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胡跃高——饲草品种研究专家,男, 教授,山西省清徐县人,1959年8月出生,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03月-1981年12月: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本科学习。
1982年01月-1984年08月: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助教,从事牧草与饲料工作。
1984年09月-1987年07月:西北农业大学饲料科学与牧草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7年08月-1993年12月: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教师,讲师,从事草地管理与牧草科学。
1989年12月-1993年7: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博士学位学习。
1993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4年01月-1995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5年12月-1996年11月:出站后留校工作。
1996年12月-2001年08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
2007年7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任主任。
社会兼职:
2000年担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至今。
2002年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7年当选副会长至今。
2004年担任北京市作物学会草业分会理事长,2011年离任。
2007年担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2007年担任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常务理事。
2007年担任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任主任。
2010年担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工程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0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学习小组组长。
教学情况:
主要从事耕作学方面的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1. “农业总论”/“农业发展原理”,1996年。
2. “研究生“高级农业发展原理”,1997年。
3. “高级耕作学”课程,后更名为“农作学”,1998年。
4. “三农问题与中国农业现代化”,2004年。
5. “农业科技与政策”,2005年。
6. “科学试验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写作”,2011年。
7. 农业总论/农业发展原理, 1996-2011每年1-2次(本科生)。
8. 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2003-2011年每年1次(本科生)。
9. 农作学,隔年1次,2004,2006,2008,2010(研究生)。
10. 高级农业发展原理,隔年一次,2003,2005,2007,2009,2011(硕士研究生)。
11. 农业科技与政策,2000-2011(推广硕士研究生)。
12. 科学实验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2011(推广硕士研究生)。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有关饲草品种筛选、栽培生产、加工、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中农牧结合工程的专题与子专题,为国家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青刈黑麦、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2000-2002)首席专家,“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0-2015),进行饲草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工作,在饲草栽培生产技术、加工调制技术、农牧结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农业系统工程、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具有积累。2004年以来,重点从事燕麦、荞麦栽培耕作领域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
1.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青刈黑麦、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 2000-2003,项目主持。
2. 科技攻关,内蒙古风蚀沙化控制技术及示范, 2001-2003,项目副主持。
3. 内蒙古重大项目,50万亩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技术,内蒙古重大项目,2001-2003,项目主持。
4. 横向项目,福建长富集团2003-2013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03,项目主持。
5. 863计划,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示范, 2002-2005,项目主持。
6. 市科委项目,北京山区富民项目—燕麦开发生产, 2002-2003,项目主持。
7. 山西省农业厅,山西雁门关优良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2004-2005,项目主持。
8.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粮食安全专项:粮田绿色覆盖技术研究, 2004-2006,项目主持。
9. 948项目,燕麦种质资源引今与新品种培育, 2005-2008,参加。
10. 工程院项目,区域农业战略规划, 2006-2008,项目副主持。
科研成果:
1.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白燕7号引种认定证书,2009。
2.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7。
3. 湖南省人民政府,双季稻区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体系探究与集成示范,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7。
4. 内蒙古自治区丰收奖评审委员会,西辽河流域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及利用技术开发,农牧业丰收一等奖, 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紫花苜蓿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003。
6. 河北省人民政府,紫花苜蓿产业化技术体系,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3。
7. 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维克多紫花苜蓿,2003。
8. 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饲828小黑麦,2002。
9. 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奥克隆黑麦品种,200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牧草二次压捆机,2002。
论文专著:
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书籍10余部。
出版专著:
1.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M], 2008,戴景瑞 胡跃高主编。
2.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 2009,胡跃高主编。
3. 中国气象出版社,中国现代农业建设道路探索[M] ,2009,胡跃高著。
4.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 2010,胡跃高主编。
5. 中国农业出版社,青贮玉米研究[M],2010,胡跃高,刘景辉主编。
6.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大学生村官实用手册[M],2011,胡跃高唐运新主编。
7.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 ,2011,胡跃高主编。
8. ALFALFA MANAGEMENT GUIDE FOR NINGXIA.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2009,Hu Yue Gao(Chief Editor).
9.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VolumeⅠ) [M].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7,Hu Yue Gao,Huang Guohe,Li Zhaohu(Chief Editor).
10. Biotechnology and Ec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Volume-2) [M],2010,Yuegao Hu,A.Egrinya Eneji,Ljianmin Li (Chief Editor)Journal of Agriculture.
中文论文:
1 播种技术对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苗期杂草发生影响 戚志强; 胡跃高; 曾昭海; 傅反生; 储国良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2 京郊引种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适应性研究 王芳; 龙静宜; 曾昭海; 康玉凡;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3 中国近中期粮食安全形势与基本对策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4 我国种植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区域布局调整对策 褚庆全; 李立军;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5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曾昭海; 朱立博; 张海林; 朱万斌;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6 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娜; 卜洪震; 曾昭海; 任长忠;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会议】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9-11-29
7 青贮菌制剂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 张涛; 胡跃高; 曾昭海; 全志; 郑勇; 卢成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7-01
8 紫花苜蓿耐热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康玉凡; 胡跃高; 苏加楷; 戚志强; 张文淑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 【会议】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7-01
9 呼伦贝尔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探 曾昭海 ; 胡跃高 ; 郑勇 ; 刘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畜牧局 【会议】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7-01
10 青贮菌制剂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 张涛; 胡跃高; 曾昭海; 全志; 郑勇; 卢成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7-01
11 紫花苜蓿耐热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康玉凡; 胡跃高; 苏加楷; 戚志强; 张文淑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 【会议】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7-01
12 呼伦贝尔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探 曾昭海 ; 胡跃高 ; 郑勇 ; 刘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畜牧局 【会议】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7-01
13 局部根区灌溉对裸燕麦光合特征曲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林叶春; 曾昭海; 任长忠; 李志坚; 郭来春; 杨学超; 王春龙; 钱欣;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 【期刊】作物学报 2012-03-29 11:18
14 燕麦氮吸收利用特性与适宜施氮量的定位研究 肖相芬; 周川姣; 周顺利; 胡跃高; 任长忠; 郭来春; 王春龙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1-11-16
15 不同根瘤菌株对半无叶型豌豆生育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郭丽梅; 陈恭; 隋新华; 张世晨; 杨亚东; 龙金成;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2-15
16 供水吸力、保水材料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伟娟; 薛绪掌; 胡跃高; 李邵; 张敏; 陈菲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灌溉排水学报 2010-12-15
17 双季稻田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林叶春; 曾昭海; 唐海明; 肖小平; 汤文光; 杨光立;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1-15
18 科尔沁地区3类生产方式下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孟利利; 胡敬华; 万平; 贾鹏飞;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 科尔沁生态经济示范区 【期刊】草业科学 2011-01-15
19 保水剂和施肥量对沙地燕麦生产的影响 毛思帅; M.Robiul Islam; 贾鹏飞; 薛绪掌; 曾昭海;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1-03-15
20 保水剂和负压供水对玉米生理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毛思帅; M.Robiul Islam; 薛绪掌; 曾昭海; 胡跃高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拉吉沙伊大学农学与农业推广系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11-07-31
21 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 朱波; 易丽霞; 胡跃高; 曾昭海; 唐海明; 肖小平; 杨光立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11-12-31
22 行距及间作对箭筈豌豆与燕麦青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恭; 郭丽梅; 任长忠; 郭来春; 赵国军;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作物学报 2011-07-28 10:04
23 纤维素降解菌LY16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研究 李子昂; 胡跃高; 杨苏声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9-12-28
24 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 戚志强; 玉永雄; 曾昭海;胡跃高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期刊】草业学报 2010-02-20
25 双季稻区稻田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卜洪震; 王丽宏;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期刊】作物学报 2010-05-12
26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退化梯度土壤细菌多样性季节变化 李梓正; 朱立博; 林叶春;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理局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6-08
27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卜洪震; 王丽宏; 尤金成;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呼伦贝尔市草原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0-08-23
28 负水头灌溉对温室番茄植株蒸腾规律的影响 张伟娟; 李邵;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0-08-05
29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特征分析 陈宝瑞; 朱立博; 李刚; 胡跃高; 辛晓平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08-20
30 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娜; 卜洪震; 曾昭海; 任长忠;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草业学报 2010-10-20
31 冬种黑麦草对六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朱波; 胡跃高; 肖小平; 杨光立; 张帆;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9-02-05
32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效应对后作产量的影响 王旭; 曾昭海; 胡跃高; 陈宗光; 朱波; 林叶春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草地学报 2009-01-15
33 冬季作物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王丽宏; 曾昭海; 杨光立;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3-25
34 新疆栽培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郑伟; 朱进忠; 胡跃高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草业科学 2009-03-15
35 春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生产研究 林叶春; 曾昭海;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9-04-20
36 科尔沁沙地4种作物根茬抗风蚀效果风洞试验研究 李梅; 胡跃高; 曾昭海; 任长忠; 毛宁; 宋卫军; 贾鹏飞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9-06-05
37 施氮量对两种类型燕麦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周川姣; 肖相芬; 周顺利; 胡跃高; 任长忠; 郭来春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作物杂志 2009-06-15
38 两种灌溉方式下保水剂用量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娜; 赵宝平; 曾昭海; 任长忠; 郭来春; 陈昌龙; 赵国军;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作物学报 2009-08-12
39 科尔沁沙地休眠燕麦行距和播量效应研究 宋卫军; 郭来春; 任长忠; 赵国军;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9-09-05
40 添加不同青贮菌剂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 张涛; 李蕾; 崔宗均; 李胜利;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期刊】青海草业 2009-09-20
41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王旭; 曾昭海; 朱波; 胡跃高; 林叶春; 陈恭; 芦金生; 袁喜兰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草业学报 2009-12-20
42 不同节水措施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林叶春;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01-10
43 18个紫花苜蓿育种材料在苏南丘陵区的适应性比较 戚志强; 傅反生; 胡跃高; 曾昭海; 储国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北京; 江苏句容 【期刊】草业科学 2006-03-15
44 呼伦贝尔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态势能值分析——以陈巴尔虎旗为例 曾昭海; 胡跃高; 董孝斌; 王维; 冯晓洁; 朱立博; 刘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牧局;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牧局 北京; 内蒙古呼伦贝尔 【期刊】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1-30
45 南方冬季覆盖作物的碳蓄积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丽宏; 胡跃高; 杨光立; 曾昭海; 叶桃林; 张帆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北京; 湖南长沙 【期刊】生态环境 2006-05-18
46 低氮环境下燕麦与箭筈豌豆间混作与刈割时间对饲草产量及质量特性的影响 赵彩霞; 何文清; 胡跃高; 董慧明; 佘小玲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北京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09-10
47 接种高效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禾本科混播组合生产性能的影响 曾昭海; 胡跃高; 陈文新; 隋新华; 陈丹明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09-10
48 甘薯地土壤线虫群体分布规律及取样方法研究 海棠; 武保悦; 金凤柱;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河北昌黎 【期刊】中国植保导刊 2006-10-20
49 共生固氮在农牧业上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曾昭海; 胡跃高; 陈文新; 隋新华; 赵晓萌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北京 【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10-30
50 轮作对甘薯地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海棠; 彭德良; 曾昭海; 武保悦; 金风柱;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和浩特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11-05
51 农田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主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丽宏; 胡跃高; 杨光立;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湖南长沙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11-10
52 中度嗜盐菌DTY1的鉴定及其耐盐机制的初步分析 张薇; 胡跃高; 张力群; 高洪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期刊】微生物学报 2006-12-04
53 紫花苜蓿对九种杂草的化感作用 卢成; 曾昭海; 王维;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06-09-25
54 不同灌溉条件下燕麦籽粒植酸、总磷、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李桂荣; 赵宝平; 胡跃高; 程方民; 曾昭海; 赵宁春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12-05
55 不同围栏年限冷蒿草原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变化的研究 赵彩霞; 郑大玮; 何文清; 潘志华; 胡跃高; 樊秀荣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内蒙古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京;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期刊】草业科学 2006-12-15
56 苜蓿绿汁发酵液发酵条件研究 张涛; 李蕾; 崔宗均; 李建平;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草地学报 2007-01-30
57 有限灌溉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宝平; 庞云; 曾昭海; 胡跃高; 李桂荣; 刘瑞芳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园艺科技试验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园艺科技试验中心 北京; 内蒙古呼和浩特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1-10
58 青贮菌剂在苜蓿裹包青贮中的应用效果 张涛; 李蕾; 张燕忠; 李胜利; 吴海忠; 崔宗均;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市光明乳业青粗饲料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辽宁大连 【期刊】草业学报 2007-02-20
59 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土壤的生物特征影响 王丽宏; 曾昭海; 杨光立; 叶桃林;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湖南长沙 【期刊】水土保持学报 2007-02-28
60 紫花苜蓿品种间自毒性物质含量差异研究 卢成; 曾昭海; 郑世宗; 戚志强;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浙江杭州 【期刊】作物学报 2007-04-12
61 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产草量的构成因素 海棠; 韩国栋;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呼和浩特 【期刊】草地学报 2007-05-15
62 灌溉制度对不同基因型燕麦籽粒植酸、蛋白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李桂荣; 赵宝平;胡跃高; 程方民; 曾昭海; 赵宁春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浙江杭州 【期刊】作物学报 2007-05-12
63 施N量对燕麦“保罗”鲜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肖小平; 王丽宏; 叶桃林; 张帆; 曾昭海; 胡跃高; 杨光立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长沙 【期刊】作物研究 2007-03-15
64 内生真菌对草坪型高羊茅草弯孢霉叶斑病的影响 古燕翔; 王代军;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草坪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07-05-25
6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苜蓿皂甙的研究 古燕翔; 张国良; 魏芸; 王松柏; 李桂荣; 胡跃高 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06-15
66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 王旭; 曾昭海; 胡跃高; 朱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07-07-25
67 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朱玉洁; 冯利平; 易鹏; 杨晓光;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7-10-12
68 西北黄土高原柠条种植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张薇; 胡跃高; 黄国和; 高洪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微生物学报 2007-10-04
69 箭筈豌豆与燕麦不同间作混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 曾昭海; 朱波;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7-11-12
70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 王丽宏; 曾昭海; 杨光立; 李会彬;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河北保定 【期刊】作物学报 2007-12-12
71 双季稻区冬种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朱波; 胡跃高; 曾昭海; 肖小平; 杨光立; 黄凤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生态环境 2008-09-18
72 新疆草业工程建设基本思路 郑伟; 朱进忠; 胡跃高; 王旭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乌鲁木齐; 北京10094 【期刊】草业科学 2008-02-15
73 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戚志强; 玉永雄; 胡跃高; 曾昭海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期刊】草业学报 2008-02-20
74 北京延庆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引种初试 王芳; 龙静宜; 康玉凡; 曾昭海;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8-05-05
75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饲草生产和土壤微生物效应的影响(简报) 王丽宏; 杨光立; 曾昭海; 张薇;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北保定; 湖南长沙 【期刊】草业学报 2008-04-20
76 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海棠; 彭德良; 曾昭海; 武保悦; 金凤柱;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和浩特; 河北昌黎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8-06-10
77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不同植被类型植被与土壤特征研究 朱立博; 郑勇; 曾昭海;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 内蒙古海拉尔 【期刊】中国草地学报 2008-05-25
78 播期对裸燕麦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吴娜; 曾昭海; 任长忠; 郭来春; 赵国军;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白城农科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吉林白城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8-05-15
79 春季休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朱立博; 曾昭海; 赵宝平; 王旭; 胡跃高; 海棠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北京;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 呼和浩特 【期刊】草地学报 2008-05-15
80 几种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甘薯茎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金凤柱; 海棠; 武宝悦;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7-15
81 苏南丘陵山区秋播紫花苜蓿伴播作物及其播量的筛选 戚志强; 胡跃高; 曾昭海; 傅反生; 储国良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期刊】草地学报 2008-09-15
82 苜蓿产品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 张涛;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草食动物 2003-10-21
83 苜蓿产品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续完) 张涛;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草食动物 2003-12-21
84 不同生态区若干典型作物土壤中紫花苜蓿土著根瘤菌分布状况 曾昭海; 陈丹明; 胡跃高; 隋新华; 陈文新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 【期刊】草业科学 2003-10-30
85 我国饲草产业基本形势与未来建设 张涛; 卢成; 全志;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四川草原 2005-05-30
86 不同发酵类型青贮菌制剂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张涛; 崔宗均; 李建平; 杨立国; 康玉凡;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北京市农业局粮经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河南郑州 【期刊】草业学报 2005-06-20
87 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苗期杂草化学控制试验 戚志强; 胡跃高; 曾昭海; 傅反生; 储国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北京; 江苏句容 【期刊】四川草原 2005-09-30
88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卢成; 曾昭海; 张涛; 戚志强;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草业科学 2005-09-15
89 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戚志强; 胡跃高; 曾昭海; 傅反生; 储国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镇江农科所; 江苏镇江农科所 北京 【期刊】中国草地 2005-09-05
90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战略对策 胡跃高; 褚庆全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12-15
91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曾昭海; 褚庆全; 赵晓萌; 胡跃高; 卢成; 康玉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12-15
92 十四种化学除草剂对沧州地区苜蓿地杂草防效试验 戚志强; 胡跃高; 曾昭海; 郜瑞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草原与草坪 2005-12-20
93 放牧苜蓿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戎郁萍; 韩建国; 胡跃高; 李高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颐和园管理处 北京 【期刊】中国草地 2004-01-05
94 草块加工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张涛;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草业科学 2004-05-15
95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苜蓿根瘤菌的田间竞争结瘤能力 曾昭海; 陈文新; 胡跃高; 隋新华; 陈丹明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94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94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7-25
96 苜蓿青贮接种菌系Li6、Al2、Ru2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 王小芬; 崔宗均; 胡跃高; 陈晓燕; 高丽娟; 张涛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草地学报 2004-06-30
97 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筛选及田间作用效果 曾昭海; 隋新华; 胡跃高; 陈丹明; 陈文新; 郜瑞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草业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 北京; 河北沧州 【期刊】草业学报 2004-10-20
98 绿汁发酵液和乳酸菌剂MMD3在不同含水率苜蓿青贮中的添加试验 张涛; 崔宗均; 高丽娟; 康文启; 王小芬; 胡跃高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10-30
99 草产品及其加工工艺 张涛; 胡跃高; 崔宗均; 曾昭海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饲料博览 2004-11-25
100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张薇; 魏海雷; 高洪文; 胡跃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5-01-30
101 玉米、小麦、水稻秸秆自然发酵的生化变化 高丽娟; 王小芬; 崔宗均; 胡跃高; 杨洪岩; 张涛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草地学报 2005-03-30
102 青贮专用型玉米新品种科青1号的选育研究 施介村; 刘纪华; 全志; 胡跃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期刊】玉米科学 2005-12-30
English:
1. Islam, M.R., X. Xue, S. Mao, C. Ren, A. Egrinya Eneji, and Y. Hu. 2011. Effects of water-sav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oat (Avena sativa L.) under drought stres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 Mao, S., M.R. Islam, X. Xue, X. Yang, X. Zhao, and Y. Hu. 2011. Evaluation of a water-sav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for corn (Zea mays L.)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6:4108--4115.
3. Islam, M.R., X. Xue, S. Mao, X. Zhao, A.E. Eneji, and Y. Hu. 2011.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SAP) enhance efficient and eco-friendly production of corn (Zea mays L.) in drought affected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4887--4894.
4. Islam, M.R., S. Mao, X. Xue, A.E. Eneji, X. Zhao, and Y. Hu. 2011. A lysimeter study of nitrate leaching, optimum fertilisation rate and growth responses of corn (Zea mays L.) following soil amendment with water-sav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5. Islam, M.R., A.E. Eneji, C. Ren, J. Li, and Y. Hu. 2011. Impact of water-sav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on oat (Avena spp.) yield and quality in an arid sandy soi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 6:720--728.
6. Islam, M.R., A.M.S. Alam, A.E. Eneji, C. Ren, W. Song, and Y. Hu. 2011. Evaluation of a water-saving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for forage oat (Avena sativa L.)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9:514-518.
7. Islam, M.R., W. Zhang, S. Mao, A.E. Eneji, and Y. Hu. 2010. Statu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in Bangladesh and the Role of Agro forestry in their Contro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 Ecology 3:107-116.
8. Islam, M.R., C. Ren, Z. Zeng, P. Jia, E. Eneji, and Y. Hu. 2011.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f drought-stressed oat (Avena sativa L.) following soil amendment with a water-sav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Soil & Plant Science 61:721--729.
9. Z H Zeng, W X Chen, Y G Hu, et al. Screening of Highly Effective Sinorhixobium meliloti Strains for Vector’Alfalfa and Testing of Its Competitive Nodulation Ability in the Field[J]. PEDOSPHERE. 2007, 17(2): 219-228.
10. Islam, M.R., X. Xue, S. Li, C. Ren, A.E. Eneji, and Y. Hu. 2011. Effectiveness of Water-Saving Superabsorbent Polymer in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for Oat Based on Ec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42:2322--2333.
荣誉奖励:
1. 2003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 2007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 2007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媒体报道:
新闻提示人类社会直接面对荒漠化问题至少已有了5000年的历史。在世界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中,荒漠化位居首位。荒漠化是人类文明的“冷面杀手”。巴比伦、古埃及文明都曾遭其毒手。近代北美、前苏联、北非多次领教其险恶。迄今为止,荒漠化问题已成为涉及世界110个国家与地区、面积3600万平方公里、影响数以10亿计人生活的巨大灾难的根源。人类社会只有首先解决荒漠化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指出,全球52亿公顷干旱地区中约70%已经退化,并受到荒漠化威胁。与1990年相比,非洲2025年可能失去2/3的可耕地面积,亚洲可能减少1/2,南美洲可能减少1/5。有多达1.35亿人面临背井离乡的危险。
2007年的《联合国报告》对荒漠化问题重新评估指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在环境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全球1—2亿人在获得食物、水和其他基本服务方面的能力不断降低。今后几年荒漠化将影响2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3。5000万人将变为难民。以往的政策失误和气候变暖,使荒漠化即将成为爆炸性问题。
世界范围内,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中国、非洲主要地区、中亚、中东等国家与地区为主要受害地区。受人口增长、全球化、技术管理不当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全球荒漠化呈蔓延态势,年增长量为5—7万平方公里。
近半个世纪以来,导致我国荒漠化问题严峻化的基本原因是人为因素。西部地区人地关系未发生根本变化,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完成转型,荒漠化大势一旦形成便有下滑惯性。因此,如不及时治理,我国荒漠化形势极可能更加严峻。
荒漠化形势局部改善,整体恶化
国家林业局网站发布信息,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3;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一些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全国有近4亿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胁,贫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之一。
分类审视我国荒漠化问题,荒漠化区除林地治理形势较好外,耕地因生产强度加大、灌溉水取大于供,保护性耕作体系尚未成型,荒漠化程度处于胶着状态;草地因面积持续削减、长期超载过牧,荒漠化形势“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湿地与水系几乎是100%处于缩减状态;沙漠沙地相对稳定,其边缘区域因开发失当,部分处于活跃蔓延状态;社区与工业基础设施因近年建设规模扩大,水资源压力加重。我国荒漠化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比较而言,我国防治荒漠化有七方面优势:具有最勤劳勇敢的人民;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我国正成为世界科技革命中心之一,具有8000万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全人类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防治荒漠化经验与教训,中国近50年的实践历历在目;我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内安定团结,荒漠化区为多民族聚居区,防治荒漠化为民心、国心、党心所向;国家具有强大的工程组织建设能力,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完成建设;国际关系良好,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存在密切合作关系,在防治荒漠化问题上动员国际力量与协调建设能力强。
防治荒漠化工程的四大基本战略
我国已经具备全面防治荒漠化的能力。当前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即对荒漠化严峻性的准确认识,对防荒治荒能力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推动制定防治荒漠化工程方案,实施建设。
一方面,荒漠化的基本成因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近代荒漠化泛滥的主因为人类不当行为。这决定了荒漠化在根本上是可以防治的;另一方面,工程方式是人类对付重大挑战的基本方式。这决定了人类实现防治荒漠化目标的方式必然为工程方式。优先建设我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的基本战略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查清家底,布局综合考察。即分别对荒漠化区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沙漠沙地、社区与工业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考察,统一调查研究,判明形势;
(2)全面总结历史事件与基本建设经验教训。组织社会各界,总结古今中外与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相关的一切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3)投石问路,建设第一个试验示范区。优选地区级以上行政单元,设置第一个国家防治荒漠化工程试验示范区,集中人、财、物,组织建设,取得经验、技术与治荒工程建设理论,鼓舞士气,打开建设局面;
(4)制定30年工程建设战略方案。我国防治荒漠化工程涉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98个县(市、旗)、31个少数民族、近4亿人口,堪称人类史上的壮伟工程。要用30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建设。分内容、阶段严格制定规划是完成建设任务的基本前提。
我国正处于防治荒漠化的最佳时期。历史地来看,如果说当今人类有机会防治荒漠化的话,最可能优先实现目标,进而推动全球防治工作的国家就是中国。防治荒漠化是全人类赋予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