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迳,男,1954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和研究生教学等工作,主持并参加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培育并审定14个水稻品种和8个水稻不育系,累计推广应用1000多万亩。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3个、申请6个。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参编著作1部。现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
兼任福建省遗传学会理事,福建省农学会理事,福建省种子协会理事;福建农林大学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家,福建省粮食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成员,福建省再生稻生产指导专家,福建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专家组副组长,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专家调解员。
主讲课程:
1、博士学位课程《植物育种学和种子学进展》
2、硕士学位课程《高级作物育种学》
3、硕士学位课程《作物种质资源学》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4名,硕士28名;在站博士后1名,在学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
研究方向与内容:
1、研究方向:(1)水稻遗传育种;(2)种子科学与工程。
2、研究内容:(1)水稻重要性状的数量遗传学研究;(2)水稻特异种质资源(长穗、大粒、匍匐型)分子遗传基础研究;(3)水稻育种系谱(抗稻瘟病、籼粳亚种)分子遗传基础研究。
近五年主要承担课题:
1、抗稻瘟病高产杂交晚稻新品种谷优1186示范推广,主持福建省财政厅农综办推广项目,2011-2012
2、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参加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08-2011
3、稻米生产质量保障与加工副产品利用技术研究,横向合作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专项,2009-2011
4、抗稻瘟病高产杂交稻谷优2329和全优2689的示范推广与产业化,主持福建省发改委农业五新推广项目,2009-2010
5、抗稻瘟病高产杂交稻谷优2329和全优2689示范推广,主持福建省财政厅农综办推广项目,2009-2010
6、水稻不育系系谱对稻瘟病持久抗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
7、水稻长穗大粒特异种质的QTL定位及其互作遗传分析,参加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2009-2011
8、两个控制水稻穗长主效 QTL 的精细定位与克隆(31101136),参加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2
9、水稻特异种质长穗大粒性状的QTL分析,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
10、新质源杂交稻育种技术研究,参加国家863计划,2007-2010
科研成果及主要审定品种:
1、无公害优质稻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3、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4、主要审定水稻品种:
(1)早籼常规稻品种
① 金早6号(闽审稻1988001)
② 金早9号(闽审稻1989002)
(2)早籼杂交稻品种
① 汕优89(闽审稻1996002)
② 威优89(闽审稻1998001)
③ 汕优161(闽审稻2001003)
④ 农优90(闽审稻2002001);(赣审稻2002019)
⑤ 全优2689(鄂审稻2008017);(梅审稻2009004);(韶审稻201004号)
⑥ 谷优2329(闽审稻2009002);(梅审稻2009005);(韶审稻201007号)
(3)中、晚籼杂交稻品种
① 汕优669(闽审稻1997004)
② 特优669(闽审稻1999008)
③ 冈优669(闽审稻2001006)
④ 金农2优3号(闽审稻2010005)
⑤ 谷优1186(闽审稻2011006)
⑥ 广优2186(闽审稻2012)
代表性论文:
1、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30-239(通讯作者)
2、水稻长穗大粒RIL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1881-1888(通讯作者)
3、Analysis of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in Rice Parents and Derived Lines Using ILP Markers,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8(12): 1409-1418(通讯作者)
4、烟草氮素营养的基因型差异初探,中国烟草学报,2007,13(6):36-40(通讯作者)
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食用稻米重金属积累特性遗传的影响,生物数学学报,2007,22(1):100-106(第一作者)
6、水稻籽粒碳氮代谢与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182-185(通讯作者)
7、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tiller number in three-line indica hybrid ric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 (8):837-844(第一作者)
8、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茎鞘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研究,作物学报, 2003,29 (2) : 274-279(第一作者)
9、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 (10):1113-1119(第一作者)
10、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9,10 (6):683-688(第一作者)
11、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应用生态学报, 2000,11 (1):78-82(第一作者)
12、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水稻穗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分析,应用生态学报, 2002,12 (11):1403-1406(第一作者)
13、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发育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性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3,13(12):2200-2204(第一作者)
14、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研究,生物数学学报, 2003,18 (3):333-338(第一作者)
15、水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10 (3):59-61(第一作者)
16、不同生境下水稻稻米品质因子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11(2):25-28(第一作者)
17、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总氮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24 (5):387-391(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