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林——作物育种学专家,男,1957年4月出生,安徽省绩溪县人,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党总支书记。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安徽劳动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2月至1985年2月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5年3月至1988年3月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8年4月留校任讲师。1993年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被国家教委派往日本国香川大学农学部研修半年。
1997年作为中方主持人和日方主持人香川大学一井真比古教授共同申请到了日本国文部省资助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再次赴日访问研究。
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在九州大学农学部佐藤光教授研究室做访问教授。
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在香川大学农学部一井真比古教授研究室做研究员。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兼任江西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中组部博士服务团)。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承担教学项目情况:
1. 教育教改项目:强化植物生产类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5-2007,主持。
2. 《作物育种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06-2009,主持。
资料更新中……
教学成果:
1. 参加编写《作物育种学总论》,2005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第四完成人),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
2. 主讲“作物育种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资料更新中……
主讲课程:
本科生必修课程:“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各论”、“作物育种学实验”和“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
本科生选修课程:“作物育种学II”和“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
研究生选修课程:“种子加工检验”和“种子产业化理论与技术”。
实践性教学:
1. 作物育种学实验I,专业课(本科生必修课),5届,600人左右。
2. 作物育种学实验II,专业课(本科生必修课),5届,600人左右。
3. 指导农学专业、统计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SRT,5届,30人左右。
4. 指导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文献综述,5届,30人。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博士生14人(其中留学生1人)、硕士生40人(其中留学生2人)。
资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杂种优势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2005-2007,主要学术骨干。
2.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主要农作物的基因资源与分子育种,2005-2007,主要学术骨干。
3. 国际合作项目: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及制种技术研究,2001-2003,主持。
4. 横向项目:粳稻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制种技术研究,2007-2009,主持。
5. 横向项目:适于有机栽培的早生抗逆优质粳稻品种选育引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07-2009,主持。
6. 江苏省“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主持。
7. 日本文部省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日植物遗传资源生物技术改良,主持。
8. 与日本JT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ORYNOVA. K.K.)签约的国际合作项目: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和高产制种技术,主持。
9. 农业部“948” 项目:稻、麦、棉、豆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平台建设”中水稻资源部分,主持。
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杂交粳稻育种及两系杂交稻现代繁种技术研究”,主持。
11.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水稻籽粒灌浆QTLqGF8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主持。
科研成果:
1. 水稻种子活力和耐缺氧能力遗传变异研究论文,2009年获得第十一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
2. 杂交粳稻三系亲本提纯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南京农业大学。排名第一,1995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教材4部。
出版专著:
1《种子生产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副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作物育种学实验技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8
3《作物育种学实验指导》主编 2000
4《作物育种学总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参编
发表英文论文:
1.Yuan Guo, Delin Hong*. Novel pleiotropic loci controlling panicle architecture across environments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L.).J. Genet. Genomics, 2010, 37: 533-544.(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The same below)
2.Zhu SY, Hong DL*, Yao J, Zhang XL, Luo TK. Improving germination,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s of aged hybrid rice seed by priming with KNO3+PVA.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 5(1):78-83.
3. Jiang Jian-hua, Zhao Qi-bing, Liu Qiang-ming, Chen Lan, Chen Fu-long, Qiao Bao-jian, Hong De-Lin*. Mining applicable elite alleles of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by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in Japonica rice. Rice Science, 2011, 18(3): 196-203.
4. Wang Yang, Guo Yuan, Hong De-Lin*. QTL analysis of anoxic tolerance at seedling stage in rice. Rice Science, 2010, 17(3): 192 198.
5. Wang Yang, Guo Yuan, Hong De-Lin*. Discovery of elite alleles for seed vigor traits in two populations of japonica rice in Taihu lake region.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0, 36(5): 754–763.
6. Zhu Xiao-Biao, Sun Da-Yun, Cheng Bao-Shan, Hong De-Li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leaf and hull pubescence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their numbers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 Rice Science, 2008, 15(4): 267-275.
7. Qiao Bao-Jian, Zhu Xiao-Biao, Wang Ying-Ying, Hong De-Lin*. Mapping of QTL for three panicle exsertion-related traits in rice under different growing environments.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8, 34(3): 389–396.
8. Jin Wei-dong, Li Na, Hong De-Lin*. Genetic diversity of seed storage proteins in different ecotype varieties of japonica rice and its application. Rice Science, 2006, 13(2): 85-92.
9. Hong De-Lin, Leng Yan. Genetic analysis of heterosis for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length of F1 hybrids in japonica rice hybrids. Rice Science, 2004, 11(5-6):255-260.
10. Leng yan, Hong De-Lin*. Grain quality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ybrid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ecological types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Rice Science, 2004, 11(4): 165-170.
11. Hong De Lin, M. Ichii, Y. Ohara, C. M. Zhao and S. Taketa. RAPD markers from mitochondrial DNA can distinguish male sterile and fertile cytoplasms in indica rice. In: Khush GS, Brar DS, Hardy B, editors. Advances in rice genetics. pp. 226-228. IRRI, Manila, Philippines. 2003.
12. Ichii, M. D. L. Hong*, Y. Ohara, C.M. Zhao & S. Takata. Characterization of CMS and maintainer lines in indica rice (Oryza sativa L.) based on RAPD marker analysis. Euphytica, 2003, 129: 249-252
13.Hong, D. L. & M. Ichii. RAPD markers from mitochondrial DNA can distinguish male sterile and fertile cytoplasm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2, 28(3): 315-320
14. Hong, D. L., H. Satoh, T. Kumamaru, Qu L.Q. & U.S. Sadar. Protein markers of BT type hybrid and its three lines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L.). Chinese J Rice Sci 2001, 15(3): 165~168
15. Hong De Lin, H. Satoh, T. Kumamaru, Qu L. Q. And U.S. Sadar, 2001. Protein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L.).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9(1): 4-5.
16. Hong De Lin, S. Taketa and M. Ichii, The RAPD marker that can distinguish male sterile and maintainer line derives from mitochondria in indica rice. Breeding Research (in Japanese), 2000, Vol. 2 (Suppl. 1): 182.
发表中文论文:
1 多环境下粳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 刘健; 牛付安; 江建华; 孙程; 陈兰; 郭媛; 付淑换;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12-03-10
2 水稻6个异交相关性状的SSR关联分析 陈兰; 张红; 张启武; 江建华; 王洋; 陈杰丽;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03-30
3 国审优质、高产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的选育 许立奎; 潘彬荣; 岳高红; 梅喜雪; 刘永安; 洪德林; 周子辉; 张宗宸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 【期刊】种子 2012-02-25
4 粳稻大剑叶角资源的发现及剑叶角度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胡文德; 张红; 江建华; 王盈盈; 孙大运; 王晓帅;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12-01-10
5 多环境下粳稻株高动态QTL分析 江建华; 张晚霞; 刘晓丽; 刘强明; 卢超; 党小景; 赵其兵;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泗洪县原种场丰收种业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12-01-10
6 5个粳稻杂交组合及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 程保山; 杨加银; 洪德林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10-12-28
7 与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的实用SSR标记的筛选 程保山; 洪德林; 万志兵; 郭媛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30
8 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鉴定 黄殿成; 梁奎; 孙程; 江建华; 石明亮; 戴剑; 谢辉; 赵凯铭; 阮方松; 马文霞;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 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 越南北中部农业技术研究院 【期刊】作物学报 2011-01-18 17:41
9 杂交粳稻亲本穗长和枝梗数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黄殿成; 阮方松; 刘健; 谢辉; 赵凯铭; 梁奎; 江建华; 蔡勇林;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15
10 一种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戴剑; 洪德林; 张大栋; 吴燕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 Department of Agronomy;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KS 66506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1-05-15
11 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 戴剑; 洪德林; 吴燕; 陈兰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15
12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江建华; 赵其兵; 刘强明; 陈兰; 陈甫龙; 乔保健;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泗洪县原种场丰收种业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11-05-10
13 33份杂交稻亲本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戴剑; 洪德林; 吴燕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11-08-15
14 种子产业化研究的策略分析 钱虎君; 洪德林; 姜建友; 高俊贤; 张红生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期刊】种子科技 2011-09-25
15 从事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近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汤述翥; 王才林; 洪德林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杂交水稻 2010-09-15
16 粳稻剑叶斜下伸资源的发现与大剑叶角度的遗传和SSR标记 洪德林; 江建华; 胡文德; 王盈盈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杂交水稻 2010-09-15
17 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 王洋; 陈兰;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9-16
18 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楠丰9A的选育和应用研究 卢华金; 杨文清; 楼珏; 阮柏苗; 郑国楚; 陈国光; 洪德林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01
19 粳稻穗部性状遗传分析 江建华; 张启武;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期刊】植物学报 2010-03-10
20 水稻抽穗期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GA_3的敏感性及其QTLs定位 王盈盈; 乔保建;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03-30
21 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 付淑换; 郭媛; 刘健; 徐奇;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20
22 太湖流域粳稻两类群体种子活力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 王洋; 郭媛;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期刊】作物学报 2010-05-12
23 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英文) 付淑换; 郭媛; 刘健; 徐奇;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2-15
24 江苏沿江地区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石明亮; 薛林; 黄小兰; 胡加如; 陈国清; 陆虎华; 熊素华;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10-04-30
25 玉米新选自交系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 洪德林;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江建华; 郭媛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05-30
26 杂交粳稻亲本产量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梁奎; 黄殿成; 赵凯铭; 阮方松; 谢辉; 马文霞;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越南北中部农业技术研究院; 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 【期刊】作物学报 2010-08-12
27 100份水稻资源对外源GA_3敏感性比较 胡文德; 孙大运; 江建华;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11-30
28 玉米新选自交系2个组合6个世代穗行数和行粒数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 江建华; 梁奎; 郭媛;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10-10-28
29 不同类型恢复系对不同胞质六千辛A的育性恢复性研究 万志兵; 洪德林; 程保山; 郭媛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杂交水稻 2009-01-15
30 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 江建华; 洪德林; 郭媛; 张启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植物学报 2009-03-10
31 粳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恢复系卷叶性状QTL分析 郭媛; 程保山;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9-05-10
32 太湖流域水稻种子活力和耐缺氧能力遗传变异研究 王洋; 王盈盈;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07-30
33 穞稻与粳稻恢复系C堡籽粒灌浆速率的特征及遗传分析 张启武; 江建华; 姚瑾; 洪德林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作物学报 2009-07-12
34 江苏沿江地区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石明亮; 洪德林; 沈锦根; 张启武; 严丹媚; 贾海伟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玉米科学 2009-10-15
35 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 王洋; 郭媛;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10-01-10
36 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李建红;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5-07-25
37 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刘金波;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5-06-30
38 杂交水稻品种纯度鉴定研究进展 金伟栋; 洪德林 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州; 江苏南京 【期刊】种子 2005-08-25
39 苏南地区晚熟粳稻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金伟栋; 张旺;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吴中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江苏苏州; 江苏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5-11-25
40 6个水稻杂交组合与其亲本的SSR标记多态性及其应用 时宽玉;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12-30
41 不同生态类型粳稻品种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分析 黄柳柳;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12-30
42 基于TTC自交一代家系的粳稻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万志兵; 环晶;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6-01-05
43 不同生态类型间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分析 冷燕;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4-02-29
44 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李建红;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10-30
45 粳稻新老品种株型性状比较 万志兵; 洪德林; 程海涛; 郭玉华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辽宁沈阳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30
46 线粒体DNA由来的RAPD标记能鉴别水稻雄性不育和可育细胞质(英文)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香川大学农学部; 761-0795日本国香川县三木町 【期刊】作物学报 2002-05-20
47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洪德林; 杨开晴; 潘恩飞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江苏南京; 江苏洪泽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2-09-30
48 BT型杂交粳稻育性及其三系的若干蛋白质标记(英文) 洪德林; 佐藤光; 熊丸敏博; 曲乐庆; U S SADAR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日本福冈市箱崎812-0081; 九州大学农学部;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1-08-10
49 水稻短根的遗传分析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南京农业大学; 香川大学农学部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1994-10-10
50 赤霉素对BT型粳型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影响 潘恩飞; 洪德林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南京农业大学 【期刊】杂交水稻 1994-12-30
51 赤霉素对BT型粳稻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潘恩飞; 洪德林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南京农业大学 【期刊】种子 1994-12-25
52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上)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世界农业 1996-05-10
53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下)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世界农业 1996-06-10
54 水稻短根突变体的农艺性状研究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香川大学农学部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1996-01-10
55 粳稻BT型六盐不育系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洪德林; 陶瑾; 陆作楣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7-03-30
56 粳稻BT型同质恢和非同质恢育性恢复力及后代经济性状研究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8-09-20
57 杂交粳稻与纯系粳稻收获指数比较研究 洪德林; 潘恩飞; 陈长青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11-15
58 粳稻短根基因srt1导入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初步研究(英文)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香川大学农学部; 761-07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1998-10-10
59 四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春季在海南岛开花动态的研究 李亦军; 杨桂甲; 徐春山; 洪德林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江苏省淮阴市种子公司;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种子 1998-10-15
60 3个水稻雄性不育系海南开花特性观察 杨桂甲; 李亦军; 方迎庆; 洪德林 江苏省洪泽县种子公司;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杂交水稻 1998-12-30
61 控制授粉株系循环提高杂粳六优一号亲本纯度研究 洪德林; 陆作楣; 陶瑾; 戴玉军; 吴善安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 泗洪县原种场; 泗洪县原种场 南京 【期刊】种子 1993-03-02
62 水稻品种广亲和特性的初步研究 洪德林; 马育华; 汤玉庚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杂交水稻 1988-10-27
63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Ⅲ.A/R分离世代植株自交结实率与恢复力的关系 洪德林; 马育华; 汤玉庚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1988-01-31
64 水稻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问题的探讨 陆作楣;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教研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教研组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9-07-02
65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 洪德林; 马育华; 盖钧镒; 汤玉庚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1989-06-30
66 粳稻恢复系宁恢3-2育性恢复 洪德林; 马育华; 盖钧镒; 汤玉庚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作物学报 1990-03-02
67 杂交粳稻F_2代一粒双苗的倍性鉴定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28
68 杂交水稻品种指纹鉴定研究进展 金伟栋; 洪德林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州 【期刊】上海农业学报 2006-02-28
69 水稻杂种汕优63F_2代产量表现及株高遗传分析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杂交水稻 2006-07-30
70 粳稻直立穗与弯曲穗3个杂交组合6个世代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陈献功; 刘金波;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6-08-12
71 四种诱导粳稻雄性不育的细胞质对粳籼和粳粳杂种一代的遗传效应分析 万志兵; 程保山; 郭媛; 黄柳柳;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安徽黄山;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11-05
72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金伟栋;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期刊】生物多样性 2006-11-30
73 粳稻品种间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分析 金伟栋; 李娜;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苏州农村干部学院; 江苏苏州;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15
74 杂交粳稻86优8号F_1自然老化种子引发技术研究 朱世杨;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种子 2007-01-25
75 杂交籼稻F_1种子的引发技术研究 朱世杨;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02-10
76 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江建华;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稻米 2007-03-20
77 水稻幼苗性状对GA_3处理的敏感性及其QTL分析 乔保建;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平顶山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7-04-30
78 杂交籼稻老化种子引发技术和成苗技术研究 朱世杨;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7-05-15
79 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乔保建; 黄柳柳; 江建华;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05-15
80 粳稻穗角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及稻米品质遗传分析 江建华; 郭媛; 陈献功; 徐红梅; 侯一甲;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期刊】遗传 2007-06-15
81 几种化学药剂对杂交籼稻汕优63自然老化种子引发效果研究 朱世杨;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杂交水稻 2007-05-15
82 PVA+KNO_3对杂交籼稻F_1人工老化种子的引发效果 朱世杨;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6-28
83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最上节间长度QTL定位研究 乔保建; 王盈盈; 朱晓彪;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遗传 2007-08-15
84 35个粳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程保山; 万志兵;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黄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安徽黄山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08-15
85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戴剑; 李华勇; 丁奎敏; 洪德林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 【期刊】种子 2007-09-25
86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金伟栋;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江苏苏州; 江苏南京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7-12-31
87 水稻种子抗老化遗传分析 朱世杨; 郭媛;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期刊】遗传 2008-02-15
88 试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戴剑; 洪德林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8-12-30
89 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及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江建华; 张启武;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8-01-15
90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抽出度三个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乔保建; 朱晓彪; 王盈盈;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平顶山; 江苏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8-03-12
91 籼稻2个杂种F_1种子活力和劣变处理后生化性状的比较 朱世杨;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3-15
92 两种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江建华; 张启武;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稻米 2008-03-20
93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郭媛; 万志兵;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07-30
94 粳稻叶片茸毛和谷壳稃毛的分布特征及毛数的遗传分析 朱晓彪; 孙大运; 程保山;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8-09-10
95 基于SSR标记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10
96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研究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 【博士】南京农业大学 1988-01-01
荣誉奖励:
1. 2009年获第十一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
2. 2010年获南京农业大学第四届“教学质量标兵”荣誉称号。
3. 2011年获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4. 2011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