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Plant Breeding、Nature Biotechnology、植物学报、遗传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
1、《遗传学实验》 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出版 2003
2、《遗传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3、《绿色超级稻的构想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9
发表论文:
英文:
1. Liu W, Zeng J , Jiang G, He YQ, QTLs identification of crude fat content in brown rice and its genetic basis analysis using DH and two backcross populations,Euphytica, 2009,169(2):197-205
2. Wang GW, Cai HY, Xu Yunbi, Yang SH, He YQ. Analysis on the spectra and level of wide-compatibility conferred by three neutral alleles in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using near isogenic lines, Plant Breeding,2009,128(5):451-457
3. Wang L, Zhong M, Li X, Yuan D, Xu Y, Liu H,He Y, Luo L, Zhang Q. The QTL controlling amino acid content in grain of rice (Oryza sativa) were co-localized with the regions involved in amino acid metabolism pathway. Molecular Breeding, 2008: 21(1): 127-137
4. Li YB, Wu C, Jiang G, He Y. Dynamic QTL analysis for rice blast resistance under natural infection conditions,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2008:273-82
5. Li Y, Wu C, Jiang G and He Y. Dynamic analyses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Plant Breeding 2007,126,541-547.
6. Wang LQ, Liu WJ, Xu Y, He YQ, Luo LJ, Xing YZ, Xu CG, Zhang Qifa. Genetic basis of 17 traits and viscosity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of rice grain. Theor Appl Genet. 2007,115,463-476
7. Wang G, He Y, Xu C and Zhang Q. Fine mapping of f5-Du, a gene conferring wide-compatibility for pollen fertility in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of rice. Theor Appl Genet. 2006,112(2):382-387
8. Zhang JF, Li X, Jiang G, Xu Y, Li X, He Y,Pyramiding of Xa7 and Xa21 for the improvement of diseas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in hybrid rice,Plant Breeding,2006,125, 600-605
9. Ge X, Xing Y, Xu C, He Y. QTL analysis of cooked rice grain elongation, volume expansion and water absorption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Plant Breeding,2005,124:121-126
10. Tian R, Jiang G, Shen L, Wang L, He Y.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nderlying th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rice grains using a DH population. Molecular Breeding, 2005,15:117-124.
11. Wang G, He Y, Xu C, Zhang Q. Identific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three neutral alleles conferring wide compatibility in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using near-isogenic lines. Theor Appl Genet, 2005, 111:702–710
12. Jiang G, Hong X, Xu C, Li X and He Y.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rain Appearance and Milling Quality Using a Doubled-Haploid Rice Populatio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5, 47 (11): 1391−1403
13. Jiang G H, Xu C G, Tu J M, He YQ, Zhang Q. Pyramiding of Insect- and disease-resistance genes into an elite indica cytoplasm male sterile(CMS) restorer line ‘Minghui 63’. Plant Breed, 2004,123(2):112-116
14. Jiang G H, Xu C G, Li X H, He YQ.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tic basis for tHe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traits of rice using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Acta Genet Sinica, 2004,31(1):63-72
15. Jiang GH, He YQ, Xu CG, Li XH, Zhang Q. The genetic basis of stay-green in rice analyzed in a population of doubled haploid lines derived from an indica by japonica cross. Theor Appl Genet,2004,108:688–698
16. Zhou PH, Tan YF, He YQ, Xu CG, Zhang QF.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for four quality trait of Zhenshan 97, an elite parent of hybrid rice, by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heor Appl Genet, 2003, 106:326-331
17. Liu S, Li X, Wang C, Li X, He Y.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in Zhenshan 97 by molecular marker-aided selection. Acta Botannica Sinica, 2003,45(11):1346-1350
18. Tu, J., G. Zhang, K. Datta, C. Xu, Y. He, Q. Zhang, G. S. Khush and S. K. Datta. Field performance of transgenic elite commercial hybrid rice expressi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d-endotoxin.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0,18:1101-1104
19. He YQ, Xu C G, Zhang Z G, Yang Q, Zhang Q.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male sterility of instability and reversibility of PSGMS using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in indica rice. Theor Appl Genet. 1999,96(4):526-538
20. Li RH, Xu CG, Yuan LP, He YQ, Sun CQ, Yu SB, Li XH, Wang XK. Differenti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rental lines and favorable genic interactions affecting F1 fertility in distant crosse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Theor Appl Genet, 1998, 96: 526–538
中文:
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培矮64S的稻瘟病抗性 董巍; 李信; 晏斌; 吴昌军; 高冠军; 包亮; 李一博; 朱雪萍;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心 2010-09-28
2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进行配合力遗传分析 付新民; 王岩; 高冠军;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08-15
3 利用DH群体定位白叶枯病抗性QTL 张剑霞; 杨子贤; 姜恭好; 高冠军; 何予卿 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05-28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优质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稻米品质 王岩; 付新民; 高冠军;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2009-07-28
5 利用籼粳交探讨水稻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 曾晶; 姜恭好; 何予卿; 张端品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2006-07-28
6 利用2个相关群体定位和比较水稻株高与抽穗期QTL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2007-04-15
7 利用RIL群体比较定位糙米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QTL 钟明; 王令强; 罗利军;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2007-10-15
8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d12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 包亮; 李一博; 高冠军;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 2008-08-15
9 水稻全生育期稻瘟病抗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研究 高冠军; 李桂菊; 包亮;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8-09-15
10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珍汕97的稻瘟病抗性(英文) 刘士平; 李信; 汪朝阳; 李香花;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2003-12-10
11 利用DH群体动态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吴昌军; 姜恭好; 李信; 刘韬; 徐才国;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中心 武汉 2005-07-28
12 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影响 刘士平; 李信; 汪朝阳; 李香花;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试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试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试验室 武汉 2003-01-28
13 水稻米饭延伸指数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 何予卿; 邢永忠; 葛小佳; 李香花; 徐才国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中心;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中心 2003-11-28
14 利用双单倍体群体剖析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英文) 姜恭好; 徐才国; 李香花;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2004-01-10
15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93-11对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 杨子贤; 姜恭好; 徐才国;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 武汉 2004-07-28
16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马大鹏; 罗利军; 汪朝阳;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2004-07-28
17 Copia类型反转录转座子在籽粒苋中的表现 何予卿; 孙梅; 朱英国; 张利达 香港大学动物学系;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2-05-10
18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变异性及其选育技术路线 何予卿; 陈亮; 徐才国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11-20
19 上位性对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不稳定性的影响 何予卿; 徐才国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10-30
20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栽培稻和野生稻亲缘关系 何予卿; 张宇; 孙梅; 何光存; 王松文; 朱英国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香港大学动物系; 天津农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06-15
21 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可转换性的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研究 何予卿; 徐才国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04-30
22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亲本配合力测定 何予卿; 戚华雄; 王长义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 1995-06-30
23 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研究 何予卿; 杨静; 徐才国; 张自国; 曾汉来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08-25
24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李任华; 徐才国; 何予卿; 袁隆平; 王象坤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湖北武汉; 湖南长沙 1998-10-15
25 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何予卿; 涂巨民; 陈升; 姜恭好; 张进峰; 杨子贤; 李一博; 高冠军; 包亮; 吴昌军; 李信; 刘士平; 徐才国; 张启发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 2009-01-04
26 籼型水稻谷粒相关性状的遗传剖析 何予卿; 葛小佳; 邢永忠; 秦发兰; 张端品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10-01
27 利用DH群体定位控制米饭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 田瑞; 姜恭好; 沈丽环; 王令强; 何予卿 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2004-05-01
28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93-11对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 杨子贤; 姜恭好; 徐才国; 何予卿 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2004-05-01
29 利用分子标记聚合优良基因改良杂交水稻 何予卿; 姜恭好; 李信; 张进锋; 杨子贤; 王功伟; 涂巨民; 陈升; 徐才国; 张启发 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2004-05-01
30 籽粒苋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的初步研究 江树业; 孙梅; 何予卿; 陈洪; 陈启锋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香港大学动物学系; 香港大学动物学系;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福建福州 2002-06-30
31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初报 王长义; 冯云庆; 戚华雄; 何予卿; 胡刚; 夏明元; 罗声群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4-03-30
32 两系粳杂种子纯度鉴定与防杂保纯措施 王长义; 戚华雄; 何予卿; 胡刚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5-01-30
33 两系杂交粳稻N5088S/R187的选配与应用初报 王长义; 冯云庆; 戚华雄; 何予卿; 胡刚; 夏明元; 罗声群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5-03-30
34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选育与应用初报 王长义; 冯云庆; 夏明元; 胡刚; 戚华雄; 何予卿; 罗声群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993-06-30
35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与应用初报 王长义; 冯云庆; 夏明元; 胡刚; 戚华雄; 何予卿; 罗声群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3-05-01
36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的鉴定与评价 王长义; 冯云庆; 戚华雄; 胡刚; 何予卿; 夏明元; 罗声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994-10-21
37 籼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其基因剂量效应 何予卿; 吕志仁 湖北农科院粮作所; 广西农学院农学系 武汉 199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