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顾正中——小麦育种专家、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3-18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顾正中——小麦育种专家、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男,1969年9月出生,现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1991年至今在淮安市农科院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

社会任职:

1.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1月)。

2.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12月)。

3. 淮安市第四届青联委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江苏省“十五”重大攻关“优质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主持。

2. 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主持。

3.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主持。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参与或主持选育并通过审定以“淮麦18”、“淮麦20”为代表的淮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4个(其中国审8个);有7个品种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其中4个已获得保护权)。

1.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2004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2006年获淮安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小麦taf1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朱晓滨; 窦秉德; 侯北伟; 杨晋彬; 徐海风; 王芳; 顾正中 淮阴师范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淮安市农科院 【会议】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 2008-10-01

2 小麦新品种淮麦28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浙江农业科学 2012-01-11

3 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选育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夏中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11-12-15

4 淮安地区主栽小麦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保山; 徐海风; 顾正中; 孙苏阳; 周羊梅; 杨加银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淮安市农业科技实业总公司 【期刊】浙江农业学报 2011-01-25

5 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2”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孙苏阳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农村百事通 2011-07-10

6 不同水稻茬口及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安邦; 顾正中; 周羊梅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上海农业科技 2011-08-05

7 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相关PPO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王欣; 窦秉德; 叶建; 董红梅; 孙美娟; 马跃; 冯雪娇; 朱晓滨; 童婷; 张瑞越; 顾正中; 高爱农 淮阴师范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7-16

8 小麦新品种淮麦26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1-09-30

9 小麦新品种淮麦2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夏中华; 孙苏阳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10-10-15

10 小麦taf1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朱晓滨; 窦秉德; 侯北伟; 徐海风; 杨晋彬; 刘福霞; 顾正中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15

11 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对“淮麦2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安邦; 顾正中; 周羊梅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上海农业科技 2009-06-05

12 小麦新品种淮麦22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9-08-15

13 不同密度与施肥方式对淮麦1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羊梅; 顾正中; 孙苏阳; 王安邦; 王永军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6-03-30

14 淮麦20高产栽培群体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 顾正中; 周羊梅; 蔡立森; 王安邦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 江苏农垦淮海农场;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江苏射阳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6-03-30

15 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孙苏阳; 夏中华; 王永军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7-04-15

16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 李海军; 王永军; 衡墩营; 夏中华; 顾正中; 刘友华; 纪凤高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 江苏省铜山县农业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分院;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江苏铜山; 江苏宿迁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7-04-15

17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倪向群;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阴; 江苏淮阴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06-20

18 小麦不同群体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朱新开; 郭文善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扬州大学农学院;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江苏扬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7-08-15

19 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孙苏阳; 李海军; 王永军; 衡墩营; 夏中华; 顾正中; 刘友华; 纪凤高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农业局;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分院;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江苏徐州; 江苏宿迁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08-20

20 淮麦2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刘友华; 孙苏阳; 王永军; 顾正中; 李海军; 纪凤高; 夏中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淮安 【期刊】中国种业 2007-10-15

21 弱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 杨学明; 姚国才; 张艳; 顾正中; 周羊梅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淮安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7-11-15

22 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24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孙苏阳; 李海军; 王永军; 夏中华; 顾正中; 纪凤高; 刘友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7-12-15

23 小麦主茎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朱新开; 郭文善 淮安市农业科学院; 扬州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 扬州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江苏扬州 【期刊】核农学报 2008-02-20

24 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1”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安邦; 周羊梅; 顾正中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上海农业科技 2008-02-05

25 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研究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孙苏阳; 王永军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淮安市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8-05-17

26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夏中华; 孙苏阳; 王永军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8-06-15

27 淮麦21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顾正中; 周羊梅; 王安邦; 夏中华; 孙苏阳; 王永军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8-08-15

28 关于淮麦20号品种权实施许可转让的思考 姜夕泉; 王进生; 孙苏阳; 夏中华; 顾正中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4-01-30

29 江苏淮北麦区小麦育种目标的调整 顾正中; 周羊梅; 夏中华; 孙苏阳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5-04-30

30 小麦新品系淮阴9628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夏中华; 丁雪蕙; 顾正中; 刘友华; 孙苏阳 江苏省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1999-08-15

31 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小麦新品系淮阴9467 夏中华; 丁雪蕙; 孙苏阳; 顾正中; 刘友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9-09-30

32 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14号 顾正中; 孙苏阳 江苏徐准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徐准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作物品种资源 1999-10-21

33 小麦新品种淮麦16的选育 纪凤高; 刘友华; 夏中华; 张进成; 顾正中; 孙苏阳; 丁雪蕙 江苏省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作物杂志 1999-10-15

34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9 刘友华; 孙苏阳 ; 纪凤高 ; 顾正中 ; 张云峰 ; 夏中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作物杂志 2002-02-15

35 高产优质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17号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夏中华; 顾正中; 孙苏阳; 刘友华; 张云峰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2-04-25

36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19号 孙苏阳; 夏中华; 刘友华; 顾正中; 纪凤高; 张云峰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2-02-28

37 小麦新品种“淮麦17号”的选育 顾正中; 夏中华; 孙苏阳; 刘友华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上海农业科技 2002-04-05

38 淮麦18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顾正中; 孙苏阳; 夏中华; 丁雪蕙; 张云峰; 刘友华; 纪凤高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0-07-30

39 江苏淮阴地区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与实践 张进成; 夏中华; 丁雪蕙; 顾正中; 刘友华; 孙苏阳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0-11-30

40 超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6号 刘友华; 夏中华; 纪凤高; 顾正中; 孙苏阳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0-08-30

41 小麦品种豫麦13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顾正中; 夏中华; 孙苏阳; 刘友华; 张云峰; 严卫古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2-05-30

42 淮麦19号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刘友华; 孙苏阳; 纪凤高; 顾正中; 张云峰; 夏中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2-05-30

43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夏中华; 顾正中; 孙苏阳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江苏淮安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2-11-30

44 淮麦89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丁雪蕙; 夏中华; 张云峰; 顾正中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5-07-30

45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中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变化 夏中华; 丁雪蕙; 顾正中; 张云峰唐明臻; 俞世蓉; 吴兆苏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工作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5-09-30

46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几点启示 夏中华; 张云峰; 蔡立森; 顾正中; 丁雪蕙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种子 1997-12-25

荣誉奖励:

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农技推广二等奖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1. 2003年获淮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 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 2008年获“淮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4. 2008年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5. 2008年入选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培养。

6. 2008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坚守麦田的育种专家——记民盟盟员、农业科技专家顾正中

 

 

顾正中(中)和国外同行在一起。

 

十几年前,谢绝了老师的挽留,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顾正中回到家乡江苏淮阴农科所小麦育种科研组,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十几年后,他成了一位地道的“麦田守望者”,坚守着麦田,承担了大量繁重的田间试验工作,从一位初出茅庐的普通科研工作者成长为小麦育种专家。

 

顾正中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以来,参与或主持选育并通过审定“淮麦18”等系列小麦新品种11个;有6个品种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5000万亩以上,成为江苏淮北麦区的主体品种,增产小麦10亿多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数亿元。

 

这一系列成果中所凝聚的汗水和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在农民的面前,他们是科研工作者,而与其它行业的科研人员相比,他们常年以农田为实验室,更像一位农民。但这么多年来,每当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时候,顾正中从未畏苦怕累,从未打过退堂鼓,十多年的农业科研第一线的实践也培养和强化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育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水稻和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育种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但是,我国小麦单产长期停滞不前,全国平均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左右。选育和推广高产且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而作物育种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不仅需要植物遗传、病理、昆虫、农业气象、品种资源、作物栽培等多学科的知识作支撑,同时,也需要科研人员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以极大的耐心细心观察、选择和操作,从播种、施肥、除草到选种、收割,像农民一样辛苦工作。

 

顾正中在育种的田间实验中,尤其是每年4到6月份,在小麦育种配组及后代田间选择的关键时期,就如同在打一场场激烈而紧凑的战役,起早带晚、争分夺秒。

 

2003年5月,对顾正中而言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当时他正在进行“淮麦18”的选育工作,由于原试验田置换,新试验田尚未落实,小麦育种试验田租在淮安市淮阴区丁集乡,距离市区10多公里,当时正是“非典”肆虐期,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也处于相互半隔绝的状态,顾正中和他的团队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城乡之间。后来,实验田又改在远离市区的南郊,单位没有接送的车辆,早晨6点就需乘坐通往远郊区的公交车,下车后还需步行约20分钟才能到达实验田间。最令他们不安的是傍晚,一方面工作时间很紧张,很想多做一会儿,但另一方面担心赶不上回市区的末班车,有时,看着远远的公路上开过来的末班车,在田间奔波一整天的他们,顾不得疲惫,一行人在田埂上向公路狂奔。

 

1997年1月,顾正中加入了民盟组织。今年1月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为一名盟员和人大代表,他体会到了一种被社会承认的荣誉和自豪,更深切感到作为代表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他把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中调研和思考,通过民盟和人大等渠道谈看法、提建议,既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又使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支持,两者相得益彰。

 

面对已经获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顾正中谦逊地说:“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事业的要求还很远。”

 

文章来源:《团结报》作者:朱海平 郑孝芬 2008-12-13

媒体报道二:

“麦田守望者”——记淮安市农科院研究员顾正中

 

1991年7月,谢绝了老师的挽留,放弃了留在母校南京农业大学工作的机会,顾正中回到家乡工作,被分到淮阴农科所小麦育种科研组。此后的二十年,他便成了一位地道的“麦田守望者”,坚守着麦田,从一位初出茅庐的普通科研工作者成长为杰出的小麦育种专家。

 

在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的二十年中,顾正中先后主持江苏省“十五”重大攻关“优质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等十多项省级以上项目的研究,参与或主持选育并通过审定以“淮麦18”、“淮麦20”为代表的淮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4个(其中国审8个);有7个品种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其中4个已获得保护权);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5000万亩以上,成为江苏淮北麦区的主体品种,增产小麦10亿多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逾10亿元。作为主要完成人,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农技推广二等奖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他多次被评为淮安市农科院先进工作者, 2003年被评为淮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被列为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淮安市劳动模范”;2008年1月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12月当选为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他带领科研攻关小组,确立了一系列田间实际操作规范和工作程序,对本地区小麦育种方向和目标、组合选配、后代选择及材料鉴定、品种评价有了较高的理解和掌握,与课题组其他同事一道,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使淮安市农科院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省内先进水平。他参与或主持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淮麦18”综合性状优、适应性好、抗病性强、具超高产潜力,在国家、省级区试中,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1999年囊括国家区试、省区试、省生产试验及省高产攻关竞赛四项第一,并创江苏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663.6公斤,先后通过江苏、河南、安徽三省及国家审定定名,2002年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定为十个重点推广的小麦品种之一,在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累计推广1500余万亩,2003、2004年分别获江苏省农业推广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的抗病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参加2001-2002年度国家黄淮区试点,产量名列第一,于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并于2003年以120万的价格进行品种权实施许可,该品种在2003年小麦病害尤其是赤霉病大发生的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至今在江苏、安徽推广种植2000多万亩,是继“淮麦18”后又一突破性品种。“十五”期间,顾正中带领小麦育种课题组选育的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通过与省内外种子企业的合作,为单位带来近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目前这些品种正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这些品种的推广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这一系列成果中所凝聚的汗水和心血是可以想象的。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在农民的面前他们是科研工作者,而与其它行业的科研人员相比,长年以农田为实验室的他们则更能够体会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辛劳。当然,对于顾正中而言,当年选择农业科研的时候,他就做好了这一准备。所以,当他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他很认同自己的角色,从未畏苦怕累,从未打过退堂鼓,二十年的农业科研第一线的实践也培养和强化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顾正中在田间育种试验中,尤其是每年4—6月份,在小麦育种配组及后代田间选择的关键时期,就如同参加一场激烈而紧张的战役,起早带晚、争分夺秒。最令他难忘的是2003年5月,由于原试验田置换,新试验田尚未落实,顾正中的小麦育种试验田租在淮阴区丁集乡,距单位10多公里,当时正是“非典”肆虐期,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也处于相互半隔绝的状态,每天往返都要骑自行车。后来试验田又改在远离市区的南郊,单位没有接送的车辆,早晨六点就需乘坐通往远郊区的公交车,下车后还需步行约20分钟才能到达田间。最令他们难忘的场景是,每到傍晚,一方面工作时间很紧张,很想多做一会儿,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赶不上回市区的末班车,有时候,远远看着公路上开过来的末班车,便抛却一整天的疲惫在田埂上飞奔。

 

作为在实践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顾正中的经历告诉我们:农业科研工作既与其它科研工作有相同特点,也有其特殊性,农林地质等艰苦行业的科研工作者,需要笃定远离浮躁喧嚣和繁华诱惑的信念,更需要涵养耐得住寂寞和坐得住冷板凳的心性。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才可能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注重以一线实践操作为前提的科研工作中,没有捷径可走,更无闭门造车的可能。顾正中也因其科研成果而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他不愧是一位“麦田守望者”。

 

文章来源: 《淮安人才工作网》2011-07-22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