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张学斌,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士。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副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7月河南省中牟农校土壤肥料专业毕业。
1986年7月分配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
1988年至2008年在河南农科院复合肥厂做管理期间,筹办了“河南农科院土肥所新技术开发部”。
1996年11月获助理研究员资格。
2002年被聘为开发型副研究员。
2008年竞聘任职小麦研究中心“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社会任职:
1. 河南省种业商会常务理事。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小麦销售、管理及繁育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选育及应用。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河南省土壤硫素概况及硫肥应用技术研究,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沿黄稻麦区有机培肥机制与水稻控氮高产高效施肥技术,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9%毒死—烯唑醇悬浮种衣剂研究与应用种衣剂,2010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一等奖。
4. “河南省小麦种业发展初探”论文,2010年获种业导刊颁发的“河南种业6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论文专著:
先后在《土壤肥料》、《磷肥与复肥》、《作物杂志》、《中国棉花》、《中国稻米》、《河南农业科学》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郑麦7698农艺性状、特点及备播技术 汪庆昌; 张学斌; 宋玉峰; 蔡江伟; 岳俊芹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 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 【期刊】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1-10-25
2 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栽培技术规程 汪庆昌; 张学斌; 宋玉峰; 岳俊芹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12-02-17
3 高产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宋保谦; 张学斌 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09-12-15
4 河南省小麦种业发展初探 张学斌; 李国领; 祁峰; 汪庆昌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期刊】种业导刊 2010-06-10
5 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 王西成; 赵虹; 张学斌; 曹廷杰; 胡卫国; 陈瑜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10-08-15
6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遗传组成及其效应分析 王美芳; 雷振生; 张学斌; 赵献林; 杨会民; 杨攀; 何宁; 李巍; 徐福新; 何盛莲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10-10-15
7 沿黄稻麦区水稻生长和氮素利用与土壤透水性的关系 沈阿林; 王永歧; 张学斌; 刘春增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3-03-28
8 河南省稻区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张学斌; 汪立刚; 王继印; 孙克刚; 张明立; 梅中会; 王庆祥 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登封市农业局; 登封市农业局 郑州 【期刊】土壤肥料 2003-02-10
9 河南省稻区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张学斌; 汪立刚; 张明立; 梅中会; 王庆祥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河南省登封市农业局; 河南省登封市农业局 郑州 【期刊】中国稻米 2003-02-28
10 试论土壤基层分类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武继承; 张学斌; 郑惠玲 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期刊】生态环境 2003-03-30
11 作物施硫效应与土壤硫素平衡探讨 张泽彦; 孙克刚; 吕爱英; 张学斌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1999-05-15
12 河南省夏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张学斌; 孙克刚; 汪立刚; 刘纯敏; 王继印; 贾改花 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汤阴县农业局 郑州 【期刊】土壤肥料 2002-02-10
13 河南省中低产棉区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张学斌; 汪立刚; 王继印; 陈东义; 赵进才; 陈庆来; 宋敬魁; 魏金锁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肥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商水县农业局; 漯河市农业局; 漯河市农业局 郑州 【期刊】中国棉花 2002-04-25
14 不同土壤供钾水平与油菜钾肥效应的研究 张学斌; 寇长林; 王继印; 贾改花; 刘春霞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河南省汤阴县农业局; 河南省信阳市农技推广中心; 郑州市农业路一号; 电话:(0371)5 【期刊】作物杂志 2002-02-15
15 河南省不同稻区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张学斌; 汪立刚; 王继印; 杨占平; 贾改花; 刘春霞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汤阴县农业局; 信阳市农技推广中心 郑州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2-03-28
16 长期施氮磷钾肥对轮作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 孙克刚; 张桂兰; 王英; 崔转铃; 张学斌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郑州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1999-12-30
17 沿黄稻区土壤透水性状况及深松施肥的改善效果 沈阿林; 张学斌; 刘春增; 吕爱英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00-05-15
18 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孙克刚; 张学斌; 吴政卿; 龚惠英; 汪立刚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河南西华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1-09-15
19 大豆种衣剂有效成分配比优选及应用研究Ⅰ大豆种衣剂有效成分的选择及应用 汪立刚; 张学斌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期刊】种子 2001-02-28
20 大豆种衣剂有效成分配比优选及应用研究Ⅲ大豆种衣剂优选配方的田间应用 汪立刚; 孙克刚; 张学斌; 王敬国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期刊】种子 2001-08-30
21 杂交油菜施用粉煤灰磁化肥的效应 孙克刚; 张学斌; 汪立刚; 王英; 吕爱英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期刊】土壤与环境 2001-09-30
22 粉煤灰磁化肥在南阳黄褐土上的增产效果 孙克刚; 张学斌; 王英; 王明堂; 郭井水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电力企业管理协会 【期刊】再生资源研究 2001-04-25
23 河南省不同钾含量土壤油菜钾肥效应 张学斌; 刘纯敏; 陈庆来; 陈东义; 勾现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漯河市农业局; 商水县农业局; 商水县农业局 郑州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02-01-22
24 稀土对农作物产品品质和环境的影响 张学斌; 张泽彦; 李德瑜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1996-08-15
25 油菜硼肥效应与使用技术研究 张泽彦; 张学斌; 石明义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郑州市农业局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1996-12-15
26 磷石膏对花生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研究 张学斌; 邱任谋; 张泽彦; 李德瑜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郑州市农技中心 【期刊】磷肥与复肥 1996-03-20
27 油菜硼砂使用技术研究 张泽彦; 张学斌; 石明义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郑州市农业局 【期刊】土壤肥料 1997-06-10
28 施用锌肥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泽彦; 李素莲; 张学斌; 石明义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郑州市农业局 【期刊】土壤肥料 1993-10-28
29 钾肥肥效及其有效施用技术的研究 邱任谋; 张学斌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 【期刊】土壤肥料 1987-10-28
荣誉奖励:
1. 1990年、1999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 1998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2003年至2004年获“驻村工作科技服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4. 2004年至2005年度在农科院“创先争优”活动中获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5. 2008年、2009年获河南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6. 2008年获河南省农科院“爱岗敬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7. 2010年获“河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2010年获河南农科院“科学研究工作”一等奖。
9. 2012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