月如歌,这位脸黑、手糙、身瘦、心红,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凡业绩的共产党人,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生命实践,平静地为你,为我,为离不开五谷的芸芸众生,诠释了诗人的灵魂和意境。
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旨在构建一个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人物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2、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本站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
5、本网站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本站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本站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