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玉成,男,1963年2月生,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现代生物和化石的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教育及工作经历: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学士。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地质系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博士。
南京大学地质系博士后。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
现任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学术兼职及社会任职:
1. 安徽省九届、十届政协委员。
2. 安徽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
3. 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4.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5. 多家国家级重点刊物相关文章的主要审稿人。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环境地学基础》、《环境地球导论》等。
研究生课程:《环境地学研究方法》等。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教学成果:
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厚生物基础的观念,相关教学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方向 :
1. 环境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2. 藻类脱毒与资源化研究
3. 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利用同位素方法追踪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探讨生命与环境过程的研究独具特色。在古环境变化恢复和生物集群绝灭研究方面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现在主要研究流域生态环境,在淮河流域污染物质分布、迁移和转化与环境预警研究等方面获得6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支持,已取得重要进展;对巢湖流域富营养化防治和蓝藻综合利用有独到见解。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攻关“水专项”,“油气专项”等课题5项,已获经费达315万。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和973子项目等科研项目十多项:
1. 国家”十一五”油气重大专项塔里木盆地项目四级子课题,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形成早期阶段的地质微生物学研究(2009-2011,50万)。
2. 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巢湖项目,巢湖市水源区污染物特征与来源追踪研究(2008-2011,100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藻类有机质烃源岩形成及生烃过程碳同位素变化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2010-2012,48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92),藻类有机质烃源形成微生物地球化学模拟研究,(2010.1- 2012.12,48万)。
5. 863水专项子课题项目(2008ZX07103-005-001),巢湖东段水源保护湖区水质污染特征、控制策略及效应研究,(2009.01- 2011.12, 100万)。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5005-01-08HZ),藻类有机质与沉积物的微生物改造和热模拟的生烃研究及应用,(2009.01~2010.12,40万)。
7. 中石化总公司科技部,(WXSWX2008-007),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2009.01-2010.09, 93.5万)。
8. 国家“十二五”水专项,巢湖十五里河多源补水和污染消减关键技术。
9. 淮南矿业集团委托采煤塌陷地区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项目。
10. 细菌对藻类有机质生烃潜力影响的室内模拟及无定形体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01—2015.12。
11. 藻类有机质烃源形成及生烃过程碳同位素变化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模拟研究40972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01—2012.12。
12. 巢湖东段水源保护区水质污染源分析及控制研究(2008ZX07103-005).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子课题,2011.01—2013.12。
13. 巢湖水源地污染物特征检测与时空分布规律及解析(2008ZX07103-005).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子课题,2008.01—2010.12。
14. 巢湖水源地污染物特征检测与时空分布规律及解析(2008ZX05005-01-08HZ-3).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油气专项子课题,2008.01—2010.12。
15. 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实验研究(WXSWX2008-007)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8.03-2010.10。
科研成果:
1. 通过研究淮河中游水质污染特征及生态治理对策,他提出了利用淮河中游两淮采煤塌陷坑改造为平原水库留住水资源,保生态用水改善小环境的设想,以及利用湿地生物等措施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技术措施。这些实质有效的建议如今都已获得应用,成果更是获得了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
2. 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其它相关课题合并,组成系列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排名第四,获得2009年淮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号:KJJ2009-G08)。
3. 与本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郜洪文等合作研究淮河水污染物分布迁移和环境毒理学获得200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5)。
4. 多家国家级重点刊物相关文章的主要审稿人,作为负责人所完成的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生态风险与淮河和巢湖生态治理对策研究课题,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SCI 15篇),出版专著1部。
出版论著:
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SCI 10多篇,国家级重点刊物10多篇。出版专著1部。
代表性论文:
[1]严俊, 潘晓雪, 李玉成, 张学胜, 李伟, 陶雅露, 张康. 不同有机种植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36 (09): 1881-1889.
[2]燕婷, 李玉成, 史杨, 胡宜敏. 长临河镇农业面源污染解析与评价[J].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05): 77-82.
[3]李舜尧, 李玉成, 武超, 张学胜, 潘晓雪.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蚌埠学院学报, 2023, 12 (02): 123-128.
[4]陶慧慧, 李玉成, 张曌, 徐诗皓, 李凌飞, 曹巧. 比率荧光传感器对硝酸根的快速可视化检测[J].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01): 112-117+122.
[5]耿明, 李玉成, 窦月芹, 张学胜, 李永慧, 周敏, 沈雨. 苦驴河上游小流域水源涵养技术与效果评估[J]. 生物学杂志, 2023, 40 (03): 113-118.
[6]周敏, 孙睿, 李芸, 耿明, 沈雨, 张学胜, 李玉成. 纳米零价铁对猪粪秸秆共消化产气性能及重金属钝化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2, 44 (09): 1164-1169+1181.
[7]陈媛媛, 王宁, 李玉成, 李舜尧, 李珊珊. 电化学法处理蚀刻液中高氨氮废水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 (01): 171-179.
[8]李舜尧, 齐学敏, 陈美骅, 杨蔚, 孙凯, 李玉成. 人工腐殖化及产品在农业增产中的应用[J]. 土壤学报, 2023, 60 (02): 345-354.
[9]潘晓雪, 张学胜, 李玉成. 浅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 (06): 41-44.
[10]王敏, 田秉汝, 潘晓雪, 李玉成, 王遵尧. 高铁酸盐对丁基羟基茴香醚的去除效果和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2 (04): 131-140.
[11]朱紫晴, 黄守龙, 张学胜, 汪梅, 王宁, 李玉成. 2,3,7,8-四氯代二苯并噻吩在锦鲫不同组织中的生物富集及对肝脏的氧化损伤[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2, 44 (01): 39-44+50.
[12]李永慧, 童巧, 李玉成, 张学胜. 多种废弃物混合厌氧发酵产气及对重金属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 21 (06): 2723-2730.
[13]张玉娟, 窦月芹, 张学胜, 李玉成, 王宁. 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径流中粪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J]. 中国给水排水, 2021, 37 (19): 126-130.
[14]王顺永, 李玉成, 张学胜, 王兆德, 李永慧, 斯鑫鑫. 新型磁性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 生物学杂志, 2022, 39 (02): 84-89.
[15]斯鑫鑫, 唐尙柱, 赵晓海, 王顺永, 李玉成. 蓝藻有机富硒肥的研制及其在普通白菜种植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37 (02): 340-347.
[16]赵晓海, 唐尙柱, 张学胜, 李玉成, 王顺永, 斯鑫鑫. 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结合坡面改造对林坡地生态的保育效果[J]. 水土保持通报, 2021, 41 (02): 149-155.
[17]李珊珊, 王宁, 李玉成, 马洁晨, 方屹琛, 王顺永. 蚀刻液处理中超高浓度氨氮废水除氮工艺[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 (02): 377-385.
[18]童巧, 赵晓海, 刘丙祥, 王宁, 张学胜, 林飞, 李玉成. 混合物料厌氧发酵对沼渣、沼液中重金属Cu、Zn的钝化作用[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 42 (11): 1324-1329.
[19]唐尙柱, 赵晓海, 斯鑫鑫, 王顺永, 李珊珊, 张学胜, 李玉成. 不同镁/磷盐添加剂对蓝藻堆肥的氮素损失控制效果[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0 (02): 428-435.
[20]汪新亮, 李珊珊, 王宁, 李玉成, 程桦. 南淝河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来源[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 (05): 201-208.
[21]王娟, 李玉成, 黄欣欣, 周少奇, 张学胜, 高毅, 刘丙祥. 铜陵矿区植物重金属富集行为及健康风险评估[J].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03): 76-80.
[22]余经纬, 黄巍, 李玉成, 王宁, 张学胜.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腐殖质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03): 81-85.
[23]白云, 邓威, 李玉成, 张学胜, 吴娟, 窦月芹. 水稻秸秆预处理还田对土壤养分淋溶及COD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 (03): 238-244.
[24]曾心雨, 赵欢, 李玉成, 范信生. Fe_2O_3对猪粪厌氧发酵及沼渣中Cu、As的钝化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 (06): 260-264.
[25]方梦萦, 李玉成, 张学胜, 白云, 邓威, 廖万雪. 林下秸秆覆盖种植大球盖菇对苦驴河源头坡地清水产流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 (02): 47-53.
[26]汪晶晶, 邓威, 方梦萦, 李玉成, 吴涓, 张学胜, 王宁. 水分含量对蓝藻堆肥腐熟及藻毒素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 (02): 403-410.
[27]邓威, 汪晶晶, 白云, 李玉成, 叶寅, 张学胜. 苦驴河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 (01): 85-90+2.
[28]刘春软, 童巧, 李玉成, 王宁. 生物炭负载Fe_3O_4对猪粪厌氧消化中重金属Cu、Zn形态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 41 (11): 1291-1296+1303.
[29]黄巍, 余经纬, 李玉成, 张学胜, 王宁. “稻-鸭-虾”生态种养模式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及藻类生物量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 (04): 229-235+243.
[30]马洁晨, 汪新亮, 张学胜, 李玉成, 郑刘根, 王宁. 不同热解温度龙虾壳生物炭特征及对Zn~(2+)的吸附机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 (07): 900-908.
[31]程丹汝, 刘丙祥, 蒋忠冠, 王宁, 李玉成, 张学胜. 铜陵顺安河中不同种类鱼体内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 41 (05): 560-566.
[32]刘婷婷, 李玉成, 沈洋, 杨家祥, 郜洪文. 用于水中苦味酸检测的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J]. 发光学报, 2019, 40 (03): 279-288.
[33]王清泉, 何要来, 汪新亮, 王宁, 张学胜, 李玉成, 程桦. 水源涵养和生态保育清洁小流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特征及潜在风险——以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 (01): 98-103+113.
[34]律志民, 杨世民, 陈磊, 李玉成, 陈长伦. 新型LDH@MOF-76复合材料对于水溶液中铀酰的高效富集[J]. 中国科学:化学, 2019, 49 (01): 53-64.
[35]刘春软, 童巧, 汪晶晶, 李玉成, 王宁. 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厌氧发酵的影响[J]. 中国沼气, 2018, 36 (05): 30-35.
[36]陆嫚嫚, 马洁晨, 张学胜, 李玉成, 王宁. MnO_x负载生物质炭对Cu~(2+)、Zn~(2+)的吸附机理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 (10): 2297-2303.
[37]范信生, 刘春软, 李玉成, 张学胜, 王宁. Fe_2(SO_4)_3对稻秆和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 18 (03): 1159-1165.
[38]许芳芳, 范信生, 李玉成, 张学胜.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镉对背角无齿蚌氧化损伤胁迫效应评估[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 17 (06): 2438-2444.
[39]江江, 李玉成, 蒋更可, 王宁, 张学胜. 巢湖表层沉积物与环棱螺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 34 (10): 6-10+16.
[40]高兆慧, 魏怀建, 李玉成, 张学胜, 王宁. 不同植被下复垦土壤腐殖质与Cd形态的关系[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 (05): 103-109.
[41]高兆慧, 王丽莉, 范信生, 李玉成, 张学胜, 王宁. 粉煤灰对猪粪堆肥重金属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 (10): 5630-5636.
[42]方冰芯, 吴义国, 刘丙祥, 李玉成, 王宁, 高毅, 张学胜. 巢湖最大入湖河流背角无齿蚌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风险评价[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 39 (07): 699-703.
[43]江江, 李玉成, 王宁, 张学胜. 巢湖蓝藻聚集对重金属迁移释放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7, 29 (03): 558-566.
[44]刘丙祥, 李玉成, 孙丙华, 安燕飞, 张学胜, 郑刘根. “大地质”背景下高校地质学专业生态地质学课程教学探讨[J]. 生物学杂志, 2017, 34 (02): 124-127.
[45]唐新斋, 袁国富, 朱治林, 张心昱, 孙晓敏, 常学向, 戴冠华, 杜娟, 傅伟, 官有军, 郭永平, 何其华, 何永涛, 黄苛, 姜峻, 蒋正德, 李猛, 李伟, 李小丽, 李晓欣, 李新虎, 李玉成, 李玉强, 鲁志云, 苏宏新, 孙聃, 唐建维, 汪树超, 王吉顺, 王书伟, 徐文婷, 杨风亭, 尹春梅, 张法伟, 张加双, 张倩媚, 张志山, 章熙锋, 赵岩. 2005~2014年CERN野外台站气象观测场土壤含水量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7, 2 (01): 35-44+159-171.
[46]余骏, 李玉成, 张学胜, 王宁, 崔鲁楠, 吴义国. 巢湖重要河口湿地贝类中汞的生物富集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7, 34 (01): 44-47+93.
[47]何梦竹, 许芳芳, 高兆慧, 李玉成, 王宁, 张学胜. 淮南煤矿复垦区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其与重金属的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01): 317-321+327.
[48]穆维娜, 李玉成, 武超, 张学胜, 王宁, 高兆慧. 秸秆蓝藻混合发酵产沼气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J]. 微生物学杂志, 2017, 37 (01): 70-77.
[49]吴义国, 方冰芯, 李玉成, 王宁, 刘丙祥, 余骏, 张学胜. 杭埠-丰乐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J]. 环境化学, 2017, 36 (02): 420-429.
[50]胡月, 曹静, 李玉成, 窦月芹, 王振中. 蓝藻厌氧发酵产甲烷及含硫气体释放特征[J]. 生物学杂志, 2016, 33 (06): 78-81.
[51]吴强, 王宁, 李玉成, 窦月芹, 吴涓. NaOH预处理对秸秆与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 (11): 6727-6731.
[52]崔鲁楠, 王宁, 李玉成, 程桦, 郑刘根, 柳炳俊. 淮南煤矿塌陷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酶活性比较[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 (05): 90-94.
[53]余骏, 张学胜, 李玉成, 王宁. 巢湖杭埠-丰乐河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8): 2487-2494.
[54]蒋更可, 李玉成, 江江, 王宁, 张学胜. 巢湖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及对蓝藻暴发聚集地的响应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6, 33 (02): 8-12+17.
[55]刘莉莉, 孙凯峰, 李玉成, 王宁, 王成, 段舜山. 壬基酚对四尾栅藻生长及群体形成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43 (02): 266-269.
[56]魏怀建, 李玉成, 王宁, 郑刘根, 程桦, 徐翀.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物理性质与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关系[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06): 207-212.
[57]龚莹, 王宁, 李玉成, 宗宁, 罗军, 谢毫. 巢湖水体-沉积物磷形态与有效性[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 (03): 359-365.
[58]黄杨, 吴涓, 李玉成. 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 (05): 2522-2527.
[59]孙贤斌, 李玉成. 基于GIS的淮南煤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 15 (02): 348-352.
[60]邵啸, 毕潇,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巢湖低温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 (03): 1027-1032.
[61]纪玉, 刘文汇, 李玉成, 王宁, 吴涓, 卢珊珊. 安徽巢湖蓝藻早期成岩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实验室模拟[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4, 31 (04): 347-357.
[62]崔蒙蒙, 张有政, 王振中, 李玉成, 窦月芹. 2种改良土壤渗滤系统对降雨径流中氮的去除[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 (12): 5305-5310.
[63]王珍, 王宁, 李玉成, 程桦, 郑刘根, 柳炳俊. 煤矿塌陷区不同充填模式土壤特征及修复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5): 170-175.
[64]李志平, 张弛, 周维清, 纪启芳, 孔小卫, 李玉成. 巢湖蓝藻酸性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J]. 食品科学, 2015, 36 (05): 7-12.
[65]宗宁, 龚莹, 张剑, 李玉成, 郑刘根, 谢毫, 王宁. 城市纳污河流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巢湖十五里河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 (07): 6-11+60.
[66]宗宁, 龚莹, 李玉成, 郑刘根, 罗军, 谢毫, 王宁. 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 (03): 346-351.
[67]卢珊珊, 刘文汇, 李玉成, 吴涓, 王宁, 腾格尔, 王杰, 马亮邦. 海带早期成岩过程中形态和物质变化的实验室模拟[J]. 高校地质学报, 2014, 20 (01): 162-168.
[68]袁媛, 吴涓, 李玉成, 王宁.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2): 403-409.
[69]孙贤斌, 李玉成. 淮南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02): 408-414.
[70]李玉成. 粗粒土路基振动压实三维动力模拟[J]. 低温建筑技术, 2013, 35 (10): 95-97.
[71]孙贤斌, 李玉成. 淮南大通煤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变异特征[J]. 地理科学, 2013, 33 (10): 1238-1244.
[72]曹静, 李永慧, 李玉成, 吴涓, 王宁, 窦月芹. 腐殖质还原菌的筛选及其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19 (03): 506-510.
[73]宣亮, 刘恒, 崔蒙蒙, 李玉成, 窦月芹. 序批式反应器处置打捞蓝藻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14): 6430-6431.
[74]曹昕鑫, 刘丛丛, 陈航, 宗宁, 李玉成, 郑刘根, 顾雪元, 王宁. 基于农业非点源污染潜力指数系统的沙颍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潜力评价和特征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2): 170-175.
[75]刘恒, 刘文汇, 李玉成, 王杰, 腾格尔, 马亮帮. 藻类腐殖化模拟中胡敏酸的红外光谱及热失重特征变化[J]. 高校地质学报, 2012, 18 (04): 773-780.
[76]谢维, 吴涓, 李玉成, 何席伟, 杜洋, 王光云. 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J]. 生物学杂志, 2012, 29 (06): 35-38.
[77]李永慧, 李玉成, 王宁, 吴涓. 巢湖蓝藻死亡衰败过程中典型有害成分形成及控制对策[J]. 湖泊科学, 2012, 24 (04): 513-518.
[78]李琪, 李钜源, 窦月芹, 秦汝, 赵彩平, 李玉成. 淮河中下游沉积物PAHs的稳定碳同位素源解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06): 672-677.
[79]叶云, 刘文汇, 腾格尔, 王杰, 马亮帮, 李玉成. 巢湖蓝藻腐殖化过程中形态与成份变化研究[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 29 (02): 152-160.
[80]张习, 曹静, 李琪, 王宁, 李玉成. 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无机氮形态特征及影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13): 7846-7849.
[81]孙韩艳, 徐昌志, 汪宇, 李玉成, 黄蓓. 藻毒素MC-LR促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建立的方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2, 34 (04): 376-381.
[82]张习, 曹静, 李琪, 王宁, 李玉成. 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无机氮形态特征及影响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 (04): 877-882.
[83]芮传芳, 吴涓, 李玉成. 异养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氨氮转化特性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2, 29 (01): 37-41.
[84]王光云, 吴涓, 谢维, 李玉成, 荚荣.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胞内粗酶液对藻毒素MC-LR的降解[J]. 微生物学报, 2012, 52 (01): 96-103.
[85]胡正宏, 李玉成, 郝家胜. 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12 (10): 1525-1527.
[86]胡正宏, 李玉成, 郝家胜. 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9): 17937-17938+17941.
[87]刘珊垚,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7): 10406-10408.
[88]孟泽婧, 李玉成, 吴涓, 王宁. 巢湖蓝藻衰亡过程中颜色及形态变化的室内模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7): 10348-10352.
[89]杨丽标, 韩小勇, 孙璞, 晏维金, 李玉成. 巢湖藻类组成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5): 952-958.
[90]夏守先, 杨丽标, 张广萍, 王煜, 高亮, 晏维金, 李玉成. 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2): 322-327.
[91]吴涓, 钟升, 王光云, 李玉成. 一株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1): 116-122.
[92]刘杨, 査向东, 李玉成. 巢湖微囊藻产毒株的分离、保存及种属特异性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37 (12): 1734-1739.
[93]尚广萍, 徐振宇, 李玉成, 邹爱红. 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0, 27 (05): 56-59.
[94]李玉成, 张晓蕾, 叶云. 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初探[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5): 85-93.
[95]高超, 吴涓, 李玉成, 芮传芳. 一株生物脱硫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脱硫活性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0, 27 (04): 39-41+34.
[96]严睿文, 李玉成. ICP-AES法测定巢湖蓝藻中14种元素[J]. 分析仪器, 2010, (04): 39-41.
[97]宋辉, 胡好远, 胡正宏, 李玉成, 郝家胜. 啶虫脒和草甘膦及其复合污染对水螅的毒性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0): 10811-10813+10824.
[98]吴涓, 钟升, 李玉成.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Pb~(2+)的生物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6): 754-761.
[99]宫玉胜, 李玉成, 吴旺宝, 刘珊垚.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混合发酵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03): 394-396.
[100]严睿文, 李玉成. 淮河安徽段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0, 27 (02): 74-75+79.
[101]宫玉胜, 李玉成, 吴旺宝, 刘珊垚, 刘恒. 中温(37℃)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混合培养研究[J]. 生物技术, 2010, 20 (02): 50-53.
[102]宋辉, 胡好远, 李玉成, 郝家胜. 五种常见农药对水螅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3 (02): 159-163.
[103]赵彩平, 丁毅, 叶云, 李玉成. 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03): 1263-1265+1346.
[104]查向东, 刘杨, 王作利, 李玉成. 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4 (01): 23-29.
[105]赵彩平, 丁毅, 叶云, 李玉成. 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摘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10 (06): 101-104+149.
[106]赵彩平, 丁毅, 李玉成. 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研究[J]. 科技导报, 2009, 27 (16): 83-88.
[107]王万春, 李能树, 刘文汇, 李玉成. 微生物降解天然气模拟试验[J].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1): 34-37+135.
[108]李玉成, 陈众. 推广巢湖蓝藻资源化技术 发展沿湖农业生态经济[J]. 安徽科技, 2008, (09): 22-23.
[109]严睿文, 李玉成. 太子参及其种植土壤中16种元素的测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02): 336-338.
[110]王海明, 王宁, 王晓蓉, 李玉成, 金相灿. 不同浓度M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1): 13-16.
[111]王庆, 丁毅, 李玉成, 刘桂建. 淮河淮南-蚌埠段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污染性状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07, (06): 103-106+135.
[112]李玉成, 严睿文, 赵彩平. “贝类预警”技术在淮河五河段水污染物追踪中的应用[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82-86.
[113]严睿文, 李玉成. ICP-AES法测定中药材宣木瓜及其种植土壤中18种元素[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 (11): 847-851.
[114]孙贤斌, 刘红玉, 李玉成. 粉煤灰对重金属Cu~(2+)和Zn~(2+)吸附作用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5): 1988-1991.
[115]孙贤斌, 刘红玉, 李玉成, 张小平.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9): 2080-2084.
[116]王海明, 王宁, 袁信芳, 耿金菊, 李玉成, 王晓蓉. 不同形态Fe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1029-1032.
[117]孙贤斌,李玉成,张小平,王宗英. 淮南市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多样性影响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5, (10): 1163-1166.
[118]孙贤斌,李玉成,王宁. 铅在小麦和玉米中活性形态和分布的比较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4): 666-669.
[119]李玉成. 淮河流域贝类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水污染治理[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4-70.
[120]黄宝玉,李玉成. 安徽寿县淮河正阳关段的双壳类[J]. 动物学杂志, 2003, (04): 80-85+130-131.
[121]周忠泽,李玉成,张小平,许仁鑫. 中国蓼科花粉类型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J]. 地理科学, 2003, (02): 169-174.
[122]周忠泽,赵佐成,汪旭莹,许仁鑫,李玉成. 中国荞麦属花粉形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的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2003, (01): 63-78.
[123]蔡华伟,黄宝玉,李玉成,冯伟民,袁佩鑫. 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J]. 地层学杂志, 2002, (04): 253-258.
[124]郜洪文,訾言勤,李玉成. 多色蓝在核酸分子上的Langmuir聚集吸附[J].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06): 540-544.
[125]郜洪文,顾家山,石树人,李玉成. 二甲苯蓝FF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上的Langmuir吸附及应用[J]. 分析化学, 2002, (05): 571-575.
[126]周忠泽,陶汉林,班勤,许仁鑫,李玉成. 中国蓼属叉分蓼组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2002, (02): 110-124.
[127]李玉成,周忠泽. 华南二叠纪末缺氧海水中的有毒气体与生物集群绝灭[J].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1): 57-63.
[128]李玉成,黄宝玉,徐永昌. 利用贝类(Lamprotula)化石碳氧同位素再建山西丁村地区晚更新世气候环境[J]. 沉积学报, 2001, (04): 648-651.
[129]周忠泽,曹蘅,许仁鑫,李玉成. 葶苈子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85-88.
[130]郜洪文,李玉成,江俊. 探针体耐尔蓝(NB)与DNA结合反应研究[J]. 化学物理学报, 2001, (06): 737-744.
[131]李玉成,葛宏华,周忠泽,许仁鑫. 再建气候环境演化历史的碳同位素技术[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73-78.
[132]严睿文,徐洪耀,李玉成. ICP -AES测定魔芋粉中微量元素的方法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87-90.
[133]徐洪耀,严睿文,李玉成,光善仪. 不同地区魔芋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1, (01): 53-55.
[134]周忠泽,李玉成. 洋槐花粉的破壁技术及其口服液的研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94-95.
[135]李玉成. 中国南方二叠-三叠纪过渡时期的碳同位素旋回地层与突变事件[J]. 地球化学, 1999, (04): 351-358.
[136]李玉成,王苏民,黄耀生. 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学响应[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99-103.
[137]王万春,李玉成. 浙江煤山长兴阶有机碳δ~(13)C层序分布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地质论评, 1999, (04): 368-374.
[138]李平,彭子成,文启彬,李玉成,杨辉,洪阿实,许志峰,王明亮,业渝光,和杰,刁少波. 福建宁化天鹅洞石笋年代和古温度[J]. 沉积学报, 1996, (01): 149-155.
[139]周祖仁,杨群,李玉成,盛金章,李星学,徐永昌. 地质时期生物与自然协调演化及化石燃料资源的分布规律[J].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4): 378-382.
[140]李玉成,徐永昌,黄宝玉. 淡水软体动物壳质氧同位素组成与气候环境[J]. 沉积学报, 1993, (03): 57-63.
[141]李玉成,徐永昌,沈平. 淡水软体动物壳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在恢复古气候环境中的应用[J]. 沉积学报, 1990, (02): 105-111.
[142]沈平,李玉成,丁安娜. 生物壳化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动态[J]. 地球科学进展, 1990, (01): 12-14.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徐宁, 李永慧, 杨璟, 胡文琴, 孙睿 & 李玉成. (2021). 巢湖圩区农田尾水水质特点及治理对策. (eds.) 第十八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保护分论坛(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pp.175-181).
[2]郭奥, 马玥儿, 李永慧 & 李玉成. (2021). 2013~2020年合肥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eds.) 第十八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保护分论坛(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pp.92-101).
[3]白云, 李玉成, 赵晓海, 唐尙柱 & 王顺永. (2019). 白腐真菌/粉煤灰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及养分的影响. (eds.)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论文集(二) (pp.264-270+288).
[4]李玉成. (2010). 巢湖蓝藻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应用. (eds.)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pp.18).
[5]李玉成, 王万春 & 刘文汇. (2009). 华南长兴煤山二叠纪末长兴灰岩有机与无机碳同位素平行曲线及生态环境意义(英文). (eds.)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 (pp.155).
[6]李玉成. (2007). 推广农业生态设计技术打造宁国市循环经济亮点. (eds.) 2007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地质古生物遗迹、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pp.3-5).
[7]李玉成, 严睿文 & 赵彩平. (2007). “贝类预警”技术在淮河五河段水污染物追踪中的应用. (eds.)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pp.98).
[8]李玉成, 黄宝玉, 胡海涛 & 严睿文. (2003). 淮河干流安徽段珠蚌科(Unionidae)贝壳生长层微量重金属含量变化与环境意义. (eds.) 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 (pp.36).
[9]黄宝玉 & 李玉成. (2001). 安徽寿县淮河正阳关段的双壳类. (eds.)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82-87+132-134).
[10]周忠泽, 陶汉林, 班勤 & 李玉成. (2000). 中国叉分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eds.) 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35).
所获荣誉:
1. 被遴选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 被选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
所获奖励:
1. 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获得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
2. 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厚生物基础的观念,相关教学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赴滨湖新区开展环保科普活动
日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走进滨湖新区,在美丽的巢湖边开展了以“治理蓝藻,清澈巢湖”为主题的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吸引周围的群众前来观看
同学们在现场摆放了展板,向来往群众发放宣传彩页,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巢湖蓝藻过盛生长的成因及危害,呼吁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并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巢湖重返清澈,再造碧水蓝天。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李玉成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蓝藻治理研究经验,为群众介绍了目前蓝藻资源化的研究状况,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聆听。
此项活动为安徽大学2015年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和安徽大学第12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的一部分。活动的开展既向民众普及了环保科技知识,又让教授、学生从研究室里走到市民身边,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在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得到有益的锻炼。
来源:安徽大学新闻网 2015-05-31
高斌友等一行专家作客我校谈巢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
3月27日,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环巢湖办主任高斌友,市环保局副调研员仰礼信,以及环巢湖办三名博士一行五人到访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我校相关专家一起,围绕巢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问题展开探讨。会议由我校副校长王群京教授主持,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立志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李玉成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彦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黄建炎老师、科技处张彤副处长以及相关科研人员参与交流。
会议首先由高斌友副秘书长做了题为《巢湖治理与保护总体策略和创新实践》的专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巢湖的基本概况,并分析了造成水体恶化、水域污染、生态恶化和水华频发的原因及特征。他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巢湖流域的治理思路、目标设定、总体和分区的治理策略,并详细介绍了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总体概况。围绕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高斌友副秘书长分析了目前在防洪和治河工程建设、治污工程建设、环巢湖旅游大道建设、重要水源地保护、流域治理、河湖补水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在展示工作思路和机制的同时,也利用数据、案例客观分析了巢湖治理还面临的技术需求和难题。他重点提出了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巢湖综合治理)建设在科研方面的相关需求,包括:蓝藻水华防控、河道生态治理、浅水湖泊湿地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研究。
随后周立志院长介绍了资环学院相关课题组在巢湖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及相关成果,重点分析了我院在湿地生态保护研究方面的优势,结合巢湖作为我国重要湿地的现状,展望了我院在巢湖综合治理工作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资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李玉成教授重点汇报了我院污染物源解析与过程控制研究组在巢湖生态治理与蓝藻水华爆发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河湖水质情况、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蓝藻综合利用等方面介绍了研究组的相关进展与优势。最后由我校王群京副校长对我校在合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作出了展望,他从我校的历史、学科、地缘以及在全省高校中的地位等优势出发,全面分析了我校相关院系能在巢湖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并希望我校能与环巢湖办建立多元合作模式,集合我校各方研究力量,共同推进巢湖流域治理和保护工作,为中国湖泊治理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建立范本。
来源: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5-4-2
——记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焦点,水污染,雾霾肆虐,食品安全等问题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幸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甘做地球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卫士,为守卫我们生存环境和家园呕心沥血,成为这个时代环保科技事业的弄潮儿。安徽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从事资源与环境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在环境微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就,为环境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在地质微生物与早期有机质成岩作用研究,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演变,湿地环境污染物源示踪与治理对策,湖泊蓝藻资源化等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潜心科研,环境资源领域崭露头角
李玉成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曾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求学访问,一步步向着心中的学术殿堂前进。1999年,李玉成被人才引进到安徽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创建环境科学专业,一年后便晋升为教授。如今,他不仅是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更是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踏足学术领域,李玉成庆幸自己能有众多良师引路,所从事的专业与国计民生直接挂钩。诚然,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用个人所学、所长、所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如他早期从事的古生态研究,就是利用碳氧同位素技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演变的关系,成果有独到见解,开拓了同位素地层学新领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发现了有毒有害气体是生物集群绝灭的主要原因,发表了多篇国内外有影响论文,出版专著一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李玉成又将研究焦点转移到了湿地环境保护研究,针对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以科研任务带环境学科发展,在淮河流域水体污染生态风险预警、巢湖富营养化治理技术与蓝藻腐殖化和资源化,以及淮南煤矿塌陷区污染水体和土壤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
关注国计民生,聚焦环境问题。李玉成的研究在十多年前就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通过研究淮河中游水质污染特征及生态治理对策,他提出了利用淮河中游两淮采煤塌陷坑改造为平原水库留住水资源,保生态用水改善小环境的设想,以及利用湿地生物等措施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技术措施。这些实质有效的建议如今都已获得应用,成果更是获得了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
一项科研成果往往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在李玉成的背后,同样站着一支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环境学科研究团队。近年来,团队主要以生物学技术为支撑,紧密结合同位素、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流域水体污染预警和治理对策,以及开发矿区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经多年研究,已取得突出成果。如: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获得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团队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加国家攻关“水专项”、“油气专项”等课题,如:国家十一五水专项主持的三级子课题:巢湖市水源区污染物特征与来源追踪研究,十二五水专项: 巢湖十五里河多源补水和污染消减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藻类有机质烃源岩形成及生烃过程碳同位素变化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项目:海相藻类烃源岩形成过程室内模拟研究;淮南矿业集团委托采煤塌陷地区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项目。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以及油气源岩形成过程中早期成岩作用皆与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而相关研究内容事关国计民生,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技术,对相关环境工程设计有重要影响。”这些年来,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质朴情怀支撑着李玉成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百折不挠地行进在环境科技攻关的征途上。
尽职尽责,推动专业接轨社会需求
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然而近年来,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外来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巢湖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工业等污染逐年增加,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水污染速度,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表现为巢湖蓝藻年复一年地卷土而来,合肥市民守着巢湖却闹水荒。
为了治理巢湖富营养化问题,国家投入了以亿计的工程项目,亟待相关环境技术支撑,以提升水质,提高治理成效。李玉成表示,现在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打捞湖泊蓝藻,达到去除湖水蓝藻,进而消减水体N、P总量目的。但蓝藻资源化研究进展缓慢,造成蓝藻随意堆放形成二次污染。
“巢湖蓝藻频繁暴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但蓝藻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蓝藻的价值不仅可作肥料,还可利用蓝藻厌氧发酵生产高纯甲烷作汽车燃料。”据李玉成介绍,巢湖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俗称湖靛,主要由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构成。湖泊蓝藻如果及时打捞,集中利用,则蓝藻还可作为湖滨农业重要肥料,其肥效相当于等量的碳酸氢铵。巢湖的蓝藻暴发后,每一次产生的蓝藻干物质总量逾千吨,每年总产量可达万吨以上,若每年提取4000吨湖靛干粉,约含370吨氮和50吨磷,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为“变废为宝”,李玉成团队在蓝藻资源化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了独到经验。目前,他们已开发好以蓝藻沼气为核心的农业生态园系列技术,沼气是零碳排放的能源,未来会大发展,升值空间巨大,而去藻毒素的沼渣可作有机肥,沼液经处理后可作滴灌用也可作杀虫用,这些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少用或不用农药,可生产高端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现在,团队又将开发重点转移到了荧光试剂级藻蓝蛋白提取和纯化技术上,此产品价值昂贵,可替代进口,而蓝藻粗蛋白提取以及藻毒素去除技术已优化,作蛋白饲料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广市场大。
科研之外,李玉成对学术团体的活动也倾注了很多心血,曾带领团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有关蓝藻腐殖化与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研究的大会发言,得到同行专家好评。在与相关专家交流中他还发现,生物地球化学虽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但需要环境地球化学家有扎实的生物学背景知识。因此,他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厚生物基础的观念。经十届毕业生调查,该校环境专业一半以上毕业生进入中科院等研究单位和985等高校继续深造,大多学生上升空间很大,进步快,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基于此,李玉成的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已获今年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如果说环境科学事业是一座参天大厦,那李玉成就是这座大厦之中的一砖一瓦,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表示,过往的成绩只是一段的路标,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
专家简介:
李玉成,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现代生物和化石的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关注重点是地质微生物与早期成岩作用,在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演变,湿地环境演变和湿地环境污染物源示踪及治理对策,蓝藻资源化等领域。在国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多家国家级重点刊物相关文章的主要审稿人。主要研究内容有:富营养化湖泊蓝藻腐殖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沉积物和贝类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水体污染物来源与生态风险评价及评估生态修复技术效果。蓝藻腐殖化过程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烃源岩形成演化的早期过程中密切相关,是生物有机质转变为地质有机质的关键环节,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极重要意义。作为负责人所完成的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生态风险与淮河和巢湖生态治理对策研究课题,发表包括SCI在内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1部。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1期
省政协委员李玉成:PM2.5监测数据虽难看 健康更重要
省政协委员李玉成(左)做客新安传媒网“两会直通车”视频访谈直播间谈环保。
PM2.5 监测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巢湖治理存在什么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个“环保达人”?这些环境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昨天上午,本报特邀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玉成教授做客新安传媒网“两会直通车”视频访谈直播间,就上述问题和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PM2.5 污染严重的时候,尤其对老人和孩子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空气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谈 PM2.5 监测
近段时间, PM2.5 这个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常常被普通人提起。国家环保部前段时间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 PM2.5 和臭氧监测。随之而来的是,不少市民心中出现一个疑问:PM2.5监测对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李玉成说, PM2.5经过人的呼吸可以直接进入到肺里,它是造成呼吸道疾病的元凶之一,“当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将会出现‘七年之痒’,即大气污染七年以后是肺癌的高发期。”李玉成表示, PM2.5 的来源主要是化学燃料使用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如果开展 PM2.5 监测,我们的空气质量数据将变得有些“难看”。
李玉成进一步解释道,在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通过监测让老百姓知道空气质量受到污染,这时候尽量不要到外面去活动,特别是在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汽车尾气和化学燃料燃烧的气体,像一层被子一样盖在地表,如果污染物不能扩散开,就会造成呼吸道疾病,“ PM2.5 污染严重的时候,尤其对老人和孩子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空气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在空气中 PM2.5浓度比较高的时候,老人孩子最好不要出去,出去的话应戴上口罩加强保护。”
经过这样治理的话,水会干净,景观也会更美,这样土地的利用价值也会上升,各个方面都是共赢。所以对巢湖的治理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投入钱以后,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谈巢湖水治理
“行政区划调整后,对于巢湖水质的改善会有帮助吗?”在访谈中,不少网友对巢湖治理也表现出很大的关心。
“合肥人很幸运,我们现在主要是用两大水库,大房郢水库和董埠水库,水质很好。但是经过计算,合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不够的,因此巢湖水质的提升依然迫在眉睫。”李玉成说,目前合肥和原巢湖市部分县区已经合并,将巢湖水治理干净,作为整个城市的重要水源,对增加合肥的水资源意义深远。
“巢湖主要是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污染以及农业污染。”对于巢湖治理,李玉成说,生活污水的排放没有达标,直接排到河流、湖泊里面,造成了巢湖的污染。在农业方面,大量化肥的使用,导致化肥利用率可能不到一半,含氮的一些化肥很多都流失到水体里面去了。
对此,李玉成认为,今后可以进行有机农业的开发,搞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这块坚决杜绝工厂不达标排污,生活污水要建立污水处理厂,环巢湖周围都要建污水处理厂。”
李玉成说,首先要从源头开始治理,河道里面的污水要进行治理,通过生态修复的方法治理河道里面的污水,然后打捞湖泊内的蓝藻,并减少蓝藻爆发的频率,“经过这样治理的话,水会干净,景观也会更美,这样土地的利用价值也会上升,各个方面都是共赢。所以对巢湖的治理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投入钱以后,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p#分页标题#e#
好多垃圾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它的再利用价值,现在好多城市把垃圾变成一个“矿山”,成了经济新的增长点。——谈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每个人只要细心一些,都能够做到。”李玉成举例道,比如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媒体经常报道废旧电池不可以乱扔,但现实生活中又很难见到专门处理废旧电池的地方,怎么办?李玉成认为,用经济手段解决应该是比较可行的方式,“比如拿旧电池可以到专门的回收点换新电池,这需要政府给予补贴。”
光污染问题也受到李玉成的关注,他介绍,光污染首先会对眼睛造成危害,时间长了也会影响人的精力集中,会影响到情绪,甚至会造成心理疾病。如何避免呢?李玉成建议,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可以少采用玻璃等会造成光污染的材质,特别是密集的高楼群,尽量不要采用。
做“环保达人”,我们能做到的还有很多,比如垃圾分类。“好多垃圾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它的再利用价值,现在好多城市把垃圾变成一个‘矿山’,成了经济新的增长点。”李玉成说。
来源: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2012-02-15 本报记者 陶娜/文
500亿拯救巢湖:合肥拟将巢湖打造成生态示范区
——记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
治理巢湖并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史上最大规模治巢工程”11月初在合肥正式集中动工。工程总投入达500亿元,有113个项目,总称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根据合肥市的规划,要把环巢湖地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太湖、滇池并列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的巢湖,或将迎来“新生”。
南淝河“复活”
11月24日上午,久雨乍晴,王士泉在翻捡晾晒自家门前的萝卜干。他住巢湖支流南淝河入湖口的施口村。施口村跨南淝河两岸,西岸已全部动迁,只剩荒芜的土路,迁到滨湖新城的渔民为打鱼方便,有的就暂栖于自家的渔船上。王士泉家住的东岸尚未动迁。“应该有上千户人家吧,不过迟早也要动迁的,听说南淝河要拓宽航道,搞道路改造工程,两岸一百米之内都不能有住家。”王士泉告诉时代周报。
南淝河确实开始“动”了。河上架起了巍峨的大桥,与新筑成的环湖大道北段浑然相连。这条设计总长154公里的环巢湖旅游大道,目前最靠近合肥城区的北段63.4公里已建成通车。南淝河作为主要入湖河流,在河口上游两公里处,向西新岔出一条分水渠,作蓄洪分洪之用。记者目力所及,分水渠尚未完工,渠底仍干涸,两岸泥土堆积。
“防洪是巢湖整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巢湖防洪欠账很多,以前甚至连大堤都没有,后来在李荣村那边修了一段,这次修环湖大道,也兼具防洪大堤的功能吧。南淝河搞一条支流泄洪,也是对的,在暴雨季节就可以发挥作用,这跟污染治理不矛盾。”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对时代周报表示。
“南淝河上游还要两座桥,一座是铁路桥。等我们这边搬走以后,听说河口淤泥也准备要翻,填到旁边的沟沟渠渠里面,河面也会宽一点。”王士泉指点着。
湖中、河口清淤,也是巢湖沿岸水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的手段之一。“清淤和湿地修复、蓝藻拦截等等,是综合手段,对改善巢湖的富营养化是有效的。合肥现在提出要通江达海,整治航道,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清除有污染的底泥,一举两得。不过,如果周围污染源还在,负荷没减下来,清淤只能收一时之效。”李玉成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夏青则认为:“清淤对治水效果有限。清淤要连泥带水一块去掉,氮磷才能去除。如果只清泥不去水,氮磷仍会流到水中,营养物又回来了。”
在王士泉看来,南淝河的河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有一两年,河里见不到死鱼了。以前河水臭烘烘的,现在不臭了。不过,有时候下大雨,还是会有脏水下来。”
“现在河水干净多了,听说上面的化工厂搬走了不少。”在南淝河往西的十五里河桥口,一位正在工余小歇的董城村居民陆大爷告诉时代周报。
不过,施口村人仍不用河水,代以自家打的井水。王士泉家上世纪80年代就打了井,井打得又大又深,前两年有人家井水也发黑发臭,“我们家的井水还好。”
500亿“治巢”
为修建环湖大道北段,沿湖渔村纷纷拆迁。记者探察,从塘西河河口至南淝河河口,渔村几已消失。塘西河口的塘西村,是合肥地区最大的自然村落,2009年3月就已搬迁。此后,东面的李荣村、大张圩村及半个施口村也次第迁徙。
在此段环湖大道远巢湖的一侧,仍有些许民居。“那是义城镇,搬走的渔民为打鱼方便,有的在那里租房住,还有租到我们董城村的。”陆大爷称。
大道上,几辆土方车运载着泥土隆隆碾过,昭示着新一轮湖泊整治工程的蓄势发动。确实,一项投入500亿元、号称“史上最大规模治巢工程”的巢湖治理系统项目,已于11月初在安徽省会合肥正式集中开工。
在这份多达113个项目汇总表上,除水环境治理外,还包括水利项目、交通项目、拆迁复建点项目等七个项目大类,统称“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根据合肥市的规划,要把环巢湖地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用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的话来说,“这是巢湖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投入巨资治理,是前所未有的。合肥是要探索一条大湖治理新路。”
此前一直为合肥、巢湖两市共管的巢湖,自去年8月,巢湖地级市改县级市、由合肥代管以来,巢湖成了合肥的内湖,行政区划已不再成为“治水”的障碍。此后,合肥市作了大型规划,将合肥市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环巢湖生态示范区规划和环巢湖旅游规划三规合一,花2100多万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标,设计整合后体现城湖共生的概念,对于巢湖在保护的同时适度开发。
“过去因为行政区划和资金的原因,巢湖的治理一直是散点的、一时性的,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眼光。现在完全两样了,有了一个科学的系统性的整治规划,这也是中央对合肥的要求。”合肥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时代周报。
这位官员称:“现在是巢湖治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现在不花这500亿元,将来可能就要用2000亿元来治理。”
“巢湖治理之前并没有很大投入,相对于太湖、滇池来说,500亿元也不算是个大数字。这个钱肯定是要投入,关键是钱怎么花得有效果,钱是否花到了应花的地方。”李玉成对时代周报表示。
边治污边开发
治污与开发并行,是此次“史无前例”的项目特征。在500亿元之中,除治水项目外,也包含不少工程项目。
治水确有规划。为巢湖“划圈”,即为“保护”之始。未来的巢湖周围将从近水沿岸向外依次划出三层保护圈:生态控制区、生态保育区、生态协调区。最贴近湖水的生态控制区,将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并着手修复沿岸湿地。中层的生态保育区,将建立生态缓冲带,限制开发,未来将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主。外围的生态协调区,可适度开发建设,但不宜作为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空间,且在开发建设中需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确实应该这么划圈。湖边上这块直接跟水体相连,就不能动,要保护好,养猪甚至养鱼都不行,人住可以,但所有污水应该集中起来,建污水处理厂处理掉。这是很费钱的。现在规划有了,钱也来了,要看怎么做,是否能真正保证不让一滴污水进巢湖。”李玉成表示。
治水亦有投入。500亿元总投资项目中,水利项目即有9类34个,总投资142.6亿元。据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巢湖水治理分为连通、净化、减负、复苏四部分,且不仅仅限于800平方公里巢湖本身,与巢湖相连通的大小河流、流入巢湖的污水,都在治理范围内。
所谓“连通”,即启动引江济巢,通过扩大巢湖与长江的水体交换,增强巢湖水体自净能力,使巢湖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稳步改善。“净化”、“减负”,分别是对巢湖水以及入湖河流进行底泥清淤、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污染控制。合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包括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在内的13条入湖河流此次将一并治理,净化巢湖水源。
引江济巢,显然被视为治湖“利器”。“问题是它的效果有限,江水引进来只能与东半湖水相混合,而污染严重的西半湖却接触不到,它的流场决定了只能解决半个湖的问题。”夏青告诉时代周报。
李玉成也解释称:“长江引水,是从兆河过来,再利用地平差,从巢湖市那边的裕溪口流出去,洗的是东半湖。要想洗西半湖,得再动工程,工程量极大,得考虑是否值得。”
还有另外的掣肘。李玉成称:“那么多的城市用水依赖长江,层层分配过后,冬天已经没水可以引进巢湖,夏天水倒是多,但闸要关上,否则会倒灌,发洪水淹掉。因此,引江济巢真要实现的话,技术难度很大。”
而在水利项目之外,公开资料显示,500亿元中还包括交通项目41个,总投资122.9亿元;环境治理项目19个,总投资27亿元;绿化造林项目3个,总投资51.7亿元;拆迁复建点项目10个,总投资58亿元;农业结构调整项目2个,总投资78亿元;土地整治项目4个,总投资22.3亿元。
显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拓展环巢湖旅游大道,即是主要工程之一。从巢湖西岸三河镇附近起始,至巢湖南端槐林镇附近的64.4公里的环湖大道将开修,大道将垫高一些,同时承担了防洪大堤的功能,因此也被称作“环巢湖大堤”。在这段大堤上,还将开工建设派河大桥、杭埠河大桥、白石天河大桥、兆河大桥四座景观大桥。
“合肥的防洪设施欠佳,这事也可以做,打环保的牌也可以,关键是钱要花好。”对此,李玉成表示。
合肥市发改委官员也对时代周报表示:“治污和开发不矛盾,两者不是零和关系,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
夏青则认为:“还是要让合肥市权衡好,真正能解决巢湖水质问题的项目有多少钱。说是500亿元,真正治污的绝对到不了这个数。”
治污亟须“绝源”
与开发相比,切断污染源,或许才是治巢的当务之急。
“得下决心整治入湖河流,扎扎实实治理污染源。现在入巢湖河流的水质都是超五类,起码得治到四类以上。”夏青表示。
合肥市近年对入河工业污染已有所控制,陆续将化工企业搬迁至位于肥东的化学工业园,集中处理“三废”,达标排放。“上下游企业间还形成产品链,一家企业的废物作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尽量减少污染。这两年从长三角、珠三角搬来好多工厂,在这种情况下,巢湖的污染没有恶化,这和工厂的点源污染的控制大有关系。”李玉成称。
农药化肥污染、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巢湖的“不可承受之重”。
“巢湖周围的农业污染控制还相当落后,老百姓还在用DDT,最终都排到湖里。可能还是要结合农业规划,有些地方统一进行农业开发,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田间也要好好规划,辟些机耕道,便于施加有机肥。布好沟塘渠坝,长出花花草草、微生物,可以层层截污。”李玉成称。
而湖里夏天年年爆发的蓝藻,李玉成认为,也可“变废为宝”,“捞出来,就是很好的有机肥。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部分专家牵头的水藻分离技术已经成熟,可大规模推广。”
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另一痛楚。在施口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污水会进入污水管,但没听说会处理。“一两里路以内,没有污水处理站。”
“现在还造了滨湖新城,沿湖那么多人,生活污水大增。造城以后,水泥地代替泥路,原有的土壤降解作用被破坏,污水全汇到地表径流,问题大了。”李玉成称。
“应该上一批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厂。对农药化肥污染,可以建立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农药尽量不用,化肥也可以大量减用,再辅以控制氮磷流失的生物制剂。仅此一项,巢湖就会减负很多。”夏青建议。
作为500亿元资金的一部分,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宣布,将提供2.5亿美元用于治理巢湖,并支持实施生态补偿计划和水污染排放交易机制,以控制普遍存在的农村水污染源。该项贷款还将资助兴建8座污水处理厂,同时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用于截流当前未经处理便进入巢湖支流的污水。
“这块投入的钱是不多,先做个示范,慢慢来吧。”李玉成称。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珏磊 2012-11-29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